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蛋鸡疾病流行情况调查与控制思路
- 格式:ppt
- 大小:3.65 MB
- 文档页数:75
2020年第12期近年来,规模化蛋鸡场的数量逐渐增多,为蛋类市场提供了充足的产品供应。
但是在养殖过程中,人们对经济效益的关注程度过高,却忽视了对疫病的防治,导致动物大规模发病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做好疫病的防治工作十分必要。
1规模化蛋鸡场疫病防控的现状在蛋鸡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很多因素都可导致疫病的发生,对动物的健康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部分养殖场的建设位置选择在人员聚居区,提升了疾病的发生率和蔓延速度;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内部布局不合理,导致动物无法适应生长环境,增加了疾病的发生率。
很多养殖场的制度、设施等都不够完善,阻碍了疫病防控工作的进行效率。
很多养殖人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相对欠缺,在疾病发生时无法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影响了疫病防治工作的进行。
2规模化蛋鸡场疫病防控的措施为充分落实规模化养殖场蛋鸡的疫病防治工作,重要做好环境控制工作:(1)要做好对养殖区域的选择。
要确保所选择的区域符合相关的规范。
在此基础上,要从多个角度全面细致的考虑,主要包括:交通条件、水源条件、地理位置等。
一般情况下,要保证所选地域的交通便利、水电供应充足,地势相对较高,为养殖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2)要保证布局设计合理。
在养殖过程中,会将蛋鸡场划分为多个区域,例如:管理区、生产区等。
要结合实际做好对不同区域的配置。
动物的生活区要将其划分在上风口的位置,对无害化处理区,则要将其置于下风口的位置。
为实现对各个区域的有效管理,在建设过程中,要对不同区域进行隔离,此外,为实现对养殖场的规范化、封闭式管理,在其外围区域要设置相应的隔离设施。
对养殖场内部的绿化工作,要避免栽种高大的植物,因为,高大的植物是飞禽良好的栖息场所,一旦其进入场区并长期停留,可能会导致疾病的传播,增加蛋鸡的发病率。
在对鸡舍进行安置时,要在相互之间预留出一定的距离,确保其通风透光状态良好,为动物的健康生长提供有力保证。
为保证蛋鸡疫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养殖场要以实际的发展状况为基础,做好对防疫体系的完善,加强日常管理,为各项工作的顺利落实提供基本保障。
当前陕西及其周边地区畜禽疾病流行情况及防控措施陕西华秦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服务部宋战胜冬春季节,由于气候寒冷,温差较大,干燥少雨,往往是动物呼吸道疾病和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给畜禽的生长和生产带来极大的影响。
为了广大养殖户朋友更好的了解当前畜禽疾病的流行情况,做好防控措施,减少损失。
本文就近几个月来畜禽疾病的流行情况和未来几个月的流行趋势作一概略分析,以便大家参考。
禽病方面:近期禽病主要发病情况:陕西省及周边区域去冬今春以来,主要流行的疾病为传染性鼻气管炎、传染性脑脊髓炎、部分区域零星出现禽流感H9亚型的感染。
虽然没有禽流感H5亚型的发病,但禽流感H5亚型的流行趋势更值得我们给与更多的关注:1、禽流感的流行情况及防控措施1.1禽流感H5亚型的流行情况及趋势:1.1.1禽流感H5亚型全球流行情况:2014年11~12月份,我国的近邻韩国和日本相继爆发了禽流感的H5N6亚型和H5N8亚型疫情,韩国和日本分别扑杀家禽2400多万和20多万;给韩国的家禽养殖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2014年12月~2015年1月,南亚的印度、非洲的埃及、西欧的英国、荷兰、德国、法国,北美洲的加拿大也相继发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H5N8亚型的疫情,各国政府采取断然的扑杀措施阻断了疫情的扩展。
1.1.1.2台湾地区的禽流感流行情况:2014年12月份以来,台湾地区发生严重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情况,截止2015年1月23日,台湾地区除台北和桃园外有11个县市区出现了禽流感疫情的流行,已有11个县市共430场送检,已确诊有370场感染H5亚型禽流感,至22日下午6时已完成245场扑杀,共计扑杀525864只。
现在除了鸭、鹅、鸡都沦陷外,连火鸡都可能遭殃了。
发病最严重的禽群为鹅群,台湾地区鹅存栏为177万只,其中134.5万只而感染发病。
台湾地区农委防检局检测结果有H5N1,H5N2,H5N6,H5N8四个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感染。
1.1.2国内禽流感流行情况:1.1.2.1 2015年1月初,河南黄河湿地三门峡库区陆续出现大天鹅、红头潜鸭、野鸭等野鸟死亡。
2010.10总第199期房,转入生产牛舍。
(3)饲喂技术要按照“定时、定量、少给勤添”的原则,更换饲料时一般约需7d的过渡时间,通常是先喂精料,次喂多汁料,后喂干草,最后饮水,也有采用“先粗后精”方式的,但饮水最好采用自动饮水装置。
(4)挤乳技术挤乳前需清扫牛床,用温水清洗乳房(用温水沾湿毛巾,从上向下,从后向前按摩乳房,擦净乳头),然后用拳握法挤乳,大约为80~120次/min,中间要加快速度,5~7min内全部挤完。
机器挤乳可提高工作效率,并且挤出的乳汁是在密闭的管道内传递,牛奶受空气污染的机会很少,比较清洁。
(5)运动和刷拭泌乳母牛除分娩后在产房内休息几天外,每天均应赶入运动场任其自由活动,每头成年母牛约需运动场30m2,场内应设有凉棚,凉棚面积为每头牛6.5m2左右,刷拭牛体能保持皮肤清洁,增强皮肤抵抗力,并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保持健康,冬季以干刷为主,夏季以洗刷为主,特别是对后驱易脏处仔细洗刷,以免挤乳时污染乳汁。
(6)防暑、防寒乳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0℃~15℃,炎热夏季在牛舍内安装电风扇或排风泵,喷洒凉水或每日洗浴牛体2~3次,加喂瓜类等多汁料,适当提高日粮中精料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
用木板、草帘、塑料布、草捆或草袋子等遮盖物将牛舍堵严,夜间在牛舍前吊上帘子,防止冷风入侵,在牛床上加铺15~20cm的软干草、软秸秆,以保暖、除潮。
利用中午高温时段,打开门窗通风,排除舍内潮气和有害气体。
选择晴暖天气,把牛赶到外面多晒太阳,适当加强户外运动,提高对寒冷天气的抵抗力。
(7)控制产犊月份6月—8月产犊的母牛比10月产犊的母牛其305d的平均产乳量要低800~1000kg。
一般每年9月29日—11月20日应停止配种。
(8)护蹄乳牛生活环境的好坏是影响蹄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要搞好环境卫生,定期查蹄、修蹄、护蹄,一般每年4月—5月除重胎牛外,应全面修蹄一次,9月—10月应复查检修一次,牛舍牛床应经常打扫,保持清洁干燥,冬季要勤换垫草,运动场地要排除积水,避免泥泞,有条件最好进行放牧。
自去年11月份以来,鸡病进入了高发期,以多种病毒病混合感染同时继发细菌感染、发病率高、病毒毒力增强、死亡率高等为特点。
1部分地区鸡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自去年冬季以来,不论肉鸡还是蛋鸡在一些地方有病毒性的疾病流行传播,多呈零散式点状分布,往往是发病时间不一,先发病的鸡群好了,又有新的鸡群开始发病;一个村庄里的养鸡户鸡群康复了,附近又有一个村子的鸡开始发病;这一个地区病情稳定了,另一个区域又有新病例出现,此起彼伏,发病的鸡群时断时续的出现。
一般多发生在养鸡密集、鸡舍内外环境管理差、鸡舍内空气严重污浊的地方。
以往是开产以后的成年蛋鸡发病率高,去年冬季至今春,60日龄左右至开产前的大日龄雏鸡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1.1鸡群混合感染性疾病增多最常见的是两个病毒病或两个以上的病毒病混合感染的同时又继发多种细菌感染。
根据临床统计来看,极少有单独一种病毒性疾病或者单独一种细菌性疾病出现,多以两种病毒病继发一种或多种细菌病混合感染,或三种病毒性疾病继发多种细菌性疾病混合感染。
不论产蛋鸡还是雏鸡、肉仔鸡最常见的是鸡的新城疫、感冒继发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或梭菌、支原体混合感染,有的鸡群在此基础上继发传染性支气管炎或传染性喉气管炎感染。
到了春末夏初或夏末秋初,白天、夜间温差大,昼夜最大温差可超过18℃。
只要是在昼夜温差超过3℃以上的环境里,肉仔鸡和蛋雏鸡在有上述几个疾病混合感染的情况下,很容易继发肾型或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产蛋鸡易继发传染性喉气管炎。
无论是传染性支气管炎还是传染性喉气管炎,均可造成喉气管和支气管严重的炎症和堵塞,这就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有些地方的兽医技术人员误认为是支气管栓塞型流感或肾型流感,再加上市面上在一些地方还没有治疗呼吸型和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以及喉炎的有效药物,这就给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死亡率升高,从而对养鸡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和威胁。
1.2病毒的毒力在不断增强随着病毒的毒力不断增强,有的疫苗的免疫效果不如从前,过去疗效好的药物难以应对现在的疾病。
我国当前禽病流行概况及防控对策禽病流行概况禽病是指影响家禽健康的疾病,包括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寄生虫性、营养不良等多种原因所引起的疾病。
当前我国禽病流行情况严峻,近年来,我国禽病爆发频繁,不仅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了极大损失,也给群众带来了健康威胁。
主要疾病包括以下几种: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急性、高度致死的疾病,多由H5N1亚型病毒引起,通过极度接近的接触、呼吸和食物污染而传播。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禽流感疫情高发地之一,疫情呈现高发、大流行的趋势。
新型禽葡萄球菌病新型禽葡萄球菌病是由禽葡萄球菌引起的病毒性疾病,病原体对鸡产蛋量、肉鸡生长速度等都有很大影响。
该病易于引发家禽群体性病原体污染,是当前我国禽病流行的重要疾病之一。
禽腹泻禽腹泻是由细菌引起的病毒性疾病,目前我国已经有多个省份出现该病流行的情况,其中以福建省禽腹泻暴发最为严重。
禽病防控对策禽病的防控是家禽养殖的重要环节,一旦禽病流行,将严重影响家禽健康,损失巨大。
因此,做好禽病的防控工作非常重要。
下面介绍一些禽病防控对策:完善养殖条件和改善环境家禽养殖的环境条件和饲养措施对禽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
要做好家禽卫生,加强疫区的环境治理,预防病原体的滋生扩散,提高家禽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
开展禽病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诊断禽病,对于防范和减轻禽病的危害至关重要。
要密切监测禽病的动态发展,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并建立禽病检测技术和服务体系,开展系统、规范的禽病检测和监测工作。
建立规范的疫苗应用和疫苗接种计划禽病防控的核心是疫苗预防。
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疫苗应用和疫苗接种计划。
对高效、低毒的疫苗进行应用,并且做好疫苗资料和预防接种记录,确保家禽的免疫效果。
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反应遇到突发疫情,启动应急预案是关键。
要建立完善的应急体制,迅速组织实行应急处置,为最大程度限制和控制禽病的影响,做好必要的信息报告和协调工作。
总结禽病是我国家禽养殖中的重大难题,对于家禽业而言,禽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风险,防控禽病显得尤为重要。
鸡主要疫病流行情况及其防控措施作者:康娟来源:《兽医导刊》 2014年第8期康娟/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笔者根据几年来对山东、河南、山西和陕西等省份养殖场的走访,并结合普莱柯工程中心对全国大型养殖集团和规模养殖场病毒分离的结果分析,认为目前影响养鸡业的主要疫病是禽流感、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三大鸡病。
下面从流行趋势、流行毒株、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及其防控措施方面谈谈对这三种病的认识,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一、禽流感(一)流行趋势分析近年各种品种和各个日龄的鸡均有感染,对目前养鸡造成的损失较大,这也是今后防控的重点,特别是冬季和春季交替的季节易发,要提高警惕。
(二)流行毒株情况1.高致病性禽流感毒株情况。
(1)北方地区主要流行毒株是7.2分支的H5N2,其次为7.2分支的H5N1,还需关注2.3.2分支的H5N1。
疫苗防控仍要坚持使用,2013年7.2分支H5N1自家苗和H5Re—6的联合使用,如有可能在产蛋前最好补免7.2分支H5N2和2.3.2H5N1的联苗。
(2)鸭、鹅源的H5N8毒株流行面积大,对鸡有致病性应该特别关注,尽管从水禽到鸡的种间突破比较难,但还是可以发生的。
(3)南方地区应把2.3.4分支H5N1放在首位,整个2.3.4分支毒株的防控需要进一步研究。
2.低致病性禽流感毒株情况。
当前流行毒株均属于BJ/94亚系,但是不同毒株间表现较明显的差异,特别是2007年以后。
来自不同亚群的毒株在交叉中和能力、临床免疫保护上均存在一定的区别,且毒株存在变异的现象,给疫苗毒株的选择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主要症状1.高致病性禽流感。
经典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往往表现为最急性和急性,具有暴发性。
最急性鸡群往往不出现任何症状即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90%以上,甚至全军覆没。
急性型禽流感表现为:发病鸡精神差,发蔫;饮食废绝,体温升高,产蛋鸡产蛋停止,有轻微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喷嚏、呼吸困难,头、脸、颈部浮肿,无羽毛覆盖的部位(冠、肉髯、脚等)发绀、肿大、出血、坏死,白绿色下痢,腿部鳞片出血等。
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和防控措施1. 引言1.1 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概述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在蛋鸡群体中流行。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给蛋鸡养殖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与环境条件、饲养管理、传染源等因素密切相关。
该病毒易在高湿、高温的环境下生存和传播,因此夏季是疫情高发季节。
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感染后会引起蛋鸡出现呼吸道症状,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死亡。
为了有效防控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必须加强管理,提高饲养环境卫生状况,定期开展疫苗接种,及时发现病例并隔离治疗,从而减少疫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蛋鸡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病因学特点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该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感染力极强。
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可以在环境中长时间存活,给疫情的控制带来一定困难。
病毒侵入蛋鸡体内后,首先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导致支气管和肺部出现炎症病变,进而影响蛋鸡的呼吸功能。
病毒还会引起蛋鸡免疫系统的紊乱,使其对其他细菌和病毒的抵抗力下降,从而造成继发性感染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具有较强的变异性,容易发生病毒学突变,使疫苗的免疫效果下降。
在防控该疾病时,需要密切监测病毒的变异情况,及时调整疫苗的配方,确保其对新毒株的免疫效果。
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学特点主要在于其高度传染性、长期存活性和易变性,因此在预防和控制该疾病时,需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包括加强环境消毒、提高蛋鸡群体免疫力等措施,以减少疫情的暴发和传播。
2.2 临床表现特点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家禽传染病,其临床表现特点主要包括:1. 呼吸道症状:患病的鸡群常表现出呼吸急促、喘息、气喘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出现呼吸困难。
2. 精神状态改变:感染蛋鸡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下降、活动力减退等情况,严重影响了鸡群的生长和生产性能。
2019年第4期(总第261期) 调查报告41规模场蛋鸡常见多发病防治现状的调查与防治建议卞红春 杨 凌 韩昆鹏* 陈丽珠 (江苏省盐城市畜牧兽医站 224002) 王彦红 (扬州大学兽医学院 江苏 扬州) 吕崇德 (江苏省南京市畜牧兽医站)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733(2019)04-0041-032018年10月份,笔者对盐城市盐都区、亭湖区、大丰区和射阳县17个蛋鸡规模场开展蛋鸡常见多发病防治现状调查,并对全市13个蛋鸡临床病例开展实验室检测。
通过调查,初步掌握本地区蛋鸡滑液嚢支原体病等疫病流行特点和防治现状;益生菌类、消化酶类、寡糖类和中成药保健制剂作为替抗产品在现有规模蛋鸡场已大量使用并取得明显防治效果。
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强力霉素等常用抗生素对蛋鸡致病大肠杆菌耐药性明显提高。
综合防治现状调查和检测结果,提出本地区蛋鸡常见多发病防治合理化建议。
盐城市为江苏省蛋鸡养殖大市,也是长三角地区禽蛋产品的重要生产供给基地。
2017年全市蛋鸡饲养量11710.08万只,其中年末存栏6053.56万只,规模养殖场(户)7784个,规模养殖比例92.17%,蛋鸡产业已成为本市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畜牧业优势主导产业[1]。
在蛋鸡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禽病的发生可能性和防控压力随之增大,禽病问题已成为危害蛋鸡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2]。
为准确把握本地蛋鸡传染病流行特点,建立蛋鸡场常见多发病临床诊断信息系统。
1 调查方法和对象 1.1 调查方法1.1.1 现场调查 实地调查规模蛋鸡场和鸡病门诊门市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发病记录,填写《蛋鸡疾病诊断与防治情况调查表》《蛋鸡场兽药使用现状调查方案》。
1.1.2 实验室检测 对临床病例开展细菌分离与药敏试验等实验室检测,分析大肠杆菌敏感药物和耐药性。
实验室检测工作均在扬州大学完成。
药敏试纸片购自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包括多黏菌素B 、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氟苯尼考、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美洛西林、复方新诺明、丁胺卡那、头孢曲松钠、诺氟沙星、阿莫西林、多西环素18种兽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