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总复习地图的三要素知识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258.00 KB
- 文档页数:5
地图一、地图的三要素:1.地图的三要素:说明:(1)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可以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
(2)线段式比例尺是随图幅的放大或缩小而变化的,在图上度量图距时,要用图中比例尺线段的长度度量,不能使用米尺上的刻度单位度量。
如下图中每厘米单位长表示5km实地距离,但图上的厘米单位明显小于米尺的厘米单位,说明该图幅已缩小,应用图中单位度量两点间的图距。
2.比例尺的大小、缩放及应用:①比例尺大小的判断:⏹依据比例尺公式判断:比例尺是个分数值,且分子是1,因此看比例尺的大小,就看分母的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依据实际面积大小判断:图上面积相同时,实际面积越大,则比例尺越小。
如下图,甲、乙、丙三个阴影区比例尺的关系:甲>乙>丙。
②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图幅大小相同时: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则其比例尺越大,即甲图比例尺小于乙图。
实地范围相同时:如甲乙两图中的北京市,乙图图幅面积大,内容详细,则其比例尺大。
③比例尺放大(缩小)的计算:说明:比例尺的缩放与计算往往会出现两个错误:一是比例尺的缩放与图幅面积的缩放不分;二是“放大(缩小)”与“放大到(缩小到)”不分。
比例尺表达的是一种线性关系,而图幅表达的是一种面积关系,当比例尺放大或缩小某一倍数时,图幅的变化是比例尺倍数的平方。
④比例尺中有关距离的计算:⏹根据比例尺求距离:如下图,求A、B两点的直线距离。
先用刻度尺量出AB间的图上距离,然后除以比例尺。
⏹根据距离求比例尺:如下图,AB间为30千米,求出该图的比例尺。
先用刻度尺量出AB间图上距离,然后除以30千米即可,注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要统一。
二、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说明:如上图P1的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P1与P2的相对高度是高处P2的垂直距离。
第2课地图三要素1.地图三要素2.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等的点连接而成的线。
(2)地形部位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一般图中用“”符号表示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山谷的最高处,山脊的最低处3.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反映出沿剖面线地势高低变化和坡度大小状况。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1)等高线地形图中典型地形的判读特别说明(1)等高线的5个基本特征①同线等高;②等高距一般全图一致;③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重合形成陡崖);④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则坡度陡;⑤示坡线指示地势降低的方向。
(2)大地形单元的判断方法在大范围内可判断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小)、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盆地(中间数值小,四周数值大)五种基本地形。
(3)等高线地形图中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①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变化判断地势的大致走向,按照“水往低处流”的规律进行判断。
②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进行判断,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河流的流向与河流处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
③根据河流的干支流进行判断,河流的干流和支流流向一般趋于一致,通常知道一个支流的流向,干流的流向也可判断。
5.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的地理计算与方法(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H 相=H 高-H 低。
(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如图中甲处,假设n 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 为等高距,H 大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大的,H 小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小的。
则图中n =4,d =100米,H 大=400米,H 小=100米,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计算:①陡崖的相对高度(ΔH)。
计算公式为(n -1)d ≤ΔH<(n +1)d 。
因此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300米≤ΔH<500米。
②陡崖的绝对高度。
a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 大≤H 顶<H 大+d 。
地图的三要素是什么地图是地理学科学习的工具,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在任何地理试题都存在着无图不成题的说法,因此地图的学习非常重要,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地图的三要素。
学习目标:地图的三要素是什么学习内容:地图非常重要,不仅体现在地教学中,在生活中也非常的重要,外出郊游,驾车等等,都会运用到地图,因此学习地图是现在必备的技能。
一、比例尺1. 比例尺= _______距离\ _______距离2. 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大,范围_______,内容_______比例尺小,范围_______,内容_______3. 按照比例尺大小进行分类大比例尺_______中比例尺_______小比例尺_______练一练:1.地图比例尺为1:10000,现将比例尺扩大一倍,若所表示的范围不变,图幅面积将如何变化?2. 在一幅地图上,北纬60°纬线上甲乙两地相距33.3厘米,地方时相差4小时,该地图的比例尺为:二、方向1. 在高中阶段要知道八个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方向在地图上的应用山脉走向、流向、风向、相对闻之3. 在地图上如何判断方向普通地图:上北下南下,左______右______带指示标的地图带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______方向;纬线指示______方向。
练一练:1.甲地在乙地的_____方向,丙地在丁地的_____方向。
2.甲地在乙地的_____方向,丙地在丁地的_____方向。
3.甲地在乙地的_____方向,丙地在丁地的_____方向。
三、图例和注记图例和注记在高考中不会考到,但是每幅地图都会有图例和注记。
高中地理地图三要素总结1、比例尺(1)定义:也叫缩尺,一般是指图上距离与实地水平距离之比。
(2)公式:比例尺=(3)表示形式:①线段式:;②数字式:1:4000000;③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
(4)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
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
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5)比例尺的缩放:①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1/2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10000,比例尺变大。
②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
(分数倍)。
例如将1/12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1/120000=1/160000,比例尺缩小。
③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图的4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缩小后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2、地图上的方向(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东西方向是相对方向,互为东西的A和B两点,A既可被认为是在B的东面,也可被认为是在B的西面,一般在地图上按“就近原则”来确定方向关系。
在经纬网地图上定方向,首先是要判断该图所示区域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一般方法是分析图中给出的纬度的变化方向,若纬度是向北的方向增大,则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位于南半球。
以极地为中心的地图上,可以按地球自转方向或经度大小的变化趋势来判断方向。
(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
高考地理总复习地图的三要素是什么考纲解读考点提示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复习建议掌握地图上方向的判读方法及其应用;掌握比例尺的计算、缩放及其应用;了解常用图例、注记知识清单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或注记。
2.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方法:一般情况下,面对地图上北下南、________;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箭头指向________方,与之相反的是________方;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________方向确定。
3.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________、文字式和线段式。
4.比例尺的分母愈大,比例尺愈________,表示的范围愈大,内容愈粗略;比例尺的分母愈小,比例尺愈________,表示的范围愈小,内容愈详细。
参考答案2.左西右东、北、南、东西3.数字式4.小、大。
考点聚焦地图上的比例尺比例尺的概念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的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注意:①比例尺只表示距离缩小的程度,而不表示面积缩小的程度;②比例尺的本身是没有单位的,但数字式比例尺中的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均以厘米为单位,直线式比例尺的实地距离一般以千米为单位;③学会应用比例尺的变形公式。
即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高清课堂高考总复习地图的三要素是什么】00:18:57——00:25:22■【典型例题】(2015年河南·新野三高·月考)在某幅地图上,60°N上甲乙两地相距11.1厘米,两地的时差为2小时,则此图的比例尺为A.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米B. 1∶15000000C. 1/300000000400千米800千米D.解析:在本题中,图上距离已经给出,主要是要求出实际距离。
要求出实际距离就必须知道三个知识点:一是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相差15°,二是纬线圈长度的变化规律:纬线圈的长度与纬度的余弦成正比。
高考总复习地图的三要素是什么::考纲解读考点提示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复习建议掌握地图上方向的判读方法及其应用;掌握比例尺的计算、缩放及其应用;了解常用图例、注记知识清单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或注记。
2.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方法:一般情况下,面对地图上北下南、________;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箭头指向________方,与之相反的是________方;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________方向确定。
3.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________、文字式和线段式。
4.比例尺的分母愈大,比例尺愈________,表示的范围愈大,内容愈粗略;比例尺的分母愈小,比例尺愈________,表示的范围愈小,内容愈详细。
参考答案2.左西右东、北、南、东西3.数字式4.小、大。
考点聚焦地图上的比例尺比例尺的概念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的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注意:①比例尺只表示距离缩小的程度,而不表示面积缩小的程度;②比例尺的本身是没有单位的,但数字式比例尺中的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均以厘米为单位,直线式比例尺的实地距离一般以千米为单位;③学会应用比例尺的变形公式。
即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高考总复习地图的三要素是什么】00:18:57——00:25:22■【典型例题】(2015年河南·新野三高·月考)在某幅地图上,60°N上甲乙两地相距11.1厘米,两地的时差为2小时,则此图的比例尺为A.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米B. 1∶15000000C. 1/300000000400千米800千米D.解析:在本题中,图上距离已经给出,主要是要求出实际距离。
要求出实际距离就必须知道三个知识点:一是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相差15°,二是纬线圈长度的变化规律:纬线圈的长度与纬度的余弦成正比。
三是赤道上经度相差1对应的弧长是111千米。
由两地相差两个小时可知两地经度相差30度,在北纬60度的纬线上经度相差30度,相当于赤道上对应的15个经度度的间隔,因此实际距离为15×111千米,两地图上距离为11.1厘米,则比例尺为11.1/15×11100000,故选B。
答案:B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的大小是按比值的大小来衡量的。
判断比例尺大小的方法有:①图比例尺中的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如;②图上1厘米代表的实际距离越长,比例尺就越小;③在数张图幅相同的地图上,地图上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比例尺就越大。
【典型例题】在右图中,如果AC、BD两条经线的度数分别为100°E、150°E,则AB、BD、CD、AC四条线段所取比例尺的大小关系为()A.AB<BD=CD=ACB.AB=BD<CD=ACC.AB=BD>CD<ACD.AB>CD>BD=AC解析:首先明确AC=BD。
因为AC和BD都在经线上,它们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都相同,根据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可得出结论AC=BD。
其次再判断AB和CD的大小。
通过读图可知AB和CD的图上距离相同。
要比较AB和CD的大小,关键是要知道AB和CD的实际距离的大小。
因为AB所在的纬线高于CD所在的纬线,AB和CD跨过的经度相同,都是50°。
根据纬线圈长度的变化规律:纬线圈的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AB的实际距离CD的比例尺。
因为经线圈和赤道都是地球上的大圆,所以可以把AC和BD看作在赤道上,然后用上述同样的方法与AB和CD进行比较得出:AB>CD>BD=AC。
答案:D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地理事物内容详略的关系地图的精度和所表示内容与比例尺的大小关系密切。
在图幅相同的地图上,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图中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上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图中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度越低。
画一幅小范围、内容要求详细的地图,一般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注意:在等高距相同的地形图上,相同大小和形状的等高线,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表示地坡度越缓。
这是因为高程相等的等高线图上,比例尺越大,水平范围越小,因此坡度越陡,相反则坡度越缓。
【典型例题】(2016年·河南省·陈州中学·月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幅图中,表示实际范围最大的是()。
A.a图B.b图C.c图D.d图2.若四幅图中等高距相同,则a、b、c、d四处坡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a=b=c=d B.a>c>d>b C.b>d>c>a D.c>b>a>d解析:第1题,图上距离相同,根据比例尺含义,a图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米,b图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c图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d图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所以b图表示实际范围最大。
第2题,等高距相同,比例尺大的表示实际距离短,则坡度陡。
答案:1.B 2.B地图的缩放①比例尺的缩放地图比例尺缩放的计算常出现“放大(缩小)”、“放大到(缩小到)”和“放大了(缩小了)”不同的现象。
比例尺放大到原先的几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几;放大了几倍是比原来多了几倍。
例如:放大到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2;“放大了”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3。
同样,原比例尺“缩小”或“缩小了”,则原比例尺乘以;“缩小到”就是原比例尺乘以。
②图幅的缩放图幅的缩放是面积的缩放,而比例尺的缩放是长度的缩放。
例如,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图幅则放大到原图的4倍。
【高考总复习地图的三要素是什么】00:14:06——00:18:55■【典型例题】某地图比例尺为1:10000,现将比例尺扩大一倍,若所表示的范围不变,图幅面积将扩大了几倍呢?A.1 B.2 C.3 D.4解析:先从定性来看,比例尺扩大,范围不变,那么图幅是扩大的,再从定量上看,比例尺扩大是一个直线比扩大,那么面积比的扩大就应该是直线比的平方,题中比例尺扩大一倍,那么面积比就是2的平方,那么扩大了三倍,引申出去,如果比例尺扩大两倍,那么图幅扩大几倍呢?答案:C地图上方向的判断与确定1、一般的规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指向标方向:箭头指向北方3、经纬网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典型例题】下图为我国科考队在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
读图完回答下题。
该照片拍摄日期、拍摄者或中国结影子的方位是A. 3月21日、中国结影子指向正南B.6月22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东南C. 8月20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南D.9月16日、中国结影子指向东北解析:考查景观图片、地图上的方向。
图中中国结位置在北极点上,所以拍摄者和中国结的影子都应该在中国结的正南面,所以B、D选项错;又因3月21日,晨昏线应经过北极点,可是图形知道北极点是极昼,应为北半球夏半年,A错。
选项C正确。
答案:C注: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1)若两地经度差等于180°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最短航程过两极点,具体又分为三种情况:①同位于北半球,最近航程一定是先向北,过极点后,再向南;②同位于南半球,最近航程一定是先向南,过极点后,再向北;③两地位于不同半球,这时需要讨论,要看过北极点为劣弧,还是过南极点为劣弧,确定后,再讨论。
(2)两地经度差不等于180°,则过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与经线圈斜交,最短航程不过两极点,而是过两极地区(或上空),具体又可分为两种情况:①甲位于乙地的东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程为:同在北半球,先向西北再向西,最后向西南;同在南半球,先向西南,再向西,最后向西北;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上。
②甲位于乙地的西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程为:同在北半球,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同在南半球,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位于不同半球需讨论。
【典型例题】例题1若飞机从图中B点飞往D点,沿最短航线飞行,合理的方向是 ( )A.一直向东 B.一直向西C.向东南→东→东北 D.向西南→西→西北解析:本题考查最短距离航向的有关知识。
球面两点间最短航线为大圆的劣弧,而不是沿纬线飞,B、D两点都位于南半球,大圆的劣弧即向南弯曲,即先向南再向北。
同时D点位于B点西边,所以最终飞机的飞行方向为向西南→西→西北。
答案:D例题2南部苏丹于当地时间2011年7月9日0时宣布正式从苏丹分离,并成立南苏丹共和国,成为世界上最新的国家。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南苏丹首都位于北京(116°E,40°N)的_________________方向。
(2)若一架飞机沿最短飞行路线从②地飞往①地,其飞行方向是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幅图相比较,比例尺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图;若甲图中②地和③地的图上距离为2.22厘米,则甲图的比例尺约为______________(数字式)。
解析:第(1)题,南苏丹首都朱巴大致位于(5°N,32°E),结合经纬度位置,其位于北京的西南部。
第(2)题,①②同位于60°N纬线上,其最短飞行线路是按照过这两点和地心所确定的平面与地面相割而成大圆的劣弧飞行。
第(3)题,乙图表达地理事象详细,比例尺较大;②③的实际距离为60×111km,结合图上距离可以计算出其比例尺。
答案:(1)西南(2)先向东北,后向东南(3)乙 1:300000000图例和注记图例是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表示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