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单元时分秒的认识备课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8
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时分秒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章《时分秒》的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钟面,学会读取时、分、秒;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时分秒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钟面的结构,认识时、分、秒的概念,能够准确读取时间。
2. 使学生理解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3. 培养学生运用时分秒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时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学会读取时间;理解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钟表模型,教学PPT。
学具:每人一份钟表练习图纸,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钟表模型展示不同的时间,让学生猜猜是几点几分几秒,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认识钟面(10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钟面的结构,包括时针、分针、秒针及其作用。
3. 学习读取时间(10分钟)①教师示范如何读取时间,讲解时、分、秒的概念。
②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读取时间,加深理解。
4. 换算关系学习(10分钟)①讲解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②通过例题,演示换算过程。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在钟表练习图纸上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①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②设置一道拓展题,激发学生思考。
六、板书设计1. 钟面结构图2. 时、分、秒换算关系3. 习题解答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课后练习题第1、2、3题。
答案:见课后练习题答案。
2. 拓展题目:设计一道关于时分秒的趣味题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入与时间相关的趣味故事或游戏,提高学生对时间知识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2. 认识钟面和读取时间的教学方法3.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的讲解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1. 创设生活情境:展示学生熟悉的场景,如早晨起床、上学、吃饭等,让学生猜猜现在是几点几分。
小学数学教师《时分秒》教案备课指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分秒的概念,知道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及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认识钟表,学会用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二、教学内容1. 时分秒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认识钟表,学会用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3. 练习时间的计算和转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认识钟表,用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2. 教学难点:时、分、秒之间的换算,24时计时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时间的重要性。
2. 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时分秒的概念、换算关系、钟表的认识等。
2. 教学道具:钟表模型、时间卡片等。
3. 练习题:关于时分秒的计算和转换题目。
4. 课堂评价表: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和生活相关的时间情境,如学校上课时间表,引起学生对时间的关注,导入新课《时分秒》。
2. 教学时分秒的概念:讲解时分秒的含义,让学生明白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及换算关系。
3. 认识钟表:介绍钟表的构成,教会学生如何读取时间,区分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
4. 练习时间计算: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时间的加减法计算。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些关于时分秒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尝试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如上学、放学时间等。
3.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合理规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八、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家人或朋友一天的生活,记录他们不合理利用时间的地方,并提出改进建议。
九、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时分秒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时间的管理和利用,评价他们的时间观念是否有所提高。
2024年时分秒人教版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时分秒》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时钟的三个针——时针、分针、秒针;理解时分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时间加减运算;学会通过时钟读取时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时分秒的概念,理解它们在时间计算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通过时钟快速准确地读取时间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时间加减运算,读取时钟上的时间。
教学重点:时分秒的概念及其关系,通过时钟读取时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时钟模型,PPT课件。
学具:学生练习本,时钟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日常生活场景,如小朋友起床、吃早餐、上学等,让学生感受时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时钟的三个针:时针、分针、秒针。
(2)讲解时分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演示如何通过时钟读取时间。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两个例题:一个是如何读取时钟上的时间,另一个是如何进行时间加减运算。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5分钟)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在读取时间和进行时间运算时的技巧。
六、板书设计1. 时分秒的概念及关系2. 读取时钟上的时间3. 时间加减运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三个不同时间点的时钟,并标出时分秒。
2. 答案:(1)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1小时50分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掌握了时分秒的知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在生活中对时间的管理和运用,提高他们的时间观念。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计时工具,如日晷、水钟等,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时间加减运算,读取时钟上的时间。
2.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日常生活场景展示时间的重要性。
《时、分、秒》教案《时、分、秒》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二)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指示的时间。
(三)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正确说出钟面所指的时间,掌握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难点: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指示的非整时的时间。
教具和学具教具:有时针、分针的教具钟面,带有秒针的石英钟,书上起床、上课、睡觉时间的三幅图。
学具:带有时针、分针的`学具钟面。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你们早上什么时间从家里出来到校上课?晚上几点上床睡觉?晚上几点看动画片?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师说:时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要是学会了看钟表的方法,我们就能更准确地掌握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时间单位——时、分、秒。
板书课题“时、分、秒的认识”。
教师这儿有3幅图,是咱们班班长每天主要的作息时间。
(展出3幅图P70)师问:第一幅图画的是在干什么?几点钟起床?(上午6时30分起床)师说:对,从不睡懒觉。
师问:第二幅图画的是在干什么?几点钟上课?(上午8时上课)师说:他上学从不迟到。
师问:第三幅图画的是几点钟在干什么?(晚上9时睡觉)师说:他从不贪玩,每天按时休息,以保证第二天更好地学习,我们要向来学习,按时作息,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学习新课1.认识钟面教师出示没有秒针的教具钟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数一数:钟面上有多少个数?这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多少个相等的大格?(板书: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了几个相等的小格?(板书:5个小格)算一算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板书:一共有60个小格)看一看:钟面上有几根针?都是什么样的?师说:短粗一点的针,我们叫它时针,细长一点的针叫分针。
板书:短粗——时针细长——分针学生在自己的学具钟面上指一指,哪是时针,哪是分针,同桌互相看一看。
《时、分、秒》教案(优秀5篇)下面是可爱的编辑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时、分、秒》教案(优秀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时、分、秒》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 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会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描述具体的事情。
2. 能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时刻,会画时针分针,会根据具体情境计算所经过的时间。
3. 感受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了解时分秒的关系,会准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三、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计算经过的时间。
四、教学具准备一段音乐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故事《一分钟》:班杰明接到年轻人的求救电话,向他诉说生活、工作中的不如意,他约年轻人到房间好好谈一谈,当年轻人赶到班杰明房间时,里面乱七八糟,狼籍一片。
班杰明让年轻人在门外等一分钟,一分钟后,门打开了,房间整理的井然有序,而且还有两杯刚刚倒好的红酒。
没等年青人把满腹的有关人生和事业的话题说出来,班杰明就客气地说:“干杯,你可以走了。
你进来已有一分钟了。
”年轻人若有所思地说:“您让我明白了一分钟能做许多事,可以改变许多事情的道理呀!”说完,便开心地走了。
小结:班杰明知道一分钟能做许多事,也能让别人知道一分种的内涵,正如古人所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教育我们即使一分一秒也要珍惜。
我们应该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一分钟虽然那么短暂,但是集少成多。
所以,我们应该灵活运用生活中每一分每一秒,还要向班杰明学习,让我们身边的人都懂得珍惜时间。
(二)探究新知1. 认识钟表(1)认识钟面的格数认法在图上指出一大格,一小格,并知道共有12大格,每大格有5小格,整个钟面共有60小格,通过简单乘法得出为什么钟面会存在60小格。
(2)认识分针(感受1分钟)会看:较长的针是分针,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
安静一分钟!感受!或者让学生们在这1分钟内能做什么?(3)认识时针会看:较短的针是时针,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
说出时针与分针、分针与秒针走动的关系分析:时针走1大格,分针会走几小格。
时分秒人教版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章《时间的认识》,具体内容包括:认识时分秒,学会读取时间,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认识时、分、秒,并学会读取时间;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时间的流逝,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时、分、秒,学会读取时间。
难点: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时钟模型、教鞭、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个时钟模型、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时钟,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当前时间。
引导学生思考:时钟上的三个指针分别代表什么?2. 新知讲解(15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时钟的三个指针分别代表时、分、秒,并让学生在自己的时钟模型上操作,加深认识。
(2)教师演示读取时间的方法,并让学生练习读取不同时间。
3.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出示例题:小明早上7时30分起床,8时吃早餐,8时30分去上学。
让学生根据题意,在时钟模型上拨出相应时间。
(2)教师讲解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让学生在时钟模型上验证。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时、分、秒的认识2.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3. 读取时间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时间的认识,教学效果较好。
但在例题讲解部分,部分学生对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时间与日常生活,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等。
同时,可组织学生进行时间单位换算的小游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时分秒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第四章《时分秒》的第一课时。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时分秒的概念,学会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掌握时分秒在钟表上的表示方法,以及运用时分秒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时分秒的概念,能够进行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并能在钟表上正确表示时分秒。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时分秒之间的换算,以及在钟表上的表示。
教学重点:时分秒的概念,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钟表模型,磁性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生用钟表,学习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钟表,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钟表上的时间。
2. 新课导入(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钟表上的时间是由什么组成的吗?”(3)教师讲解时分秒的概念,并让学生通过观察钟表模型,加深理解。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讲解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在钟表上表示时分秒。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和表示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并提醒学生按时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时分秒的认识2. 板书内容:(1)时分秒的概念(2)时分秒之间的换算(3)时分秒在钟表上的表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写出3个不同的时间,用时分秒表示,并换算成分钟。
(2)在钟表上表示出老师给出的时间。
2. 答案:(1)示例:7时30分,7时45分,8时15分,分别换算成分钟为:450分钟,630分钟,810分钟。
(2)答案见附件。
认识时分秒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第四章《时间》的第二节,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时分秒的概念,掌握钟表的基本结构及时针、分针、秒针的运动规律,学会读取时间,以及进行简单的时间加减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时分秒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能够正确读取钟表上的时间,并进行简单的时间加减运算。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规划时间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读取钟表上的时间。
重点:掌握钟表的基本结构,以及时针、分针、秒针的运动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钟表模型、挂图、幻灯片。
学具:学生用钟表、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钟表,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钟表上的时间吗?它们是怎么表示的?”2. 知识讲解(1)介绍钟表的基本结构,即时针、分针、秒针。
(2)讲解时分秒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3)演示时针、分针、秒针的运动规律。
3. 例题讲解(1)读取钟表上的时间。
(2)进行简单的时间加减运算。
4. 随堂练习(1)观察钟表模型,读取时间。
(2)互相提问,进行时间加减运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时分秒》2. 内容:(1)钟表的基本结构:时针、分针、秒针。
(2)时分秒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3)读取钟表上的时间。
(4)时间加减运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略。
(2)从3时到5时,时间差为2小时;从7时30分到9时,时间差为1小时30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时分秒的概念及换算关系掌握较好,但在读取钟表时间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了解古代的计时工具,如日晷、水钟等。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时间问题,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3.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
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实用性。
《时分秒的认识》教案《时分秒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思维能力,同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五、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2.探索新知(1)认识秒针和1秒师:这位小朋友的钟面上有什么?(三根针:时针、分针、秒针)师:现在我们来看秒针弟弟,它有什么特点?(最长、走得最快)师:秒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1秒)师:那么1秒钟可以做些什么呢?(拍手、数数)(2)感受10秒师: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准备的小闹钟,一起感受一下10秒。
(学生操作)师:十秒钟时间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呢?(写字、数数)(3)认识分与秒的关系师:我们知道1分钟有60秒,那么分与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小朋友们拿出小闹钟,自己感受一下。
(学生操作)师:一分钟时间里,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拍手、写字、画画)(4)认识几时几分几秒师:现在老师想考考小朋友们,看看你们能不能准确地说出下面的时间。
(出示钟面图)师:这个时间是几时几分几秒?(学生回答)师:你们知道我们一天有多少这样的时间吗?(24小时=1440分=86400秒)(5)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时、分、秒的认识,知道了时、分、秒之间的基本关系,也建立了初步的时间观念。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更加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3.巩固练习(略)4.课堂小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