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寄生虫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78.50 KB
- 文档页数:33
寄生虫感染病例分析寄生虫感染是一种常见但受到较少关注的传染病。
寄生虫通过寄生在人体或动物体内,获取所需的营养,同时对宿主造成危害。
本文将通过分析两个寄生虫感染病例,探讨其病因、症状、治疗及预防措施。
案例一:疟疾感染病例病因:疟疾主要由感染了疟原虫的按蚊传播。
人体感染疟原虫后,寄生虫会在红细胞内繁殖,导致病毒繁衍,从而引起寄生虫感染。
症状:患者初期会出现发热、寒颤、头疼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
严重的病例可能导致死亡。
治疗:疟疾的治疗主要使用抗疟药物,如奎宁、氯喹等。
在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预防:预防措施主要包括避免蚊虫叮咬,使用蚊帐、驱蚊剂等。
此外,疫苗的研发也是预防疟疾的重要方向。
案例二:包虫病感染病例病因:包虫病是由绦虫包囊寄生在人体内引起的疾病,感染途径主要通过食入被寄生绦虫的犬或牛肉导致。
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严重的病例还会出现黄疸、肝脾肿大等症状。
包虫病可以侵犯多个器官,症状也有所不同。
治疗:包虫病的治疗主要通过手术切除包虫囊和抗寄生虫药物治疗绦虫感染。
预防:预防包虫病的关键是避免食用未熟食物,特别是犬或牛肉。
另外,对于牧民等高感染风险人群,定期进行兽医检查也是预防包虫病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寄生虫感染病例的病因、症状、治疗及预防措施各有差异,但都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通过加强公众教育,提高人们对寄生虫感染的认识,我们可以减少寄生虫感染疾病的发生。
另外,科学研究和创新治疗方法的开发也是减少寄生虫感染的重要方向,希望未来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手段,减少寄生虫感染带来的危害。
1.根据本病人的症状,考虑产生病症的主要疾病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肺吸虫感染,其次是结核性胸膜炎。
浙江义乌地区是肺吸虫病流行区,因间歇性咳嗽1个月余伴右侧胸痛1周,加重3d为,于1996年5月2日急诊入院。
住院后发热1天、咳嗽气促胸痛,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6月初突然痰中带血丝、伴有盗汗,发现胸腔有胸水,施胸腔穿刺术,抽出淡黄色液体300ml,以上症状肺吸虫和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均可出现。
胸水涂片检出抗酸分枝杆菌,结核菌PCR检测阳性。
证明存在结核感染的可能。
2.本病例突然发现胸腔有积水,提示哪些疾病的可能性较大?胸腔积液为临床常见症状,其常见原因是结核,其次为肿瘤,少见的是寄生虫病。
肺吸虫和结核杆菌无可侵犯肺部,两者均可出现咳嗽、咳痰、咳血痰,侵犯胸壁,出现胸水。
3.本病患者从事的工作可以高度怀疑可能的是那种寄生虫病?间歇性咳嗽1个月余伴右侧胸痛,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均为肺吸虫病诊断依据。
病史显示从事血吸虫病、肺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体分离工作20年;有食腌蟹、腌虾等习惯。
口服吡喹酮(25mg/kg, Tid 连服3天),病情缓解,体症消失而出院。
胸水涂片检出抗酸分枝杆菌,结核菌PCR检测阳性,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也成立。
4.该病人住院半月出院,在疾病治疗上应还须注意什么问题?应继续观察,注意结核的彻底治疗(只口服异烟肼、乙胺丁醇并肌注链霉素半个月)1.此病例最终证实属于哪种寄生虫病?是怎样感染本病的?诊断为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虽没有食生鱼的习惯,但其生平喜爱钓鱼和下河捕鱼,韶山地区又是华支吸虫流行区,淡水湖中鱼感染肝吸虫的机会较多,在钓鱼和捕鱼过程中都有可能手和嘴接触肝吸虫的囊蚴而被误食入造成感染。
2,为什么在粪便中查不到华支睾虫虫卵?有几种可能性?华支睾吸虫卵体积小,每日从粪便中排出的虫卵数相对较小,在粪检中漏检的可能性较大,同时检出率也与检查方法有关。
普通门诊检验中较多采用粪便直接涂片法最容易漏检,如采用粪便自然沉淀法,或十二指肠液引流后再离心取沉淀涂片检查,检出率较高,但一般患者都不易接受。
病例分析病例一沈××,女,6岁,因腹泻9天,发烧腹痛及脓血便7天而于60年11月19日入院,发病前8天有跌入粪坑病史。
体检:T 38℃,BP110/70mmHg(14.7/9.33kPa),精神萎靡,全腹有轻压痛,脐中可触及肠样肿块,可以移动。
粪检:RBC少量及巨噬细胞0~3/高倍镜。
2.根据上述资料,可确诊为急性期丝虫病。
由于班氏丝虫成虫可寄生于阴囊内淋巴管中,因此可引起附睾炎,而下水游泳可能是其诱因。
睾丸鞘膜积液一般属丝虫病的慢性阻塞病变,但少数病人在急性睾丸或驸睾炎时,由于炎症反应压迫,堵塞了局部淋巴回流,也可引起轻、中度的鞘膜积液,在炎症消退后,鞘膜积液也就很快消失;由于本病是由丝虫感染引起,因此如不进一步检查微丝蚴及杀虫治疗;则今后会复发,因此在临床症状治疗后仍需进一步查明病因及杀虫,才能彻底治疗。
尸检:腹腔右侧有散在小脓肿20余处。
结肠、空肠、回肠均可见溃疡,以结肠为甚,且深;在粘膜下找到阿米巴原虫。
1.这小孩是怎样感染到阿米巴痢疾的?2.为什么粪便中找不到阿米巴滋养体?试分析有几种可能性?3.典型的阿米巴痢疾患者有何症状?粪便有何特点?4.阿米巴痢疾患者病变的原发部位多发生在何处?5.阿米巴痢疾患者肠壁溃疡的病理变化呈何特征?6.为什么会引起肠穿孔?[分析]1.根据病史,病孩沈某于8天前曾跌入粪坑,口腔和消化道可能被痢疾阿米巴包囊污染,从而获得感染。
2.该患者粪检未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有如下几种可能:①阿米巴病变已向纵深发展;有的已形成炎性肿块,尸解虽见溃疡,但因病程较短,大多为散在小脓肿,可见溃疡面不大,因而跌入肠腔的大滋样体数量不多,很有可能漏检;②标本送检时的不当处理如尿液污染,未予保温等所造成的后果;③技术上的漏检。
3.阿米巴痢疾的典型症状应有腹痛、腹泻或拉痢,便次增加,常伴以带粘液的脓血便,具恶臭,呈果酱色,有里急后重症状,全身可伴有中度发热。
4.阿米巴痢疾的原发部位以回盲部为多,其次为乙状结肠部位。
寄生虫病例分析一:史××,女,52岁,河南藉,现居贵州安顺。
1978年12月22日入院。
右乳房包块已3个月,无红肿热痛,有时稍痒,检查:右乳房外上象限有一包块,大小约3cm3,硬、界限不清,压痛不明显,腋窝淋巴结未肿大,疑诊为“乳腺癌”。
1978年12月28日于硬膜外麻醉下拟先经快速石腊切片证实再行乳腺癌根治术,当活检时见一白色虫体长约10cm,宽0.4cm自包块附近蜿蜒而出。
鉴定为裂头蚴,病理诊断为“寄生虫性肉芽肿”。
追问病史中发现,患者7年前按民间方法吞食生青蛙治疗关节炎,曾数次吞食活蛙,每次7只。
近五年来背、腰、腹、颈等处常有转移不定的硬结,有时拌搔痒。
[分析]1.入院时仅发现了乳房包块,忽略了裂头蚴病典型的游走性皮下包块,以致误诊为乳腺癌。
2.在手术发现虫体后,追问病史时才发现。
患者是于7年前按民间方法吞食生青蛙治疗关节炎而获得感染。
3.预防本病主要是不喝生水和不吃生蛙,也不用蛙、蛇肉等敷贴疮痔。
二:王××,男,28岁,江苏微山县人,三个月前患者乘船到湖北、湖南农村,由于天气炎热多次在河湖边洗澡洗脚,当时足、手臂等处皮肤有小米粒状的红色丘疹,发痒,有时出现风疹块,以为是蚊叮咬所致,几天后发烧,咳嗽,吐痰,吃了些感冒片经几天就好了。
大约一个多月后开始发烧“拉痢”有脓有血,每天2~4次,上腹部不适疼痛,食欲减退、消瘦,曾到乡卫生院,认为是痢疾,多次服药无效,后到镇人民医院就诊。
曾患过疟疾,经有效治疗,未再犯病。
体验:体温39℃,发育尚可,消瘦病容,神志清楚,心、肺(一),腹部稍膨胀,肝剑突下3cm,有压痛,脾可触及,四肢(一),体重60kg。
化验:血常规WBC 19200,N 48%,L 35%,E 17%,尿常规正常。
胸部拍片:正常。
[分析]1.患者发病前3个月曾到过湖北,湖南血吸虫病流行区,并且有下水历史;当时足,手臂等处皮肤有小米粒状的红色豆疹,发痒,可能是尾蚴性皮炎;1~2个月开始发烧,“拉痢”,大便有脓血;入院检查:体温39℃,肝剑突下3cm,有压痛,血常规WBC增高,特别是嗜酸性粒细胞增高17%。
案例集病例1患者,男性,5l岁,黑龙江双城人,渔民。
1995年3月初出现上腹胀痛、厌油腻和食欲减退,对症处理无效。
10月中旬,开始出现皮肤黄染,消瘦。
于10月26日人院。
有经常生食鱼肉的病史。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尚可,皮肤、巩膜黄染,肝肋下未触及,无扣击痛。
实验室检查嗜酸性粒细胞18%,总胆红素127 µmol/L。
ALT 10481U/L。
B超检查“肝脏大小、形态正常,光点分布均匀,肝右前叶肝胆管内有多处大小不等之强回声,成串排列,后拌声影,血管走行清晰,门静脉内径正常,总胆管9毫米。
”入院后做十二指肠液引流,在300ml的引流液中,发现5条葵花子样虫体,淡红色,大小约(10—25 ×3~5)毫米。
又将引流液离心,取沉渣镜检,发现大量芝麻粒样虫卵,黄褐色,大小约(30~35 ×12~20)毫米,卵壳较厚,卵前端有一明显的小盖,卵后端钝圆,有一逗点状小突起,卵内含毛蚴。
问题:1.根据病例提供信息该患者感染哪种寄生虫?2.诊断该病的依据有哪些?应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3.预防该寄生虫感染应注意哪些事项?4.请写出你对该病的治疗方案。
病列2患者,男性,46岁,浙江某市居民。
主诉近1月来发热,咳嗽,咯痰,痰中带血,伴胸痛、乏力、皮疹、消瘦,曾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无效。
因发现右上腹部肿块,前来就诊。
询问病史,曾多次食用过集贸市场的醉石蟹。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尚可,心肺无异常,肝脾不大。
右上腹部肿块,大小约(2.5 ×3)厘米,质中等硬度,无压痛,时有移行。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超过10 ×109/L,嗜酸性粒细胞6%,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高达2.84 ×109。
痰抗酸杆菌(一)。
胸片中,肺纹理增粗,有小囊样及隧道样改变。
肺吸虫皮内试验阳性(1:8 000)。
右上腹部肿块活检,为嗜酸性肉芽肿,痰、粪检查虫卵均阳性,诊断为肺吸虫病,采用吡喹酮(总剂量150mg/kg)治疗,痊愈。
人体寄生虫学病例讨论资料1患者xxx, 男, 46 岁, 重庆人,入院日期:2008年7月24日1、于2008 年6月23日出现无明显原因发热,为低热(最高体温为37.5℃),患者自以为是感冒,自行口服感冒药治疗后体温有所下降。
并于2008年7月1日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左侧胸痛,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不适,患者遂到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检查提示“右肺炎症”,予以抗感染治疗半个月,期间进行胸腔B超提示“左侧胸腔积液”,分别于7月7日及7月16日在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行胸腔穿刺抽液术,每次抽液约300-400ml,色淡黄,胸水未查见肿瘤细胞。
在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住院期间,患者于2008年7月9日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胸部及上腹部CT检查提示“1、左侧胸腔积液伴相邻肺组织不张;2、左肺上叶舌段少许炎症性改变;3、肝右下叶前缘斑片状低密度影,根据强化表现,考虑良性病灶如血管瘤可能性大;4、腹部其余脏器未见确切异常改变,针对患者肝脏病灶未行特殊治疗2、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左下肺呼吸音低,叩诊呈浊音,右肺呼吸音清晰,叩诊呈清音,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未及,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3、辅助检查:2008年7月2日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ASO(-),抗PPD抗体(-),AFP(-)2008年7月2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部及上腹部CT检查提示“胸部:两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纵膈脂肪间隙及血管间隙脂肪间隙及血管影清晰,主动脉窗内见多个小淋巴结显影;两侧肺门不大,所见气管、支气管及分支无明显狭窄等改变。
左肺上叶舌段见少许条索状及小片状影。
左侧胸腔积液改变,相应肺组织压迫性肺不张。
腹部: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边缘清晰,右下叶前缘斑片状低密度影,边界模糊,最大范围约为1.2×1.5cm,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斑片状不均匀强化,静脉期病灶范围减小,延迟2min扫描该病灶呈等密度;余肝实密度均等,并均质强化。
病例寄生虫素材范文病例:肺吸虫感染导致肺炎患者简介:患者为一名45岁男性,现居住在农村地区。
主要从事农田劳动工作。
他以前没有肺部疾病的历史。
临床表现: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的症状,伴有低热。
肺听诊发现呼吸音减弱和湿啰音。
患者触摸到胸部时出现刺痛感。
患者进行X射线检查,发现两侧肺野有斑点状阴影,提示感染性病变。
诊断:经过肺部病变的X射线检查以及痰液检查,患者被诊断为肺吸虫感染导致的肺炎。
病因:肺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其感染主要通过食用未煮熟的感染性寄生虫的淡水螺类动物传播给人类。
螺类动物是肺吸虫生命周期中的中间宿主。
人类被肺吸虫感染后,成虫在肺内寄生并产卵,排出的卵通过咳嗽或吞咽痰液进入消化道,随后排出体外,继续感染新的螺类动物。
肺吸虫感染可以导致肺部炎症反应和损伤,出现肺炎的症状。
治疗:肺吸虫感染主要通过抗寄生虫药物治疗。
常用的抗寄生虫药物包括吡喹酮、三环微癣胺等。
治疗期间,患者还需要支持性治疗,包括控制症状、保持充分营养和休息等。
预后:在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的情况下,肺吸虫感染导致的肺炎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得到完全治愈。
然而,如果延迟诊断或长时间未经治疗,肺吸虫感染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脓肿、肺纤维化等。
预防:要预防肺吸虫感染,民众在饮用本地水源时需要煮沸水,尤其是未经处理的湖泊、河流和其他淡水泽区的水。
此外,正确烹饪和消毒食物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被感染肺吸虫的中间宿主也可以有效预防感染。
总结:肺吸虫感染导致肺炎是一种通过食用病原虫感染性中间宿主引起的寄生虫病。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重要。
公众应该加强对肺吸虫感染的认识,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病情的发生。
传染病寄生虫的感染案例案例一:钩虫感染患者为一名25岁的农村男性,因为长期在农田劳作,卫生条件较差,双手经常接触泥土。
他出现持续性疲劳、头晕、食欲不振等症状,经过多次就医,最终被诊断为钩虫感染。
钩虫是通过皮肤侵入人体的,主要寄生在肠道内,吸取血液为生。
严重时会导致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
治疗过程中,患者接受了驱虫治疗,同时改善了个人卫生习惯,最终康复。
案例二:疟疾患者为一名30岁的非洲男性,因为工作原因长期在疟疾流行地区生活。
他出现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等症状,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
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患者接受了抗疟疾药物治疗,经过一个疗程,症状得到缓解。
为了避免再次感染,患者采取了防蚊措施,如使用蚊帐、驱蚊剂等。
案例三:绦虫感染患者为一名12岁的儿童,因为食用了未煮熟的猪肉,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经过就医,被诊断为绦虫感染。
绦虫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寄生虫,会吸收人体的营养物质,导致营养不良。
患者接受了驱虫治疗,同时加强了饮食卫生,避免了再次感染。
案例四:血吸虫病患者为一名50岁的农民,生活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
他出现发热、腹痛、肝脏肿大等症状,经过就医,被诊断为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源传播。
患者接受了抗血吸虫药物治疗,同时改善了生活环境,避免了再次感染。
案例一:钩虫感染的逆转那是一个深秋的午后,我接待了一名25岁的农村男性患者。
他的双手总是沾满泥土,因为他需要在农田里辛勤劳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感到持续性的疲劳,头晕目眩,食欲不振。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测试,我们最终确定了他患上了钩虫感染。
钩虫通过皮肤侵入人体,主要寄生在肠道内,吸取血液为生。
在极严重的情况下,钩虫感染甚至可能导致贫血和营养不良。
治疗过程中,患者接受了驱虫治疗,同时我们也积极地帮助他改善了个人卫生习惯。
几个星期后,他康复了,他的生活也恢复了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