苏武传高中 语文必修四
- 格式:ppt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30
《苏武传》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武传》。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苏武传》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4 中的一篇人物传记。
这篇传记出自《汉书》,作者班固以饱含深情的笔触,生动地刻画了苏武这一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展现了他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坚守民族气节的高尚品质。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以及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但对于较为复杂的文言文篇章,理解起来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在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主题的把握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班固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诵读、翻译,理解文章内容,把握苏武的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准确翻译文中重点语句。
(2)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理解其爱国精神。
2、教学难点(1)体会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的对比和细节描写等手法。
(2)理解苏武坚守民族气节的时代意义。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之美,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讲解法:对于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文学常识进行详细讲解。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原文及翻译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武字子卿。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稍迁至栘中厩(j iù)监。
凭借逐渐地升迁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借父亲的职位而做官,哥哥和弟弟一道做郎官,逐渐升迁为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多次使节当时汉朝接连进攻匈奴,双方多次派遣使节相互窥探观察。
匈奴扣留汉朝使节郭吉、路充国等人,前前后后十几批。
匈奴使节来汉朝,汉朝也扣留他们来相互抵当。
天汉元年,且鞮(jūdī)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归天汉元年,且鞮侯刚刚被立为单于,害怕汉朝袭击匈奴,就说:“汉朝皇帝,是我的长辈啊。
”全部把路充国等汉朝使节释放回来。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赞赏于是凭(定语后置句)趁机汉武帝赞赏他的道义,于是派苏武凭中郎将的身份持节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节回国,趁机送给单于许多财物,答谢他的好意。
苏武和副中郎将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单于。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一起…之后置办财物馈赠更加希望张胜以及代理的属吏常惠等,招募了士兵、斥候共一百多人一起前去。
到了匈奴以后,置办财物馈赠给单于。
单于更加骄横,不是汉朝所希望的。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gōu)王与长(cháng)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hún)邪(yé)王姊子也,正派恰好匈奴正要派使节送苏武等人回国,恰好缑王与长水虞常等人在匈奴谋反。
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一起与率领暗中正好和昆邪王一起投降了汉朝,后来跟着浞野侯陷落胡地。
12《苏武传》(原文及翻译)1武,字子卿。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官。
苏武逐渐被提升稍迁至栘中厩(jiù)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为汉宫栘园中管马厩的官。
当时汉朝廷不断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
匈奴扣留了汉使节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jūdī)侯单于初立,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人。
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廷也扣留了对等的人数。
天汉元年,且鞮刚刚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为单于,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
”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
汉武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国,趁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单于;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
到了匈奴那里,备办了一些财物送给单于。
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越发傲慢,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
2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gōu)王与长(cháng)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汉正要打发派送苏武等人以及以前扣留的匈奴使者的时候,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缑王者,昆(hún)邪(yé)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谋反。
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降汉,后来又跟随浞野侯赵破奴重新陷胡地,在卫律统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率的那些投降者中,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
武字子卿。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稍迁至栘中厩(jiù)监。
凭借逐渐地升迁武,字子卿,年轻时凭借父亲的职位而做官,哥哥和弟弟一道做郎官,逐渐升迁为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多次使节当时汉朝接连进攻匈奴,双方多次派遣使节相互窥探观察。
匈奴扣留汉朝使节郭吉、路充国等人,前前后后十几批。
匈奴使节来汉朝,汉朝也扣留他们来相互抵当。
天汉元年,且鞮(jūdī)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
”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归天汉元年,且鞮侯刚刚被立为单于,害怕汉朝袭击匈奴,就说:“汉朝皇帝,是我的长辈啊。
”全部把路充国等汉朝使节释放回来。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胜及假吏常惠赞赏于是凭(定语后置句)趁机汉武帝赞赏他的道义,于是派武凭中郎将的身份持节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节回国,趁机送给单于许多财物,答他的好意。
武和副中郎将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单于。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一起…之后置办财物馈赠更加希望胜以及代理的属吏常惠等,招募了士兵、斥候共一百多人一起前去。
到了匈奴以后,置办财物馈赠给单于。
单于更加骄横,不是汉朝所希望的。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gōu)王与长(cháng)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hún)邪(yé)王姊子也,正派恰好匈奴正要派使节送武等人回国,恰好缑王与长水虞常等人在匈奴谋反。
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一起与率领暗中正好和昆邪王一起投降了汉朝,后来跟着浞野侯陷落胡地。
他们与卫律所率领的投降的人,暗中共同谋划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回汉朝。
正好武等人到了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12.《苏武传》(学生版)1.jiù)且鞮(jūdī)侯单于初立,乃曰:也。
【特殊句式: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特殊句式: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特殊句式: 】。
式: 】。
缑王者,昆(hún)邪(yé)王姊子也,【特殊句式: 】(yānzhī)3.(yānzhī)活用:】】。
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谋单于,何以【特殊句式:】4.武谓惠等:命,虽生,何面目以【特殊句式:】归汉!”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5.】【词类活用: 】律曰:”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词类活用:】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
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特殊句式: 】何 以汝为见?【特殊句式:】 】我不降明,【特殊句式:】6. 】 】神。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ī) 】(máo)尽落。
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
【特殊句式: 】】】7. 】 】人之 】棫阳宫, 陵?【特殊句式: 】且陛下春秋高, 】常, 】【特殊句式: 】 】 】殊句式: 】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8.活用: 】 】” 】 】 】去。
9. 】见汉使,具自陈道。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特殊句式:10.课文知识点归纳梳理。
《苏武传》学习要点【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2.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3.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字词梳理】一、通假字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女:通“汝”,你。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通“祀”,祭祀。
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始以疆壮出疆:通“强”,强壮。
二、古今异义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偿。
今义:副词,表程度。
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位列将古义:位;官位。
今义:位置、地位。
列:一般的,普通的。
今义:排列。
兄弟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
今义:动词,靠近。
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三、词类活用1. 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
2. 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3. 名词活用(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雨(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4)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名词做动词,祭祀(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抬(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四、特殊句式1. 倒装句(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
苏武传人教版原文翻译作品鉴赏《苏武传》是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必修4中的经典文章,是历史散文中的典范之作,选自中国汉代著名史学家班固的《汉书》。
下面店铺给你分享苏武传人教版原文翻译,欢迎阅读。
苏武传人教版原文武,字子卿。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稍迁至栘中厩(jiù)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jū)鞮(dī)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单于。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gōu)王与长(cháng)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hún)邪(yé)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yānzhī)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张胜闻之,恐前语(yǔ)发,以状语(yù)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现作“医”)。
凿地为坎,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xì)张胜。
苏武传人教版原文翻译作品鉴赏《苏武传》是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必修4中的经典文章,是历史散文中的典范之作,选自中国汉代著名史学家班固的《汉书》。
下面店铺给你分享苏武传人教版原文翻译,欢迎阅读。
苏武传人教版原文武,字子卿。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稍迁至栘中厩(jiù)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jū)鞮(dī)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单于。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gōu)王与长(cháng)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hún)邪(yé)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yānzhī)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张胜闻之,恐前语(yǔ)发,以状语(yù)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现作“医”)。
凿地为坎,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xì)张胜。
12《苏武传》(原文及翻译)欧阳家百(2021.03.07)1武,字子卿。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官。
苏武逐渐被提升稍迁至栘中厩(jiù)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为汉宫栘园中管马厩的官。
当时汉朝廷不断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
匈奴扣留了汉使节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jūdī)侯单于初立,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人。
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廷也扣留了对等的人数。
天汉元年,且鞮刚刚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为单于,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
”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
汉武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国,趁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单于;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
到了匈奴那里,备办了一些财物送给单于。
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越发傲慢,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
2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gōu)王与长(cháng)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汉正要打发派送苏武等人以及以前扣留的匈奴使者的时候,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缑王者,昆(hún)邪(yé)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谋反。
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降汉,后来又跟随浞野侯赵破奴重新陷胡地,在卫律统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率的那些投降者中,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
《苏武传》教学反思《苏武传》是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古代人物传记中的经典文章,是历史散文中的典范之作。
文章篇幅较长,故事主要叙写了苏武被匈奴囚禁十九年,与其贵族官宦的尖锐斗争,体现了苏武坚强不屈,重义守节,誓死捍卫国家尊严的情操,书写了一曲高亢的民族气节之歌。
这一壮举也被载入史册,被后人广为流传,千百年来震撼着读者的灵魂。
因此,鉴赏苏武这一人物形象,势必就成了赏析此文的重点。
在设计教学时,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和类比法。
课前先温习了以前所讲的一个关于苏轼的故事,引出苏轼积极、进取、乐观、旷达的人格魅力扣动了现代女子的芳心的结论。
进而导入新课“那么,同为姓苏的苏武,他又是以怎样的人格魅力吸引着今天的我们呢?”这样,使学生增强了探究意识和兴趣,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一、教学收获1.课堂教学目标清晰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就有意识地引入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接着,又在课件中明确地展示学习目标:重点分析文段中体现出来的主人公苏武的性格特征,感受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体会苏武的人格魅力。
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就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了有的放矢,心中有数。
同时,借用苏轼的故事导入让学生耳目一新,激发了学生对比探究的意识与兴趣。
有好多学生刚看到问题就跃跃欲试,急于回答,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2.课堂教学方法明确在合作探究开始时,我利用课件提示了探究、思考方法,包括探究方向、探究方法、小组任务等。
这样,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时,就不至于把握不清方向,胡乱思考,有效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也有意识的教会了学生思考问题的一些方法。
例如,温馨提示:(1)一二三组探究1、2题;三四五组探究3、4题;七八九组探究5、6题。
(2)找出文中有关苏武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这种教学方法,再次验证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深刻道理,起到了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3.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基于以上两点,本节课的课堂气氛一直处于活跃状态。
《苏武传》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武传》。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苏武传》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4 中的一篇人物传记。
这篇传记出自班固的《汉书》,通过对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坚守节操、不辱使命的事迹的叙述,展现了苏武的高尚气节和爱国精神。
本文在人物塑造上非常成功,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生动地刻画了苏武的形象。
同时,文章在叙事上也颇具特色,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感受苏武的伟大人格,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但对于较为复杂的文言文篇章,理解起来仍有一定的难度。
此外,学生对于苏武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爱国精神可能缺乏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加强对文言字词的理解和积累,同时注重对文章思想内涵的挖掘和领悟,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班固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诵读文本,体会文章的叙事艺术和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坚守信念,勇往直前。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疏通文意。
(2)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理解其精神品质。
2、教学难点(1)体会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叙事艺术。
精心整理武字子卿。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稍迁至栘中厩(jiù)监。
凭借逐渐地升迁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借父亲的职位而做官,哥哥和弟弟一道做郎官,逐渐升迁为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多次使节于更加骄横,不是汉朝所希望的。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gōu)王与长(cháng)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hún)邪(yé)王姊子也,正派恰好匈奴正要派使节送苏武等人回国,恰好缑王与长水虞常等人在匈奴谋反。
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一起与率领暗中正好和昆邪王一起投降了汉朝,后来跟着浞野侯陷落胡地。
他们与卫律所率领的投降的人,暗中共同谋划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回汉朝。
正好苏武等人到了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吾母与弟在汉,向来、平素拜访怨恨替虞常在汉朝的时候,向来和副中郎将张胜关系好,他私下里拜访张胜说:“听说汉朝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能够替汉天子埋伏弓弩射杀他。
我的母亲和弟弟都在汉朝,被才深深地辜负牵连被凌辱后才死,就会深深地辜负国家。
”想要自杀,张胜、常惠等人一起阻止了他。
虞常果然牵连出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假使怎样单于大怒,召集匈奴贵族商议,想要杀了汉朝使者。
左伊秩訾说:“假使再谋杀单于,怎样再增加处罚呢?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应该招降应该全都招降他们。
”单于让卫律召苏武来受审,苏武对常惠等人说:“丧失气节、污辱使命,虽然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国呢!”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拿拿出佩刀来自杀。
卫律大惊,亲自抱着苏武,骑马去找医生。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苏武传》说课稿一、教材解析1. 教材背景《苏武传》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的一篇古文阅读教材。
主要讲述了西汉末年,匈奴势力崛起,边疆频繁发生战乱的时期,苏武被匈奴俘虏的故事。
2. 教材内容《苏武传》以苏武为主人公,通过描述苏武在匈奴人的俘虏生活中所面临的艰辛与痛苦,突出了他坚守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故事结尾,苏武成功逃脱,并最终回到中原,成为中国历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3. 教材特点《苏武传》是一篇古文阅读材料,它具有以下特点:•语言古朴、凝练,需要学生理解古汉语的意思和表达方式;•内容丰富,反映了中国古代人物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忠诚、坚守信仰的价值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苏武传》的故事背景,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理解古文中的词语、句子的意思,培养对古文的阅读能力;•学会运用一些阅读策略,帮助理解古文的深层含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提高他们对古文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思维能力,能够对古文中的价值观念进行思考和分析。
3. 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感受苏武坚守信念的情感力量;•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和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三、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题;•理解古文中一些词语、句子的意思;•学会分析古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
2. 教学难点•理解古文中较复杂的句子结构和词义;•理解古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能够运用阅读策略,理解古文中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与古文相关的图片、音频等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内容和情感。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互相帮助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