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及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2.08 MB
- 文档页数:38
实施沿海开发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梁学忠【期刊名称】《唯实》【年(卷),期】2013(000)009【总页数】3页(P11-13)【作者】梁学忠【作者单位】江苏省沿海地区发展办公室【正文语种】中文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江苏新一轮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四年多来,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江苏沿海地区已步入加速崛起的快车道,成为全省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活力最强、开发潜力最大的区域之一,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坚持“四个联动”,体现江苏特色江苏海陆兼备、通江达海,我们在新一轮沿海开发中坚持把联动发展作为重要途径,突出抓好“四个联动”开发,在更广范围、更宽领域集聚发展要素,提高沿海开发的综合效应和层次水平,加快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开放合作新局面,有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江苏特点的沿海开发新路子。
坚持陆海联动开发。
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国家新一轮沿海开发的战略重点。
我们充分发挥沿海地区海洋资源丰富、内陆腹地广阔优势,以交通主轴线为纽带,推动岸线开发向纵深拓展、产业项目向园区布局、城镇建设向沿海推进,以海洋经济大发展带动内陆腹地的大开发、大开放。
推动苏中、苏北腹地巧打沿海开发牌,借船出海,借力扬帆,在与沿海互动发展中实现共同繁荣。
推动苏南主动策应沿海开发,在更大范围内加快结构调整,在转型升级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推动海陆产业统筹布局、资源要素统筹配置,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努力抢占海洋经济发展制高点。
实施江海联动开发。
江苏沿海地区处于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的交汇处,具有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
随着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的加快建设,江海联动优势凸显。
目前,苏南和沿江地区普遍面临发展空间不足的制约,而沿海地区土地岸线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前景广阔。
我们统筹规划苏南的转型升级与沿海的产业集聚,加强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融合互动发展,加快建设一批南北共建沿海产业园区,全力推动沿江产业向沿海地区转移,坚定不移地把大石化、大冶炼、汽车、造船、风电与海工装备等临港产业向沿海地区布局,促进资源高效配置、产业优化布局,实现沿海“筑巢引凤”、沿江“腾笼换凤”的无缝对接。
目录前言适逢江苏沿海综合开发、沿海铁路建设、东陇海线产业带规划等多种时代发展机遇,****市提出“城市东进、拥抱大海”城市发展战略,构建“一体两翼、一心三极”滨海大城市框架,打造真正意义的东方大港。
江苏省政府下决心先行开挖30万吨航道工程,以此带动港口和临港产业发展,“一体两翼”南翼的****片区(****港区及临港工业区)的开发建设提上紧迫的议事日程。
为使****片区的建设更具前瞻性、科学性和操作性,在已有的多项专业规划(南翼分区规划、交通集疏运规划、水利防洪规划、****港总体规划…)的基础之上,****市****开发建设指挥部委托上海东滩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进行****片区战略发展规划研究,以产业规划为核心,包括战略定位和概念规划,并拟根据战略规划成果,指导修编****片区总体规划方案。
遵循“科学性、操作性和前瞻性”的策划原则,项目组通过资料整理、实地考察、内外部专家访谈,相继展开了四个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是深刻理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解读区域层面相关规划对****片区的影响,揭示机遇,错位竞争;二是对基地条件的周边区位、地质、景观和文化进行挖掘和评估,明确优劣势;三是对钢铁、石化、物流、清洁能源产业进行专题研究,以支持产业规划编制;四是从概念、空间、产业和功能等视角,广泛研究国内外类似临港工业区案例,获得借鉴和启发。
本次规划的成果分为基础报告和结论报告两部分,本报告为结论报告,在表述结构上分为四个部分:第1部分总体定位分析。
基于对相关的项目背景、区域背景、开发条件的系统解构,从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两个层面,整理总结****片区开发所应遵循的开发理念、核心策略和空间策略等。
第2部分产业发展定位。
承接总体定位分析的结论,从区位、区域和港口三方面探讨可能的产业方向,通过产业筛选分析明确产业发展大类、确立产业体系组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主导产业的发展论证和详细定位。
第3部分总体战略定位。
在产业发展定位分析的基础上,确立****片区的战略定位原则,拔高****片区开发的战略意义,对****片区的战略定位内涵和实现形式进行全面系统阐述。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沿海海上活动安全管理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9.10•【字号】苏政办发〔2021〕70号•【施行日期】2021.09.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沿海开放城市与开发区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沿海海上活动安全管理的意见苏政办发〔2021〕70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沿海地区是全省、长三角、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区域布局中最具成长性的板块,是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一步规范江苏沿海海上交通、海洋渔业生产、海上风电施工运维、港口施工和作业、海上观光游览休闲、海洋开发等活动秩序,促进海上活动安全责任落实,加强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压实地方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坚持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进一步防范化解海上活动重大风险和隐患,规范海上活动秩序,增强海上活动监管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海上活动本质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工作任务(一)加强海上交通安全管理。
1.全面宣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积极开展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活动,切实加强船舶船员管理,严格落实安全保障制度,全面强化航行安全监管,完善搜救应急和事故调查处理机制,扎实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责任单位:江苏海事局、连云港海事局牵头,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江苏海警局、沿海设区市按职责分工负责)2.加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全面摸排海上区域性、系统性的风险隐患问题,形成风险隐患问题清单,加大海上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掌握海上违法违规船舶作业规律,建立健全重点水域综合治理机制。
非均衡视域下江苏沿海“三极一带多节点”空间发展模式研究凌申【摘要】As Jiangsu coastal development has been officially upgraded to state strategy,research works on development model in coastal areas are highly valued.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guiding role of the non-equilibrium development theory for coastal development,analyzed the regional conditions of non-equilibrium development in Jiangsu coastal area,pointed out the rationality of the "three-pole,one-zone,multi-node" space development model,and proposed strategic thinking of implementing this development model.%继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模式研究倍受重视。
阐述了非均衡发展理论对沿海开发的指导作用,分析了江苏沿海非均衡发展的区域条件,指出了"三极一带多节点"空间发展模式的合理性,提出了实施"三极一带多节点"空间发展模式的战略思考。
【期刊名称】《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00)006【总页数】5页(P30-34)【关键词】江苏沿海;非均衡发展;三极一带多节点【作者】凌申【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江苏沿海开发研究院,江苏盐城224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一、非均衡发展理论与江苏沿海开发(一)非均衡发展理论对江苏沿海开发的启示自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经济学界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佩鲁(Francois Perroux)的增长极理论、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赫希曼(Albert Hirschman)的空间传递理论、弗里德曼(John Friedman)的核心-边缘理论和梯度推移理论、点轴发展理论等[1]。
连云港市沿海滩涂开发“十五”规划我市位于江苏省东北部黄金海岸,亚欧大陆桥东端,正处我国沿海经济带与沿桥经济带给合部,是建设徐连经济带和“海上苏东”的重点地区。
沿海滩涂面积160万亩,占全市陆域面积1l%涉及沿海四县二区18个乡镇和四大盐场,总人口28.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5%,1999年社会总产值93.45亿元,占全市社会总产值的15.6%,其中滩涂农业总产值29.88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20.6%,涉滩农民年人均收入3959元,高于全市农民人均收入27个百分点。
因此,加大沿海滩涂开发力度,科学合理制定“十五”规划、对于落实省委、市委建设“海上苏东”、“海上连云港”的发展战略及发挥亚欧大陆东桥头堡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本规划以1999年为基期年,2005年为规划目标年。
一、滩涂资源概况与开发利用现状(一)概况我市沿海滩涂、北自绣针河口,南至灌河口,面积160万亩,其中潮上带130万亩,潮间带30万亩,潮下带浅水海域400万亩,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开发前景。
我市海岸类型齐全,大陆海岸线总长188公里,岛屿岸线28公里,有江苏唯一的基岩海岸40公里,分布在连云港港区附近,有全省独特的砂质海岸30公里,分布在海州湾北部,其它为粉砂淤泥质海岸。
我市滩涂水文条件优越,自北向南绣针河、龙河、青口河、朱稽河、新沭河、烧香河、善后河、五图河、新沂河、灌河等大小20余条河流由西向东入境出海,年入海流量100亿立方。
一为开发滩涂提供充足水源,调节生态环境,为海洋生物提供营养?给近海鱼虾索饵徊游,生衍繁殖创造了条件;二是形成了星罗棋布的河汊渔港,为近海养殖、捕捞提供了基础条件。
我市地处暖温带南缘,气候温和湿润,水热条件良好,年平均气温13.2—14℃,年均降水量900—1030MM,多集中在6—9月。
年蒸发量1700—1860MM,年日照时数2400—2630小时左右,是全省蒸发量最大区,对发展农、林、渔、盐生产极为有利。
面向大海,加快推进现代化滨海新城建设步伐【摘要】本文从规划角度,分析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背景下赣榆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阐述了赣榆县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思路,提出了实施港口、产业、城镇三位一体联动发展策略来加快推进赣榆现代化滨海新城建设步伐。
【关键词】发展规划滨海新城赣榆规划背景赣榆濒黄海而居,位于中国东部海岸线的脐部,是一座齐鲁与吴越文化兼容并蓄的千年古邑,是江苏省沿海北起第一县,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县,是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是长三角地区最具投资价值的20强县市。
在这么多光环的照耀下,赣榆却始终未能实现大跨越的发展,眼见仅一河之隔的临省岚山声名越来越响,面对前面标兵越来越多、后面追兵越来越少的尴尬局面,赣榆不得不加快发展的步伐。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把连云港发展摆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作为连云港市“一心三极”城市格局的重要组团、“一体两翼”港口规划的战略北翼,赣榆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一、基本情况分析赣榆所处的区域位置、自身绵长的海岸线资源和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布局赋予的交通资源都给赣榆的发展增强了竞争力。
(一)、海岸线资源赣榆海岸线总长达62.5公里,其中,兴庄河以北为侵蚀型海岸,水深、建港条件较好;以南为淤积型海岸,不利于建港,但在海头附近拥有长达10公里的沙滩,被誉为——“江苏北戴河”。
(二)、区位交通优势赣榆地处中国沿海产业带和沿陇海兰新线产业带交汇区域,受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辐射,北倚青岛,南望上海,东临黄海,西接临沂,区位优势独特,战略地位重要。
另外,赣榆境内交通发达,沿海高速、204国道形成了南北向快速通道。
沿海铁路和临连高速的建设为赣榆的发展将注入新的活力。
特别是在建的242省道,将赣榆和连云港市滨海新城快速连接,为赣榆融入连云港大市区添加了催化剂。
242省道通车后,赣榆新城距连云港市滨海新城仅15公里、距连云港市开发区仅22公里、距连云港港口仅30公里。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8.17•【字号】苏政发〔2023〕70号•【施行日期】2023.08.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23〕70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经省委同意,现将《江苏省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江苏省人民政府2023年8月17日江苏省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建设海洋强国的决策部署和国务院批复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及《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的实施意见》(苏发〔2021〕30号),全力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海洋强省建设,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江苏独特的通江达海优势,优江拓海、奋楫江海、向海图强,全力构建江海联动、陆海统筹的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
坚持系统思维和产业链思维,扬优势补短板,重点推进五大行动,实施一批牵引性强的重大工程,建设一批带动性强的海洋产业项目和科技创新平台,着力推动海洋产业向新兴领域延伸和价值链高端攀升,提升我省海洋经济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初步培育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十大海洋产业、10家海洋产业特色园区、20家涉海创新平台、30家海洋产业重点企业,海洋产业增加值突破4200亿元。
到2030年,海洋产业增加值突破6800亿元,在2022年基础上翻一番,海洋经济总量规模实现争先进位,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海洋产业创新高地,海洋经济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作者:钱春泰来源:《唯实》2022年第08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
要提高海洋开发能力,擴大海洋开发领域,让海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
”江苏应紧紧抓住海洋强国建设战略机遇,科学高效利用海洋资源,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省。
发展海洋经济的重大战略意义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面对日益高涨的国际国内海洋开发浪潮,江苏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落实党中央海洋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历史反复昭示我们,向海而兴,背海则衰。
21世纪,人类已进入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
海洋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实施这一战略部署,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江苏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应当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和地理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海洋强省建设步伐,努力走在海洋强国建设前列。
培育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的客观需要。
江苏拥有海岸线954千米,管辖海域3.75万平方千米,沿海滩涂和湿地面积位居全国之首,海洋生物资源、海港资源和海洋风能得天独厚。
然而,长期以来,江苏海洋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沿海一直是全省发展的“洼地”,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贡献率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海洋无疑是江苏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和希望所在。
自2009年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沿海地区发展步入了后发快进、加速崛起的快车道,海洋经济也初步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展望未来,江苏只有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步伐,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才能突破人多地少、陆域资源要素的瓶颈制约,真正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全文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全文序 言 江苏沿海地区是全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江苏沿海地区是全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是江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是江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省委、省政府作出沿海开发的战略决策,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全省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意义重大。
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意义重大。
江苏沿海开发区域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市区以及赣榆、东海、灌云、灌南、响水、滨海、射阳、大丰、东台、海安、如东、通州、海门、启东等14个县(市)。
沿海开发影响范围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的全部区域。
2005年,本区人口1712.74万,面积2.84万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2596.82亿元,分别占全省的22.9%、27.7%和14.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167元,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61.8%;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5.9∶50.7∶33.4。
加快沿海开发将使本区与沿沪宁线、沿江、沿东陇海线共同构建全省生产力布局的主体框架,形成区域联动发展态势,形成区域联动发展态势,促进苏中、促进苏中、苏北快速发展。
编制沿海开发总体规划,主要是阐明政苏北快速发展。
编制沿海开发总体规划,主要是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开发目标、任务、重点和措施,规范开发秩序,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凝聚力量,形成共识,促进发展。
力量,形成共识,促进发展。
江苏沿海开发总体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及《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编制依据,为编制依据,充分吸收了《江苏省沿海地区地质环境评价报告》、《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2006-2010)》的相关成果,并与《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江苏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等进行衔接。
本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2015年为规划目标期,重点明确“十一五”期间的开发任务,是沿海开发的指导性文件,其空间布局要求具有约束性。
江苏沿海地区吸纳迁移企业的SWOT分析徐梁【摘要】江苏沿海地区是后发地区,必须通过吸纳迁移企业实现地区经济发展.该地区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一定的产业基础;同时,该地区发展被列入国家战略和长三角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地区的自身优势和面临机遇有利于吸引企业迁入.但是该地区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经济外向度较低,产业结构有待完善,且面临其他相同需求的地区的竞争威胁.为进一步吸纳迁移企业,江苏沿海地区可以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对迁移企业提供帮助,通过各种手段为迁入企业提供财政和资金支持,提高服务意识,激励企业迁入当地.【期刊名称】《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26)002【总页数】4页(P44-47)【关键词】江苏沿海;企业迁移;SWOT分析【作者】徐梁【作者单位】盐城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盐城224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9.27企业迁移是企业区位调整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企业价值链活动在空间上的变化[1]。
它既可以是完整迁移,即关闭企业当前区位的经营活动,将其转移到另一个区位中;也可以是部分迁移,即企业的部分活动迁出,如建立分厂、迁移总部及研发部门等[2]。
企业之所以选择某地区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地,一般是因为当地具有基础设施优良,产业配套齐全,生产成本低廉等区位优势。
企业迁移对迁入区的产业结构演化有较明显影响,促进周边的工业化进程,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给当地环境带来污染和破坏[3-4]。
一、江苏沿海地区吸纳迁移企业的必要性江苏沿海地区,包括南通、连云港、盐城3个省辖市,共16个县(市、区)。
土地面积32588平方公里,2011年年末总人口达到2090.7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为8262.07亿元,分别占江苏的31.71%、26.47% 和 16.82%(文中数据来自《江苏省统计年鉴2012》,经作者计算整理而得)。
江苏沿海地区的生产总值比重和其土地及人口的比重并不相称,属于江苏省的经济落后地区。
高一政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试题答案及解析1.人们对“8”可做有益的猜测,也可从反面做多方面的解释。
如从正面看:“八”字像“人”,人者,万物之灵,世界主宰。
“八”字如“入”,有收入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从反面看:“八”字无底,上小下大,不仅是欲壑难填,而且是入不敷出。
“八”字笔势,左右均向下,可谓连走下坡路,若走此道可就没多大指望了。
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对“8”的多方面的解读说明联系具有多样性B.题干所指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C.主观臆造的“联系”也是有道理的D.题干所指的“联系”是子虚乌有的【答案】D【解析】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不能否认本来就存在的客观联系,也不能按自己的意志主观臆造本来就不存在的联系,材料中人们对“8”的种种猜测就是人为臆造本来就不存在的联系,违背的联系的客观性,故D正确;ABC错误。
本题答案选D。
【考点】本题考查了联系的客观性。
2.钟表由各种零件组成,但任何一个零件都不能叫做钟表。
因为任何一个零部件都不具备钟表的走时功能。
这说明()A.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B.整体的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C.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D.整体的功能和部分功能是相等的【答案】C【解析】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
题中“任何一个零部件都不具备钟表的走时功能”说明了此点。
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形式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故ABD项错误。
本题选C项。
【考点】整体的重要性。
点评:本题是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题目难度适中。
解题的关键在于认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并抓住关键语句“任何一个零部件都不具备钟表的走时功能。
”是作对本题的关键。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这句话说明()A.人和自然之间是相互联系的B.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人类破坏自然会遭到自然的惩罚D.人可以主宰自然【答案】A【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联系。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展改革委省沿海办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9.04•【字号】苏政办发[2010]109号•【施行日期】2010.09.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展改革委省沿海办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规划纲要的通知(苏政办发〔2010〕109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沿海办编制的《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规划纲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九月四日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规划纲要(省发展改革委、省沿海办)实施沿海滩涂围垦开发是国务院批准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为科学开发沿海滩涂资源,着力提高滩涂资源开发效益,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基准期为2008年,规划期到2020年。
一、条件与基础(一)滩涂资源概况江苏大陆海岸线长约954公里,其中粉砂淤泥质海岸线长884公里,约占海岸线总长的93%,是江苏最主要的海岸类型。
中部近岸浅海区发育有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南北长约200公里,东西宽约90公里。
江苏沿海地区独特的动力地貌蕴育了(二)围垦的历史与成效江苏沿海滩涂开发历史悠久。
经历了兴海煮盐、垦荒植棉、围海养殖、临港工业等为主要利用方式的多个阶段,开展了较大规模的滩涂围垦开发活动。
自11世纪范公堤修筑以来,共垦植开发了近3000万亩沿海滩涂。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围海造地,1951年-2008年累计匡围滩涂207个垦区,总面积412万亩。
滩涂围垦开发的成效。
通过滩涂围垦,增加了大量土地,新中国成立以来,已形成各类农业用地约209万亩,其中,增加耕地86万多亩。
建设了海淡水养殖、工厂化设施养殖、粮棉种植、畜牧业及林业生产基地,特别是“九五”以来实施两轮百万亩滩涂开发工程,有效增加了农业供给,有效推进了港口建设和临港产业发展,有力支持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江苏滨海新区的战略环境分析与发展路径研究胡媛媛;姜明栋;高天羽【摘要】滨海新区作为江苏沿海地区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规划建设好滨海新区,有利于提升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有利于苏北地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本文在SWOT模型架构下对滨海新区战略环境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发展定位、做好长期规划、发展绿色经济的发展路径。
【期刊名称】《中国商论》【年(卷),期】2017(000)026【总页数】2页(P133-134)【关键词】江苏滨海新区;战略环境分析;SWOT模型;发展路径研究【作者】胡媛媛;姜明栋;高天羽【作者单位】[1]河海大学企业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近年来,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日益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江苏沿海大开发上升至国家战略[1];苏东沿海大部纳入国家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建设规划[2];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出台[3];江苏沿海地区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阵地[4]。
作为多个国家战略的重要节点,尤其是“沿海经济带”和“淮河生态经济带”的“T”型节点,江苏沿海地区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滨海新区作为江苏沿海地区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规划建设好滨海新区,有利于优化调整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有利于提升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有利于苏北地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因此,在滨海新区的规划和建设中,能否正确分析战略环境、准确把握战略定位、充分发挥战略优势、积极策应战略机遇对于滨海新区的开发具有深远影响。
基于此,本文以江苏滨海新区为研究对象,在SWOT模型的理论框架下对其发展的战略环境展开深入研究,分析其内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在的机遇和威胁,并在此基础上探索适合江苏省滨海新区的生态发展路径。
(1)空间区位优势独特。
江苏省滨海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北翼、江苏沿海中部,是淮河东向唯一的入海口。
其紧邻西太平洋东亚航道要冲,陆上连接陇海线直达中亚地区,具有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
第28卷第4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ol.28No.42008年8月Jour nal of Y anc heng Teacher s Unive rsity (Humanities &Social Scie nces)Aug.2008[收稿日期]2008-08-16[作者简介]成长春,盐城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管理学博士,河海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沿海开发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及区域核心竞争力研究。
常玉苗,盐城师范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江苏沿海开发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和管理科学研究。
沿海开发:江苏发展的后发优势成长春,常玉苗(盐城师范学院江苏沿海开发研究中心,江苏盐城224002)【摘 要】沿海经济具有联动性强、效率高的特点,江苏沿海经济后发优势强劲。
大力开发沿海一方面可以扩展江苏经济发展的区域空间,另一方面可以扩展资源空间。
因此,江苏沿海开发要充分利用当前难得的机遇后发优势、丰富的资源后发优势及富有潜力的结构后发优势,促进江苏沿海的大发展。
【关键词】沿海开发;增长极;沿海经济;后发优势【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873(2008)04-0011-04 江苏沿海地区的综合开发是国家战略内容之一。
前不久,国务院20个部委和单位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在江苏省沿海地区实地调研,为研究制定重大战略和政策措施做准备。
江苏省委、省政府抢抓机遇,全面推进沿海开发的战略规划制定和各项基础工作。
江苏沿海地区战略地位重要,区位优势明显,有希望发展成东部沿海地区乃至全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1]。
沿海开发已成为江苏发展的后发优势,也成为江苏经济的增长极。
一、江苏沿海是江苏经济发展的“洼地”江苏的经济发展步伐较快,成就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创造了举世闻名的苏南经济发展模式,使地区生产总值迅速增长,增长速度远高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江苏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因此得到了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