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法知识讲座-图书馆
- 格式:ppt
- 大小:494.50 KB
- 文档页数:82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介在我国,图书馆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影响最大、使用面最广的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
它是国家推荐统一使用的一部综合性的大型图书分类法,由于其类目全面,能够反映最新的科研成果,目前我国95%以上的图书馆都采用这种分类法。
为使大家能够有效地利用图书馆,下面对《中国法》予以简要介绍。
《中图法》的基本类也称基本序列,是对图书所作的最概括、最基本的区分和排列,是分类表的总纲,在根本上决定其分类体系。
《中图法》首先将人类的知识分成“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部类。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进行社会实践的理论指南,作为一个基本部类列于首位,而将一些内容庞杂、无法按某一学科内容性质进行分类的图书概括为“综合性图书”,也作为一个基本部类置于最后,由此形成五大基本部类: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
基本大类是分类表中第一次划分的类,一切中小类目都是以基本大类发展分化而来的,它集中体现了分类法的思想和观点。
在基本目类中,由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这两个学科内容多、发展快,《中图法》在社会科学部类下展开为九大类,自然科学部类下展开为十大类,进一步形成了一个拥有二十二大类的分类表,每大类用一个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并固定其先后次序。
大类下再按照图书的不同属性划分为若干基本类目,然后继续逐级划分为若干小类。
一般用一个字母表示一个大类,用字母加数字表示大类下类目的划分,这样层层类分,便形成了一个有条理、有系统、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逐步展开的类目表。
《中图法》约包含着五万个不同的类目,大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都记住,但如果能熟悉本专业的类目,对借阅图书是有益的。
现将《中图法》(第四版)专业设置相关的类目介绍如下:分类号R173A,B,C,D,R …….代表一级类目,A1,B1,C1,R1代表二级类目预防医学、卫生学,73代表三,四级类目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级类目)A1 马克思、恩格思著作(二级类目)A2 列宁著作(二级类目)A3 斯大林著作(二级类目)A4 毛泽东著作(二级类目)A5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著作汇编(二级类目)A7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生平和传记(二级类目)A8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二级类目)B 哲学(一级类目)B0 哲学理论(二级类目)B1 世界哲学B2 中国哲学B3 亚洲哲学B4 非洲哲学B5 欧洲哲学B6 大洋洲哲学B7 美洲哲学B80 思维科学(总论)B81 逻辑学(论理学)B82 伦理学(道德哲学)C 社会科学总论C0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C1 社会科学现状、概况C2 机关、团体、会议C3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C4 社会科学教育与普及C5 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出版物C6 社会科学参考工具书C61 名词术语、辞典、百科全书(类书)C62 手册、名录、指南、一览表、年表C63 目录、样本、说明书(产品目录入此;图书目录入Z8)C64 表解、图解、图册、公式、数据、地图C65 条例、规程、标准C66 统计资料C67 参考资料C[7] 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工具书C8 统计学C91 社会学C911 社会发展和变迁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C913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C914 社会利益C915 社会调查和社会分析C916 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C919 分科社会学C93 管理学C931 管理技术与方法C932 咨询学C933 领导学C934 决策学C935 管理计划和控制C936 管理组织学C939 应用管理学D 政治、法律D0 政治理论D1/3 共产主义运动、共产党D4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D5/7 世界各国政治D8 外交、国际关系D9(现改为DF)法律DF0 法的理论(法学)DF1 世界各国法律(总论)DF2 国家法、宪法DF3 行政法DF4 经济法、财政法DF5 民法DF6 刑法DF7诉讼法DF8 司法制度E 军事E0 军事理论E1 世界军事E2 中国军事E3/7 各国军事E8 战略、战役、战术E9 军事技术F 经济F0 政治经济学F0-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论)F01经济学基本问题F011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F012经济规律F014经济范畴F014.1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F014.2劳动、劳动生产率、劳动分工F014.3商品生产与交换F014.31价格理论F014.32需求理论、供给理论F014.35经济效益F014.36经济机制F014.39资本和剩余价值F014.4国民收入与分配F014.5消费与积累F014.6社会再生产F014.9其他经济范畴F019.1均衡理论F019.2静态经济学、动态经济学F019.3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F019.4合理预期{F019.5}公共选择F019.6经济政策理论F015宏观经济学F016微观经济学F019其他经济理论F02前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F021原始社会F022奴隶社会F023封建社会F03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F030生产关系、所有制F031商品生产与交换F031.1商品、商品生产[F031.2]货币F031.3价值、价值规律F031.4价格F031.5经济效益F031.6经济机制F032资本和剩余价值F032.1资本F032.2剩余价值及其分配F033雇佣劳动和工资F034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化F035社会资本再生产F035.1社会生产、再生产F035.2部门间的关系F035.3社会总产品、国民生产总产值F035.4计划和市场F036国民收入和分配F036.1国民财富F036.3消费与积累F036.5生活方式F037经济循环F037.1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F037.2经济停滞、衰退与复苏F037.3景气预测F038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F038.1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F038.2垄断与竞争F038.3资本输出F038.4国家垄断资本F038.5经济军事化F038.6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经济掠夺F038.8“后工业社会”论F03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F04社会主义社会生产方式F041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F042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F043社会主义经济规律F044社会主义劳动F045商品生产与交换F046社会主义分配制度F047国民收入与分配F048社会主义再生产F049经济循环F05共产主义社会生产方式F06经济学分支科学F08各科经济学F09经济思想史F1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F11世界经济、国际经济关系F12中国经济F13/17各国经济F2 经济计划与管理F20国民经济管理F21经济计划F22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F23会计F239审计F24劳动经济F25物资经济F27企业经济F28基本建设经济F29城市与市政经济F3 农业经济F30农业经济理论F31世界农业经济F32中国农业经济F33/37各国农业经济F4 工业经济F40工业经济理论F41世界工业经济F42中国工业经济F43/47各国工业经济F49信息产业经济(总论)F5 交通运输经济F50交通运输经济理论F502运输业计划和管理体制F503运输业建设与发展F505运输价格、成本与利润F506运输企业组织与经营管理F51世界各国概况F53铁路运输经济F54陆路、公路运输经济F55水路运输经济F56航空运输经济F57城市交通运输经济F59旅游经济F590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F591世界旅游事业F592中国旅游事业F593/597各国旅游事业F6 邮电经济F60邮电经济理论F61邮政F62电信F63世界各国邮电事业F7 贸易经济F71国内贸易经济F72中国国内贸易经济F73世界各国国内贸易经济F74国际贸易F75各国对外贸易F76商品学F8 财政、金融F81财政、国家财政F82货币F83金融、银行F84保险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G0 文化理论G1 世界各国文化事业概况G2 信息与知识传播G20信息与传播理论G21新闻学、新闻事业G22广播、电视事业G23出版事业G24群众文化事业G25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G26博物馆学、博物馆事业G27档案学、档案事业G3 科学、科学研究G4 教育G5 世界各国教育事业G6 各级教育G7 各类教育G8 体育H 语言、文字H0 语言学H1 汉语H2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H3 常用外国语H5 阿尔泰语系(突厥—蒙古—通古斯语系)I 文学I0 文学理论I1 世界文学I2 中国文学I24 小说I25 报告文学I26 散文I3/7 各国文学J 艺术J0 艺术理论J1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J2 绘画J3 雕塑J4 摄影艺术J5 工艺美术J[59] 建筑艺术J6 音乐J7 舞蹈K 历史、地理K0 史学理论K1 世界史K2 中国史K3 亚洲史K4 非洲史K5 欧洲史K6 大洋洲史K7 美洲史K81 传记N 自然科学总论N0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N1 自然科学现状、概况N2 自然科学机关、团体、会议N3 自然科学研究方法N4 自然科学教育与普及N5 自然科学丛书、文集、连续出版物N6 自然科学参考工具书N[7] 自然科学文献检索工具书N8 自然科学调查、考察N91 自然研究、自然历史N94 系统论(系统学、系统工程)K[99] 情报学、情报工作O 数理科学和化学O1 数学O3 力学O4 物理学O6 化学O7 晶体化学P 天文学、地球科学P1 天文学P2 测绘学P3 地球物理学P4 气象学P5 地质学P9 自然地理学Q 生物科学Q1 普通生物学Q2 细胞学Q3 遗传学Q4 生理学Q5 生物化学Q6 生物物理学Q7 分子生物学Q81 生物工程Q[89] 环境生物学Q91 古生物学Q93 微生物学R 医药、卫生R1 预防医学、卫生学R2 中国医学R3 基础医学R4 临床医学R5 内科学R6 外科学R71 妇产科学R72 儿科学R73 肿瘤学R74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R75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R76 耳鼻咽喉科学R77 眼科学R78 口腔科学R79 外国民族医学R8 特种医学R9 药学S 农业科学S1 农业基础科学S2 农业工程S3 农学(农艺学)S4 植物保护S5 农作物S6 园艺S7 林业S8 畜牧、兽医、狩猎、蚕、蜂S9 水产、渔业T 工业技术TB 一般工业技术TD 矿业工程TE 石油、天然气工业TF 冶金工业TG 金属学、金属工艺TH 机械、仪表工业TJ 武器工业TK 动力工程TL 原子能技术TM 电工技术TN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技术TP1 自动化基础理论TP2 自动化技术及设备TP3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TP30 一般性问题TP31 计算机软件TP32 一般计算器和计算机TP33 电子数字计算机(不连续作用电子计算机)TP34 电子模拟计算机(连续作用电子计算机)TP35 混合电子计算机TP36 微型计算机TP37 多媒体技术与多媒体计算机TP38 其他计算机TP39 计算机的应用TQ 化学工业TS 轻工业、手工业TU 建筑科学TV 水利工程U 交通运输U1 综合运输U2 铁路运输U4 公路运输U6 水路运输U[8] 航空运输V 航空、航天V1 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与探索V2 航空V4 航天(宇宙航行)V[7] 航空、航天医学X 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安全科学)X1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X2 环境综合研究X3 环境保护管理X4 灾害及其防治X5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X7 三废处理与综合利用X8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Z 综合性图书Z1 丛书Z2 百科全书、类书Z3 辞典Z4 论文集、全集、选集、杂著Z5 年鉴、年刊Z6 期刊、连续性出版物Z8 图书目录、文摘、索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讲义《中图法》是一部综合性分类表,也就是说《中图法》是能够供所有学科专业文献标引和检索使用的标引语言。
1975年10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图法》第一版,1999年3月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第四版,全称也从《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改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2001年夏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了第四版的电子版,称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电子版1.0版。
1.《中图法》的编制原则第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文献出版的实际为基础,将科学性、实用性、思想性有机地统一。
第二,以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依照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从理论到应用的原则构建逻辑系统。
分类体系与类目设置既要保持相对稳定性,又要考虑有一定的动态性,及时反映新学科、新主题的发展,并允许对其结构与类目作一定的调整,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第三,标记符号力求简明、易懂、易记、易用;标记制度力求灵活实用,有较好的结构性,以揭示体系分类法的本质特征。
第四,兼顾作为编制分类检索工具的规范与作为文献分类排架的规范的双重职能。
第五,兼顾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机构类分不同类型文献的需要。
2.《中图法》的分类体系《中图法》的分类体系是指基本部类与基本大类的构成及其序列以及所有类目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形成的等级结构。
而基本部类与基本大类的构成及其序列是《中图法》最基本的分类体系。
《中图法》按照毛泽东关于“什么是知识?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的论断,将知识门类分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部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们事业的理论基础,故作为一个基本部类列于首位;此外,考虑到文献本身的特点,对于一些内容庞杂、类无专属,无法按某一学科内容性质分类的图书,概括为“综合性图书”,作为一个基本部类,置于最后。
信 息 技 术生的重大损失。
比如,相关的银行部门向企业进行放贷时,可以借助大数据思维来对整体的企业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并以此实现对于整体放贷额度的评估和把控,帮助减少银行部门的经营风险。
4.3 推进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新发展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网络相关技术平台的应用也在不断发展和成熟,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够帮助提升整体的经济发展活力,也能够确保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更加完善和多样化,借助金融和互联网的多重性作用,可以实现整体的大数据思维的拓展和进步,完善整体的金融产业中的各个功能,借助整体的大数据思维,能够提升对金融数据的研究和筛查,也能够做好对金融客户的投资风险测评以及相关征信资讯相关的查询,不断提高金融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能够确保整体的金融学的研究更加深入。
4.4 利用大数据提供多样化服务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思维的不断拓展,能够有效地提升整体数据信息的多元化与丰富性,这主要是由于大数据技术能够掌握和把控到大部分的信息和数据,帮助企业以及金融客户来做好信息数据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当然,为了更加高效地满足和确保广大金融客户的需求,促进整体企业的长久发展,金融客户可以借助大数据的分析技术,来发现自身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此来做到优化和完善,金融客户通过自身的数据分析,可以有效地减少自身在后续投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和误差,金融学所延伸的大数据的数应用也能够实现整体的企业的服务的优化,为整体的经济发展做好更加高效的保障。
4.5 为金融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保障新时期,随着对于金融学的研究不断深入,金融学学科实现有效发展,借助金融学学科的相关知识,能够确保整体的社会行业发展更加高效和完善,所以为了做好大数据思维的营销运用,不仅要提供充分的资金方面的支持,还应当不断加强学习,将更加高效的技术应用于其中。
同时,应当做好对金融学学科相关人才的有效培养,借助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来不断提高金融学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综合性,当然。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使用方法讲座(之一)——《中图法》的体系结构一、图书分类的基本概念㈠什么是图书分类?△图书分类就是按照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和其他特征,将图书馆藏书分门别类地、系统地加以组织和揭示的方法。
△图书分类的标准:1.主要标准: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
2.辅助标准:著者、地域、时间、人物、体裁、体例、文种、载体形态等。
△图书分类的涵义:1.区分和类集。
对图书馆藏书的整体而言,即“同其所同,异其所异”。
也就是说,根据每种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把不同的图书加以区别,即“区分”;把相同的放在一起,相近的联系起来,即“类集”。
这是本质涵义。
2.归类。
对某一具体图书而言,据其内容将它归入到所采用的既定的分类体系中去,亦即“归类”。
㈡什么是图书分类法?△“图书分类法”是由许多类目根据一定的原则组织起来,通过标记符号来代表各级类目和固定其先后次序的分类体系。
它是图书馆用以类分图书、组织藏书的工具。
分类法的分类体系通常是以“表”的形式体现,所以也称“图书分类表”。
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本身就归入“G254.122综合性分类表”。
国内常用的分类法有《中图法》、《科图法》、《人大法》,其中《中图法》使用最广泛。
△图书分类法的涵义有二:其一,指图书分类的方法和技术;其二,主要指图书分类表。
㈢图书分类的任务、要求是什么?△图书分类的任务:1.揭示每种图书的学科知识内容;2.把学科性质相同的图书聚集在一起;3.根据各类图书之间的亲疏关系把藏书组成一个系统,并编制反映该系统的检索工具。
△图书分类的要求:1.确认图书,归类正确——这是对图书分类最起码、最主要的要求;2.前后一致,位置固定——这是图书馆藏书组织对图书分类特有的要求。
㈣图书分类在图书馆的具体应用有那些?图书分类在图书馆有两大用处:分类排架和分类排目。
分类排架是图书馆藏书排列的一种方式。
它主要是根据图书的学科内容来组织图书,比较系统,比较科学,有利于图书宣传、推荐图书,也有利于读者按内容选择阅读图书。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使用方法讲座(之三)——《中图法》的标记符号(分类号)五、《中图法》的标记符号(分类号)㈠《中图法》标记符号的种类1.《中图法》的基本标记符号《中图法》采用拉丁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制标记符号。
像“A1”代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E927”代表“火箭、导弹”,“TP316.86”代表“Windows NT 操作系统”等等。
2.《中图法》的辅助标记符号为增强标记符号的表达能力,便于类号灵活组配,《中图法》在基本标记符号基础上,又采用了一些其它特殊符号,以作为辅助标记符号。
(1)“·”间隔符号,读作“点”。
位置:置于字母段之后,自左至右每三位数字之后加一个“·”。
如“S512.1”,“TS102.527 等。
作用:使号码段落清晰、醒目、易读。
说明:①类号尾部不加间隔符,即使最后满三位也不加。
如《日本推理小说选》分类号I313.406,《西汉史料》分类号K234.106②用“辅助符号”标记的号码,分别单独加间隔符。
如:《教育与社会》分类号G40—052.2《中国苗族竹编制品》分类号TS959.2“216”(2)“a”推荐号码,读作“小a”。
位置:置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六位经典作家著作的互见分类号之后。
作用:将六位经典作家的著作,按学科内容推荐到相关专业。
说明:互见分类号只排目不排架;排目时排在相同类号之前。
如《列宁论图书馆》,列宁著,分类号为A267 ,互见号为G25a 。
《实践论》,毛泽东著,分类号为A424,互见号为B023a 。
(3)“/”起止符号,读作“起止符号。
作用:表示起止范围。
说明:起止符号只在类目表中使用,不作类分雯先用。
如:“k290.1 / .7”代表k290.1、k290.2、k290.3、k290.4、k290.5、k290.6、k290.7等类目。
(4)“[ ]”交替类目,读作“方括号”。
作用:标记交替类目,表示该类目是供选择使用的。
《中图法》简介、索书号以及排架规则介绍本馆图书分类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简称《中图法》)为分类依据。
(1)《中图法》22个大类的含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按照一定的思想观点,以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结合图书资料的内容和特点,分门别类组成的分类表。
它将知识门类分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部类。
这三大部类前后分别加上一个“马列主义类”和“综合性图书类”,组成五个基本部类。
同时,社会科学部类下又展开九大类,自然科学部类下又展开十大类,共22个大类。
并且,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大类之前,均分别列出“总论”类,这是根据图书资料的特点,按照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的编制原则编列的,以组成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完整体系。
其具体序列:(2)《中图法》的体系《中图法》的基本功能是编制分类检索工具和组织文献分类排架,为把这两种功能很好地兼顾起来,《中图法》采用了等级列举式的分类体系进行编制。
这种体系模式使用概念层层划分的方法,分别将基本大类划分成若干二级类目,再将各二级类划分成众多的三级类目……这样层层展开形成一个树形结构,显示知识分类的等级结构。
所有的类目进行线形排列构成类目表。
(3)《中图法》的标记符号《中图法》采用拉丁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制标记符号(标记符号也称分类号,是类目的代号),以拉丁字母标记基本大类(22个大类),在字母段之后,使用阿拉伯数字标记各级类目,并可根据大类的实际配号需要再展开一位字母,用以标记各级类目。
如“T工业技术”大类范围广泛,内容繁多,故又在该类基础上采用双位拉丁字母标记其所属的16个二级类目。
此外,为满足某些类目按主题名称区分和排列其所属的大量同类事物的需要,也有选择地使用了“字母标记”法,即在类目的最后区分阶段再使用字母标记其下位类。
例:TP312 程序语言、算法语言依语言名称的前两位英文字母区分,并按字母序列排。
如:ALGOL程序语言为TP312AL,BASIC程序语言为TP312BA,TP312AL排在TP312BA之前。
《中图法》(第5版)图书馆学、情报学类目设置浅析作者:殷子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2011年第06期关键词:《中图法》;图书馆学;情报学;类目设置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图法》(第5版)图书馆学、情报学类目修订的背景、原则和要点的分析,对图书馆学、情报学类目设置提出疑义并提出修改意见。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1)06-0025-021 《中图法》(第5版)图情类目修订的背景随着信息全球化、网络化进程的加快,计算机、因特网等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在这一发展趋势中,呈现出大量的交叉融合并产生许多共同面对的问题以及共同研究的新领域。
事实上,“分编一体化”、“分类主题一体化”、“图书情报一体化”等专题的研究也证实了“图书馆学、情报学列类与分类一体化”的必要性。
在《中图法》(第4版)使用过程中,多位专家学者提出了《中图法》(第4版)图书馆学、情报学类目设置上存在的问题。
黄建年、侯汉清、何琳在“《中图法》图书馆学情报学大类修订构想”一文中提出了第4版的现状:学科割裂、交叉重复列类、新主题无法归类、类目深度控制不当、类名涵盖度不足等;覃华兵在“《中图法》(第4版)图书馆学情、报学类目设置浅议”一文中统计了武汉大学图书馆所藏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统计日期为2004年11月25日),用G25和G35所列出的类号逐一进行检索,统计出G25类下文献数量为“0”的类号有27个,G35类下文献数量为“0”的也有20个。
分析原因为类目设置冲突、类目陈旧过时、类目划分过于细密、类目归类不当等;李青、季水娟在“论G25和G35类目列类与分类的一体化”一文中提出了G25、G35类目的修订要点,增补类目的新学科、新概念;删去设置过细、相冲突的类目;修订类目的类名和类目注释;整合G25和G35的相关类目。
因此,整合G25和G35两大类既能适应实际分类标引工作的需要,也符合图情一体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