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课程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186.50 KB
- 文档页数:13
《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课程标准课程编码: 001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授课单位:管理工程系学时:64 学分:2.0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土木工程施工、工程概预算工作过程的课程。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依据教育部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模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知识技能要求,本着学生“边学、边做、边互动”的原则,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有着相当高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程是学生在学习完一个学期的“建筑制图课程”后进行的,为后续施工技术及工程概预算等课程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基本理念《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课程遵循高职教育规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选取学习内容,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施工工作过程中的综合职业能力;坚持开放性设计原则,吸收行业专家参与,建立基于建筑工程施工工作过程,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项目化”课程结构;课程教学实施教、学、做一体,通过仿真工作环境和实训材料锻炼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课程具有综合性强、政策性强、特色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按照工作过程来分析工作过程要素,按照工作过程要素与学习过程要素相对应原则,将工作过程中的主观要素转化为学习过程中的内容要素,将工作过程中的客观要素转化成学习过程中的情境要素,重构了本门课程内容。
最后的综合实训以模拟施工企业一个月的施工任务为驱动,以工程施工实际工作流程为主线,采用真实的施工资料,指导学生完成工作,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第三部分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和《建筑制图标准》的基本规定,理解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建筑施工图与结构施工图中的应用,掌握民用建筑构造,知道工业建筑的基本构造,掌握施工图与结构施工图的作用、内容及其识读方法和步骤。
《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实训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实训课程标准课程编码〔35486〕承担单位〔建筑工程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22.10 〕审核〔建筑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2022.10 〕批准〔〕批准日期〔2022.10 〕(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的基础课必修课程。
(2)课程任务:该课程是《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
通过实训作业,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本课程课堂教学的内容,熟悉建筑、结构施工图的制图规则及表示方法,掌握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方法和技巧,初步具备识读框架结构施工图的基本能力,为今后计算建筑、结构工程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本课程是《工程量清单计价》《建筑工程预算》《工程软件应用》等课程的前修课程。
2.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建筑的构成要素、一般民用建筑的构造原理及典型做法、会用建筑制图标准及构造标准图集以及绘制及识读建筑专业施工图的能力。
具有熟练的绘制及识读建筑专业施工图的能力;能够根据工程及环境的具体条件,合理的选择或实施有效、可靠、经济、美观的建筑构造措施;具有熟练应用有关制图标准及构造标准图集的能力。
培养学生勤奋向上,严谨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工作态度;具有创新与创业的基本能力;具有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精神的能力;具有公平竞争的能力;具有自学的能力;具有拓展知识、接受终生教育的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树立严谨、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养成自觉观察周围建筑实物,接受新鲜事物的素质。
3.课程设计本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选择一套办公楼完整的建筑结构施工图和图集16G101-1、2、3,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两周时间内完全读懂该套施工图的建筑和结构施工图,熟悉图例的表达方法,搞清建筑施工图中标高和结构施工图标高的差异完全掌握识图的方法和局部构造的表达方法,并通过抄绘全套设计施工图纸来巩固所学知识。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任务推动真实的学习过程,在专业、方法及社会能力上,以行动导向式教学培养培养学生全面的人格。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工程造价(建筑方向)专业课程标准2023年1月《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性质与地位1. 课程性质《建筑识图与构造》是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授建筑构造和建筑施工图识读两大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建筑构造部分,主要讲解民用建筑的组成、构造要求和构造做法,是从事土建工程专业所必备的知识。
第二部分是筑施工图识读部分,主要讲解建筑施工图的制图规范和标准以及各种施工图的形成方法、作用、图示内容、图示方法和识读方法。
本课程属于理实一体化课程,属于必修课。
2. 课程地位(1)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地位根据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能够进行识图并进行工程计量与计价的能力,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识图、读图、用图的能力,是专业培养的第一步。
(2)作用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够具备建筑工程图的识读能力,结合其他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具备简单图样的绘制能力。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其内容及影响贯穿在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以及工作实践中,作用重大。
只有掌握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主要内容,并运用其专业和基础知识,才能熟练的掌握施工图纸的主要内容,从而合理的进行施工、准确的进行工程造价分析和计算。
(3)功能在全国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相关专业的1+X证(建筑工程识图证书、BIM应用)考试中,该课程的内容是考试核心内容,这也是施工员、资料员、预算员、测量员、质检员、安全员和各技能操作岗位等施工一线专门岗位人才必备的基础能力。
3. 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门课程在建筑制图、建筑力学、建筑材料课程开展完成后进行开展,此时学生具备了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可以更好的认识施工图及其作用。
该课程与建筑CAD课程一同开设,“一识一绘”,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研究施工图纸和建筑构造。
后续将会开设BIM 基础软件实操/建筑工程造价编制、工程造价案例分析、钢筋算量等课程,可以在图纸识读的基础上完成BIM软件建模、工程量的计算等内容。
XXXX学院《建筑构造》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必填)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专业核心课程必填)三、课程目标(必填)(一)总体目标课程是建筑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学科,是贯穿专业学习整个过程的重要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实施,培养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决策能力,并通过实践性环节,将知识转化为技能,使学生学会分析和研究民用建筑各组成部分的构造理论和构造方法,并具有从事一般中小型民用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初步能力,为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二)具体目标1、能力目标通过作业的训练,培养学生能运用建筑构造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绘图技巧,识图能力以及查找资料的技能。
2、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构造,了解建筑设计中的构造问题、结构问题、经济问题和美观问题。
通过对建筑构造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对建筑构造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完整的了解结构、施工与建筑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具备结构、施工方面的初步知识,为学习后续课程做好准备。
3、素质目标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建筑构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独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团队意识。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必填)五、考核标准及成绩评定办法(必填)六、实施建议(必填)(一)推荐教材:1.教材:建筑构造与识图基本训练(第2版),陈氏凤,机械工业出版社2.教参:建筑构造,刘学贤,机械工业出版社房屋建筑学与建筑构造,崔艳秋,中国电力出版社有限公司(二)教学方法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课程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形式丰富多彩。
①项目教学法。
由教师参照职业岗位需求,策划下达工作任务,小组成员根据工作任务,查阅资料,进行思考分析,完成从明确任务、搜集资料、制定计划、工作实施、整理总结到验收评价这一完整工作过程。
如在变形缝构造的教学中,教师下达工作任务——《设置变形缝》,并提出简要的工作要求:根据实际工程图纸(教师提供),为建筑物设置变形缝,并对变形缝进行构造处理。
《房屋建筑构造》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学习领域:房屋建筑构造课程代码:260877 制定时间:2022年10月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所属系部:建筑工程系参考学时:54学时学分:3制定人:批准人:二、课程性质《房屋建筑构造》是建筑工程技术、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房屋建筑构造知识是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必备知识。
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先行课程为建筑材料、工程制图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建筑结构》和《建筑施工》等课程以及进行与建筑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打好基础。
该课程可通过理论学习、认识实习和实际操作等教学环节来加强知识的巩固。
本门课程是以高职高专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就业为导向,围绕施工员、制图员岗位标准和岗位应具备的能力目标,紧密联系建筑工程现场,是以建筑工程中涉及到的专业基础知识为主导,为后续的结构和施工课程奠定基础知识,有机融入课程思政、人文素养、职业修养和工匠精神等内容,提升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坚定建设理想和信念。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理论和构造方法,熟悉各种构造的应用及特点,了解建筑构造的发展和新的建筑技术;·熟悉国家有关规范标准,提高绘制和阅读建筑工程图的能力;·初步掌握建筑的设计原理与方法,能根据建筑的功能要求和客观技术条件,提出合理的构造方案,进行构造设计;·具有一定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现场实训及课程设计,学会运用建筑构造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掌握绘图技巧,提高识图能力以及查找资料的技能;·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知识、继续学习能力。
3、素质目标·具有信息交流、沟通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具有自我调控能力;·具有相应的适应性与灵活性;·具有工作责任感。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标准一、学习领域(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建筑识图与构造2、课程编码:1906013、适用专业:工程造价专业4、适用学制:三年5、课程学时:906、课程学分:5二、学习领域(课程)性质与作用1、课程性质:《建筑识图与构造》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建筑识图的基本知识和建筑构造两大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建筑识图的基本知识,详细讲解了投影的基本原理、建筑施工图的制图规范和标准以及各种施工图的形成方法、作用、图示内容、图示方法和识读方法。
第二部分为建筑构造部分,主要讲解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的构造组成、构造要求和构造做法,是从事土建工程专业所必备的知识。
本课程属于理实一体化课程,属于必修课。
2、课程作用: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房屋建筑构造的认知能力以及绘图能力,其内容及影响贯穿在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以及工作实践中,作用重大。
建筑工程中普遍应用的建筑工程图样就是设计人员按照建筑制图标准,投影理论绘制出来的,他表示出建筑物的形状、大小、构造等,是建造建筑物的重要技术资料,用以直接指导施工,所以又称为施工图。
它如文字一样是人类借以表达构思、分析和交流思想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所以工程图样被喻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价值影响深远,只有掌握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主要内容,并运用其他专业和基础知识,才能熟练的掌握工程技术语言,准确的理解设计意图,合理的进行施工、准确的进行工程造价分析和计算。
因此它是建筑工程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在佳缘、材料员等职业岗位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学习领域(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建筑识图基础知识;2、掌握建筑各部分构造;3、掌握施工图的形成方法及识读方法(二)能力目标1、能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2、能查找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三)素质目标1、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2、培养团队协作精神3、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四、学习领域(课程)学习情境设计(一)学习情境设计及学时安排(二)学习情境描述及组织实施五、学习领域(课程)考核评价学习领域(课程)考核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以过程考核为主,考核涵盖完成学习任务的全过程,考核成绩包括出勤情况、平常表现、课堂提问、课堂表现、查找资料等的平时成绩(60%)闭卷考试期末成绩(40%)两部分组成。
高职建筑设计专业《建筑识图与构造》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建筑图纸的基本符号和标注方法,理解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详图的基本概念。
-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建筑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基础、墙体、楼板、屋顶等构造细节。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分析建筑图纸的能力,能够根据图纸信息进行初步的空间构想。
-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建筑构造中。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建筑设计专业的兴趣,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协作学习,增强沟通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重点内容:-建筑图纸的基本符号与标注规范。
-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详图的识读方法。
-建筑结构主要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及特点。
难点内容:-复杂建筑图纸的综合分析。
-不同类型建筑结构(如框架、砖混、钢结构)的构造差异及适用场景。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基础概念和理论知识。
-讨论法:分组讨论具体案例,促进学生间的思想碰撞。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建筑项目图纸,加深理解。
-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建筑构造细节。
-网络教学:利用在线平台,提供额外学习资源和互动空间。
四、教学资源-教材:《建筑识图与构造》专业教材。
-教具:建筑模型、图纸样本。
-实验器材:建筑构造实验箱(模拟建筑材料和结构)。
-多媒体资源:课件、建筑构造动画视频、在线课程链接。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小组讨论:每组分配明确任务,确保每位学生参与讨论。
-课堂纪律:设定规则,如手机静音、举手发言,维护良好学习环境。
-激励机制:设立小组竞赛,优秀表现者给予加分或小奖励,激发学生积极性。
七、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每节课后进行小测验,检验即时学习效果。
-课后作业:布置识图练习和案例分析报告,强化实践能力。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建筑识图和构造的掌握程度。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标准1.课程信息课程名称: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编号:(参见考试成绩登陆系统的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建筑技术学时学分:共126学时,12学分设置依据:依据建筑工程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造价员、材料员等职业岗位人员培养方案的要求设置本门课程。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建筑工程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较多实践的重要专业技能基础课。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建筑施工图识读基本知识及建筑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从而具有对房屋建筑构造的认知能力以及工程图样在实际中的绘图和读图的能力,适应专业岗位需求。
课程关系:前续课程:无平行课程: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施工测量、建筑材料后续课程:建筑施工、地基与基础、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2.设计思路2.1课程功能分析:服务的课程和学习领域分析(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课程)根据建筑工程工作领域对读图、识图职业能力要求,对传统的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加强:绘图练习,以增强在实际中对工程图样的绘图和读图的能力的培养。
减少:构造内容,原因:本部分内容在实践中可直接查取图集。
增加:施工图识读,以适应建筑技术发展对技术员工作能力的需要融入:《结构抗震设防统一标准》标准中的应知内容:房屋设防标准,应会内容:变形缝的设置方法,构造柱设置位置。
2.3学习项目开发:根据建筑工程专业课内容及特征,开发一个学习项目:模拟工程设计。
2.4教学顺序调整:为使内容的衔接性更好,使学生能够边学变练,更易于理解掌握,对教材教学顺序进行修改:1、第一学期讲授第一篇:绪论——第五章,第二学期讲授第一篇第六章——第二篇第九章;2、第一篇第六章:建筑施工图识读6.1——6.6节,放在第二篇第一章:民用建筑概述后讲述;3、6.7节放在第二篇第九章:工业建筑后讲述。
3. 课程内容和要求4.教学建议4.1 教材选用优先选择:2013年机械工业出版社魏明主编的《建筑构造与识图》教材,该教材为高职高专“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参考教材:1、2001年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侯爱民主编的《建筑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教材,该教材为高等院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2008年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李必瑜主编的《房屋建筑学》,该教材为二十一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3、2004年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杨胜强主编的《现代工程制图》,该教材为高等院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4.2明确学习目标开课第一周,向学生公布《授课计划》见附件二,明确学习内容和进度,便于学生自学;公布《理论知识考核要点》、平时成绩构成、期末考核等评价标准,明确学习掌握的要点和程度。
《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课程标准
1. 课程基本信息
1.1课程代码: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⑴01011001、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⑵01011002 1.2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专业拓展课□专业选修课
1.3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1.4合作企业:山西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
1.5总学时:152学时
2. 课程整体设计
2.1课程定位
2.1.1课程性质
《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课程服务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高职学生,是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群)重要的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是建筑工程专业、工程监理专业核心课程。
它不仅为后续的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也为工程实际中解决建筑识图与建筑构造做法问题和从事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工作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1.2课程作用
本课程依据我国目前建筑标准与规范,并结合实际的建筑构造发展趋势,重点阐述建筑制图基本知识、建筑施工图识读方法、建筑构造简介的应用等内容,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识读施工图的能力。
通过图形与实务相结合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从事相关工作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是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领域岗位工作的保证。
2.1.3本课程相关的前修和后续课程
前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建筑施工》、《工程计量与计价》、《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
2.2课程建设方式
2.2.1 校企合作
本课程与建筑行业、企业合作设计、开发、使用、推广。
2.2.2 工学结合
课程建设体现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
课程包含3个知识领域和3个知识单元,分2个学期授课。
各知识(技能)单元是循序渐进的关系。
2.3 课程教学目标
2.3.1专业能力目标
掌握建筑建筑制图标准;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知识;了解斜投影的一般知识;
熟悉建筑形体在施工图中的表达方法;掌握剖面图的形成原理,绘图方法和剖切方法;掌握断面图的绘图方法和配置方法;了解建筑的分类与等级的划分以及使用范围;掌握建筑六大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和构造方法;了解建筑工业化的一般知识和典型建筑;了解工业厂房的结构类型和基本构造;掌握建筑施工图的识读方法;了解结构施工图的内容、图示方法和图示内容。
2.3.2方法能力目标
能识读建筑施工图;能利用制图标准绘制施工放样图;能读懂钢筋混凝土平法施工图;具有正确理解建筑设计意图的能力;对建筑施工图中出现的问题能正确分析并与设计人员协商修改;对施工图表达不完善的部分能绘制大样图。
2.3.3社会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提高了学生运用工具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爱岗敬业;与他人的沟通与协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科学、缜密、严谨、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环境保护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
5. 课程实施
5.1教学条件
5.1.1软硬件条件
(1)学习环境设计建议
建议校区内有丰富的建筑结构形式的教学环境,利于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物相对应,以保证学生对建筑的具象化认识,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
(2)硬件设备配备建议
1)专用的绘图教室;
2)绘图工具;
3)专业的建筑模型;
4)足够的多媒体设备;
5)校内实训基地:建筑构造实训室、基础工程施工实训室、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实训室、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实训室、建筑文化展示室。
(3)软件配置建议
1)相关的建筑标准与建筑图集;
2)多媒体课件;
3)能够独立承担教学任务的老师。
5.1.2师资条件
(1)任课教师数量: 主讲教师4人;
(2)业务水平和能力
1)具备高校教师资格证;
2)具有一定的建筑施工实践经验;
3)具备建筑工程技术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4)具备设计基于多媒体教学法的设计应用能力;
5)能采用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具有比较强的驾驭课程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7)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2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
5.2.1推荐教材
《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
5.2.2参考教材和资料
(1)张小平,《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1
(2)张小平,《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习题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1
5.2.3职业标准:
JGJT250-2011《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
5.2.4现行规范:《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10);
5.2.5教学课件:《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ppt;
5.2.6信息化教学资源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院级精品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中心
5.3教学方法建议
5.3.1多媒体教学法
本课程较多适宜多媒体教学法。
知识单元授课过程中建议教师使用多媒体与黑板板书相结合的方法,学生课堂认识;在技能单元授课过程中建议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动手练习。
5.3.2模型演示法
本课程较多适宜模型演示教学法。
知识单元授课过程中建议教师使用模型演示与多媒体、黑板板书相结合的方法,学生课堂认识;在技能单元授课过程中建议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结合模型演示,学生动手绘图操作。
5.3.3参观实物法
本课程较多适宜实物参观教学法。
知识单元授课过程中建议教师使用理论教学与实际建筑参观相结合的方法,学生课堂认识,课后练习;在技能单元授课过程中建议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已参观建筑相关构造,学生动手绘图操作。
5.4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5.4.1教学评价
考核主体为课堂表现评、课后作业评、考试成绩评价相结合。
成果形式一般采
用习题集、大作业;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录成绩,建议平时成绩比重占30%,期末考卷
成绩比重占70%;考核标准注重实际掌握知识的能力。
5.4.2考核要求
课程考核按照知识单元分别考核,课程考核的成绩则是每个知识单元和技能单
元累计之和。
每个单元按照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知识、能力、素质)两方面进行
考核,综合评价考核可采用试卷、实操、作业、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学生自评,
等综合评定。
1.过程评价(30%)
过程评价从出勤情况、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和工作成果四方面考评。
2.结果评价(70%)
结果评价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考评
6. 其它
6.1 编制依据:高等职业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学院各系部2016年人才培养方案。
6.2本课程标准适用于±10学时内的实施计划。
课程标准制定人:建筑工程系课程教学团队
执笔人:穆文媛
审核人:张小平、武养全
201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