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学病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88.00 KB
- 文档页数:25
寄生虫感染病例分析寄生虫感染是一种常见但受到较少关注的传染病。
寄生虫通过寄生在人体或动物体内,获取所需的营养,同时对宿主造成危害。
本文将通过分析两个寄生虫感染病例,探讨其病因、症状、治疗及预防措施。
案例一:疟疾感染病例病因:疟疾主要由感染了疟原虫的按蚊传播。
人体感染疟原虫后,寄生虫会在红细胞内繁殖,导致病毒繁衍,从而引起寄生虫感染。
症状:患者初期会出现发热、寒颤、头疼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
严重的病例可能导致死亡。
治疗:疟疾的治疗主要使用抗疟药物,如奎宁、氯喹等。
在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预防:预防措施主要包括避免蚊虫叮咬,使用蚊帐、驱蚊剂等。
此外,疫苗的研发也是预防疟疾的重要方向。
案例二:包虫病感染病例病因:包虫病是由绦虫包囊寄生在人体内引起的疾病,感染途径主要通过食入被寄生绦虫的犬或牛肉导致。
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严重的病例还会出现黄疸、肝脾肿大等症状。
包虫病可以侵犯多个器官,症状也有所不同。
治疗:包虫病的治疗主要通过手术切除包虫囊和抗寄生虫药物治疗绦虫感染。
预防:预防包虫病的关键是避免食用未熟食物,特别是犬或牛肉。
另外,对于牧民等高感染风险人群,定期进行兽医检查也是预防包虫病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寄生虫感染病例的病因、症状、治疗及预防措施各有差异,但都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通过加强公众教育,提高人们对寄生虫感染的认识,我们可以减少寄生虫感染疾病的发生。
另外,科学研究和创新治疗方法的开发也是减少寄生虫感染的重要方向,希望未来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手段,减少寄生虫感染带来的危害。
病例分析一患者马XX,女,12岁,宁夏某地小学学生。
2006年10月以“突发性哮喘”为主诉就诊。
患儿多于白天出现呼吸稍短促,轻度干咳,夜间哮喘加重甚至出现端坐呼吸,体温正常,但患儿两肺均闻及哮鸣音,肝脏有轻度肿大,在哮喘的同时伴发痒性皮炎,于两年前曾有排虫史。
查体:发现上腹部触及一包块,质软,尚可活动。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分类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至63%;痰液检查发现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粪便检查中发现宽椭圆形、大小为(45~75)um×(35~50)um,综黄色的寄生虫卵。
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粗。
患儿经B超检查于上腹部探及团块回声,界限清。
口服造剂后,于腹显示反“C”行肠袢,其内可见“发束状”阴影。
1、根据病史、体征及检查结果,该患者患的是什么病?2、本病综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患者是儿童症状为突发性哮喘,轻度干咳,夜间哮喘加重甚至出现端坐呼吸,皮肤有超敏反应,两年前曾有排虫史。
阳性体征:双肺有孝鸣音,肝轻度肿大,腹部触及肿块。
实验室检查:a.嗜酸性粒细胞增高;b.X线检查:肺纹理增粗;c.B超检查:上肺部探及团块回声;d.粪便检查;大小为(45~75)um×(35~50)um,综黄色虫卵符合蛔虫卵的形态。
综合以上可确诊为蛔虫病. 3、病原学诊断方法有:○1粪便直接涂片法;○2.粪便沉淀法○3饱和盐水浮聚法;④定量透明法;⑤驱虫实验;其中粪便沉淀法检出率最高病例二患者网xx,男,28岁,农民。
下腹痛2h,便血一次,于2001年1月22日入院。
2h前无明显原因下腹剧烈阵发性绞痛,每次持续2~3min,可自行缓解,伴便意。
1h前排血便一次,量约500ml,糊状,并出现头昏、心悸、乏力、口干。
曾于3个月前因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急诊入院,后经治愈出院,无急、慢性腹泻及其他病史。
入院查体:体温36.6℃,呼吸20次/分,脉搏90次/分,血压17/10kPa(1kPa=7.5mmHg)。
发育营养正常。
寄生虫学检验第四版病例分析
男性患者,34岁,公司员工。
两周前结束东南亚等国旅行,归国后即消灭腹痛、腹泻,随着时间推移病情加剧,继而消灭恶心、呕吐、胀气、粘液血便和里急后重等症状人院。
体格检查:体温38、5℃,肝脾正常,心肺正常。
血液检查:血细胞比容0.45,红细胞4.5X1012L,白细胞7.1X10L。
粪便检查:粘液血便,有腥臭味;生理盐水涂片可见变形运动的虫体,在其食物泡内见红细胞。
请问:
1、最可能感染的病原体为:(单选题)
A、经口感染
B、病毒
C、结肠内阿米巴
D、溶组织内阿米巴
E、棘阿米巴
2、该患者感染原虫的感染阶段是:(单选题)
A、滋养体
B、单核包囊
C、双核包囊
D、四核包囊
E、组织内滋养体
3、患者感染途径是什么?(单选题)
A、细菌
B、经皮肤感染
C、经媒介节肢动物感染
D、经吸入感染
E、经直接接触感染
4、哪种寄生虫的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单选题)
A、似蚓蛔线虫
B、钩虫
C、蠕形住肠线虫
D、毛首鞭线形虫
E、以上都是
4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单选题)
A、温度和湿度
B、仅与湿度有关
C、与温度无关
D、与雨量无关
E、仅与雨量有关
5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为:(单选题)
A、控制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预防感染,保护健康人群
B、仅用预防接种
C、只抓住改善不良饮食习惯这一环
D、宣传注意个人卫生就可控制寄生虫病的流行
E、所有寄生虫感染者的粪便均需无害化。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19.01.013㊃研究报告㊃作者单位:200023上海市,上海市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陆璐㊁韩颖俊㊁沈福杰㊁郦佳莹㊁毛宇明),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小萍㊁蒋守富)上海市某三甲医院寄生虫病住院病例分析陆璐㊀韩颖俊㊀沈福杰㊀郦佳莹㊀毛宇明㊀张小萍㊀蒋守富ʌ摘要ɔ目的分析上海市某三甲医院寄生虫病住院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㊂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院2011~2016年间确诊的寄生虫病住院病例资料进行分析㊂结果该院2011~2016年共收治207例15种寄生虫病住院病例,主要病种为肺吸虫病(20.77%)㊁囊虫病(20.29%)㊁曼氏裂头蚴病(18.36%)㊁华支睾吸虫病(9.18%)㊂食源性寄生虫病占总数的85.99%㊂2011~2016年病例数依次为31例㊁28例㊁35例㊁35例㊁32例㊁46例㊂上海本地户籍病例占35.27%,外省市籍64.25%,外籍0.48%㊂男女性别比1.88ʒ1㊂以汉族为主,占96.92%㊂年龄最小为1岁,最大92岁,病例数主要集中在ȡ20岁各年龄组,占总数93.23%㊂囊虫病㊁曼氏裂头蚴㊁肺吸虫病㊁华支睾吸虫㊁弓形虫病㊁棘球蚴病㊁旋毛虫病㊁舌形虫病㊁卡氏肺囊虫肺炎㊁大片吸虫感染以血清学(抗体)诊断为主㊂肠道绦虫病㊁疟疾㊁人芽囊原虫病㊁阿米巴痢疾㊁钩虫病以病原学诊断为主㊂超过半数的患者无明确的流行病学史㊂不同病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情况不同㊂结论食源性寄生虫病是目前危害较为广泛的寄生虫病,为明确诊断应开展全套寄生虫免疫学检查或相关寄生虫检测㊂ʌ关键词ɔ寄生虫病;住院病例;流行病学ʌ中图分类号ɔR53㊀㊀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A㊀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饮食来源和食用方式的多样化㊁不良的饮食习惯㊁人口的流动等因素,导致寄生虫病在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上升的趋势[1,2]㊂因此,对于医疗机构医务工作者来说,掌握寄生虫住院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具有重要意义㊂本文以上海某三甲医院2011~2016年间寄生虫病住院病例为调查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以便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㊂材料与方法一㊁对象研究对象为2011~2016年间在上海市某三甲医院出院诊断为寄生虫病的住院病例㊂二㊁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病人的病历资料按‘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抽样调查实施细则“中规定的统一调查表进行调查㊂疾病分类按ICD -10标准进行[3]㊂三㊁统计分析应用EpiData2.0对调查表进行电脑数据输入,采用Excel 2007进行统计分析㊂结㊀㊀果一㊁病种分布该院2011~2016年共收治207例15种寄生虫病住院病例,分别为肺吸虫病㊁囊虫病㊁曼氏裂头蚴病㊁华支睾吸虫病㊁肠道绦虫病㊁疟疾㊁弓形虫病㊁人芽囊原虫病㊁阿米巴痢疾㊁钩虫病㊁棘球蚴病㊁旋毛虫病㊁舌形虫病㊁卡氏肺囊虫肺炎㊁大片吸虫感染㊂肠道绦虫病中6例为阔节裂头绦虫病,1例为犬复孔绦虫感染,7例未明确绦虫种类㊂14例混合感染为5例曼氏裂头蚴病+囊虫病㊁3例曼氏裂头蚴病+华支睾吸虫病㊁2例曼氏裂头蚴病+肺吸虫病㊁1例囊虫病+旋毛虫病㊁1例囊虫病+华支睾吸虫病㊁1例曼氏裂头蚴病+囊虫病+棘球蚴病㊁1例曼氏裂头蚴病+囊虫病+肺吸虫病㊂囊虫病㊁肺吸虫病㊁曼氏裂头蚴病㊁华支睾吸虫病㊁肠道绦虫病㊁弓形虫病㊁旋毛虫病㊁舌形虫病为食源性寄生虫病,占总病例数85.99%㊂具体见表1㊂二㊁时间和病例来源分布2011~2016年各年住院病例数依次为31例㊁28例㊁35例㊁35例㊁32例㊁46例㊂其中,上海本地户籍病例73例,占35.27%;外省市籍133例(64.25%);外籍1例(0.48%)㊂外省市籍病例来自全国23个省市,分别为浙江44例(21.26%)㊁江苏19例(9.18%)㊁江西15例(7.25%)㊁安徽15例(7.25%)㊁四川6例(2.90%)㊁贵州5例(2.42%)㊁陕西4例(1.93%),福建㊁河南㊁黑龙江㊁辽宁各3例(1.45%),云南2例(0.97%),北京㊁广东㊁海南㊁湖北㊁吉林㊁内蒙㊁青海㊁山东㊁山西㊁新疆㊁广西各1例(0.48%)㊂表1㊀不同病种病例数及构成比病种病例数构成比(%)肺吸虫病4320.77囊虫病4220.29曼氏裂头蚴病3818.36华支睾吸虫病199.18肠道绦虫病14 6.76疟疾8 3.86弓形虫病6 2.90人芽囊原虫病6 2.90阿米巴痢疾5 2.42钩虫病3 1.45寄生虫感染(未明确分类)3 1.45棘球蚴病20.97旋毛虫病10.48舌形虫病10.48卡氏肺囊虫肺炎10.48大片吸虫感染10.48混合感染14 6.76合计207100.00㊀㊀三㊁性别㊁民族和年龄分布所有病例中,男性135例,占65.22%,女性72例,占34.78%,男女之比为1.88ʒ1㊂病例数较多的寄生虫病男女性别比分别为1.05ʒ1(肺吸虫病)㊁4.25ʒ1(囊虫病)㊁1.38ʒ1(曼氏裂头蚴病)㊁2.80ʒ1 (华支睾吸虫病)㊂所有病例中,204例(98.55%)为汉族㊁1例维吾尔族㊁1例藏族㊁1例外籍㊂年龄构成方面,最小的为1岁,最大92岁㊂病例数主要集中在ȡ20岁各年龄组,占总数93.23%㊂其中0~岁㊁10~岁㊁20~岁㊁30~岁㊁40~岁㊁50~岁及ȡ60岁各年龄组病例数分别为5例㊁9例㊁45例㊁38例㊁41例㊁43例㊁26例㊂四㊁实验室诊断依据43例肺吸虫病㊁6例弓形虫病㊁1例旋毛虫病㊁1例舌形虫病㊁1例卡氏肺囊虫肺炎㊁1例大片吸虫感染实验室诊断依据均为血清学检测(抗体)阳性㊂42例囊虫病中,25例实验室诊断依据为血清学检测(抗体)阳性,占59.52%;7例CT+抗体阳性,占16.67%;4例病理检查阳性,占9.52%;4例MRI+抗体阳性,占9.52%;2例病理活检+抗体阳性,占4.76%㊂38例曼氏裂头蚴病中,33例血清学检测(抗体)阳性,占86.84%,3例病理活检检查阳性,占7.89%,1例影像学检查(MRI)阳性,占2.63%,1例病理活检+抗体阳性,占2.63%㊂19例华支睾吸虫病中,16例血清学检测(抗体)阳性,占84.21%,2例病原学检测(粪检虫卵)阳性,占10.53%,1例病理活检(胆囊引流)发现虫体,占5.26%㊂14例肠道绦虫病中6例为阔节裂头绦虫病,1例为犬复孔绦虫感染,其余7例没有明确绦虫种类㊂6例阔节裂头绦虫病和1例犬复孔绦虫感染均为病原学检测阳性(粪检查到成虫),其余5例病原学检测阳性(2例粪检查到虫卵,3例粪检查到绦虫节片),2例影像学检查(肠镜)查到虫体㊂8例疟疾均为病原学检测(血片镜检查到疟原虫)阳性㊂6例人芽囊原虫病均为病原学检测(粪检查虫卵)阳性㊂5例阿米巴痢疾均为病原学检测(粪检)阳性,检出阿米巴包囊者4例,检出滋养体者1例㊂3例钩虫病实验室诊断依据均为病原学检测阳性,其中1例为粪检查到虫卵,1例为粪检查到虫卵+影像学(肠镜)查到钩虫,1例为影像学(胃镜)查到钩虫㊂3例寄生虫感染(未明确分类)中,1例为肠道寄生虫感染,病原学检测(粪检)查到虫体,占33. 33%,1例血清学检测(抗体)阳性+影像学检查(MRI)查到肌肉寄生虫,占33.33%,1例为临床病例参照既往病史诊断,占33.33%㊂2例棘球蚴病中,1例肝棘球蚴病,诊断依据为血清学检测(抗体)阳性,占50%,1例为肺棘球蚴病,血清学检测(抗体)阳性+既往病史,占50%㊂14例混合感染中,12例血清学检测(抗体)阳性,占85.71%;1例CT+抗体阳性,占7.14%;1例B 超+抗体阳性,占7.14%㊂五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情况疟疾㊁人芽囊原虫病㊁阿米巴痢疾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情况发生,其余病种情况见表2㊂六㊁流行病学史舌形虫感染:曾食用过生蛇血㊂旋毛虫病:发病前曾在非洲食用过当地肉类且同事有类似症状㊂华支睾吸虫病:有食用淡水鱼生鱼片㊁不洁螺蛳㊁生吃鱼虾等饮食史㊂肺吸虫病:有食用烧烤河虾㊁小龙虾㊁未熟螃蟹㊁腌制蟹㊁醉蟹㊁醉虾㊁生海产品如日本料理等饮食史㊂表2㊀不同病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情况病种病例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病例数占总病例数比例(%)肺吸虫病432762.79囊虫病421945.24曼氏裂头蚴病381128.95华支睾吸虫病191052.63肠道绦虫病14214.28混合感染14964.28弓形虫病6116.67钩虫病3133.33棘球蚴病2150.00舌形虫感染11100.00旋毛虫病11100.00㊀㊀囊虫病:有食用生猪肉㊁米猪肉等饮食史,有长期农村生活史或新疆生活史或下乡史,同村人有类似头晕头痛症状等可疑共同暴露共同患病史㊂曼氏裂头蚴病:有饮用生泉水㊁生井水,食用蛙类㊁蛇(如生吞蛇胆㊁食用蛇皮等)㊁牛肉㊁野生动物等饮食史,有犬类接触史㊂讨㊀㊀论调查显示,2011~2016年间该院住院寄生虫病病人以食源性寄生虫病为主,同上海市1991~2001年住院寄生虫病例以 三病 (血吸虫病㊁疟疾㊁丝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为主的情况相比有较大差异[4],提示寄生虫病谱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也同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现状调查报告中有关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率在部分省市明显上升的结果基本一致[1]㊂在所有病例中,外省市病例占比达64.25%,且多为邻近省份,这主要与该院医疗水平较高以及邻近省份前来就诊比较容易相关㊂在性别分布方面,男性总体多于女性㊂尤其囊虫病的男女性别比最大,这与国内学者调查结果一致[4~7],原因可能与男性比女性暴露更多有关,比如男性比女性食量更大㊁野味接触更多等㊂在年龄分布上,住院病例多为ȡ20岁成年人,提示成年人较少年儿童暴露更多有关㊂从实验室诊断依据来看,单纯血清学(抗体)阳性诊断占总数68.11%,说明某些寄生虫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比较困难,主要依靠血清学诊断,辅以影像学检查㊂超过半数的患者无明确的流行病学史,可能与回忆偏移有关㊂不同病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情况不同,说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程度与感染虫种有关,与某些研究结果一致[8~11]㊂对于无明确流行病学史㊁无嗜酸性粒细胞升高㊁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者,为明确诊断,建议尽早做全套寄生虫病免疫学检查或相关寄生虫检测㊂参考文献1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技术指导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办公室.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陈兆义,李安梅,周光荣,等.贵州省1819例寄生虫病住院病例的分析.贵州医药,2005,29(7):653-654.3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合作中心(编译).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蔡黎,马杏宝,张小萍.上海市7158例寄生虫病住院病例流行病学分析.热带医学杂志,2008,8(5):491-493,515. 5李安梅,陈兆义,唐丽娜,等.贵州省2090例寄生虫病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07,5 (2):88-90.6李登俊,岳继娥,杨淑芳,等.1991~2001年几种寄生虫病住院病例分析.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3,16(2):插页7-01.7郭鄂平,张光玉,王绍基,等.湖北省十堰地区人群食源性寄生虫病感染状况与防治对策.现代预防医学,2008,35 (8):1566-1567.8黄明学.为什么许多寄生虫病都可以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广西赤脚医生,1978(7):38.9杨丽群,李荣,段晓云,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反应性在不同寄生虫病中的临床特点.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 (4):3-5.10刘晓芳,焦洋,范洪伟,等.寄生虫感染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特点.协和医学杂志,2016(6):432-435. 11肖国荣.常见寄生虫感染者嗜酸性粒细胞数检测结果分析.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2,13(3):43.(收稿日期2018-10-24编辑张光明)。
病例分析病例一沈××,女,6岁,因腹泻9天,发烧腹痛及脓血便7天而于60年11月19日入院,发病前8天有跌入粪坑病史。
体检:T 38℃,BP110/70mmHg(14.7/9.33kPa),精神萎靡,全腹有轻压痛,脐中可触及肠样肿块,可以移动。
粪检:RBC少量及巨噬细胞0~3/高倍镜。
2.根据上述资料,可确诊为急性期丝虫病。
由于班氏丝虫成虫可寄生于阴囊内淋巴管中,因此可引起附睾炎,而下水游泳可能是其诱因。
睾丸鞘膜积液一般属丝虫病的慢性阻塞病变,但少数病人在急性睾丸或驸睾炎时,由于炎症反应压迫,堵塞了局部淋巴回流,也可引起轻、中度的鞘膜积液,在炎症消退后,鞘膜积液也就很快消失;由于本病是由丝虫感染引起,因此如不进一步检查微丝蚴及杀虫治疗;则今后会复发,因此在临床症状治疗后仍需进一步查明病因及杀虫,才能彻底治疗。
尸检:腹腔右侧有散在小脓肿20余处。
结肠、空肠、回肠均可见溃疡,以结肠为甚,且深;在粘膜下找到阿米巴原虫。
1.这小孩是怎样感染到阿米巴痢疾的?2.为什么粪便中找不到阿米巴滋养体?试分析有几种可能性?3.典型的阿米巴痢疾患者有何症状?粪便有何特点?4.阿米巴痢疾患者病变的原发部位多发生在何处?5.阿米巴痢疾患者肠壁溃疡的病理变化呈何特征?6.为什么会引起肠穿孔?[分析]1.根据病史,病孩沈某于8天前曾跌入粪坑,口腔和消化道可能被痢疾阿米巴包囊污染,从而获得感染。
2.该患者粪检未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有如下几种可能:①阿米巴病变已向纵深发展;有的已形成炎性肿块,尸解虽见溃疡,但因病程较短,大多为散在小脓肿,可见溃疡面不大,因而跌入肠腔的大滋样体数量不多,很有可能漏检;②标本送检时的不当处理如尿液污染,未予保温等所造成的后果;③技术上的漏检。
3.阿米巴痢疾的典型症状应有腹痛、腹泻或拉痢,便次增加,常伴以带粘液的脓血便,具恶臭,呈果酱色,有里急后重症状,全身可伴有中度发热。
4.阿米巴痢疾的原发部位以回盲部为多,其次为乙状结肠部位。
寄生虫实验报告
本实验旨在研究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通过观察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的生长、繁殖和对宿主健康的影响,探讨寄生虫的生态学和病理学特性。
实验选用小白鼠作为宿主,注入一定数量的寄生虫,然后进行连续观察和记录。
在实验开始后的第一周,我们观察到寄生虫在小白鼠体内开始生长和繁殖。
小白鼠出现了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症状,同时在粪便中发现了寄生虫的卵囊。
随着时间的推移,寄生虫数量不断增加,小白鼠的症状也逐渐加重,出现了贫血、消瘦等严重症状。
在实验的第二周,我们观察到寄生虫已经对小白鼠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小白鼠的体重持续下降,毛发变得稀疏,眼神呆滞,行动迟缓。
在解剖小白鼠时,我们发现了大量寄生虫在其体内寄生,严重损害了小白鼠的内脏器官,尤其是肝脏和肠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是持续而严重的。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不仅直接损害宿主的器官组织,还会导致宿主的免疫系统受损,使其更容易受到其他病原体的感染。
其次,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是逐渐加重的。
随着寄生虫数量的增加,宿主的健康状况会逐渐恶化,直至出现严重的生命危险。
最后,寄生虫的生态学和病理学特性对其在宿主体内的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种类的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程度和方式也存在差异,这为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寄生虫实验结果表明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对于寄生虫病的防治和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次实验结果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推动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取得更大的进展。
姓名:学号:分数:
一、病例分析题:女,14岁,乐都某小学学生。
2015年10月以突发性哮喘为主诉就诊.其母述患儿多于白天出现呼吸短促,干咳,但夜间哮喘加重,甚至出现端坐呼吸。
患儿皮肤上有时出现发痒性皮疹,风团,经过挠抓后成条索状隆起。
二年前曾有过排虫史。
体检:体温正常,两肺均闻及哮鸣音,X线见肺纹理增粗。
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增加63%。
痰液检查也发现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粪检中发现有某种寄生虫卵。
本病例出现的临床症状和各类检查结果提示是哪种寄生虫感染最为可能?如何进一步确诊?你认为该患儿出现的突发性哮喘和哪些寄生虫感染有关?
二、看文写作:网络上一条有关某“超女”的新闻抢夺了人们的眼球。
有不愿透露姓名但留下联系方式的神秘人士爆料,出道时因“婴儿肥”身材而备受争议的这位“超女”,如今成功瘦身10千克,缘由是服食了蛔虫卵!网友们热议的关键词从“超女”到“减肥”,最终定格在了“蛔虫卵”。
“蛔虫减肥吧”在网上如雨后春笋般起来,论坛里疯狂的跟帖显示了它的人气。
“我是一个自恋的人,肥胖对于我来说是万万不可以的,我正吃蛔虫卵减肥呢。
”一个网友说。
紧随其后,“蛔虫卵在哪里有卖?什么方法都试过了!瘦人永远不了解胖人的痛!”另一位说“本人现在想瘦到40千克,我身高160厘米!知道蛔虫卵减肥不用节食,想买蛔虫卵减肥!”……敏感的商家很快从中嗅到了商机。
一位卖家称:一瓶300元,如果不想减肥了,服食我提供的药,就能把虫子杀死……假如你的朋友也想用此法减肥,根据你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规劝,论证,细说其危害。
(字数1500)。
78例脑寄生虫病病例分析王淑梅;杨飞飞;黄玉仙;施光峰;翁心华【期刊名称】《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年(卷),期】2009(27)3【摘要】目的探讨近几年来脑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治疗和转归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脑寄生虫病78例。
结果脑寄生虫病78例中,男性52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为(34.5±11.4)岁,有食生肉史者占32.1%(25/78);脑囊尾蚴病占78.2%(61/78),脑裂头蚴病占15.4%(12/78),脑并殖吸虫病占3.8%(3/78),脑弓形虫病占2.6%(2/78)。
临床表现依次为癫痫、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及听力下降、面瘫、智能障碍等。
其中内科保守治疗有效54例(69.2%),内、外科联合治疗9例,有效的7例。
78例中42例首次就诊诊断为脑寄生虫病,误诊率达46.1%(36/78)。
结论脑寄生虫病的发病率与食生肉史有一定相关性,临床上易误诊,内、外科联合治疗效果较好。
【总页数】4页(P245-248)【关键词】食物源性;脑寄生虫病;脑囊尾蚴病;脑裂头蚴病;脑并殖吸虫病;脑弓形虫病【作者】王淑梅;杨飞飞;黄玉仙;施光峰;翁心华【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南昌市传染病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32【相关文献】1.寄生虫病病例误诊1例分析 [J], 杜惠民2.某部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住院病例特征分析 [J], 刘辉;张音;张步振3.上海市某三甲医院寄生虫病住院病例分析 [J], 陆璐;韩颖俊;沈福杰;郦佳莹;毛宇明;张小萍;蒋守富4.食物源性脑寄生虫病住院病例分析 [J], 尹春煜;石尧忠5.云南省大理州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1997~2006年住院寄生虫病病例统计分析[J], 王月一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