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
- 格式:ppt
- 大小:275.50 KB
- 文档页数:50
第一章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总论一、选择题1.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被称为A.药效学B.药动学C.药物治疗学D.药理学2.根据药物是否被吸收入血,药物作用可分为A.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B.选择作用和毒性作用C.副作用和毒性反应D.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3.药物的副作用是指A.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所产生的反应B.一种与遗传因素密切的特殊反应C.在治疗剂量下伴随着药物的防治作用而产生的一类不良反应 D.在停药以后所引起的一种不良反应4.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指A.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B.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C.防治作用和毒性反应D.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5.受体激动药的特点是A.有很强的亲和力B.具有很强的效应力C.有很强的亲和力而无效应力D.兼有亲和力和效应力6.肌注阿托品治疗胃肠绞痛,出现口干现象称为A.副作用B.毒性反应C.治疗作用D.变态反应7.药物与受体结合后激动或拮抗受体取决于A.药物剂量的大小B.药物作用的强度C.药物亲和力大小D.药物是否有效应力8.下列哪一种情况,药物容易通过简单扩散进行跨膜转运A.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B.弱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C.弱碱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D.离子型药物在酸性环境中9.判断甲药教乙药安全的依据是A.甲药的LD50比乙药大B.甲药的LD50比乙药小C.甲药的ED50/LD50比值比乙药大D.甲药的LD50/ED50比值比乙药大10.首关消除是指A.药物进入血循环后与血浆蛋白结合B.口服药物后,药物在消化道受破坏而使药量减少C.口服药物的吸收过程中,药物首先进入肝门静脉通过肝脏灭活和在肠黏膜经受灭活,使进入循环系统的药量减少D.药物与机体组织器官之间的最初效应11.在满足病情需要的前提下,大多数药物的用药次数取决于A.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的速度B.药物在体内的消化速度C.药物在体内被吸收的速度D.药物在体内被转化的速度12.药物在体内转化失效和被机体排出的过程,通称为A.代谢B.消除C.解毒D.灭活13.药物的肝肠循环可影响A.药物的活性B.药物作用的快慢C.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D.药物在体内的分布14.药物的血浆半衰期是指A.药物被机体吸收一半所需时间B.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时间C.药物效应在体内减弱一半所需时间 D.药物在血浆中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15.给某病人服用一种催眠药,经测定其血浆浓度为16μg /ml,已知该药的半衰期为4小时。
第七章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左旋多巴外周副作用主要是因为A左旋多巴是多巴胺的前药B左旋多巴绝大部分在外周被外周脱羧酶脱羧失活C左旋多巴是多巴胺替代剂D左旋多巴分子结构中含有酚羟基,易氧化分解2. 左旋多巴的化学名称为A(S)-N-乙基-N-甲基-3[1-(二甲胺基)乙基]氨基甲酸苯酯B (S)-2-氨基-4,5,6,7-四氢-6-正丙氨基苯并噻唑C 4-[2-(二丙氨基)乙基]-1,3-二氢-2H-吲哚-2-酮D 3-羟基-L-酪氨酸3.左旋多巴为A多巴胺替代剂 B 促多巴胺释放剂C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 抗胆碱药4. 卡比多巴为A多巴胺替代剂 B 促多巴胺释放剂C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 外周脱羧酶抑制剂5. 罗匹尼罗的化学名称为A3-羟基-L-酪氨酸B 4-[2-(二丙氨基)乙基]-1,3-二氢-2H-吲哚-2-酮C (S)-N-乙基-N-甲基-3[1-(二甲胺基)乙基]氨基甲酸苯酯D (S)-2-氨基-4,5,6,7-四氢-6-正丙氨基苯并噻唑6.多奈哌齐的化学名称为A2-[(1-苄基哌啶基-4-基)甲基]-5,6-二甲氧基-2,3-二氢-1-茚酮B (S)-2-氨基-4,5,6,7-四氢-6-正丙氨基苯并噻唑C 4-[2-(二丙氨基)乙基]-1,3-二氢-2H-吲哚-2-酮D 3-羟基-L-酪氨酸7. 多奈哌齐属于A抑制Aβ形成和沉积药物物B NMDA受体拮抗剂C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D 抗氧化药8 多奈哌齐临床用于A抗癫痫 B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C 抗帕金森病D抗精神失常9 恩他卡朋属于A多巴胺替代剂 B 促多巴胺释放剂C 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D 外周脱羧酶抑制剂10 利凡斯的明的化学名称为A(S)-N-乙基-N-甲基-3[1-(二甲胺基)乙基]氨基甲酸苯酯B (S)-2-氨基-4,5,6,7-四氢-6-正丙氨基苯并噻唑C 2-[(1-苄基哌啶基-4-基)甲基]-5,6-二甲氧基-2,3-二氢-1-茚酮D 3-羟基-L-酪氨酸11 利凡斯的明临床用于A镇静催眠 B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C 抗精神失常D 抗帕金森病12 溴隐亭为A多巴胺替代剂 B 促多巴胺释放剂C 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D 外周脱羧酶抑制剂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与左旋多巴相符合A 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氧化变色B 可直接与多巴胺受体结合C本身无作用,在脑内水解生成多巴胺起作用D 水溶液加1%茚三酮溶液加热即显红色。
神经退行性疾病新药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以神经细胞的死亡和功能丧失为特征的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病等。
这些疾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也对社会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
目前,尽管已有一些治疗手段,但仍然缺乏有效的治愈方法。
因此,寻找新的药物治疗策略成为了当前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的重要课题。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机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其中,蛋白质异常聚集、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神经元突触损伤等被认为是常见的发生机制。
在阿尔茨海默病中,β-淀粉样蛋白在大脑中异常聚集,形成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缠结,导致神经元死亡和认知功能丧失。
帕金森病则主要由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丧失,导致运动障碍和非运动症状的出现。
亨廷顿舞蹈病则是由于HTT基因突变引起的蛋白质聚集,导致神经元死亡和运动、认知功能的损害。
神经退行性疾病新药的研发策略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药研发,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期找到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1. 抑制异常蛋白质聚集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异常蛋白质聚集的特点,可以通过开发抑制蛋白质聚集的药物来减少其对神经细胞的损害。
目前已有一些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一定的抑制效果,但仍需进一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2. 促进线粒体功能恢复线粒体功能障碍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开发能够促进线粒体功能恢复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调节线粒体生物合成、清除异常线粒体等途径,可以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过程。
3. 保护神经元突触神经元突触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重要的结构,其损伤与认知和运动功能的丧失密切相关。
因此,保护神经元突触的药物也是新药研发的重要方向之一。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促进突触形成和稳定、抑制突触损伤等途径,可以减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变化。
神经退行性疾病新药的临床前研究在新药开发过程中,临床前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新药的临床前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的药理学研究通过体外实验和动物模型,评估新药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分子靶点的作用,确定其药理学特性。
药物化学第一部分;绪论及药学基本概念6,2绪论第一章:新药研究与开发概论第二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三章:药物的结构和生物活性第四章:药物代谢第二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用药9, 6第五章:镇定催眠药和抗癫痫药第六章:精神神经病治疗药第七章: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第八章:镇痛药第三部分:外周神经用药10,8第九章:局部麻醉药第十章:拟胆碱和抗胆碱药第十一章:组胺受体拮抗剂及抗过敏和抗溃疡药第十二章:作用于肾上腺能受体的药物第四部分;与血有关疾病用药7, 4第十三章:抗高血压药和利尿药第十四章:心脏疾病药物和血脂调节药第十六章:降血糖药和骨质疏松治疗药第五部分:抗病毒及抗菌及抗寄生虫药9,7第十七章:合成抗菌药第十八章:抗病毒药第十九章:抗生素第二十一章:抗寄生虫药第六部分;其他7, 5第十五章:甾体激素药物第二十二章:非甾体抗炎药第二十章:抗肿瘤药第二十三章:维生素药物化学习题第一部分:绪论及药学基本概念 61. 什么是药物?什么是药物化学?药物化学的主要任务?2.什么是先导化合物?发现先导物主要有哪些途径,举出二种从天然产物中发现先导物的例子。
3.什么是前体药物(前药)举例说明。
4.应用前药原理进行化学结构修饰的目的主要有哪些?5.为什么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在一定范围内,才能显示最佳的药效?6.为什么药物的解离度对药效有影响?7.药物分子中电子密度分布是否均匀,对药效有何影响?8.药物分子与受体作用的键合形式主要有哪些?9.立体异构对药效的影响主要包括那些?10.举出至少三个对映异构体的药理活性有显著差异的例子。
11. 什么是药物代谢?举例说明药物代谢所涉及的反应类型。
12. 药物代谢在药物开发中有哪些主要用途?第二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用药91.写出苯二氮卓类的基本结构及化学命名2.地西泮在体内胃肠道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变化?对其生物利用度有何影响?3.奥沙西泮与地西泮在化学结构上有何区别,如何进行鉴别?4.艾司唑仑化学结构与地西泮有何区别,对活性有何影响?5.写出巴比妥类药物的基本结构,为什么巴比妥酸无活性?6.为什么苯巴比妥显弱酸性,可与碱成盐?7.苯妥英钠属哪种结构类型?写出卡马西平的结构及用途?8.写出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结构类型,各举出一例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