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胃肠道解剖学

胃肠道解剖学

胃肠道解剖学

胃肠道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由胃和肠组成,负责消化和吸收食物以及排除废物。胃肠道的解剖结构对其正常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胃肠道的解剖结构和其相关信息。

1. 胃的解剖结构

胃是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的一个扁平的器官,主要作用是储存和分解食物。胃的解剖结构包括胃底、胃体、胃窦和幽门。胃底位于膈肌的上方,与食管相连。胃体是胃的主要部分,位于胃底和胃窦之间。胃体内有许多褶皱,称为胃皱;这些褶皱能够扩展和伸展,以容纳不同量的食物。胃窦连接着胃体和十二指肠,通过括约肌来控制食物的通过。

2. 肠的解剖结构

肠是胃肠道的一部分,由小肠和大肠组成。小肠是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的主要场所。它分为三个部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十二指肠位于胃与空肠之间,是肠道中最短而最宽的部分。它连接着胃和空肠,主要负责将胃中的食物进一步分解和转移至空肠。空肠是小肠的主要部分,主要吸收营养物质。回肠是小肠的最后一部分,连接着空肠和结肠。

大肠是肠道的后部分,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粪便并将其排出体外。大肠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盲肠是大肠的起始部分,

位于右下腹部。结肠是大肠的主要部分,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

肠和S形结肠。直肠是大肠的末端,连接着肛门。

3. 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

胃肠道的解剖结构还包括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胃的血液供应主要

由冠状动脉和肠系膜动脉提供,静脉回流主要通过门静脉系统。肠道

的血液供应主要由肠系膜动脉提供,静脉回流主要通过肝门静脉。

胃肠道的神经支配主要由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控制。迷走神经

通过副迷走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传递神经信号,对胃肠

道的运动和分泌起调节作用。交感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纤维传递神

经信号,对胃肠道的收缩和舒张起调节作用。

在胃肠道解剖学中,还有许多其他细节和相关结构值得深入研究和

探索,比如胃肠道的黏膜结构、淋巴系统、肌层结构等。这些细节的

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胃肠道的功能与生理过程。

总结:

胃肠道解剖学是对胃和肠的结构和组织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了解

胃肠道的解剖结构对于理解其功能和生理过程至关重要。胃肠道的解

剖结构包括胃的位置和组成、肠的各个部分、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等。通过深入研究胃肠道解剖学,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人体的消化系统,

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人体解剖学重点笔记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或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1.消化管: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这一段称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直到肛门称为下消化道。 消化道的一般结构:消化管是中空性的器官,其管壁一般由4层结构构成,自内向外依次为黏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2.消化腺 分为两类:壁內腺为小消化腺,壁外腺都是大的消化腺。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基本功能):摄取食物和水,对其进行物理性和化学性消化,吸收分解后的营养物质和水分,排除消化吸收后剩余的食物残渣。 口腔 口腔分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 (一)腭 咽峡:腭垂两侧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 (二)牙 1。牙的形态:每个牙在外形上可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暴露在口腔内的部分称牙冠,嵌于上下颌骨牙槽内的部分称为压根,介于亚冠与压根交界部分呈牙颈。 2。牙的构造:牙由牙本质釉质牙骨质和牙髓组成。牙腔内有牙髓,有神经血管和结缔组织共同构成。 3。牙的分类:第一套牙称乳牙,第二套牙称恒牙,乳牙数20个,恒牙数28~32个。 (三)舌 舌乳头的名称及作用:轮廓乳头菌状乳头丝状乳头叶状乳头,丝状乳头为一般感觉(冷热触痛),除丝状乳头外,其他舌乳头均含有味觉感受器称味蕾,能感受味觉刺激。舌肌为骨骼肌. (四)口腔腺 口腔腺又称唾液腺,分泌唾液,具有清洁口腔和帮助消化食物等功能。 1.腮腺:开口于平对上颌第2磨牙的颊粘膜上 2.下颌下腺:位于下颌骨体内后方,开口于舌下阜 3。舌下腺:开口于舌下襞和舌下阜 咽 咽位于第1~6颈椎的前方,上起颅底,下至第6颈椎下缘,前壁不完整,分别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咽腔分为鼻腔口腔和喉腔. (一)鼻咽 位于鼻腔的后方,介于颅底和软腭之间,向前经鼻后孔与鼻腔相通。 咽鼓管口腔咽鼓管圆枕咽隐窝 (二)口腔 位于口腔的后方,介于软腭与会厌上缘之间. 食管 肌性管道,与咽相接食管有三个生理狭窄部:第一个狭窄部位于食管与咽相序处,距中切牙约15cm;第二个生理狭窄部位位于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处,距中切牙约25cm;第三个狭窄部位位于食管穿过隔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约40cm。 鼻 呼吸道的起始部,也是嗅觉器官,并辅助发音,由外鼻鼻腔鼻旁窦组成。 (一)外鼻 以鼻骨和软骨为支架,鼻翼与口角之间的浅沟称鼻唇沟。(二)鼻腔 每侧鼻腔都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两部分。 1。鼻前庭:内衬以皮肤,并长有鼻毛. 2.固有鼻腔:内衬以粘膜。 鼻粘膜按其构造和功能分为嗅区与呼吸区.嗅区位于上鼻甲内侧面以上及与其对应的鼻中隔的粘膜。 (三)鼻旁窦 鼻旁窦共四对,即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位于同名的颅骨内,分别开口于鼻腔。 喉 喉以软骨为基础,借关节韧带和肌肉连结而成. 组成:喉软骨和喉肌 位置:3~6颈椎前方 功能:呼吸道管发音 (一)喉的软骨 喉软骨的名称及主要特征:喉软骨包括不成对的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 ①甲状软骨:喉软骨中最大的一块 ②环状软骨:由环状软骨弓环状软骨板构成,是喉软骨中唯一完整呈环形的软骨。 ③会厌软骨 ④杓状软骨:成对 (二)喉的连结 1。环甲关节:有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构成。 2。环杓关节:有杓状软骨和环状软骨构成。 3。弹性圆锥 (三)喉肌(骨骼肌) (四)喉腔(内衬粘膜) 喉腔粘膜形成的结构: 两对矢状位粘膜皱襞:上方一对:前庭襞→前厅裂 下方一对:声襞→声门裂 喉腔分布:喉前庭 喉中间腔:喉室 声门下腔 声门裂: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之间的裂隙,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 胃 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位。 (一)胃的形态和分布 胃可分为可分出入两口,胃的入口称贲门,胃的出口称幽门。胃前壁稍向前上方,胃后壁稍向后下方.胃的上缘凹而短,称胃小弯。胃的下缘称胃大弯。

系统解剖学—消化系统之胃

系统解剖学—消化系统之胃 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上接食管,下续十二指肠。具有容纳食物、分泌胃液和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成人胃的容量约1500ml,新生儿胃的容量约30ml。 一、胃的形态和分部 胃的形态可受体位、体型、年龄、性别和胃的充盈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胃在完全空虚时略呈管状,高度充盈时可呈球囊形。 胃包括前壁、后壁,大弯、小弯和入口、出口。 胃前壁隆凸,朝向前上方,后壁平坦,朝向后下方。胃小弯凹向右上方,其最低点弯度明显折转处称角切迹,是胃体与幽门部在胃小弯的分解。胃大弯大部分凸向左下方。胃的近端与食管连接处是胃的入口,称贲门。食管末端左缘与胃底所形成的锐角称贲门切迹。胃的远端接续十二指肠处,是胃的出口称幽门。在幽门表面,有一缩窄的环行沟,为幽门括约肌所在之处。

幽门前静脉常横过幽门前方,这为胃手术提供了确定幽门的标志。 通常将胃分为四部分:贲门附近的部分称贲门部,与胃的其它部分分界不明显;贲门平面以上,向左上方膨出的部分为胃底,临床有时称胃穹隆;自胃底向下至角切迹处的中间大部分称胃体;胃体与幽门之间的部分称幽门部。幽门部的大弯侧有一不明显的浅沟称中间沟,将幽门部分为右侧的幽门管和左侧的幽门窦。幽门窦通常位于胃的最低部,胃溃疡和胃癌多发生于胃的幽门窦近胃小弯处。

二、胃的位置 胃的位置因体型、体位和充盈程度不同而有较大变化。通常,胃在中等程度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前壁右侧部与肝左叶相邻,左侧部与膈相邻,被左肋弓掩盖。胃前壁的中间部分位于剑突下方,直接与腹前壁相贴,是临床上进行胃触诊的部位。胃后壁与胰、横结肠、左肾上部和左肾上腺相邻,胃底与膈和脾相邻。

消化系统解剖学考试题及答案

消化系统解剖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上消化道:临床上常把口腔至十二指肠(包括十二指肠)这一段消化管称为上消化道。 2.下消化道:临床上指空肠(包括空肠)以下的消化管。 3.咽峡:是口腔与咽分界,由腭垂、两侧的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 4.十二指肠悬韧带:是将十二指肠空肠曲固定于腹后壁右膈脚上的肌束,连同包裹与其表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又称Treitz韧带,是临床上确定空肠起始端的重要标志。 5.回盲瓣:为回肠末端突入盲肠内连同其表面的粘膜所形成的上、下两个半月形皱襞,可控制回肠内容物过快地流入盲肠,又可防止大肠内容物逆流入回肠。6.麦氏点(Mc Burney):为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此点为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急性阑尾炎时此处有明显的压痛。 7.齿状线:所有肛柱的下端与肛瓣的边缘共同连成锯齿状的环行线,称为齿状线。此线是粘膜和皮肤的分界线,也是临床区分内、外痔的分界线,在此线上、下部分肠管的动脉来源、静脉回流、淋巴引流和神经支配等方面都不相同。8.肝门:肝下面(脏面)H沟的横沟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肝左右管和神经、淋巴管出入肝的部位。 9.肝胰壶腹(Vater壶腹):在十二指肠降部的后内侧壁上,胆总管与胰管汇合形成的膨大处,称为肝胰壶腹(Vater壶腹)。 10.胆囊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既是胆囊三角,是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二、填空题: 1.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2.口腔以上、颌牙弓为界,分为前外侧的口腔前庭和后内侧的固有口腔两部分。 3.腭分为前2/3的硬腭和后1/3的软腭两部分。 4.舌的上面称舌背,其前2/3称舌体,后1/3称舌根。 5.舌乳头分为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状乳头和叶状乳头四种,其中丝状乳头乳头内没有味蕾。 6.两侧颏舌肌同时收缩,可使舌伸向前下方,一侧收缩使舌尖伸向对侧。

胃肠道解剖学

胃肠道解剖学 胃肠道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由胃和肠组成,负责消化和吸收食物以及排除废物。胃肠道的解剖结构对其正常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胃肠道的解剖结构和其相关信息。 1. 胃的解剖结构 胃是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的一个扁平的器官,主要作用是储存和分解食物。胃的解剖结构包括胃底、胃体、胃窦和幽门。胃底位于膈肌的上方,与食管相连。胃体是胃的主要部分,位于胃底和胃窦之间。胃体内有许多褶皱,称为胃皱;这些褶皱能够扩展和伸展,以容纳不同量的食物。胃窦连接着胃体和十二指肠,通过括约肌来控制食物的通过。 2. 肠的解剖结构 肠是胃肠道的一部分,由小肠和大肠组成。小肠是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的主要场所。它分为三个部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十二指肠位于胃与空肠之间,是肠道中最短而最宽的部分。它连接着胃和空肠,主要负责将胃中的食物进一步分解和转移至空肠。空肠是小肠的主要部分,主要吸收营养物质。回肠是小肠的最后一部分,连接着空肠和结肠。 大肠是肠道的后部分,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粪便并将其排出体外。大肠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盲肠是大肠的起始部分,

位于右下腹部。结肠是大肠的主要部分,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 肠和S形结肠。直肠是大肠的末端,连接着肛门。 3. 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 胃肠道的解剖结构还包括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胃的血液供应主要 由冠状动脉和肠系膜动脉提供,静脉回流主要通过门静脉系统。肠道 的血液供应主要由肠系膜动脉提供,静脉回流主要通过肝门静脉。 胃肠道的神经支配主要由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控制。迷走神经 通过副迷走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传递神经信号,对胃肠 道的运动和分泌起调节作用。交感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纤维传递神 经信号,对胃肠道的收缩和舒张起调节作用。 在胃肠道解剖学中,还有许多其他细节和相关结构值得深入研究和 探索,比如胃肠道的黏膜结构、淋巴系统、肌层结构等。这些细节的 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胃肠道的功能与生理过程。 总结: 胃肠道解剖学是对胃和肠的结构和组织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了解 胃肠道的解剖结构对于理解其功能和生理过程至关重要。胃肠道的解 剖结构包括胃的位置和组成、肠的各个部分、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等。通过深入研究胃肠道解剖学,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人体的消化系统, 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系统解剖学消化系统概论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管以十二指肠为界分为上、下消化道。依据消化腺的体积及位置分为大、小消化腺,大消化腺为独立的消化腺,如大唾液腺、肝、胰;小消化腺分布于消化管壁内,位于黏膜或黏膜下层内。 一、口腔 口腔为消化管的起始部。前、侧壁为唇和颊,顶为腭,底为肌性结构。向前借口裂通体外,向后经咽峡通咽腔。由上、下颌牙列将口腔分为前方的口腔前庭和后方的固有口腔两部分。当上、下颌牙列咬合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之间仅借第三磨牙后方相通,故当牙关紧闭时,可经磨牙后方的空隙插管或注入营养物质。

1.腭构成固有口腔的顶壁,分为前2/3的硬腭和后1/3的软腭。硬腭由上颌骨腭突和腭骨水平板构成,表面覆以黏膜。软腭的后缘游离,伸向后下方称为腭帆;中央有一向下的突起,称为腭垂或悬雍垂。腭垂的两侧各有一对弓状皱襞,前方的皱襞为腭舌弓,后方的皱襞为腭咽弓。腭帆、腭垂、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与咽的分界处。腭肌均为骨骼肌,有腭帆张肌、腭帆提肌、腭垂肌、腭咽肌和腭舌肌,除腭帆张肌由下颌神经支配外,其余各肌均由副神经的颅根纤维支配。 2.牙 (1)牙的形态牙是人体高度坚固的器官,镶嵌于上、下颌骨的牙槽突内,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牙的形状及大小虽然各不相同,但其基本形态相似,均可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牙冠暴露于口腔,牙根嵌于牙槽窝内,牙冠与牙根交界处为牙颈。 (2)牙的结构牙的构造分为牙本质、牙釉质、牙骨质和牙髓。牙本质构成牙的主体,牙釉质覆于牙冠的牙本质表面,牙骨质包被于牙根和牙颈的牙本质表面。牙的中央有一空腔称为牙髓腔,容纳有牙髓;牙髓由神经、血管、淋巴管和结缔组织等构成,牙髓通过根尖孔与牙槽突相通。当牙髓发炎时,炎性渗出物可压迫神经产生剧烈疼痛。 (3)牙的名称及排列人的一生中有两套牙,即婴幼儿期的乳牙和乳牙脱落后萌出的恒牙。乳牙20个,上、下颌的左、右侧各5个,在出生后约6个月开始出牙,至3岁全部萌出;恒牙32个,上、下颌的左、右侧各8个,约6岁开始换牙,除第三磨牙外,其他各牙在14岁左右完成。临床上为记录方便,通常以罗马数字表示乳牙,阿拉伯数字表示恒牙,并以横线表示上、下颌牙列,纵线表示左、右侧。如Ⅴ表示右上颌第二乳磨牙,3表示左下颌尖牙。 (4)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和牙槽骨。牙槽骨即构成牙槽的骨质,牙周膜是牙根与牙槽骨之间的致密结缔组织,牙龈为口腔黏膜的一部分,覆盖于牙颈。牙周组织对牙有保护、支持和固定作用。 3.舌 (1)舌的形态舌位于口腔底,由骨骼肌覆盖黏膜形成。舌的上面圆隆称为舌背,舌背后份有一界沟将舌分为前2/3的舌体和后1/3的舌根,舌体的前端狭窄称为舌尖。舌下面的正中有一纵行连于口腔底的黏膜皱襞称为舌系带。舌系带下端的两侧各有一个黏膜隆起称为舌下阜,由舌下阜向后外侧延伸形成舌下襞。 (2)舌的黏膜舌背及边缘部的黏膜上有许多小突起称舌乳头。舌乳头分为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除丝状乳头外,均含有味蕾,后者是味觉感受器。舌根部黏膜内含有淋巴组织聚集成的小结节,称为舌扁桃体。 (3)舌肌分为舌内肌和舌外肌。舌外肌主要有颏舌肌,左、右各一,起自下颌体内面中线的两侧,肌束向后上呈扇形进入舌内,止于舌中线两侧。两侧颏舌肌同时收缩使舌前伸,一侧颏舌肌收缩使舌尖伸向对侧。一侧颏舌肌瘫痪后,伸舌时使舌尖偏向瘫痪侧。 4.唾液腺开口于口腔的消化腺的总称,具有分泌唾液、帮助消化和湿润口腔黏膜的功能。主要有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等三对大唾液腺。腮腺是最大的一对唾液腺,位于外耳道的前下方,下颌支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下颌后窝内,借腮腺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黏膜上。下颌下腺位于下颌体内侧,导管开口于舌下阜。舌下腺位于口腔底的舌下襞深面,有一条主管开口于舌下阜,尚有数条小管开口于舌下襞。 二、咽

人体解剖 消化系统

人体解剖学词汇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 digestive system ,alimentary system消化系统internal organ ,splanchna ,viscera 内脏splanchnology 内脏学 digestive apparatus 消化器 digestive canal 消化管 上消化道(Superior Digestive Tract) mouth口 Oral cavity ,mouth cavity口腔 Hard (soft) palate硬(软)腭 Gum牙龈 Sublingual caruncle舌下阜 Sublingual fold舌下襞 Papilla of parotid duct腮腺管乳头 Oral glands口腔腺 Major salivary glands大唾液腺 Sublingual gland舌下腺 Major(minor)sublingual duct舌下腺大(小)管Submandibular gland下颌下腺Submandibular duct下颌下腺管 * Parotid gland腮腺

Parotid duct腮腺管 Tooth牙 Incisor teeth incisor切牙 Lateral (second) incisor侧切牙 Canine teeth 尖牙 Premolor teeth 前磨牙 molor teeth磨牙 * tongue, lingua 舌 apex (dorsoum,root,body) of tongue舌尖(背,根,体) lingual mucous membrane舌黏膜frenulum of tongue 舌系带 papillae of tongue,lingual papillae舌乳头filiformpapillae丝状乳头fungiform papillae 菌状乳头 vallate papillae轮廓乳头 foliate papillae叶状乳头 terminal sulcus 界沟 foramen cecum of tongue舌盲孔muscles of tongue舌肌genioglossus m颏舌肌 * pharynx咽

系统解剖学消化系统汇总

第五章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功能:摄食,消化吸收,排泄,内分泌消化管:口腔一咽一食管一胃一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一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一肛门 上消化道一口腔一十二指肠,下消化道一空肠以下 消化腺大消化腺:大唾液腺、肝、胰 小消化腺:消化管粘膜内的小腺体 第一节口腔口腔借牙弓分为:口腔前庭固有口腔 一、口唇 人中鼻唇沟口角上下唇系带 二、颊 腮腺管乳头一开口于上颌第2磨牙牙冠相对的颊粘膜上有腮腺管的开口 ——口口口 二、腭 硬腭 软腭:腭帆腭垂或悬雍垂腭舌弓腭咽弓咽峡 腭垂:腭帆后缘游离,其中部分垂向下方的突起称腭垂 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它是口腔和咽之间的狭窄部,也是两者的分界。 四、牙上牙弓下牙弓

(一牙的种类和排列 根据牙的形状和功能:切牙尖牙磨牙 乳牙20个,上、下颌各10个 恒牙共32个,上、下颌各16个 临床上,记录牙的位置见书 (二牙的形态 牙冠牙根牙颈牙腔或髓腔牙根管牙根尖孔 (三牙组织:牙质釉质牙骨质牙髓 (四牙周组织对牙起保护、固定和支持作用 牙周膜牙槽骨牙龈 五、舌 (一舌的形态 舌体舌根舌尖界沟舌盲孔 匚舌粘膜 舌乳头: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轮廓乳头 轮廓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以及软腭、会厌等处的粘膜上皮中含有味蕾丝状乳头中无味蕾。 舌扁桃体 舌系带 舌下阜下颌下腺管及舌下腺大管开口

舌下襞舌下腺小管开口 (三舌肌 舌内肌:纵肌、横肌和垂直肌 舌外肌颏舌肌两侧同时收缩,拉舌向前下方,即伸舌; 单侧收缩可使舌尖伸向对侧。 舌骨舌肌、茎突舌肌 六、唾液腺见书 (一腮腺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上 (二下颌下腺位于下颌骨体内面,导管开口于舌下阜 (三舌下腺位于舌下襞内,大管开口于舌下阜,小管开口于舌下襞 第二节咽 一、咽的位置和形态 位于第1~6颈椎前方,上端起于颅底,下端约在第6颈椎下缘或环状软骨的高度续于食管。二、咽的分部 (一鼻咽 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咽隐窝咽鼓管扁桃体咽扁桃体 ①咽隐窝及其附近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匚口咽 舌会厌正中襞会厌谷腭扁桃体

解剖学——消化系统

解剖学——消化系统 1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等部。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 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机体所需的物质和

能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1、上消化道由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组成: (1)口腔:由口唇、颊、腭、牙、舌和口腔腺组成。口腔受到食物

的刺激后,口腔内腺体即分泌唾液,嚼碎后的食物与唾液搅和,借唾液的滑润作用通过食管,唾液中的淀粉酶能部分分解碳水化合物,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2)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咽依据与鼻腔、口腔和喉等的通路,可分为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三部。咽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吞咽这一复杂的反射动作。 (3)食管:食管是一长条形的肌性管道,全长约25~30厘米。食管有三个狭窄部,这三个狭窄部易滞留异物,也是食管癌的好发部位。食管的主要功能是运送食物入胃,其次有防止呼吸时空气进入食管,以及阻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的作用。 (4)胃:分胃贲门、胃底、胃体和胃窦四部分,胃的总容量约1000~3000毫升。胃壁粘膜中含大量腺体,可以分泌胃液,胃液呈酸性,其主要成分有盐酸、钠、钾的氯化物、消化酶、粘蛋白等,胃液的作用很多,其主要作用是消化食物、杀灭食物中的细菌、保护胃粘膜以及润滑食物,使食物在胃内易于通过等。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将蛋白质初步消化,胃能吸收部分水、无机盐和酒精。

人体解剖学 第四章消化系统

第三篇人体运动的物质代谢结构 物质代谢是指机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经消化吸收和利用,转变为自身的组成成分,同时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人体运动的物质代谢结构主要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脉管系统。其中,消化系统摄取、消化、吸收营养物质,排出食物残渣;呼吸系统摄取氧、排出二氧化碳;泌尿系统产生并排出尿液;脉管系统则起到运送营养物质、氧和代谢产物的作用。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物质代谢等加强。由于有这些结构保证,人体运动得以正常进行。 第四章消化系统 【学习目标】 1.掌握胃的形态、位置、结构和功能; 2.掌握小肠的形态、位置、结构和功能; 3.了解大肠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和功能; 4.掌握肝的形态、位置、结构、体表投影和功能; 5.了解胰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6.了解口腔的构成、牙的形态与结构、三大唾液腺的位置和腺管开口部位。7.了解咽的位置及各部的交通、食管的位置和形态; 8.了解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第一节概述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图4-1)。消化管主要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口腔到十二指肠的管道又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管道又称下消化道,习惯上人们将食管至肛门的部分称为胃肠道。消化腺主要包括肝、胰和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即摄取和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为机体提供能量、构筑细胞和组织,最后排出食物残渣(粪便)。此外,口腔、咽等还与呼吸、发音和语言活动有关。 二、消化管的结构 消化管属内脏器官中的中空性器官(见本节附:内脏),各部分的内径和机能各不相同,但除口腔以外的消化管管壁具有共同的结构特点,以横切的小肠管壁为例,可见其由内向外依次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织膜和外膜等四层结构组成(图4-2):

第二章消化系统--正常人体解剖学

第二章消化系统--正常人体解剖学 第二章消化系统 第一节概述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 1.消化管是从口腔至肛门粗细不等的弯曲管道,长约9m。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又分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和大肠等部分。临床上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到肛门的一段,称下消化道。 2.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包括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两种。大消化腺是肉眼可见、独立存在的器官,如大唾液腺、肝、胰等。小消化腺则是散在于整个消化管壁内的无数小腺体,如唇。腺、颊腺、食管腺、胃腺和肠腺等。 二、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摄取食物,进行物理性和化学性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作为机体活动的来源和生长发育的原料,并将剩余的糟粕排出体外。此外,口腔、咽等还与呼吸、发音和语言等活动有关。 三、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消化管各段的形态和功能不同,其构造也各有特点,但从整体来看,却有类似之处。消化管大部分的管壁,由内向外可分为黏膜、黏膜下组织、肌织膜和外膜四层。 四、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内脏大部分器官在胸、腹、盆腔内占据相对固定的位置,为了从体表确定内脏各器官的正常位置,通常在胸腹部体表,画出若干标志线和分区,这对描述内脏的正常位置、临床诊断和病理检查都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一)胸部标志线 l.前正中线沿身体前面正中线所作的垂直线。

2.胸骨线沿胸骨最宽处的外侧缘所作的垂直线。 3.锁骨中线经锁骨中点向下所作的垂直线。 4.胸骨旁线经胸骨线与锁骨中线之间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5.腋前线沿腋前襞向下所作的垂直线。 6.腋中线沿腋窝中点向下所作的垂直线。 7.腋后线沿腋后襞向下所作的垂直线。 8.肩胛线经肩胛骨下角所作的垂直线。 9.后正中线沿身体后面正中线(通过椎骨棘突)所作的垂直线。 (二)腹部分区 一般用两条垂直线和两条水平线,将腹部划分为9个区。两条水平线,一是通过左、右肋弓最低点(第10肋的最低点)的连线;二是通过左、右髂结节之间的连线。两条垂直线是通过左、右腹股沟韧带中点向上所作的垂直线。由以上四条线将腹部分成三部九区。其中两条水平线将腹部分为腹上、中、下三部,再由两条垂直线与上述两条水平线相交,就把腹部分成九区。即腹上部分成中间的腹上区和左、右季肋区;腹中部分成中间的脐区和左、右腹外侧区(腰区);腹下部分成中间的耻区(腹下区)和左、右腹股沟区(髂区)。 第二节消化管 一、口腔 (一)口腔的构造和分部 1.口腔的构造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其前壁为口唇,侧壁为颊,上壁为口腔顶,下壁为口腔底。口腔向前以口裂通体外,向后经咽峡通咽腔。 (1)口腔的前壁口腔的前壁为口唇。口唇由皮肤、口轮匝肌及黏膜构成。分上唇和下唇,上、下唇之间的裂隙称口裂,口裂的两端称口角。上唇表面正中线上有一浅沟,称人中为人类所特有。其上、中l/3交界处为“人中穴”,临床常针刺该穴以抢救昏迷病人。从鼻翼两旁至口角两侧各有一浅沟,称鼻唇沟,是唇与颊的分界线。面瘫病人瘫痪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2)口腔的侧壁口腔的侧壁为颊。颊由皮肤、颊肌和黏膜等构成。

人体解剖学第三章消化系统习题及答案详解

人体解剖学第三章消化系统习题及答案详解 1、上消化道指的是口腔至十二指肠的一段。 2、大唾液腺属于大消化腺。 3、消化管黏膜层内有腺体。 4、消化管的肌层有平滑肌,也有骨骼肌。 5、经肩胛上角所作的垂直线为肩胛线。 6、左右腹外侧区又称腰区。 7、咽峡由腭垂、左右腭咽弓和舌根共同围成。 8、每个牙都可以分为牙冠、牙根和牙颈三部分。 9、咽位上起自颅底,下至第6颈椎体下缘(平环状软骨弓)高度移行为食管。 10、肛梳下缘有一环行线,称为齿状线,是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分界线。 11、胆囊底的体表投影相当于左侧腹直肌的外侧缘与右肋弓相交处。 12、肝左管与肝右管汇合成胆总管。 13、最大的消化腺是唾液腺。 14、不含味蕾的舌乳头是丝状乳头。 15、腮腺导管开口于上颌第2前磨牙相对应的颊粘膜上。 【答案】 1-5:√√√√× 6-10:√×√√× 11-15:×××√× 【答案详情】 1-4略;6略;8-9略; 5、肩胛线:上肢下垂时经肩胛骨下角所作的垂线。 7、咽峡由腭垂、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处。 11、胆囊底的投影部位在右腹直肌外缘与右肋弓交点处。 12、肝左管与肝右管汇合成肝总管

13、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肝。 14略; 15、腮腺导管开口于上颌第2磨牙相对应的颊粘膜上。 二、单项选择 1、最大的唾液腺是() A、肝 B、腮腺 C、下颌下腺 D、舌下腺 2、阑尾本身有多种位置变化,以()多见 A、盲肠后位 B、盲肠下位 C、盆位 D、回肠前位 3、麦式点位于右()与脐连线中、外1/3交界处。 A、髂后上棘 C、髂后下棘 D、髂前下棘 4、男性直肠前方毗邻的器官不包括() A、膀胱 B、前列腺 C、睾丸 D、精囊 5、肝“H”形沟中右纵沟的前部有一凹陷,称() A、静脉韧带裂 B、胆囊窝 C、肝圆韧带 D、肝门 6、肝门内通过的结构不包括() A、神经

人体解剖学 16消化系统概述

第一节概述 内脏(viscera)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4个系统。研究内脏各器官形态结构和位置的科学,称为内脏学。内脏器官大部分位于胸腔、腹腔和盆腔内,并通过一定的孔道直接或间接地与外界相通。内脏器官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代谢和繁殖后代。此外,内脏各系统中的许多器官如,胃肠道、卵巢、睾丸、前列腺及胰等,还具有内分泌功能,产生激素,参与对机体的调节功能。 一、内脏的一般结构 内脏各器官虽然各有其特征,但就其基本构造上来看,可分为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两大类。 1.中空性器官此类器官呈管状或囊状,内部均有空腔,如消化道(胃、肠等)、呼吸道(气管、支气管等)、泌尿道(输尿管、膀胱等)和生殖道(输精管、输卵管、子宫等)。中空性器官的管壁由数层组织构成,其中,消化道各器官的壁均由4层组织构成,而呼吸道、泌尿道和生殖道各器官的壁由3层组织构成。以消化管为例,由内向外依次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4层。 2.实质性器官此类器官内部没有特定的空腔,多属腺组织,表面包以结缔组织的被膜或浆膜,如肝、胰、肾及生殖腺等。分布于实质性器官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以及该器官的导管等出入器官之处,均有一凹陷,称为该器官的门,如肾门和肝门等。 二、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内脏大部分器官在胸、腹、盆腔内占据相对固定的位置,而掌握内脏器官的正常位置,对于临床诊断检查,有重要实用意义。为了描述胸、腹腔内各器官的位置及其体表投影,通常在胸、腹部体表确定一些标志线和划分一些区域。 1.胸部的标志线 (1)前正中线沿身体前面正中所作的垂直线。 (2)胸骨线沿胸骨外侧缘所作的垂直线。 (3)锁骨中线经锁骨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4)胸骨旁线经胸骨线与锁骨中线之间连线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5)腋前线沿腋前襞所作的垂直线。 (6)腋后线沿腋后襞所作的垂直线。 (7)腋中线沿腋前、后线之间连线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8)肩胛线经肩胛骨下角所作的垂直线。

下消化道的名词解释解剖学

下消化道的名词解释解剖学 下消化道是指从十二指肠至肛门的一段消化道,主要包括空肠、回肠、结肠、 直肠和肛门。下消化道的名词解释和解剖学是我们深入了解这一部分消化系统的重要基础。 一、空肠 空肠是下消化道的第一部分,长约3至4米。它与胃通过幽门相连,与回肠相接。空肠上端呈C形,称为空肠球部。其下段延伸为空肠降部,最后进入盆腔, 称为空肠水平部。 空肠壁具有丰富的细小指状突起,称为空肠绒毛。空肠绒毛增加了吸收表面积,有助于将消化后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到体内血液中。此外,空肠还有大量的腺体,分泌各种消化液,促进食物消化。 二、回肠 回肠是空肠后的一段消化道,长约2至3米。它与空肠之间的连接部分称为急 回曲,与结肠之间的连接部分称为钝回曲。 回肠的壁层结构与空肠类似,有绒毛和腺体。绒毛的密度较空肠稍低,但长度 较长,有助于进一步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回肠壁还有一种特殊的结构,称为Peyer板,它参与了免疫反应,对抗病原体的入侵。 三、结肠 结肠是下消化道的一部分,起始于回肠钝回曲,延伸至肛门之前的直肠。结肠 主要有阑尾附着部、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五个部分。 结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使粪便变得固体。它具有较厚的肌层,主要负责 将粪便通过蠕动运动推送至直肠,以便排出体外。

四、直肠和肛门 直肠是下消化道最后一部分,位于盆腔内,与结肠之间由一个称为乙状结肠弯 曲的连接部分相连。直肠约有15至20厘米长,其内壁有大量的皱襞,称为直肠褶。 肛门是直肠与外部环境相接触的部分,有两个括约肌组成。内括约肌是平滑肌,外括约肌是横纹肌,它们协同作用以控制排便。 下消化道的名词解释和解剖学使我们对这一部分消化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它们的相互作用在保持营养平衡和排泄废物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和消化系统正常功能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照顾自己的身体。

三大营养物质消化与吸收总结--生理

三大营养物质消化与吸收总结--生理 三大营养物质消化与吸收总结--生理 三大营养物质消化 基础医学院2021级生理学习小组曹冲 2021.02 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等部。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消化 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 消化系统的基本生理功能是摄取、转运、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排泄废物,这些生理 的完成有利于整个胃肠道协调的生理活动。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 物质均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 吸收利用。 脂质的消化与吸收 脂质消化主要场所:小肠上段。 含有胆汁酸盐的胆汁、含脂质消化酶的胰液分泌后进入十二指肠。胰液消化酶 食物中的脂类---------→产物脂质的乳化: 脂质不溶于水,不能与消化酶充分接触。胆汁酸盐具有较强的乳化作用,能降低脂- 水相间的表面张力,将脂质乳化成细小微团,使脂质消化酶吸附在乳化微团的脂-水界面,极大地增加消化酶与脂质接触面积,促进脂质消化。消化酶作用: 消化酶包括:胰脂酶、辅脂酶、磷脂酶A2、胆固醇酯酶。 甘油三酯---------------2-甘油一酯 + 2 FFA (游离脂肪酸) 磷脂---------------溶血磷脂 + FFA 胆固醇酯---------------胆固醇 + FFA 20-50um 微粒黏膜细胞胶粒相

十二指肠悬韧带名词解释

十二指肠悬韧带名词解释 十二指肠悬韧带,又称为大网悬韧带,是人体胃肠道解剖学上的一个构造,其主要功能是将胃和十二指肠通过连接的方式与腹壁相连,起到固定和支撑的作用。以下是关于十二指肠悬韧带的详细解释。 1. 解剖结构: 十二指肠悬韧带位于腹膜腔内,由结缔组织构成。它起源于腹膜后面的大网膜,然后向前延伸至胃和十二指肠的交界处。悬韧带与胃背侧和十二指肠相连接,形成一个具有弯曲的弧形结构。在悬韧带的内侧,有许多血管和神经,为胃和十二指肠提供和传输所需的营养和信息。 2. 功能: (1)固定功能:十二指肠悬韧带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固定胃和十二指肠,使其保持在腹腔内的特定位置。这种固定使得胃和十二指肠在消化过程中不会频繁移动和摆动,确保它们保持相对稳定的位置。 (2)支撑功能:悬韧带的存在为胃和十二指肠提供了结构上的支撑,防止其塌陷或扭曲。这对于胃肠道的正常运转非常重要,因为如果胃或十二指肠扭曲,则消化液和食物的流动会受到阻碍,从而影响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腹痛、恶心等症状。 (3)保护功能:悬韧带的位置靠近胃和十二指肠的交界处,对这一区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它可以防止外力对胃和十二指肠的直接或间接伤害,降低腹部受伤的风险。

3. 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悬韧带在临床上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手术操作:在胃肠道手术中,比如十二指肠溃疡切除术或胃部手术,悬韧带的解剖结构对外科医生起到定位和导向的作用。医生可以参照悬韧带的位置来定位手术平台,进行精确的手术切除。 (2)影像学诊断:悬韧带在影像学检查中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中,悬韧带的位置和形态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胃和十二指肠的位置和异常变化,对于诊断疾病如胃癌、胃扭转等有一定帮助。 总结:十二指肠悬韧带作为大网悬韧带的一部分,不仅起到固定和支撑胃和十二指肠的作用,还能为胃肠道提供保护。它在手术操作和影像学检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我们了解胃肠道解剖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系统解剖学—消化系统之口腔

系统解剖学—消化系统之口腔 概述 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其前壁为上、下唇,侧壁为颊,上壁为腭,下壁为口腔底。口腔向前经口唇围成的口裂通向外界,向后经咽峡与咽相通。 整个口腔借上、下牙弓(包括牙槽突和牙列)和牙龈分为前外侧部的口腔前庭和后内侧部的固有口腔。当上、下牙列咬合时,口腔前庭仅可经第3磨牙后方的间隙与固有口腔想通。临床上,当患者牙关紧闭时,可经此间隙进行插管,以注入药物或营养物质。

一、口唇 口唇:分上唇和下唇,两唇之间的裂隙为口裂。口裂两侧,上、下唇结合处为口角。口唇的游离缘是皮肤与黏膜的移行部称唇红,是体表毛细血管最丰富的部位之一,呈红色,当缺氧时则呈绛紫色,临床称为发绀。在上唇外面中线处有一纵行浅沟称人中,为人类所特有,

急救时常在此处进行针刺,为急救穴位之一。在上唇的外面两侧与颊部交界处,各有一浅沟称鼻唇沟。 二、颊 颊:是口腔的两侧壁。在上颌第2磨牙牙冠相对的颊黏膜上有腮腺管乳头,有腮腺管的开口。 三、腭 腭:是口腔的上壁,腭分硬腭和软腭两部分。 1、硬腭:位于腭的前2/3,主要由由上颌骨的腭突和腭骨的水平板并覆以黏膜构成。黏膜厚而致密,与骨膜紧密相贴。 2、软腭:位于腭的后1/3,主要由肌和黏膜构成。软腭的前份呈水平位;后份斜向后下称腭帆。腭帆后缘游离,其中部有垂向下方的突起称腭垂或悬雍垂。自腭帆两侧各向下方分出两条黏膜皱囊,前方的一对为腭舌弓,延续于舌根的外侧,后方的一对为腭咽弓,向下延至咽侧壁。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

同围成咽峡,它是口腔和咽之间的狭窄部,也是两者的分界。 四、牙 牙:是人体内最坚硬的器官,镶嵌于上、下颌骨的牙槽内,具有咀嚼食物和辅助发音等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