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的青藏地区
- 格式:ppt
- 大小:5.36 MB
- 文档页数:31
第五节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教学内容:青藏地区教学目标:1、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及主要的地形区;2、分析该地区地高天寒的自然特征;3、说明青藏地区内部的差异,对农业和畜牧业的影响;4、说明青藏高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水力和地热资源有待开发。
重点:青藏地区内部的差异,对农业和畜牧业的影响。
难点:分析高寒环境对气候、水文、人口、农业和牧业的影响。
教学设计:【复习引入】复习前三个地理单元,完成P21活动2的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表格的填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环境独特的地理单元——青藏地区。
活动一:青藏地区基本概况【学生活动】读P18图5.34,回答下面的问题:1、从昆仑山脉....开始,顺时针...找出本区边缘的主要山脉;本区边缘的主要山脉有: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等。
2、由北向南....指图找出青藏高原内部的山脉;区内的主要山脉有:巴颜喀拉山脉、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冈底斯山脉等。
▲这些山脉的海拔高度都在 6000 米以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8844米)。
▲位于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的是柴达木盆地。
它的底部平均海拔高度是 2600-3000米。
▲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海拔高度是 500-4200米。
3、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设问】从前面的3道题目,你们能用一个字描述青藏地区地形的最大特点是什么?(高)4、说出本区的位置范围、主要的省区。
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
西藏、青海、四川西部。
【复习提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5、本区的气候特征:寒【练习】P20活动2、3活动2:与其他三个地区相比,本区的气温较低,尤其是夏季,是全国的低温中心。
因为青藏海拔太高,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所以气温较低。
活动3:横断山脉接近南北走向,高山与峡谷相间排列,地势差异大,来自印度洋的暖湿空气可以沿峡谷北上,所以等温线曲折。
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及对我国的影响张庆奎200621059 气象学2班一、大气干洁、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干洁,太阳辐射通过的大气路程较短,所以太阳辐射被削弱的少,太阳总辐射量高居全国之冠,年总量在5000-8000MJ/m2。
较同纬度东部地区大2000-3000MJ/m2。
年总辐射量的分布趋势自东南向西北增多,藏东南地区小于5000MJ/m2,为低值区,藏北高原、阿里地区、柴达木盆地的年总辐射量可达7000-8000MJ/m2,为高值区。
太阳总辐射力入射到水平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
青藏高原直接辐射年总量在3000一6000MJ/m2之间,与同纬度平原地区相比较高出2000-3000MJ/m2其在高原分布趋势与年总辐射量一致,藏东南为低值区;青海的柴达木盆地、藏北高原和阿里地区为高值区。
尤为突出的是,在青藏高原多次观测1249.IW/m2、1259.5W/ m2等非常大的直接辐射强度值,这种现象在东部平原地区是绝对不会出现的,由于海拔高度的影响,高原大气干洁,水滴、气溶胶、火山尘埃等少,因此晴天条件下,散射辐射值较东部平原地区小,其年总散射辐射量1700-2900MJ/m2。
散射辐射量的分布形式不同于年总辐射量和直接辐射量,这主要是因为散射辐射量大小除取决于纬度、高度外,与大气干洁状况、云量的多少等有关,所以散射辐射量的高值区出现在戈壁荒漠多风沙的柴达木盆地和阴云天较多的那曲、玉树,而低值区出现在海拔高、干燥少雨的阿里地区和藏北高原。
众所周知,太阳辐射对气候以及作物生长和产量都有重要影响。
太阳辐射主要包括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三个波段。
概括起来说,达到植物表面的红外辐射的能量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一半,其中仅有约0.5-1.0%用于光合作用。
紫外辐射在总辐射中所占比例很小,但对植物的形状、颜色与品质的优劣起着重要作用。
尽管目前高原农耕措施和管理水平都很低,但冬小麦和青棵的单产能创全国最高纪录,可能与高原的橙红光、紫蓝光的辐射通量的百分比和辐射强度都高于其它地区有关。
青藏高原永久冻土区高寒草甸地带输电线路植被恢复方案浅析摘要:文章着重介绍青藏高原永久冻土区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施工后植被恢复的专项方案。
通过我公司在格尔木-拉萨±400kV直流输电线路工程中的植被施工恢复情况,让大家对青藏高原永久冻土区高寒草甸地带植被恢复过程和技术有较详细的认识和了解,在今后的相应工程施工中可以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永久冻土区高寒草甸地带植被恢复施工方案?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1981 概述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格尔木-拉萨±400kV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缓解藏中电网近期缺电局面,满足远期西藏电网社会经济对电力发展的,提高西藏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加快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经济及政治意义。
青海段施工标段共分6个标段,线路总体为东北至西南走向。
我公司所承建的格尔木-拉萨±400kV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第6标段),起于雁石坪分界塔位(4087#)开始,沿着G109国道向南,跨过雅廷曲,至布玛德站,青藏铁路又一次跨过G109,在其东侧与G109平行走线,线路没有跨过G109,而是沿着其西侧继续走线,直到布雅格站(温泉);线路在布雅格站北侧跨过G109国道,避开障碍物,走在G109与青藏铁路之间,在104道班处线路跨过布曲,向南前行约4km,此处青藏铁路跨过G109后向西,与G109分开,因此线路跨过青藏铁路,一直沿着G109东侧走线,至巴斯错鄂共玛湖附近,由于湖边地面水坑密集,对冻土基础不利,线路跨过G109后,沿着其西侧走线至本标段终点(4299#)唐古拉山口。
线路沿线海拔高度在4450m~5000m之间。
线路经过的四个地形地貌单元,广泛分布多年冻土,冻土工程地质条件极差,容易受到扰动,热稳定性极差。
沿线主要是寒旱生的垫状驼绒黄占优势,这一类型组成种类贫乏,植株矮小。
专题06 青藏地区知识讲解1.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本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
2.别称题目:日光城拉萨高原之舟牦牛火洲柴达木盆地聚宝盆吐鲁番鱼米之乡四川盆地天府之国长江三角洲3.之最题目:中国最长的内流河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国最大的沙漠塔里木河中国最高的山峰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最大的峡谷珠穆朗玛峰我国最大的地热发电站羊八井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18年11月23日,世界海拔最高、海拔跨度最大的超高电网“藏中电力联网”工程(如图)竣工投运,该工程起于西藏昌都市芒康县,止于山南市桑日县,下列对该工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该工程穿越秦岭山脉核心地带和云贵高原腹地B.该工程位于世界上台风灾害分布最广的地带C.该工程处于低压、缺氧、严寒、大风、强辐射区域D.该工程跨越澜沧江、珠江和雅鲁藏布江【分析】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
本区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头,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在这里。
本区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
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答】解:读图可知,“藏中电力联网”工程穿越横断山脉核心地带和青藏高原腹地;“藏中电力联网”工程位于世界上地质灾害分布最广的地带;“藏中电力联网”工程处于低压、缺氧、严寒、大风、强辐射区域;“藏中电力联网”工程没有跨越珠江和雅鲁藏布江。
故选:C。
2.高原湿地﹣﹣三江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被誉为()A.世界屋脊B.地球之肺C.中华水塔D.塞外江南【分析】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
本区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头,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在这里。
“三江自然保护区”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
【解答】解:三江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指澜沧江、长江、黄河。
该地区水资丰富,被誉为“中华水塔”。
青藏高原的高寒生态系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中国的重要生态屏障。
这个广袤而神秘的地方,拥有独特的高寒生态系统。
高寒生态系统是指在极端寒冷和恶劣环境下,许多物种通过适应和繁衍,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青藏高原位于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地,其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它的高寒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高山生态系统和高原湖泊生态系统。
高山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山脉之间,包括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唐古拉山等。
这些山脉高度巍峨,终年被积雪覆盖。
高山生态系统中有独特的植物和动物。
例如,雪莲是高山植物中的代表,它们在高寒环境中生长艰难,但却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而雪豹则是高山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它们被誉为“山中之王”,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雪豹的数量正在减少。
高原湖泊生态系统主要包括青海湖、纳木错等。
这些湖泊位于高原的河谷和盆地中,由于缺乏外部水源补充,主要依靠地下水和降水维持。
高原湖泊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常年受到干旱和寒冷的影响。
然而,这些湖泊中生活着许多特殊的物种,如青海鲟和红嘴鸥。
青海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现在濒临灭绝。
红嘴鸥则是高原湖泊中最重要的鸟类之一,每年迁徙数千公里来到青海湖繁殖。
高寒生态系统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特殊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青藏高原位于亚洲大陆的中心,不仅气候寒冷干燥,还有强烈的辐射强度。
同时,高原周围被屏障山脉包围,使得青藏高原成为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
这种地理环境限制了许多物种的迁徙和扩散能力,从而促使物种在青藏高原上独立进化,适应高寒环境。
然而,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增加,青藏高原的高寒生态系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加剧,高寒植物和动物的生存条件变得更加困难。
同时,过度放牧和城市化进程也给高寒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因此,保护青藏高原的高寒生态系统变得至关重要。
对于保护青藏高原的高寒生态系统,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划定禁牧区,限制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中国的地理之四大区域知识概括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如:行政区域:省、县、乡;再如: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
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限是非常重要的。
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差异性。
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在该界线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北方地区:概述: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
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汾渭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
文化: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农作物: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
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
矿产:煤、铁、油等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
本区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地势:本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
农作物:水稻、生猪、柑桔、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
矿产:铜矿、钨矿、汞矿、锡矿、锑矿、铅锌矿。
三、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1、“高寒”的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
青藏地区的主体是由“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
地理常识之青藏地区牧区
⼀、青藏地区牧区⼭西事业单位考试⽹
(⼀)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
青藏牧区位于我国的青藏⾼原,包括青海省(西宁)和西藏⾃治区(拉萨)当地主要少数民族:藏族。
(⼆)青藏地区的⾃然环境
平均海拔4000⽶以上,⽓候⾼寒、⼲旱,适合牧草⽣长,草场⼴布。
(三)青藏牧区牧民的⽣产特点
传统⽅式:靠天养畜、⾃给⾃⾜、游牧。
现在:有了定居点,⽔利建设、围栏建设有⼤改进。
(四)青藏牧区特有的主要畜种:
牦⽜、藏绵⽺、藏⼭⽺
(五)青藏牧区牧民的⽣活特⾊
1、藏袍:⾼原昼夜温差⼤,适于在马背上活动。
2、帐篷:⽤牦⽜⽑制成,能有效御风寒,还可以满⾜游牧⽣活迁徙的需要。
3、⽤⽜粪作燃料:受⾼寒环境的限制,⽤作柴薪的树⽊很少,⽜粪燃点低且容易拾捡。
第40讲青藏地区一.地理位置1.经纬位置:73°E-104°E ,28°N-38°N,位于东半球,北半球的中低纬度,主要位于高寒地区。
2.海陆位置:位于亚洲内部,离印度洋较近。
3.相对位置: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横断山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喜马拉雅山以北地区。
二.范围: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西部,甘肃西南部、新疆南部及云南北部边缘地区。
三.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特征:世界屋脊,雪山连绵。
(1)类型:以高原为主,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大高原。
(2)分布:北部和南部是呈东西走向的山脉,西北部是较完整的高原,东北部为柴达木盆地,而东南部是呈南北走向的高山峡谷。
(3)地势:总地势高(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世界上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几乎都在该地区,中尼边境的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主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其至今仍在不断升高),但青藏高原的高原面起伏和缓。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4)特殊地貌:多冰川地貌。
2.气候:主要是高原山地气候,也有亚热带季风气候(雅鲁藏布江拐弯处)。
(1)高寒:青藏高原因为地势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寒气候。
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①日变化大: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升温快;夜晚大气返回地面的热量少,地面降温快,一年中的地面热量的变化幅度大,而近地面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地面,近地面大气的一天中热量的变化也大,温差就大。
②年变化小:青藏高原地势高,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的时候,因为海拔高,大气稀薄,保温能力差,气温不会很高,是我国夏季最凉爽的地方;冬季因为青藏高原大气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光照和东北地区相比要充足,而且因为其地势高,冬季风不会对它有太大影响,气温不会太低(比东北漠河气温要高)。
(2)日照充足: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日照强。
青藏高寒区发展的限制因素和解决措施青藏高寒区地处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从而形成了终年低温的高山气候。
热量成为青藏高寒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种植业在这里几乎难以发展,只能在地势相对较低的河谷地区种植适应高寒环境的青稞(大麦的变种),而畜牧业也只能放牧牦牛、藏绵羊等适应高寒环境的牲畜。
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青藏高寒区的农业发展受限,导致人口容量很小,从而使得当前生活的人口不多。
青藏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因此制约其种植业发展的因素是热量。
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
附件2研学问题设计表教师姓名陈所在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化龙中学年级与学科八年级地理下册联系电话130*****教学内容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研学问题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何影响?生成方式课前预设课堂生成(在方框内划勾√)价值分析青藏地区“高”“寒”的特殊环境,是研究青藏地区的关键,因高而寒,因高而影响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进而影响青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
指导学生对“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何影响?”进行探究,可以让学生了解各区域特征的形成是自然地理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明确生产、生活有着明显的区域特征。
这是训练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最好教材,也是渗透关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地理观念、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的最好素材。
青藏地区气候独特,是八年级地理下册最后的四大地区中的最后一个,学生在学习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后,学生们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规律,为本节课的课前自主预习奠定了基础。
由于青藏地区离我们太遥远,缺乏生活实际中的体验,需要同学们在课前广泛搜集网络资源,加深对本节课的认识。
为此,在教学设计中,先让同学们提搜集资料,并将获取的信息制作成幻灯片,到课堂中展示、学习,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加深对本节课的认识。
本研学问题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理解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影响下,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实施情况探究环节一:了解高寒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提问学生:高寒的气候条件下,农业生产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热量问题)2、指导学生读P88图9.11,找到青藏地区的主要牧区及畜种。
通过讨论“牦牛是如何适应高原环境的?”问题,进一步明确青藏地区高寒的气候特点。
3、完成P90“活动”,以雅鲁藏布江谷地为例,分析河谷农业的发展条件:海拔较低,气温高,热量充足;水源丰富。
由于辐射强、温差大,光合作用强,使农作物品种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