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匀传输线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47
传输线理论均匀传输线的传播常数γ:γ=()()C G L R j j 0000ωω++=α+j β式中α称为衰减常数,β称为相移常数,R 0 、 G 0 、 L 0 和 C 0分别为分布在传输线上的每米的电阻、电导、电感、电容。
均匀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Z c =C G L Rj j 0000ωω++ 传输线终端的反射系数:p=Z Z Z ZC L C L+- (Z L 为终端负载阻抗)当Z L =Z C 时,p=0,称为无反射匹配。
此时传输线的输入阻抗以及沿传输线任一点向终端看去的阻抗,都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特性阻抗为Z C ,负载阻抗为Z L ,长度为ι的传输线的输入阻抗Z i :Z i =Z e e cl l p p γγ2211---+ 或用双曲线函数的形式表示为:Z i =Z Z Z Z Z C L C C Ll sh l ch l sh l ch γγγγ++由以上两式可以看出,对于同一负载Z L ,通过不同参数和不同长度的传输线接信号源,其输入阻抗是不同的。
因此,传输线可以作负载的阻抗变换器。
无损耗传输线R 0 =0 ,G 0=0的传输线称为无损耗传输线。
无损耗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与传播常数: Z c =C L 0(是与频率无关的纯电阻) γ=j C L 00ω(α=0,β=C L 00ω)无损耗传输线上的驻波与驻波比设无损耗传输线终端负载阻抗为 Z L =R L +jX L ,则终端的反射系数为:p=Z Z Z ZC L C L+-=X Z R X Z R LC L L C L j j +++-))((=︳p ︱e j ϕ p 一般为复数。
除开Z L =∞(终端开路),Z L =0(终端短路)及R L =O (负载为纯电抗)外,都有︳p ︱<1,即在传输线终端及沿线各点,反射波的幅度都小于入射波的幅度。
反射波与入射波叠加,电压幅度沿线成为驻定的波浪式分布,这一现象称为线上存在驻波。
第5章 均匀传输线 152第5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5.1 均匀传输线理论概述在第4章我们讨论了无界媒质中平面电磁波的传播规律以及不同媒质分界面上的电磁波的反射和透射规律。
本章开始讨论电磁波的传输问题,广义的讲,凡是用来导引电磁波沿一定方向传输的导体、介质或由它们共同组成的导波系统均称为传输线。
传输线的作用是将电磁波能量或信息定向地从一点传输到另一点。
如远距离传输的电力线、传输有线电视信号的同轴线、微波传输的金属波导、光通信的光纤等。
5.1.1 导波形式及传输线的分类1)在传输线中有三种导波形式:横电磁波(TEM 模)、横电波(TE 模)和横磁波(TM 模)。
横电磁波(TEM 模):电磁波电场分量和磁场分量均与传播方向垂直,即在传播方向上既没有电场分量,也没有磁场分量;如沿z 方向传播的电磁波,E z =0,H z =0。
横电波(TE 模):电场分量与传播方向垂直,即在传播方向上没有电场分量,如E z =0,H z ≠0。
横磁波(TM 模):磁场分量与传播方向垂直,即在传播方向上没有磁场分量,如E z ≠0,H z =0。
2)常用的传输线如图5-1-1所示。
通常按导波形式,传输线分类如下:⎪⎩⎪⎨⎧⎩⎨⎧像线等)线:介质波导、介质镜模传输线(表面波传输、混合、脊波导等):矩形波导、圆形波导模传输线(金属波导管、单独模传输线非微带线等)线、同轴线、带状线、:平行板导体、平行双模传输线(双导体系统传输线TM TE TM TE TEM TEM 上述传输线分类中,混合传输线在某种情况下也可单独传输TE 模和TM 模;双导体系统也可传输TE 模和TM 模;金属波导也可传输混合的叠加波,但这些情况一般不常用。
本章主要讨论TEM 波传输线,即双导体型传输线。
如图5-1-1(a )所示传输线按其传输电磁波的波长情况又可分为长线和短线。
所谓长线是指传输线的几何长(c) 混合模传输线 图5-1-1微波传输线及其分类矩形波导脊波导(b) TE 模和TM 介质波导 镜像线单根表面波传输线平行双线 同轴线 带状线 微带线(a) TEM 模或准TEM 模传输线度l与传输的电磁波的波长λ的比值(即电长度λ/l)大于或接近于1,否则就是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