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光曲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1
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述职报告、发言致辞、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教案5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教案5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供大家参阅。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月光曲》课件优秀8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月光曲》课件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月光曲》的传说,并能简要地复述。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幽静、清幽、恬静”等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并能背诵。
4、能运用“幽静、陶醉”写一段内容具体的话。
教学理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因此,语文课应设计适合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板块,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从而提高语文整体素养。
设计特色:在复述、诵读、运用等板块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达到理解课文、感悟语言、运用内化语言的目标。
教学流程:一、自学课文。
1、通过查字典的方法自学生字。
2、练习朗读课文,读后练习说说《月光曲》的传说。
3、查阅有关课外书,了解贝多芬及其《月光曲》,并做好资料卡。
题目______________ 类别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刊物_____________期号_____________页码_________二、简要复述。
1、教师与学生一起听《月光曲》,而后让学生介绍自己对贝多芬及《月光曲》的了解。
2、教师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自己认读。
莱茵河皮鞋匠入场券陌生盲姑娘恬静3、引导学生简要复述《月光曲》的传说,可以用上下列词语:幽静茅屋断断续续对话激动清幽陶醉记录每个学生复述后,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是否完整;是否简要;是否能恰当地运用上述词语。
三、朗读感悟。
1、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字里行间流动着的情感。
(1)“断断续续”:假如你是贝多芬,会从“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中听出些什么?(2)“随便说说”:假如你是贝多芬,你会觉得姑娘是在“随便说说”吗?(3)“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假如你是贝多芬,面对盲姑娘,心里会想些什么?2、结合学生的自读体会,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要求: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的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辩事物和联想。
教学重点: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的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
教具准备:投影、录音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1.我们已经初读了《月光曲》这篇课文,大家想不想亲耳聆听这首著名的乐曲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美妙的音乐中。
(播放钢琴曲《月光曲》)2.请同学们说说感受。
二、直奔中心,感受《月光曲》。
1.学生尝试找出描写《月光曲》内容的段落。
2.出示文段,全班齐读。
3.出示尝试题一:这段文字向我们展示了几幅画面?4.四人小组讨论。
5.师生交流找出如下三个画面(投影):画面一: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画面二: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画面三:忽然,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岸边涌过来……6.学生任选一幅画下来展示台上展示。
7.依次出示三个画面,配乐欣赏。
8.讨论音乐旋律变化。
(由轻柔到强烈,由缓慢到快速)9.指导感情朗读文段。
10.请说说文中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产生的联想。
三、自主探究《月光曲》的创作历程。
㈠出示尝试题二:贝多芬为什么会弹出这么美妙的琴声?回读课文第二到第八自然段,找出原因。
㈡四人小组讨论。
㈢师生交流讨论情况。
1.对穷兄妹的同情。
集体思考讨论:听了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会怎么想?(太可怜了,太感人了,我要为他们弹一首曲子。
)2.遇到了知音。
思考:听了姑娘的话,贝多芬没有回答,其实他心里会怎么想?(这穷苦的盲姑娘,不但喜欢音乐,而且懂音乐,能从琴声中分辩出弹琴的人是我,我遇到知音了。
)3.触景生情。
思考:看到茅屋里的一切和清幽的月光贝多芬又会怎么想?(美好的音乐是给予穷苦人们和爱好音乐的人的,我要为他们弹一首动听的乐曲。
2013--2014学年下五年级语文学案第3周第1课时总7课时
课题: 《月光曲》编制人:王哲玲王凤学审核人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
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贝多芬同情热爱贫苦人民的思想感情。
习学重点:
1、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
2、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学习难点
1、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
2、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学习过程:
一、课前延伸:
1、写出3-5个关于描写月光的词语或句子。
2、师:贝多芬曾经这样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
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这篇文章写的就是他与一对穷兄妺之间的故事,描述了他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二、自主学习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看看自己能体会到什么,有什么疑问?
三、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分节细读,探究贝多芬创作灵感的产生
1、读一读文章的第二小节,仔细体会一下贝多芬的心情。
从“幽静”一词能想像到什么?
2、读第三小节,继续体会他的感情。
(1)从兄妺俩的对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2)假如你是贝多芬,听了他们的对话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为他们做些什么?
3、请同学们读课文第四、五、六三个小节。
师:“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从盲姑娘的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4、借着这清幽的月光,心情激动的贝多芬开始即兴弹奏了,他的琴声带给这对穷兄妹什么感受呢?练习读课文的第九小节。
5、读第10小节,联系上下文想一想“陶醉”是什么意思。
等他们醒来之后,兄妹俩会交谈些什么?
四、课堂达标:阅读8、9两段做题。
1、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
①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②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③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2、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
3、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见过的景象?
五、课后提升
1、搜集《月光曲》,认真地欣赏欣赏。
2、练习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3、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贝多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