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2
南京中山陵名词解释
南京中山陵是中国现代历史上著名的纪念建筑,位于南京市玄武
湖畔紫金山南麓,是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以下是对南
京中山陵相关名词的解释:
1.中山陵:中山陵是指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也是纪念孙中山先生
的纪念建筑。
中山陵庄严肃穆,是孙中山先生生前提倡的"三民主义"
思想的象征,也是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和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见证。
2.中山陵景区:中山陵景区是指围绕中山陵建设的一片广阔区域,包括陵墓区、纪念堂、瞻园、大宅门等。
景区内的建筑以中山陵为核心,展示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事迹和他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贡献。
3.纪念堂:中山陵内的纪念堂是用来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建筑物,
以供人们缅怀敬仰。
南京中山陵的纪念堂是一座中式建筑,内有孙中
山先生的雕像,门额上有"天下为公"四个金字,体现了他的人民至上
的思想。
4.瞻园:中山陵景区内的瞻园是一座以建筑、花木、景观等为主的公园,用来供人游览和休闲。
瞻园内有湖泊、林木,还有孙中山先生故居花园的遗址,给人以宁静和温馨的感觉。
拓展:
南京中山陵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的重要纪念建筑,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是中国人民对孙中山先生的崇敬之情和缅怀之意的象征。
每年的清明节和孙中山先生的诞辰等重要节日,都会有大批人慕名前往中山陵瞻仰纪念。
此外,中山陵周边还有其他景点,如中山植物园、中山烈士陵园等等,一起构成了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山陵的建设和保护,不仅是维护中国重要历史遗迹的任务,也是传承革命精神、弘扬中山先生的思想的重要举措。
中山陵的景点介绍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中山陵这个超棒的地方。
一提到中山陵,那可是大名鼎鼎呀!它坐落在南京,那景色,那气势,真的绝了。
当你沿着那长长的台阶往上走,就好像在走一条通往历史的神秘通道。
你看那台阶,一阶一阶的,走起来还真有点费劲呢,但这也让你更加期待上面到底有啥。
嘿,等你好不容易爬上去了,哇,那壮观的景象就出现在眼前啦!孙中山先生的雕像庄严肃穆地立在那里,仿佛在跟你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周围的树木郁郁葱葱的,就像是一群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里。
有时候风吹过来,树叶沙沙作响,感觉它们也在讲述着那些过去的岁月呢。
在这里,你会不自觉地安静下来,心里充满了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意。
再往远处看,那景色美不胜收呀,蓝天白云下,整个中山陵都显得那么宁静而庄重。
要是赶上个好天气,阳光洒下来,哇,那画面简直太美了。
我记得我第一次去中山陵的时候,那心情别提多激动了。
一边走一边想,这可是孙中山先生安息的地方呀。
走在里面,就感觉自己好像穿越到了过去,和那些历史人物一起经历着种种。
逛完中山陵,你会觉得自己好像经历了一场特别的旅程,对历史、对人生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这里不仅仅是一个景点,更是一个能让你心灵得到洗礼的地方。
哎呀呀,总之呢,中山陵真的值得你去好好逛一逛,感受一下它的独特魅力。
等你去了,你就知道我说的一点都不夸张啦!好了,朋友们,我就先说到这儿啦,下次再带你们去别的好玩的地方逛逛哟!
这就是中山陵,一个充满故事和魅力的地方,相信去了的你一定会回味无穷!。
中山陵简介中山陵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纪念地之一。
建于1926年,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对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的杰出贡献而建立的。
中山陵占地面积约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6万平方米,总造价为436万元人民币。
它坐落在紫金山之巅,矗立在仙鹤山上,背依衡山,面临明孝陵和明城墙。
陵墓的设计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和西方文化的元素,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庄重和古朴之美。
中山陵的主体建筑是坐北朝南的大门,也被称为“博爱门”。
这座雄伟的石刻门楼高7.5米,宽18.3米,采用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神庙的建筑风格,浑厚粗犷的风格体现了革命人物的形象和风范。
进入中山陵,可以看到一条由南向北延伸的中轴线上的一系列建筑物。
其中最重要的是孙中山先生的纪念堂,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位置。
纪念堂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
它是用花岗石砌筑而成,外立面平整光滑,庄严肃穆。
纪念堂内部设有展览室,陈列着孙中山先生的遗物、图片和资料,生动展示了他对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的贡献和影响。
在孙中山纪念堂的背后,是孙中山故居。
这座两层的中国式建筑,是孙中山居住的地方。
故居坐北朝南,坐落在翠绿的竹林和花园中,宁静而优雅。
故居内部保留了孙中山居住时期的原始装饰和陈设,让人仿佛可以穿越时空,感受孙中山先生的智慧和领导才能。
除了纪念堂和故居,中山陵还有一系列配套建筑。
其中最著名的是“协和馆”,它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和他的同事、朋友们共同为中国民主事业奋斗的精神而建立的。
协和馆分为两层,展览了孙中山与其他民主革命家的合作情况,以及他们为了民主革命的共同理想而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除了建筑群,中山陵还有美丽的花园和湖泊。
花园中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花卉和树木,四季都有不同的花朵盛开,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绚丽。
湖泊清澈见底,蓝天白云倒映其中,增添了宁静和美丽的氛围。
中山陵不仅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重要纪念地。
中山陵有几个入口?一、中山陵简介中山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湖畔,是中国现代历史伟人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作为中国现代历史的象征之一,中山陵是一个重要的纪念性建筑物,也是无数人缅怀先烈、表达敬意的地方。
中山陵由著名建筑师梁思成设计,于1926年开工建造,于1929年正式竣工。
二、中山陵的入口中山陵共设有三个入口,分别是南门入口、东门入口和西门入口。
各个入口位置合理,方便游客进出,以下将为您介绍各个入口的特点和参观顺序。
1. 南门入口南门入口是中山陵最主要的入口,位于中山陵的南侧。
从南门入口进入中山陵,游客首先会看到一座宏伟的牌楼,在牌楼之后是一条宽敞的大街,两旁种满了松柏树。
南门入口是中山陵的正门,也是游客们通常选择的入口。
从这里开始游览,可以依次参观中山陵陵园、中山陵纪念堂、中山陵博物馆等景点。
2. 东门入口东门入口位于中山陵的东侧,与南门入口相距较远。
游客们可以选择步行、乘坐公交车或者出租车前往。
东门入口相对于南门入口来说,游客数量较少,所以在参观中山陵时可以选择这个入口,减少排队的时间。
从东门入口进入中山陵后,可以先参观中山陵博物馆,然后再游览其他景点。
3. 西门入口西门入口位于中山陵的西侧,与南门入口相距较近。
游客们同样可以选择步行、乘坐公交车或者出租车前往。
西门入口是中山陵的次要入口之一,也是游客们可以选择的入口之一。
从这里进入中山陵后,可以依次参观中山陵纪念堂、中山陵陵园等景点。
三、参观建议无论从哪个入口进入中山陵,游客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喜好自由选择游览线路。
以下是一些建议:1. 提前规划时间:中山陵占地较大,参观需花费一定时间,建议游客们提前规划好时间,合理安排游览路线。
2. 学习历史知识:中山陵是对中国现代历史的纪念,参观前可以了解一些历史知识,更能深入理解中山陵的意义。
3. 尊重陵墓:中山陵是中国的陵墓,游客在参观时应保持庄重,遵守规定,不随意触摸、刻字或乱丢垃圾。
4. 慢行观赏:中山陵风景优美,游客们可以慢慢欣赏,体验其中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中山陵介绍中山陵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明孝陵风景区。
中山陵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明孝陵风景区。
中山陵始建于1926年,至1931年完成。
整座陵墓坐北朝南,占地81.4万平方米,是中国现代史上占地面积最广、规模最大的陵墓之一。
中山陵以其庄严肃穆的氛围和雄伟壮丽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中山陵的建筑采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布局方式,整体建筑群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大门、碑廊和墓室。
大门是中山陵的正门,由两幢拜殿和一座迎宾厅组成。
大门的屋顶上有一对麒麟石雕,象征着祥瑞和权威。
通过大门,就能够进入中山陵的主要建筑区域。
碑廊是中山陵的主体建筑部分,有七座全浮雕式的文化倡导石碑。
这些石碑分别以孙中山先生和国共两党的事迹为主题,展现了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内容。
碑廊的墙上刻有众多史书文辞和个人手迹,其中包括孙中山的宣言、领导文献和手书签名等。
墓室则是中山陵的重要部分,是孙中山先生和夫人宋庆龄的合葬之处。
墓室内有一座大型纪念碑和两层石棺,分别供奉着孙中山先生和宋庆龄夫人的遗体。
在墓室旁边有一个纪念展厅,展示了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的照片和文物。
中山陵四周环绕着美丽的园林景观,包括湖泊、花坛、步道等。
园区内还有多个供游客休憩的亭台楼阁和观景台,让人们能够欣赏到陵墓的全景以及周边的自然风光。
中山陵不仅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陵墓,也是一座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每年,无数学生和爱国人士都会来到中山陵,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事迹,感受他的爱国情怀,激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中山陵的建筑风格独特,庄严肃穆,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它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的陵墓,也是一处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建筑作品。
作为中国近代史的见证者,中山陵见证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变,也见证了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奋斗的历史进程。
中山陵有多大的面积?一、中山陵的面积中山陵是中国现代历史伟人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麒麟山上。
作为一座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陵墓,中山陵占地面积巨大,是中国现代陵墓中最大的一座。
1. 面积详细数据中山陵总占地面积高达2.84万平方米,毗邻着麒麟山和玄武湖。
陵墓区占地面积3.07万平方米,包含陵墓、陵园和陵寝,是中山陵最核心的区域。
其中,陵园占地1.35万平方米,包括园林景区和纪念建筑;陵寝占地1.72万平方米,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所在地。
2. 规划设计中山陵的规划设计充分考虑了地理环境和孙中山先生的事迹与思想。
陵墓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既显示出中国传统陵墓的庄严肃穆,又展现了现代化的气息。
二、中山陵面积的意义中山陵作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占面积的宏大规模具有深远的意义。
1. 历史意义中山陵是中国现代历史的见证者和重要象征,它的面积较大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事业和他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陵墓所处的地理位置和面积都经过精心选择和规划,以表达对孙中山先生的崇敬之情。
2. 文化意义中山陵以其庄严肃穆的建筑风格和广阔的面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
通过参观中山陵,人们可以了解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事迹和他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三、中山陵面积对保护与管理的影响中山陵的巨大面积对其保护与管理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与需求。
1. 考古保护作为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中山陵的面积较大,其中包含了许多文物和历史遗迹。
对于中山陵的遗址保护与考古工作,需要进行系统性的调查研究和科学保护。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陵墓的原貌和历史价值。
2. 环境管理中山陵所在的麒麟山是南京市的一处重要自然景观,其周围的环境管理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保持陵墓区的环境整洁、绿化良好,对于维护中山陵的尊严和美观至关重要。
3. 游客管理由于中山陵的巨大面积,参观游览需要一定的组织和规划。
游客管理成为中山陵管理者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要确保游客的安全,并提供良好的参观体验,同时保护陵墓的安静与庄严。
南京中山陵历史介绍说起南京啊,那可真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尤其是那座中山陵,简直就是历史的活化石,让人一靠近就能感觉到那股子庄重又不失温情的气息。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位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安息之地,中山陵,用咱们老百姓的话,就是说说它的那些事儿。
一提到中山陵,你脑海中是不是立马浮现出那层层叠叠的台阶,还有那高耸入云的石牌坊?嘿,没错,就是那地儿,壮观得让人心里头直打鼓。
你走进陵园,首先迎接你的就是一座大气磅礴的博爱牌坊,上面刻着俩大字——“博爱”,简单俩字,却把孙中山先生那胸怀天下的情怀给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就像咱们邻里间常说的,“心宽体胖,量大福大”,孙中山先生的心,那可是装下了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啊。
再往里头走,嘿,那台阶可真不少,一层层,一级级,数都数不过来。
老人们常说,“要登高才能望远”,这爬台阶啊,就像是在走人生路,一步一个脚印,虽然累,但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走得有意义。
等到你气喘吁吁地爬到顶,看到那座庄严的陵墓时,嘿,那感觉,就像是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陵墓前头,有个大平台,宽敞得很,站在那儿,你能把整个陵园的风光都尽收眼底。
周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就像是给孙中山先生建了个大花园,让他老人家在天之灵也能感受到人间的美好。
这不禁让人想起那句老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孙中山先生为咱们国家做了那么多,咱们后人也得好好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
再往陵墓里头看,那设计,那雕工,简直是巧夺天工,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不过话说回来,这陵墓里头啊,最重要的还是孙中山先生的遗体,他老人家静静地躺在那儿,仿佛还在用他那深邃的目光注视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关注着咱们国家的发展,关注着咱们老百姓的生活。
逛完中山陵,你心里头肯定会生出不少感慨。
这不仅仅是一座陵墓,更是一座历史的丰碑,一座精神的灯塔。
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怎么变迁,咱们都不能忘记那些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先辈们。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换来了咱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对中山陵的评价1. 中山陵啊,就像一座巨大的历史宝盒,静静地坐在那,里面装满了岁月的传奇故事,仿佛随便打开一角,就能涌出滔滔不绝的英雄往事。
2. 中山陵像个沉默的巨人,威严地俯瞰着大地,那层层台阶就像巨人的肋骨,每一步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分量,走在上面感觉像在攀爬历史的脊梁。
3. 中山陵好似一座凝固的史诗殿堂,那建筑风格独特得就像一个从历史画卷里走出来的老者,穿着一身融合古今的盛装,默默诉说着往昔。
4. 中山陵宛如一个时光的大仓库,把近代的风云变幻一股脑儿地收纳其中,那肃穆的氛围就像一张大网,把每个前来的人都罩在历史的沉思里。
5. 中山陵像一个超大型的历史纪念蛋糕,层层叠叠的建筑是那精美的裱花,每一层都藏着对孙中山先生深深的敬意,这蛋糕可只供心灵品尝。
6. 中山陵仿佛是历史长河中一座巍峨的灯塔,那庄严肃穆的样子,就像一个不苟言笑的历史守望者,时刻提醒着人们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7. 中山陵就像是一座历史的超级堡垒,里面住着孙中山先生伟大的精神,那坚固的建筑仿佛是用无数革命志士的信念堆砌而成的。
8. 中山陵好似历史大舞台上最庄重的一幕场景,那建筑布局像是精心编排的舞蹈队形,每一处细节都在跳着纪念的舞步。
9. 中山陵像一个巨大的历史回音壁,只要你靠近,就能听到那个时代的呐喊声、枪炮声、奋斗声,轰隆隆的就像一场历史交响乐。
10. 中山陵仿佛是一座通往历史深处的神秘大门,那宏伟的建筑是大门上的雕花,每一个花纹都在讲述着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事迹,进去就像穿越回了过去。
11. 中山陵像一个装满故事的超级口袋,那口袋大得能装下整个近代中国的变革史,随便掏出一个故事都能让你惊叹不已。
12. 中山陵宛如历史天空中一颗璀璨而庄严的星星,那建筑散发的光芒就像星芒一样,刺透岁月的迷雾,照亮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心。
13. 中山陵就像是一个用历史砖头砌成的巨大奖杯,是对孙中山先生以及那个伟大革命时代的最高嘉奖,高高地耸立在那里,让人仰望。
中山陵介绍讲解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中山陵参观游览。
我是中山陵景区的导游员,我叫李一凡,请大家叫我小李或李导。
中山陵是民国总统孙中山的陵寝。
从紫金山下来,顺着一条林荫小道就可以到陵门了。
中山陵的大门上有一块匾额,上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
这是孙中山先生在他去世前四天亲手题写的。
这是因为他要把自己的陵墓建在一个人人都能看到的地方,让人人都来瞻仰他的遗容。
穿过大门,就来到陵寝前,陵寝是仿照南京钟山龙蟠的气势而建造的。
陵寝前有一座祭坛,祭坛上面有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雕像,他双手捧着一个大香炉,坐在高高的石座上。
在祭坛旁边有两座石人,一座是手持书卷的孔子像,一座是手拿拐杖的老子像。
这是因为孔子和老子都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哲学家。
从祭坛后面就是陵园主体建筑——墓道。
墓道由花岗岩和花岗岩组成,长三百多米。
墓道两旁有石马、石虎、石羊、石象等石雕像。
—— 1 —1 —。
广州中山陵简介
中山陵位于中山北路,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又称“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1927年春建成。
陵墓始建于1925年3月15日,同年5月1日举行首次公祭。
1929年11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一举攻占南京,定都于此,并改称“南京”。
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后,国民党政府迁至北平,此陵遂成为日本侵略军的战利品。
中山陵景区共分为两大块:一是陵墓区;二是祭祀区。
其中陵墓区包括了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明楼等景区。
中山陵中山陵坐落在钟山南麓、紫金山下,始建于1925年3月12日,1927年1月15日建成竣工。
由当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宋庆龄主持设计,中国建筑大师梁诗正、李叔同等设计。
它的结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的完美结合和创新发展。
它是一座集宫式建筑、园林建筑和陵墓建筑为一体的中国传统古建筑群,是中国近代建筑最美丽的一座纪念性宫殿。
—— 1 —1 —。
中山陵
各位朋友,我们的车已经驶出了中山门,现在行驶的这条路是通往中山陵景区的陵园路。
这是1929年为了迎接孙中山先生灵柩专门修筑的一条长达3公里的林荫大道。
沿路种植的梧桐使整条陵园路显得更加庄重、宁静。
游览中山陵,就不得不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
他早年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来他弃医从政,并于1905年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
辛亥革命后的次年元旦,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此后,他又经历了“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终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中山陵是由留美设计师吕彦直博士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陵墓平面为一木铎形,表示“使天下皆达道”及“木铎警世”的含义,象征着中山精神犹如响亮的钟声传遍各地。
各位朋友,现在车子已经行驶到了陵园路的尽头,请大家下车跟随我来……现在我们就来到了中山陵前的半月形陵园广场。
大家请朝南看,广场的正南是一座三层八角形石台,石台上有一尊三足双耳紫铜宝鼎,重达万斤。
此鼎是1933年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和全体师生捐赠的,鼎上铸有中山大学校训“智仁勇”三字,鼎内立有一块六角形铜牌,上有戴母手书《孝经》全文,所以此鼎又名“孝经鼎”。
沿广场台阶北上,我们来到了“博爱坊”。
这是一座四楹三阙的冲天式石牌坊,高12米,宽17.3米。
大家抬头便可望见坊额正中“博爱”两字,这是孙中山先生的亲笔手书,出自唐代韩愈《原道》中“博爱之为仁”一语,孙中山一生以博爱精神致力于民主革命,可以说“博爱”二字也正是孙先生一生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写照。
由博爱坊向前走,是一段长480米,宽近40米的墓道,墓道两旁以两两相对的雪松、桧柏、银杏、红枫代替了古代皇陵惯用的石人石兽,更好地表现了中山精神犹如青松翠柏万古长青。
墓道尽头的平台广场山这座单檐歇山蓝色琉璃瓦顶的三拱门,是陵区的正式开端。
这道陵门高16米,宽27米,进深8.8米,由福建花岗岩筑成。
中门横额上是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说天下的权力为全国人民所公有。
这正是孙先生三民主义中民权思想的最好注解。
在陵门前有一对高3米的石狮,陵门两侧半环形的石拥壁与陵墓的围墙相连正好勾勒出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的下端轮廓。
过了陵门,这座拱券式结构的建筑便是碑亭。
亭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蓝琉璃瓦,亭身用花岗岩砌成,东、西、南各开一个拱门。
亭中这块8.1米高的巨碑上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恺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镏金大字,碑座上有山海图案,碑额上阴刻国民党党徽,突出了“党葬”这一特点。
出碑亭迎面石阶层层叠叠,似乎数不清,但其实这里有八段大台阶,上三下五,表示“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共290级。
这八段台阶看似平凡,其实正是设计者匠心独特之处。
当我们由下向上看时,石阶连绵不断,不见平台;而由
上往下看时,却只见平台,不见台阶了。
待会儿我们走到最高阶后不妨再回头来体会一下这样的效果吧!
……
各位朋友,我们正面的这座仿古代木结构宫殿式建筑就是祭堂了。
整个建筑长30米,宽25米,高29米,在其四角各建有一个堡垒式方室,里面是四角攒尖式屋顶。
祭堂为歇山重檐蓝琉璃瓦顶,在重檐正中嵌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天地正气”直额。
檐下祭堂正面开了三个拱门,门楣上方从东到西分别刻有“民族”、“民权”、“民生”6个阳文篆字。
请各位跟随我进入祭堂。
祭堂内用云南产的大理石铺地。
堂内左右前后排列着12根巨大的石柱,四隐八显。
四壁上部为人造石,下护壁为黑色大理石。
东西护壁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书写的《建国大纲》全文。
祭堂内顶为斗式,正中藻井为马赛克镶嵌的国民党党徽,表现了一党专政之意。
祭堂正中端置着中山先生长袍马褂全身坐像。
这座雕像高4.6米,是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阿林斯基用意大利白石雕刻而成的,全造价150万法郎。
在石像下的像座四周有六幅反映中山先生生平事迹的浮雕。
南面一幅为“如抱赤子”,东面两幅为“出国宣传”和“商讨革命”,西面两幅是“振聋发聩”和“讨袁护国”,北面是“国会授印”。
整个祭堂以黑白蓝色为基调,均为中国传统孝色。
而彩色玻璃内窗,在阳光照射下又显出另一番西洋风味。
祭堂和墓室两端相通。
墓门分两道,外门是两扇铜质大门,门楣横额上刻有“浩气长存”,第二道门是单扇铜门,门上刻有“孙中山先生之墓”七个篆字。
墓室为天穹状半球形封闭建筑,直径18米,高11米,顶上用马赛克镶成的国民党党徽图案,四壁是米色大理石贴面。
墓室正中的圆形大理石石圹,直径 3.9米,四周围着一圈精致的白色大理石栏杆,谒陵者可以沿石栏绕墓瞻仰,石圹深1.6米,圹内棺座上安放着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卧像,雕像身着中山装安详如睡。
这是由捷克雕塑家高祺年孙先生逝世之初在水晶棺中的形象所作。
在这尊卧像下五米处就是墓穴了,孙先生的遗体用一具美国制造的铜棺盛殓安放在穴中央楠木棺座上。
铜棺四周用8条钢索固定于四壁,可以说“入土不沾土”。
中山先生的遗体自1929年6月1日放入墓穴后,从未曾被打开、移动过。
墓室后面是墓堡公园,现在那里陈列了《中山陵建设史料图片展》,大家如感兴趣一会儿可以去参观一下。
除了陵墓主体建筑外,中山陵周围还有一些纪念性建筑设施,包括藏经楼、音乐台、光化亭、流徽榭等等。
当然钟山风景区除中山陵外还有明孝陵、灵谷寺、头陀岭和白马公园四大景区,如果各位有机会再来南京,希望我能有幸再为大家讲解。
中山陵的讲解到此为止,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