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 格式:ppt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24
人教版历史必修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案重点: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就。
难点: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课前自主学习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手工业、手工业和手工业并存的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2.晚期,已有铁器;时期已有高炉炼钢和炒钢技术;东汉时,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使的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
3.时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唐代时瓷器生产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代著名的江西瓷窑,到元代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4.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和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知识点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形成和发展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
夏商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汉武帝以后,一些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2.特征与地位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3.官营手工业技术的发展(1)青铜冶炼[①原始社会晚期,人已掌握冶铜技术。
②夏朝能够铸造比较讲究的青铜器。
③商周时代,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生产作坊规模很大,器物造型庄重雄奇。
这一时期铸造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充分展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④春秋战国秦汉时代,铸造技艺进一步发展,广泛采用鎏金、镶嵌等装饰工艺。
(2)冶铁技术①西周晚期已有铁器。
②春秋晚期出现铁农具。
③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步推广。
④汉代发明了高炉炼铁,铁农具已取代木、石、青铜农具,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⑤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使的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
(3)炼钢技术①战国后期已能制造钢剑。
②西汉发明炒钢技术。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了灌钢法,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
④16世纪以前的炼钢冶铁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程标准学法·素养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历程、特点及其突出成就,认识官营手工业发展的辉煌历程和民营手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通过学习认识到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享誉海内外,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爱护中华民族优秀遗产的意识.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比较,探究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以及家庭手工业的不同,理解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认识到技术进步推动了社会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历程(1)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3)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2.特点(1)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2)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3)许多行业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3.成就(1)冶铁业西周晚期两汉东汉南北朝中国已有铁器发明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出现灌钢法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形象说明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了五大名窑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3)丝织业四五千年前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西汉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唐朝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在苏杭等地设织造局;清朝的缎成为丝织品的代表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1.主要类型(1)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为代表,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2)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2.发展历程(1)两宋之前:民间手工业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到隋唐才得以恢复和发展.(2)元朝时期: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3)明清时期: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1.地位: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中国素有“丝国”和“瓷器大国”之称.2.表现(1)西汉时期: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亚洲、欧洲.(2)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3)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为欧洲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易错提醒】1.官营手工业并不因国家扶持而异常繁荣官营手工业的原料由政府提供,产品由政府调拨,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而且它采取强制劳动和超经济剥削手段,常常引起工匠的反抗,弊端丛生.所以在发展过程中日益萎缩.2.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不断发展不能认为是技术革命中国古代手工业虽技术发达,领先世界,但却没有像近代西方那样出现技术革命.其根本原因在于古代手工业的自给自足性,缺乏革新的动力与社会基础.【轻巧识记】1.三个“三”归纳古代手工业2.图示法记忆三种手工业的地位【概念阐释】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后期,在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工场主雇佣雇工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这种现象被称为“资本主义萌芽”.它是封建社会内部的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具有进步性.图示理解如下:【易错提醒】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不能说明封建社会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因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表明封建生产关系已开始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轻巧识记】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关系【概念阐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自中国西部通过中亚和西亚,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海上丝绸之路则以中国东南沿海为起点,经东南亚、南亚、非洲、最后到达欧洲.丝绸之路是东方与西方之间文明交流的主要道路.【深度点拨】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一般从两个角度去把握:一是主要手工业在历代的发展表现的相关史实,主要部门一般围绕着冶炼、陶瓷制造和纺织三个行业展开;二是手工业生产的三种生产方式: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网络小结术语精要1.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产品精美,品种繁多,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2.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维持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3.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缓慢发展.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经营状态1.官营手工业史料庶人食力,①工商食官.——《国语·晋语》②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曲礼》③(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管子·小匡》①说明国家对手工业发展的影响.②说明了官营手工业规模与分工.③说明众多官营工匠一起工作推动了手工业技艺的提高.史料体现了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有哪些优势?提示国家扶持;资金充足,设备先进;经营规模大,分工细密;工匠技术水平高.2.家庭手工业史料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孟子·尽心上》画线内容反映了家庭手工业的生产特点。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西汉时,巨鹿有位叫陈宝光的人,他家拥有一套织造上等丝织品的技术和工具。
陈宝光之妻继承家传,身怀绝技,织出精美绝伦的丝织品。
据说,她织一匹散花绫,费时两个月,价值上万钱。
后来,她受到朝廷重臣霍光家重用,成为霍家专有织工。
当时的官府手工业部门也从社会上征调大量的能工巧匠,为它们服务。
知识结构:重点: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难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阅读前言,问题一:中国古代手工业在哪些行业取得了突出成就?问题二:通过阅读引言,你认为中国古代手工业有哪些主要的经营形式?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多突出的成就?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或者由成语“一言九鼎”“炉火纯青”导入。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什么事手工业?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生产的小规模的工业生产。
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
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概述官营手工业的发展历程:三代——青铜业,垄断;春秋战国——继续发展;汉代——官府直接经营集中生产;此后——素称发达,一直领先。
教材分别从冶金、制瓷、丝织三方面分别介绍了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
1、官营冶金业: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这一领域众多的发明创造,如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①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单项选择题1.在一次讨论课上,小朱和小骆两位同学在对我国古代经济问题的认识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分歧的焦点是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的来源。
你认为它应来自于() A.家庭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私营手工业D.官营手工业2.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的重视B.工匠积极性高C.中央集权的作用D.市场需求3.下列各项最能代表东汉冶铁技术进步的是()A.煤成为冶铁的燃料B.水力鼓风冶铁C.低温炼钢技术D.发明灌钢法4.“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
对比两句诗,说明() A.丝织业不够发达,产量较少B.当时的丝织品主要供上层社会消费C.丝织品主要用于出口D.丝织品为织者自己使用5.1980年,湖南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绘有“嫦娥奔月”内容的帛画,由此可以看出()A.丝织品是当时百姓的主要衣料B.汉代棉纺织水平达到了很高水平C.汉代的绘画水平已经相当高超D.受佛教绘画的影响6.2010年11月11日,在英国伦敦一家拍卖行中,一个粉彩镂空瓷瓶以5 160万英镑(约5.5亿人民币) 的天价成交,创下中国艺术品在全球拍卖的最高价格。
该瓷瓶的制造年代最有可能在()A.汉朝B.唐朝C.宋朝D.清朝7.“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
多么诱人,精致脱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
”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A.瓷器B.丝绸C.铁器D.青铜器8.明代烧制了大量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这主要是因为()A.很多人开始喜欢外国文化和西方的生活方式B.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C.外来文化影响的结果D.王室和贵族奢侈生活的需要9.下列明清时期的经济现象中,符合当时世界历史潮流的是()A.农耕经济领先世界B.制瓷等手工业技术有很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严格限制商人活动10.(2012年广东茂名一模文综)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呜邻里,群动从所务。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标要求】1.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自主预习】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历程(1)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3)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2.特点(1)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2)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3)素称发达,世界领先。
问题思考从夏、商、周到明朝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官府为什么要经营、控制手工业?答案为了保证国防和满足贵族生活的需要;垄断手工业可以独占高额的利润;受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防止手工业的发展影响农业生产。
3.成就(1)冶金业①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②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④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⑤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了五大名窑。
⑥明清: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3)丝织业①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②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③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④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⑤唐朝丝织技术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⑥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⑦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1.经营形式(1)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为代表,产品主要供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出售。
(2)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2.曲折历程(1)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得到发展。
(2)魏晋南北朝时遭受摧残。
(3)隋唐时期得以恢复和发展。
(4)两宋以后,民间手工业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
(5)元朝时,纺织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6)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标要求: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并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结合课本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内容,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与能力;结合地图理解古代中国不同时期手工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感和观察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中所提供的历史文献和图片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大胆的想象、合理的历史推理和主动的探究。
并尝试运用观察法、阅读法(包括历史文献、地图等)访问法、调查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和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知道我国古代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技能和完备的手工业部门,中国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成就辉煌。
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当时的社会经济形态上去理解手工业的发展,可以适当地借助历史文献法和讲解法,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分析“工官”制度的利弊及其原因,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进行探究。
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建议:(1)教师首先采用谈话法,了解学生关于对我国古代手工业的知识有哪些?例如,丝绸之路是什么时候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什么?为什么说中国有“瓷器大国”之称?青铜器的原料是什么?然后进入本课学习。
然后从总体上让学生明白:本节主要讲了两部分内容——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田庄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和古代手工业主要内容(纺织业、冶金业和陶瓷业)。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三辅黄图·未央宫》:“织室,在未央宫,又有东西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
”《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东织、西织令丞,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
”这两段文献资料中涉及的都是 ( ) 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民间手工业2.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
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C.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3.“丝路花雨,铃声悠扬”是后人对古代东西方陆上贸易通道的描述,在该通道上流通的主要商品是( ) A.玉米B.丝织品C.马铃薯D.烟草4.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
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重心的南移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C.小农经济的确立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5.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
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
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C.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D.纺织专业技术日趋成熟6.《“南海一号”:海上丝绸之路的荣光》一文中说:“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具。
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其核心观点是( )A.东南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B.中国陶瓷受到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欢迎C.中国瓷器在宋朝开始外传D.贸易交流有利于促进文明进步7.“霍光妻遗(送)淳于越蒲桃锦二十四匹,散花绫二十五匹。
绫出陈宝光家,宝光妻传其法。
霍显召入其第,使作之。
机用一百二十镊,六十日成一匹,匹值万钱。
”材料反映了( )A.西汉官营手工业的发达B.霍显家开办丝织业手工工场C.陈宝光妻是西汉织室的纺织专家D.西汉时中原丝织业的高超技艺8.下图是近年出土的西汉海昏侯(汉武帝之孙刘贺,史称汉废帝)墓葬中的两枚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