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窗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52.56 KB
- 文档页数:5
“洞门”“洞窗”的造型与文化内涵探究作者:陈晓亮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年第01期摘要:中国园林的院墙常设有“门洞”“洞窗”,它们是我国园林中一种形式特殊的门和窗。
其作用不仅是装饰点缀,引导游览,还是划分和沟通空间的重要桥梁。
“洞门”“洞窗”造型多样,文化内涵丰富以及空间深邃。
对其造型和文化内涵的研究以及空间关系的探究,有助于古建筑文化的保护及对于现代园林有所启示。
关键词:洞门;洞窗;造型;文化门和窗是建筑的眼睛,从内部空间而言,门窗是由内向外观景的“眼睛”。
是感官视觉的一种延伸;相对从外部向内部,门窗是房屋进入的门户,并且使建筑单一的墙面变得活泼具有灵动感。
同时使其具有采光通风的效果。
《说文》:“窗穿壁,以木为交窗。
向北出牖也。
在墙曰牖,在屋曰窗。
”《博雅》:“窗,聪也,于内窥见外为聪明。
”《释名》:“门,扪也;为扪幕障卫也。
”“户,护也,所以谨护闭塞也。
”园林中的洞门、窗空是园林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不仅增加了园林的形式美感,具有强烈的文化内涵,同时又能够更好地划分和联通园林的空间,引导游人观赏。
洞门也称“门空”。
形态各异的洞门常设置在园林的各种院墙上,在廊、亭、榭等建筑上也有设置。
洞门造型中空,不设门户,不可关闭,便于通行,洞门往往设置在园林景观的最佳位置。
洞门在园林中又常作为取景框,在洞门的另一面设置景观,形成一幅画框般的装饰画面,引人入胜。
园林中的院墙、廊、轩、馆、亭、榭等建筑的墙面,不仅有造型丰富,线条轮廓优美的门洞,还有不设窗格只有窗框的“洞窗”。
“洞窗”也称“窗空”,洞窗的空洞部分透过外景看,形成一幅优美的画面。
古典园林的洞门、洞窗图案形式丰富多样,令人赏心悦目。
每一处景色都犹如一副精致绘画作品,美不胜收,正所谓“门空、窗空景不空”。
一、“洞门”、“洞窗”的造型(一)仿抽象图形造型四边形,即矩形或正方形的基本造型。
方形给人以单纯、大方、稳定、平静、开阔、永久之感。
古典私家园林空间分割中的“户牖”之道作者:董旭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年第09期摘要:在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洞门花窗是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它不仅是空间分割的界标,更是将园林的空间关系表现得更加丰富和统一。
文章从私家园林空间的对立统一角度出发,阐述其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以及审美情趣,着重探讨洞门花窗在古典私家园林空间分割中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古典私家园林;洞门花窗;园林空间一、研究背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是中国古典造园家们对于空间的理解。
“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
又例如,《系辞下》曰:“乾,阳物也。
坤,阴物也。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正是这种由阴阳对立面之间的互相作用,而引起事物变化的是一种内因论。
我国古代文献最早见诸《周易》,内容包罗万象,孕育深宏,其义蕴精湛的哲学命题“一阴一阳之谓道”体现着丰富、深刻的阴阳矛盾思想。
毛泽东曾讲过:“中国古人讲,‘一阴一阳之谓道’,不能只有阴没有阳,或者只有阳没有阴。
”由此可见,矛盾的事物各有其特征,是对立的两极,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事物的属性。
自明代计成所著《园冶》以来,关于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研究著作数不胜数,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研究学习资料。
今人对于古典私家园林中门窗的研究往往涉及造型、艺术思想、借景等方面。
在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门和窗是重要的构成要素,它不仅是对立空间分割的界标,更是连通的媒介和手段,将园林空间的层次表现得更加丰富统一。
本文从园林空间对立分割的角度出发,探讨门窗具有的似隔非隔特性,分析其在空间中设计手法的应用,从而将不同空间更好地融合为一体。
二、古典私家园林空间(一)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传统的空间分析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寄托着文人大夫的精神情感和审美趣味,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意蕴。
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说:“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特征是曲径处通幽,如此的空间营构,不仅拓展了有限的空间,而且富于诗性的韵律,给人含蓄、意味深长的审美感受。
27江南古典园林花窗设计及应用研究李俊成 邓莉丽江苏大学艺术学院摘要:中国古典园林造型、装饰手法种类众多。
其中花窗是构成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材质和造型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为古典园林增加魅力。
古典园林是我国历史瑰宝,其中江南古典园林最为著名,其无论在造型、材质、图案上都能体现古典园林的美学极致。
江南古典园林花窗闻名于其丰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人的文化传统以及浓郁的人文气息。
就其形式而言,使用的是文化和现代设计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此方式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本文围绕着花窗的工艺特点、材料、纹样等方面的分析,进行探讨和论述江南古典园林花窗在现代设计的应用,为江南古典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花窗;工艺特点;纹样特征;现代设计引言中国古典园林在我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历史地位,通过园林反应出当时人们的居住生活状态和人文情怀以及对于艺术的独特鉴赏,是我国不可缺少的历史瑰宝。
而集中于江浙一带的江南古典园林造型别致、构思精巧,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其中江南古典园林的花窗设计,运用借景、叠景、对景等手法史园中以小见大,通过花窗洞见一片天,给人以无限遐想空间。
本文对花窗的材质、纹样特点、色彩、空间构造以及花窗的发展进行分析,意在探求内与外、室内与自然的一种联系,为江南古典园林的研究提供一种独特思路。
1.江南古典园林花窗工艺技术及设计特点1.1 材料工艺分析1.1.1材料分析江南古典园林花窗样式繁多,由于花窗的图案样式和地区,贫富等级,主题存在差异性,所以花窗的组成不同,材料也各不一样,可由多种材料混合而成。
不古板,具有灵活性、精巧性。
因室外常年要受环境腐蚀的影响较多,故在材料的选用上多以坚实耐损坏的硬质材料作为主料,例如:砖、瓦、琉璃等等。
而室内的花窗制作则多以木质为主。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水泥,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的广泛使用,使得花窗制作工艺去复杂化,选取的材料就更加多变。
根据材料组合搭配的不同可分为:烧制花窗;筒瓦花窗;砖木瓦搭砌花窗;砖细花窗;木制花窗;钢网水泥砂浆筑粉;堆塑花窗。
中国古典窗格的平面构成形式研究古典窗格是中国古典建筑的重要构件,构成形式是平面构成的重要内容。
本文从平面构成的构成形式角度来研究古典窗格,探索出一种全新的古典窗格研究新思路,也为平面构成的构成形式教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1.引言“詹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常常喜欢以窗为题材写诗作赋,可见窗在中国古典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我国的木构建筑,一般都不承重,墙壁只作间隔之用,并不承受上部屋顶的重量,“墙倒屋不塌”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这样就使位于墙壁上的窗这种轻型的建筑构件起到了承担建筑围护的重要功能,成为中国传统建筑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
在中国的古典建筑中,窗常处于人们的视觉中心区域内,在满足采光、通风、散气等生理性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人造园的思想,更彰显了窗在古典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当今的设计界,全球化与本土化的问题成为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讨论的焦点是如何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有效应用到现代设计中。
“窗”作为古典建筑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构件,探讨其设计方法与形式,以及如何将其设计内涵有效运用到现代设计这一课题就变得意义非凡。
2.平面构成中的构成方法从包豪斯开始,包括平面构成在内的三大构成逐步成为重要的设计专业基础课,形式美的法则和构成方法是其重要内容。
形式美法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分割。
这些法则是前人经验的总结,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它的应用领域也十分广泛,大到建筑构图,小到平面构图,形式美的法则都在发挥着作用。
平面构成中的构成方法主要有:重复构成,近似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特异构成,对比构成,密集构成,肌理构成,错视、空间与想象构成。
通常情况下,平面构成的练习是运用构成方法对二维图形进行组合变化,在二维空间中对自然界的形态进行概括、提炼,用抽象的几何形语言,学习运用各种表现技能,创造设计中所需要的各种形态,进而服务于设计实践。
2020年第8期现代园艺门窗是我国传统园林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苏州古典园林营造录》将其归类为建筑装饰小品,在园林造景和审美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苏州园林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陈从周先生曾说,我国古代园林多封闭,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故“空灵”二字,为造园之要谛[1]。
空灵透漏是江南私家园林的一个显著特质,苏州园林更是将此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
园林以空灵为主,建筑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盖建筑以多门窗为主,(如)以封闭出之,少透漏之妙”[2]。
园林建筑中的门窗应尽量的多,而墙壁的面积应尽量的少,如此,建筑空间流动往复,虚实相生,园内才开敞明朗、透漏空灵。
由于门窗本身的造型特点,在园林艺术中又常用作取景的画框,将周围景色借入,形成“尺幅窗”“无心画”。
在空间相互穿插渗透之中,不仅增加了景深,还能够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形成动静相辅的园林景色。
此外,园林中的门窗还蕴含一定的文化内涵,能够渲染园林空间的意境。
因此,门窗在造园艺术中,不仅是调节空间的重要手段,也是创造景境的重要方式。
1调和虚实关系构成建筑物立面的要素可以分为虚实2种,在苏州园林中,实的部分主要是粉墙,而虚的部分主要是门窗及透空的廊,它们与粉墙之间构成了强烈的虚实对比。
为了达到虚实2种元素对比、调和的效果,在园林中通常要避免虚实2种元素平分秋色,而使其中一种占主导地位。
此外,还应使2种元素相互交织穿插,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对比的境地。
例如,网师园“月到风来亭”一侧墙壁的面积比较大,实的要素处于主导地位,但由于在实的墙面开辟了为虚的洞门和半虚半实的漏窗,调和了虚实的对比关系,做到实中有虚。
“竹外一枝轩”粉墙上开辟的月洞门和洞窗面积比较大,使得内外的景致互相渗透、穿插,粉墙面积虽少,却也支撑起了画面,因而虚中有实。
透过“竹外一枝轩”向西有一八角形洞窗,正对着“看松读画轩”庭院内的松柏牡丹,窗外又有海棠树1株,由轩中望去也是满园翠色,一幅完美的工笔花卉画卷,窗为虚、景为实,相辅相生。
江南古典园林墙窗及其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1 江南古典园林墙窗的概述窗本作囱,《说文解字》中对于窗的解释是:“囱,在墙曰牅,在屋曰囱。
窗,或从穴。
”用于出入、通风、排烟和采光。
从穴居时代的“囱”逐步发展到商周时代的“牖”,墙窗在漫长岁月中细化演变到现在我们看见的窗户类型,提供通风、采光等实用功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窗在园林文化中更是具有深厚的美学含义与功能,对于营造园林文化氛围是不可或缺的。
江南古典园林中开窗的形式多样,分类也多样,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定义不同类型,定义与分类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园林墙垣上的窗异于建筑居室之窗,主要分布在园林的园墙、游廊、亭台楼阁等当中,位置相对灵活。
大致可分为洞窗和漏窗2 种类型。
洞窗也称空窗、框窗,是指窗框中没有窗扇,能够直接透过窗洞一览无余地看到窗外,洞窗一般设置在墙面居中位置,与人观察时的视平线相接近,高度在1.5m 左右。
漏窗又称花窗,窗框有镂空花纹图案,这也是江南古典园林中极具装饰性的窗,是古代园林的重要造景元素。
与洞窗的不同之处在于窗中有遮盖,透过窗向外看时没有那么一览无余,像是蒙了一层薄薄的面纱。
装饰图案是由瓦片、薄砖、竹子、木刻等制作而成。
它们形式题材多样,大多运用象征和寓意手法赋予图案,寓意吉祥、长寿、多子多福、驱灾辟邪等对生活的期盼。
墙窗表达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趣审美,使人们在欣赏时不仅可以体会到漏窗形式所带来的空间含蓄委婉之境和自然客观景象之美,还可以体会到注入民俗文化寓意的吉祥意味表达。
审美情趣、民俗向往与哲学相融,营造出独特意境之美。
2 江南古典园林墙窗的功能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向来讲究含蓄,“引而不发,含而不露”,带给人无限遐想与思考。
在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下的园林艺术表达形式也是如此,追求意境的深邃。
“隔则深,畅则浅”,在有限的园林空间中,造园者常常会使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设计大量游廊、院墙、亭台、楼阁、墙窗等把园中景物遮掩起来,使景色若隐若现,人在观赏时不能一眼看尽,使之更加富有意味与情趣感。
42艺术家The artists苏州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珍品,装饰纹样类型繁多,且装饰符号均融入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内涵和设计者的艺术思维。
花窗是园林中装饰设计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在装饰纹样的选择上极其注重设计审美和思想内涵的渗入。
从设计形态学的角度探讨苏州花窗应用的艺术效果,主要研究的是苏州园林中的花窗装饰设计,选取花窗设计中的部分装饰纹样作为研究设计对象。
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文化艺术设计中的瑰宝,花窗更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之一。
通过对苏州园林中花窗的认识和分类,通过设计形态学对其图案形式进行分类解读,可以加深对苏州花窗的认识与了解。
一、苏州园林花窗中的设计视觉形式分析(一)苏州园林花窗中形式要素的对称之美总体来说,苏州园林花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简单的几何图形构成,如多边形,以六边形和八边形为主,此种窗框线条短巧明朗,如长方形、圆形、扇形等;另一类是从日常生活中概括出来比较具象的形式,如植物的轮廓,生活用品的形象特征构成:葫芦形、贝叶型、海棠型、瓶型等。
对称一般是指左右或上下完全对应的形态,也意味着极为均匀和协调,呈现一种平稳的秩序,由对称产生出稳定感。
(二)苏州园林窗花中形式要素的平衡之美平衡形态基本分为两个类型——对称式平衡和非对称式平衡。
对称式平衡通过有序的排列,具有完整统一性,以中心点为轴心,放射性分布,具有圆满、统一的整体美感;非对称式平衡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生动活泼、富有动感的张力。
在平衡的花形之中,以不具有对称性的树木作为装饰,打破了整个对称的平衡感,具有差异和变化。
(三)苏州园林窗花中形式要素的对比之美苏州园林窗花以对比形式相互烘托,在丰富的变化中,凸显特点。
对比分为形的对比、明暗与黑白对比、虚实对比、疏密对比、动静对比、色彩对比。
苏州园林中的窗花装饰虽然大部分呈现出对比平衡之美,却有大小等对比之美,通过中心圆形与四周圆形的大小对比,突出中间的圆形。
二、苏州园林窗花的文化形态分析(一)地域性文化江南素有“鱼米之乡”的美名,苏州地处江南水乡,为各(二)民族性文化千姿百态的花窗将每个对象间隔起来,构成了天然的取景框。
中国传统窗棂艺术探讨An Inquiry into Chinese Traditional Window Lattice Art◇ 王丽娟 祁素萍 Wang Lijuan and Qi Suping中国园林文化积淀深厚,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崇尚“自然”,力求造“如画”的园林意境,遵从“清雅”的园林格调,具有明确的造园理念;作为建筑装饰构件的窗棂传承与演绎着中国园林的精髓,传统的艺术形式与现代新型的创作手法和工艺相结合,使其成为现代中式园林设计的经典符号,是设计师的设计源泉,窗棂艺术将作为中国的文化名片向世界展现我国精湛的造园艺术。
一、中国古典窗棂艺术老子所著《道德经》里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牖即是窗;可见,窗的构成与建筑有着密切的关联,长期的文化积淀使窗的装饰样式丰富多彩。
中国传统的窗多为木质,以木棂造型和木雕为主要手段,清代,将窗户组成格心的木条图案或雕刻图案叫做“窗棂”,在古代当窗洞越开越大时,用木棒横撑在窗洞里作为糊纸或纱的支撑物,是窗棂的雏形。
传统的窗棂包括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隔扇、短窗、支摘窗、横风窗、景窗、漏窗等,其中,漏窗常用砖石等材料作棂子组成镂空的图案,用在园林景墙上用作漏景,建筑上窗上木棂条常做成直线或曲线的镂空花格,称作菱花构成,这种兼具采光、通风、装饰美化作用的窗棂,虽然被现代化的玻璃材料取代,但是,窗棂棂子构成灵动的线条美和其重要的文化价值,是设计师创作灵感的来源,它已成为新中式景观风格重要的构成元素。
二、美学价值明末清初的造园家张南垣所讲“窗棂几榻,不事雕饰,雅合自然”,这为中国传统的窗棂艺术埋下了基调,所以,窗棂的形式多运用重复、发射、渐变和对称的构成规律,形成线条简单素雅的韵律美;受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中国的建筑、园林都具有显著的象征文化思想,甚至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境界,古人将象征美好寓意的图案组图,传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