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绿橙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301.77 KB
- 文档页数:2
海南水果蔬菜产业发展趋势海南作为我国的热带岛屿,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是一个非常适宜发展水果蔬菜产业的地区。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和对绿色无污染产品的需求增加,海南水果蔬菜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等多个方面,探讨海南水果蔬菜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水果蔬菜的需求正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
一方面,消费者对品质和口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新鲜、无公害、有机的水果蔬菜有了更多的追求。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营养价值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对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的水果蔬菜需求量也在增加。
因此,海南水果蔬菜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二、政策支持的力度加大为了促进水果蔬菜产业的发展,海南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农业保险、土地流转等方面的支持。
这些政策为水果蔬菜生产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更多的机会。
政府还鼓励种植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推动水果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
政策的积极引导将进一步促进海南水果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技术创新的推动技术创新是水果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
海南作为热带岛屿,气候独特,适应了很多热带和亚热带水果蔬菜的生长,如龙眼、火龙果、青柠、香蕉等。
同时,海南还拥有丰富的农作物资源,如蔬菜、热带水果、香料等。
在种植和生产方面,海南将进一步改进种植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证产品的安全和健康。
四、品牌建设的重要性随着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提高,品牌建设成为水果蔬菜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海南的水果蔬菜企业在品牌建设上要加大力度,在产品定位、包装设计、营销推广等方面做好工作,增强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和反馈,不断改进产品,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只有打造出知名品牌,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结起来,海南水果蔬菜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气候变化、市场竞争、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
琼中绿橙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作者:张业忠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16期摘要分析了琼中绿橙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优势,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绿橙产业;发展现状;优势;问题;对策;海南琼中中图分类号S666.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6-0354-02琼中县位于海南省中部五指山区,地处亚热带,土地肥沃,年均气温22.8℃,年均日照1743.1h,年均降雨量2438mm。
独特的土壤气候环境条件,使琼中发展绿橙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琼中绿橙种植规模逐年扩大。
已成为琼中县种植业的主导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
笔者就琼中绿橙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1琼中县琼中绿橙产业发展和经销现状1.1发展现状1.2经销现状琼中绿橙的销售除果农自主销售外,主要以个体户收购销售为主。
近几年虽组建了少数几家绿橙营销企业,但各自为阵,未形成联合体,组织化程度不高,营销网络不完善,绿橙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滞届,制约了果品的外销。
2琼中县发展琼中绿橙产业的优势2.1资源优势琼中县地处热带海洋季风区北缘,位于健康岛海南的中部,年均气温22.8℃,最高温度33.0℃,最低温度12.8℃。
日夜温差大于10.0℃,年均日照1743.1h,年均降雨量2438.0mm,土地肥沃,光、温、水条件优越,是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的理想之地,为绿橙适宜种植区域。
2.2区位优势琼中县位于海南岛中部,交通四通八达,土壤肥沃,空气、水源、土壤没有任何污染。
为培育无公害琼中绿橙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具有很强的区位优势。
在同类产品中。
琼中绿橙具有结实早、丰产快(嫁接苗定植后2年即可投产)、成熟期早(比广东、广西等地早20~30d成熟)等特点。
2年半后平均株产可达15kg,最高株产可达50tg。
海南省热带水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作者:闫冰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3期【摘要】2017年,海南省提出要把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打造成海南省的王牌产业,海南热带水果产业作为其中重要一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挑战。
本文简述了海南省热带水果产业在产量、产地等方面的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进一步发展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对策。
【关键词】海南省热带水果;现状;发展对策海南省地处热带,岛上出产多种热带水果,据不完全统计,海南拥有热带水果品种29个科、53个属,为全国及世界其他地区所罕见,是海南省的特色产业。
2017年,海南省农业厅要在国际旅游岛建设大背景下,努力把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打造成富裕农民、服务全国、振兴经济、绿色崛起的王牌产业。
其中热带水果产业是特色高效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热带水果产值占海南农业产值的近30%,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因此对海南省热带水果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以后的发展提出对策,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海南省热带水果产业现状海南省热带水果种类繁多,在种植面积和产量上,主要有菠萝、荔枝、柑橘橙柚、香蕉、龙眼、芒果这六类水果。
根据海南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菠萝、龙眼、芒果收获面积和产量逐年攀升,柑橘橙柚、荔枝和香蕉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2012年至2014年到达峰值,之后逐年减少。
香蕉收获面积和总产量最多,芒果次之,此后依次是菠萝、荔枝、柑橘柚橙、龙眼。
2016年,海南省水果产量410.14万吨,比上年增长3.7%,芒果和龙眼较上年增幅最大,同为5.5%。
在水果产地上,菠萝主要产区为万宁;荔枝主要产区海口;柑橘橙柚主要产区为琼中;香蕉主要产区为东方、澄迈、儋州、三亚等地;龙眼主要产区为屯昌、定安、文昌等地;芒果主要产区为海口、儋州、白沙、三亚等地。
在水果总产值上,2010年至2015年海南省水果总产值由图1所示:由图1看出,海南省水果总产值变化趋势稍有起伏,2010年至2012年呈下降趋势,2013年-2015年呈上升趋势,且2013年至2014年增幅较大,2014年至2015年趋于缓和,但仍保持增长趋势。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一、存在问题海南设施农业虽然发展迅速,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仍然存在着科技含量低、设施农业比例低、大棚设施栽培农作物品种少、名牌产品少、种植分散、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差等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为:1.设施水平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海南省90%以上设施栽培面积的设施仍以简易型为主,有些仅具简单的防雨保温功能,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根本谈不上对设施内的温、光、水、肥、气等环境因子的调控,一旦受到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即受严重冲击。
2.设施农业装备发展滞后,机械化水平低海南省设施农业的装备水平普遍较低,用于设施农业耕作、栽培和收获等环节的农机具很少,设施栽培需要的精密播种、穴盘育苗、钵苗移栽和嫁接等农机设备几乎处于空白,劳动强度大,与上海等先进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3.设施栽培技术不配套,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差设施栽培技术不配套、不规范、缺之量化指标,栽培管理主要靠经验,致使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始终在一个低水平上徘徊。
4.资金投入不足设施农业对资金投入和技术要求高,由于财政困难,除个别市县外,财政对设施农业的投入明显不足二、建议1.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设施农业对海南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有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即认为设施农业对于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的发展十分必要,而对海南意义不大。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观点,一方面是认为海南省是天然温室”不需温室设施,存在靠天吃饭的落后观念;另一方面是对设施农业发展的不可阻挡的趋势认识不足。
我们应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设施农业,设施农业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当代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标志。
海南发展设施农业比北方地区具有投资少、运行成本低、收益高等特点,应该把握自身自然环境优势,发展具有海南特色的设施农业。
2.建立和完善设施农业的投入机制设施农业的投入要坚持多元化投入机制,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企业是投资的主体,开辟以各级财政扶持为引导,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种投资渠道,尤其要鼓励工商企业和外商投资设施农业,以此来迅速扩张设施农业规模,提升其生产经营的内在素质。
2008年海南省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现状、问题、趋势、对策,正文内容就是按这样的顺序写的)一、2008年海南企业发展概况(正文内容并不是针对性地写企业发展概况,应是“产业”?)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大背景下,2008年海南省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
据初步核算,按可比价格计算,全省生产总值1459.23亿元,同比增长9.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7.61亿元,同比增长7.7%;第二产业增加值434.40亿元,同比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587.22亿元,同比增长13.3%。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7175元,同比增长8.7%。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06.07亿元,同比40.5%。
全年1500万元以上大项目投资共完成467.22亿元,同比增长61.0%,成为投资增长中的重要部分。
全省全口径财政收入317.17亿元,比上年增长35.0%。
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33.9%。
全年税收收入总额120.53亿元,同比37%。
按各项税收分,企业所得税比上年增长85.3%,营业税增长35.1%,契税增长29.4%。
据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企业景气监测表明,我省企业景气指数一季度为137.1,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2点;二季度为131.4,比上年同期和比一季度下降11.7点和5.7点,但仍处在高位景气区间;三季度为120.9,比上年同期和二季度下降22.3和10.6点;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多重因素影响,企业经营环境日益严峻,不确定因素增加。
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持续回落,全面走低,全省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96.5和113.0,比三季度下降23.9和7.9点,比上年同期下降43.7和26.7点。
(第一段可以考虑配几个图表说明?)(一)第一产业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437.61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全面增长,分别增长5.8%、3.1%、12.7%和9.8%(见图1)。
中国园艺文摘 2015年第3期海南琼中绿橙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吴海虹1,廖孝文2,项秋兰2,李茂富1,李绍鹏1(1.海南大学 园艺园林学院,海南 海口 570288;2.海南省琼中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海南 琼中 572900)摘 要:琼中绿橙作为琼中县的特色水果,栽培面积占全省柑橘橙柚栽培面积的36.26%,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潜力。
然而,近年来琼中绿橙产业出现种植规模不断减少、病虫害危害严重、标准化栽培水平不高、种苗管理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影响果实品质,使得琼中绿橙品牌受到威胁。
针对这些问题,在分析琼中绿橙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实施琼中绿橙标准化栽培技术、建立健全苗木体系、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等对策。
关键词:琼中;绿橙;产业;问题;对策琼中绿橙又称海南绿橙,属于芸香科柑橘属,其前身为红江橙,于1988年从广东廉江引入琼中进行试种。
近年来,获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先后被评为海南省优质农产品、海南省名牌产品,获全国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荣誉称号。
2006年1月,“琼中绿橙”商标被国家商标局批准注册,成为海南省第1个地理标志证明的商标,在岛内外市场享有盛誉。
作为琼中县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琼中绿橙产业发展为提高琼中县农业经济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琼中绿橙产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如绿橙栽培面积不断减少,种植规模不稳定,病虫害危害严重等。
特别是受到是黄龙病、衰退病等病害的较大威胁,导致绿橙品质下降,品牌安全受到威胁[1]。
虽然前人曾对琼中绿橙有过研究,但都主要针对琼中绿橙生产栽培技术,并没有对整个产业进行系统调查研究。
笔者在了解琼中绿橙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地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这对促进第一作者简介:吴海虹(1988-),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园艺植物栽培与生理。
通讯作者:李绍鹏,教授,博士生导师。
E-mail:Lisp555@126. com项目来源:海南大学“海南各类资源考察”资助项目《海南甜橙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2014;海南大学“园艺学本科教学创新团队”项目资助2014。
琼中绿橙调查报告一)海南琼中绿橙简介:海南琼中绿橙以皮绿、橙甜、汁多、皮薄而称著全国,是海南热带水果的一大品牌。
“琼中绿橙”是一种纯天然无公害水果,产自五指山下、万泉河畔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海南“琼中绿橙”,曾用名为“红江橙”、“琼中红橙”,生长在海南琼中独特的土壤气候环境下,素有果实饱满、皮绿肉红、皮薄多汁、色泽润绿有光,肉质香软、化渣率高、酸甜适度、上市早(6-9月份)、果实大等特点。
“琼中绿橙”先后获得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被评为海南优质农产品、海南省名牌产品等。
2006年1月,“琼中绿橙”商标被国家商标局批准注册,成为海南省第一个地理标志证明的商标,在岛内外市场享有盛誉。
“琼中绿橙”商标已在国家商标局注册,2006年3月又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琼中绿橙属于红心橙中的优等品种,目前只能种植于海南省琼中县。
而琼中县属于山区,昼夜温差大,雾气重,适合橙的种植,因此琼中绿橙是国内橙中的优质品种,由于种植环境的特殊性和土地的稀缺性,使得海南绿橙产量不高,相对于国内的其他品种的橙来说,或许知名度不够高,但是却是难得的上乘水果。
海南绿橙无污染,少有病虫害,皮青肉红,化渣率高,甜度高,且品质优,口感好,在同类品种中成熟最早,市场潜力大,十分适合现代人对高品质果品的需求,在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
果形颜色:海南绿橙皮为绿色,肉为红色,看似尚未成熟,实则味甜汁多。
此品种皮薄汁多、酸甜适中、化渣率高等优点。
与普通的橙子比起来,其纤维更纤细,口感更好。
营养成分:单果重300克左右,可食率75%以上,可溶性固性物12%~14%。
实中含有丰富的果胶、多种维生素、蛋白质、钙、磷、铁及维生素B1、B2、C等多种营养成分,尤其是维生素C含量高,此外还富含有机酸和黄酮类、挥发油、橙皮甙等。
保健作用:对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现象及增强身体的抵御能力等都十分有帮助。
二)琼中绿橙的发展之路:琼中既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又地处海南“母亲山”——五指山的腹地和海南三大河流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的源头。
海南绿橙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04-07T10:54:38.3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作者:刘丽华[导读] 摘要:文中结合了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针对海南琼中绿橙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分析,海南其他市县可以借参考。
海南省琼中县红毛镇政府农业办海南琼中 572924摘要:文中结合了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针对海南琼中绿橙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分析,海南其他市县可以借参考。
关键词:海南绿橙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海南绿橙,目前在琼中、澄迈、海口等市县均有种植。
其中以琼中绿橙的口感为最好,带动海南其他市县的绿橙迅速发展,己成为海南柑橙类种植业的主导特色产业之一。
海南绿橙皮薄汁多,入口化渣,肉质柔软,酸甜可口,富含多种营养成分,为清热消暑、解渴之佳果。
琼中绿橙荣登地理性标志水果的特色品牌产品,在岛外享有盛名,先后被评为海南省优质农产品、海南省名优特产品。
1海南绿橙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标准化水平不高
近年来,海南绿橙的质量安全水平逐年有所提高,大部分企业的质量意识不断增强,已拥有自己的种植基地,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并逐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但受整体农业生产模式的影响,标准化管理水平依然不高,大多数农村尚未实施标准化生产,对种植过程中的农药、化肥、植物激素、保鲜药物等生产投入品在使用中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1.2果农观念待更新
目前,海南的很多绿橙产业都已逐渐形成产链模式,还有的形成合作社抱团发展,但是还有部分果农存在小农经济意识和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缺乏市场调控意识、商品化规模意识、产品竞争意识和品牌质量意识,根深蒂固的传统种植观念和管理模式等亟待更新。
1.3组织化程度较低
虽然海南水果生产面积较大分布广,但总体上经营规模较小,组织化程度较低,多为分散的农户或家庭式农场。
尤其是绿橙的气候要求湿度大,决定它的口感品质,因而大部分种植分布在中部,但种植户大部分果园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还存在裸耕状态,生产资金投入前期大造成资金链断或不足,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果期短又集中,产品流通和市场开拓等问题也较为突出,随着水果投产面积和产量的不断增加,普通水果销售价格明显低下,直接影响果民收入和生产管理的投入。
1.4技术力量较薄弱
冲在一线技术人员配备过少,未能及时掌握做好产前、产中、产后跟进服务,科技人员的业务素质与管理水平偏低。
现有的种植管理技术水平还不能够完全解决海南绿橙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苗期种植管理、保花、保果、裂果、落果。
此外,黄化病和黄龙病的发生与区别防治,根腐病、溃疡病、疮痂病、流胶病和缺素病、木虱、红蜘蛛、线虫等等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还不够成熟。
1.5果品市场较混乱
由于水果是主粮改种的后起之秀,目前仍没有建成完善的水果深加工链企业,一方面,低级淘汰果品得不到更好的有效利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管理秩序混乱,大量低级果品的廉价上市销售,以次充好阻碍了优质优价策略的实施,导致优质果销量偏低,从而影响整体效益的提高,更是打击了其他果农的种植管理积极性,造成恶性循环。
1.6种苗源头管理有漏洞
种苗的源头把控仍不到位,苗圃监测管理存在漏洞,种苗经营渠道多,部分种苗未经检疫直接从省外引调进来,品种混杂,以次充好,影响绿橙品种的口感纯度,易造成病源交叉感染。
1.7产后环节欠完善
目前,县级仍没有一个专门的水果批发市场和专业的水果贮藏保鲜库,产品大都是未经分级、清洗、包装等商品化处理就直接上市,附加值低,销售市场狭窄。
2做好海南绿橙产业发展的对策
发挥当地土壤肥、日照长、湿度大、水分足的资源优势,加快海南绿橙种植业发展步伐,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以科技为依托,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普及科学技术,加强栽培管理,搞好采后商品化处理,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海南绿橙的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1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动员广大果农积极参与海南绿橙的开发种植,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鼓励农民、农场及企业对原有的经济效益差、没有发展前景的果园基地或人工林淘汰后优先种植海南绿橙,充分挖掘土地潜力,最大限度发展海南绿橙。
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来专业公司、个体运营老板到海南开发种植海南绿橙,达到扩大种植规模的目的。
2.2加快龙头企业的培育,推动水果产业化开发。
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已不能抵御大市场带来的风险,走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已成为水果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各级政府要对果树生产需要和品种结构调整予以更多的优惠倾斜政策,吸引集体、个体业主、下岗人员种植海南绿橙,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快建设水果业的信息预警系统,用信息化推动水果业的发展。
2.3完善服务体系,强化生产管理。
建立健全市(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体系,帮助果农解决在生产、销售流通等领域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加强生产者的实用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果农的科技素质,大力推广无公害栽培、高品质化栽培和设施栽培等先进技术,增加产品科技含量。
通过增加投入,加强果园各种基本设施,特别是种植标准化设施建设,改善优势水果区域的农业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重点进行产区中低产果园的改造,提高这些果园的规模和技术投入,最终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
2.4加快建设水果加工厂及配套冷藏保鲜系统。
海南绿橙栽培面积已具一定规模,投产面积逐年增加,产量不断上升。
因此,工作的重点应从数量型扩张转移到质量型提升上来,加大采摘后商品化处理和深加工的力度,提高产品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由单一种植向产前、产后及深加工方向转变,增加产品多样性,提高产品附加值。
2.5强化技术培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以农业科技需求为动力,充分发挥科研部门在海南绿橙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栽培管理水平,提高果实品质,继续加强同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柑桔主产区的技术交流,组建三级技术推广体系。
实行多渠道培训,提高果农在种植过程中的科技水准,无形转化科技技术为生产力,做到人人是专家,人人是行家。
2.6走标准化、精品化发展之路。
严格按照海南绿橙地方生产标准以及国家、省制定的水果无公害保护管理规定、农产品卫生生产安全质量标准要求来组织生产和销售,对绿橙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种子种苗、农药化肥使用、栽培技术规程和产品加工、包装、储运、保鲜等一系列程序采用标准化管理。
要严格把控好产品上市的时间、品相、农药残留、价格、销售点等管理。
保护本地果农的产品销售渠道不受外界引进果的影响,严历打击外来杂品果以次充好影响到口感纯度和品牌声誉。
2.7建立产品出口基地,提高流通效率
政府可通过企业自筹和引进外资的形式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竞争力强、产业关联度大、出口规模大的出口龙头企业,借助贴息助贷、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出口龙头企业拓新市场和技术改造,切实提高绿橙的出口营销运作能力和流通效率。
流通效率关乎流通渠道的整体运行节奏、能力与效能,是通过在单位时间内所实现的价值量与流通费用之差决定的。
而“农户+公司”和“农户+批发市场”是两种最为有效流通渠道,也可以用适合小规模的农户“农户+收购商”的流通渠道做有益补充。
同时,借助电子商务对海南绿橙产销在组织体系、生产过程以及流通领域上进行产业升级,为终端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个性化的“私人订制”。
3结语
绿橙产业想要成为海南的支柱产业,发挥其产业效益带动蝴蝶效应,除了要建立健全涵盖“产、供、销”产业链集群外,还要加大绿橙品牌的建设和维护,用优质的品质和个性化的服务理念赢得海内外消费者的信赖和好评。
更应该要我们政府职能部门充分利用职能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和后缓帮助。
参考文献:
[1]金作栋,许树培.海南水果生产现状及今后发展意见[J].热带农业科学,1981(3):112-118.
[2]梁峰.“琼中绿橙”产业发展优势、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