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2
- 格式:pptx
- 大小:2.18 MB
- 文档页数:1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跨越百年的美丽》课文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一百周年。
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
她叫玛丽·居里,她今天要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在这里宣布一项惊人的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
本来这场报告,她想让丈夫来作,但皮埃尔·居里坚持让她来讲。
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女子登上过法国科学院的讲台。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她是关键的一人。
在她之前,1896年1月,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光,这是人工放射性;1896年5月,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了天然放射性。
尽管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对此提出了新的思考: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
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是她提出了放射性这个词。
两年后,她发现了钋,接着发现了镭。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
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
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一天,疲劳之极的玛丽揉着酸痛的后腰,隔着满桌的试管、量杯问皮埃尔:“你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皮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
”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
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主备教师薛芳授课教师课时第 2课时授课班级班学习目标1.联系上下文,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2、借助课外资料的铺垫,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深刻内涵。
3、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学会资源共享学习环节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自研自探环节互动合作环节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自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互动策略(程序·任务·时间)展示方案(内容·方式·时间)课文导析与方法探究(35)分钟主题一:研读课文。
请你细读课文三到六自然段,边读边想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找出文中有关语句,写写自己的体会,可以抓重点词语理解,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境,可以有感情地朗读。
先自己思考,体会,再与小组同学交流。
我体会到_________是美丽的,我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会到的。
我体会到_________是美丽的,我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会到的......主题二:1.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______,而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思考:为什么说是跨越百年的“美丽”呢?(从居里夫人的外表美和内在的精神美谈)预时:( 12 )分钟学习小对子:交流与分享·交流学习成果·询问价值问题学习共同体:(小组研讨)A、冲刺与挑战各组针对导学案要求,抓住重点进行讨论主题一、二。
B、分工与预展1.组长抽签决定展示单元。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材解读(2)推荐文章小学六年级散文大全热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跨越百年的美丽热度:小学6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热度: s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热度:提高小升初好好学习的方法及审题技巧热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围绕题目质疑1、板书“美丽”,请同学们谈谈对美丽的理解,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很美丽?2、板书“跨越百年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问题预设: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寻求答案。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12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本文涉及到一些物理方面的专用词语,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适当讲解,如:放射性元素镭、物理学、人工放射性、天然放射性、工业废渣、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酸碱、试管、量杯、诺贝尔奖。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一、导入"美丽"出示有关美的名言名句,学生齐读: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遥远的后世。
——莎士比亚一切精美的东西都有其深沉的内涵。
一一约瑟夫•鲁美!这是用心灵的眼睛才能看到的东西。
——儒贝尔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外貌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才能经久不衰。
——歌德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
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
——奥斯特洛夫斯基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这些句子都和什么有关?是的,这些句子不仅写的美,而且能滋养我们的心灵,如果你能在作文中合理的运用,也会使你的作文增添色彩的。
二、回顾"美丽"出示居里夫人照片: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居里夫人的美首先体现在——外表美。
看着屏幕上或者文章中的插图,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或者书中的句子描绘一下居里夫人的外表吗?过渡:的确,居里夫人的外貌很美,但人们常说,美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可是居里夫人的美却可以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人们的心中,这是为什么呢?三、解读"美丽" :(一)发现" 美丽"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3、4 自然段,在这些段落的描写中你发现了哪些语句能再现居里夫人的" 美丽"?(学生阅读圈划、批注)(二)解读" 美丽" :1、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感受较深的语句,在字里行间去寻找一份持久的" 美丽" !2、交流汇报:(抓住重点品析,渗透学法)(1)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2)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
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3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1学习目标:1.学会14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为科学献身的精神4.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结合文中具体的句子理解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围绕题目质疑1、板书“美丽”师: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理解美丽这个词语的?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很美丽?[是的,花儿艳丽,让人赏心悦目;蓝天白云很美丽,让人心旷神怡,险峻的山峰很美丽,让人肃然起敬;人很美丽,面目清秀,五官端正,人见人爱]师:是啊,同学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能深刻的感受身边美丽的事物。
但这些都是外在的美。
随着时间的流逝,美丽的事物可能也会逐渐黯然失色,但是有一种美丽,即使跨越了百年之久,却依然散发着它迷人魅力。
2、板书“跨越百年的”师: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新的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起来读读这个题目。
(学生读题)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预设:为什么这种美丽能跨越百年?这是一种怎样的美丽?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跨越百年是多长时间?。
师:那让我们现在走进课文去寻求答案!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初读师:大家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注意生字,把难记的字多看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询问学习生字的情况。
师:有你认为难记难写的生字吗?(指生发言,教师板书指导)2、再读师: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或看图等方法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