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县自然区划
- 格式:doc
- 大小:214.00 KB
- 文档页数:10
甘肃省景泰县的自然与社会背景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
东濒黄河与靖远县、平川区相望,南与白银区、皋兰县及永登县交界,西与天祝藏族自治县及古浪县毗邻,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接壤。
总面积5483平方千米。
总人口24.18万人。
景泰县地处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为河西走廊东端门户。
拥有耕地69万亩,其中水浇地36万亩,天然草场590万亩。
辖6镇5乡,136个行政村,7个社区居委会。
县人民政府驻一条山镇,邮编:730400。
代码:620423。
区号:0943。
拼音:JingtaiXian。
自然地理:景泰县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山峦丘陵约占全县面积的3/4。
最高海拔3321米,最低海拔1276米。
景泰县城周围地势平坦,东部以黄河为界与靖远相连。
全境东西宽约84千米,南北长约102千米。
属温带干旱型大陆气候。
全年日照2726小时,年辐照量147.8千卡/平方厘米,是全国光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县内有寿鹿山、昌林山两大森林群。
煤、石膏、石灰石等非金属矿藏丰富,金、银、铜、锰等金属矿藏也有一定储量。
一条山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经济概况:景泰县紧紧围绕市上“八大支柱产业”发展战略,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按照以项目强产业,以产业促发展的思路,努力构建多元化产业格局,不断优化调整经济结构,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2011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43.3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6%。
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7.74亿元、22.4亿元、13.2亿元,分别增长6.6%、19.6%、13%。
全县粮食总产量为14.7万吨,肉类总产量1.49 万吨,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28.57亿元,增长45.4%。
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31407万元,同比增长29.9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亿元,增长21.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94元,增长15.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39元,增长12.7%。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关于2024年甘肃省景泰县郭家台一号井东北部区块采矿权挂牌出让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公布日期】2024.06.22•【字号】•【施行日期】2024.06.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关于2024年甘肃省景泰县郭家台一号井东北部区块采矿权挂牌出让预公告为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其实施条例、《矿业权出让交易规则》《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登记管理的通知》《自然资源部关于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办法》《自然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制定矿业权出让收益起始价标准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甘肃省自然资源厅拟委托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2024年甘肃省景泰县郭家台一号井东北部区块采矿权挂牌出让。
首次出让年限、开采方式、开采标高三项内容以最终评审通过的“三合一方案”为准确定。
二、出让组织基本信息1.出让人:甘肃省自然资源厅2.交易平台: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地址:兰州市城关区雁兴路68号网址:/电话:************三、竞买人资格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不含港澳台)的营利法人。
2.独立法人,不接受联合体竞买。
3.未被列入全国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系统中的“严重违法名单”,且不存在矿产资源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逾期不履行的情形。
4.在“信用中国”网站中无“行政处罚”记录,未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经营异常名录”、“安全生产领域失信生产经营单位”。
5.未被“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
6.竞买人需具备对矿产资源进行绿色勘查开发利用、对矿区进行治理、生态修复以及绿色矿山建设的经济实力与能力。
竞买人需对以上要求做出承诺,并在资格预审时提交承诺书。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详细介绍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
东濒黄河与靖远县、平川区相望,南与白银区、皋兰县及永登县交界,西与天祝藏族自治县及古浪县毗邻,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接壤。
总面积5483平方千米。
总人口23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一条山镇,邮编:730400。
代码:620423。
区号:0943。
拼音:JingtaiXian。
全境东西宽约84千米,南北长约102千米。
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山峦丘陵约占全县面积的3/4。
最高海拔3321米,最低海拔1276米。
属温带干旱型大陆气候。
历史沿革据考古可知,早在4500年前,县民就辛勤劳动,繁衍生息在景泰这块景泰县土地上。
自西汉以来,曾三次设县,五制县城。
西汉置媪围县,清朝前期置红水分县。
民国初改升红水县。
民国22年(1933)年成立景泰县,县名寓“景荣昌盛,国泰民安”之意。
期间归属多变,东晋归前凉;唐朝广德、大中年间为土蕃控制;宋朝隶属西夏;明朝万历年间被鞑靼所据。
行政区划:景泰县隶属于白银市,辖三镇,11个乡、187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总人口2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万人。
即条山镇、芦阳镇、上沙沃镇、喜泉乡、中泉乡、正路乡、大安乡、寺滩乡、草窝滩乡、漫水滩乡、红水乡等。
行政区划景泰县辖6个镇、5个乡,7个社区、136个行政村:一条山镇、芦阳镇、上沙沃镇、喜泉镇、草窝滩镇、红水镇、中泉乡、正路乡、寺滩乡、五佛乡等。
自然地理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东临黄河,西接武威,南邻白银、兰州,北依宁夏、内蒙古,为甘肃省河西走廊东景泰县端门户,全县总面积5432平方公里,拥有耕地69万亩,其中水浇地36万亩,天然草场590万亩。
全年日照2726小时,年辐照量147.8千卡/平方厘米,是全国光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县内有寿鹿山、昌林山两大森林群。
煤、石膏、石灰石等非金属矿藏丰富,金、银、铜、锰等金属矿藏也有一定储量。
一条山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境内有省景电管理局、国营条山农场等65个省,市机关及厂矿农场。
景泰县xxx制造加工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模板范文,下载可编辑(仅供参考)报告说明—景泰县,隶属甘肃省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地处甘、宁、蒙三省(区)交界地带,介于北纬36°43’至37°38’,东经103°33’至104°43’之间,全县总面积5483平方公里。
景泰县属温带干旱型大陆气候。
县名寄寓“景象繁荣、国泰民安”之意。
截至2018年,景泰县下辖8个镇、3个乡,县政府驻一条山镇,总人口24万人。
西汉置鹑阴、媪围县,属武威郡。
清属兰州府皋兰、靖远县地。
清朝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于今红水乡红水置红水分县,属皋兰县。
民国二年(1913年)年改红水县。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并靖远县黄河以西地入红水县后,改名景泰县,治今芦阳镇。
1978年5月,景泰县治所芦阳迁至一条山(今一条山镇)。
境内包(头)兰(州)铁路纵贯全境,甘(塘)武(威)铁路穿越县境北部。
2018年,景泰县实现生产总值54.9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7.4%。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11亿元,同比增长6.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07亿元,同比增长19.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79亿元,同比增长2.3%。
2019年4月28日,甘肃省政府批准景泰县正式退出贫困县。
2019年12月31日,入选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减速机的下游应用行业主要包括起重运输、水泥建材、重型矿山、冶金、电力和航空船用等国民经济及国防工业的各个领域。
该xxx项目计划总投资11819.7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454.5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99%;流动资金2365.2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01%。
达产年营业收入23081.00万元,总成本费用18413.82万元,税金及附加208.65万元,利润总额4667.18万元,利税总额5519.58万元,税后净利润3500.39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019.20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9.49%,投资利税率46.70%,投资回报率29.61%,全部投资回收期4.88年,提供就业职位349个。
甘肃各市行政区划,包含区、县有哪些?甘肃地处中国西北地区,东通陕西,南瞰四川、青海,西达新疆,北扼宁夏、内蒙古,西北端与蒙古国接壤,境内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
甘肃省辖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合计14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17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58个县、7个自治县(合计8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兰州市车牌号:甘A;区号:0931市辖区: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红古区县(县级市):榆中县、皋兰县、永登县嘉峪关市车牌号:甘B;区号:0937市辖区:雄关区、长城区、镜铁区(均为管理区,非市辖区)金昌市车牌号:甘C;区号:0935市辖区:金川区县(县级市):永昌县白银市车牌号:甘D;区号:0943市辖区:白银区、平川区县(县级市):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天水市车牌号:甘E;区号:0938市辖区:秦州区、麦积区县(县级市):清水县、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酒泉市车牌号:甘F;区号:0937市辖区:肃州区县(县级市):玉门市、敦煌市、瓜州县、金塔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张掖市车牌号:甘G;区号:0936市辖区:甘州区县(县级市):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武威市车牌号:甘H;区号:0935市辖区:凉州区县(县级市):古浪县、民勤县、天祝藏族自治县定西市车牌号:甘J;区号:0932市辖区:安定区县(县级市):通渭县、陇西县、漳县、渭源县、岷县、临洮县陇南市车牌号:甘K;区号:0939市辖区:武都区县(县级市):宕昌县、徽县、成县、西和县、礼县、康县、文县、两当县平凉市车牌号:甘L;区号:0933市辖区:崆峒区县(县级市):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庄浪县、静宁县庆阳市车牌号:甘M;区号:0934市辖区:西峰区县(县级市):正宁县、华池县、合水县、宁县、庆城县、镇原县、环县临夏回族自治州车牌号:甘N;区号:0930县(县级市):临夏市、临夏县、康乐县、广河县、永靖县、和政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甘南藏族自治州车牌号:甘P;区号:0941县(县级市):合作市、夏河县、玛曲县、舟曲县、碌曲县、迭部县、临潭县、卓尼县。
景泰县防风治沙及生态屏障建设情况景泰县隶属甘肃省白银市,位于甘肃中部,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的过渡地带,东临黄河,北接腾格里沙漠,属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范围。
距兰州市160公里,全县辖6镇5乡,136个行政村,总人口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万人,总面积5432平方公里。
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属典型的温带干旱性大陆型气候。
境内地表水资源贫乏,农业灌溉用水由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供给。
植被稀少,种类贫乏,结构简单,以旱生、超旱生植物为主,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沙漠化土地面积30.5万亩,其中:沙漠26.9万亩,潜在沙漠化土地3.6万亩,属沙漠化严重地区之一。
一、三北大型生态防护林工程建设及生态屏障建设情况自1978年启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来,全县圆满完成了三北防护林体系一、二、三期工程和生态经济型示范区一、二期工程建设任务,除了大型生态防护林工程建设三北防护林网营造以外,全县还完成了省界林带恢复更新、甘蒙边界25公里生态防护林、一二期灌区结合部20公里生态屏障防护林更新、百公里绿色通道、重点片带个体造林以及引资绿化荒山荒坡发展非公有制林等生态屏障建设工作,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至目前全县林地面积达172.9万亩,其中有林地16.2万亩,疏林地0.3万亩,灌木林地26.9万亩,未成林地27.8万亩,宜林地101.5万亩,苗圃地0.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3%。
全县经济林面积达8.3万亩,其中枸杞3万亩,红枣2.8万亩,梨、苹果、杏等2.5万亩,林果年总产值达到1.25亿元。
其主要做法:(一)以防沙治沙为重点,营建绿色屏障。
景泰地处沙漠边缘,干旱少雨,风大沙多。
在二期灌区开发建设过程中,采取了工程固沙和生物固沙相结合的办法,在灌区西北边缘的景古县界、甘蒙边界沿线营造了长达100多公里的大型防风固沙林带,在空间上逐步形成了一道绿色屏障,为减轻风沙危害,保护灌区良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景泰县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摘要:依据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和发生学原则等综合自然区划的基本原则,采用地理相关分析基础上的主导因素方法,将景泰县划分为两大自然带,三个自然区,五个自然亚区,十三个自然小区,文中讨论了这些自然地理单元划分的依据和方法。
关键词:综合自然地理自然地理区划景泰县1前言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是自然地理学的一项重要基础研究内容,它不仅有助于人们认识和查明自然地理综合体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各区域的自然地理结构特征,总结和归纳区域自然地理的研究成果,揭示区域自然地理规律性,而且可以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建设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2景泰县的自然环境基本特征2.1 地理位置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腾格里沙漠南缘,东濒黄河与靖远县、平川区相望,南与白银区、皋兰县以及永登县搭界,西与天祝藏族自治县及古浪县毗邻,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接壤。
东西宽约84公里,南北长约102公里,总面积5400多平方公里。
2.2地质、地形、地貌景泰县地质为甘肃省地层分区祁连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前中古元代属于祁连海槽,中晚元古代早期,由于海域退缩,成为向西扩张的陇西古陆的一部分,至晚期,又成为浅海,新生代至今仅七千万年,因新构造运动的强烈,不仅断裂活动频繁,山地更大幅上升,使得正负地貌形态差别加大;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山峦丘陵约占全县面积的3/4,最高海拔3321米,最低海拔1276米,平均海拔1610米;地形地貌大致分为中低山山地(由长岭山、老虎山、米家山和黄草塘山四座山体组成)、洪积冲积倾斜平原(分布于寿鹿山和长岭山之间,以及长岭山、米家山两座山坡前的广阔地带),石质剥蚀丘陵(包括寿鹿山坡前的正路、中泉和大安三个乡以及米家山前后坡等地域),冲积河谷(由于山体断裂和黄河水的冲积作用,形成了沿河一带海拔在1300—1500米之间的河谷)和风沙地五种类型。
2.2气候特征景泰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特点是冬冷夏热,1900-2000年连续出现两个暖冬年,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风沙日数较多,日照时数长,热资源丰富。
永泰古城 一个明清军事要塞的标本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地处甘、宁、蒙三省(区)交界地带,县名寄寓“景象繁荣、国泰民安”之意。
全县总面积54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万亩,其中水浇地42.9万亩,现辖8镇3乡,135个行政村,8个社区,总人口24万。
旅游资源独特,境内有“中华自然奇观”国家地质公园黄河石林4A级景区,寿鹿山国家森林公园3A级景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永泰古城等自然、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
2016年接待游客203.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83亿元。
各种能源丰富,是风力和光伏发电的重点区域,总装机容量189万千瓦,风资源理论储量200万千瓦,黄河流经县境112公里。
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达51.49亿元,同比增长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52亿元,同比增长17.04%,城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2486元、8974元,同比分别提高8.6%和8%。
甘肃永泰古城位于景泰县城西南27公里处。
甘肃永泰古城因其城堡似“金龟”,故名永泰龟城。
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交通方式一:各地出发到兰州、白银或中卫,然后再在汽车客运站坐到景泰县的班车。
方式二:各地出发到兰州、白银或中卫,然后转火车到景泰。
自驾车是最适合的方法。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甘肃省景泰县境内唯一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
城内现居住着72户人家,420多口人。
据当地老人讲,古城内的居民大多是明代驻军的后代。
平时留守的老人和儿童只有100多人。
古城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城周1717米,墙高12米,占地面积318亩,城基厚6米。
城平面呈椭圆形,城门向南开,外筑甬门。
城南外门叫永宁门,内门叫永泰门,门稍偏西,形似龟头。
四面筑有瓮城,形似龟爪。
城北有五座烽火台渐次远去。
城北形似龟尾的六只“乌龟蛋”。
城周有护城河,宽约6米,深约1至2.5米,是一道完备的军事屏障和防御工事,如今已经干涸无水,但在明清两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景泰县情简介景泰县位于甘肃中部,全县总面积5483平方公里,辖6镇5乡,136个行政村,7个社区,人口近24万。
景泰是古丝绸之路交通重镇。
自西汉以来,曾三次设县,五置县城,历史文化悠久。
1933年设立景泰县,县名寓“景象繁荣、国泰民安”之意。
地处甘、宁、蒙三省(区)交界地带,东临黄河,西接武威,南邻兰州、白银,北依宁夏、内蒙古,为河西走廊东端门户、古丝绸之路交通重镇和省会兰州生态北大门,包兰铁路、甘武铁路穿境而过,省道201线、308线等级公路连接数条国道。
县城距省城兰州180公里,距中川机场不足10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
景泰是黄河上游重要的农业灌溉区。
全县总耕地面积的近百万亩,其中灌溉面积近50万亩,天然草场475万亩。
景电一、二期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总装机容量24.56万千瓦,提水量28.6立方米/秒,扬程高达602米;引大入秦延伸景泰供水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形成了以景电工程为主体、中电沿黄提灌为辅助、井泉灌溉为补充的农田水利灌溉网络。
境内盛产多种优质农产品,大宗农产品有小麦、啤酒大麦、沙漠洋芋、玉米、胡麻等,特色农产品有小杂粮、沙漠枸杞、红枣、早酥梨、红富士苹果等。
景泰是白银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
境内矿产资源富集,现已探明的石膏储量达3.85亿吨,居全国第二,石灰石8亿多吨,煤3.8亿吨,石英石2000多万吨,铜200多万吨。
此外,金、银、锰、墨玉、陶土、蛇纹岩也有一定分布。
工业产品主要有水泥、石膏粉、纸面石膏板、啤酒麦芽、电石、硅铁等。
景泰是西部旅游胜地和影视拍摄基地。
境内有“中华自然奇观”、国家地质公园、4A级旅游景区黄河石林,有“沙漠绿色宝岛”寿鹿山国家森林公园,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永泰龟城,有始建于北魏时期的五佛沿寺石窟,有“中华之最”景电电力提灌工程,有国内唯一以敦煌体裁为内容的省级影视拍摄基地大敦煌影视城,有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遗址,有西路红军组建和征战留下的红色遗迹,为旅游资源丰富奇特之区和天然的西部影视拍摄外景之地。
甘肃省景泰盆地晚三叠世古地理环境及聚煤规律研究王海中;丁安明【摘要】The upper Triassic Nanyinger Group (T3n) in the area is a set of very thick terrigenous clastic sedimentary formation, rarely formed industrial value mineable coal seams. But during recent years, substantial coal resources have been found in the Jingtai Basin, and tentatively determined the coal-forming age is Late Triassic Epoch, but research degree is low. Through analytic study of paleo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subsequent structures in the basin, partitioned the Nanyinger Group coal-bearing rock series into D, C, B and A four lithologic sectors from top to bottom. Coal seams are mainly hosted in D, C and B three sectors. During the early Late Trias⁃sic Epoch deposited mainly channel facies; middle and late stages mainly shallow lacustrine facies, levee subfacies, channel facies, swamp facies and peat bog facies coal-forming environments. During the basin sedimentary process from B→C→D, coal-forming envi⁃ronment become gradually better;D sector contains thickest coal seams with largest coal-bearing coefficient. Coal seams in the basin present EW zonal distribution,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range from the middle Baiyanzi exploration area to XI line nearby in the Guoji⁃atai exploration area. Best coal-bearing property coal seams are in the eastern Guojiatai exploration area and western Baiyanzi explora⁃tion area. The study area is determined as a complex structural basin with coexistence of compound folds and faults. Fold axial and fault structural lineament arebasically parallel, extending near EW;impacted by folded structures, dip angles of strata and coal seams are rather large.%在甘肃省景泰盆地内三叠系上统南营儿群(T3n)为一套巨厚的陆相碎屑岩沉积建造,极少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可采煤层,而近几年在景泰盆地内发现大量煤炭赋存,初步认为成煤时代为晚三叠世,但对此盆地研究程度较低。
景泰县综合自然地理区划
摘要:依据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和发生学原则等综合自然区划的基本原则,采用地理相关分析基础上的主导因素方法,将景泰县划分为两大自然带,三个自然区,五个自然亚区,十三个自然小区,文中讨论了这些自然地理单元划分的依据和方法。
关键词:综合自然地理自然地理区划景泰县
1前言
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是自然地理学的一项重要基础研究内容,它不仅有助于人们认识和查明自然地理综合体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各区域的自然地理结构特征,总结和归纳区域自然地理的研究成果,揭示区域自然地理规律性,而且可以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建设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2景泰县的自然环境基本特征
2.1 地理位置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腾格里沙漠南缘,东濒黄河与靖远县、平川区相望,南与白银区、皋兰县以及永登县搭界,西与天祝藏族自治县及古浪县毗邻,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接壤。
东西宽约84公里,南北长约102公里,总面积5400多平方公里。
2.2地质、地形、地貌
景泰县地质为甘肃省地层分区祁连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前中古元代属于祁连海槽,中晚元古代早期,由于海域退缩,成为向西扩张的陇西古陆的一部分,至晚期,又成为浅海,新生代至今仅七千万年,因新构造运动的强烈,不仅断裂活动频繁,山地更大幅上升,使得正负地貌形态差别加大;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山峦丘陵约占全县面积的3/4,最高海拔3321米,最低海拔1276米,平均海拔1610米;地形地貌大致分为中低山山地(由长岭山、老虎山、米家山和黄草塘山四座山体组成)、洪积冲积倾斜平原(分布于寿鹿山和长岭山之间,以及长岭山、米家山两座山坡前的广阔地带),石质剥蚀丘陵(包括寿鹿山坡前的正路、中泉和大安三个乡以及米家山前后坡等地域),冲积河谷(由于山体断裂和黄河水的冲积作用,形成了沿河一带海拔在
1300—1500米之间的河谷)和风沙地五种类型。
2.2气候特征
景泰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特点是冬冷夏热,1900-2000年连续出现两个暖冬年,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风沙日数较多,日照时数长,热资源丰富。
景泰年平均气温9.0摄氏度,年平均最高气温15摄氏度;年平均最低气温3摄氏度;历史最高气温39摄氏度出现在2000年;历史最低气温—27摄氏度出现在1958年。
年平均降雨量184mm 景泰县各月历史气候信息(下表)
2.4水文特征
景泰县的唯一过境水系——黄河,经兰州市、白银市、靖远县从尾泉入景泰,沿途多峡谷。
河水多年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五公斤多,实测最大含沙量为每立方米380公斤。
年输沙量为4700万吨到43000
万吨,平均为1700万吨。
输沙量最大为6-9月,占全年的90%以上。
根据中卫下河水文站资料,年平均流量为993-1040立方/秒,年径流量为315-328亿立方米。
景泰县有43条沙河,总长度约542公里,平时大多干涸,山洪暴发后,除长岭山北的几条沙河流入沙漠外,其余洪水径流入黄河。
现常年流水的河道仅有响水沟及脑泉沟的下游地段,均系上游流域面积较大,下游地下水汇集到峡谷地流出地表。
2.5土壤特征
根据《景泰县第二次土壤调查报告》,全县土壤分为14个土类,23个亚类,37个土属,74个土种。
(1)亚高山草甸土类,剖面有明显草皮层8-10厘米,其下为有机质层,具有较高的肥力,产草量高
(2)灰褐土类,地表有一层较厚的森林枯枝落叶层
(3)栗钙土类,在剖面形态上表现为明显的分化层次,表现为有机质自上而下逐渐减少的特征
(4)黑钙土类,属于草原土壤的形成过程,表现出草原土壤所具有的腐殖化过程和钙化过程的特点
(5)灰钙土类,灰钙土是全县分布范围最广,面积最大的土类,共约232.75万亩。
由于受干旱、少雨、多风、蒸发强烈等气候因素的影响,有机质积累较少
(6)另外,景泰县还少量分布有灌淤土、水稻土以及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灌漠土、盐土、风沙土、石质土、粗骨土和新积土。
从土壤的分布来看,亚高山草甸土主要分布在海拔2900-3313米的老虎山、长岭山;灰褐土分布在海拔2500—2900米的老虎山的阴坡一带:黑钙土分布在海拔2540—2900米的寿鹿山和长岭山的阳坡一带;栗钙土的分布垂直带性明显;灰化土分布在海拔1800米以下的广大地区。
2.6 植被概况
景泰县的植被类型以林木居多,草场少量分布于一些地势比较低平的低山丘陵和冲击河谷带。
林木中以松、柏科占据优势,松科主要为青海云杉、油松、落叶松(在寿鹿山保护区),分布于景泰县境内北部的老虎山、长岭山海拔在2150—3160米之间的阴坡和半阴坡,成团块状;柏科主要为侧柏、祁连圆柏,呈散生,插花生长于寿鹿山天然林区的云杉之间;此外,由于山体的垂直地带分布,在部分山麓低平的地方分布有灌木和草甸草场。
南部冲积河谷地带,牧草数量多,分布广,主要的草牧场有草甸草原、草原草场以及荒漠草场。
黄河冲积河谷地带,
3综合自然区划
3.1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本文依据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和发生学原则等综合自然区划的基本原则,采用地理相关分析基础上的主导因素方法,将会宁县划分为两大自然带,三个自然区,五个自然亚区,十三个自然小区。
3.2景泰县区划方案
综合自然区划的对象是自然综合体,在划分各级自然综合体时,要求全面、综合地分析所有自然因素,在此基础上,找出自然区域的特征及区域分异的主导因素。
形成自然综合体的因素很多,一类是地带性因素,包括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它们的发生、发展主要受水热条件的支配,分布大致成带状。
另一类是非地带性因素,也称地质、地貌因素,它们的发生、发展主要受内力的支配,分布一般不成带状。
每个自然区域都是这两类因素相互矛盾、相互影响的结果。
它的形成既包含了地带性因素,也包含了非地带性因素,绝对只受其中一种作用的自然综合体是不存在的。
在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区划单位中,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并不是等同的,有的以地带性因素为主,有的以非地带性因素为主。
具体对会宁县而言,山地占绝对优势,丘陵、平原面积极小,且分布零散,这一地貌特点在景泰县地域分异中起着主导作用。
主要体现在该区地貌既是各级自然综合体的一个要素,又对其它要素如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有着深刻的影响,以致地貌类型的界线常常就是各级自然综合体的界线。
自然区域的一级划分考虑了对景泰县地域分异起主导作用的气候和地貌两个因素。
二级划分考虑区内的大的地貌单元,北部老虎山
地和南部低山丘陵区,由于大的地貌单元导致水热,土壤的进一步分异,大地貌单元又包括小的地貌单元进一步形成三级区域划分,再根据植被和较小地域差异划分四级区域。
Ⅰ暖温带干旱区
Ⅱ北部中低山山地
Ⅲ1长岭山、老虎山干旱亚区
Ⅳ长岭山以北干草原小区
Ⅳ老虎山地森林草甸小区
Ⅳ米家山地草甸小区
Ⅲ2南部干旱亚区
Ⅳ灌木与草本混交植被小区
Ⅳ温带落叶阔叶林小区
Ⅰ暖温带半干旱区
Ⅱ1南部低山丘陵地
Ⅲ寿鹿山沟壑半干旱亚区
Ⅳ中部草甸草原小区
Ⅳ灌木与草本混交植被小区
Ⅱ2 南部冲积河谷地带
Ⅲ黄河流域冲积山地半干旱亚区
Ⅳ中上游山地草地小区
Ⅳ山地森林草原小区
Ⅳ林间隙地植被类型小区
Ⅲ冲积河谷半湿润亚区
Ⅳ谷地草原小区
Ⅳ林、草混生植被小区
Ⅳ高大山体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小区
参考文献
[1]周特先,宁夏自然区划,宁夏大学学报,1994.8
[2]杨国良,华中地区自然区划的新方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0.3
[3]孙广友,王权,中国东北高纬区综合自然区划界线探讨,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4.11
[4]赵汝植,西南区的自然区划探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4
[5]景泰县志
综合自然地理学景泰县自然区划报告
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班级:11级地理二班
学号: 20112100233
姓名:许建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