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小白杨-音乐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6.79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预案《校园里的小白杨》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校园里的小白杨》,指导学生在气息的支持下,用饱满而有弹性的声音、充满热情地歌唱,表达出对童年和母校生活的留恋。
教学重点:1、用饱满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2、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对母校的眷恋之情。
教学难点:区分歌曲A 段、B段不同的情绪,并用不同的声音演唱。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谈话导入1、(多媒体:校园一景)同学们,再过一个多月,你们就要离开实小,跨入中学的大门。
可是,在母校度过的六年时光,却历历在目。
实小是个环境优美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多媒体出示图片)2、在你的脑海中,你觉得六年来最让你难忘的事情是什么?3、有一位同学,他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呢?听老师唱一首歌——《校园里的小白杨》(多媒体出示图片、伴奏音乐)[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亲身经历的有深刻印象的事情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情感]三、学习歌曲1、歌中讲了一些什么事情?2、我们虽然没有种下小白杨,可是这里有我们的种植园,有我们亲手种下的蔬菜、水果、花朵------每天,我们为它浇水、施肥、除草,种植园在我们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我们的心情跟他是一样的,心情怎样?(亲切)好,我们就带着这样的心情来用“lu”哼唱。
(钢琴伴奏)3、加进歌词,向更多的人倾诉我们的心情。
(录音范唱)[设计意图:把歌曲对白杨树的感情化为孩子们对我校特色——种植园的感情,更能激发学生对母校的情感]4、结束句唱得有什么变化?认识延长记号;把结束句再唱一唱。
5、分析处理歌曲(1)这首歌分几个部分?怎么分?(2)我们来看A部分:a、听老师唱歌谱。
(唱出短促跳跃与舒展连贯的不同声音)这四句歌谱有什么特点?进一步引导:每一乐句的前半句大多是同音重复,显得俏皮而活泼;后半句节奏舒展,旋律悠扬,仿佛看见孩子们站在树下,久久地、深情地凝望着自己栽下的小白杨。
因此,前半句可以唱得?(短促跳跃)后半句呢?(舒展连贯)b、一起来唱一唱,唱出不同的声音。
本学期总第14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授课时间:10.26 课题:《校园里的小白杨》备课人: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学生珍惜同学情、师生情,培养对母校的热爱之情。
2.在教唱歌曲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用竖笛、口琴演奏歌曲,将唱歌教学与器乐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深受广大少年儿童喜爱的歌曲,单二部曲式,两部分均由两个变化重复的大乐句组成。
A部分为齐唱部分,乐句以×××× | ×××× |××× | ×× |反复出现,曲调欢快、跳跃,表现了少先队员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B部分与之形成对比,以优美的旋律,舒展的节奏,特别是二声部的美妙的和声效果,更是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充分表达了少年儿童对少先队组织,对母校依依不舍,眷恋的感情。
我觉得这首歌曲非常适合进行唱歌、器乐综合教学实践,因为它的旋律简单易学,而且音域集中在5.----6之间,对刚刚接触竖笛和口琴的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演奏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经过努力之后可以演奏出来;另外,歌曲中体现出来的感情与六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每个学生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教学重点:在带领学生唱好曲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组自学歌曲教学难点:将唱歌教学和器乐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具:风琴口琴竖笛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模拟小记者采访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是坪头山中学校园之声广播站的小记者,今天想来采访一下六年级的同学们。
你们已经在我们学校生活、学习了六年,现在,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大家就要离开母校,顺利升入中学了,我想问问同学们,六年中,你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你最想说的话又是什么呢?引导学生心怀感恩之心,畅所欲言,表达对母校、对同学、对老师的感情。
苏少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八教案第八第一时校园里的小白杨一、教学目的:、通过学唱《校园里的小白杨》,教育学生珍惜童年的美好时光,尊师爱校,树立远大理想。
2、使学生在演唱歌曲的同时,不仅能提高音乐方面的能力,而且也能在心灵深处受到教育和震撼。
二、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唱出两个乐段不同的情绪,第一乐段的齐唱部分要唱的活泼、亲切。
合唱部分要让歌曲进一步升华,将自己的感情释放出来。
2、歌曲的演唱要情真意切,声情并茂,咬字清晰,节奏准确。
教学难点:、延长音记号写在小结线上的唱法。
(表示休止)2、歌曲中出现的0︳节奏,休止半拍,要唱的短促。
3、一音多字和一字多音的情况。
(“绿的”“亲”)三、教学准备:歌曲四、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问好歌。
(二)、导入:师:首先老师想请同学们听一首歌,听听看你熟不熟悉。
欣赏《童年》(一段)生:听师:熟悉吗?我听到许多同学刚才都跟着一起唱了,告诉我这首歌的名字吧生:《童年》师:那么,一提到“童年”就会让我们想到许多快乐的事,你们的童年都有哪些美好的,让你难忘的回忆呢?生:回答从歌词着手,谈童年,忆童年。
通过老师的两幅简笔画引出歌词,进一步学唱歌曲。
(三)、学唱歌曲师:听你们这么一说,仿佛把我也带回了童年的快乐时光,能让我也加入到你们当中,一起来回忆童年吗?(能)好,让我们一起来打开记忆的宝库。
看到它,会让你想起什么?你还记得第一次戴上“红领巾”时的心情吗?生:回答(激动、光荣)师:有一名小同学心情和你们一样,在辅导员老师把“红旗的一角”第一次披在她肩上的那一天,她还做了一很有意义的事,想知道吗?我来扮演这名同学,你们来听听,她是怎么做的?师唱1、2句生:听,回答师:当你看到这幅图时,又使你想起了什么?生:回答师:当你获得荣誉,当你为班级增光时,你的心情师怎样的?生:回答(高兴、自豪、兴奋)师:此时,这名同学的心情和你们一样,听,她又是怎么唱的?师唱3、4句生:听,回答师:这名同学用歌声重温了那一个个令人难忘的时刻,你们能和她一样也用歌声表达当时的心情吗?(能)师:看着这两幅图,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刚才的歌词。
校园里的小白杨-辽海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小白杨的生长过程,了解白杨树的特点;
2.学习民歌《小白杨》;
3.加深对音乐节奏和旋律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民歌《小白杨》的歌词和旋律;
2.掌握曲调、节奏和韵律。
三、教学难点
1.学生对于《小白杨》这首民歌的情感抒发和自我感受的体验;
2.通过音乐学习,了解小白杨的成长历程和白杨树的特点。
四、学情分析
辽海版六年级学生对于民歌《小白杨》并不熟悉,需要通过教学引导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该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此外,学生对于音乐节奏和韵律的认识和理解相对薄弱,需要进行重点讲解。
五、教学内容
1. 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或者展示幼苗、白杨树等材料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小白杨的生长、特点等相关信息。
2. 正文
1.教师先播放《小白杨》的音频,让学生先自由听一遍,然后再放几遍让学生听得仔细,同时跟着歌词读;
2.在歌曲欣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合唱《小白杨》,并进行分组比赛;
3.引导学生发现《小白杨》这首民歌旋律有别于其他歌曲,让学生从音乐角度理解和认识民歌的特点;
4.授课结束前,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课程要点和教学方法。
3. 教学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到了小白杨的生长历程和特点,掌握了民歌《小白杨》的歌词和旋律,同时加深了对音乐节奏和旋律的理解。
在后续教学中,老师将会继续开展相关音乐教学课程,进一步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情感理解能力的提升。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学习演唱儿歌小白杨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学习演唱儿歌《小白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听、唱《小白杨》这首儿歌。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通过演唱儿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节奏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唱儿歌《小白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教唱《小白杨》这首儿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歌曲中的美妙旋律和节奏。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准确、自然地表达歌曲。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小白杨》歌曲录音、学生歌谱、PPT课件。
2. 教具准备: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Step 1: 创设情境(约5分钟)1. 利用图片、PPT等引导学生回忆起秋天的景色,并引导他们思考“秋天的特点是什么?”2. 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引入本节课学习的主题儿歌《小白杨》。
告诉学生这首儿歌将讲述关于秋天的故事。
Step 2: 听唱儿歌(约5分钟)1. 听放《小白杨》的录音,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
2. 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气氛和意境,同时注意歌曲中的重点词语,如“小白杨”、“秋风”等。
3. 师生共同欣赏歌曲,讨论学生对歌曲的第一印象。
Step 3: 分段学唱(约10分钟)1. 引导学生一起读歌词,分段教唱《小白杨》。
师生共同掌握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节奏。
2. 运用分解教唱法,逐句示范并让学生跟唱,反复进行,达到良好的效果。
Step 4: 学唱整首歌(约15分钟)1. 引导学生跟着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整体演唱《小白杨》。
2. 指导学生注意空气流畅、发音准确、节奏明确等演唱技巧。
Step 5: 情感体验(约10分钟)1. 引导学生表演歌曲的故事情节,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展示歌曲的意境。
2. 分组进行小合唱,营造积极欢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
小学小白杨音乐教案教案标题:小学小白杨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小白杨音乐的基本知识和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小白杨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小白杨音乐的录音或视频资源。
2. 小白杨音乐的简介和背景资料。
3. 音乐乐器和道具,如鼓、铃铛等。
4. 图片或视频资源,用于呈现小白杨的形象和环境。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源,向学生展示小白杨的形象和环境,引发学生对小白杨的兴趣。
2. 简要介绍小白杨音乐的背景和特点,让学生对小白杨音乐有初步的了解。
主体:1. 听音乐:播放小白杨音乐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2. 音乐表达:引导学生用身体语言或乐器模拟小白杨音乐中的节奏和动作,如拍手、敲击鼓等。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自由表达。
3. 合作演奏: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乐器或道具,根据小白杨音乐的节奏和氛围进行合作演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合作,共同创造音乐。
总结:1.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和表现,对他们的努力给予肯定和鼓励。
2. 引导学生分享对小白杨音乐的感受和体会,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3. 展示学生的合作演奏成果,让他们感受到集体合作的力量和乐趣。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行寻找更多关于小白杨音乐的资料,深入了解小白杨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白杨音乐的创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属于自己的小白杨音乐作品。
3. 安排学生观看小白杨音乐演出或参与相关音乐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小白杨音乐的魅力。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评估学生在合作演奏中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3. 收集学生的作品和表演视频,对学生的音乐创作和表演进行评估。
教案扩展:1. 将小白杨音乐与其他小学音乐教材相结合,进行跨学科教学,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和视野。
音乐课小白杨教学设计一、引言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对人类的情感和智力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学校的音乐教育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位名叫小白杨的音乐老师在一堂音乐课中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技巧;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小星星》这首经典的儿童音乐作品。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学习基本的音乐元素和表演技巧。
四、教学过程1. 欣赏及分析阶段:教师播放《小星星》的音乐录音,让学生跟随音乐欣赏,并提问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印象和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旋律、节奏和情感等要素。
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帮助他们理解音乐表达情感的方式。
2. 歌曲学习阶段:教师逐句教唱《小星星》的歌词,并加以解释和演示。
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和动作,反复练习歌曲。
教师分组安排学生,让学生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进行分工合作。
每个小组演唱一段歌词,并加入自己的创意动作和表演元素。
3. 组织合奏阶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奏练习。
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琴键和节奏,分组进行演奏。
教师指导学生们合理分工,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合奏中。
通过合奏练习,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4. 表演展示阶段:教师安排学生们在学校的音乐节上进行表演展示。
每个小组轮流上台表演自己的歌唱和合奏。
教师对学生们的表演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表演水平以及合奏的协调性等因素来进行评价。
另外,可以邀请其他老师和同学们对学生们的表演进行评价和点评。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音乐教学设计主要以《小星星》为载体,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演技巧。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组织,学生们在欢乐的音乐中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乐趣,同时展示自己的才艺。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激情。
《校园里的小白杨》说课设计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浙江省义务教材第十二册第四课学唱歌曲《校园里的小白杨》。
二、分析教学对象及教材的地位、作用正处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完小学时期音乐理论的所有新授知识,并知道运用乐理知识来学唱歌曲,而且早在四年级学生也已接触过一些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歌曲,已经初步成立了合唱的声音概念。
综上所述,《校园里的小白杨》是学生对小学时期歌曲学唱一次小小的总结,为尔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自学歌曲打下了更扎实的基础。
3、教材分析《校园里的小白杨》是一首深受广大青年儿童喜爱的一首歌曲,单二部曲式,两部份均有两个转变重复的大乐问组成。
A部份为齐唱部份,乐句以××××| ××××|×××| ××|反复显现,曲调轻巧、跳跃,表现了少先队员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B部份与之形成时,以优美的旋律,伸展的节拍,专门是二声部的美好的和声成效,更是给人一种线人一新的感受,充分表达了青年儿童对少先队组织,对母校恋恋不舍,爱恋的情感。
4、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我确信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温习、巩固有关音乐知识,把握歌曲中速度转变的大体方式及作用。
(2)指导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正确的歌唱方式和甜美的、和谐的合唱,表达学生对少先队组织,对自己母校的深切情感。
五、课时安排与教学重、难点、关键点通过以上的教材分析及目标确信,结合六年级下学期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信本课由一教时完成,且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准确和谐的合唱声部演唱,以表达真挚的情感,这也是本课的难点之所在,那么要冲破难点,解决重点,问题的关键在于歌曲B部份二声部的学唱训练。
二、说教法情感体验是一切音乐能力进展的前提,又因为音乐教学具有情感性的特征。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由“情”手入,“以情激趣”调动各类有关的方式、手腕,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歌曲,产生共鸣,从而学唱歌曲,抒发情感,将学生踊跃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以自己的亲躯体验去感受学习与表达。
校园里的小白杨-音乐教案
坪头山中学
彭智慧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学生珍惜同学情、师生情,培养对母校的热爱之情。
2、
在教唱歌曲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用竖笛、口琴演奏歌曲,将唱歌教学与器乐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深受广大少年儿童喜爱的歌曲,单二部曲式,两部分均由两个变化重复的大乐句组成。
A部分为齐唱部分,乐句以××
××|××
××|×
××
|××|反复出现,曲调欢快、跳跃,表现了少先队员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B部分与之形成对比,以优美的旋律,
舒展的节奏,特别是二声部的美妙的和声效果,更是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充分表达了少年儿童对少先队组织,对母校依依不舍,眷恋的感情。
我觉得这首歌曲非常适合进行唱歌、器乐综合教学实践,因为它的旋律简单易学,而且音域集中在----6之间,对刚刚接触竖笛和口琴的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演奏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经过努力之后可以演奏出来;另外,歌曲中体现出来的感情与六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每个学生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教学重点:
在带领学生唱好曲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组自学歌曲
教学难点:
将唱歌教学和器乐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教具:
风琴
口琴
竖笛
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
模拟小记者采访情境导入新。
同学们,我是坪头山中学校园之声广播站的小记者,今天想
来采访一下六年级的同学们。
你们已经在我们学校生活、学习了六年,现在,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大家就要离开母校,顺利升入中学了,我想问问同学们,六年中,你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你最想说的话又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心怀感恩之心,畅所欲言,表达对母校、对同学、对老师的感情。
大家想不想用音乐来倾诉我们心中的深情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校园里的小白杨》。
(分钟)
二、
学习歌曲。
1、
欣赏老师的表演。
(首先,老师深情地演唱,然后老师再分别用竖笛、口琴演奏歌曲,激起大家学习歌曲的兴趣)(4分钟)
2、
学习曲谱。
A、引导同学们视唱曲谱,感受两个乐段不同的情绪和风格。
(2分钟)
这是一首深受广大少年儿童喜爱的歌曲,单二部曲式,两部分均由两个变化重复的大乐句组成。
A部分为齐唱部分,乐句以××
××|××
××|×
××
|××|反复出现,曲调欢快、跳跃,表现了少先队员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B部分与之形成对比,以优美的旋律,舒展的节奏,特别是二声部的美妙的和声效果,更是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充分表达了少年儿童对少先队组织,对母校依依不舍,眷恋的感情。
今天这节我们主要学习歌曲第一声部的曲谱。
B、老师用竖笛带唱曲谱。
(引导学生观察老师演奏时的指法。
)(2分钟)
、老师用口琴演奏曲谱,引导学生聆听曲谱,并注意观察老师演奏时的呼吸。
)(2分钟)
D、学生划拍视唱曲谱,把握好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分钟)
E、引导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1分钟)
3、进入小组合作学习阶段。
(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有口琴和竖笛的同学练习演奏,没有乐器的同学练习依谱唱词,拿到打击乐器的同学练习伴奏。
老师也带着乐器来到同学们中间,和大家一起练习演奏,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指导。
三、小组音乐活动展示。
(2分钟)
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们集体上台展示他们自学的成果。
四、外延伸。
布置外音乐活动任务:回家后根据存在的问题继续开展小组互助学习活动,为下节学习二声部合唱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