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焕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1
500张呼吸科处方用药分析及点评
黄艺彤
【期刊名称】《中外医药研究》
【年(卷),期】2024(3)10
【摘要】目的:对500张呼吸科处方用药进行分析及点评.方法:选取2023年1—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开具的500张呼吸科处方进行研究,对其进行处方点评,分析处方的患者年龄组成、处方用药情况、处方构成、用药不适宜情况.结果:对500张处方中患者年龄组成进行统计,41~70岁年龄段患者占比最高,为48.80%.在西药使用方面,盐酸溴己新片使用次数最多(151次),其次为孟鲁司特钠片(133次)、复方甲氧那明胶囊(119次);在中成药使用方面,麻苓消咳颗粒的使用次数最多(53次).单一病种处方占比为69.80%,≥3种药物处方占比为74.60%,单一西药处方占比为56.60%.对500张处方中用药不合理情况进行统计,共有不合理处方64张,包括不规范处方11张、用药不适宜处方53张.结论:通过对500张呼吸科处方进行点评和分析,强调了在呼吸科处方中提高用药合理性的重要性.
【总页数】3页(P6-8)
【作者】黄艺彤
【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25
【相关文献】
1.2015年1季度医院牙体牙髓科门诊处方点评及用药分析
2.处方点评干预对促进肿瘤科合理用药的效果分析
3.我院呼吸科处方点评实施前后抗生素用药情况分析
4.药剂科处方点评对门诊合理用药的作用分析
5.门诊呼吸科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分析及干预前后对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喷他佐辛临床镇痛的应用研究进展
邱小弟;佘守章;黄焕森
【期刊名称】《广东医学》
【年(卷),期】2010(31)10
【摘要】@@ 喷他佐辛(pentazocine,又称为戊唑星,镇痛新)是苯并吗啡烷的衍生物,对阿片受体兼有混合性的激动和拮抗作用,主要激动阿片κ受体,较大剂量时可激动σ受体,对μ受体具有部分激动或较弱的拮抗作用[1-2].喷他佐辛适用于中至重度疼痛的镇痛,临床应用广泛,如术中辅助镇痛、术后镇痛、慢性疼痛治疗、癌痛治疗等均可适用.
【总页数】3页(P1218-1220)
【作者】邱小弟;佘守章;黄焕森
【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广州,510180;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广州,510180;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广州,51026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喷他佐辛复合舒芬太尼、昂丹司琼术后镇痛泵与曲马多复合昂丹司琼术后镇痛泵的临床比较 [J], 牛敬波
2.喷他佐辛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 [J], 赵琳
3.喷他佐辛麻醉镇痛的应用研究进展 [J], 彭国荣
4.喷他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J], 杨玉霞
5.喷他佐辛麻醉镇痛的应用研究进展 [J], 彭国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亚低温对神经外科病人术中凝血功能的影响谢广沂;钱耀亮;黄焕森【摘要】目的探讨行亚低温对神经外科手术病人术中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35例ASAⅠ~Ⅱ级颅脑外科病人随机分为A和B两组,A组麻醉后降温,B组常温.两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5分钟,A组降温至(35±0.5)℃,B组温度在(36±0.5)℃,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两组组内及组间对应时段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亚低温脑保护时对神经外科手术病人凝血功能没有明显影响,不增加术中风险.【期刊名称】《现代医院》【年(卷),期】2011(011)007【总页数】2页(P47-48)【关键词】脑;低温;凝血因子筛选试验【作者】谢广沂;钱耀亮;黄焕森【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260;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260;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260【正文语种】中文亚低温对脑保护的研究日渐深入,而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却鲜有报道。
本组旨在观察实行亚低温脑保护时,亚低温对病人术中凝血功能的影响。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ASAⅠ~Ⅱ级,未用抗凝药且无免疫系统疾病的神经外科手术病人35例,其中男16例。
随机分为A,B两组:A组(n=22)麻醉后降温,B组(n=13)常温。
1.2 方法两组术前肌注苯巴比妥0.1~0.2,阿托品0.5 mg,麻醉均为静吸复合全麻,气管内插管,诱导用药:咪唑安定0.01 mg/kg,芬太尼4 ug/kg,异丙酚2 mg/kg,维持用药:吸入异氟醚、N2O,间断给肌松药。
取样方法: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5 min,A组体温降至(34±0.5)℃,抽取血样,即送检APTT、PT、APTT和PT检测试剂盒,检测仪为ORGANON-TEKNIKA自动检测仪。
降温仪用Cincinati Sub-zero降温毯。
·论著· 103中国医刊 2021 年 第56卷 第1期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镇痛的效果袁炳林1,4,黄焕森2*,赖洁兰3,黄锡强4(1.广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广东 广州 511436;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 广州 510260;3.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东 广州 510060;4.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摘 要:目的 观察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生理干扰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在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20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
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
观察组给予全身麻醉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
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 麻醉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 >0.05);术后2h ,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4h 、12h ,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 =4.226、12.555,P <0.05)。
术前,两组患者应激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 >0.05);术后24h ,观察组患者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 =8.728、8.468,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χ2=2.807,P >0.05)。
结论 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减低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术后疼痛,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全身麻醉;椎旁神经阻滞;乳腺癌;镇痛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070(2021)01-0103-03doi:10.3969/j.issn.1008-1070.2021.01.030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20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
广东省卫生厅关于成立护理等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通知正文:---------------------------------------------------------------------------------------------------------------------------------------------------- 广东省卫生厅关于成立护理等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通知(粤卫函〔2012〕245号)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部属、省属医药院校附属医院及厅直属有关单位:根据卫生部《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卫医政发〔2009〕51号,下称《办法》)有关规定,经研究,我厅决定成立广东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广东省护理学会;成立广东省麻醉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成立广东省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立广东省消化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立广东省普通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立广东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广东省人民医院。
各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名单见附件1-6(排名不分先后)。
各地级以上市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单位要积极支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工作;挂靠医院要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提供开展工作所需的办公场所、设备、经费,配备必要的符合要求的专职或兼职人员等,确保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正常运转;各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要认真履行《办法》职责,负责本专业质量控制工作的实施,积极开展工作,切实提高全省本专业质量。
同时,要定期向我厅报告本专业质量控制工作计划和总结报告,为我厅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完成我厅下达的其它各项指令性任务。
附件:1. 广东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名单2. 广东省麻醉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名单3. 广东省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名单4. 广东省消化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名单5. 广东省普通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名单6. 广东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广东省卫生厅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九日附件1广东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名单主任:张振路(广东省护理学会)副主任:成守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惠根(广东省人民医院)陈伟菊(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秘书:于萍(广东省护理学会)专家组成员组长:张振路(广东省护理学会)副组长:张广清(广东省中医院)黄美凌(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刘立捷(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谢红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潘继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王惠珍(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李漓(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张莉(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员:冯晓玲(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全小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积慧(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覃惠英(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周丽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周晓舟(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林岩(东莞康华医院)蓝宇涛(广东药学院护理学院)李美华(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陈妙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罗彩花(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候雅蓉(广东省口腔医院)勘萍(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尤黎明(中山大学护理学院)关丽婵(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陆新容(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吴素虹(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马晓华(深圳市人民医院)应文娟(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附件2广东省麻醉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名单主任:古妙宁(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副主任:赵国栋(广东省人民医院)黄文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世元(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杨承祥(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秘书:肖金仿(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肖婧昕(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专家组成员:组长:古妙宁(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副组长:施冲(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彭书崚(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肖晓山(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招伟贤(广东省中医院)黑子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成员:陈秉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欧阳葆怡(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钟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佘守章(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靳三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曾维安(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曹铭辉(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朱新运(解放军第458医院)董庆龙(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黄焕森(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李雅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马武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立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郑利民(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陶明哲(深圳市人民医院)乔瑞冬(珠海市人民医院)张志刚(中山市人民医院)姚业兴(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程明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高晓枫(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林跃华(梅州市人民医院)附件3广东省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名单主任:曾进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王丽娟(广东省人民医院)徐安定(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洪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秘书:范玉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巧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组成员:组长:曾进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组长:胡学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盛文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潘速跃(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潘小平(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员:彭英(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彭福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刘振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洪铭范(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邵明(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高庆春(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许治强(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张素平(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庄伟端(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李龙宣(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俞万香(梅州市人民医院)肖卫民(东莞市人民医院)褚晓凡(深圳市人民医院)文学(阳江市人民医院)吴文军(中山市人民医院)钟建新(江门市中心医院)附件4广东省消化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名单主任:陈旻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姜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陈其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王启仪(广东省人民医院)聂玉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秘书:邢象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组成员:组长:陈旻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组长:沙卫红(广东省人民医院)张亚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林漫鹏(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王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刘锦涛(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成员:曾志荣(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初俊(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毛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杨见权(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舒建昌(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陈学清(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赵亚刚(广州军区总医院)、邹兵(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王立生(深圳市人民医院)陈惠新(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崔西玉(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尹合坤(江门市中心医院)龚飞跃(珠海市人民医院)周宇(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郑永平(汕头市中心医院)刘玉杰(东莞市东华医院)彭侠彪(中山市人民医院)王胜炳(梅州市人民医院)彭铁立(清远市人民医院)全红(韶关市铁路医院)附件5广东省普通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名单主任:王深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汪建平(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陈规划(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区金锐(广东省人民医院)黄宗海(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何晓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汪谦(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秘书:陈创奇(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松奇(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东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组成员:组长:王深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组长:王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黄祥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林锋(广东省人民医院)雷建(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张百萌(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王存川(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员:陈德(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曹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余小舫(深圳市人民医院)余元龙(中山市人民医院)陈小伍(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杨扬(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彭俊生(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兰平(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张玉新(广州军区总医院)李升平(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许瑞云(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戎祯祥(佛山市顺德区容奇医院)陈汝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彭和平(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简志祥(广东省人民医院)万进(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卫洪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甄作均(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周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王建南(粤北人民医院)附件6广东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名单顾问:曾国洪(广东省人民医院)汪能平(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主任:侯铁英(广东省人民医院)副主任:邓子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钟晓祝(南方大学珠江医院)林锦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孙树梅(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秘书:张友平(广东省人民医院)成员:朱会英(广州军区总医院)邓启文(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刘大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罗盛鸿(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莫凡(广东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郑少瑜(汕头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小苹(广东省人民医院)黄少宏(广东省口腔医院)刘瑛(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徐凤琴(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赵擎宇(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何浩(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丽芬(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洪小京(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杨健(深圳市人民医院)梁振涛(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王丽娟(粤北人民医院)蒋红霞(顺德区人民医院)钟振峰(中山市人民医院)杨文(东莞市人民医院)黄惠根(广东省人民医院)朱杏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梅娟(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结束——。
艾司氯胺酮对瑞芬太尼麻醉鼻窦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苏醒的影响郑少卿;陈小淑;邓玉萍;黄焕森【期刊名称】《广东医学》【年(卷),期】2024(45)4【摘要】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麻醉诱导对瑞芬太尼麻醉鼻窦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苏醒质量的影响。
方法择期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
分别予瑞芬太尼(R组)、瑞芬太尼+0.25 mg/kg艾司氯胺酮(RA1组)以及瑞芬太尼+0.5 mg/kg艾司氯胺酮(RA2组),3组患者术中持续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维持麻醉。
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30 min及1、2、6、12、24 h的VAS评分,麻醉前(T0)和诱导后(T1)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拔管时间、拔管时Ramsay评分,术后24 h内曲马多镇痛例数,以及术后呕吐、头晕、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RA1组、RA2组术后30 min及1、2、6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R组(P<0.05);与R组比较,RA1组、RA2组诱导后(T1)的MAP、HR增高;3组患者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内RA1组及RA2组曲马多镇痛例数减少(P<0.05)。
RA2组患者拔管时Ramsay评分1分例数明显多于R组和RA1组(P<0.05);RA1组和RA2组术后头晕、精神症状发生率高于R组(P<0.05),其中RA2组精神症状发生率高于RA1组;3组术后恶心呕吐、寒颤、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艾司氯胺酮联合麻醉诱导有利于诱导期循环稳定,减轻麻醉术后疼痛,预防大剂量瑞芬太尼痛觉过敏,不影响术后苏醒,且0.25 mg/kg较0.5 mg/kg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总页数】5页(P458-462)【作者】郑少卿;陈小淑;邓玉萍;黄焕森【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R765【相关文献】1.右美托咪定联合盐酸艾司氯胺酮对小儿短小手术后麻醉恢复期痛觉过敏及苏醒躁动的影响2.艾司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在阑尾切除术麻醉中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疼痛和不良反应的影响3.艾司氯胺酮对肥胖患者全身麻醉手术瑞芬太尼用量和术后疼痛的影响4.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甲状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苏醒及疼痛的影响5.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的效果及对麻醉效能、疼痛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麻醉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的探索摘要:为进一步提高专业办学质量,广州医科大学麻醉学专业(本科)自2016年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建设,主要在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及教学团队建设等进行探索与实践,实验区建设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麻醉学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创新教育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2-0140-02收稿日期:2019-05-02基金项目:广东省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015年)作者简介:黄焕森(1966-),男,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麻醉科主任,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麻醉与组织器官功能保护、麻醉学专业创新教育与管理。
本科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是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保障[1]。
为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创新强校工程”建设规划为基本依据,广州医科大学麻醉学专业(本科)自2016年开展了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的建设,立足培养适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麻醉学人才。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的目的与意义麻醉学专业本科教育是我国培养麻醉学专业人才的一种基本培养形式。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在以往的麻醉专业教育中对学生的创新性教育不足,临床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为贯彻和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全面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为根本任务,按照“5+3”麻醉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以我国临床医学教育标准(本科)为导向,我校实施麻醉学实用与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建设,以提升麻醉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也为探索建立我国麻醉学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论参考。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方案(一)课程体系建设1.科学整合及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1)加强人文课程教育。
推动医学人文与医学科学的整合,提高对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等的要求,加强社会医学与预防医学教育,增设循证医学、医学信息学等相关课程。
无重复吸入通气防治骨水泥反应的临床研究杨荣富;胡春旭;金文香;谢广沂;许阳英;黄焕森;高崇荣【期刊名称】《现代医院》【年(卷),期】2009(009)011【摘要】目的探讨无重复吸入通气对骨水泥反应的防治作用.方法将30例在全麻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组在研究期内实施无重复吸入通气,而对照组施行紧闭通气,记录填充骨水泥前、后BP、HR、PaO2和PaCO2等的数值和发生心律失常、血压下降(收缩压低于基础值的20%)的例数.结果处理组PaCO2 和血压下降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其余指标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无重复吸入通气对骨水泥反应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总页数】3页(P4-6)【作者】杨荣富;胡春旭;金文香;谢广沂;许阳英;黄焕森;高崇荣【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260;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260;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260;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260;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260;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260;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2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相关文献】1.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严重呼吸衰竭临床研究 [J], 张生彪2.无创机械通气时压缩泵雾化吸入与氧动力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J], 石崇友3.无创机械通气时压缩泵雾化吸入与氧动力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比较 [J], 许新东4.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行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经管道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的临床研究 [J], 赵亮;曹海峰;欧阳惠莉;陈隆凤5.无创机械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 董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缝隙连接通讯介导曲马多对顺铂细胞毒性的抑制作用汪灵芝;黄焕森;张素枝;陶亮;何雁冰;彭建新【期刊名称】《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年(卷),期】2014(020)003【摘要】目的:晚期肿瘤患者常联合使用镇痛药和抗肿瘤药,但至今为止尚不清楚镇痛药对抗肿瘤药物的疗效有何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机理.方法:磺基罗丹明B法观察曲马多本身对人胶质瘤U87细胞的毒性;标准细胞集落形成分析法观察顺铂的毒性并观察曲马多对顺铂毒性的影响;细胞接种荧光示踪法测定曲马多对U87细胞上Cx43组成的缝隙连接功能的影响.结果:磺基罗丹明B法显示曲马多在小于50μg/ml的浓度范围内无细胞毒性;细胞集落形成分析法显示,0.5 μg/ml顺铂能够抑制U87细胞的集落形成,而且在有缝隙连接形成的细胞顺铂对细胞集落形成的抑制作用[集落形成率(51±3%)]显著高于对无缝隙连接形成细胞集落形成的抑制作用[集落形成率(73±2%)](P<0.05).在有细胞缝隙连接形成的细胞,曲马多(5 μg/ml)与顺铂联合应用对细胞集落形成的抑制作用低于单用顺铂对细胞集落形成的抑制作用;而在无缝隙连接形成细胞,曲马多对顺铂抑制细胞集落形成的作用无影响.细胞接种荧光示踪法显示曲马多能够抑制U87细胞上由Cx43组成的缝隙连接通讯的荧光传递功能.结论:曲马多可以通过抑制Cx43组成的缝隙连接通讯降低顺铂的细胞毒性.【总页数】5页(P145-149)【作者】汪灵芝;黄焕森;张素枝;陶亮;何雁冰;彭建新【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广州51026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广州510260;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药理学,广州510080;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药理学,广州51008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广州510260;广东省中医院肝胆外科,广州51012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漆黄素通过缝隙连接影响顺铂细胞毒性 [J], 杨克凡;范丽霞;彭悦霞;王琴;陶亮2.三七皂苷R1通过细胞缝隙连接对顺铂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 [J], 齐晓艳;张波;余美玲;陶亮;张翠玲3.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对顺铂疗效的影响研究进展 [J], 齐晓艳4.黄芩素增强Cx32组成的细胞缝隙连接提高顺铂的细胞毒性 [J], 王宜文;王琴;李国成;伍俊妍;陶亮5.dB-cAMP和顺铂的化疗效果与肿瘤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的相互关系 [J], 罗阳;冮岩;郭丽;鲁海欧;刘佳;李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BUTORPHANOL TARTRATE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SMALL DOSE MORPHINE USED IN EPIDURAL SELF-CONTROL ANALGESIA AFTER GYNECOLOGICAL
OPERATION
作者: 姚活锋 赖永东 黄焕森
作者机构: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260
出版物刊名: 现代医院
页码: 26-27页
主题词: 诺扬 吗啡 自控镇痛
摘要:目的观察诺扬复合吗啡用于妇科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及副作用。
方法开腹全子宫切除患者80例,ASAI~Ⅱ级,随机分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0例。
实验组PCEA配方为0.002%吗啡、0.007%诺扬与0.125%布比卡因混合液,而对照组为0.01%吗啡与0.125%布比卡因混合液。
用法:负荷量吗啡1mg,背景量是1.5ml,PCA量3ml,锁定时间20min。
观察指标:镇痛效果,使用VAS评分法,记录术后1、4、8、12、24、36、48h病人疼痛评分;副反应:恶心、呕吐及瘙痒出现的情况。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副作用:实验组恶心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25%);实验组呕吐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30%);实验组瘙痒发生率(7.5%)低于对照组(2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诺扬复合小剂量吗啡用于妇科手术后硬外镇痛与传统吗啡配方镇痛效果相当,但明显减少PCEA过程中吗啡的用药量,从而明显减少了吗啡胃肠道、皮肤等副作用的发生率。
导师简介
黄焕森,男,1966年12月出生,1991年毕业于广州
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在职研究生,硕士,主任医
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联合导师。
现任广州医科大
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主任、麻醉学教研室主任、广州医
科大学麻醉学系副主任(专业负责人)。
学术团体任职: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神经外科麻醉
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神经外科麻醉学组组长),广东省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麻醉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麻醉与镇痛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广州市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麻醉学教育研究会理事。
《中华麻醉学杂志》通讯编委,《广东医学》、《实用医学》审稿专家。
从事麻醉学专业临床与教学工作近30年,在临床麻醉工作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在复杂心脏大血管手术麻醉与心功能保护、颅脑手术麻醉与脑保护、肝肾器官移植麻醉与功能保护、血液保护等领域作了较深入研究并取得一定成绩。
率先开展了自体血液回收与血液稀释、持续血流动力学监测、反馈调节靶控全凭静脉麻醉、围术期麻醉深度监测管理、术中血小板功能与凝血监测、支器管阻塞器肺阻隔等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为麻醉与组织器官功能保护。
200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已培养统招硕士研究生20名,在职硕士研究生15名。
主持广东省科技厅科研项目3项、广东省卫生与计生委科技项目1项,第二负责人参与国自然青年项目2项,参与其它科研项目5项;发表科技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8篇。
主持广东省教育质量工程项目1项,广东省教育研究项目2项,校级教研教改项目3项,教学论文4篇。
获广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第四完成人),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人)。
主编医学专著《神经外科麻醉与脑保护》(60余万字),参编《临床监测学》、《神经外科麻醉学》等医学专著5部;参编《药理学》等全国麻醉学专业统编教材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