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点亮小灯泡
- 格式:ppt
- 大小:5.75 MB
- 文档页数:24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单电路》中的第一节《点亮小灯泡》。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亲手点亮小灯泡对学生来说是一件神奇的事情。
本课旨在让学生理解一个简单电路是由哪些基本元件组成的。
掌握正确连接这些元件的方法。
为此,教材安排了一个猜测活动和三个操作活动:活动一,通过猜测手电筒的内部结构,用“小灯泡怎样亮起来的”这一问题直接揭示本课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本课的学习。
活动二,学生通过将电池、小灯泡和导线连成一个简单的电路,使小灯泡亮起来,然后比较各种不同的连接方法,以此让学生知道闭合电路的共同特点,即需要形成一个能让电流通过小灯泡的闭合回路。
活动三,用回形针、木板和图钉制作一个简易开关,用它来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电路的闭合和断开对小灯泡亮和灭的直接影响。
在此基础上进行迁移,把小灯泡换成其他用电器试试。
活动四,观察手电筒的内部结构,让学生知道简单电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开始的猜测活动形成呼应,以此巩固和运用本课所学知识。
2、教学目标①通过将小灯泡点亮的探究活动,学会正确连接简单电路,并画出电路示意图②尝试在电路中接入不同的用电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③用常见物品制作一个简易开关,理解开关对电路的断开和闭合所起的控制作用3、重点与难点重点:自主探究,学会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正确连接方法。
难点:能够用语言归纳描述闭合电路的特征,能画出简单的电路示意图。
4、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手电筒、小灯泡剖面图。
学生分组材料:电池、导线、小灯泡、电池盒、小灯座、木板、图钉、回形针、小电机、小电铃、制作手电筒套件。
二、学情分析点亮小灯泡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
也许学生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但是,他们并不一定了解电路的真正意义。
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灯泡的结构是很重要的,当了解了小灯泡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去点亮小灯泡。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l 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l 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包括电池、导线在内的完整的闭合回路。
l 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用多种方法建立起来。
l 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科学探究目标l 能用电源、导线和小灯泡连接简单电路。
l 能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l 能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l 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观察的乐趣。
l 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l 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l 体会点亮小灯泡过程中运用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点亮小灯泡,初步让学生建立电路的概念。
难点:推测电在连接装置中是怎样流动的。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1只小灯泡,1节1.5V的干电池,1根导线,学案。
教师准备:课件、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双面胶。
【教学过程】一、聚焦通过鸡东夜景的视频导入本课学习,激活学生的原有认识。
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欣赏(播放视频)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鸡东的夜景美么?是什么使夜景如此美丽呢?视频播方结束后提出问题:那如何让小灯泡发光呢?我们今天将继续学习第二单元电路第二课《点亮小灯泡》对于本节课我们应该掌握哪些内容呢!请同学们一起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学习目标,找一名学生朗读)通过学习目标,我们已经明确了学习的内容,那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开启今天的探索之旅吧!二、探索探索1:小灯泡的结构课件出示小灯泡的图片同学们,这就是我们要点亮的小灯泡,请同学自主学习课本第24页探索一的内容,小组同学共同完成学案探索一部分的内容。
请一名同学上台帮助老师将小灯泡的各部分名称移动到相应的方框内!给大家2分钟时间,看哪一组同学完成的又快又准!(教师台上和每个小组间巡回指导,对于早完成的小组可以让他们猜想一下各部分的作用)时间结束后,先看讲台上小组的答案正确。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通用5篇)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教学准备】小灯泡、1.5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
电灯为什么会亮呢?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1、小灯泡的构造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要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
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
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三、让小灯泡发光1、点亮小灯泡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
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把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4)分析接亮的共同点3、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点亮小灯泡全国一等奖说课稿点亮小灯泡全国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生物课程中的一节实验课,以“点亮小灯泡”为主题,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了解电流与电路的基本概念;2. 掌握电路的构成要素:电源、导线、开关和负载;3. 能够正确连接简单的电路,使小灯泡点亮。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3. 通过实验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践的兴趣和热爱;2.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电流与电路的基本概念;2. 掌握电路的构成要素及其连接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电流的流向;2.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电路的构成要素及其连接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电路的初步认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实验操作(15分钟)2.1 实验前准备:- 准备一个小灯泡、一个电池、两根导线和一个开关;- 将小灯泡的两个端口分别插在导线的两个夹子上。
2.2 实验操作步骤:- 将一个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正极连接;- 将另一根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连接;- 将小灯泡的两个夹子分别与两根导线的另一端连接;- 关闭开关,观察小灯泡是否亮起。
3. 实验回顾与总结(10分钟)通过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电路的构成要素及其连接方法,并解释为何小灯泡会亮起。
4. 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提出一些问题,拓展学生对电路的理解和应用:- 如果将一个导线的两端都连接到电池的正极,会有什么现象?- 如果将一个导线的两端都连接到电池的负极,会有什么现象?- 有没有其他的电源可以点亮小灯泡?五、板书设计电路构成要素:电源、导线、开关和负载电流的流向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操作,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对电路的构成要素和连接方法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小学科学教案《点亮小灯泡》小学科学教案《点亮小灯泡》为了让小学生知道电流可以使灯泡发光,懂得短路对电路的影响,以及懂得用电安全知识,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喜悦。
店铺整理了小学科学教案《点亮小灯泡》这篇文章,希望对你有用小学科学教案《点亮小灯泡》篇1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电流可以使灯泡发光,懂得短路对电路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经历使用电线、电池、让一个小灯泡发亮的活动;学会检查电路装置,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通过观察体会到电流的路线。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用电安全知识,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连接能使小灯泡发光的电路。
教学难点:1、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
2、区分短路和断路。
教学准备:小灯泡、电池、导线、记录纸、、水彩笔、剪刀(教师用)教学过程:一、观察材料,认识结构师:(出示一个小灯泡)知道这是什么吗?生:小灯泡(师板书:小灯泡)师:小灯泡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观察之后再告诉我。
(小灯泡装在桌上的信封里,大家可以打开它)生:小灯泡由金属架、灯丝、玻璃泡、连接点组成。
(课件出示小灯泡剖面图,进一步了解小灯泡的构造。
)师:为什么要有两个连接点?生:这样,电流可以从一个连接点进去后,从另一个连接点出来。
师:如果要点亮小灯泡,(板书:点亮)你还需要什么材料?生:电源。
师出示一个干电池,问:这个可以吗?生:可以。
(师用小灯泡接触干电池的两端)问:小灯泡亮了吗?生:没有。
还需要电线。
师:(课件出示电池和导线图片)它们在构造上又有什么特点呢?生:电池的一端突出,另一端是平的。
生:一端是正极,有一个“+”号,另一端是负极,有一个“-”号。
生:导线的里面是金属丝,外面包着一层塑料。
二、大胆猜测,绘线路图师:如果现在老师给你们每组发一个小灯泡、一根导线和一节干电池,你们是否能让小灯泡发出光来?生:能。
师:只要有了这些材料,不管怎么连都可以吗?生:要有一定的连接方法,连得不对就不能发光。
苏教版科学实验详解 I 四年级上册第12课《点亮小灯泡》实验名称:点亮小灯泡(教材第36页)实验目的:学会连接简单电路实验材料:小灯泡1个、5厘米长的导线2根、干电池1个、电池盒1个、灯泡座1个。
实验步骤:1将电池装在电池盒里,用一根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正极连接。
2把小灯泡装在灯泡座上,用导线的另一端将金属壳与电池的正极相连接。
3用另一根导线将电池负极与小灯泡底部的锡点相连接。
4整理实验仪器。
提示:本实验点亮小灯泡的方法还有很多,鼓励同学们给出不同的方案,总结规律。
实验现象:小灯泡亮了。
注意事项:不能直接用导线将电池正负极相连,以免造成电池短路。
实验结论:电路中的电流必须形成一个循环的封闭的路线,(又叫闭合回路)在这个回路中,起点和终点分别是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这样小灯泡才能亮起来。
实验名称:利用简单开关,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实验目的: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材料:小灯泡1个、小灯座1个、导线3根、电池1节、电池盒1个、木板1块、图钉2个、回形针1个。
实验步骤:1在一块木板上,把回形针的一端用一枚图钉固定,并使回形针的另一端能够搭到另一枚图钉上。
2把电池按正负极装在电池盒里,再把小灯泡拧在灯座上。
3先用一根导线与电池盒的正极(+)及灯座的一端进行连接;再用第二根导线与电池盒的负极(-)连接,导线另一端与图钉的一端进行连接。
接着用第三根导线的一端与灯座的另一侧连接,导线的另一端与图钉进行连接。
最后,用回形针与另一个图钉进行连接,看小灯泡是否亮起来。
4整理实验仪器。
实验现象:小灯泡亮了。
注意事项:1. 本实验用到导线,电池应注意用电安全。
2. 只能使用电池,不能从电源插座连电。
实验结论:回形针起到接通、切断电源的作用。
灯泡有两个接触端,灯丝可以发光。
当回形针与图钉接触时,电流从回形针到电池盒、小灯泡又回到回形针,电路里有电流通过。
电路中的电流必须形成一个循环的封闭的路线,小灯泡才能亮起来。
点亮小灯泡全国一等奖说课稿点亮小灯泡全国一等奖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我是XX,今天非常荣幸能够为大家带来《点亮小灯泡》的说课稿。
这是一本获得全国一等奖的绘本,它以独特的故事情节和精美的画面,为孩子们带来了一次奇妙的探索之旅。
一、教材分析《点亮小灯泡》是一本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小女孩,她发现自己的小灯泡不亮了,于是展开了一次有趣的寻找之旅。
在这个过程中,她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通过和它们合作,最终找到了点亮小灯泡的方法。
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可以学到如何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同时,故事中提到了一些科学知识,例如电路的原理和灯泡的结构,可以帮助孩子们增加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通过绘本的阅读,激发孩子们对文字和图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故事中,小女孩需要和不同的动物合作,通过他们的帮助才能点亮小灯泡。
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增加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故事中涉及到了一些科学知识,例如电路的原理和灯泡的结构。
通过故事的讲解和相关的实验活动,增加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增加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故事引发孩子们的思考和讨论,如何组织相关的实验活动,增加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图书导读法:通过观察图画和讲解故事情节,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故事中角色的合作,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3.探究式学习法:通过实验活动,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探索和理解科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安排1.导入:展示书籍封面,引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2.图书导读:带领孩子们观察图画,讲解故事情节,引发孩子们的思考和讨论。
3.角色扮演: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故事中的一个角色,通过合作解决问题,点亮小灯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