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交通噪声预测及其衰减效果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818.50 KB
- 文档页数:20
公路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及预测方法分析
公路噪声是指机动车和行人等交通活动所产生的声音在周边空气中的传播和衰减产生的声场。
公路噪声环境对人类健康、居民安宁、社区活力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于公路噪声环境进行评价和预测显得至关重要。
公路噪声环境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分析法、计算法和实测法。
分析法是通过考虑声源、传播路径和接受者等因素,计算噪声水平,以预测环境噪声级。
计算法则是依据噪声传播规律,结合交通流量、道路特征以及环境特征,采用计算模型计算噪声水平。
实测法则是通过测量公路噪声级及其频谱特征,确保噪声水平符合规定标准。
公路噪声环境预测方法的选择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
例如,在新建公路规划中,应采用计算法,从设计阶段开始,对交通流量、道路特征、环境特征等因素进行精确计算,并提前预测公路噪声水平。
当公路已建成并运营,可采用实测法,通过实时监测公路噪声,确保公路噪声水平符合规定标准。
对于特殊情况,如强噪声点、高速公路陡坡下坡处、路面纹理粗大等,则需采用分析法。
综上所述,公路噪声环境评价及预测方法应符合具体情况。
在评价和预测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声源、传播路径和接受者等因素,同时结合计算法、实测法和分析法。
这样才能预测、评估公路噪声环境对人类健康、居民安宁、社区活力等方面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道路交通噪声评价预测模型研究进展摘要: 在分析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现状的主要危害的基础上。
较全面介绍了国内外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评价模型方法的最新进展。
继而分析了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对其进一步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引言:随着城市的发展和道路基础设施的逐步改善,城市的各类车辆数量急剧上升,道路交通噪声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在一些大中城市形势尤为严峻。
环境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除能引起听觉系统的特异性损害外,还可引起神经系统、心血管、消化、内分泌等系统的功能紊乱和疾病[1]。
国外早已经开始了噪声的环境影响评价,国内从1995年也颁布相应的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2],并且2009年又重新颁布了新的声环境技术导则[3],表明国家对噪声的影响越来越重视。
因此,环境噪声的评价目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噪声评价的预测模型也经历了一个由从国外引进为主到我们自己建立的过程,因此,本文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公路交通噪声评价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1.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研究现状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是环境、交通、声学等学科较活跃的研究领域,影响道路交通噪声的因素主要包括:①声源的强度,例如车流量、车速、车种、路面材料以及道路的宽度、坡度和平整度等;②噪声传播的方式和传播路径加接受点到声源的距离、地形起伏、地面植被状况、各类声屏障对噪声的阻挡作用、各类物体对噪声的反射以及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流动等:③噪声接受点的空间位置,如接受点对声源的视角、接受点距路口和汽车的距离等。
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分为图表模型、物理缩尺模型、理论计算模型3类。
图表模型要求手工从各类图表上查找噪声计算中间值,计算过程十分烦琐而且精度有限。
物理缩尺模型造价昂贵,而且不可重复利用。
因此现在最常用的就是理论计算模型。
目前在交通道路噪声预测理论计算模式中,有美国的FHWA 高速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式[4]、英国的[5]、德国的RLssl 与RLs90模式[6]、我国的多层递阶预报模式[7]、神经网络模式[8]、高架桥交通噪声预测模式[10]、灰色预测模式[11]及我国交通部公路模式[12]。
高速公路路面噪声预测与控制技术研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交通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其中之一就是高速公路的噪声污染问题。
高速公路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便利,也给沿线居民带来了噪音扰民的困扰。
因此,研究高速公路路面噪声预测与控制技术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首先,了解高速公路路面噪声产生的原因对于预测与控制技术的研究非常重要。
高速公路路面噪声主要来自车辆的行驶。
在行驶过程中,车辆轮胎与路面的摩擦产生噪声。
此外,高速公路上的车辆流量大和车速快也会加剧噪声的产生。
因此,通过分析车辆行驶的特点和其他可能影响噪声的因素,可以预测高速公路路面噪声的水平。
其次,为了预测高速公路路面噪声,可以采用数学模型和仿真方法。
数学模型通常通过建立车辆和路面之间的关系,计算噪声的传播。
仿真方法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车辆行驶过程中噪声的产生和传播,并预测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水平。
这些预测方法可以为公路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以减少高速公路路面噪声对周围居民的不良影响。
此外,控制高速公路路面噪声也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控制噪声的产生和传播,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可以在公路设计和建设时考虑噪声的因素,选择低噪声材料和结构。
其次,可以通过设置隔声屏障等措施来减少噪声的传播。
再次,可以采用交通管理措施,如减速带和限速措施,减少车辆行驶时的噪声。
最后,可以进行现场监测和评估,在发现噪声问题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保证公路的噪声水平符合规定标准。
在进行高速公路路面噪声预测与控制技术研究时,也需要考虑技术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
预测和控制噪声的技术应该建立在准确可靠的基础上,同时要尽可能避免对公路正常使用和运行的干扰。
此外,提高技术的成本效益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以实现在适当的成本范围内减少高速公路路面噪声的目标。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路面噪声预测与控制技术的研究对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高速公路运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噪声的产生原因,并采用数学模型和仿真方法进行预测,可以为公路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公路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及预测方法分析公路噪声是城市环境中不可忽视的污染源之一,它不仅给居民带来不适感,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潜在的风险。
对公路噪声环境影响的评价及预测方法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公路噪声的特点、影响因素、评价方法和预测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一、公路噪声的特点公路噪声是指由于汽车行驶时引起的机械声和空气动力噪声。
其特点包括频谱广、持续性强、变化快、影响范围大等。
具体来说,公路噪声频谱分布在20Hz-5kHz之间,主要集中在500Hz-2kHz,这与人耳的感知特性相吻合。
公路噪声的持续性很强,尤其是在高速公路等主干道上,24小时不间断地产生噪声。
由于汽车运行速度快、数量大,公路噪声的变化速度也较快,瞬时噪声水平可能会出现较大波动。
由于影响范围大,公路噪声容易扩散至周围居民区,给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二、公路噪声影响因素公路噪声的影响因素包括交通流量、车辆类型、速度、路面条件、周围环境等。
交通流量是决定公路噪声强度的关键因素之一,流量大的主干道和快速路噪声通常会更高。
不同类型的车辆产生的噪声也有所不同,如卡车、摩托车等噪声相对较大。
车辆行驶速度也会对噪声水平产生影响,通常速度越快,噪声级别越高。
路面条件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公路噪声的产生和传播,平整的路面和新型的减震材料能有效减少噪声产生。
周围环境,如建筑物、地形等也会对公路噪声的传播产生影响,开阔的区域和高层建筑会减缓噪声传播速度。
三、公路噪声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公路噪声环境影响评价方法通常包括主客观评价两种。
主观评价是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受噪声影响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公路噪声的感受和态度。
主观评价的优点在于能真实反映受影响者的感受和需求,但也存在着主观性强、难以定量化的缺点。
客观评价则是通过测量和分析公路噪声水平、峰值等参数,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对公路噪声环境影响进行定量化评价。
客观评价的优点在于结果客观、可比较性强,但存在不能全面反映受影响者实际感受的不足。
公路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及预测方法分析
公路噪声是城市环境中常见的噪声源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因此,
公路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及预测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公路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评价指标、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评价等级和提出改进建议。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噪声水平、声谱分析、声音品质、声频变
化等,可以采用人工测量或噪声监测仪器进行检测。
同时,考虑到噪声的主观感受因素,
还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主观评价。
公路噪声的预测方法主要分为两种:经验预测法和数学模型。
经验预测法是利用以往
的实测数据和经验公式进行噪声预测,常见的经验预测法有道路噪声预测模型(TRAFFNOISE)、欧洲道路噪声预测模型(ISO路)、美国联邦公路噪声预测模型(FHWA)等。
数学模型则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采用计算机模拟等方法进行预测。
目前常用的数学
模型有传统的噪声传播模型、空气动力学模型、声学计算模型等。
在公路噪声影响评价和预测方法研究中,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
1.公路噪声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车速、车流量、道路类型、地形、环境等因素,需要
综合考虑。
2.噪声监测仪器的选择和布局需要合理,保证测量数据的精确性和代表性。
3.噪声主观感受因素需要考虑到,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主观评价。
4.预测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需要得到验证。
总之,公路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及预测方法的研究在城市环境噪声控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需要综合考虑噪声源、环境、人的主观感受等因素,采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和预测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保障城市环境的质量和人们的生活健康。
路面交通噪音的预测与控制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交通工具数量的增加,路面交通噪音已成为困扰城市居民的一项严重问题。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受到噪音的干扰,对健康和生活质量都有不良的影响。
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预测和控制路面交通噪音已成为城市管理的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路面交通噪音的预测与控制。
一、路面交通噪音的来源路面交通噪音是由机动车、自行车、行人等行动产生的,其噪声源是汽车、摩托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发动机、轮胎、刹车和喇叭等部件。
在城市中,噪声还可以受到建筑物、地形、气象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路面交通噪音会根据环境条件的不同而产生差异。
二、路面交通噪音预测的方法预测路面交通噪音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实测法和模型法。
实测法是通过实际测量来确定路面交通噪音水平。
这种方法具有直接可靠的特点,但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对监测点的位置、设备的规格等进行精细的调整和安排,以确保数据的可信度。
模型法则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路面交通噪音水平。
根据建模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物理模型、统计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等多种类型。
这种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出较为准确的结果,但是模型的可靠性受到建模过程的限制。
三、路面交通噪音控制的措施路面交通噪音的控制需要从源头入手,采取措施减小噪声的产生,同时也需要考虑路面噪声的传播和建筑物的反射。
下面是几种典型的控制措施:1、降低交通工具的噪声产生:开发研制低噪音或无噪音交通工具,控制车辆的噪声污染源。
2、改善道路设施:改进道路铺装、采用减震材料、增设隔离带、设置反射屏等,减轻路面噪声的产生和传播。
3、改善城市规划:通过城市规划来合理控制交通流量、设置交通分离带、缩短交通行驶时间等,从根本上减少噪声污染的产生。
4、通过声学屏障控制噪声的传播:通过立体声屏障、土功障、吸声墙等控制噪声的传播和反射,有效地降低噪声水平。
四、结论路面交通噪音已经成为城市居民非常关注的问题,令人担忧的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交通工具的增加,噪音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
公路交通噪声分析与防治【摘要】公路交通噪声是城市繁忙道路上不可避免的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本文从公路交通噪声的来源、特点、影响、监测方法、防治措施以及治理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公路交通噪声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其危害,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来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和人们的影响。
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探讨了公路交通噪声防治的重要性,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公路交通噪声分析与防治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领域,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促进公路交通噪声治理工作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公路交通噪声、分析、防治、重要性、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来源、特点、影响、监测方法、防治措施、效果评估、结论、展望、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公路交通噪声分析与防治的重要性公路交通噪声是城市环境中常见的环境噪声源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汽车数量的增加,公路交通噪声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无法忽视的问题。
公路交通噪声不仅会对居民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对公路交通噪声进行分析与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公路交通噪声分析与防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路交通噪声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引起情绪波动,甚至损害听力健康;公路交通噪声还会影响周围环境的生态平衡,影响野生动物的繁衍和栖息,破坏城市的环境生态平衡;公路交通噪声也会影响城市的形象和品质,降低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通过对公路交通噪声进行科学分析和有效防治,不仅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保护人们的健康,提升城市的环境品质,还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宜居城市。
公路交通噪声分析与防治的重要性迫切需要得到重视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1.2 研究背景交通噪声是城市环境中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公路交通是产生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量的增加,公路交通噪声对居民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公路路基工程施工中的交通噪声监测与治理技术研究概述公路建设对交通运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公路建设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交通噪声却给周围居民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在公路路基工程施工中,对交通噪声的监测和治理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着重探讨公路路基工程施工中交通噪声的监测与治理的相关技术。
一、交通噪声的产生与特点交通噪声主要是由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所产生的引擎、车轮与路面的摩擦、风的嘶响等因素所造成的。
这些噪声以高频率和低频率两种形式存在。
高频率噪声主要集中在1kHz以上,包括机动车辆的引擎声、喇叭声和汽车尾气的噪声等。
低频率噪声主要集中在频率小于500Hz,这些噪声主要是由重型货车和摩托车等产生的引擎低频声波所引起的。
二、交通噪声监测技术交通噪声的监测对于公路路基工程的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监测结果可以实时了解交通噪声的强度和分布情况,为噪声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常用的交通噪声监测技术主要包括声级计、噪声地图和远程遥感技术。
声级计是最常见的监测技术,通过测量声音的强度来确定交通噪声的水平。
利用声级计可以测量噪声源的声压水平,为噪声治理提供基础数据。
噪声地图可以通过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将不同地点的交通噪声水平绘制成一张地图,清晰地展示交通噪声的分布情况。
远程遥感技术通过卫星、飞机或无人机等远程观测手段,对大范围的交通噪声进行监测,便于对公路路网的噪声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和判定。
三、交通噪声治理技术交通噪声治理技术的目标是减少或消除噪声,以减轻对周围居民和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常见的交通噪声治理技术包括声屏障、降噪路面、车辆降噪和绿化降噪等。
声屏障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交通噪声控制手段,其可以在公路两侧或压路基上设置,通过隔离噪声源和接受者之间的物理障碍来降低交通噪声的传播。
降噪路面是一种特殊的路面结构,它可以通过减少车辆轮胎与路面产生的摩擦噪声来减少交通噪声。
车辆降噪技术主要是通过对车辆的设计和改进,降低车辆的噪声排放量。
公路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及预测方法分析公路噪声是城市环境中常见的噪声源,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为了评价公路噪声环境的影响,并对其进行预测,需要利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
本文将对公路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及预测方法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1.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公路噪声环境的影响评价需要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
通常包括噪声水平指标、噪声频谱指标、噪声持续时间指标、噪声分布指标、噪声效应指标等。
这些指标能够全面地反映公路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进行评价的基础。
2.评价方法的选择对于公路噪声环境的影响评价,可以采用实地测量、模拟计算以及听觉问卷调查等方法。
利用实地测量方法可以较准确地获取公路噪声的实际情况,不过成本相对较高;而使用模拟计算方法可以根据公路交通量、道路类型、道路几何条件等因素进行噪声预测和评价,成本较低;听觉问卷调查则可以获取周围居民对公路噪声的主观感受,为评价提供了直接的数据支持。
3.评价结果的分析评价结果的分析是对公路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环节。
需要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公路噪声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二、公路噪声环境预测方法分析1.预测模型的建立公路噪声环境的预测通常采用数学模型进行。
常见的模型包括传播模型、统计模型、仿真模型等。
传播模型是根据声波传播的原理,结合地形、气象、噪声源属性等因素进行预测;统计模型则是根据历史数据或者实地测量数据进行拟合,再进行预测;仿真模型则是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模拟计算,预测公路噪声的分布情况。
2.模型输入参数的获取进行公路噪声环境的预测需要获取相关的输入参数,包括公路交通量、车速、环境风速、周围建筑物等。
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到预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和获取。
3.模型验证和改进建立模型后,需要对其进行验证和改进。
通过与实际测量的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并根据验证结果进行相应的改进,以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
目录引言 ......................................................................................................................................... - 1 - 第1章绪论 ............................................................................................................................... - 2 -1.1 公路交通噪声特性及其治理......................................................................................... - 2 -1.1.1 交通噪声现状...................................................................................................... - 2 -1.1.2 交通噪声的来源和影响因素.............................................................................. - 2 -1.1.3 交通噪声的危害.................................................................................................. - 3 -1.1.4 交通噪声的控制.................................................................................................. - 5 -1.2 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概述................................................................................................. - 6 -1.3 公路绿化带降噪概述..................................................................................................... - 6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6 - 第2章研究思路和方法............................................................................................................ - 8 -2.1 FHWA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式内容介绍...................................................................... - 8 -2.2 交通部规范预测模式内容介绍................................................................................... - 10 -2.3 对预测实例采用模式的选取和预测道路的概况....................................................... - 12 -2.3 交通噪声测量方法和要求........................................................................................... - 12 -2.4 绿化带对交通噪声衰减效果的试验方案................................................................... - 12 -2.4.1 试验目的............................................................................................................ - 12 -2.4.2 调查样地选择.................................................................................................... - 12 -2.4.3 测量与计算方法................................................................................................ - 13 - 第3章结果与讨论.................................................................................................................. - 15 -3.1 FHWA模式与交通部规范模式的比较与分析............................................................ - 15 -3.3 绿化林带对交通噪声的衰减效果............................................................................... - 16 - 结论 ........................................................................................................................................... - 17 - 参考文献 ................................................................................................................................... - 18 - 致谢 ........................................................................................................................................... - 19 -引言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公路里程不断增加,公路等级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汽车保有量日益递增。
所以交通流量逐渐上升,使得城市交通噪声剧增,已经严重干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主要污染源就是交通噪声。
目前,我国城市中心区噪声平均在80分贝以上,并呈上升趋势,其中汽车噪声影响最为严重。
据全国统计,全国反映噪声污染的来信、来访占环境污染投诉的比例逐年增加,而且一直高居各类环境污染投诉的第一位。
而在环境噪声投诉中,道路交通噪声高居榜首。
所谓噪声从物理学观点讲,就是各种不同频率和声强的声音无规律的杂乱组合;从生理学观念来看,就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而道路交通噪声一般指机动车辆在交通干线上运行时所发出的超过国家标准的声音。
噪声采用分贝来表达声学量值,分贝是声压级单位,记为dB。
由于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噪声污染这一世界性四大环境公害之一,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
像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公路建设,一般先植树再筑路,用于投入环保的资金很大,可见其重视程度。
公路绿化无疑是既经济又环保的降噪措施。
而我国在公路绿化降噪这方面还有所欠缺。
因此在公路建设时,必须采用合适的噪声预测模型对公路交通噪声进行预测,并在预测结果的基础上根据敏感点的性质、位置、规模和当地条件及工程特点确定防治对策和进行降噪工程设计。
这已成为公路交通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内容,对城市交通、建筑规划和噪声污染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一方面对几种常用的公路噪声预测模式做了介绍,选择合适的模式能准确快速的预测道路噪声。
另一方面通过实测绿化带不同宽度处的噪声衰减值研究了宽度这一因素对绿化带降噪效果的影响。
从而对预测模式的选择和绿化带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第1章绪论1.1 公路交通噪声特性及其治理1.1.1 交通噪声现状噪声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噪声污染日趋严重。
环境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交通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和生活噪声。
交通噪声是城市居住区中危害最大、数量最多的噪声源。
欧共体顶测,到2010年,欧共体国家的地内交通运输量将增加100%,空中交通将增加180%;据调查,德国有70%的人受交通噪声干扰,其中22%受到严重干扰,受飞机噪声干扰的占40%;英国伦敦交通噪声、飞机噪声、铁路噪声、工业及建筑施工噪声干扰的人口分别为36%、9%、5%、7%,在家中能听到交通噪声的达91%,日本有38%的人口暴露在超过标准的交通噪声环境中。
由文献可知,在我国影响城市环境的各类噪声来源中,社会生活噪声占47%,工业噪声占8%-10%,建筑施工噪声占5%左右,交通噪声占30%。
我国重点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总体水平近十年来居高不下,已有3/4以上的城市交通干线两侧噪声平均值超过70分贝;低于70分贝的城市比例不到20%。
全国每年因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约合人民币216亿元。
又根据国家监测总站的资料表明交通干线两侧环境噪声超过国家标准为7.5%-75%。
1.1.2 交通噪声的来源和影响因素机动车辆是一个综合噪声源,有些噪声源和发动机的转速有关,有些和车辆行驶的速度有关。
按照噪声产生的过程,可将机动车噪声源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与内燃机运转有关的噪声,另一类是与机动车行驶有关的噪声。
与内燃机运转有关的噪声主要包括内燃机运转时所带动的各种附件(如压气机、发动机等)发出的噪声。
与机动车行驶有关的噪声主要包括:传动机构(变速器、传动轴、差速器等)的机械噪声、轮胎发出的噪声、车身(架)振动及和空气作用所产生的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