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第七章自测题
- 格式:pdf
- 大小:76.73 KB
- 文档页数:3
物理化学7章习题大全作业神器!你懂得题库11.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与电导率的关系式是(4)(1)Λm=kALC (2)Λm=k(3)Λm=(4)Λm=CLA-42-12.25℃时醋酸的=390.70某10·m·mol,当浓度为C时测得醋酸的mΛm=312.56某10-4·m2·mol-1,则浓度为C时醋酸的电离度为(4)(1)0.5(2)0.6(3)0.7(4)0.83.下列关于原电池两个电极特征的说明中不正确的是(2)(1)阳极上进行氧化反应(2)阴极上进行氧化反应(3)阴极上进行还原反应(4)两电极上同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用外推法测定电解质溶液无限稀释时摩尔电导率的方法只适用于(1)(1)强电解质(2)弱电解质(3)以乙醇为溶剂的电解质溶液(4)以水为溶剂的电解质溶液5.某液滴在固体表面上,接触角为75°,则该液体对固体表面(3)(1)不润湿(2)完全不润湿(3)润湿(4)完全润湿6.二级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3)(1)mol·dm-3·-1(2)mol-2·dm6·-1(3)mol-1·dm3·-1(4)mol-1·dm-3·-17.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成(3)(1)正比(2)反比(3)无影响(4)不能确定8.活化能越大的反应,其速率常数(1)(1)越小(2)越大(3)无影响(4)不能确定9.以反应物浓度对时间做图为一直线,则该反应为(4)(1)三级反应(2)二级反应(3)一级反应(4)零级反应10.Fe (OH)3溶胶的胶粒带正电荷,在电泳实验中胶粒向(1)(1)负极移动(2)正极移动(3)不移动(4)无法判断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电池反应1)H2+O2=H2O(l)的电动势为E1,电池反应2)2H2+O2=2H2O(l)2的电动势为E2,则E1=E2。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检测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题有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分子力的是()A.空气容易被压缩B.露珠呈现球形C.钢绳不易被拉断D.水不容易压缩2.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B.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C.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D.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3.分子力F随分子间距离r的变化如图所示。
将两分子从相距r=r2处释放,仅考虑这两个分子间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r=r2到r=r0分子间引力、斥力都在减小B.从r=r2到r=r1分子力的大小先减小后增大C.从r=r2到r=r0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D.从r=r2到r=r1分子动能先增大后减小4.下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的实质反映了液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但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C.对气体加热,气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大D.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就一直减小5.关于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大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油酸分子实际上就是球形,算出来的结果就是直径B.估算法是没有科学意义的C.用同一溶液做实验,得出的结果有差别,只要数量级正确,就都是正确的D.也可以将油酸不稀释而直接滴入浅盘中6.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就是分子运动,布朗运动停止了,分子运动也会暂时停止B.微粒做布朗运动,充分说明了微粒内部分子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C.布朗运动反应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微粒越大布朗运动越剧烈7.有甲、乙两种气体,如果甲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比乙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大,则()A.甲气体的温度一定高于乙气体的温度B.甲气体的温度一定低于乙气体的温度C.甲气体的温度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乙气体的温度D.甲气体中每个分子的运动都比乙气体中每个分子的运动快8.某种油剂的密度为8×102kg/m3,若不慎将0.8 kg的这种油剂漏到湖水中并形成单分子油膜,则湖面受污染面积约为()A.10-3 m2B.107 m2C.10 km2D.10-10 m2二、多选题(本题有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9.下列哪些实验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作用力()A.压紧的铅块会“粘”在一起,很难再把它们拉开B.水和酒精两种液体混合后,发现总体积会变小C.液体放在玻璃容器中,会出现浸润和不浸润现象D.拉断一根铁丝,用力要达到一定限度才能拉断E.在半导体材料中参人其它元素,需在高温下完成10.气体能够充满密闭容器,说明气体分子除相互碰撞的短暂时间外()A.气体分子可以做布朗运动B.气体分子可以自由运动C .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D .气体分子沿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概率)相等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因此,气体分子间只存在分子引力,不存在分子斥力B .在一定温度下,每个气体分子对器壁碰撞时,对器壁的冲击力大小都相等C .温度升高,气体的压强不一定增大D .气体分子间除相互碰撞外,相互作用很小12.下列物体中处于非平衡态的是( )A .冰水混合物处在1 ℃的环境中B .将一铝块放入沸水中加热较长的时间C .冬天刚打开空调的教室内的气体D .用玻璃杯盛着的开水放在室内足够长时间三、填空题(本题有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一个系统的温度由200 K 升高到300 K ,另一个系统的温度由200 ℃升高到300 ℃,则它们升高了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温度,它们升高到的温度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一木块从斜面上匀速下滑,在下滑的过程中,木块的温度不断升高则( )A.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平均动能不变B.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C.机械能不变,内能增大D.分子势能不变,分子平均动能增大2.在观察布朗运动时,从微粒在a点开始计时,每隔30 s记下微粒的一个位置,得到b、c、d、e、f、g等点,然后用直线依次连接.如图所示,则( )A.图中记录的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B.图中记录的是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C.微粒在75 s末时的位置一定在cd的中点D.微粒在75 s末时的位置可能在cd连接以外的某一点3.在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r0(平衡位置)变为10r0的过程中,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F和分子间的势能E p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F不断减小,E p不断减小B.F先增大后减小,E p不断增大C.F不断增大,E p先减小后增大D.F、E p都是先减小后增大4.甲分子固定于坐标原点O,乙分子从远处静止释放,在分子力作用下靠近甲.图中b点是引力最大处,d点是分子靠得最近处,则乙分子加速度最大处可能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5.两个分子相距为r1,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相距为r2时,表现为斥力,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相距为r1时,分子间没有斥力存在B.相距为r2时,分子间的斥力大于相距为r1时的斥力C.相距为r2时,分子间没有引力存在D.相距为r1时,分子间的引力大于相距为r2时的引力6.两个分子相距较远时,可以忽略它们之间的分子力,若规定此时它们的分子势能为零,当分子间距逐渐减小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 )A.分子势能逐渐减小,其值总是负的B.分子势能逐渐增大,其值总是正的C.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其值先为负后为正D.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其值先为正后为负7.从下列哪一组数据可以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A.水的密度和水的摩尔质量B.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体积C.水分子的体积和水分子的质量D.水分子的质量和水的摩尔质量8.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强子对撞机在法国和瑞士的边境建成,并投入使用.加速器工作时,需要注入约1万吨液氮对电路进行冷却,冷却的最低温度可达到零下271摄氏度,请将该温度用热力学温标来表示( )A. 2 K B. 271 K C. 4 K D. 0.1 K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块熔化成铁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B.物体运动的速度增大,则物体中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物体的内能增大C.A、B两物体接触时有热量从物体A传到物体B,这说明物体A的内能大于物体B的内能D.A、B两物体的温度相同时,A、B两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分子的平均速率也可能不同10.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布朗运动说明了液体分子与悬浮颗粒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D.观察布朗运动会看到,悬浮的颗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11.关于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 ℃时,分子的热运动停止了B.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C.气体分子的热运动最剧烈,固体分子没有热运动D.运动物体比静止物体的分子热运动剧烈12.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表明( )A.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B.分子间有空隙C.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 D.分子是微小的13.对悬浮在水中的微粒的布朗运动,正确的说法是( )A.微粒足够小时,各瞬间撞击微粒的水分子少,布朗运动不明显B.微粒足够大时,各瞬间撞击微粒的水分子数多,布朗运动较明显C.微粒足够小时,水分子从各个方向撞击微粒的不平衡性明显,布朗运动也明显D.微粒足够大时,水分子从各个方向撞击微粒的不平衡性明显,布朗运动也明显14.气体能够充满密闭容器,说明气体分子除相互碰撞的短暂时间外( )A.气体分子可以做布朗运动B.气体分子的动能都一样大C.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气体分子可以自由运动D.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气体分子间的距离都一样大15.清晨,草叶上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的水珠.这一物理过程中,水分子间的( )A.引力消失,斥力增大 B.斥力消失,引力增大C.引力、斥力都减小 D.引力、斥力都增大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6.(多选)较大的颗粒不做布朗运动是因为 ( )A.液体分子停止运动B.液体温度太低C.跟颗粒碰撞的分子数较多,多方面的撞击相互平衡D.分子冲击力小,不易改变大颗粒的运动状态17.(多选)关于分子力,正确的说法是( )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万有引力的表现B.分子间的作用力是由分子内带电粒子相互作用和运动所引起的C.当分子间距离r>r0时,随着r的增大,分子间斥力在减小,引力在增大,合力显引力D.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10-9m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几乎等于零18.(多选)下列是小明吃砂锅粥时碰到的现象,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米粒在水中上下翻滚B.粥滚时,香味四处飘逸C.盐块放入水中,水变味道D.石油气被风吹灭时,周围可闻到石油气味19.(多选)关于“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单分子油膜的厚度被认为是油酸分子的直径B.测量结果表明,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C.实验时先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水面,再把痱子粉洒在水面上D.处理数据时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除以油膜面积就算得油酸分子的直径20.(多选)关于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力学温标中的每1 K与摄氏温标中每1 ℃大小相等B.热力学温度升高1 K大于摄氏温度升高1 ℃C.热力学温度升高1 K等于摄氏温度升高1 ℃D.某物体摄氏温度为10 ℃,即热力学温度为10 K三、实验题21.在粗测油酸分子大小的实验中,具体操作如下:①取油酸1.0 mL注入250 mL的容量瓶内,然后向瓶中加入酒精,直到液面达到250 mL的刻度为止,摇动瓶使油酸在酒精中充分溶解,形成油酸的酒精溶液;②用滴管吸取制得的溶液逐滴滴入量筒,记录滴入的滴数直到量筒达到1.0 mL为止,恰好共滴了100滴;③在边长约40 cm的浅水盘内注入约2 cm深的水,将细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再用滴管吸取油酸的酒精溶液,轻轻地向水面滴一滴溶液,酒精挥发后,油酸在水面上尽可能地散开,形成一层油膜,膜上没有石膏粉,可以清楚地看出油膜轮廓;④待油膜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绘出油酸膜的形状;⑤将画有油酸膜形状的玻璃板放在边长为1.0 cm的方格纸上,算出完整的方格有67个,大于半格的有14个,小于半格的有19个.(1)这种粗测方法是将每个分子视为________,让油酸尽可能地在水面上散开,则形成的油膜可视为________;这层油膜的厚度可视为油酸分子的________.(2)利用上述具体操作中的有关数据可知一滴油酸的酒精溶液含油酸为________ m3,油膜面积为________ m2,求得的油酸分子直径为________ m.(结果全部取2位有效数字)22.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所用的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 000 mL溶液中有纯油酸0.6 mL,用注射器测得1 mL上述溶液为80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内,让油膜在水面上尽可能散开,测得油酸薄膜的轮廓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图中正方形方格的边长为 1 cm.(1)实验中为什么要让油膜尽可能散开?(2)实验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多少?(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如果已知体积为V的一滴油在水面上散开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为S,这种油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试写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表达式.23.测量分子大小的方法有很多,如油膜法、显微法.(1)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用移液管量取0.25 mL油酸,倒入标注250 mL的容量瓶中,再加入酒精后得到250 mL的溶液.然后用滴管吸取这种溶液,向小量筒中滴入100滴溶液,溶液的液面达到量筒中1 mL的刻度,再用滴管取配好的油酸溶液,向撒有痱子粉的盛水浅盘中滴下2滴溶液,在液面上形成油酸薄膜,待油膜稳定后,放在带有正方形坐标格的玻璃板下观察油膜,如图所示.坐标格的正方形大小为2 cm×2 cm.由图可以估算出油膜的面积是________ cm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由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____ m(保留一位有效数字).(2)如图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下的一个“量子围栏”的照片.这个量子围栏是由48个铁原子在铜的表面排列成直径为1.43×10-8m的圆周而组成的.由此可以估算出铁原予的直径约为______ 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四、计算题24.用放大600倍的显微镜观察布朗运动,估计放大后的小颗粒(碳)体积为0.1×10-9m3,碳的密度为2.25×103kg/m3,摩尔质量是1.2×10-2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2×1023mol-1,则:(1)该小碳粒含分子数约为多少个?(取一位有效数字)(2)假设小碳粒中的分子是紧挨在一起的,试估算碳分子的直径.25.2015年2月,美国科学家创造出一种利用细菌将太阳能转化为液体燃料的“人造树叶”系统,使太阳取代石油成为可能.假设该“人造树叶”工作一段时间后,能将10-6g的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kg/m3、摩尔质量M=1.8×10-2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2×1023mol-1.试求:(结果均保留一位有效数字)(1)被分解的水中含有水分子的总数N;(2)一个水分子的体积V.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一木块从斜面上匀速下滑,在下滑的过程中,木块的温度不断升高属于摩擦做功生热.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这与分子势能变化没有关系,所以A、C、D项错误.2.【答案】D【解析】图中记录的是每隔30 s微粒位置的连线,不是微粒运动的轨迹,也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是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故选项A、B错误;微粒做布朗运动,它在任意一小段时间内的运动都是无规则的,题中观察到的各点,只是某一时刻微粒所在的位置,在两个位置所对应的时间间隔内微粒并不一定沿直线运动,故D正确,C错误.3.【答案】B【解析】分子间距r=r0时,分子力F=0;随r的增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F≠0;当r=10r0时,F=0,所以F先增大后减小.在分子间距由r0至10r0的过程中,始终克服分子引力做功,所以分子势能一直增大,所以选项B正确,其他选项错误.4.【答案】D【解析】5.【答案】B【解析】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引力F引和斥力F斥两部分组成,这两种力同时存在,实际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故A、C错误;两个分子相距为r1,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相距为r2时,表现为斥力,故r1>r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随着分子间距的增加而减小,故相距为r2时分子间的斥力大于相距为r1时的斥力,相距为r1时分子间的引力小于相距为r2时的引力,故B 正确,D错误.6.【答案】C【解析】开始时由于两分子之间的距离大于r0,因此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相互靠近时,分子力做正功;当分子间距小于r0,分子力表现为斥力,相互靠近时,分子力做负功,所以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其值先为负后为正,故只有C正确.7.【答案】D【解析】水的摩尔质量除以水分子的质量等于一摩尔水分子的个数,即阿伏加德罗常数,故D正确.8.【答案】A【解析】由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的关系式T=t+273 K和t=-271 ℃得T=2 K,故A项正确.9.【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温度和内能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内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故温度不变时,内能可能变化,A项错误;两物体温度相同,内能可能不同,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但由k=m2知,分子的平均速率可能不同,故D 项正确;最易出错的是认为有热量从A传到B,A的内能肯定大,其实有热量从A传到B,只说明A的温度高,内能大小还要看它们的总分子数和分子势能这些因素,故C项错误;机械运动的速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无关,故B项错误.故选D.10.【答案】D【解析】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小颗粒由许多分子组成,所以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不是指悬浮颗粒内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A、B选项错误;布朗运动虽然是由液体分子与悬浮颗粒间相互作用引起的,但其重要意义是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不是反映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故C选项错误;观察布朗运动会看到固体颗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故D选项正确.11.【答案】B【解析】12.【答案】B【解析】酒精与水混合后,由于酒精分子进入了水分子间的空隙内,故总体积在减小,故本现象说明分子间是有空隙的.13.【答案】C【解析】微粒越小时,瞬间撞击微粒的分子数越少,各个方向撞击的效果的不均衡性越明显,布朗运动越明显.14.【答案】C【解析】布朗运动本身并不是分子运动,因此A错;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各个分子的动能不同,B错;气体分子平均距离较远,所以分子力十分微弱,C正确;由于无规则的热运动,每个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D错.15.【答案】D【解析】当水汽凝结成水珠时,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增大,只是斥力比引力增加得更快一些.16.【答案】CD【解析】当悬浮微粒比较大时,由于同时跟它碰撞的分子数比较多,来自各个方向的冲击力的效果可以是相互平衡的,且颗粒比较大时,受到较小的冲击力,很难改变原有的运动状态.17.【答案】BD【解析】分子力是由于分子内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而引起的,由于分子的质量非常小,分子间的万有引力忽略不计,A错误,B正确;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且斥力和引力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且分子力为短程力,当分子间距离r>r0时,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斥力小于引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故C错误,D正确18.【答案】BCD【解析】米粒在水中翻滚是米粒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香味四处飘逸,是分子扩散到空气中的结果,是扩散现象;盐块放入水中,水变味道是盐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去了,这盐和水的扩散现象;石油气被风吹灭时,是石油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这是扩散现象.19.【答案】AB【解析】油膜为单分子紧密排列的,因此单分子油膜的厚度被认为是油酸分子的直径,故A正确;分子直径很小,其数量级是10-10m,故B正确;为了使油酸分子紧密排列,实验时先将痱子粉均匀洒在水面上,再把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C错误;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并非为油酸体积,要根据油酸酒精溶液中所含油酸的比例,求出所含油酸体积,故D错误.20.【答案】AC【解析】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尽管是不同标准下的计数方式,但仅是起点不同,热力学温标中变化1 K与摄氏温标中变化1 ℃是相同的,故A、C对,B错.摄氏温度为10 ℃的物体,热力学温度为283 K,D错.21.【答案】(1)球形单分子油膜直径(2)4.0×10-118.1×10-34.9×10-9【解析】(2)一滴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为V=×mL=4×10-5mL=4.0×10-11m3形成油膜的面积S=1×(67+14) cm2=8.1×10-3m2油酸分子的直径d=≈4.9×10-9m22.【答案】(1)为使油膜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2)6.3×10-10m (6.2×10-10~6.4×10-10m均可)(3)N A=【解析】(1)为使油膜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2)由图可知油膜覆盖方格数约为120个,设油酸分子的直径为d,××10-6m=120×1×10-4d解得d≈6.3×10-10m (6.2×10-10~6.4×10-10m都对)(3)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每个分子的体积V0=π()3由N AρV0=M,得N A=.23.【答案】(1)2.6×1028×10-10(2)9.4×10-10【解析】(1)数油膜的正方形格数,大于半格的算一格,小于半格的舍去,得到估算出油膜的面积是S=64×2 cm×2 cm≈2.6×102cm2.溶液浓度为,每滴溶液体积为mL,2滴溶液中所含油酸体积为V=2×10-5cm3.油膜厚度即油酸分子的直径是d==8×10-10m.(2)直径为1.43×10-8m的圆周周长为πd=4.5×10-8m,可以估算出铁原子的直径约为m=9.4×10-10m.24.【答案】(1)5×1010个(2)2.6×10-10m【解析】(1)设小颗粒边长为a,放大600倍后,则其体积为V=(600a)3=0.1×10-9m3.实际体积为V′=a3=m3质量为m=ρV′≈1.0×10-15kg含分子数为n=N A=×6.02×1023个≈5×1010个.(2)将碳分子看成球体模型,则有=π()3=得d==m≈2.6×10-10m.25.【答案】见解析【解析】(1)水分子数:N=≈3×1016个.(2)水的摩尔体积为:V0=,水分子体积:V==≈3×10-29m3.。
第七章单元测试题专业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
在题中“____”处填上答案。
1、25℃时,0.1 mol·kg-1的BaCl2水溶液的γ±=0.496,则该溶液的平均离子活度=_____a±______。
2、一水溶液中有0.05 mol·kg−1的Na2SO4和0.05 mol·kg−1的CuSO4,则离子强度为_______ _。
3、300 K,101.325 kPa条件下,用5A直流电电解H2SO4水溶液,如欲制备1dm3O2(g),需通电的时间为______h。
4、电解电池的槽电压E(电解)与可逆电池的电动势E、阳极超电势ηa、阴极超电势ηc、电解液电阻引起的电势降IR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5、浓差电池 Ag|AgNO3溶液(b1)|| AgNO3溶液(b2)|Ag,其中b1>b2,则电池表示式的左边应为_________极。
(填正、负)二、是非题。
在题后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电解质溶液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是不是?()2、原电池的正极即为阳极,负极即为阴极。
是不是?( )3、电解池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是不是?( )4、在等温等压下进行的一般化学反应,ΔG<0,电化学反应的ΔG可小于零,也可大于零。
是不是?( )5、 ZnCl2 水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为b,其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系数)为γ±,则其离子平均活度a±=γ± b /b。
是不是?()6、用Λm对c作图外推的方法,可以求得HAc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
是不是?()7、根据电池的电动势和电动势的温度系数求的的反应焓变ΔH,也就是电池工作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是不是?( )8、在一定电流密度下,氢在镀Pt黑的Pt电极上比在光亮的Pt电极上较易析出。
物理化学第七章模拟试卷A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 共10题20分)1. 2 分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k≡j/E =∑B│z B│F r B c B/E,式中z B、c B代表B种离子的电荷数及浓度。
影响k值的下述分析哪个对?()(A) 迁移速率r B愈大,则k愈大(B) 电场强度E愈大,则k愈小(C) 电流密度j愈大,则k愈大(D) r B、E及j的大小对k值无影响2. 2 分AgCl 在以下溶液中溶解度递增次序为:( )(a) 0.1mol·dm-3 NaNO3(b) 0.1mol·dm-3 NaCl (c) H2O(d) 0.1mol·dm-3Ca(NO3)2 (e) 0.1mol·dm-3 NaBr(A) (a) < (b) < (c) < (d) < (e)(B) (b) < (c) < (a) < (d) < (e)(C) (c) < (a) < (b) < (e) < (d)(D) (c) < (b) < (a) < (e) < (d)3. 2 分z B、r B及c B分别是混合电解质溶液中B 种离子的电荷数、迁移速率及浓度,对影响B 离子迁移数(t B) 的下述说法哪个对? ()(A) │z B│愈大,t B愈大(B) │z B│、r B愈大,t B愈大(C) │z B│、r B、c B愈大,t B愈大(D) A、B、C 均未说完全4. 2 分在298 K无限稀释的水溶液中,下列离子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A) La3+(B) Mg2+(C) NH4+(D) H+5. 2 分0.001 mol·kg-1 K3[Fe(CN)6]水溶液的离子强度为:()(A) 6.0×10-3 mol·kg-1(B) 5.0×10-3 mol·kg-1(C) 4.5×10-3 mol·kg-1(D) 3.0×10-3 mol·kg-16. 2 分0.3 mol·kg-1Na2HPO4水溶液的离子强度是:()(A) 0.9 mol·kg-1(B) 1.8 mol·kg-1(C) 0.3 mol·kg-1(D)1.2 mol·kg-17. 2 分在浓度为c1的HCl 与浓度c2的BaCl2混合溶液中,离子迁移数可表示成:( )(A) λm(H+)/[λm(H+) + λm(Ba2+) + 2λm(Cl-)](B) c 1λm (H +)/[c 1λm (H +)+ 2c 2λm (½ Ba 2+)+ (c 1+ 2c 2)λm (Cl -)](C) c 1λm (H +)/[c 1λm (H +) + c 2λm (Ba 2+) + λm (Cl -)] (D) c 1λm (H +)/[c 1λm (H +) + 2c 2λm (Ba 2+) + 2c 2λm (Cl -)]8. 2 分在10 cm 3 浓度为 1 mol ·dm -3 的KOH 溶液中加入10 cm 3水,其电导率将: ( ) (A) 增加 (B) 减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其摩尔电导率将 ( ) (A) 增加 (B) 减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9. 2 分0.001 mol ·kg -1 和 0.003 mol ·kg -1 的 Na 2SO 4 溶液在 298 K 时的离子强度是: ( ) (A) 0.001 mol ·kg -1 (B) 0.003 mol ·kg -1 (C) 0.002 mol ·kg -1 (D) 0.012 mol ·kg -1*. 2 分已知=∞)O,291K H (2m Λ 4.89×10-2 -12molm S ⋅⋅,此时(291K)纯水中的m (H +)= m (OH -)=7.8×10-8 mol ·kg -1,则该温度下纯水的电导率 κ 为:( )(A) 3.81×10-9 S ·m -1(B) (B) 3.81×10-6 S ·m -1 (C) (C) 7.63×10-9 S ·m -1 (D) (D) 7.63×10-6 S ·m -1二、填空题 ( 共 9题 18分 ) 11. 2 分同样浓度的NaCl ,CaCl 2,LaCl 3,CuSO 4四种不同的电解质溶液,其中离子平均活度系数γ±最大的是____________溶液。
物理化学练习题与答案第七章电解质溶液一、选择题1.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浓度为0.01 mol·kg-1和0.1 mol·kg-1的两个电解质溶液,其电阻分别为1000 Ω和500 Ω,则它们依次的摩尔电导率之比为( B )(A) 1 : 5(B) 5 : 1(C) 10 : 5(D) 5 : 102. 298 K时,0.005 mol·kg-1的KCl 和0.005 mol·kg-1的NaAc 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分别为γ±,1和γ±,2,则有( A )(A) γ±,1= γ±,2(B) γ±,1>γ±,2(C) γ±,1<γ±,2(D) γ±,1≥γ±,23. 在HAc解离常数测定的实验中,总是应用惠斯顿电桥。
作为电桥平衡点的指零仪器,结合本实验,不能选用的是:(D )(A) 耳机(B) 电导率仪(C) 阴极射线示波器(D) 直流桥流计4. 1-1型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可以看作是正负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之和,这一规律只适用于:(C )(A) (A) 强电解质(B) (B) 弱电解质(C) (C) 无限稀释电解质溶液(D) (D) 摩尔浓度为1的溶液二、填空题( 共7题14分)11. 2 分(3892)3892CaCl2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2 分(4069)40690.3 mol·kg-1Na2HPO4水溶液的离子强度是_____0.9_____________ mol·kg-1。
13. 2 分(4070)4070浓度为0.1 mol·kg-1的MgCl2水溶液,其离子强度为______0.3_____________ mol·kg-1。
物理化学期中与期末考试测试题第一章气体的P V T关系1. 填空题(1)27℃时,已知钢瓶中某物质的对比温度为,则瓶中物质肯定是体无疑,其临界温度为。
(2)气体的压缩因子Z的定义是Z = 。
(3)某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为pV m = RT+ap,式中a为大于零的常数,此气体偏离理想气体的主要微观原因是:。
(4)试写出范德华(Van der Waals)方程。
(5) 恒温100℃,在一个带有活塞的气缸中装有的水蒸气H2O(g),在平衡条件下,缓慢的压缩到压力P =KPa时,才能有水滴H2O(l)出现。
~2. 选择题(1)真实气体在何种情况下可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A)高温低压;(B)低温低压;(C)高温高压;(D)低温高压(2)T,V恒定的容器中,含有A和B两种理想气体,A的分压力和分体积分别为P( );A的分P A和V A,若往容器中再加入5mol的C理想气体,则A的分压力A体积V A ( )。
(A)变大;(B)变小;(C)不变;(D)条件不全无法确定。
(3)在一个密闭容器里放有足够多的某纯液体物质,在相当大的温度范围内皆存在气(g)、液(l)两相平衡。
当温度逐渐升高时液体的饱和蒸汽压P*变大,饱和液体的摩尔体积V m(l)( );饱和蒸气的摩尔体积V m(g)( );△V m=V m(g) - V m(l) ( )。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一定变化规律。
(4)在温度恒定为,体积为的容器中含有的水蒸气H2O(g)。
若向上述容器中加入的水H2O(l)。
则容器中的H2O必然是()。
(A ) 液态; (B )气态 ;(C )气-液两相平衡 ; (D )无法确定其相态。
(5)真是气体的Z 1,则表示该气体( )。
(A ) 易被压缩 ; (B )难被压缩 ;(C )易液化 ; (D )难液化。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一、填空题1. 物理量Q (热量)、T (热力学温度)、V (系统体积)、W (功),其中属于状态函数的是 ;与过程量有关的是 ;状态函数中属于广度量的是 ;属于强度量的是 。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物理化学第七章电化学习题及解答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第七章电化学习题及解答1. 用铂电极电解CuCl2溶液。
通过的电流为20 A,经过15 min后,问:(1)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量的Cu ; (2) 在27℃,100 kPa下,阳极析出多少Cl2?解:电极反应为阴极:Cu2+ + 2e- = Cu阳极: 2Cl- - 2e- = Cl2电极反应的反应进度为ξ = Q/(ZF) =It / (ZF)因此:mCu = MCu ξ = MCu It /( ZF) =63.546×20×15×60/(2×96485.309)=5.928gVCl2 = ξ RT / p =2.328 dm32. 用银电极电解AgNO3溶液。
通电一定时间后,测知在阴极上析出1.15g 的Ag,并知阴极区溶液中Ag+的总量减少了0.605g。
求AgNO3溶液中的t (Ag+)和t (NO3-)。
解: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
显然阴极区溶液中Ag+的总量的改变D mAg等于阴极析出银的量mAg与从阳极迁移来的银的量m’Ag之差:DmAg = mAg - m’Agm’Ag = mAg - DmAgt (Ag+) = Q+/Q = m’Ag / mAg = (mAg - DmAg)/ mAg = (1.15-0.605)/1.15 = 0.474t (NO3-) = 1- t (Ag+) = 1- 0.474 = 0.5263. 已知25 ℃时0.02 mol/L KCl溶液的电导率为0.2768 S/m。
第七章自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系统中属于独立子系统的是(
)。
(A) 绝对零度的晶体
(B) 理想液体混合物 (C) 纯气体 (D) 理想气体混合物
2.有6个独立的定位粒子,分布在3个能级能量为ε0,ε1,ε2上,能级非简并,各能级上的分布数依次为N 0=3,N 1=2,N 2=1。
则此种分布的微观状态数在下列表达式中错误的是(
)。
(A)
(B) 112336P P P 112336C C C (C) (D) )!1!2!3(!6)!
11(!1!
1)!23(!2!3)!36(!3!6---3.在分子配分函数的表达式中与压力有关的是(
)。
(A) 电子运动的配分函数
(B) 平动配分函数 (C) 转动平动配分函数 (D) 振动平动配分函数
4.某双原子分子AB 取振动基态能量为零,在温度T 时的振动配分函数为2.0,则粒子分布在基态上的分布分数N 0/ N 应为( )。
(A) 2.0
(B) 0 (C) 1 (D) 1/2
5.双原子分子在温度很低时且选取振动基态能量为零,则振动配分函数值为( )。
(A) 0
(B) 1 (C) < 0 (D) > 0
6.忽略CO 和N 2的振动运动对熵的贡献差别。
CO 和N 2的摩尔熵
的大小关系为( )。
(A) S m (CO) > S m (N 2) (B) S m (CO) < S m (N 2)
(C) S m (CO) = S m (N 2)
(D) 不确定7.一个体积为,粒子质量为的离域子系统,其最低平动能级和其相邻能级间隔为(
)。
(A) (B) 3/228mV
h 3/2283mV h (C) (D) 3/2284mV h 3
/2289mV h 二、填空题
1.已知CO 的转动惯量I =1.45×10-46 kg ∙m 2,k =1.38×10-23 J ∙K -1,h = 6.626×10-34 J ∙s ,则CO 的转动特征温度Θr 为 。
2.已知N 2的振动频率=6.981013 s -1,N 2理想气体分子在25℃时v ⨯处于v =1和v =0能级上粒子数之比N v=1/ N v=0= 。
3.1mol 理想气体,在298K 时,已知其分子的配分函数为1.6,假定ε0 = 0,g 0 =1,则处于基态的分子数为 。
4.已知I 2(g)的基态振动波数σ = 21420m -1,k =1.38×10-23 J ∙K -1,h =
6.626×10-34
J ∙s ,c =3×108 m ∙s -1,则I 2的振动特征温度Θv 为 。
5.300K 时,当分布在J =1转动能级上的分子数是J =0能级上的3e -0.1倍时,其分子的转动特征温度为。
6.CO 晶体的标准摩尔残余熵(残余)= 。
θm S
参考答案:
一、dabdbab
二、
1.2.78K
2.1.31×10-5
3.3.76×1023 4.308.5K
5.15K
6.5.76J·K-1·mo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