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易错题专题复习-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练习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45.50 KB
- 文档页数:9
高考物理易错题专题复习-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练习题及答案
一、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1.小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自光滑斜面的底端a点上滑,最远可达b点,e为ab的中点,如图所示,已知物体由a到b的总时间为0t,则它从a到e所用的时间为( )
A.021t2() B.02t2
C.021t() D.022t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采用逆向思维,结合位移时间公式求出eb和ab的时间之比,求出e到b的时间,从而得出a到e的时间.
采用逆向思维,根据22011122abbexatxat,,因为e为ab的中点,则1022tt,可知a到e的时间为200022222tttt,D正确.
2.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初速度为1m/s,第8s内的位移比第5s内的位移多6m,则该质点的加速度、8s末的速度和质点在8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 )
A.a=2m/s2,v8=15m/s,x8=144m
B.a=2m/s2,v8=16m/s,x8=36m
C.a=2m/s2,v8=17m/s,x8=72m
D.a=0.8m/s2,v8=17m/s,x8=144m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应用以及相关推论,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等于恒量求出加速度的大小;通过速度时间公式求出8s末的速度,通过位移时间公式求出8s内的位移.,
【详解】
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可知28536xxaTm ,解得22.0/ams;则8s末的速度80(128)/17/vvatmsms;8s内的位移22801118287222svtatmm,故C正确。
3.某质点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2/ms,关于此质点的速度和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s末的速度为4m/s
B.在任意1s内,末速度等于初速度的2倍
C.任意1s内的位移是前1s内位移的2倍
D.任意1s内的位移比前1s内的位移增加2m
【答案】D
【解析】
根据速度时间关系0vvat可知,因不知道初速度,故不能确定2s末的速度大小,故A错误;加速度为22/ms说明单位时间1s内物体的速度变化2m/s,而不是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故B错误;根据2xaT知任意1s内的位移比前1s内位移大2m,而不是前1s内位移的2倍,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4.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通过位移x1到达A点,紧接着在时间T内又通过位移x2到达B点,则物体( )
A.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2132xxT B.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12xT
C.运动的加速度为122xT D.运动的加速度为212xxT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2VxaT 得,物体的加速度212xxaT,故C、D错误.A点的瞬时速度122AxxvT ,故B错误.由BAvvaT 可知,B点的速度1221212322BAxxxxxxvvaTTTTT,故A正确.
【点睛】
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加速度,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A点的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B点的速度.
5.一列车由等长的车厢连接而成.车厢之间的间隙忽略不计,一人站在站台上与第一节车厢的最前端相齐.当列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开始计时,测量第一节车厢通过他的时间为1 s,则从第5节至第16节车厢通过他的时间为( )
A.1s
B.2s
C.4s
D.6s
【答案】B
【解析】
【详解】
取车为参考系,把车的运动转化为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每节车厢长为L,加速度为a,则由,得人通过第一节车厢的时间为:, 人通过前4节车厢的时间为:,人通过前16节车厢的时间为:,从第5节至第16节车厢通过他的时间为:,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
取车为参考系,把车的运动转化为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结合位移时间公式求出人通过第一节车厢和前4节、前16节车厢所用的时间,从而得出第5节至第16节车厢通过的时间。
6.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做了如下的实验:他让一个铜球从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多次测量出铜球运动位移S对应的时间t,增大斜面的倾斜角度θ,重复以上实验,通过计算,从而证明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下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实验思想是
A.铜球沿斜面运动时加速度较小,速度的测量比较容易
B.如果铜球做匀加速运动,则S1∶S2∶S3∶…=1∶4∶9∶…
C.如果铜球做匀加速运动,则==
D.通过实验将斜面的倾斜角逐渐增大到90°,得出铜球在斜面上的运动和铜球的自由落体运动都是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更有说服力.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当时的试验条件,速度的测量是不容易的,选项A错误;由运动学公式可知,X=12at2.故22xat,故三次下落中位移与时间平方向的比值一定为定值,伽利略正是用这一规律说明小球沿光滑斜面下滑为匀变速直线运动,C正确,B错误;伽利略设想斜面的倾角越接近90°,铜球沿斜面滚下的运动越接近自由落体运动;故选项D错误;故选C.
考点:伽利略实验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物理学的发展史要了解,特别是一些物理学家对物理学史的贡献更应当了解,要注意体会伽利略研究的方法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应用.
7.如图所示,物体从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A、B、C三点,其中,。若物体通过AB和BC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O、A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
设物体通过AB、BC所用时间分别为T,则B点的速度为:,根据得:;则:;则: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8.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个2S、第2个2S和第5S内三段位移比为( )
A.2:6:5 B.2:8:7 C.4:12:9 D.2:2: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设加速度为a,则第一个2s内的位移为211(2)22xaa,第2个2s内的位移为22211(4)(2)622xaaa,第5s内的位移为223119(5)(4)222xaaa,故123::4:12:9xxx,C正确;
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在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由于这一块的公式较多,涉及的物理量较多,并且有时候涉及的过程也非常多,所以一定要注意对所研究的过程的运动性质清晰,对给出的物理量所表示的含义明确,然后选择正确的公式分析解题
9.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1l,BC、间的距离为2l,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通过BC段所用时间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通过、、ABC三点的速度大小一定满足BACBvvvv
B.12:1:3ll
C.物体通过B点的速度等于在AC段的平均速度
D.OA、间的距离为2122138llll
【答案】ACD
【解析】
【详解】
由于物体通过AB段与通过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根据vat,有BACBvvvv,故A正确;由于物体在A点速度不为0,有12:1:3ll,故B错误;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物体通过B点的速度等于在AC段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由2xaT得221llaT,物体在B点的速度122BllvT,由速度一位移公式有22BvaOB,根据几何关系得1OAOBl,联立可得2122138llOAll,故D正确.
10.如图所示,一小球(可视为质点)沿斜面匀加速滑下,依次经过 A、B、C 三点。已知
AB=6m,BC=10m,小球经过 AB 和 BC 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 2s,则小球经过 A、B、C 三点时的速度大小和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分别是( )
A.2 m/s,3 m/s,4 m/s B.2 m/s,4 m/s,6 m/s
C.1m/s2 D.2m/s2
【答案】BC
【解析】
【详解】
根据△x=at2得加速度为:2221061/2BCABamst,故C正确,D错误;B点的瞬时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为:6104/222BABBCvmst,则C点的速度为;vC=vB+at=4+1×2m/s=6m/s,A点的速度为:vA=vB-at=4-1×2m/s=2m/s,故B正确,A错误。故选BC。
11.一小球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5 s内的位移比第14 s内的位移多0.2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加速度为0.2 m/s2
B.小球第15 s内的位移为2.9 m
C.小球第14 s的初速度为2.6 m/s
D.小球前15 s内的平均速度为3.0 m/s
【答案】ABC
【解析】
【详解】
根据,得,A正确;小球第14s内的位移,第15 s内的位移,B正确;第14s的初速度,C正确;第15s末的速度,则前15s内的平均速度,D错误。
【点睛】
做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情况时,其两个推论能使我们更为方便解决问题,一、在相等时间内走过的位移差是一个定值,即,二、在选定的某一过程中,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12.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后停止,对这一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这连续三个的初速度之比为
B.这连续三个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C.这连续三个发生的位移之比为
D.这连续三个的速度改变量之比为
【答案】ACD
【解析】
【详解】
A、刹车后,后停止,看作初速度为的匀加速运动,根据 可以知道:连续三个的初速度之比为,正向考虑:连续三个的初速度之比为,故A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