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韩大学生交际中的文化隔膜
- 格式:doc
- 大小:2.59 MB
- 文档页数:49
大学生如何处理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
大学生在处理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尊重和理解:尊重并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包括他们的习俗、价值观和信仰。
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观点。
学习和探索:努力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的历史、传统、习俗和价值观。
参加跨文化交流项目、国际文化节、多元文化活动等,积极地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和互动。
沟通和倾听: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与他人进行积极的对话和交流。
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想法,虚心接受不同文化的观念,并尽量避免偏见和歧视。
灵活和包容:保持灵活性和包容心态,意识到文化差异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并努力寻求共同点和解决方案。
寻求支持和资源:如有需要,寻求校园内提供的跨文化培训、咨询服务或文化适应指导。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文化环境和解决文化冲突。
保持开放心态:接受文化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并视其为丰富个人经验和视野的机会。
相信通过交流和理解,可以促进文化融合和共存。
最重要的是,大学生应该以包容、尊重和开放的心态去面对文化差异,同时不断地努力学习和适应新的文化环境,以建立积极的跨文化关系。
浅谈当下大学生国际文化交流能力培养的策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紧密,国际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而作为当下大学生,我们在面对日益增多的国际文化交流机会时,如何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国际文化交流能力就成为了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当下大学生国际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大学生处于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中,有着更多的机会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交、文化活动。
而有意识地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则是培养国际文化交流能力的关键,这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国际视野,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习俗、背景、思想等,还能将这些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日常生活的能力和行为,培养出自己的文化素养。
二、读书 / 观看相关书籍 / 视频提升自己的国际化思维读书也是提升自己国际文化交流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习惯、习俗等。
关于如何提升自己的国际化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阅读经典的国际文化书籍,如《彷徨天堂》、《老人与海》等,2. 看国际电影、综艺等,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民俗习惯。
3. 增加自己的知识和文化背景。
通过读书和观看相关的书籍/视频,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的适应国际文化交流环境,扩大自己的国际化思维。
三、学习外语,熟练掌握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外语是培养国际文化交流能力的关键所在,它是所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阅读和工作中必要的能力之一。
熟练掌握语言表达能力意味着我们能更好地进行国际文化交流,理解各国文化背景和心理,并与各国人士建立良好的关系。
跨文化沟通技巧在国际交流中有效应对文化冲突的策略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交流变得日益频繁,而文化冲突成为国际交流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差异以及沟通方式的不同,很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
为了有效应对文化冲突,跨文化沟通技巧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国际交流中有效应对文化冲突的策略。
一、建立尊重和接纳的心态跨文化交流的首要原则是尊重和接纳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
在与他人交流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对方的价值观和言行举止。
不要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对方的行为,要学会接纳并理解不同的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
二、学习对方的文化了解对方的文化是避免文化冲突的关键。
在国际交流中,我们要主动学习他人的文化,包括其价值观、习俗、礼仪等。
通过学习对方的文化,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思维方式,减少文化冲突的发生。
此外,切勿使用任何歧视或贬低他人文化的言辞或行为。
三、尊重语言和非语言差异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语境。
在国际交流中,要尊重他人使用的语言,不要嘲笑或歧视对方的口音或发音。
此外,也要注意非语言沟通的差异,如姿势、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等,要善于观察和理解对方的非语言信号。
四、注意时间观念和沟通方式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时间的认知和利用方式也存在着差异。
有些文化注重准时,有些文化则更加注重弹性时间。
在国际交流中,要理解并尊重对方的时间观念,如遵守约定的时间安排,或者在有需要的时候提前沟通时间调整。
此外,沟通方式也需要根据对方的文化背景进行适当调整,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避免使用难以理解的俚语和口头禅。
五、积极倾听和表达跨文化沟通中,积极倾听和表达是促进有效交流的关键。
在与他人交流时,要保持专注并倾听对方的观点和意见。
避免中断或打断对方,给予对方足够的时间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自己的表达也要清晰明了,避免使用复杂的句子结构和难懂的词汇,以确保对方能够准确理解自己的意思。
中韩本科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以复旦大学为例中期报告中韩本科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是一个关于中韩大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行为和体验的研究。
该研究以复旦大学为例,旨在分析中韩本科生在交往中的行为和思维,并探索他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共同点,以及如何适应和解决跨文化冲突。
在本期报告中,我们将介绍该研究的研究方法、初步结果和下一步计划。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包括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文本分析。
首先,我们向中韩本科生分发了一个问卷,涵盖了他们的背景信息、跨文化交往经验和观察。
其次,我们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受访者进行了深度访谈,以进一步了解他们的体验和思维方式。
最后,我们进行了文本分析,分析了一些与跨文化交流相关的博客和社交媒体帖子。
初步结果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收集了112份有效问卷,其中62份来自中国学生,50份来自韩国学生。
调查发现,在跨文化交流中,学生们最常遇到的问题是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
在语言障碍方面,中国学生对于韩语的听力和口语表示较大困难,而韩国学生则对汉语的写作和阅读产生了问题。
在文化差异方面,中国学生认为韩国学生的表达方式直接而冷漠,有时会给人不友好的印象;而韩国学生则认为中国学生的表达方式过于含蓄,而对于他们的意图和想法不易理解。
我们的深度访谈提供了更加详细的信息,发现许多学生很难适应新文化带来的挑战,例如如何在完全不同的社交环境中结交朋友。
有些学生表示,他们遇到了语言和文化障碍,这使得他们感到困惑和焦虑。
一些学生则表示,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适应新的社交规则和文化惯例。
下一步计划接下来,我们将根据初步结果,重点关注以下问题:(1)中韩本科生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沟通策略和技巧;(2)他们如何解决文化差异和冲突;(3)他们如何适应新的文化环境。
我们将采用更深入的深度访谈和文本分析来进一步了解这些问题,并在分析结果后,撰写完整的研究报告。
日本和中国的人际关系文化有何不同?人际关系在日本和中国文化中都扮演着核心的角色。
然而,两国之间的人际关系行为却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
在此,我们将探讨日本和中国的人际关系文化的不同之处。
1. 礼仪的差异在中华文化中,重视礼仪和尊重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人认为,过于亲密的交往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尴尬和损失。
例如,只要和长辈、上司等有关系的人见面,中国人必须要表达尊重,这种尊敬被体现在使用特定的称呼、行为方式和回答的语气等方面。
而日本社会则更加看重规范行为,保持距离和礼仪是相当重要的。
因此,尊重和谨慎是日本社会的重要价值观,表现在使用敬语、礼物、鞠躬等行为上。
2. 群体中的角色扮演在中国人际圈中,个人的行为主要通过其所处的社会角色加以确定。
另一方面,日本人则在大部分时候会观察周围的态度,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与他人保持良好关系,这种行为被称为“空気読み”,意为感受周围环境来掌握气氛和情况。
这种行为对于日本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相信在集体中保持和谐是最重要的。
3. 沟通方式的不同日本和中国之间的沟通方式有许多不同之处。
在中国文化里,以间接方式传递信息非常普遍,通过暗示、暗示以及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反映在交际过程中,中国人经常使用象征、说谎和夸大的比喻手法来表达含糊的信息。
而日本人往往显得更加直接,注重以表达者的真实态度传达出来,他们对沟通的主张是“简洁明了”。
4. 程序化的方式在中国的人际交往中,情感和关系比较复杂,常常使用“君子交朋友,慎言语,重诺信”等格言。
中国人在人际交往方面重视人情,更多的是交换人之间的情感和信任,特别是一些礼节性的行为,如请客、送礼等。
而日本人则采用一种被认为是系统化的方式处理社交关系问题。
例如,升值、降职等人际关系处理问题会被支付特别的注意;同时还涉及到应该赠送多少礼物、如何选择合适的礼物等方面。
然而,这种行为对于日本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在日本文化中存在一种承诺行为,即他们相信约定必须被遵守,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持关系。
高校学生如何应对跨文化交流挑战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流已然成为了高校学生生活中的常态。
在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中,不光要面对语言和方言等语言交流上的挑战,还有文化背景和不同习俗等方面的文化差异。
那么,如何应对跨文化交流挑战呢?本文将从各个方面为大家介绍。
一、提高语言和交际能力跨文化交流中,语言交流无疑是最核心的问题。
因此,提高语言能力是学生应对跨文化交流挑战的第一步。
可以报名语言交流班或找一些本土的语言交流伙伴,来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同时,提高同理心和交际能力也同样重要。
要学会尊重对方,理解不同文化的交际规范和行为准则,从而在交流中更好地融入对方文化的圈子。
二、了解文化背景和习俗在跨文化交流中,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习俗很容易引起误解、冲突和不适应的心态。
因此,了解文化背景和习俗是学生应对跨文化交流挑战的关键。
可以通过资料阅读、文化体验活动等方式来了解对方文化的特点和相应的行为准则。
通过深入了解对方文化,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适应跨文化场合中的交流和沟通。
三、尊重不同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尊重不同文化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们需要意识到不同文化的差异,融入不同文化的交际状况,并且在交流过程中避免使用任何有可能触犯他人的词汇。
同时,还需要注意各种礼仪、文化习俗和信仰背景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并且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言行方式,以增进互信效果。
四、开放心态与交流技巧在跨文化交流中,学生们需要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以便更加深入地沟通交流。
有时候,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会导致不同的思考方式和交流模式,因此,学生们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角色和框架,并且灵活地运用相应的交流技巧,以便在一同工作和生活中更加愉快和顺畅地融入对方文化。
五、发扬文化多样性跨文化交流不仅是一种沟通和交流方式,而且还是一种更好地了解各个国家、文化背景和信仰方式的机会。
学生们需要发扬文化多样性的精神,从中获得有关其他国家、文化背景和信仰方式的知识,并且通过学习和探索来更进一步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韩两国人际交往习俗与礼仪对比【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韩国自古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中韩在文化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两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不同,在文化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人际交往是人类活动最基本的形式之一,也是不同文化之间差异最直接的体现。
以韩国为例,对中韩两国人际交往习俗与礼仪进行对比,了解差异,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人际交往习俗;人际交往习俗;中国;韩国一、概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日益凸显,国际之间人际交往不断增多,跨文化交际活动也随之频繁。
跨文化交际本质是一种人际交往。
在跨文化的人际交往中做到礼貌,得体,给人留下良好印象,并建立友好而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的愿望。
由于文化影响人们对社会关系的理解,所以不同文化的人在人际交往模式上存在很多差异,如果不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习俗与礼仪,就会出现尴尬和失误,给人留下负面的印象,有时还会引起人际关系的危机。
中韩两国都是东亚的文化大国,自古以来交流众多,其文化更是一脉相承。
中韩两国也都是礼仪之邦,在人际交往习俗与礼仪上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两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不同,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过分析中国和韩国的交往习俗与礼仪,分析其中的差异与联系,能够避免一些误解和交际障碍,提升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
1.中韩人际交往习俗与礼仪对比1.中韩见面习俗与礼仪对比根据首因效应①我们可以得知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印象对未来的交往关系有着深刻的影响。
如果在初次见面时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往往更愿意与之接触,反之则产生冷淡、对抗的态度。
在跨文化交际中,首次印象就显得更为重要,甚至可能影响他人对一个国家的印象。
中国传统的见面习俗有作揖、拱手、跪拜等,以体现社会的等级差异和恭敬的态度,发展到现代,在思想解放、平等观念等理念的影响下,逐渐采用握手,鞠躬等见面方式。
在初次见面时,如果是晚辈向长辈自我介绍,晚辈同时会伴随微微鞠躬或点头。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现象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不同文化间的差异,经常会出现一些文化休克现象。
文化休克是指个人经历文化差异导致的心理上的不适感和困惑,是一种情感化的文化适应障碍。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会面对来自不同文化的价值观、行为方式、信仰习惯等方面的挑战,这很容易导致文化休克的出现。
那么,如何应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现象呢?要意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人们在思维方式、做事态度、沟通方式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
举例来说,在一些东方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集体主义和顺从,而在一些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和自我表达更为突出。
当个人置身于一种与自己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时,很容易产生一种不适应感,这就是文化休克的体现。
要意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现象。
要尊重并理解对方的文化。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会面对来自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信仰习惯等方面的挑战。
当我们遇到一些不同于自己的文化现象时,应该尊重并试图去理解对方的文化。
要接受并尊重不同文化的存在,学会包容和接纳。
只有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去接触和理解其他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跨文化交际,缓解文化休克的出现。
要学会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沟通方式。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很多时候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沟通方式,以更好地适应对方的文化。
要学会倾听,尊重对方的观点,并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
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时,要注意自身的行为举止和用词措辞,避免因为一些文化差异而引发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
只有在交流中学会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沟通方式,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跨文化交际,减少文化休克的发生。
要不断学习和拓展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的过程。
要不断了解其他文化中的习惯和传统,不断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化书籍、参加跨文化交际培训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浅析中日关系之间的文化交流作者:杨金鹏来源:《智富时代》2017年第01期【摘要】从亨氏的“文明冲突”到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作用不断加强。
中日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各自的文化特点和悠久的文化交往历史,然而,现今中日两国之间许多不和谐因素影响了两国关系的发展,因此探寻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际关系;文化交流;中日交流一、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因素随着冷战的结束,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文化因素作为“软实力”从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影响国际关系的传统变量中脱颖而出,有学者就说到,“没有人对此存在任何争议,即当今国际关系也同样是文化间关系。
” i文化作为国际交往中的一个维度在当代国际关系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首先,文化因素是构成一国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约瑟夫·奈在《软实力》中说到,“当一国的文化中包含了普世价值观,其政策中推行的也是被他国认同的价值观和利益,那么双方也就会建立一种兼具吸引力和责任感的关系,该国得偿所愿的可能性也会相应大大增加。
” ii另外,一国长期形成的民族文化是决定一个民族凝聚力强弱的重要因素,而文化上的统一性又能增加民族整体的行为能力和社会结合程度,对各项物资要素本身产生制约作用。
iii其次,文化交流是国际行为体实现其目标的重要手段。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国际行为体通过各种文化形式,运用“魔弹理论”iv宣传自己的价值观和普世观,以进行文化渗透,控制和干预别国的内政,促使别国的政治经济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
再次,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矛盾是造成国际冲突的原因之一。
由于国际社会主体都是各自民族历史文化条件的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都有各自的处理国际关系的价值观,对于国际社会中的相关问题的不同认知往往成为造成国际冲突的重要诱因。
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分子看来,其他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对世界的解读都是错误的,是对先知的侮辱,因此他们不惜发动恐怖主义事件,以消灭异教徒,建立所谓纯正的“伊斯兰国家”。
跨文化交际中中日文化差异分析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常见和重要。
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的两个重要国家,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十分显著。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中日两国的价值观、礼仪、沟通方式、时间观念等方面对中日文化差异进行分析。
中日两国在价值观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人际关系,重视家庭、尊重长辈和传统。
而日本文化则注重个人主义和组织纪律,强调礼仪和规则。
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人需要注意尊重对方的个人空间和隐私,不要过分干涉他人的私生活;而日本人则需要尊重中国人的家庭和传统,避免触碰敏感的话题。
在商务交流中,中国人更加看重人际关系,建立信任和友谊;而日本人更注重礼仪和仪式感,重视正式的商务礼仪。
了解和尊重对方的价值观差异是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关键。
在礼仪和社交方面,中国和日本也存在着诸多差异。
中方重视礼尚征征,讲究场合和情境,重视面子和礼貌;而日本方面更加注重礼节和规范,强调宾主分明和尊重他人。
在日本,人们参加社交活动时会非常注重穿着和仪表,过程中还需要遵守一系列礼仪规矩。
而在中国,虽然也重视外表和礼貌,但对于礼仪规矩要求相对宽松。
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人需要更加注意身体语言和表达方式,避免给日本人造成不适;而日本人则需要尊重中国人的传统和文化,学会放宽一些礼仪要求。
在沟通方式上,中日两国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中国人在交流中通常更加直率和开放,重视表达个人情感和真实性;而日本人则更加注重语言的含蓄和委婉,避免直接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
在商务交流中,中国人常常会直接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期待,强调实效和结果;而日本人更加注重过程和细节,习惯通过微笑和姿态表达自己的意愿。
在此背景下,中国人需要更加注意言辞和措辞,避免过于直接和坦率;而日本人则需要学会尊重他人的真实感受和表达方式,不要过于保守和拘谨。
中日两国在时间观念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大学生科研作品立项项目成果项目名称:中外大学生交际中的文化隔膜——以山大分校留学生为例项目负责人:刘金卫项目合作者:窦禹、郭曾擎、朱雅玲、李月湖、傅丽君所在学院:翻译学院专业年级:2010级翻译专业翻译班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中外大学生交际中的文化隔膜——以山大分校留学生为例翻译学院翻译班刘金卫指导老师李杰、尹海良摘要:自入世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近年来,世界各国兴起汉语热,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大大提高。
在所有的跨文化交际中,青年大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常活跃,而且影响深远。
目前无论来华留学还是出国留学都达到新的高度。
然而,与此同时,无论是中国学生还是外国学生都难以避免与当地学生在文化上产生隔阂,对于融入所在学校师生之中有或多或少的困难。
这就是所谓的文化隔膜。
长期以来,我国对来华留学生的研究侧重在管理层面,而来华留学生的社会适应问题更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关注和研究。
并且,很多中国留学生反映,国内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的教育有些不足,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不能很快融入当地文化。
为了解中外留学生在异域他乡存在的文化隔膜,发现国内留学生的管理和跨文化交际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者主要选取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我校外国留学生,我校留日留韩留美学生,我校内与留学生交流密切的中国学生以及学校负责留学生方面的领导老师和社团管理者。
同时,为弥补我校与欧美大学交流较少的不足,适当采访了其他学校的中国留学生。
研究从文化隔膜的表现形式入手,即:语言词汇,宗教信仰,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礼仪与习俗,社会关系六个方面入手对调查对象展开研究。
我们综合使用了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深入了解中外大学生交际的现状,发现交流中出现文化隔膜的现象比较普遍。
从而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并探索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可行性建议,概括来说就是培养中外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促进交流方式多样化。
本研究旨在最大限度避免文化冲突,提高同学们跨文化交际能力,增进中外大学生彼此的了解,进一步促进中外民间友好交往。
同时,大学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学生比例是大学世界排名的重要标准,因此本研究对山东大学建校120周年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也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隔膜留学生文化冲击共存文化宽容Abstract:After the entry into WTO, the opening-up of China has deepened profoundly, and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orld is increasing rapidly. The growing trend of learning Chinese in many countries in recent years has greatly enhanced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 Among thos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rograms, the exchanges between young college students are very active and far-reaching. Now, both foreign students studying in China and 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abroad have reached a new level. However, neither the Chinese students nor the foreign students can avoid growing an estrangement with local students and teachers. There is always something in the local culture they feel not comfortable with. This is what we call cultural divide.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the study of foreign students studying in China has been focused on the management level, but the problems of the adaptation of foreign students to the local social environment should be paid further attention to. Moreover, there are some reports from many Chinese students on the lack of domestic education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hich, to some extent, lead to the uneasiness for them to integrate into the local cultur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divide confronting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students in an exotic country, and to discover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exchange programs and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we selectedstudents from Shandong University at Weihai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which included students from our school studying abroad, foreign students studying in our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Korea, the U.S., Japan), Chinese students with frequent interaction with foreign students in our university, as well as the teachers and societies managers in charge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ffairs . To compensate for the lack of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our school and the America and Europe universities, we also interview some Chinese students from other schools. We started the research from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cultural divide,namely,the vocabulary and the language, religions, values, ways of thinking, rituals and customs, social relation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divide.Our research methods include survey, documentary research, expert interviews, case studies, to name but a few. As we inquire deepl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university students, we discovered that the cultural divide is indeed very common. We further analyze its causes and explore the feasible proposals to solve the problem, which can be conclude as to promote the skill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diversified means of communication. This study aims at avoid cultural conflicts and improve the attainment of the multicultural knowledge of our students to the maximum, enhance the mutual understanding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to further promote the friendly nongovernmental contact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Besides,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and the propor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of a un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target in the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so this study will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achievement of our goal of building the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in Shandong University 120th anniversary.Key words: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ultural divide the study of foreign students culture shock coexistence cultural tolerance一、导论(一)引言我们通过对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师生以及相关国外大学留学生的调查,发现中外大学生是交际中存在文化隔膜是既定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