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治疗前列腺癌哪里最好

中医治疗前列腺癌哪里最好

中医治疗前列腺癌哪里最好
中医治疗前列腺癌哪里最好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好发于45岁以上人群,由于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前列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一直呈现上升趋势,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引起重视。对于前列腺癌的治疗,很多患者选择温和的中医药治疗,中医治疗选择医院也是比较重要的,那么中医治疗前列腺癌哪里最好呢?

在中国治疗前列腺癌的中医院也是比较多的,但具体哪家治疗前列腺癌最好,也没有哪个机构评定出来哪家医院最好,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特色,在治疗癌症上各有自身的优势,选择中医治疗前列腺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看专家经验是否丰富:好的中医专家专家一般从医多年,且有多年的临床经验,同时接诊的患者也是比较多,如果这个医生有很多病人找他,可以肯定该医生的水平是很高的。

2、听口碑:可以打听患同一种病的病人及其家属,听听他们的就医经历,他们可以告诉许多他的感受。帮助患者少走弯路,更好的治疗疾病。

3.、医德比较好的医生: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医院勿论大小,只要正规合法,有名医,有绝招就行!医术固然重要,医德更重要,良医靠的是良心!可以侧面打听一下这个医生的专业、著述和学术地位等。

除了这些因素外,影响患者选择选择医院的因素有很多,如专科中医院和大医院中的一个中医科室,所谓术业有专攻,专科医院专病专治,前列腺癌是一种比较恶性的肿瘤疾病,建议患者选择专业的中医肿瘤医院。

在临床上,很多患者选择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是中医治疗肿瘤的专科医院,是由著名中医肿瘤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教授领衔创办的,以“中医中药治疗癌症”为特色,集“医疗、科研、康复”为一体的中医肿瘤专科医院。

而院长袁希福教授在3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对癌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癌症方面根据自身30多年的抗癌经验,在先辈们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将传统理论和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基因理论等最新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而创立的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三联平衡疗法。此疗法已经让数万名癌症患者得到康复。

前列腺癌患者中医治疗的真实案例分享

梁启明(化名),男,84岁,中牟县姚家乡梁家村人,前列腺癌多发骨转移2014年9月,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梁启明老人在医生的建议下做了双侧睾丸去势手术,术后又服用5个月的康士得。但2016年1月27复查显示病情复发,而且已经出现多发骨转移。由于骨转移,老人不仅要认识越来越重的疼痛,而且行走困难,家人考虑到老人的年纪及身体状况,决定放弃西医治疗,寻求中医治疗。

2016年4月11日,梁启明老人与家人慕名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中医治疗。此时,老人虽然精神、面色尚可,但腰、腿疼痛明显,需要依靠拐棍走路,术后小便失禁一年有余,而且有阵发性发热、出虚汗情况。袁希福院长根据老人情况,以“三联平衡疗法”为原则为其开具药方。1个疗程的中药后,老人腿痛症状减轻;2个疗程的后双下肢疼痛明显缓解,已经不需要拄拐就可以到处走动。用药至今,老人反映“以前不会走,现在能自己正常走路”,而且疼痛的缓解让老人的饮食、睡眠、精神均有明显好转,能够享受幸福晚年生活。

以上就是上文的主要内容,希望对于前列腺癌患者来说,选择中医院,可以多方面去了解,尽可能少走弯路,同时在选择中医专家时,一定要听听那些经过该专家治疗后的肿瘤患者,听一听他们的心声,叙一叙他们的感受,事实胜于雄

辩,疗效高于一切。

前列腺癌晚期吃什么中药改善身体

前列腺癌是出自前列腺的恶性肿瘤,此病恶性程度极高,疾病发展极快,预后极差。如今中医药成为应对晚期前列腺癌的发展方向,可以达到“带瘤生存”。那么,前列腺癌晚期吃什么中药改善身体呢? 前列腺癌的中药治疗是现在前列腺癌患者最常选择的治疗方法,是前列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运用于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之中。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良症状,杀灭患者体内的癌细胞,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可减轻毒副作用,排除毒邪,修复患者受损的基因,大大提高了整个治疗效果。 中医往往能从前列腺癌患者全身的特点加以考虑,而不只是局限在癌症病灶本身。中医调理能纠正机体的某些失调,去除肿瘤的复发因素,减少转移的机会;其次,中药对健康细胞的伤害比较小,一般不会因治疗本身的原因对体力产生新的破坏,在癌症好转的同时,体力也会逐渐得到恢复,逐步增强免疫力。 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三联平衡疗法”的抗癌效果非常明显,特别是对于一些中晚期或者是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坚持“三联平衡疗法”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体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赢得了患者的认可。 袁希福三联平衡疗法治疗前列腺癌真实文字病例: 【患者】李某某,前列腺癌术后肺转移淋巴转移,男,64岁,开封杞县人。 【康复漫程】2011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为前列腺癌术后肺转移、淋巴转移。2011年5月31日因前列腺癌进行电切手术,手术后未作任何巩固治疗。后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咳嗽伴随右胸疼痛。2011年8月27日来我院就诊,来诊时右肺中叶外侧肿块阴影为3.5×3.5cm,经我院“三联平衡疗法”为原理,中药治疗后,2012年4月25日复诊,有肺中叶外侧肿块阴影缩小为1.4×1.1cm。家人及患者对疗效十分满意。 袁希福三联平衡疗法治疗癌症患者真实视频病例:或许他们的康复历程,同样值得你借鉴。 中医三联平衡疗法是由著名的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教授根据30年的抗癌经验,在先辈们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将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最新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而创立的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该疗法具备中医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软坚散结、以毒攻毒”等优势,并通过反复的临床实践应运而生。 中药三联平衡疗法治疗前列腺癌优势: (一)、简明扼要:三联平衡疗法在理论上较全面、系统、客观地揭示了癌症患者的病机实质、治疗大法和治疗目标。完全突破了过去一些单一的“攻毒论”、“正虚论”、“痰火论”、“寒痰论”,以及“肾阳虚论”和“血瘀论”等极为片面的观点。 (二)、辨证灵活:同是一种肿瘤,由于每个患者体质有别,早、中、晚分期不同,并发症不同,表现并不完全一样。在治疗时,根据情况,有守有变,既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又可灵活与其他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等各种辨证方法相结合,进行整体的“辨证施治”。

AJCC癌症分期手册第七版 中文版

A J C C 癌症分期手册 严正译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仅供内部使用

目录 鼻咽癌 (1) 甲状腺 (1) 食管癌 (3) 胃癌 (4) 小肠肿瘤 (6) 阑尾肿瘤 (6) 结直肠癌 (7) 肛管癌 (8) 神经内分泌瘤 (9) 肝癌 (10) 肝内胆管癌 (11) 胆囊癌 (11) 肝门胆管癌 (12) 远端胆管癌 (13) V ater壶腹 (13) 胰腺癌 (14) 肺癌 (14) 胸膜间皮瘤 (16) 骨肿瘤 (17) 软组织肉瘤 (18) 皮肤鳞状细胞癌及其它皮肤肿瘤 (18) 皮肤黑色素瘤 (19) 乳腺癌 (20) 外阴癌 (22) 阴道癌 (23) 宫颈癌 (24) 卵巢癌 (25) 输卵管肿瘤 (26) 子宫体肿瘤 (26)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27) 阴茎癌 (28) 前列腺癌 (29) 睾丸肿瘤 (30) 肾癌 (31) 肾盂和输尿管肿瘤 (32) 膀胱肿瘤 (32) 尿道肿瘤 (33) 肾上腺肿瘤 (34) 淋巴瘤 (35)

鼻咽癌 注:AJCC癌症分期手册无适用的鼻咽癌分期,本文采用中国鼻咽癌2008分期,一方面适合国情,另一方面为支持中国医学事业 T1 局限于鼻咽 T2 鼻腔、口咽、咽旁间隙 T3 侵犯颅底、翼内肌 T4 侵犯颅神经、鼻窦、翼外肌及以外的咀嚼肌间隙、颅内(海绵窦、脑膜等) N0 影像学及体检无淋巴结转移证据 N1a 咽后淋巴结转移 N1b 单侧Ⅰb、Ⅱ、Ⅲ、Ⅴa区淋巴结转移且直径≤3 cm N2 双侧Ⅰb、Ⅱ、Ⅲ、Ⅴa区淋巴结转移,或直径>3 cm,或淋巴结包膜外侵犯 N3 Ⅳ、Ⅴb区淋巴结转移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包括颈部以下的淋巴结转移) Ⅰ期T1N0M0 Ⅱ期T1N1a~1bM0,T2N0~1bM0 Ⅲ期T1~2N2M0,T3N0~2M0 Ⅳa期T1~3N3M0,T4N0~3M0 Ⅳb期任何T、N和M1 甲状腺 原发灶 注:所有的分类可再分为:S:单个病灶,m:多发病灶(以最大的病灶确定分期) Tx: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T0: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T1:局限于甲状腺内的肿瘤,最大径小于或等于2cm T1a:肿瘤局限于甲状腺内,最大径小于或等于1cm T1b:肿瘤局限于甲状腺,最大径大于1cm但小于或等于2cm T2:肿瘤局限于甲状腺内,最大径大于2cm,小于或等于4cm T3:肿瘤局限于甲状腺内,最大径大于4cm,或者任何大小的肿瘤伴有最小程度的腺外浸润(如侵犯胸骨甲状肌或甲状腺周围软组织) T4a:较晚期的疾病。任何大小的肿瘤浸润超出甲状腺包膜至皮下软组织、候、气管、食管,或喉返神经

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手术后能活多久

前列腺癌是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多发生于老年人,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高发年龄在70-80岁之间,青年人几乎不发病中年人发病较少。当前列腺癌到了晚期时,往往意味着病情较重,很容易出现其他脏器组织的扩散转移,不仅给患者机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预后也比较差,致死率较高,此时患者的生存期也备受关注,尤其是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期,手术是治疗前列腺癌常用的方法,那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手术后能活多久呢? 关于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手术后能活多久这个问题,很难给出确切的答案,不同的患者,体质、病情不同,手术方式不同,手术治疗效果不同,生存期也是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患者病情发现较早,手术的时机、效果较好,生存期也相对较长,不过也有患者在术后出现了复发转移的情况,生存质量和生存期也会受到影响。如果患者病情较重,或者出现了其他部位的扩散转移,手术的效果有限,若不能及时采取其他方法进行治疗,也会影响到患者生存期。 前列腺癌晚期患者手术后会面临复发转移的问题,一定要辅助其他方法进行巩固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时间。目前前列腺癌术后常用的巩固治疗方法有放化疗和中医治疗等,其中放化疗对癌细胞有较强的杀伤能力,短期效果明显,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抑杀残存的癌细胞,预防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时间,但是放化疗缺乏选择性,也会损伤正常细胞,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有的患者会在放化疗期间辅助中医药的治疗,有助于起到增效减毒,进一步延长生命的功效。 对于不能或者不愿放化疗的患者,可以选择以中医治疗为主,前列腺癌术后通过扶正祛邪的中药,调节机体内气血、阴阳、脏腑的失衡,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防治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稳定病情,降低术后复发转移几率,延长生存时间。中医治疗除了能联合西医进行综合治疗外,对于失去西医治疗机会的患者,也能考虑中医保守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目前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其已成为治疗前列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以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袁希福提出的三联平衡理论为例,该理论是袁希福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30余年恶性肿瘤的中医临床经验,把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理论提纲挈领,高度概括,并涵盖了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及基因理论等,用于治疗各种肿瘤的中医药新思路、新理论。 以三联平衡理论为指导用药时,从整体出发,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辨证施治,祛邪与扶正并重,着眼于调整全身阴阳平衡。主要优势表现在有助于控制癌前病变,预防肿瘤复发;配合手术、放化疗有助于起到增效减毒的功效;中晚期肿瘤患者有助于恢复元气,延长生命。同时还有利于减轻各种治疗的不良反应,调节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身体康复,从而提高病人抗病能力,预防肿瘤复发、转移。多年来,已帮助众多肿瘤患者减轻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有部分患者实现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部分参考案例: 孙再明(化名),前列腺癌骨转移,河南洛阳人 2015年12月,64岁的孙再明总是感觉颈椎、背部有些不太舒服。后在外甥的陪伴下到骨科医院行骨扫描、穿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骨转移。 确诊后他就去了河科大一附院开始了化疗,起初还有效,十个月后复查肿瘤指标再次上升。2017年6月,孙再明继续做了放疗,35次放疗后,孙再明居然又出现了放射性直肠溃疡,肛口剧烈疼痛,大便带血,且经常大小便失禁。兜转

前列腺癌NCCN解读

《NCCN前列腺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张骞周利群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日期: 2010-05-13 2010版《NCCN前列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内容与2009版相比有一定修改,在前列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都有新的推荐意见。本文将按照原文的结构就修订内容进行叙述总结,希望能对临床医师有所帮助。 诊断、分级和复发危险分层(PROS-1) 在2009版《指南》中,对于影像学检查提示可能存在淋巴结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可采用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FNA)得到淋巴结组织,以求证是否存在肿瘤转移,而2010版《指南》则推荐以活组织切片检查替代FNA,从而提高诊断的敏感性,避免细针抽吸时取不到肿瘤细胞的情况。 新版《指南》扩充了一项前列腺癌的复发危险等级,即极低危前列腺癌(见表)。极低危是从2009版低危前列腺癌中划分出来的,这使得复发危险等级的划分更加细化。 初始治疗及辅助治疗 极低危和低危前列腺癌的初始治疗(PROS-2) 在2010版《指南》中,极低危前列腺癌患者的预期寿命一般<20年。对此类患者,初始治疗推荐仅定期积极监测(2B类),目的是早期发现病变的进展。积极监测包括每半年1次血清PSA检测及每年1次直肠指检(DRE)。 对于预期寿命≥10年的低危前列腺癌患者的初始治疗,2010版《指南》主要有两项修订。

一项是对定期积极监测方法的调整。对于接受定期积极监测的患者,检测方法在原有血清PSA和DRE的基础上增加了每年1次的前列腺活组织切片检查,这可早期发现前2种检查方法无法发现的病变,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另一项是对行“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指征进行了调整。行“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时,盆腔淋巴结的清扫取决于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可能性。依据这个标准,2010版《指南》推荐行盆腔淋巴结清扫的门槛有所降低,由原来预测可能性的7%降至2%。另外,《指南》还增加了“异常病理特点”这一概念,其定义从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后的单纯切缘阳性扩展到精囊受累、腺体外蔓延或腺体外组织可检测到PSA等,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可选择放疗或继续观察。 中危前列腺癌的初始治疗(PROS-3) 对于接受放疗的中危前列腺癌患者,2009版《指南》明确了可采用的各种高精度放射治疗方法,包括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或逆向调强放射治疗(IMRT)联合应用影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但并未强调IGRT应用的时间。 2010版《指南》重点强调了IGRT需配合3D-CRT或IMRT每天应用,无论患者预期寿命的长短,都须照此方案执行。 局部晚期极高危前列腺癌的初始治疗和辅助治疗(PROS-4) 对于接受放疗+雄激素剥夺疗法(ADT)的局部晚期极高危前列腺癌患者,2010版《指南》推荐ADT的治疗时间由相对较短的4~6个月延长至2~3年,虽然时间有所延长,但仍按照原方案与放疗联合应用。 补救检查方法(PROS-7) 对于放疗后PSA水平继续上升或DRE阳性的患者,除了2009版《指南》提到的进行活组织穿刺、腹部CT等检查外,2010版《指南》又新增了直肠内磁共振成像(MRI)及PSA倍增时间(PSADT)的检查指标,这些方法的增加有助于对病变的监测,相互弥补不足之处。 对于此类患者,如活组织穿刺结果为阴性且无转移,新版《指南》取消了低温手术治疗和近距离放射治疗;如检查结果示有转移,新版《指南》取消了单纯观察和ADT两种方式;如考虑患者为局部复发,新版《指南》推荐采用有创性检查方法,如活组织病理切片、直肠内MRI等进行检查。 系统治疗及系统补救治疗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方法研究及预后分析_黄宝星

NJA 中华男科学杂志 National Journal of Andrology Zhonghua Nan Ke Xue Za Zhi 2013, 19(9):815-819http ://www.androl.cn ·论著· Clinical Research (临床研究)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方法研究及预后分析 黄宝星,宿恒川,曹万里,孙福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泌尿外科,上海200025) 【摘要】目的:探究延长前列腺癌患者进展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IPC )时间的内分泌治疗方法。 方 法:经直肠活检穿刺证实前列腺癌患者93例,分为3组:22例患者接受双侧睾丸切除加比卡鲁胺联合治疗,行持续性全雄激素阻断(CAD );71例患者行间歇性内分泌治疗方法,其中29例患者行标准间歇性内分泌治疗(IAD ),42例患者行改良型间歇性内分泌治疗;两组治疗期用戈舍瑞林或亮丙瑞林联合比卡鲁胺的用药方案,行雄激素最大阻断(MAB ),当患者血清PSA 下降至<0.2μg /L ,维持用药3个月。进入间歇期,IAD 组停药,改良型IAD 组停用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 ),但维持使用比卡鲁胺,两组在间歇期内出现PSA 持续升高,且大于4μg /L 时,则再次启用MAB ,直至患者进展为AIPC 。比较CAD 、IAD 及改良型IAD 3组患者疾病随访时间、疾病进展时间及治疗周期。 结果:3组患者人口学特征、基线资料及随访时间相似,中位进展时间分别为(26.50? 4.15)月、(30.00?7.83)月和(34.93?5.08)月,CAD 与标准IAD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43),改良型IAD 组与CAD 及IAD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0.032)。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显示,改良组中位进展时间明显长于标准IAD 治疗组(P =0.01)。标准IAD 与改良型IAD 组平均治疗周期分别为(16.13?3.33)月和(19.58?4.30)月,两组第1治疗周期间歇期分别为(9.6?3.2)月和(14.2?3.7)月,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01)。 结论:与CAD 和标准IAD 比较,改良型IAD 可显著延长前列腺癌患者进展为AIPC 的时间。 【关键词】前列腺癌;持续性雄激素阻断;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中图分类号:R73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591(2013)09-0815-05*Hormonal therapy for prostate cancer :Methods and prognosis HUANG Bao-xing ,SU Heng-chuan ,CAO Wan-li ,SUN Fu-kang Department of Urology ,Ruijin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20001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earch for an effective hormonal therapy for delaying the progression of prostate cancer to androgen-independent prostate cancer (AIPC ). Methods :This study included 93cases of prostate cancer confirmed by transrectal ultrasound-guided biopsy ,22treated by bilateral orchiectomy plus bicalutamide as a continuous androgen deprivation (CAD )therapy ,and the other 71by the intermittent androgen deprivation (IAD )therapy ,the latter divided into a standard IAD group (n =29)and a modified IAD group (n =42)to be treated by maximum androgen blockage (MAB )until the serum PSA level decreased to less than 0.2μg /L and the medication was maintained for 3months.Entering the intermittent period ,the patients of the standard IAD group discontinued medication ,while those in the modified IAD group withdrew luteinizing hormone-releasing hormone analogue (LHRH-a )but continued the use of bicalutamide.MAB was resumed in these two groups when serum PSA manifested a continuous rise and went up to 4μg /L until prostate cancer progressed to AIPC.Comparisons were made among the CAD ,standard IAD and modified IAD groups in the fol-low-up time ,time of progression to CRPC and treatment cycles. Results :The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well balanced in terms of demographics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and follow-up time.The median times of progression to AIPC in the CAD ,standard IAD and · 518·* 作者简介:黄宝星(1988-),男,山东临沂市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泌尿外科及男科学专业。通讯作者:孙福康, Email :sunfukang6@126.com DOI:10.13263/https://www.doczj.com/doc/8a15460300.html,ki.nja.2013.09.014

前列腺癌诊治指南

前列腺癌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就是发生于男性前列腺组织中的恶性肿瘤,是前列腺腺泡细胞异常无序生长的结果。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地理和种族差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它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各种癌症的第二位;在亚洲,其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但近年来呈迅速上升趋势。 疾病分类 95%以上的前列腺癌是发生于前列腺腺体组织的腺癌,其发展通常遵循一定的顺序:局限于前列腺内—>侵犯前列腺包膜—>突破前列腺包膜— >侵犯精囊腺—>转移至邻近区域淋巴结—>转移至骨骼和其他脏器。另一种重要的前列腺癌类型是神经内分泌癌或称为小细胞未分化癌,可能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而非前列腺腺体。这种类型前列腺癌一般较早出现转移和播散,但并不分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且常规的前列腺癌治疗方法对其作用不明显,反而对化疗较为敏感。此外,前列腺还可发生一些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如横纹肌肉瘤、平滑肌肉瘤、恶性神经鞘(膜)瘤、恶性间质瘤,以及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转移至前列腺。这些少见肿瘤患者的血清psa值一般无明显增高,肿瘤体积一般较大,往往产生局部邻近脏器受压迫,大多数患者以排尿和(或)排便困难就诊。 发病原因 前列腺癌的确切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可能与基因的改变相关。如雄激素受体相关基因的改变会导致前列腺癌的患病风险增高;具有brca1基因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是无brca1基因男性的3倍;而p53基因的异常与高级别、高侵袭性的前列腺癌密切相关。基因的改变也可能与饮食等环境因素相关。基因改变越多,患前列腺癌的危险越大。在少数情况下,前列腺癌可能具有遗传性。 目前总结出与前列腺癌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有: 1.绝对危险因素: (1) 年龄:年龄是前列腺癌主要的危险因素。前列腺癌在小于45岁的男性中非常少见,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急剧升高,绝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大于65 岁。基本上,在40岁以后年龄每增加10岁,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就几乎加倍,50~59岁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为10%,而80~89岁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陡增至70%。

晚期前列腺癌治疗及其基因分型研究进展论文

DOI:10.3760/cma.j.issn.1000-6702.2015.06.025 作者单位: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泌尿外科(曾蜀雄、许传亮、孙颖浩);解放军第四五七医院泌尿外科(林建水)通信作者:孙颖浩,Email:sunyh@medmail.com.cn?综述? 晚期前列腺癌治疗及其基因分型研究进展曾蜀雄 林建水 许传亮 孙颖浩 前列腺癌是西方国家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占男性癌症死因的第二位[1]。虽然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但随着国民生活饮食习惯改变、人口老龄化以及 PSA筛查普及,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也正逐年增高[2]。目前如何治疗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prostatecancer,CRPC)仍然是一个重大难题,例如如何针对患者选择有效化疗药物,实现个体化用药,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命质量。目前,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快了前列腺癌分子特征的发现和靶向治疗药物的开发,有利于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分子分层和选择个体化治疗[3]。本文将对前列腺癌的分子特点及其转化医学研究以及实现前列腺癌个体化治疗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综述。 一、高通量测序推动肿瘤个体化治疗的发展 个体化治疗结合肿瘤相关的分子标志物选择靶向药物治疗,在合适的时机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特定的人群是个体化医疗的核心。肿瘤个体化治疗对于降低医疗成本,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合理联合用药,减少临床药物试验的样本量,缩短药物研发周期等有重要的意义[3-6]。目前,癌症种类达200种左右,每年有约1270万新诊断病例,超过750万人死于癌症,提高癌症治疗效果是目前迫切的医疗需求[7]。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等各种组学研究促进了生物学技术方法的飞速发展,生物芯片、新一代测序技术等为个体化医疗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检测信息,是个体化医疗能够在临床实际应用的基本条件之一[5]。 Garnett等[8]与Barretina等[9]基于肿瘤细胞株进行药物基因组学分析,建立了探索肿瘤药物治疗反应相关基因标志物的平台,极大地促进了肿瘤分子分型、靶向药物选择、化疗方案制定以及早期临床药物的设计与开发。该平台开启了临床药物测试和生物标志物筛选的新时代,发现了如尤因肉瘤细胞中的EWS-FLI1易位与多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奥拉帕尼敏感性之间的关系以及SLFN11基因表达与拓扑异构酶1抑制剂伊立替康之间的关系[8-9]。Barretina等[9]还建立了肿瘤细胞系百科大全(CancerCellLineEncyclopedia,CCLE)免费资源库,囊括了947种肿瘤细胞系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改变等信息,以及479种肿瘤细胞系对24种常用化疗药的药物代谢特点,对于抗肿瘤药物的开发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恶性肿瘤具有异质性,同一种癌症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致癌基因。未来的癌症一定是以基因突变类型而划分,癌症的治疗也一定是从基因着手[5]。新一代基因测序价格较传统测序技术下降100多倍,正向临床医疗普及,对于肿瘤患者的基因分型有重要意义[10]。Vogelstein等[10]认为,约138种致病基因突变最终需要通过约12条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引起细胞增殖、分化改变,可基于信号通路对肿瘤患者实行分类及治疗。总之,基于分子分型实施个体化抗癌药物的选择,将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安全、合理、经济的治疗模式。 二、晚期前列腺癌治疗基因分型 (一)晚期前列腺癌个体化治疗模式 目前临床上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占有重要地位。在治疗初期,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可取得满意效果,临床上表现为肿瘤消退、PSA水平下降、症状缓解。但一般在雄激素阻断治疗18~24个月后,患者均会逐渐发展至CRPC,导致治疗失败[10-12]。尽管多西他赛、恩杂鲁胺、阿比特龙等药物能够延长CRPC患者的生存时间,成为CRPC患者的一线用药,但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多为2.8~4.8个月,PSA反应率为29%~54%,有待进一步提高[13-16]。高通量基因测序发现前列腺癌异质性显著,其从高级别上皮样瘤变向CRPC进展的过程中发生了不同基因突变及信号通路的激活,表现出对靶向治疗药物的不同反应[3,17-18]。正因如此,Beltran和 Rubin[18]以及Roychowdhury和Chinnaiyan[3]提出了以基因突变为分型依据的前列腺癌个体化治疗新模式(图1),根据基因突变对前列腺癌进行分型,选择适当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二)常见基因突变 ETS融合基因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50%[19],尚无直接的治疗方法。Brenner等[20]发现ETS融合基因阳性的前列腺癌对PARP抑制剂的反应明显强于阴性者,提示ETS融合基因是PAPR 抑制剂有效性的标志物。 图1 前列腺癌个体化治疗模式图。PARPi表示PARP信号通路抑制剂,其余表示以此类推

前列腺癌诊疗指南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前列腺癌诊疗指南(更新版)

目录 一、前列腺癌流行病学和中国发病趋势 3 二、前列腺癌的诊断8 (一)、前列腺癌症状8 (二)、前列腺癌诊断8 (三)、前列腺癌分期14三、前列腺癌治疗18(一)、观察等待治疗18 (二)、前列腺癌根治性手术治疗 19 (三)、前列腺癌外放射治疗 22 (四)、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 26 (五)、试验性前列腺癌局部治疗 30 (六)、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 33 四、前列腺癌的随访 40 (一)、前列腺癌治愈性治疗后的随访40(二)、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的随访43 五、前列腺癌治愈性治疗后复发的诊治45(一)、根治术后复发的诊治46 (二)、前列腺癌放射治疗后复发的诊治 49 六、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治疗 53 (一)、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的概念 53 (二)、疗效评估方法53 (三)、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的治疗 54 七、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 56 (一)、骨转移的诊断 56 (二)、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表现 57 (三)、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 57 (四)、前列腺癌骨转移治疗后的随访 58

一、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和中国的发病趋势 2002年全球有679,000例前列腺癌新发病例,占所有肿瘤新发病例的11.7%,位列常见肿瘤的第5位和男性肿瘤的第2位。但是前列腺癌发病率的地区分布并不均衡,在发达国家前列腺癌占肿瘤新发病例的19%,而在发展中国家仅占5.3%[1]。中国是前列腺癌发病率较低的国家,2002年的标化发病率为1.6/10万,远低于美国的124.8/10万[2]。然而近年来国内部分发达地区的前列腺癌发病率迅速升高,上海1997-1999年的发病率较1985-1987年增加了3.5倍[3]。 1 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 1.1 发病率和死亡率 前列腺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北美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大部分亚洲国家都是低发病率地区。1993-1997年美国黑人的标化发病率达到了185.7/10万,是同期上海市民的60倍[4](见图1)。虽然绝对数差别很大,但是近30年来前列腺癌发病率在大部分国家都有明显的升高。1978年至1997年美国黑人的前列腺癌发病率上升了92.8%,同期新加坡华人的发病率增加了88.4%[4]。美国前列腺癌发病率的增高明显受到了PSA筛查的影响:1986年随着PSA检查技术的广泛使用,发现了许多无症状的前列腺癌患者,使得前列腺癌发病率迅速上升,并在1992年达到高峰,随后由于早期筛查的缘故发病率出现下降,1995年以来保持缓慢增长[5]。同期上海、台湾和新加坡三个亚洲发达地区的肿瘤发病率资料显示:近20年时间,三个地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分别增加了3.3倍、8.5倍和4.8倍[3, 6, 7](见图2)。目前新加坡和台湾的前列腺癌发病率都在15/10万以上,位列男性常见肿瘤的前6位。 虽然美国和中国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差异显著(高达78倍),但是前列腺癌死亡率的差别要小得多(16倍)。由于PSA筛查和治疗手段的进步,1998-2002年美国的前列腺癌死亡率为30.3/10万,并且仍处在下降趋势中。而亚洲地区的死亡率变化趋势和发病率变化相接近,1978年至1997年新加坡华人的前列腺癌死亡率增加了173.7%。死亡率和发病率的比值是反映肿瘤致死性的指标,虽然美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居前列,但死亡率和发病率的比值低于亚洲国家且逐渐降低。 1.2 临床特点 由于PSA筛查的广泛使用以及公众对前列腺癌认知度高,美国75%的前列腺癌患者仅有PSA的异常,91%的患者病变局限。90年代以来美国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在90%以上。而国内大部分患者是以尿路症状或骨痛而就诊,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仅6.2%的患者是由于PSA升高而被发现,就诊患者的PSA中位数为46.1ng/ml[8]。由于大部份患者病变已为晚期,长期预后不佳,1988-1995年上海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36.5%[9]。 2 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 2.1 年龄和种族 前列腺癌的发病情况与年龄密切相关,美国70%以上的前列腺癌患者年龄大于65岁[10]。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39岁以下的男性发生前列腺癌的几率为0.01%,40-59岁的几率为 2.58%(1/39),60-79岁的几率达14.76%(1/7)[10]。国内也呈现高年龄组发病率高的分布,1997-1999年上海75岁以上前列腺癌患者占总数的51.2%[11]。 除了年龄,不同种族的前列腺癌发病率的差异也很大。美国黑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最高,达到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

(六)、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 早在1941年,Huggins和Hodges发现了手术去势和雌激素可延缓转移性前列腺癌的进展,并首次证实了前列腺癌对雄激素去除的反应性。前列腺细胞在无雄激素刺激的状况下将会发生调亡。任何抑制雄激素活性的治疗均可被称为雄激素去除治疗。雄激素去除主要通过以下策略:1.抑制睾酮分泌:手术去势或药物去势(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 2.阻断雄激素与受体结合:应用抗雄激素药物竞争性封闭雄激素与前列腺细胞雄激素受体的结合。两者联合应用可达到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的目的。其他策略包括抑制肾上腺来源雄激素的合成,以及抑制睾酮转化为双氢睾酮等。 内分泌治疗的目的是降低体内雄激素浓度、抑制肾上腺来源雄激素的合成、抑制睾酮转化为双氢睾酮、或阻断雄激素与其受体的结合,以抑制或控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 内分泌治疗的方法包括:①去势;②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③间歇内分泌治疗;④根治性治疗前新辅助内分泌治疗;⑤辅助内分泌治疗。 1.适应症[1] 1). 晚期前列腺癌,包括N1和M1期(去势、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间歇内分泌治疗)。 2). 局限性早期或晚期前列腺癌,但无法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或放射治疗(去势、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间歇内分泌治疗)。 3).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或根治性放疗前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去势、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 4). 配合放射治疗的辅助内分泌治疗(去势、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 5). 治愈性治疗后局部复发,但无法再行局部治疗(去势、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间歇内分泌治疗)。 6).治愈性治疗后远处转移(去势、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间歇内分泌治疗)。 7). 间断性内分泌治疗(去势、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 8).雄激素非依赖期的雄激素持续抑制(去势)。 2.去势治疗(Castration) 1). 手术去势 手术去势可使睾酮迅速且持续下降至极低水平(去势水平)。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对患者的心理影响。 2). 药物去势 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是人工合成的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已上市的

得了前列腺癌还能活多久

得了前列腺癌还能活多久 前列腺癌男科疾病,引起前列腺癌的原因很多,前列腺癌严重危害男性健康,发病率较高,前列腺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你知道前列腺癌分为哪些类型吗?下面我们看下得了前列腺癌还能活多久: 得了前列腺癌还能活多久 治疗方法是否得当是关系前列腺癌的症状发生后能活多久的最主要因素。对晚期前列腺癌的症状来说,手术切除可能性很小,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放化疗、内分泌治疗及中医药治疗。前列腺晚期患者的常用放疗方法为前列腺区或转移病变部位的姑息减症放疗,对癌肿有较为直接的杀灭作用,但由于放疗不可避免地会对正常细胞有损伤,因此,照射强度、照射范围、照射时间应根据全身情况慎重选择。 化疗亦是晚期前列腺癌的辅助治疗方法,可与放疗及内分泌治疗合用,可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晚期前列腺癌的症状出现后常用的内分泌治疗方法有睾丸切除术、雌激素治疗、抗雄激素治疗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其中以睾丸切除术最为常用,以消除雄激素源头,再配合硒维康口嚼片、雌激素或抗雄激素等治疗,效果较好,对延长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期有一定帮助。鉴于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在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中可合并中医药治疗,以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对于转移范围广,身体机能弱,已经难以耐受化疗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可用硒维康进行辅助治疗,虽然短期效果没化疗明显,但远期效果好,在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另外,病人身体机能的改善也是关系前列腺癌的症状发生后能活多久的重要因素,身体机能好,免疫力强,才能抵抗癌肿的发展,耐受各种药物治疗。因此,提高免疫机能,增强对肿瘤的抵抗力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极为重要。在饮食上,晚期前列腺癌病人应以低热量、低脂肪、高维生素为饮食原则。也可依靠服用有补脾益肾作用的中药来增强免疫功能。 总的来说,前列腺癌的症状发生后能活多久因治疗效果及身体机能而异,只要选择合适的方法积极治疗,均可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晚期前列腺癌患

前列腺癌晚期

百度文库
【前列腺癌晚期】
病理
前列腺癌大多发生于腺体外周带或后叶的腺泡腺管上皮, 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 占绝大 多数,其次为移行细胞癌,极少数为鳞状细胞癌。移行细胞癌和鳞癌<3%,常从前列腺导 管末端的移行上皮覆盖处发生,可与腺癌合并。平均发病年龄比腺癌者小 10 岁,酸性磷酸 酶常正常,对放射及内分泌治疗亦无反应,预后极差。
镜下鉴别诊断
前列腺炎尤其是异物肉芽肿可引起前列腺的组织结构发生改变, 易导致误诊。 低分化的 腺癌易误诊为肉瘤或淋巴瘤。在做出病理诊断时应对这些疾病给予充分注意。
病理分级
前列腺癌主要有 4 种病理分级系统,包括 Gleason 系统、Gaeta 系统、Mayo Clinic 系统 及 Mostofi 系统,而以 Gleason 系统应用最为广泛。 Gleason 系统以肿瘤腺体的分化程度及腺体基质的生长方式为依据,细胞学特点对分级 无影响。它将主要原发病变区分为 l-5 级,将次要的病变区也分为 l-5 级,l 级分化最好,5 级分化最差,两者级数相加就是组织学评分所得分数,应为 2-10 分。评分为 2-4 分属高分 化,5-6 分为中分化,7-10 分为低分化。评分越高,肿瘤恶性度越高,预后越差。 潜伏癌或偶发癌 常是在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后病理检查时发现, 潜伏癌或偶发 癌的发生率存在很大差异,为 3.5%-21%。 其他病理类型 (1)导管癌早期被称为 “男性子宫内膜癌” 因为这种肿瘤起源于与子宫内膜相似的前 , 列腺囊,具有前列腺的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特征,并非起源于 Wolff 管。 (2)肉瘤非上皮性肿瘤在前列腺恶性肿瘤中仅占不到 0.1%。 研究显示, 幼儿及年轻人
1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加上后期治疗能活多少年

前列腺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男性疾病。前列腺癌做完手术以后还能活多长时间呢?这是很多前列腺癌患者想要关注的问题,一些前列腺癌患者总是认为前列腺癌没办法去治疗。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目前治疗前列腺癌的方法还是非常多的。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目前,治疗前列腺癌的首选方法仍旧是手术治疗,前列腺癌术后生存期主要看是否早期治疗。但大部分肿瘤,早期一般可毫无症状,发现时一般都为中晚期。只有很少一部分患者发现的时候是早期,对于早期患者来说,手术是治疗前列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分为根治性手术治疗和姑息性手术治疗,根治性手术切除后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患者可以获得较长时间的生存期,但是对于癌细胞已经扩散,做了手术切除的患者,术后的巩固治疗是不能少的,以防止复发和转移,对于患者来说术后的复发是患者最怕的,因此巩固治疗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前列腺癌术后应该怎么做呢? 1、选择高蛋白质食物: 吃东西最好选择蛋白质高,脂肪、胆固醇低的,好像各种鱼、虾类。海参有抗癌作用,可以制作海参肉末胡萝卜大米粥食用。鸡蛋每天可以食用1~2个,也可以食用鸭蛋、鹌鹑蛋等。用瘦肉制作的丸子、炖排骨等也可以适量食用。动物肝脏是很好的高蛋白食物,病人每天可食用50克左右,血脂高的病人应限量,同时应搭配绿叶蔬菜一同食用。另外,鸭血、猪血也是理想的高蛋白食物,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做成汤菜食用。 2、:保证必需脂肪的供给 保证必需脂肪的供给对术后康复也十分必要,选择高蛋白食物时要限制猪肉中的脂肪摄入量,增加深海鱼类、禽肉的供给,因为这些食物含有欧米伽3必需脂肪酸。烹调油可用橄榄油、芝麻油等。 3、中药巩固治疗 前列腺癌患者在术后往往还会有残留的癌细胞,因此对于患者术后为了防止癌细胞扩散和转移,常用中医辅助治疗,中医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软坚散结的功效,能杀伤癌细胞,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对于中晚期不能手术、放化疗的患者而言,单独采用中医治疗也能起到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如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三联平衡疗法受到很多患者欢迎,目前已经帮助了数万例的的癌症患者,重拾了健康。 4、精神饱满,情绪乐观。如精神高度紧张、情绪易于波动、情感上过于脆弱等都会造成食寝不安、身体抗癌能力下降,引起病情的恶化。因此患者需保持乐观的心态,家属也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多于患者进行沟通。 5、进行适当体育锻炼。患者可根据自身体质情况,选择散步、游泳、打太极拳、习剑和慢跑等活动项目,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度。 以上就是上文的介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得了前列腺癌大家也没有必要过于害怕,术后做好护理工作,配合中医药的治疗,防止复发和转移,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态,能获得较长时间的生存期。

前列腺癌晚期病人手脚浮肿是怎么回事

前列腺癌就是一种多见于老年男性朋友肿瘤科疾病,极大的威胁着他们的身体健康,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当前列腺癌到了晚期时,病情较重,患者症状表现也较多,有不少患者会出现手脚浮肿的情况,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也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那前列腺癌晚期病人手脚浮肿是怎么回事呢? 前列腺癌晚期引起手脚浮肿的原因有很多,晚期病情发展较快,肿块不断增大,癌细胞扩散转移压迫导致局部水肿;患者肝肾功能损伤也会引起浮肿;前列腺癌晚期癌细胞增长速度较快,会消耗人体大量的能量,患者由于肿瘤的侵害、治疗损伤的影响,食欲下降,容易出现营养不良或者低蛋白血症,引起浮肿;患者静脉内癌栓引起下肢回流障碍也会导致浮肿。当患者出现手脚浮肿的情况时,一定要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对症治疗,对于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引起的浮肿,应选择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增加营养,严重的可以给予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如果是肝肾损伤造成的,应给予养肝护肾的治疗;对于肿瘤本身造成的浮肿,应积极进行抗肿瘤的治疗,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同时患者也要注意抬高患肢,有助于缓解浮肿的情况。 前列腺癌晚期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只有积极进行抗癌的治疗,控制病情,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患者症状,减轻痛苦,因此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前列腺癌晚期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很小,常用的方法有放化疗和中医治疗,其中放化疗通过对机体内癌细胞的抑杀,控制病情,抑制扩散转移,短期效果明显,但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增加患者痛苦,需要慎重选择。中医治疗药性温和,副作用小,基本上不会损伤机体,而且注重对患者进行整体的治疗和调理,通过调节患者机体内的环境,恢复气血、阴阳、脏腑的平衡,去除恶性肿瘤生存的环境,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缓解手脚浮肿的情况,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前列腺癌副作用小,整体观念强,注重标本兼治,能够将扶正与祛邪并行,应及时配合治疗,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希福抗癌团队首席专家、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袁氏医方》继承人、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12岁时,就在祖父指导下开始熟读《药性总论》、《本草备要》、《汤头歌诀》、《医宗金鉴》等中医名著。祖父在八十岁生日时,取出所保存家传几代全部秘本医籍,亲手交给了他,他如获至宝,废寝忘食,认真研读。此后,其还曾先后至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为从事中医治疗肿瘤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从医近40年来,袁希福接诊各类肿瘤患者数万名,其中不少都是复发患者,或病属晚期,甚至是被判“死刑”的末期患者。尽管无法挽救每一位患者的生命,但他尽力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甚至有些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的带瘤生存。据了解,作为河南中医治癌的代表人物,袁希福曾先后数次受邀登上国际讲坛:2017年5月受邀赴德国参加第48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在大会作了题为《“三联平衡疗法”: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体会》的会议报告;2018年6月22日至6月28日,袁希福受邀参加了“一带一路”--第三届加中传统医药国际论坛”,并被授予“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传播杰出贡献奖。 部分参考案例: 孙再明(化名),前列腺癌骨转移,河南洛阳人 2015年12月,64岁的孙再明总是感觉颈椎、背部有些不太舒服。后在外甥的陪伴下到骨科医院行骨扫描、穿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骨转移。

欧洲泌尿学会更新前列腺癌诊疗指南

欧洲泌尿学会更新前列腺癌诊疗指南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编辑部摘 欧洲泌尿学会(EAU)的首个前列腺癌(CaP)诊疗指南于2001年发表。在过去的几年里,每当出现影响CaP 临床治疗的重要变革时,EAU 都会对指南进行更新。2005年8月,EAU 再次更新了CaP 诊疗指南。从w ww.uro https://www.doczj.com/doc/8a15460300.html, 网站上可以获得新指南的完整版本。 工作小组对新数据进行文献回顾,并按循证医学(EBM )原则,插入了证据水平和推荐分级,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推荐资料的质量。 下面就指南中CaP 的危险因素、CaP 的筛查、CaP 的诊断与分期方法和CaP 的治疗原则部分分别进行介绍。 1 CaP 的危险因素 这次更新的指南指出,遗传因素在临床确定前列腺癌患病危险时是非常重要的,外在因素也可对这种危险产生重大的影响。关键问题在于是否有值得推荐的证据,改变生活方式(减少摄入动物脂肪,多食水果、谷物和蔬菜)能降低这种危险。现有一些这方面的证据,在CaP 患者的男性亲属咨询饮食影响的时候可将这些信息提供给他们(证据水平:3~4级)。 2 CaP 的筛查 普查或大规模筛查就是对无症状的危险人群进行检查,通常仅在筛查者进行试验或研究时才会开展筛查工作。但早期检查或随机筛查可以发现散发病例。通常由被筛查者(患者)或他们的医师决定是否进行这类筛查。 有两项正在进行的大型随机研究可评估CaP 筛查的效果,即在美国进行的PLCO(前列腺、肺、结肠直肠和卵巢)研究和在欧洲进行的ERSPC(欧洲CaP 随机筛查)研究。2008年将对这两项研究的主要终点--CaP 致死率差异--进行首次分析(证据水平:1级)。 因此,目前缺乏支持性的证据,或忽视了在所有特定人群中男性的CaP 早期大规模筛查。将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直肠指诊(DRE)联合检查对知情良好的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是没有争议的,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证据水平:3级)。 3 CaP 的诊断与分期 通过进行深入的诊断和分期工作,结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和并发症,确定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要避免采用对治疗决策无作用的操作。下面列出了对CaP 诊断和分期的七条指导: DRE 结果异常或血清PSA 检测值升高可作为CaP 的指征。正常PSA 水平的精确临界值尚未确定,但通常用PSA 水平2.5~3 g/L 作为青年男性正常值标准(C 级推荐)。 CaP 的确诊依靠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B 级推荐)。根据管理患者的需要做活检和进一步的分期。 对多数可疑CaP 患者,推荐使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系统组织活检确诊。推荐穿刺活检在前列腺各方向取样至少6~10个点,对较大的前列腺要在更多点取样(B 级推荐):由于移行区活检检出率较低,不推荐在第一次活检时对此部位取样(C 级推荐)。对持续存在CaP 指征(DRE 异常,PSA 升高,或第一次组织活检病理所见提示恶性疾病)的患者要再次进行活检。总而言之,不推荐进行更多活检(三次或更多次);是否进行只能由患者决定(C 级推荐)。 给患者经直肠在前列腺周围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可使接受前列腺活检的患者得到有效的麻醉(A 级推荐)。 根据DRE 结果和可能有的M RI 检查结果,判断CaP 的局部分期(T 期)。前列腺活检阳性结果的数量和部位、取样点受累的百分比、肿瘤的分级和血清PSA 水平可为诊断提供更多信息(C 级推荐)。 仅当计划进行治愈性治疗时,淋巴结状态才较重要(N 期)。T 2期或者更低分期者(PSA<20 g/L,Gleason 评分<6分),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低于10%,可省去淋巴结评估。只有淋巴结清扫术才能确定精确的淋巴结分期(B 级推荐)。 对骨转移(M 期),最好的评价方法是骨扫描。在血清PSA 水平低于20 g /L 、肿瘤分化良好或者中度分化的无症状患者,可不进行此项评价(B 级推荐)。 4 CaP 的治疗 通常不可能将一种治疗方案描述得比另一种治疗方案更好,因为在这个领域缺乏随机对照研究。但基于可利用的有限文献资料,仍可做出一些推荐方案。对CaP 患者初步治疗总体方案列于表1中。表1中概述了根据诊断分期的详细分类的治疗方案。 399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6年5月第21卷第5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