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非典型新城疫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山东畜牧兽医42蛋鸡非典型新城疫浅析王国信秦玉春昌乐县畜牧局262400蛋鸡非典型新城疫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鸡传染病多发生15~40日龄60~90日龄及产蛋鸡群常与鸡大肠杆菌病支原体传染性法氏囊病等混合感染发病鸡群死淘率高给养殖场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1临床症状该病常发生在经过多次免疫的鸡群多呈散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率低传播速度慢一般呈零星死亡雏鸡多发生在30日龄左右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如张口伸颈呼吸困难有呼噜声咳嗽口中有黏液有甩头和吞咽等排出黏液的动作有些病鸡还出现扭头歪头头向后仰翅下垂腿麻痹等神经症状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青年鸡发病时首先表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病鸡表现食欲减退或者废绝排黄绿色稀便发病后2~3d鸡只死亡增多病程长的出现神经症状歪头扭颈仰头观望站立不稳翅下垂产蛋鸡发病后食欲减退产蛋下20%~40%降在产蛋下降的同时产软皮蛋畸形蛋蛋褪色和小蛋破蛋增多精神沉郁鸡冠开始萎缩苍白或发绀呼吸困难排黄绿色稀便有的鸡有呼吸道症状咳嗽有的鸡肿脸眼眶上部指压有凹陷肉垂不肿胀重症鸡只缩颈嗜睡排黄白色粪便1~2d死亡个别康复鸡出现歪头扭颈等神经症状2剖检变化蛋鸡非典型新城疫病变多不典型大多数病例眼观病变不明显过去常把腺胃乳头出血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溃疡作为诊断鸡新城疫的重要依据而现在仅见喉头气管充血出血喉头有黏液小肠卡他性炎症有时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等可见少数病鸡腺胃乳头出血大肠出血溃疡等病变工作中往往只有剖检多个病死鸡将不同鸡不同病变凑合在一起才可以见到新城疫固有病变死亡率为15%~45%3诊断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死亡鸡只剖检变化特征可初步诊断确切诊断须采取病死鸡的脑和喉头气管及肺组织研磨后按病毒常规方法处理后制成乳剂离心取上清液接种鸡胚分离病毒将分离物作红细胞凝集试验和红细胞抑制试验及感染2~3个月龄鸡发病试验等确诊4发病原因4.1养鸡环境被新城疫病毒污染近年来国内已从鸭鸽孔雀驼鸟等分离出新城疫病毒且也有很多关于鸽孔雀鹌鹑发生新城疫的报道说明该病的传播途径众多散毒范围广如果饲养场综合防疫措施不力往往会将现场病毒带入免疫力不强的鸡群并广泛传播和污染环境使这些禽类成为潜在的传染源当鸡群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抵抗力降低时野毒侵入就引起发病有的人将因新城疫而死亡的鸡不执行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反而到处乱扔也易造成新城疫病毒的扩散严重污染环境4.2首免时间选择不当母源抗体干扰母源抗体可经种蛋传递给初生雏鸡并在雏鸡体内维护一定时间后消失保护雏鸡免受感染目前凡引自种鸡场的雏鸡产蛋前期种蛋孵出的雏鸡都有较高水平的母源抗体2周左右进行首免即可但是在实践中大多户没有条件根据抗体检测结果免疫只能盲目认为首免越早越好结果造成母源抗体被过早中和当免疫接种不能适时到位就会形成免疫空档在此期间一旦有野毒入侵鸡群即可引起鸡群发病4.3免疫程序不合理目前一些养鸡户新城疫疫苗首免在5~7日龄二免在28~30日龄中间免疫间隔期比较长由于雏鸡阶段免疫器发育不完善首免后抗体上升缓慢HI抗体效价往往不高而且下降很快如果首免与二免间隔时间太长就会造成免疫空白此时如果遇有野毒感染就会引起发病另外一些现象是过密接种新城疫苗引起抗体的中和不正确使用疫苗如新城疫I系苗不用肌肉注射免疫而作饮水免疫IV系苗不用点眼免疫方法而饮水免疫新城疫用IV系饮水免疫新成疫操作不当免疫后产生的抗体参差不齐不均匀部分鸡的抗体水平低在生产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养殖户只重视机体的体液免疫而往往忽视了呼吸疾病防治43道的局部免疫进而常常在免疫中偏重于饮水免疫或灭活苗的注射免疫忽视了滴眼滴鼻和气雾的免疫导致鸡群呼吸道系统抗体水平降低而发生非典型性新城疫免疫程序的盲目性免疫执行的力度等问题都在影响着免疫效果的成败4.4疫苗影响鸡群在接种新城疫疫苗时还要进行其他疫苗的免疫接种因此在接种前必须考虑到疫苗间的相互干扰作用或拮抗作用尽量减轻不良影响以免造成新城疫的免疫失败如新城疫疫苗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新城疫疫苗与传染性法氏囊疫苗等之间就相互影响使用了质量不合格或过期的疫苗活疫苗的保存方法不当而使疫苗失效等均会造成新城疫免疫失败甚至激发鸡群暴发新城疫4.5应激因素影响饲养管理条件突然发生变化环境条件恶劣寄生虫感染营养不良转群等不良应激因素的作用下均会使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进而使疫苗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应该有的免疫应答反应特别是氨气过浓人入舍后感觉到刺鼻辣眼睛眼睁不开等的环境下免疫后更不易产生抗体这些因素会使新城疫病毒感染的几率大大提高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病率就会增多同时疫苗免疫本身就会给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刺激会产生一些免疫应激而诱发机体发病4.6疾病的干扰很多疾病都会影响鸡新城疫疫苗免疫力的产生如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贫血白血病马立克氏病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大肠杆菌病鸡痘等都能影响新城疫的免疫使鸡群不能产生很好的保护力甚至造成免疫失败目前小日龄蛋鸡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继发非典型新城疫情况常见2003年某养鸡户就发生了此种情况3000只雏鸡按程序于7日龄用IV系滴鼻22日鸡群出现传染性法氏囊病症状2d后非典型新城疫就继发最后鸡只淘汰过半造成重大经济损失4.7营养物质缺乏由于日粮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缺乏能够使机体的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下降进而直接影响到了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效果且鸡群的健康情况也对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5非典型新城疫的防控对策5.1平时采取预防性措施一是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消毒不从疫区购入雏鸡饲料饲养用具经常性消毒杜绝传染原二是坚持抗体监测制度通过新城疫血清学的监测手段可以及时了解鸡群所处的免疫状态抗体水平以评价鸡场现行的免疫程序和确定鸡场最佳初免和再免时机保证鸡群始终处于良好的新城疫抗体水平但应注意血液内的抗体水平不是绝对的保险指标有时高抗体水平的鸡群仍会发生新城疫三是适时免疫建议在首免后10~15d进行二免最好在10日龄左右增加1次ND灭活苗50~60日龄时再用1次灭活苗+活苗现在常用的方法有饮水滴鼻点眼气雾和注射4种经多年的实践检验这4种免疫方法效果的优劣依次为A气雾B滴鼻点眼C 注射D饮水其中饮水免疫效果是最差的建议养殖场户如果养鸡数量多可选择气雾的方法免疫注意20日龄内的小鸡不能进行气雾否则能引发呼吸道疾病60日龄内的小鸡在做气雾免疫时疫苗中应加适量抗生素如果养鸡数量少可选择滴鼻点眼的方法进行免疫以保证免疫质量三是面临野毒威胁的鸡场和地区初免可用克隆-30疫苗2头份滴鼻或点眼隔15~20d二免用I系苗1头份或油苗0.5头份肌注同时用IV系2头份滴鼻上笼前三免新城疫I系苗0.60ml 肌注同时用IV系3头份滴鼻四是加强其他疫病的防治特别是对免疫系统功能造成损害的疫病如马立克氏病白血病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贫血等要切实做好预防工作五是降低应激影响在鸡舍安设纵向通风湿帘降温等设施为鸡只创造适宜生长的环境增强鸡只体质提高鸡只的免疫应答能力目前本地采取该综合预防性措施2年来蛋鸡非典型新城疫已不再发生5.2对已感染的鸡群采取紧急免疫措施一旦免疫失败鸡群发病对已感染新城疫的鸡只应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对假定健康的鸡只用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0.5ml肌注同时用4头份IV系苗滴鼻进行全群紧急免疫接种彻底带鸡消毒3d1次直到鸡群康复为止同时增加饲料营养如用多维素并加抗菌素药物如呼痢灵慢呼灵及菌毒灵等药物饮水减少继发或并发细菌感染发病初期也可用无病原体蛋制备的卵黄抗体或高免血清注射有治疗作用用后间隔15~20d再用新城疫疫苗免疫1次收稿日期2006―07―28。
一例蛋鸡非典型性新城疫的诊治与体会摘要介绍了蛋鸡非典型性新城疫的发生因素及防控技术,包括蛋鸡非典型性新城疫治疗经验体会、免疫程序、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蛋鸡规模养殖防控新城疫提供参考。
关键词蛋鸡;非典型性新城疫;防控技术近年来,饲料受霉菌污染情况非常严重,特别是玉米,据2009—2011年我国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普查检验结果显示,100%的样品中检出黄曲霉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最强的免疫抑制剂,当畜禽采食受其污染的饲料后,免疫系统受到干扰,使用疫苗免疫后,抗体达不到应有的滴度,造成免疫失败[1-2]。
特别是蛋鸡新城疫免疫效果,受霉菌毒素、疫苗质量、免疫程序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达不到免疫效果。
2013年9月下旬,笔者接诊一例免疫蛋鸡发生非典型性新城疫病例,现将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1 发病情况太和县三塔镇一蛋鸡养殖场,饲养4 000只210日龄海兰蛋鸡。
户主介绍,鸡群自130日龄左右开始见蛋,150日龄左右达到50%,180日龄以后,一直在80%~90%。
9月下旬出现零星死亡,每日或隔日死亡1~2只。
新城疫免疫程序为:7日龄新支120点眼、滴鼻各1滴,21日龄新支52(2倍量)饮水,60日龄用I系苗注射,100日龄用新城疫油苗注射。
7月以来饲料用部分玉米破碎部分及胚芽可见轻度霉变。
2 临床症状个别鸡精神不振,翅下垂,闭目呆立,鸡冠、肉垂暗红色,排黄绿色稀粪。
夜间可听见呼噜、咳嗽声。
3 剖检情况取死亡不久的鸡剖检,气管黏膜充血,肝稍肿,腺胃水肿,乳头顶端出血,腺胃与肌胃交界处严重溃疡,肌胃角质层下出血,肠腔充满黏液,十二指肠黏膜枣核状坏死,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直肠黏膜条状出血,卵泡出血破裂,卵黄性腹膜炎[3]。
4 实验室诊断取10枚鸡蛋的蛋黄,用血凝抑制试验(HI)测新城疫抗体滴度,结果为10、4、12、8、7、8、13、6、3、6 log2。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剖检情况和实验室试验结果,诊断鸡群发生温和性新城疫。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和防控措施鸡非典型新城疫是由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所致的一种严重的呼吸道疾病。
这种疾病会对鸡的健康和生产产生严重影响,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鸡的死亡。
对于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和防控措施,我们要认真对待,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的传播,保障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鸡非典型新城疫是一种广泛流行的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生。
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在温度和湿度适宜的环境下容易发生传播。
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一旦发生流行,就会对鸡的生长、生产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鼻部分泌物增多、眼睛发红等。
严重的情况下,病鸡会出现气喘、拉稀、肌肉震颤、死亡等症状。
该病还会导致鸡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造成鸡舍内鸡只死亡率的上升。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不仅对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也会影响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为了预防和控制鸡非典型新城疫的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1. 加强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预防疾病的第一道防线,饲养户应该加强对鸡只的日常管理和养护。
包括鸡舍的清洁卫生、饲料的消毒处理、鸡只的定期检查和疫苗接种等。
只有做好这些基础工作,才能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2. 控制饮水和饲料的来源鸡非典型新城疫通过饮水和饲料的来源传播的可能性很大,因此饲养户应该严格控制饮水和饲料的来源。
要选择正规的饮水和饲料供应商,确保供应的饮水和饲料符合卫生标准,不含有病毒等有害物质。
3. 提高饲养户的防疫意识饲养户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应该提高防疫意识,定期对鸡只进行检查和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兽医部门,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要定期听取兽医的防疫知识和技术培训,提高自身的防疫能力和水平。
4. 做好饲养环境的改善良好的饲养环境对预防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饲养户应该做好饲养环境的改善工作,包括鸡舍的通风和排污系统的完善、饲料储存的环境卫生处理、粪便等废弃物的及时清理处理等。
鸡非典型新城疫发病原因、主要症状与治疗方法非典型新城疫病毒可经消化道、呼吸道,也可经眼结膜、受伤的皮肤和泄殖腔黏膜侵入机体,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本文介绍鸡非典型新城疫发病原因、主要症状与治疗方法。
一、鸡非典型新城疫的主要症状鸡表现为甩鼻,打呼噜,气管有罗音,类似慢性呼吸道病的症状,鸡冠侧倒,排绿色粪便,产蛋率小幅度下降,软皮蛋、沙皮蛋、退色蛋明显增多,日死亡率不高。
有的鸡发病后,精神尚好,采食基本正常,产蛋率基本无下降,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
二、鸡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病原因1、免疫程序设计不合理:免疫程序必须结合当地流行病的特点。
目前针对新城疫野毒不断增强的现状,我们在设计免疫程序时,除首先用冻干苗外,还必须结合使用油乳剂灭活苗,才能得到稳定、均匀、持久的抗体水平。
2、疫苗选择不当:使用的疫苗不是正规厂家生产的或对疫苗质量如抗体的产生、维持、毒价等不了解,致使抗体水平低,是该病普遍流行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在选择疫苗时,应选择正规厂家的产品,并采用具有安全抗体水平产生快、水平高、维持时间长的冻干苗。
3、免疫方法不当:以首免为例,首免的目的是让更多免疫细胞更快地参与基础免疫,以便较好地完成细胞免疫,使鸡获得较高的抗体水平。
而众多的免疫细胞主要负责眼部和鼻部及上呼吸道的局部免疫,所以首免应采用点眼或滴鼻法。
4、疫苗用量不当:疫苗用量过小或长期不用新城疫疫苗,达不到免疫效果。
疫苗用量太大和免疫次数太频繁,引起免疫器官麻痹。
5、免疫期间管理不当:免疫时使用了消毒剂或抗病毒药物以及对免疫有影响的其他药物。
6、免疫应答水平低:免疫应答水平的高低决定于黏膜系统的完整性,而决定黏膜系统完整性的的重要因素是维生素,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摄入量,其中以维生素a最为重要。
不重视维生素的质量,错误地选择一些难以溶解,不利于吸收的维生素,就会导致免疫应答水平低。
三、鸡非典型新城疫如何防治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高效新城疫疫苗,要了解所用疫苗的毒株效价、维持时间的长短。
产蛋鸡的非典型性新城疫概述:随着集约化养业的发展,在免疫群中的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愈来愈烈,受到人们的关注,非典型新城疫通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但产蛋下降较为严重,给广大养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近期到我技术服务中心就诊的有多例表现产蛋下降、蛋壳质量不好、产蛋率回升缓慢的病例,经我们实验室的检测与流行病学的跟踪调查确定为新城疫,现将该病的临床情况与原因分析如下:一.临床表现及解剖情况1.临床表现发病的日龄一般集中在180-350天,开始发病表现呼噜、甩鼻等呼吸道症状,3-4天后就会表现在采食的下降、产蛋率的下降、发病只的黄绿粪便等,也有的只表现产蛋率的下降,蛋壳质量差等,其它都没有问题。
在发病的过程中,一般采食7天左右降到最低,降幅为10-50%,产蛋率一般降幅在10-30%不等,在此时褪色蛋增多,7-10天后产蛋开始回升,软壳蛋、薄壳蛋、畸形蛋增多,在整个发病过程中基本没有死亡,大群精神很好,粪便基本正常。
解剖情况可见卵巢的变形与坏死、输卵管子宫部轻微的水肿,个别的出现白色的干酪物,肠道水肿,经检测为强毒型新城疫。
2.血清学检测:(举例:180天的)发病初期的抗体:ND46665766(5.75)H578887 887(7.63)H98 8998898(8.37)发病后15天的抗体:ND1110115991011(9.5)H578887786(7.4) H978898897(8.0)经过抗体检测可以看出:新城疫抗体水平的变化明显,相差4个滴度,而H5、H9的抗体变化不明显。
经过实验室检测结合临床的流行情况确定为非典型新城疫。
二.原因探讨⒈环境污染严重。
现在的多数以小区的形式发展,观念落后,死到处乱扔,没有严格的消毒措施等,在这样的环境中群的免疫应答不良。
抗体水平的高低在疾病的控制中起主要的作用,但不是万能的。
因为现在新城疫的免疫只能降低其感染的几率,不能完全控制病毒感染。
新城疫的临床表现决定于新城疫病毒的毒力和抗体的免疫状态,当新城疫病毒遇到免疫力降低的时可表现非典型新城疫,当的Hi抗体4log2,遭遇强毒可死亡,Hi抗体6以上遇强毒可感染并导致产蛋下降但临床症状不明显,病毒在咽喉局部和肠道繁殖而排毒。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和防控措施随着我国禽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鸡非典型新城疫也成为了我国禽业养殖业者和相关从业人员关注的焦点问题。
鸡非典型新城疫是一种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严重影响着鸡的健康和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为了有效控制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情况和防控措施展开讨论。
一、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状况1. 流行特点鸡非典型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饲养的家禽和野生鸟类中均有发生。
通过空气传播和直接接触等途径迅速传播,引起严重危害。
病毒传播速度快,易造成爆发性流行。
一旦发生疫情,将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同时也对居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威胁。
2. 影响程度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会导致鸡只出现明显的病症,如呼吸困难、呆头、发热、神经症状等,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
疫情爆发后,鸡场必须进行大规模扑杀,对相关饲养场所和养殖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由于病毒易变性,传播速度快,对鸡类养殖业的稳定经营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3. 流行区域鸡非典型新城疫在我国各地区均有发生,特别是在东部、南部和中部地区的养殖规模较大的鸡场中更为频繁。
一些野生鸟类也成为了病毒的携带者,加剧了疫情的传播和流行。
二、防控措施1. 人员管理鸡非典型新城疫的防控工作首先需要从人员管理方面着手。
饲养场所和养殖企业要严格管理人员出入,建立健全的人员登记和体温监测机制,及时排查发现有疫情迹象的人员并进行隔离观察。
员工健康情况要定期体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 疫情监测针对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情况,饲养场所和养殖企业要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体系。
定期对饲养的鸡只进行健康检查,并定期进行病毒抗体检测和病原体检测,及时发现和监测疫情的发生和变化。
要进行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对携带病毒的鸡只进行隔离和治疗,阻断疫情传播链条。
3. 疫苗预防鸡非典型新城疫的预防工作离不开疫苗的应用。
饲养场所和养殖企业要定期对鸡只进行新城疫疫苗接种,并根据疫情的变化及时调整疫苗种类和接种计划,确保鸡只的免疫力,提高鸡只对疫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疫情发生的风险。
蛋鸡非典型性新城疫的诊治2009年10月常熟市某蛋鸡场10 000羽正处于产蛋高峰期的蛋鸡发生一种以采食减少,腹泻,产蛋急剧下降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现将实验室诊断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江苏省常熟市某蛋鸡场从2009年3月从无锡马山鸡场购进10 000羽伊莎蛋鸡苗。
免疫程序为:7日龄用“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二联活疫苗”2羽份/羽点眼,25日龄用“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H52二联活疫苗”2羽份/羽饮水免疫,60日龄用新城疫I系苗肌肉注射,110日龄用新城疫-减蛋下降综合征二联灭活疫苗肌肉注射。
2009年10月10日起这批处于产蛋高峰期的鸡陆续发病,产蛋量 1蛋鸡非典型性新城疫的诊治2009年10月常熟市某蛋鸡场10 000羽正处于产蛋高峰期的蛋鸡发生一种以采食减少,腹泻,产蛋急剧下降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现将实验室诊断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江苏省常熟市某蛋鸡场从2009年3月从无锡马山鸡场购进10 000羽伊莎蛋鸡苗。
免疫程序为:7日龄用“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二联活疫苗”2羽份/羽点眼,25日龄用“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H52二联活疫苗”2羽份/羽饮水免疫,60日龄用新城疫I系苗肌肉注射,110日龄用新城疫-减蛋下降综合征二联灭活疫苗肌肉注射。
2009年10月10日起这批处于产蛋高峰期的鸡陆续发病,产蛋量急剧下降。
2 临床症状部分鸡只表现为零星掉头,采食时做“甩头”动作,鸣叫声减弱,后来有喘鸣声,精神沉郁,呆立不动,鸡冠颜色由鲜红色逐渐变成浅红甚至苍白色,产畸形蛋,沙壳蛋,破碎蛋增多,蛋形变小,死亡数由开始每天10多羽逐渐发展到每天30多羽,产蛋量由每天520公斤降到 400 公斤。
急剧下降。
3 剖解病理变化剖解病死和临死鸡20羽,病理变化表现为:肝脾肾不同程度肿大,心包积液,心冠脂肪有点状出血,心肌色淡,嗉囊食少充满酸臭液体,腺胃乳头水肿,泄殖腔粘膜轻微出血,胸腔积液,腹水增多。
非典型性鸡新城疫的发病特点和防治1、发病特点1.1非典型性的鸡新城疫,本病多发生于免疫鸡群,以30--40日龄左右的鸡发病较多,1.2非典型性的鸡新城疫,发病率、死亡率均比典型性鸡新城疫低。
1.3非典型性的鸡新城疫,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神经症状,雏鸡表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呼吸时张口伸颈,气喘,发出“呼噜”声,咳嗽,口中有黏液,有摇头和吞咽动作,并出现死亡。
1周左右大部分病鸡出现好转,少数鸡出现扭颈、歪头,头向后仰,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安静时恢复常态,稍遇刺激,反复发作,成年产蛋鸡表现轻微,产蛋率下降10%--30%,同时蛋的品质下降。
1.4非典型性的鸡新城疫病变不典型,主要病变有黏膜卡他性炎症,喉头和气管黏膜充血,腺胃乳头出血比较少见,盲肠扁桃体,直肠黏膜出血。
2、防治措施2.1加强生物安全防御体系,防止带毒鸡(包括野鸟)和污染物品进入鸡群,不从疫区引进种鸡、种蛋。
饲料来源要安全。
2.2要严格执行隔离、消毒措施,鸡场要有完善的消毒设施,鸡场进出口应设消毒池,所有人员进入生产区首先要经过严格消毒,更换工作服后方可进入,进入鸡场的车辆和用具也要经过严格消毒,养鸡环境和鸡舍要定期带鸡消毒,发现病鸡及时隔离。
2.3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方法,选用优质疫苗,如鸡新城疫克隆苗C30,该疫苗具有鸡新城疫Ⅱ系疫苗和鸡新城疫Ⅳ疫苗的共同优点,既能克服母源抗体的影响,又适合于雏鸡的免疫。
建议采用的免疫程序为:7--10日龄,用鸡新城疫克隆苗C30滴鼻,同时皮下注射半羽份油剂苗;30日龄用克隆苗C30或鸡新城疫Ⅳ疫苗二免;17周龄用油剂苗加强免疫1次。
也可7--10日龄,用鸡新城疫克隆苗C30滴鼻免疫;20--30日龄用C30或Ⅳ系疫苗二免;75--90日龄用鸡新城疫I系疫苗注射免疫;17周龄用油剂苗加强免疫1次。
2.4加强饲养管理,预防其他疾病。
供给全价饲料,减少各种应激,做好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预防。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和防控措施1. 引言1.1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定义鸡非典型新城疫,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家禽,尤其是家养鸡,病原体主要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
这种疾病在家禽养殖业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空气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易在集中养殖场发生爆发,存在较大的传染风险。
由于禽流感病毒的高变异性,使得对该病的防控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定义涉及到病原学、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等方面,了解这些内容对于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人类与动物密切接触的增多,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风险也在逐渐增加。
对该疾病的深入研究和有效防控显得尤为迫切。
1.2 研究背景鸡非典型新城疫是一种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感染家禽,特别是鸡。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频繁爆发禽流感疫情,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变异性和传播途径研究,为疫情的规避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有助于揭示病原体致病机理及宿主防御机制;疫情流行趋势的分析和预测研究,为及时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鸡非典型新城疫研究背景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该疾病的发生机制和传播规律,为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当前全球各国正在加强对禽流感疫情的监测和研究工作,希望通过共同努力,有效应对禽流感病毒的威胁,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安全。
1.3 问题意义鸡非典型新城疫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对家禽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问题意义在于深入了解该疫病的流行规律和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疫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研究鸡非典型新城疫,可以为防控其他传染病提供经验和启示,探讨如何提高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和防控措施鸡非典型新城疫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它主要影响鸡的健康和生产,给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
为了有效防控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加强监测和预防、改善养殖环境和饲养方式、提高鸡群的免疫力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探讨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和防控措施。
一、疫情概况鸡非典型新城疫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和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传染途径主要有直接接触、空气和粪口传播。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病变特点是多器官受累,病程急性,死亡率高,易引起大规模流行。
由于疾病的传播速度和强度,会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预防和控制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是十分重要的。
二、流行病学调查在进行疾病防控之前,首先要了解疾病的传播特点和流行规律。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了解疫情的发生、蔓延和流行趋势,为后续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流行病学调查的核心内容包括疾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动物种类、发病率、死亡率等。
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和样本,可以对疫情的流行规律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策略。
三、改善养殖环境和饲养方式养殖环境和饲养方式是影响鸡非典型新城疫流行的重要因素。
恶劣的养殖环境和不合理的饲养方式会增加鸡的生病风险,加剧疫情的传播。
改善养殖环境和饲养方式是防控鸡非典型新城疫的关键措施之一。
可以通过加强清洁消毒、改善通风环境、科学合理饲养等方式来提高鸡群的免疫力,减少疫情的发生。
四、加强监测和预防加强监测和预防是有效防控鸡非典型新城疫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可以及时发现疫情的蔓延和爆发,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目前,各地都建立了监测网络,对鸡群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监测和检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
预防方面,则是通过疫苗接种、饲料添加剂等方式提高鸡群的免疫力,减少疫情的发生。
五、提高养殖人员的防护意识养殖人员是鸡非典型新城疫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蛋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原因和防治概述:近几年来,伴随商品蛋业的迅速发展,病也越来越难防。
饲养蛋死淘率高,生产性能下降,而和药物费用却上升。
通过调查和笔者多年临床实践发现:非典型新城疫(简称非典型ND)仍然是危害当前蛋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1对非典型ND的认识过去几十年,由于防疫知识的普及和家禽业的发展,大家一直努力控制ND的暴发,使急性暴发型ND造成毁灭性死亡的群很少见。
目前最常见的多数是非典型经过,不表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但是非典型ND能引起死淘率升高,产蛋下降,继发其他疾病,给蛋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规模化蛋多数是育雏、育成和各年龄产蛋等多日龄共存一个场。
大肠杆菌、支原体感染,以及呼吸道病防不胜防,抗菌药物防治效果不明显或反复发生。
这很可能就是非典型ND感染所致。
因此,笔者认为,当前控制非典型ND在蛋业生产中具有重大意义。
2非典型ND 在蛋中的流行情况 2.1季节性虽然各个季节都可以发生,但大多在秋冬季节,尤其是重大节日、气候突变、季节交替等情况下易发生。
2.2发病日龄主要在首免与二免之间,育雏期与育成期之间多发(20~30日龄),开产前后多发(50~60日龄),开产高峰期多发(100~120日龄),200~240日龄亦多发。
2.3发病特点发病群都有接种史,该病初发时无群体性,表现进行性缓发过程,逐渐在全群及相邻群蔓延,极易诱发其他疾病。
3非典型ND临床表现及特征性病理变化3.1临床症状发病初期表现轻微呼吸道症状,如:呼噜、咳嗽、甩鼻等,采食量下降,粪便不成形,个别排黄绿色稀粪。
产蛋产蛋下降20%左右,软皮蛋、畸形蛋增多,蛋壳颜色发白,死淘率有所增加,常出现假产。
3.2病理变化剖检病死见气管黏膜充血、出血,十二指肠及小肠黏膜有出血和溃疡。
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泄殖腔有出血点。
产蛋卵泡变形、充血,后期输卵管萎缩。
较特征性病理变化是在十二指肠或空肠的一段或多段处,局部肠黏膜脱落,肠壁明显变薄,并被胆汁染成杏黄色,伸展时手感有韧性。
蛋鸡发生非典型新城疫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近段时间以来,大部分地区的产蛋鸡群出现发生了一种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并伴随产蛋率和蛋壳质量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经过我们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解剖,认为造成本次发病的主要原因仍然是新城疫。
一、流行特点:
1.饲养密集、环境污染严重、管理粗放的养鸡小区多发。
2.本次发病日龄主要集中在产蛋高峰期的220—350日龄。
3.每1-2个月用冻干疫苗免疫不能阻止该病的发生。
4.病程一般为15-20天左右,恢复后产蛋率很难达到原来的水平。
二、临床症状:
鸡群发病后首先主要表现为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呼噜、咳嗽、甩鼻等,同时出现黄绿色粪便。
呼吸道症状可持续5~7天或更长。
一般在呼吸道症状出现后2~4天,采食量下降,下降幅度大约在15%左右。
采食量下降的同时出现产蛋率下降,产蛋下降20~40%不等,产蛋下。
产蛋下降的同时,软皮蛋、薄壳蛋、褪色蛋增加,种鸡受精率、孵化率明显下降。
产蛋率一般经7~10天降到底,随着病程的恢复产蛋缓慢回升,但很难恢复到病前水平,且出现部分假产鸡。
三、解剖症状
主要表现为卵泡变形似菜花样、充血,易破裂;输卵管萎缩、有的内有白色干酪物,子宫部水肿,气管充血有粘液,嗉囊内充满酸臭味液体,后期病鸡消瘦。
综合以上因素,引起该次大面积产蛋鸡发病的是新城疫。
四、发病原因
新城疫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烈性传染病。
病死鸡、带毒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健康鸡接触病鸡及其排泄物、分泌物、饲料、饮水、垫料等,通过呼吸道、眼结膜以及消化道感染发病。
以下是引起新城疫发病的主要原因:
1、环境污染严重:近几年养鸡场大多集中在某些养殖小区,并且这些小区的饲养环境较差,大多是高密度开放式鸡舍,鸡粪不做任何处理随地堆放,病死
鸡到处扔,再加上部分养殖户的环境卫生意识较淡薄,卫生消毒不彻底,这使得新城疫病毒在这些养鸡密集的地区和环境污染严重的鸡场普遍存在,存在发生新城疫的潜在因素。
2、呼吸道疾病的诱发因素:呼吸道是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的重要门户,一旦呼吸道粘膜受损伤,环境中的新城疫病毒就会突破粘膜屏障进入鸡体,从而造成发病。
秋冬季节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大多养鸡户往往重视保温,忽视通风换气,所以鸡舍往往通风不良,氨气浓度较高,易损伤呼吸道粘膜及诱发慢呼、传染性鼻炎等呼吸道疾病从而引起鸡群发生非典型新城疫。
3、免疫失败:①良好的免疫必须建立在鸡群良好体质的基础上。
但是从临床看现在很多鸡群饲养管理较差,饲料配方不合理,营养水平与鸡群的生产和生长不符导致鸡群体重不达标,造成鸡群体质差,这样的鸡群往往发生免疫失败、免疫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或免疫期缩短等后果而引起发病。
②不按照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很多鸡场的免疫程序还是陈旧的免疫方法或免疫太随意。
1)产蛋期间冻干苗的随意使用。
比如在产蛋期间每隔一定的时间饮一次IV系疫苗。
这种方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长期饮用IV系苗会中和鸡群的抗体,造成抗体的离散度增大,而且还易使疫苗毒发生变异使疫苗毒的毒力增强。
2)大多鸡场在产蛋以后不对鸡群进行有效的免疫。
由于现在流行病毒毒力比较强,低的抗体水平难以低抗病毒的侵袭,应对产蛋鸡加强免疫。
3)免疫有效剂量不足或随意加倍。
四、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消毒。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饲养管理好、体质好、环境污染程度轻的鸡群新城疫疫苗的保护性抗体水平维持时间较长,抗体水平下降速度慢,能较好地保护鸡群不发病。
2、选择针对性的疫苗。
本次流行的新城疫发生在免疫过的产蛋鸡,每1~2个月用Lasota、Clone-30等常规冻干苗免疫对该病的控制效果不理想,并且多次使用冻干苗可降低鸡群的抗体水平,使抗体水平更加不整齐,更容易发病,有些鸡群常常在免疫后2~3天发病。
在200日龄左右用新城疫油苗加强免疫一遍则会收到良好效果。
五、治疗:鸡群发病后以下治疗方法可有效缩短病程、加快恢复
1、速容多维饮水
2.防继发感染
3.清瘟灵饮水
4.发病初期新威灵紧急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