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3节运动的快慢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2012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本节内容从学生熟悉的运动会入手,如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引入速度的概念。对速度的公式计算,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但只是进行简单的计算,对其物理意义、单位不是很理解,往往是感性的认识。教材将以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为重点,逐步引导学生建立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并通过一道例题来加深巩固理解,利用“动手动脑学物理”来开拓学生的视野,达到学以致用的理念。

设计意图:

本节课要求学生能理解速度的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会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来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取有关速度的新知识。

学情分析:

在运动会上及在体育课上,学生经常接触到运动快慢的概念,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建立速度这个概念并不困难。本节内容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用准确、科学的语言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加深对对速度、时间、路程关系的理解,上升为理性认识。学生初次接触物理公式,未免有些茫然,陌生,需加强引导。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知道平均速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和举例说明,认识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分析、比较、讨论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速度的概念;

2、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教学难点: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教学用具:PPt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讲授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想想议议] 运动是有快慢的,那怎样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分析讨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另一种是在物体运动相同的路程的情况下,比较所花的时间。

例如:图中是小猪赛跑过程的一个瞬间,你能判断它们谁跑得快吗? 讨论:所用时间相同时,跑在前面的运动快。

问题:

谁运动的快?

你是依据什么判断的?

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短的就____)

2、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看路程的大小。(路程大的就____)

3、新问题: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小聪同学的100m 跑成绩为17s ,小明同学的50m 跑成绩为8s ,要知道他们谁跑得快,应该怎么办?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相同时间比较路程”和“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物理学中采用了前一种,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时间,再进行比较。

二、进行新课

1、速度

①速度的物理意义

问: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用什么来表示?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②速度的概念

问:速度的概念是什么?

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③速度的公式

问:通常用字母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公式:时间路程速度= t s v = 变换形式:s=vt v

s t = ④速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 或m ·s -1,这种单位叫做组合单位。

在交通运输中,速度的单位也常用千米每小时,符号是km/h 或km ·h -1。

问:速度的常用单位是:m/s 、km/h ,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m/s 6.3136001000km/h 1=s m = m /h 6.33600

1100011m /s 1k h km =⨯= 归纳:m/h 6.3m/s 1k =

小轿车的速度是“33m/s”,读作:

33米每秒

它的物理意义:小轿车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3米。

⑤练习:72km/h = m/s 15 m/s = km/h ⑥介绍汽车的速度表

⑦小资料

2、师生讨论课本第22页想想议议有关“车程”的含义。

3、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让学生看课本第21页“想想议议”,图1.3-3。

问:甲、乙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分别有什么特点?

可见,甲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是不变的;乙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是变化的。

归纳: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它是研究其它复杂运动的基础。在自然界中严格地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不常见的。

物体做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在直线

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5、介绍平均速度

在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大都是变速运动,而我们一般都是不要求很精确的情况下,做粗略研究,用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运动的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 即:总时间总路程平均速度= 总

总=t s v

4、速度公式的应用

例1、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m 跨栏金牌并打破奥运会纪录,成绩是12.91s 。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

已知:s=110m t=12.91s

s m s

m t s v /52.891.12110=== 答:他的平均速度是s m /52.8。

例2、若某汽车以90km/h 的速度运动了20min ,又以72km/h 的速度运动了10min 。求汽车在这30min 内的平均速度。

解: km h 3060

2090km/h t v s 111=⨯== km h 1260

10km/h 27t v s 222=⨯== h km h h km km t t s s t s v /8460

10602012302121=++=++==总总

答:汽车在这30min 内的平均速度为84km/h 。

三、课堂练习:

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 内通过的路程是 120m ,则它的速度为 m/s ,其物理意义为 。

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 内通过的路程是 20m ,则它在前2s 的速度一定是( )

A.80m/s

B.10 m/s

C.5 m/s

D.无法判断

4、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s /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v 越大,通过的路程s 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 越大,所用的时间t 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v 由s /t 决定,但与s 、t 的大小无关

四、课堂小结

1、速度的物理意义;

2、速度的概念;

3、速度的公式;

4、速度的单位;

5、速度公式的应用;

6、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及平均速度。

五、作业

课本第2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六、板书设计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一)、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的概念

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的公式

时间路程速度= t s v = 变换形式:s=vt v

s t = 4、速度的单位

基本单位:米每秒,符号是m/s 或m ·s -1

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符号是km/h 或km ·h -1

换算关系:m/h 6.3m/s 1k =

(二)、速度公式的应用

例1

(三)、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1、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把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四)平均速度

1、平均速度是指物体运动的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

1、公式:总总

=t s v 3、例2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通过从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入手,引出速度的物理意义、单位、公式,然后进行应用。通过与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的探究方法。本节课通过运用讲授法、比较法、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等的综合运用,总的来说,很成功。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到理性认识,从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加深认识、理解。但学生对单位的换算、公式的运用不太熟悉,解题不太规范,常常出错,需加强指导。

【精品】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3节 运动的快慢(含教学反思)

第3节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具准备 微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 总结: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学生实验:“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 (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 (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 3.再举例让学生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启发:有两个小球各自的运动的快慢都不变,其中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30m,用了1min;另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40m用了50s。图11-2-1是两个小球运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两个小球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由图11-2-1,你能否判断哪一球运动得更快? (由图可以看出在每1s的时间内,率二个小球通过的路程长,可以确定第二个小球运动更快。) 学生受到启发: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情况下,每一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3节运动的快慢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2012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本节内容从学生熟悉的运动会入手,如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引入速度的概念。对速度的公式计算,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但只是进行简单的计算,对其物理意义、单位不是很理解,往往是感性的认识。教材将以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为重点,逐步引导学生建立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并通过一道例题来加深巩固理解,利用“动手动脑学物理”来开拓学生的视野,达到学以致用的理念。 设计意图: 本节课要求学生能理解速度的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会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来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取有关速度的新知识。 学情分析: 在运动会上及在体育课上,学生经常接触到运动快慢的概念,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建立速度这个概念并不困难。本节内容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用准确、科学的语言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加深对对速度、时间、路程关系的理解,上升为理性认识。学生初次接触物理公式,未免有些茫然,陌生,需加强引导。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知道平均速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和举例说明,认识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分析、比较、讨论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速度的概念; 2、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教学难点: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教学用具:PPt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讲授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学生

1.3节 运动的快慢 (2课时 新课) 【目标导学】 【自学质疑】 1、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9-P20 在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看图中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 a 图是用通过相同 比较通过的路程,经过路程 的物体运动得快。 b 图是用通过相同 比较他们所花的时间,所花的时间 的物体运动得快。 (2)物体运动的快慢,还可以用速度来表示,速度值 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速度 (1)定义: 。(2)公式: 。 (3)速度的国际单位: ,交通中的常用单位: 。速度的单位是由 的单位和 的单位组合而成的。 1m/s=____km/h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15m/s ,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 ____. (4)单位换算:10m/s=_____km/h 54km/h=____m/s 5m/s =___________km/h (5)下列速度中最大的是: ( ) A.750m/min B.15m/s C.36km/h D.1250cm/s (6) 一架飞机2h 内飞行1440km ,它的速度是 m/s? 阅读课本P20-P21,完成下列问题: 3、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 运动和 运动。 4、直线运动分为 直线运动和 直线运动 (1)、观察上图,两车的运动有什么不同?甲车做 运动,乙车做 运动。 (2)在物理学中,我们把 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把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学习 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概念。知道计算平均速度的方法。 重点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 变速运动的概念和平均速度的含义。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案 新人教版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难点】 1.建立速度的概念. 2.“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知识点一 速度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19-20,完成以下问题: 1.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2.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v =s t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 或 m·s - 1. 【合作探究】 探究一 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观察下面表格,有四个物体沿平直道路行驶

1.答:通过路程相同,时间越短,运动越快 . 2.如何比较B 和D 的运动快慢? 答:时间相同,通过路程越大,运动越快. 3.如何比较B 和C 的运动快慢? 答: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大小. 探究二 速 度 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1.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呢? 答:因为单位时间的路程越大,则速度越大;而单位路程的时间越长则速度越小,故虽然后者也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比较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用单位时间的路程来表示速度. 2.速度的公式及其单位. 答:速度的公式:v =s t .路程的单位是米( m),时间的单位是秒(s),则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即 m/s 或 m·s -1.常用单位是 km/h 或 km·h - 1.单位换算:1 m/s =3.6 km/h ;1 km/h =13.6 m/s. 【教师点拨】 速度的计算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及单位,速度单位的读法. 【跟进训练】 下列四个成语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最明确的是( B ) A .离弦之箭 B .一日千里 C .姗姗来迟 D .风驰电掣 知识点二 匀速直线运动与平均速度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20-22,完成以下问题: 1.物体做机械运动时,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3.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4.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平均速度来描述运动的快慢. 【合作探究】 探究三 如图所示,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专题1.3 运动的快慢(含答案解析)

专题1.3 运动的快慢 知识点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2)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知识点二:速度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2)公式:v=s/t 公式中s表示的是路程,t表示的是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v表示的是速度 (3)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的越快。 (4)国际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 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 换算关系:1m/s=3.6km/h,1 km/h=1/3.6 m/s。 注意:应用公式时s、v、t必须是对同一个物体在同一运动区段所对应的三个物理量,用相同的下标。 知识点三:机械运动的分类和特点 1.机械运动的分类 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也是理想化的运动模式。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但速度变化的运动。变速运动中,可能是速度变化,可能是运动方向变化,可能是两者同时发生变化。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运动的轨迹是直线; (2)运动速度保持不变; (3)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4)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同理,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相等 知识点四:求解平均速度 1.平均速度与速度区别 平均速度是在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路程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或一段路程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而速度是指某一时刻物体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对应一段时间,速度对应一个时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与反思

第3节运动的快慢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江缘学校陈思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具准备 微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 总结: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学生实验:“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 (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 (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

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速度的计算 2.难点: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图1.3-1场面描述:我校的100米决赛正在进行,小明勇夺冠军,同学都羡慕地说,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米的长跑竞赛中,运动健将小马一举夺得冠军,同学们佩服地说:小马跑得真快! 引导学生从事例中提出问题: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讲授新课 1.速度 组织学生讨论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从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讨论得出:运动员运动的路程相同,比较哪个运动员先到达终点就是哪个运动快。 得出:“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提问:小李步行,而妈妈骑自行车,大家同时从家里出发,怎么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 学生讨论得出:谁在前边谁就运动得快。 “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多的运动得快” 提问:怎样比较小明和小马谁运动得快呢? 启发学生回答:可以计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短就是运动快或者计算出相同时间运动的路程长也是运动快的。 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v=s/t 单位:m/s或者是km/h 例题:书本21页 指导学生学会单位换算 练习: 1. 20m/s= 54km/h= 2.匀速直线运动 指导学生观察图11.2—2。让他们提出不同之处。从而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是变化的运动。 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物体做变速运动的例子(汽车开动时,汽车刹车时,足球在草地滚动时等等) 平均速度:v=s/t 这样算出的速度上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3、某飞机在5s内匀速飞行了1000m,它的飞行速度为m/s, 合km/h。初中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是m/s。 4、一列车以18km/h的速度由北向南在雨中行驶,乘客看到雨滴正好竖直下落,这一现象说明车窗外刮得是风,风速是m/s 5、水中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最快的猎豹,1s可跑40m;空中最快的褐海燕,1min能飞5km。比较它们的速度大小可知() A、猎豹速度最快 B、旗鱼速度最大 C、褐海燕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 6、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两物体速度的大小关系为() A 、v 甲>v 乙 B、v 甲< v 乙 C、v 甲=v 乙 D、无法确定 (三)课堂小结 1.怎样表示运动的快慢?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三维导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速度的概念。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3.会运用速度公式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多媒体图象的观察,认识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摄影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感受到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重点: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难点:利用v =s t 及变形公式求相关物理量。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如图所示,大家一定还记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得快。 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取胜。 1.填空。 2.请提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知识板块一 速度 自主阅读教材P 19~20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图解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相同时间比路程 相同路程比时间 2.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为v =s t 。 3.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 。1 m/s =3.6 km/h 。 友情提醒:速度由物体本身的运动情况决定,公式v =s t 是用来计算速度数值大小的,不能简单地认为v 与s 成正比,v 与t 成反比,即v 与物体本身的运动情况有关,与s 、t 无关。 知识板块二 匀速直线运动 自主阅读教材P 20~21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4.物体做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5.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答: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6.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常常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为了粗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可以使用平均速度,其计算公式为v =s t 。 知识板块三 速度公式的应用 自主阅读教材P 21~22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7.一位同学骑自行车上学,他家距离学校3 km ,若他必须在10 min 以内赶到学校才不会迟到,那么他骑车的速度至少要多少米每秒? 解:路程s =3 km =3 000 m ,时间t =10 min =600 s ,骑车的速度v =s t =3 000 m 600 s =5 m/s 。 答:他骑车的速度至少要5 m/s 。

Get清风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 运动的快慢

人教课标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

§1.3 运动的快慢 教学设计思路 速度是一个比拟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八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体地探讨。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降低教学梯度,分课时开展精讲,注重根底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比拟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运用“运动的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运动的快慢对社会经济开

展的影响; 运动的快慢及体育精神; 速度及社会环境中的公共平安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速度概念的建立。 难点:能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速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观察比拟法、多媒体演示引导和探究。 教具与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图片,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形式,运动的快慢也各不相同。其实物体运动的快慢,一直是实际生活中人们关心的问题之一。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快速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战斗机能够飞得快些…… 【问题】物体运动有快有慢,我们该如何描述?〔板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3)运动的快慢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1、由速度公式v=s/t可知道() A.速度跟路程成正比 B.速度跟时间成反比 C.路程跟时间成正比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甲乙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距离比乙大,而乙所用的时间比甲短,那么甲乙两物体的运动快慢是() A.甲较快 B.乙较快 C.一样快 D.无法比较 3、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A.1.2cm/s B.1.2m/s C.12cm/s D.12m/s 4、速度是40km/h的运动物体可能是() A .行人 B.卡车 C.飞机 D.人造卫星 5、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3:1,路程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2:9 B.2:1 C.9:2 D.1:2 6、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 v=s/t可知,物体的()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 7、汽车速度是36km/h,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是10m/s,自行车1min通过0.6km的路程,则()A.自行车的速9度最大 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 C.汽车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 8、用图像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9、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10、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李明同学百米 赛的时间是14.00秒,当时气温15℃,则李明同学跑百米的真实时间是 ( ) A.14.29秒 B.14.00秒 C.13.71秒 D.无法确定 11、甲、乙两小车运动s ﹣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m/s ,乙车的速度为2m/s C.经过6s ,甲、乙两车相距2m D.经过5s ,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 12、甲、乙两车分别从P 、Q 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 图象如图1.3-1(a )、(b ) 所示,经过6秒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 甲、v 乙,P 、Q 间的距离为s ,则( ) A .v 甲>v 乙,s=16米 B .v 甲>v 乙,s=8米 C .v 甲<v 乙,s=16米 D .v 甲<v 乙,s=8米 13、关于速度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s 比1km/h 的速度大 B.1m/s 比1km/h 的速度小 C.1m/s 与1km/h 的速度一样大 D.单位不同,不能比较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小 C.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15、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1h 内行驶15km ;乙在3min 内行驶750m ; 丙行驶100m 需24s ;则三人骑车速度的快慢为( ) A.甲最快,丙最慢 B.甲最慢,丙最快 C.乙最快,甲最慢 D.三人一样快 16、甲、乙两人从相距200km 的A 、B 两地相向运动,甲骑自行车、乙步行,则在通常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物理 第一章:1.3 运动的快慢 教案

初二物理课时教案 课题 1.3 运动的快慢上课时间总第 05 课时执教教师备课组长备课成员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目标描述(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水平 记 忆 理 解 应 用 掌 握知识与能力 ⑴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 的计算。 ⑵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实例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⑵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 直线运动。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⑴具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⑵通过利用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物理知识的 价值,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⑴速度的物理意义⑵速度公式 难点⑴速度单位的换算⑵速度的有关计算。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设计批注、调整一、乐学导入: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 19 “想想议议”引入新课教学。 二、目标导学:阅读目标 三、合作探究:⑴⑵⑶⑷⑸①②③④⑤⑥⑦ ㈠速度: 1.阅读、观察课本P 19 《速度》部分内容和图示 2.思考、讨论如下问题: ⑴速度表示什么? ①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越大,表示物 体运动越快。 ②速度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速度越大, 表示物体位置变化越快。 ⑵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如:甲、乙两 同学同时同地出发跑操场5min,甲跑5圈,乙跑6圈,谁跑得快?谁的速度大? ②物体运动相同的路程,比较物体所用时间的多少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如: 甲、乙两同学进行百米赛跑,甲用时8s, 乙用时10s,谁跑得快?谁的速度大? ⑶速度公式、变形以及几个物理量的单位: ①V=s/t ②变形:s=vt 、t=s/v ③速度单位的读、写以及物理意义表述

1.3运动的快慢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答案版)

1.3运动的快慢 课前回顾: 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描述物体的运动,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参照物是我们假定为静止的物体(只要被选定了,那么这个物体就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静止的。 3.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可以理解为即使是坐在这里的同学们也是在地球的带动下运动着,因此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课标要求: 1.知道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和换算;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平均速度; 3.能运用v=s/t进行速度计算。 知识点集锦: 考点一: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①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 ②比值定义(只能表示不能决定):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公式:v=s/t 其中s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t表示物体通过相应路程所用的时间,v 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 ③速度的国际基本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换算关系为:1m/s=3.6km/h 可知1m/s > 1km/h.

2.比较速度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时间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大的物体运动得快。比如百米赛跑过程中谁跑在前面谁就快。 ②经过相同路程比较他们所花的时间,所花的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比如百米赛跑先到终点的用时间少,就更快。 例题1:小张骑电动车以28.8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8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为0.48km,那么(C) A.小王的速度最快 B.小李的速度最快 C.小张的速度最快 D.三人速度一样快 例题2:甲与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两人同时出发,当甲达到终点时,乙只跑了90m;若让甲跑110m,乙跑100m,甲、乙两同学同时以原速度再进行比赛,那么结果是(A)A. 甲比乙先到达终点 B. 乙比甲先到达终点 C. 甲和乙同时到达终点 D. 上述判断都可能 考点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运动的方向和运动快慢(即速度大小)都不变 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包括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③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和路程-时间图像都是一条直线。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3节运动的快慢 第一部分: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速度 ①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A、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 B、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2、匀速直线运动 ①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无关,所以这时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 s成正比,与t成反比。 ②物体速度改变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可以用v=s/t来计算,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③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二、重、难点

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难点:速度的有关计算。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 把速度公式v=s/t变形得出s=vt、t=s/v可求路程和时间。在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解题时,需要注意下列问题: 1)要写出依据的公式; 2)应该统一单位; 3)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时,既要代数值,又要代单位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 公式:v= s/t 速度单位:米/秒(m/s,m·s-1)千米/时(km/h) s=vt 计算:v=s/t t=s/v 匀速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 机械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四、知识拓展 用图像来表示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就得到了路程—时间图像.(如图a)(2)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就得到了速度—时间图像.(如图b)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第3节 运动的快慢(2)(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3节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多媒体图象的观察,认识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摄影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速度的概念. 难点: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龟兔赛跑动画、猎豹追逐羚羊、运动会百米比赛、各种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运动情况)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一、速度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v =s t 4.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 二、匀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2.变速运动 3.平均速度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一只总质量为60kg的氧气瓶,瓶内氧气密度为ρ0,使用半小时,氧气瓶的质量变为35kg,瓶内氧气的密度为ρ0;再使用一段时间,氧气瓶的质量变为20kg,此时瓶内的氧气密度应为 A.ρ0 B.ρ0 C.ρ0 D.ρ0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称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若天平横梁不平衡,可调节平衡螺母 B.用托盘天平不能直接测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因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大于天平的分度值 C.同一物体,从地球拿到月球上时,质量变小 D.如图表示A、B、C三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可知ρC>ρB>ρA 3.很多车主都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夜间可以利用摄像头周边的多点红外线补光,拍出依旧清楚的画面。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两倍焦距外 B.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凹透镜 C.人肉眼是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 D.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一倍焦距内 4.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离小孔越近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越大 B.游泳运动员在平静的水面下看到游泳池边的物体变矮了 C.因为红外线有很强的热效应,所以常用来做遥控器 D.小球沿水平方向运动,它在平面镜中的像可能沿竖直方向运动 5.晚上,小明把一小平面镜放在白纸上,用手电筒正对白纸和平面镜照射,他父亲在远离桌子的地方观察,下列对他父亲观察到的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白纸看上去很暗,因为手电筒光在白纸上发生了漫反射 B.白纸看上去很亮,因为手电筒光在白纸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手电筒光在镜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D.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手电筒光在镜子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6.如图所示是几种光学器材的示意图,其中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

人教版物理八上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三节 运 动 的 快 慢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比较和计算,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 2.能利用公式进行有关速度的计算,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理解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要点梳理】 要点一、速度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要点诠释: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 2.定义: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s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t表示物体通过相应路程所用的时间,v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 4.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秒(或)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或) 换算: 要点二、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发生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要点诠释: 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可以由v=s/t来计算,但速度的大小与s、t无关。 要点三、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 物体运动速度发生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要点诠释: 1.物体在做变速运动时,可能是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也可能是快慢改变,还可能是方向和快慢

同时改变。 2.对于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利用v=s/t来计算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3.平均速度能粗略地描绘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路程上或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不能反映出物体的运动细节 要点四、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 图像法是描述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有效手段,在物理学里经常用到。 要点诠释: 1.s-t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纵坐标表示路程s,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s-t图象,如下图(1)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 2.v-t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用纵坐标表示速度v,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下图(2)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典型例题】 类型一、速度及其计算 【例题】1、一列客车以54km/h的速度行驶,与它平行的铁轨上迎面开过一列长300m的货车,坐在客车里的旅客看到货车从他眼前经过的时间为15s,则货车的行驶速度为_______m/s。 【答案与解析】货车的速度为v2,客车的速度v1=54km/h=15m/s 则在15s内客车前进的距离s1=v1t 货车前进的距离为s2=v2t 根据题意:s1+s2=s=300m v1t+v2t=300m 15m/s×15s+v2×15s=300m 解得:v2=5m/s 【总结升华】两个物体在一条直线上做同时开始相对运动,相遇时各自前进的距离之和等于原来两物体间的距离;若以其中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则另一个物体的相对速度v为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之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