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险品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现状及探究

危险品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现状及探究

危险品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现状及探究
危险品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现状及探究

危险品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现状及探究

严虎

华北运输公司河北任丘062552

摘要:本文从了解危险品交通事故的特性出发,揭示了严峻的道路运输安全形势。通过事故数据分析,剖析了我国道路交通管理的弊端。结合道路安全领域的研究以及西方发达国家道路管理模式,对我国道路管理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危险品;公路运输;安全管理

Status and investigation on highway transportation safety

management of hazardous materials

Yan Hui

(Hua Bei Transportation Company, Renqiu 062552, China)

Abstract: In this thesis, the severe situation of highway transportation security was revealed by expatiating the characters of hazardous transport accidents. The problems in domestic road transport safety management were discussed by analyzing the datum of traffic accident. Some suggestions on road management regulation we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 of road safety and the road management method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Keyword: hazardous materials highway transportation safety management

前言

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历史。上世纪2/3的能源消费来自于石油、天然气和煤炭[1]。因为使用便利快捷,成品油、天然气等产品在能源消费中份额不断提升。与之对应,危险品运输也成为联系成品油、天然气等危险品生产、经营、储存、使用的桥梁和纽带。此类石化产品极易引发燃烧爆炸事故,具有社会影响大、伤亡人数多、环境危害重的特点,对社会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应从源头抓起,促进安全理念的形成。

一、危险品交通事故的特性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我国公路运输危险品约2亿多吨,其中易燃易爆油品1亿吨以上[2]。分析危险品引发的事故发现储存运输环节事故比率超过30%[2]。

了解事故特征是公路管理的基础。一般公路交通事故具有突发不确定性、随机性和社会性等特征。此外危险品交通事故还具有以下特点:

1.不可预知性。

危险品的公路运输可视为一种动态危险源,承运车辆的流动性决定了事故发生与演变的时间、地点、范围等因素的随机不可预知性。

2.耦合性

危险化学品均有腐蚀性,加上路况和气象等因素均加速容器密封性的破损;交通事故容器受力形变导致危险品外泄。运输高风险性与危险品腐蚀性之间的耦合作用,增大了事故风险。

3.施救困难

事故的不可预知性,使得救援队伍难以及时赶到现场;受现场制约,救援装备也受到诸多局限,进而影响扑救;危险品的易燃易爆性,决定了救援的复杂性。

总之,危险品运输在不同路段的事故概率及风险均不同;作为流动危险源应尽快运至目的地;危险品运输事故影响巨大,应提前化解风险。

二、国外危险品运输管理状况

欧美发达国家由于公路运输历史悠久,形成了各具特点的管理模式。

1.德国管理模式

德国危险品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防范措施均十分规范。危货运输管理以《联邦德国危险货物运输法》为依据。政府授权工商企业联合会管理危货运输人员执业资格;德国联邦材料检测研究所(简称BAM)负责制定危货标识及运输容器和车辆检测;德国联邦货运管理局(简称BAG)和各州警察局共同负责危险品公路运输的执法检查;各州消防队负责危险品交通事故专业救援。虽然BAG和警察均可上路检查,检查单也不相同;但检查内容基本一致且相互承认。上述制度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减少监管盲区;又提高了执法效率。德国展现了职责明确的政府管控、严格自律的行业监管的先进管理模式[3]。

2.加拿大监管模式

加拿大政府只制定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开展监督指导、提供救援服务;而危险品货物运输的安全责任完全由企业承担;体现了“企业负责,政府监察”的原则。

该国运输主管部门是运输部,下设有管理危险品运输和救援工作的机构。为强化监管,严厉处罚违规行为;为彰显公平,监控和处罚分离:监察部门对违法行为向法院提交报告,由法院裁定处罚,极具威慑性[4]。

三、国外危险品运输研究趋势

多年来,国外学者致力于危险品运输的安全风险评价分析以及线路优选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智能运输领域的研究也逐渐升温。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联合国成立了危险品运输专家委员会,编写了《关于危险货物运输建议书?规章范本》(桔皮书),修改至今仍被采用[5]。80年代,Saccomanno和Chan以加拿大危货事故数据研究了不同时段、天气状况和道路类型对事故的影响,提出了事故率的差异取决于道路类型的结论[6]。本世纪初,Fabiano将危货运输中的风险因素划分为道路固有特征、天气条件和交通状况,建立了估算死亡人数和事故概率的风险评价模型[7]。

欧美发达国家的公路管理拥有丰富的资源,各项研究深入定量分析阶段。危货运输管理随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完善;安全管理重点正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过渡。

四、国内危险品运输管理现状

我国危险品公路运输管理的立法和执法体系是从八十年代建立的,最早交通部制定《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稍后国家发布《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规定》。本世纪又发布了《安全生产法》,修订了《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规定》,随后又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文件和标准。

我国危险品公路运输管理工作由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和运输企业的自我管理两部分组成。随着社会的进步,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面临的问题依然严峻。

1.监管不力,资质管理不健全

截止2008年底,我国共有8300多家公路危货运输企业,专业车辆19.46万台,从业人员60余万人,货运量4亿多吨[8]。由于对危货运输企业资质审核不力,挂靠车辆等违规现象屡禁不止;加之地域限制,对外地从业资格证的管理十分混乱。据统计,危险品运输事故中,40%的事故承运方无道路危险货物准运证;43%的事故驾驶员和押运员无危险货物运输资格证[9]。

图1 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管理体系图

危险品公路运输存在多头管理:既有公安、交通等主管部门;还有质检、环卫等监管部门。职能交叉的弊端是:一方面职责不清,部门争利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管理重叠,标准不统一,造成企业无所适从。

2.标准不统一,车辆和容器制造企业缺乏沟通

检验、审核等环节缺乏协调,罐体与车体在制造、检验过程中没有统一标准。承

运车辆普遍存在“大吨小标、大罐小标、小车大罐”等现象,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同

时罐体非法改装现象相当严重。

3.配送不合理,缺乏成熟的管理模式。

危险品运输以行政区域为主,存在不合理运行线路。不完全统计,仅2004年我

国成品油因安排不合理而额外支出的运费在5亿元以上[10]。

4.管理不到位,车辆设施不完备。

许多危险品运输企业规模小,普货和危货兼营等违规现象普遍;对从业者缺乏培训,缺少专业人员;设备改造也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的难点。在117起事故中,15起

车辆不合格,12起容器不合格,16起包装装卸不合格,其他设备问题9起[11]。

总之,危险品运输管理面临监管不力等一系列问题;与国外相比,管理制度不完备、职责划分不明晰。

五、国内危险品运输研究情况

近年来,国内学者在危险品运输领域开展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刘浩学[12]结合

生态环境、道路状况、人口分布等因素建立了危货道路运输路线优化评价指标。周家

铭[13]探讨了可移动危险源事故的原因,提出了建立移动型应急救援响应系统的设想。

罗璐[14]、曾金明[15]等关于GPS系统在危险品运输中应用课题,探索建立预防公路事

故发生的信息控制系统可行性报告。姜学鹏[16]分析了危险品公路运输风险研究现状,

归纳了危险品运输风险研究的一般流程。但上述研究还停留在定性阶段,真实数据的

匮乏,使之难以为危险品公路运输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结论

随着时代的进步,石油化工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成品油、天然气等危险品道路运输是专业化程度很高的特种货物运输,一旦发生事故,其危害性远大于普通交通事故。本文分析了危险品物流运输的特点以及公路安全管理现状,结合事故数据得出“人”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因此道路运输管理的关键是强化“人”的安全理念!

现今,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水平已被视为体现一个国家公路运输技术和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志,希望本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此领域的研究作出微薄贡献。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之影响运输安全因素众多,本文难免存在差错,希望大家指正。

参考文献

[1]过启渊,吕秋凉.世界能源经济[M]. 重庆出版社.1988年2月

[2]孙华山.在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联控机制推进会议上的讲话[EB/OL].

国家安监局网站.

2009/0107/48974/content_48974.htm. 2009-01-07

[3]邓小兵.德国道路危险品运输管理特点及启示[J].综合运输.2008,(5) :77-80

[4]罗德林,林志豪.加拿大道路危险品运输管理及启示[J].珠江水运.2002,(6) :45-46

[5]菅小东,周红,高映新.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环境科学研究, 2004,17(3): 7~9

[6]Saccomanno E F, Chan A. Economic evaluation of routing strategies for hazardous road shipments [J]. Trans Res Rec , 1985(1020): 12~18

[7]Fabiano B, Curr9 F, Palazzi E, et al. A framework for risk assessment and decision-making strategies in dangerous good transportation [J]. J Loss Pre Process Ind, 1999,12(6):507-515

[8]甑小燕.道路危险品运输发展及安全管理论坛召开[J].综合运输,2009, (7):87

[9]刘秀,王长君,罗俊仪等.我国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现状及对策[M/OL].道路交通管理.2007年9月刊

[10]田景惠.现代成品油物流管理[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年4月

[11]刘秀,王长君,罗俊仪等.我国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现状及对策[M/OL].道路交通管理.2007年9月刊

[12]刘浩学,周珣,杨俊儒等.危险货物运输路线模糊综合评判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6,(2):80-82

[13]周家铭,姚峰.可移动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与启动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6,(16):4-9

[14]罗璐,刘天生.基于RFID、GPS和GPRS技术的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系统[J].《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9,(06)

[15]曾金明.GPS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电子信息技术学院学报. 2008,(03):80-81

[16]姜学鹏,徐志胜,邓芸芸等.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风险研究进展[J].灾害学. 2006,(21):94-9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