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意外伤害及研究状况
- 格式:pdf
- 大小:256.25 KB
- 文档页数:2
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状况及家长认知水平调查了解南宁市学龄前儿童在近一年内意外伤害情况及家长认知水平,找出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为今后开展儿童意外伤害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南宁市六县六城区24所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对家长(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25.9%,男女童之间、不同年龄组别儿童之间的意外伤害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伤害主要原因为跌伤/跌倒、交通事故、碰撞/ 挤压;近一年内有39.3%的儿童发生伤害次数达2次或2次以上;儿童家长对意外伤害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只有13.7%的人接受过有关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培训和指导,家长对于伤害预防知识存在不同需求。
结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率较高,家长对儿童伤害认识不够,社区应加强对学龄前儿童及其监护人的安全健康教育,以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意外伤害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它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儿童的头号“杀手”,来自全国死亡监测网的资料显示,意外伤害是我国0〜14岁儿童的第一死亡原因,占小儿总死亡的26.1%,全国每年有超过2O万的0〜14岁的儿童因意外伤害死亡[1],前期调查研究提示[2,3]应将学龄前儿童作为重点干预人群。
本调查拟了解该南宁市学龄前近一年的儿童伤害情况及家长对学龄前儿童伤害的相关知识、态度等认知水平,以便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
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南宁市六县六城区各抽取性质不同的幼儿园两所,再从每所幼儿园随机抽取托班、小班、中班、大班、学前班各一班,将抽中班级的所有儿童做为调查对象,共抽取24所幼儿园2〜6岁的学龄前儿童2 943名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告知儿童家长(监护人)后填写。
问卷自行设计,调查内容包含儿童基本情况、近一年发生伤害的情况及家长对伤害的认识。
学前儿童意外伤害的处理与安全教育引言学前儿童是指未满6岁的儿童,他们的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外界的认知和应对能力也较弱。
因此,学前儿童意外伤害的防范和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意外伤害的处理方法以及相关的安全教育措施。
学前儿童意外伤害的常见情况学前儿童意外伤害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意外发生导致的儿童伤害,常见的情况如下:1.跌倒和摔伤:学前儿童的行走和平衡技巧尚未完全发展,容易发生跌倒和摔伤的情况。
2.燃烧和烫伤:学前儿童对火源和热物体的危险性缺乏认知,容易接触到热水、油锅或者燃烧物。
3.溺水:学前儿童在水边玩耍时,由于对水中的危险性缺乏认知,容易发生溺水事故。
4.窒息:学前儿童常常将小物件放入口中,导致窒息的风险增加。
5.撞伤和碰撞:学前儿童的运动能力发展尚不成熟,容易与物体或其他儿童发生碰撞。
学前儿童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针对学前儿童意外伤害,家长和教师应掌握应急处理的相关知识,合理使用急救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并保护孩子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常见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方法:跌倒和摔伤1.立即检查受伤部位,观察是否有明显骨折或者软组织损伤。
2.将受伤部位固定并抬高,使用冷敷物或冰袋冷敷,以减轻局部肿胀。
3.如疼痛明显或症状加重,应立即就医。
燃烧和烫伤1.立即将受热部位放入冷水中冲洗,持续10-15分钟。
2.轻轻揭开衣物,避免附着在伤口上的物体粘连。
3.使用干净的纱布或无菌敷料覆盖伤口,促进伤口愈合。
4.如烧伤严重或伤口较大,应立即就医。
溺水1.立即将溺水的儿童救起,并尽快将其从水中取出。
2.采取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等急救措施,恢复儿童的呼吸和心跳。
3.尽快将儿童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窒息1.用手指探查口腔,清除阻塞物。
2.根据儿童年龄和体型,采取合适的急救措施,如背部拍击法或人工呼吸。
撞伤和碰撞1.观察受伤情况严重程度,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就医。
2.使用冷敷物或冰袋冷敷受伤部位,减轻疼痛和肿胀。
5岁至9岁意外伤害高发期
国务院妇儿工委办最近的调查显示,在5岁至9岁年龄组的儿童中,各类意外损害的发生率最高。
狗、高处和车辆……这些身边的危险因素是造成儿童意外损害的主要缘由。
国务院妇儿工委办有关负责人介绍,5岁至9岁年龄组的儿童开头独立户外活动,接触高处(如树、屋顶等)和车辆(主要是自行车)的危险增加。
此外,锐器割伤和烧烫伤也经常发生。
同一项调查也显示,儿童在婴儿期受到的爱惜最多。
诞生最初6个月,婴儿还不能坐立,被母亲和看护者抱来抱去,受到的损害最少。
婴儿晚期,当他们开头行走,独立于母亲和看护者行动,损害开头增加。
婴儿时期的主要损害缘由包括:窒息、跌伤和中毒。
当儿童开头行走后,危险因素暴露增加,损害率明显上升。
损害的主要缘由为:跌伤、动物咬伤和烧烫伤。
在10岁至14岁年龄组儿童中,损害率略有下降。
这时,随着儿童成长,步入青春期,攻击性损害成为意外损害的第四位缘由。
到了15岁至17岁,这个年龄组儿童的损害发生率持续降低,是全部年龄组中损害率最低的。
主要由于这时儿童已生理成熟,已经学会将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危险降到最小。
但青春末期的许多行为仍有危险性,从而导致这个年龄组损
害的严峻程度最高。
在交通事故中,这一年龄组的儿童也更多因独立骑车而发生意外。
幼儿对意外伤害事故的认知研究一、引言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是关系到幼儿整体发展的重要方面,幼儿园教育是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关键环节。
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对幼儿的健康和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对幼儿对意外伤害事故的认知进行研究,提高幼儿的应对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意外伤害事故的认知幼儿是人类生命发展的一段重要时期,也是最易受伤害的时期之一。
幼儿对意外伤害事故的认知,主要包括认知的成分、认知的过程和认知的形式。
2.1 认知的成分幼儿对意外伤害事故的认知主要包括三个成分:认知对象、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
认知对象是指幼儿所关注的意外伤害事故的物体、场所或事件。
在幼儿对意外伤害事故的物体认知中,幼儿通常关注最多的是日常接触最多的物品,如玩具、电器、化学品等。
在对场所和事件的认知中,幼儿通常关注的是与其生活经验相联系的事件,如交通事故、火灾、淹水等。
认知过程是幼儿对意外伤害事故信息的接收和加工过程,主要包括感觉、注意、记忆、思维等过程。
在感觉过程中,幼儿通过触摸、听取、嗅闻等感觉方式接收意外伤害事故的信息。
在注意过程中,幼儿会关注事故信息的重要程度,从而对其进行加工处理。
在记忆过程中,幼儿会将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记录,以便日后的提取和运用。
在思维过程中,幼儿会对记录下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形成对意外伤害事故的认知结果。
认知结果是幼儿的意外伤害事故知识和经验,包括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危害、应对措施等。
2.2 认知的过程幼儿对意外伤害事故的认知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六个阶段:感知、分类、识别、比较、归纳和推理。
感知是幼儿感受到意外伤害事故信号的第一步,包括孤独、困难、快乐等情感的感知。
分类是幼儿将意外伤害事故所涉及的事物进行分类别,如区分危险品与安全品。
识别是幼儿能够识别险情发生的特征,如看到火、闻到毒气等。
比较是幼儿会将意外伤害事故与其他场景或事件进行比较,了解其不同之处。
病例特征分析2023-11-09•引言•伤害监测系统介绍•05岁儿童伤害病例特征分析•伤害监测系统在儿童伤害病例中的应用•结论和建议目录01引言伤害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儿童伤残和长期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了解儿童伤害病例的特征对于预防和控制伤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通过对伤害监测系统中0-5岁儿童伤害病例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儿童伤害病例的特征,为预防和控制伤害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利用伤害监测系统的数据,对0-5岁儿童伤害病例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伤害类型、性别差异、季节性分布、地区分布等。
研究目的和方法02伤害监测系统介绍定义伤害监测系统是一种用于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伤害数据的系统,旨在了解伤害发生的原因、类型、发生率、死亡率等特征,从而为预防和控制伤害提供科学依据。
重要性伤害监测系统对于预防和控制伤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伤害数据的分析和了解,可以制定更加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伤害监测系统的定义和重要性历史伤害监测系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建立伤害监测系统,以了解和预防交通事故和其他类型的伤害。
随着时间的推移,伤害监测系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监测工具。
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不断发展,伤害监测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现代的伤害监测系统不仅包括传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还结合了新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方法,以提供更加准确和及时的数据和信息。
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伤害监测系统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例如,根据监测范围和目的,可以将其分为全国性、地区性和医院性监测系统;根据数据来源,可以将其分为被动监测系统和主动监测系统。
要点一要点二应用伤害监测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交通事故、意外伤害、自杀、疾病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可以为政府决策、公共卫生研究、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92020/02◆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实验幼儿园 李岩萍在园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成因及对策分析一、在园幼儿意外伤害事故判定在园幼儿意外伤害事故,是指幼儿在幼儿园内或者幼儿园组织的活动中,发生的人们事先没有预料到或者没有预防的偶然伤害事故。
经济的进步,国家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幼儿的身心安全及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
在园幼儿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教师与家长及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幼儿园安全事故,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
幼儿是家庭的希望,是社会的希望,是国家的希望,在园幼儿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不仅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及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也会让一个家庭遭受沉痛的打击,对社会和国家培养造成损失。
在园幼儿发生意外伤害事故,需要幼儿园和相关人员负相关责任,因而需要对在园幼儿进行意外伤害事故判定,以此来确定幼儿园或相关人员的具体法律责任。
幼儿在幼儿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是家长、教师、学校都不想也不愿看到的。
意外伤害事故具有突发性,在实际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每年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不在少数,而且经调查发现,男童由于比较活泼爱动,比女童更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幼儿在幼儿园受教育的过程中,虽然幼儿教师及其他工作者在对幼儿进行尽心尽力地看护,但由于幼儿的特点——普遍年龄较小、不具备自理能力及独立生活能力、尚无认知能力、好奇心重,一个或几个幼师面对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难免有疏忽的时候,因而意外伤害事故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对于幼儿在幼儿园内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的纠纷案件,多数在纠纷谁来承担责任。
一般来说,幼儿在幼儿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幼儿园及相关人员要承担法律责任,但是如果幼儿园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二、在园幼儿常见意外伤害事故由于幼儿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在课上、户外活动及吃饭睡觉时易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常见的意外伤害主要有:1.坠落伤害。
幼儿在课上或者在午休的时候,由于好动、教师疏忽等原因经常会发生从凳子上或从床上掉下来的情况,严重时会对幼儿造成身体伤害。
陕西工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幼儿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专业名称:学前教育班级:14幼2班姓名:指导教师:日期:【摘要】幼儿园是幼儿的集中场所,而我们的幼儿在家是独生子女,大多是在爸妈、爷爷、奶奶保护着,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致使我们的幼儿体质差、体能弱,动作反应不够敏捷,再加上幼儿园保教人员安全意识不到位,幼儿意外事件时有发生,笔者根据从教十多年的经验,从日常活动中增强幼儿体质、增强保教人员安全意识、变保护幼儿为幼儿自护几个方面进行幼儿安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字】幼儿安全责任感自护【abstract 】the kindergarten is the concentrated place to young children, and our children at home is an only child, and mostly in protected by mom and dad, grandpa, grandma, living a life of being waited on hand and foot. Cause our children's poor physique, physical fitness is weak, not reacting fast, coupled with the kindergarten wang personnel safety consciousness does not reach the designated position, early childhood accidents have occurred, the author based on teaching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of experience, from the everyday activities enhance children's physique, enhancing wang personnel safety consciousness, transformer protection for preschool children from the children's safety guard aspects has obtained certain effect.【key words 】children security senseof responsibility self-protecton目录一、幼儿园意外事故的原因分析 (1)1、幼儿体质差,体能弱而造成的伤害 (1)2、幼儿安全知识存在空白区,缺乏一定的防范能力 (1)3、保教人员责任感不强,对幼儿安全教育不到位 (2)二、减少幼儿园意外伤害的相应对策 (2)1、幼儿体能训练,变弱体为强体 (2)2、幼儿安全教育,变保护为自护 (2)(1)儿歌故事,传授安全知识 (3)(2)结合游戏,学习自护技能 (3)(3)新闻案例,强化安全意识 (4)3、保教人员高度的责任感,从限制到自制 (4)参考文献: (6)谢辞 (7)论幼儿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安全就是生命!安全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需求,因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儿童意外伤害的理论分析——基于“Haddon模型”全球每天约有2000多个家庭因意外伤害失去孩子,[1]儿童伤害已成为主要的问题之一。
在世界范围内,伤害和暴力已成为儿童的主要杀手,导致每年约95万青少年儿童(18岁以下)的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疾病负担:2004年更新》),其中,意外伤害占了90%。
[2]1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发达国家儿童总死亡原因排序中,意外伤亡一直居于首位。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在世界多数国家中,意外伤害是导致青少年意外伤残的主要原因。
我国学者在上世纪90年代通过对多个地区的调查也证实,意外伤害确实已成为我国14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且伴有发生率高、增长速度快和死亡率高的特点。
根据一项调查,我国意外伤害占儿童死亡总数的26%,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10%的速度增加。
[3]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报告显示,超过95%的儿童伤害死亡发生在低等和中等收入的国家,虽然发达国家因伤害导致儿童死亡的人数低于其他国家,但伤害导致的死亡仍占总人数的40%。
[2]12000~2007年,我国0~14岁儿童因意外伤害所致的平均伤亡率为18.6/10万,占0~14岁儿童总死亡的25%。
其中溺水、窒息、车祸占全部死亡的82.4%。
[4]根据全球儿童安全网络(中国)首次发布的《2000年至2005年中国儿童意外溺水状况调查结果报告》统计显示:“中国平均每年有近5万名0~14岁青少年因意外伤害失去生命”,即平均每天近150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失去生命。
来自“全球儿童安全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儿童的意外伤害死亡率是美国的2.5倍、韩国的1.5倍。
[5]在儿童群体中,学龄前又是意外伤害发生的主要年龄段,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占意外伤害发生率的 65.01%,[6]其中尤以4岁以下发生率最高,[7]当儿童成长到5岁时,意外伤害成为他们健康和生命的最大威胁[1]。
许多调查和数据都已说明,在多数国家,伤害成为导致儿童死亡和健康不良的首要因素。
儿童意外伤害及研究状况
发表时间:2016-06-29T09:58:39.140Z 来源:《医药界》2015年10月第10期作者:徐燕[导读] 儿童意外伤害是指突发性事件对人体造成的损伤或死亡。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门诊输液室,上海 200940)【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10【摘要】综述了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定义、类型、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预防策略措施【关键词】儿童;意外伤害;类型;预防
儿童意外伤害是指突发性事件对人体造成的损伤或死亡。
目前它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儿童的头号“杀手”,是21世纪威胁儿童生命和生存质量的主要健康问题[1]。
儿童意外伤害有它的发生规律、危险因素,其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
儿童期意外损伤是儿科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儿科工作者应当掌握的知识。
意外伤害的因素
1.个体因素:年龄、性别、种族是国内外研究比较多的相关因素。
年龄性别的影响作用是不同年龄组和性别儿童的性格特点、活动能力、判断力、自我控制情况、家长保护措施、生活经验和社会知识等心理、生理发展成熟度和行为模式、知识构成不同所致。
例如,学龄儿童的校内意外事故,男孩发生率高于女孩,低年级学生高于高年级学生。
伤害的种族差异则可能与各民族经济水平、城乡环境、传统信仰和习俗有关。
2.家庭因素
2.1父母因素父母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以及婚姻状况都与儿童的意外伤害有着密切的联系。
母亲的年龄在19岁以下,其子女更易被母亲虐待而受伤。
母亲年龄大于30岁较母亲年龄小于30岁的儿童,因意外致死至少会减少一半[2]。
另外,儿童意外伤害与父母文化程度有一定关系,因为文化程度与卫生知识水平及安全意识有关,父母文化程度太低直接影响父母对子女的安全卫生教育。
2.2低收入家庭儿童的致命和非致命损伤比例都很高,不问地区的几项研究都证明了这个关系。
这可能是由于低收入引起的不同的危险暴露情况、健康促进因素和社会环境有关。
而我国也有研究显示,某些意外的发生率在高收入家庭更高,这可能与某些危险环境的增加和父母无瑕照顾有关。
2.3其他子女多同样是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因素。
特别是在农村,由于子女多,大人照顾不过来或忙于生计,让年长的儿童照看弟妹或根本无人照看,容易导致儿童意外伤害的发
出[6]。
3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健康教育落实和普及程度、公用设施的安全状况,以及针对儿童意外伤害的立法工作等是影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主要社会因素.
意外伤害的类型
1.交通伤害:交通伤害可分为机动车乘员伤害、骑车人伤害和行人伤害三类。
2 .窒息窒息也是一个常见原因。
引起窒息的主要原因是在一些寒冷地区,室内无取暖设备,父母与婴儿同床共被,将被子盖过婴儿的颈部的生活习惯或睡眠时婴儿受挤压。
3.溺水我国溺水死亡率为8.77/10万,其中0~14岁占56.58%。
另外我国不同地区调查结果不尽相同。
北京市o~14岁儿童意外伤害抽样调查中,跌落伤居首位,碰撞伤次之。
儿童意外伤害的干预措施
1.1 4E干预策略:教育干预( education)、技术干预(engineering)、强制干预(enforcement)和经济干预(economic intervention)。
教育干预是指通过健康教育增强人们对伤害危险的认识,改变不良行为方式。
技术干预是指通过环境和产品的设计和革新,使伤害减少或无风险。
强制干预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对增加伤害危险的行为经行干预。
经济干预:经济干预的目的在于用经济手段影响人们的行为,而且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对造成事故或隐患的行为进行经济处罚以减少伤害的发生。
1.2 大力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广大人群对意外伤害的预防及儿童自我保护意识一方面应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手段教育家长、及其他与儿童安全有关的人群,引起社会对儿童意外伤害防范的关注;另一方面要挖掘社会资源对学生开展更加具体实用的安全教育,对他们进行专项安全教学与参与式培训,使学生学会在意外情况下自我保护和自救。
1.3应结合儿童特点,对意外伤害进行针对性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有其规律性,改变危险环境可降低伤害的发生率。
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为住所靠近马路、养宠物、地板不防滑、家中光线不明亮、药放置和热源放置不当等。
儿童易从床上、楼梯及窗台上坠落,可以通过加强防护栏及改变坠落面的性质如软硬程度加以预防。
特别对于很多居住楼层高的家庭,安装窗户栅栏是非常必要的。
将药品、热源妥善放置,加强对宠物的管理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伤害的发生。
1.4工程技术主要是通过对环境与产品的设计及革新,使其伤害风险减少或无风险。
如对各类意外伤密报警装置的研究,建筑设施的管理,建立完善意外伤害急救系统。
加强交通安全和动物管理。
1.5提高医务人员的急救业务技能儿童意外伤害在急诊科多见,病死率高,后遗伤残多。
在急诊接诊过程中,遇到意外伤害的患儿,除具备良好的业务技能外,还应分秒必争及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降低死亡人数及伤残程度。
1.6加强多部门合作意外伤害不仅是一个卫生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它涉及范围广。
必须有医学、行为学、环境学、教育学、公安、司法、行政等多部门的参与,有儿童青少年、家长、教师、医生、心理学家、社会活动家、警察等的共同努力,以提高人群对意外伤害的预防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才能有效的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丁宗一儿童期意外伤害[期刊论文]-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0(06)
2.姚应水儿童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皖南医学院学报 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