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复习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2
地理第一轮复习学案巴西学习目标:1、巴西的位置与范围。
2、巴西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知识点一:位置与范围1.面积2.位置①经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知识点二: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两大地形区2.气候探究活动:①亚马孙平原作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成因是什么?②巴西东南部沿海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气候的成因是什么?3.河流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世界第二长河------ 探究:亚马孙河为什么水量丰富,流量巨大?4. 资源自然资源丰富例题1读下图,回答问题。
(1)A地形区名称是,该处气候类型是。
(2)B是山脉,B山脉对A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3)D是(洋流),它对A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4)E地形区名称是,气候类型是。
例题2:下图为世界某地区局部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致甲、乙两地气候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洋流B.乙到丙体现以水分变化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C.图示洋流降低了沿岸地区的干热程度D.甲、丙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地球上某种资源的分布。
若人类不合理利用这种资源,将可能会出现( )A.海水升温,二氧化碳减少B.两极冰川融化,山地雪线下降C.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加剧D.全球气候变干,物种增加知识点二:社会经济特征1.能源:2.农业: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有:需进口的有:3.工业:发展迅速,部门齐全主要的工业部门:分布:4.人口分布:5.城市:首都巴西利亚是新建城市,最大城市圣保罗,最大港口里约热内卢。
探究活动:①巴西首都搬迁的原因?②巴西的人口城市工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原因?例题3:某中学地理小组查阅了巴西和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相关资料,结合对巴西地理环境条件的分析,认为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结合材料从农业生产条件角度,分析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的原因.作业:训练案P212-P215。
巴西和澳大利亚复习教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这两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主要城市。
2、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出这两个国家的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
3、了解这两个国家的自然条件对工农业等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人口,城市的分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学习巴西时,应把握以下特点:(1)“大”和“热”。
(2)、抓住亚马孙河与气候,地形的关系归纳其水文特征。
2、学习澳大利亚时,一是注意其远离其他大陆的孤立位置,二是注意其特定的纬度位置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三是抓住牧业、矿产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人地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2、理解人类生产活动与自然条件的辩证关系教学重点:1、巴西的“亚马孙平原与亚马孙河”、“发展中的经济”2、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位置低平的地形、古老的动物、发达的农牧业与工矿业教学难点:分析澳大利亚自然条件对该国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和对该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巴西1、地理位置:读图可以看出巴西大部分位于______温度带,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
(巴西是世界上占有带面积最大的国家)该国东临_______洋。
2、地形与气候:巴西的地形主要是和,三分之一的是A____________平原,属于____________气候,这儿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_____________(植被)区,它因为巨大的环境效益被称为“”,这儿是世界上人口分布________(稠密或稀少)区。
三分之二的是B_______高原,属于___________气候,该高原上有丰富的______矿,3河流:A__________河发源于_________山,自_____向_____注入________洋,是世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河流。
它的长度仅次于________河。
《巴西》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人口、文化等基本情况;2. 了解巴西的历史、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3. 了解巴西的自然资源、环境珍爱和旅游资源。
导学内容:一、巴西梗概1. 地理位置: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与乌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等国接壤。
2. 人口: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人口约2.1亿,是世界上人口第五多的国家。
3. 文化:巴西是一个多元文化国家,闻名的巴西文化包括桑巴舞、巴西足球等。
二、巴西的历史与政治1. 历史:巴西在1494年被葡萄牙殖民,成为葡萄牙的殖民地,1822年独立,建立帝国,1889年成为共和国。
2. 政治体制:巴西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总统制,现行宪法于1988年颁布。
三、巴西的经济发展1. 经济: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出口商品包括大豆、矿产等。
2. 经济发展:巴西经济在20世纪后期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也存在贫富差距大、失业率高等问题。
四、巴西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珍爱1. 自然资源:巴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铁矿石、木材等。
2. 环境珍爱:巴西是世界上拥有最多生物多样性的国家之一,但也面临着森林砍伐、水资源污染等环境问题。
五、巴西的旅游资源1. 旅游资源:巴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里约热内卢的闻名海滩、亚马逊雨林等。
2. 旅游业:巴西的旅游业发展迅速,是该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导学活动: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巴西的地理位置、人口、文化等基本情况,并进行汇报。
2. 观看视频:观看有关巴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方面的视频,加深对巴西的了解。
3. 教室展示:学生根据课上进修的内容,制作巴西地图、文化展板等,进行教室展示。
4. 互动问答:老师提问学生关于巴西的问题,学生积极回答,加深对巴西的了解。
导学评估:1. 教室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巴西的文章,包括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巴西》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人口、文化等基本情况;2. 了解巴西的历史沿革和政治体制;3. 了解巴西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主要产业;4. 了解巴西的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
导学内容:一、地理位置和人口1. 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面积约为850万平方公里;2. 巴洋人口约2.1亿,是世界上人口第五多的国家。
二、历史沿革和政治体制1. 巴西在1500年被葡萄牙殖民,成为葡萄牙的殖民地;2. 1822年,巴西宣布独立,成为帝制国家,后演变为共和国;3. 巴西实行总统制,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三、经济发展现状和主要产业1.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主要出口大豆、咖啡、糖等农产品;2. 巴西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矿石、铝矿石等;3. 巴西的工业发展较为落后,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
四、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1. 巴西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如亚马逊雨林、伊瓜苏瀑布等;2. 巴西是闻名的足球大国,足球是巴洋人的最爱;3. 巴西有奇特的文化,如桑巴舞、巴西烧烤等。
导学活动:一、地理位置和人口1. 观看巴西地图,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2. 分组讨论巴洋人口的分布和构成。
二、历史沿革和政治体制1. 钻研巴西的历史,了解巴西独立的过程;2. 分析巴西的政治体制,比较总统制和议会制的优缺点。
三、经济发展现状和主要产业1. 钻研巴西的农业产业,了解巴西农产品的出口情况;2. 分析巴西工业的发展现状,探讨如何提升巴西的工业水平。
四、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1. 钻研巴西的旅游资源,设计巴西旅游线路;2. 进修巴西的文化,进修桑巴舞和巴西烧烤的制作方法。
导学评判: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巴西的地理、历史、经济和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巴西的兴趣和好奇心。
巴西复习学案1.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
2.巴西工农业生产、城市、人口等人文地理特征。
3.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1、复习重点:巴西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2、复习难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及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一、巴西的自然地理特点。
二、巴西的人文地理特点。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的热带,是世界上热带面积最多的国家 海陆位置 位于 洲,东临 洋 半球位置 大部分南半球,全部西半球地形 和气候 北部的 平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为热带雨林气候,南部的 高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为热带草原气候河流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径流量最大的河流资源1、森林亚马孙平原上的热带雨林被称为“ ”,其面积在不断缩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2、草原3、水资源4、水能资源5、铁聚焦考点 思维导图复习重难点 知识点梳理要素人文地理特征经济特征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是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工业形成较完整的体系;工业发展水平较高,。
铁矿储量巨大,且大部分是富铁矿,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
水力资源丰富,水电站由巴西和巴拉圭合建。
农业巴西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蔗糖、柑橘、大豆、牛肉等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
人口总人口达1.94亿(2009年),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人种复杂,白色和混血人种较多;官方语言为,人口集中分布在________地带;城市化水平很高(70%以上)城市首都是;是巴西第一大城市,是巴西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三、热带雨林危机1.热带雨林作用:提供木材(经济效益);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提供良好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环境效益)2.破坏原因:掠夺式迁移农业、外国公司乱砍乱伐、修建公路,开辟农场、牧场,开采采矿产等3.危机: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全球气候。
4.治理措施:设置各种形式的雨林保护区;合理开发、促进森林更新,用养结合;加强管理,健全法律法规;控制人口,提高环保意识等。
2018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巴西》复习学案
2018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巴西》复习学案
第六节巴西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和城市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工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独具特色。
2、能够利用分析巴西的人特色,说明巴西是一个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3、通过分析巴西自然资的利用和城市建设布局的变化,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意义,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学会利用描述巴西的人特色,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2)以热带雨林为例,分析巴西在开发利用自然资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正确的资观和环境观。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说明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用“证据”表明自己观点的方法,建立“用事实说话”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推荐相关网址或参考。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巴西的。
四、教学时间2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时教与学互动设计
创设情景,引入新
教师同学们,我们即将要进行一次“巴西之旅”,为了能够充分享受这次旅行,我建议同学们先了解一下巴西的基本概况。
柳树 0 中学 11-12 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案一体化”讲学稿课题 主备人《巴西》审核人 课时设置学科 1地理 使用时间课型复习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地形和气候及河流,根据地形与气候特点,分 析亚马孙河水量特别丰富的原因。
2、了解巴西的工业和农业的基本特点,了解巴西发展迅速的经济。
复习 目标 3、了解巴西城市建设情况和人种构成特点。
知道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及主要城市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等。
知 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4、根据地图资料,联系巴西自然条件的特点,讨论该国如何处理开发利用和保户热带雨林。
确立积极保护, 合理开发的态度,懂得协调人地关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地形和气候及河流,根据地形与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 特别丰富的原因。
学习难点:讨论该国如何处理开发利用和保户热带雨林。
学习过程 【复习导学 探究质疑】 知识点 一、巴西的位置、地形与气候及河流 (一)读巴西的地形图回答:阅读课本 90——91 页,结 合下图学习巴西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及亚马孙平原的特点。
1、 纬度位置: 巴西大部分位于 的 带,海陆位置:东临 的国家。
线和 洋,西邻 线之间 洋, 教师修 改及学 生笔记是南美洲面积2、地形与气候:请在课本图 3—41 中找出亚马孙平原、巴西 高原、亚马孙河、伊泰普水电站 、巴西地形特征: 占全境的 1/3,是世界面积 区, 属于 占全境的 2/3,该地区属于 3、巴西是 洲 最大 气候类型,其特征是 最多的国家。
约的平原,最大的热带雨林 。
约气候该气候的特征是(二)亚马孙平原与亚马孙河 4、亚马孙河发源于 长度仅次于 山脉,向 注入 ,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它的居世界第 2 位。
号称“河海”由于其河流众多,水流平缓,航运便利。
平原,气候终年多雨,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由于这里动5、世界最大的平原植物种类繁多,被称为“世界动植物王国” 。
巴西与南亚复习教案教案标题:巴西与南亚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巴西和南亚的地理位置、文化特点和经济发展情况。
2. 掌握巴西和南亚的重要城市、地理特点和旅游景点。
3. 分析比较巴西和南亚的异同之处。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巴西概况a. 地理位置:位于南美洲,与南美洲其他国家的接壤情况。
b. 文化特点:巴西的宗教、语言、音乐、舞蹈等文化元素。
c. 经济发展:巴西的主要经济产业、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
2. 南亚概况a. 地理位置:位于亚洲次大陆的南部,与周边国家的接壤情况。
b. 文化特点:南亚国家的宗教、语言、文学等文化元素。
c. 经济发展:南亚国家的主要经济产业、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
3. 巴西和南亚的重要城市a. 巴西: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等。
b. 南亚:孟买、新德里等。
4. 巴西和南亚的地理特点a. 巴西:亚马逊雨林、巴西高原等。
b. 南亚:恒河、喜马拉雅山脉等。
5. 巴西和南亚的旅游景点a. 巴西:耶稣基督像、伊瓜苏瀑布等。
b. 南亚:泰姬陵、尼泊尔的庙宇等。
6. 巴西和南亚的异同之处a. 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b. 文化特点:宗教、语言、饮食等文化方面的差异。
c. 经济发展: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差异。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巴西和南亚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这两个地区的兴趣,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介绍巴西和南亚的概况:讲解巴西和南亚的地理位置、文化特点和经济发展情况,引导学生对这两个地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讲解巴西和南亚的重要城市:介绍巴西和南亚的重要城市,包括其地理位置、人口规模和文化特点。
4. 探索巴西和南亚的地理特点: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具,让学生了解巴西和南亚的地理特点,如山脉、河流、森林等。
5. 介绍巴西和南亚的旅游景点:向学生介绍巴西和南亚的著名旅游景点,包括其特点和吸引力。
6. 分析比较巴西和南亚的异同之处:帮助学生分析比较巴西和南亚在地理环境、文化特点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异同之处。
巴西澳大利亚复习学案班级学号姓名编号:复习目标:1.知道巴西地形、气候及其河流等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巴西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2. 知道澳大利亚的地形特征,以及地形与气候、人口分布的关系。
一、知识点梳理第一节巴西危机:亚马孙地区的开发,引起了深刻的环境问题,森林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珍贵野生动物遭劫。
面对被砍伐的热带雨林,你是否有所感触,请发表你的观点?(二)巴西的经济、人口和城市第二节澳大利亚(一)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1.大洋洲领土组成:澳大利亚大陆大陆,四大岛: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岛、新几内亚岛。
三大群岛:美拉尼西亚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波利尼西亚群岛。
而澳大利亚是大洋洲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上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
2.位置:①位于10°S-40 °S之间,_____(纬线)穿过大陆中部,大部分在_热_带、_南温带。
②西北与____洲相邻,东濒于______洋,西邻_______洋,南与__南极大陆相望。
3.领土包括:大陆,岛等周围岛屿。
面积世界第___,人口1918万,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
4.地形特点:地势低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
自西向东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为 ____,中部为_平原_,东部为_______。
5.河流:澳大利亚最大的河流为,发源于大分水岭西侧,向西南注入_______洋。
6.气候: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7.特有动物:如袋鼠、考拉、鸭嘴兽、鸸鹋等。
有那么多古老生物的原因?(二)澳大利亚的经济和人口、城市1.经济:澳大利亚是____半球经济最发达的_________国家。
澳大利亚的基础产业是和 ___ 。
2.农牧业: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重要的生产国和小麦、输出国,是世界上绵羊最多的国家之一,素有“”之称。
3.工矿业:矿产资源丰富,采矿业是重要的经济部门,特别是、、铝土矿。
矿产品出口值已超过农畜产品出口值,因此澳大利亚被称为“”。
煤主要分布在________,铁主要分布在________,铝土主要分布在_北部_。
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巴西的基本概况包括:解它的位置(海陆位置、热带国家,地形区的组成),气候分布。
2、“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对应的课标是: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3、“发展中的工农业”对应的课标是: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4、“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对应的课标是: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分布及主要气候类型。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巴西的种族构成和人口分布特点。
3.联系巴西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说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知道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及产生的环境问题。
【过程与方法】1.在读图、绘图、填图、析图、讨论、阅读的过程中,认识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2.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2.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了解巴西自然环境的特征。
2、运用资料了解巴西种族的构成特征及形成过程3、能运用资料了解巴西发展中的工农业的特征2.热带雨林的危机及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与保护,并提出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的建议。
四、教学策略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五、教学过程直接导入巴西的复习,播放幻灯片,介绍巴西的面积和人口,巴西不仅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一、混血种人的社会提问:在这1.91亿人口中,人口最多的是什么人种?混血种人占40%,所以巴西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第三章第二节《埃及》复习学案
【基本知识点】
一、位置和范围
1、纬线穿过埃及的南部,带沙漠面积广大。
北临海,东临,
东北的运河是亚非分界。
2、埃及是地跨、两洲的国家,亚洲部分的半岛也是埃及领土。
3、苏伊士运河沟通洋和洋,扼守着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运输线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二、居民:大部分是人种,讲语,信奉教。
非洲最大的城市是。
三、自然环境:
1、埃及大部分属于气候,气候特点是。
2、世界第一长河是,向北注入,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
四、工农业
1、埃及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是。
埃及主要的矿产是。
2、埃及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最重要的农业区分布在。
五、旅游业
埃及旅游业十分发达,主要景点有。
【巩固练习】
1.关于埃及地理位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埃及地跨亚、非两大洲,绝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
B.苏伊士运河西面的西奈半岛属于亚洲
C.埃及是亚、非之间的陆上交通要道
D.埃及的苏伊士运河连结地中海与红海,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
2.关于埃及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埃及属于非洲国家,领土全部位于埃及境内
B.苏伊士运河在埃及境内,它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
C.埃及经济以农业为主,长绒棉的出口收入是最主要的经济支柱
D.埃及首都开罗,位于地中海沿岸
3.埃及大部分居民属于()
A.白种人
B.黄种人
C.黑种人
D.混血种人
4.位于埃及的世界古迹是()
A.泰姬陵
B.吴哥窟
C.狮身人面像
D.艾菲尔铁塔
5.埃及最突出的气候特征是()
A. 湿、热
B.干、热
C.温、凉
D.旱、雨两季
6.下列旅游项目不适合于在埃及开展的是()
A.乘船游览尼罗河
B.骑骆驼到沙漠旅行
C.享受地中海的阳光
D.参观热带野生动物园
7.埃及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作物是()
A.椰枣
B.长绒棉
C.洋葱
D. 玉米
8. 读埃及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大洲和海洋名称。
大洲:A____,B____;海洋:C____,
D____。
⑵图中字母E代表____半岛,该半岛应属于__
__洲。
⑶F代表的河流是____,该河是世界第
____长河,它自南向北注入____海。
⑷埃及首都为____,其图中代码是____;从
波斯湾起航驶往西欧的小型油轮,一般经过图示区域中的
____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