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常规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2
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ernterspiratorytractinefctions,RRTIs)是儿科常见的一种临床现象,1987年第一届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上,制定了《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参考标准》。
2007年在“慢性咳嗽和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学术研讨会”上,将“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名诊断理解为“临床概念”;将“诊断参考标准”修改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判断条件”。
[1][定义]: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1年以内収生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频繁,超出正常范围。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分析和处理原则][2]一、病因:多与护理不当、人托幼机构起始阶段、缺乏锻炼、迁移住地、被动吸入烟雾、环境污染、微量元素缺乏或其他营养成分搭配不合理等因素有关;部分与鼻咽部慢性病灶有关,如鼻炎、鼻窦炎,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等。
二、处理原则1.寻找致病因素幵给予相应处理。
对鼻咽部慢性病灶,必要时请耳鼻咽喉科协助诊断。
由于大部分上呼吸道感染系病毒感染,故不应滥用抗菌药物;2. 注意营养和饮食习惯以及增强体质方面的指导;3.护理恰当;4.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交叉感染;5. 必要时给予针对性的免疫调节剂。
[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分析和处理原则][2]反复气管支气管炎一、病因:多由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不当,使病情向下蔓延所致。
大多也是致病微生物引起,少数与原収性免疫功能缺陷及气道畸形有关。
二、处理原则1.寻找致病因素幵给予相应处理;2.注意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复収性痉挛性喉炎等鉴别;3.抗感染药物治疗需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和机体的免疫状态而定,合理应用抗生素;4. 对症治疗同反复肺炎。
反复肺炎:对于反复肺炎,除必须考虑何种致病微生物,更重要的是认真寻找导致反复肺炎的基础病变。
1、免疫缺陷病(特异性与非特异性)?2、先天性疾病(气道、肺及血管、心脏畸形)?3、纤毛运动障碍(原収与继収)?4、管腔内阻塞或管外压迫?5、反复吸入?(一)病因:(1)原収性免疫缺陷病:原収性抗体缺陷病、细胞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补体缺陷病、吞噬功能缺陷病以及其他原収性免疫缺陷病等。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一、概述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
凡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增多,超过了一定范围,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简称复感儿。
是由于素体脾肺亏虚,或素有内热,致卫外不固,难以抵御外邪侵袭,经常出现流涕、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
多由于患儿禀赋不足,肾气不充、肺脾气虚、营卫失调、积热内蕴等,导致卫外不固,邪毒侵入,留伏体内,反复发作,毒恋日久,进一步损伤正气,形成恶性循环,直至小儿逐渐生长发育至肺脾肾脏气充实而止。
二、诊断(一)中医诊断1、诊断要点(采用中医儿科杂志,2008年第4卷(6期)王力宁等编写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中制定的标准)(1)5岁以内小儿每年患感冒6次以上,或者6岁以上小儿感冒5次以上(2)5岁以内小儿每年患气管炎、肺炎2次以上,或者6岁以上小儿每年患气管炎、肺炎2次以上。
(3)2次上呼吸道感染距第1次至少7天以上。
2、类证鉴别与普通感冒、咳嗽、肺炎喘嗽等疾病每次都是急性发作,以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为诊断依据;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小儿在单位时间内上、下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超过规定次数为诊断依据。
(二)西医诊断1、诊断要点:如下表所示。
(参照王力宁,汪受传等.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指南.中医儿科杂志,2008,4(6):3~5)表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参考标准注:(1)两次感染间隔时间至少7 d以上;(2)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以将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相加,反之则不能。
若反复感染是以下呼吸道为主,则定义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3)确定次数须连续观察1年;(4)反复肺炎指1年内反复患肺炎≥2次,肺炎须有肺部体征和影像学证实,两次肺炎诊断期间肺炎体征和影像学改变应完全消失。
(5)按半年内呼吸道感染的次数诊断。
半年内呼吸道感染≥6次,其中下呼吸道感染≥3次(其中肺炎≥1次)。
2、鉴别诊断:需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呼吸道畸形、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等易引起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疾病相鉴别。
小儿常见疾病诊疗常规一、细菌性痢疾-诊疗常规病史采集1. 进食不洁食物及饮料史。
2. 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样大便。
3. 突发高热、惊厥、精神萎靡或昏迷等中毒性痢疾表现。
4. 与之鉴别的其它腹泻。
检查1. 全身检查:疑毒痢时应在15分钟内完成体格检查。
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培养及药敏试验。
3. 器械检查:必要时作乙状结肠镜检。
诊断1. 依据进食不洁食物史,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症状可作出临床诊断,确诊需依靠大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
2. 本病需与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沙门菌肠炎、病毒性腹泻、阿米巴痢疾等鉴别。
治疗原则1. 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
2. 抗菌药物治疗。
3. 中药治疗。
4. 中毒性菌痢治疗:包括抗休克扩容、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失衡、防治肺水肿等措施。
二、小儿败血症诊疗常规病史采集1. 高热及全身不适:如头痛、纳差、苍白、婴幼儿可惊厥、吐泻。
2. 皮肤粘膜伤口感染史、皮肤疔疖、脓肿史、胃肠道症状及尿路感染史。
检查1. 全身检查,重要的生命体征。
2. 专科检查:皮肤感染病灶、出血点、肝脾有无肿大。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培养加药敏试验,局部病灶分泌物的培养及涂片及其他有关检查。
诊断1. 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结合血象可初步做出诊断。
2. 确诊需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伤寒、毒痢及粟粒性肺结核相鉴别。
治疗原则1. 一般及对症治疗:卧床休息,注意营养及维生素补充,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 抗菌药物治疗:最好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
3. 中毒症状严重者需加用激素治疗。
4. 脓性病灶切开排脓。
5. 免疫疗法。
6. 严重者转上级医院三、小儿腹泻病诊疗常规病史采集1. 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大便性状、次数及病程。
3. 有无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表现。
4. 有无中毒症状。
5. 有无明显病因及诱因。
检查1. 全身体检,注意生命体征及脱水情况。
首席医学网 2009年03月17日 11:23:30 Tuesday∙医师杂志征稿 ∙普通外科文献 ∙呼吸疾病会议∙网站运营 ∙核心期刊征稿 ∙帕金森病 ∙国际神经再生论坛 ∙内蒙中医药 ∙心律失常会 ∙危重病诊治 ∙心血管医师 ∙内科诊疗班 ∙方剂组成原理 ∙亚健康学会 ∙ 风湿关节炎作者:王力宁,汪受传,韩新民,虞舜,倪光夏,赵霞,李燕宁,艾军加入收藏夹《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航空航天医药在线征稿[先天性唇裂儿护理][编辑达人办公省事e 族]·新形势下传染病专科医院保卫现状及其对策·逐瘀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泪道激光联合眼膏治泪道阻塞性疾病护理·30岁以下年轻教工高血压者干预效果评价·超声诊断睾丸微小结石护理考试在线助手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征稿[综合医学期刊-成都医学院学报][医学会议]·写作技巧| 护理论文中论题的来源·医学会快讯| 《中华普通外科》征稿【关键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1范围本指南制订了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辨证、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
凡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增多,超过了一定范围,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简称复感儿。
3诊断3.1按不同年龄每年呼吸道感染的次数诊断见表1。
表1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判断条件年龄(岁)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次/年)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次/年)反复气管支气管炎反复肺炎0~2 732~5 622~14 522 注:①两次感染间隔时间至少7 d以上;②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以将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相加,反之则不能。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一、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7 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修订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判断条件”。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 。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常见证候: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肺胃积热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患儿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疗程时间为w 60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患儿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时,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 尿常规(3) 大便常规(4) 血微量元素测定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清免疫球蛋白(IgA 、IgG、IgM、) T 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CD4/CD8)唾液分泌型I gA(slgA)及鼻、胸部X线检查等。
( 八) 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肺脾气虚证:补益肺脾。
(2)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3)肺胃积热证:清宣肺胃。
2.其他疗法(1) 捏脊疗法。
(2) 中药穴位注射。
( 九) 完成路径标准1.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和病情符合同年龄组正常标准。
2.异常的免疫功能血微量元素等得到改善。
( 十) 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在治疗期内,患儿患急性呼吸道感染,因病情需要,针对性抗感染对症支持等相应治疗时间超过10天者,退出本路径。
收稿日期:2008-09-10作者简介:王力宁(1963-),女,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学士。
主要研究方向:小儿肺系疾病。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王力宁,汪受传,韩新民,虞舜,倪光夏,赵霞,李燕宁,艾军(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1范围本指南制订了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辨证、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 p irat orytract infecti ons,RRTI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
凡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增多,超过了一定范围,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简称复感儿。
3诊断3.1按不同年龄每年呼吸道感染的次数诊断见表1。
表1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判断条件年龄(岁)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次/年)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次/年)反复气管支气管炎反复肺炎0~2 732~5 622~14 522 注:①两次感染间隔时间至少7d 以上;②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以将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相加,反之则不能。
若反复感染是以下呼吸道为主,则定义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③确定次数须连续观察1年;④反复肺炎指1年内反复患肺炎≥2次,肺炎须由肺部体征和影像学证实,两次肺炎诊断期间肺炎体征和影像学改变应完全消失。
3.2按半年内呼吸道感染的次数诊断半年内呼吸道感染≥6次,其中下呼吸道感染≥3次(其中肺炎≥1次)。
4辨证4.1肺脾气虚证反复外感,面黄少华,形体消瘦,肌肉松软,少气懒言,气短,食少纳呆,口不渴,多汗,动则易汗,或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无力,指纹淡。
4.2营卫失调证反复外感,恶风、恶寒,面色少华,四肢不温,多汗易汗、汗出不温,舌淡红,苔薄白,脉无力,指纹淡红。
4.3脾肾两虚证反复外感,面色萎黄或面白少华,形体消瘦,肌肉松软,鸡胸龟背,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四肢不温,发育落后,喘促乏力,气短,动则喘甚,少气懒言,多汗易汗,食少纳呆,大便溏烂,或五更泄泻,夜尿多,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诊疗路径(2022版)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 fections, RRTIs)是儿童常见临床现象[l-2] O其原因有多种,除感染相关因素还可能涉及免疫系统与呼吸系统等基础疾病口川。
2016年国内多学科专家制订了RRTIs临床诊治路径⑸,对临床医生及时发现RRTIs并针对各种病因给予有效的临床诊疗有很大帮助。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近5年来,对RRTIs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见解。
因此,有必要对2016年制订的《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治路径》进行更新。
本次更新是国内多学科专家根据RRTIs临床诊治相关进展,在2016年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修订,有利于临床医生及时发现患儿存在的RRTIS状况;并根据常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对RRTlS进行甄别,及时发现其潜在基础疾病;针对各种原因所致的RRITs给予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和随访。
1RRTIs的定义国内RRTIS指1年以内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频繁,超出正常范围。
根据年龄及部位不同,将RRTlS分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和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后者又可分为反复气管支气管炎和反复肺炎。
感染部位的具体化有利于分析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而强调反复上、下呼吸道感染是要将感染性炎症与过敏性炎症区分开来⑴O表1 RRTIs的定义国家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成染(次/年)下呼吸道感染(次/年)反豆气管支气管炎反复肺炎中耳炎域染性鼻咽炎或扁发病间隔炎桃体炎时间中国匹2岁:7次>2~5岁:6次>5~14 岁:5 次0~2 岁:3 次>2~5 0~2 岁:2 次岁:2 次>5~14 岁:2 >2-5 岁:2次次>574岁:2次>7d芬兰、瑞士、斯洛伐克、比利时鼻6次/年9~次年4月,鼻1次/月是3次/年3次/半年或4次/年>5次/年›3次/年=sl4d2RRTlS的临床诊治原则不同国家和不同作者采用的RRTIs定义有所不同,但方法一致,即都是根据感染发生的次数。
反复呼吸道感染用药指南【定义】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一年内发生呼吸道感染或肺炎次数过于频繁,超过了一定范围的呼吸道感染。
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极其不良的影响,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往往会出现免疫功能低下。
【诊断依据】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不同年龄每年感染的次数决定,见表9-1。
表9-1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参考标准年龄(岁)上呼吸道感染(次/年)下呼吸道感染(次/年)0~2 7 33~5 6 26~14 5 2注:(1)上呼吸道感染第2次距第1次至少7天以上。
(2)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加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不足者需观察1年。
【治疗】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增强患儿的体质为治病及预防之本。
加强体育锻炼,注意户外活动;对患儿注意生活护理,保持生活环境的空气流通,合理安排膳食等。
2.根治隐藏的病灶与病因,反复化脓灶应给予根除。
3.在急性发作期,应积极治疗相应的急性感染,并控制症状,要防止滥用抗生素。
4.对症可以根据病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一些考虑有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可应用免疫调节剂治疗,如胸腺肽、羧甲淀粉钠、中药黄芪等。
【注意事项】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锻炼身体——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最好方法,要让孩子经常到室外活动,充分晒太阳和呼吸新鲜空气。
2.合理饮食——应常吃一些健脾益气的蔬菜和食物,如芥菜、油菜、白萝卜、胡萝卜、南瓜、笋、山药、蘑菇、花生、芝麻、核桃、橄榄、大枣等。
3.正确治疗:首先,应按医生的要求,给患儿足量、全程用药;其次,必要时应测定患儿体内的微量元素水平和免疫指标,若微量元素缺乏,要进行有针对性地补充;再者,患儿若有免疫功能缺陷,则要进行免疫刺激疗法。
2023儿童呼吸道感染管理指南(完整版)
简介
本文档是2023年儿童呼吸道感染管理指南的完整版。
该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关于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最新指导,以便有效管理和治疗这种常见疾病。
分类和诊断
儿童呼吸道感染可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等,而下呼吸道感染则主要由细菌引起。
诊断儿童呼吸道感染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体温测量、咽拭子检测和咳嗽反射试验等。
治疗原则
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应根据病原体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管理。
一般情况下,治疗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对症治疗:通过控制症状、缓解疼痛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来改善患者的病情。
2. 细菌感染的治疗:使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细菌引起的下呼吸
道感染,但需根据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的结果进行选择。
3. 病毒感染的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通常无需特殊治疗,
而是通过对症治疗来缓解症状。
4. 预防措施:加强个人卫生惯、接种疫苗和避免接触病原体是
预防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
常见并发症
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并发症包括肺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等。
对于有并发症的患儿,应及时诊断和治疗,以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
结语
本指南提供了关于儿童呼吸道感染管理的全面指导,旨在帮助
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和治疗这一疾病。
但请注意,具体治疗方案仍
需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专业判断来确定。
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是指在一年内发生三次或以上感染上呼吸道的情况。
这种感染常见于儿童和老年人,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反复呼吸道感染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防至关重要。
一、病史。
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首先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
包括感染的频率、持续时间、症状表现等。
对于儿童患者,还需要了解其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家族史中是否有类似的疾病。
通过详细的病史了解,可以为后续的诊断提供重要的线索。
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诊断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生需要对患者的呼吸道、淋巴结、肺部等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检查。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儿童患者,需要重点检查其鼻腔和咽喉部位,因为这些部位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发病部位。
三、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包括血液常规、炎症指标、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病原体感染情况等,为诊断提供客观的依据。
四、影像学检查。
对于一些疑难病例,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重要的辅助诊断信息。
比如X线胸片、CT、MRI等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呼吸道结构的情况,发现隐藏的病变,对于诊断和治疗都有很大的帮助。
五、免疫功能检测。
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免疫功能的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检测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为后续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免疫功能检测等多种手段,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只有通过科学的诊断手段,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医务人员能够加强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儿童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儿童反复出现呼吸系统感染。
由于孩子的呼吸系统还不够成熟,免疫力较弱,因此反复感染是常见的现象。
一些儿童由于基础疾病、生长发育迟缓等原因,容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
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发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1. 完善家庭环境。
消毒室内环境,保持空气清新,避免家中湿度过高,增强家庭卫生习惯。
2. 注意饮食营养。
增加蛋白质、维生素C、锌等元素的摄入,加强营养,增强免疫力。
3. 疫苗免疫。
给儿童接种适当的疫苗,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4. 抗感染治疗。
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及消炎、止咳、平喘等药物,及时治疗呼吸道感染,防止病情加重。
5. 免疫调节治疗。
选择合适的免疫调节剂,如γ-球蛋白、干扰素等,调节和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反复感染。
6. 特殊情况处理。
对于一些基础疾病严重、营养不良或并发其他疾病的儿童,需要针对其特殊情况进行治疗。
儿童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效果与治疗的早期与完整性密切相关。
如果病情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掌握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减少反复感染的发生。
然而,如果长期忽视反复感染,或治疗不规范、不完整,这将会对孩子的身体带来不良影响,如体重下降、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最终导致对抗疾病的能力降低,甚至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总之,对于儿童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治疗和管理。
要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同时加强营养、免疫调节及整体康复,从而全面提高儿童的身体免疫力,预防反复感染的发生。
呼吸道感染诊疗规范1. 引言呼吸道感染是指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疾病之一。
准确的诊断和规范的治疗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
2. 诊断准则- 根据患者主诉和病史,结合体格检查,进行初步判断。
- 确认诊断需要根据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 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包括鼻炎、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
3. 实验室检查- 呼吸道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病原学检查、炎症指标等。
- 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 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助于明确病因和确定治疗方案。
4. 治疗原则- 针对不同类型的呼吸道感染,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 考虑患者的年龄、妊娠状态、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
- 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和药物不良反应。
5. 药物治疗- 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
- 严格控制用药时间、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
- 遵循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原则,包括用药适应证、禁忌症、不良反应等。
6. 支持性治疗- 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进行相应的支持性治疗。
- 注意休息和营养,保持良好的生活惯。
- 必要时进行对症治疗,如退热、止咳等。
7. 预防与控制- 加强宣教,提高民众对呼吸道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 打开病源隔离,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 积极推行疫苗接种,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8. 随访和复查- 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定期随访和复查。
- 评估疗效,调整治疗方案。
- 注意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是对呼吸道感染诊疗规范的简要介绍,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规范化治疗水平,进一步提升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儿科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常规
反复呼吸道感染不是疾病名称,是临床表现,它由多种因素引起,多见于机体免疫功能有缺陷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者有先天畸形者,以及伴有慢性病灶、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等小儿易反复呼吸道感染。
诊断
1.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一般以喉部为界,喉以上(鼻、咽、扁桃体等)部位的感染,称之为上呼吸道感染,喉以下(气管、支气管、肺、胸腔等)部位的感染称之为下呼吸道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2岁7次3次
- 6岁6次2次
-14岁5次2次每年上感的次数不够,可加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
如若下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加上感次数则不能诊断,且两次感染之间应无症状体征≥1周。
2.以上诊断标准,须具备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咽痛、发热等。
体征:咽红、鼻粘膜充血、肺部啰音及相应的检验指标,如X线胸片等。
3.应做进一步的检查
(1)除外呼吸道及至全身器官的先天畸形或缺陷,例如呼吸道纤毛活检,纤维支气管镜,肺CT、MRI等。
(2)寻找隐性感染病灶结核感染、鼻窦炎、慢性中耳炎等。
(3)做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检查。
治疗
1.循因治疗、去除病灶。
2.对症可根据病情予以中、西结合治疗。
3.予以免疫调节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