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意外伤害防范与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13.78 MB
- 文档页数:223
幼儿园防止意外伤害演练幼儿园防止意外伤害演练意外伤害是儿童幼教中一项无法避免的问题。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因为各种原因发生伤害。
为了尽量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幼儿园需要开展防止意外伤害演练。
本文将从防范意外伤害的意义、幼儿园应该怎样进行防范、演练的落实和统筹、个别严重事故应如何处理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防范意外伤害的意义1.保护儿童生命财产安全首先,开展防止意外伤害演练的目的就是要保护儿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同时,幼儿经济上还没有独立,一旦发生意外伤害,其家庭负担更加沉重,因此,做好防范意外伤害的工作是幼儿园义不容辞的责任。
2.提高儿童安全意识防止意外伤害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也需要家长的参与和配合。
通过多次演练,幼儿将形成安全防范的思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一些应对危险情况的自我保护能力。
使他们在面对危险时,可以及时想到逃脱和求救。
3.强化幼儿园的安全管理意识开展意外伤害演练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调动幼儿园全体教职员工的安全管理意识。
这项管理工作不能靠个别的防范措施,需要全体人员齐心协力、紧密配合。
幼儿园要重视通报事故信息,及时总结演练效果,强化身体素质,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处理事故的能力。
二、幼儿园应该怎样进行防范1.对室内和室外环境进行安全排查防范意外伤害的第一步,就是要对幼儿园内外的环境进行安全排查。
首先,在室内,教室内的乱堆杂放,应避免存在教具器材、玩具、花盆、家具之间的夹角等危险场所,保障通道畅通。
其次,应对窗户、暖气、电源、燃气安全、灯具、洁具等各种设施进行彻底维修,查验使用合格证书,确保安全定期检查。
另外,墙面、平面的撕扯、脱落,会对儿童的肖体和精神造成不良影响,应定期维修,保障幼儿健康成长。
在室外,要尽可能保持地面平整,避免存在危险障碍物,考虑果树种植合理性,季节性的考虑清扫打扫,以防儿童跌倒。
2.对教育活动过程进行安全控制为了防范意外伤害的发生,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进行安全控制也非常重要。
幼儿园常见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幼儿园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他们在这里学习、玩耍、成长。
然而,意外伤害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尤其是在幼儿园这个充满活力和冒险的环境中。
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和家长都应该学习应急处理的基本知识,以在意外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本文将介绍幼儿园常见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方法。
一、轻度划伤或擦伤孩子们在玩耍中可能会受到轻度的划伤或擦伤,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1. 清洁伤口:用温水和肥皂轻轻清洁伤口,去除污垢和细菌。
2. 使用消毒剂:涂抹适量的碘酒或者酒精,以消毒伤口。
3. 覆盖伤口:贴上透气性好的创口贴或者纱布,防止细菌感染。
4. 观察伤口: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密切观察伤口,如有感染迹象或不适,请立即就医。
二、小面积烧伤孩子们在幼儿园中接触到各种热源,小面积烧伤是常见的意外之一。
在应急处理时,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步骤:1. 冷却伤处:将烧伤部位放入冷水中冷却,以减轻疼痛和减少烧伤程度。
2. 避免破坏:切勿用手直接触碰烧伤部位,也不要挤压烧泡。
可以轻轻覆盖干净的纱布或绷带。
3. 就医处理:如果烧伤严重、涉及较大面积或者有其他并发症,应立即就医处理。
三、摔伤或骨折孩子们活泼好动,摔倒和骨折是难以避免的。
紧急处理骨折时,请遵循以下步骤:1. 切勿移动:如果怀疑骨折,请切勿移动患伤部位,以免加重损伤。
2. 保护伤处:使用软垫或其他物品固定伤处,防止晃动。
3. 冷敷肿胀部位:使用冷敷物冷敷肿胀部位,以缓解疼痛和减少肿胀。
4. 就医处理:立即送孩子去医院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四、咬伤或抓伤孩子们在玩耍时可能会互相咬伤或抓伤。
当发生这种情况时,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步骤:1. 清洁伤口:用清水和肥皂轻轻清洁伤口,去除污垢和细菌。
2. 止血处理:如果伤口出血,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轻轻压迫伤口,直到止血。
3. 使用抗菌药膏:涂抹适量的抗菌药膏,防止感染。
4. 观察伤口: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密切观察伤口,如有感染迹象,请立即就医。
幼儿意外伤害预防及处理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应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和对潜在事故的预见性,关注幼儿生活的每一细小的环节,若发现危险苗头,应及时加以处理,并能掌握初步的对紧急事故的急救处理。
一、意外事故的分类(一)一般事故(二)责任事故(三)重大责任事故(一)一般事故在托幼机构中,由于儿童缺乏自身保护能力或客观因素和条件所限制等原因而发生的擦伤、划伤、骨折、跌伤、脱臼、吞入异物等属于一般外伤事故。
托幼机构中发生的事故大多数是此类事故,应引起保教人员充分重视,尽量防止外伤事故的发生。
(二)责任事故凡由于保教人员责任心不强、照顾儿童不细心、擅离岗位、不执行安全制度或园所内其他规章制度而发生的服错药、食物中毒、颅骨骨折、烧(烫)伤、被冒领、走失、被遗忘在空房间、从高处坠落、触电、溺水等事故,经积极采取措施未造成重大伤害的,为责任事故。
(三)重大责任事故导致儿童死亡、伤残、重要组织器官损伤或使儿童产生严重痛苦的事故,为重大责任事故。
这类事故发生例数较少,但性质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杜绝事故发生。
二、意外事故预防措施(一)预防外伤1 、老师应懂得只有提高儿童的自身保护能力,才能减少儿童发生难以预料的意外事故的可能。
教育儿童不互相打闹,对中大班儿童要让他们知道身体各部位最宝贵的是眼睛、鼻子、内脏(心和肝)等,一定要注意保护;对小年龄的儿童要照顾好,少数孩子有咬人、抓人的习惯,要多组织游戏,使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上,逐渐改正不良行为习惯。
2、教育儿童不玩、不带体积小、锐利、危险的玩具及物品入园,如珠子、扣子、别针、硬币、钉子等,以免其塞入耳、鼻、放入口中;班级物品老师(托小班老师尤其注意)要妥善管理好,如小刀、剪子、图钉等应放在幼儿取不到的地方。
入园时、午睡时老师要检查口袋、书包,发现危险品后没收或交给家长。
3、易燃、易爆的物品如打火机、鞭炮等,不能玩,严禁带到幼儿园里,要谨防产生火灾及炸伤幼儿脸、手等部位.4、教育儿童上下楼梯时、站在大型玩具上时,不要互相打闹、推拉,以免摔伤。
托幼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与急救处理意外伤害就是在预料之外的情况下, 由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损伤或灾害.在托幼机构中意外伤害有时是难以预料的.预防意外伤害的重要性: 儿童一旦发生了意外伤害事故,轻者伤及肌肤,影响健康,重者造成残疾、危及生命,给家庭、社会、儿童在精神上、肉体上、物质上造成的损失和痛苦是无法估量的。
一、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1.儿童运动机能不完善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动作能力较低,动作的协调性较差,动作反应较迟缓。
2.儿童对危险因素缺乏认识由于儿童对危险因素缺乏认识,对外界事物缺乏理解和判断,更不能推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因此,经常由茫然无知的行为引来意外伤害事故。
3.儿童好奇、好动、活泼、易冲动儿童对周围的世界十分好奇,他们很想去看、动手去摸,但是他们会忽略了周围的环境因素,丧失理智和判断能力,而发生事故。
4.对幼儿管理不善幼儿园里,儿童人数比保育员、教师人数多,在管理上一时疏忽,就容易出现事故。
二、意外事故的分类:1、一般事故由于儿童缺乏自身保护能力或客观因素和条件所限而发生的事故。
如:擦伤、划伤、骨折、跌伤、脱臼、吞入异物等。
2、责任事故由于保教人员责任心不强,照顾儿童不细心,擅离岗位,不执行安全制度或园所内其他规章制度而发生的事故。
如:服错药、食物中毒、煤气中毒、颅骨骨折、烧(烫)伤、儿童被冒领、走失、将儿童遗忘在空房间、高处坠落、体罚、触电、溺水等。
3、重大责任事故如:导致儿童死亡、残疾、重要组织器官损伤或增加儿童严重痛苦的事故。
三、意外事故的类型1、创伤表皮擦伤、裂伤、软组织损伤、创伤出血、骨折、脱臼、眼损伤、脑震荡、烧(烫)伤、五官异物。
2、窒息气管异物、呛奶、呼吸道阻塞(捂被)。
3、误服药4、冒领、丢失、走失5、食物中毒6、煤气中毒7、体罚、变相体罚四、意外事故的预防1、预防外伤和烧(烫)伤(1)预防外伤①教育儿童预防意外事故②工作人员对儿童要细心照顾、动作要轻柔。
③儿童游戏和生活设施要经常检修,并注意大型玩具摆放的合理性。
第1篇一、引言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
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但也因为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弱,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的威胁。
为了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我们需要对幼儿进行意外伤害安全教育。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二、常见意外伤害类型及预防措施1. 坠落伤害(1)原因:幼儿在攀爬、玩耍时,由于地面湿滑、设施老化等原因,容易发生坠落事故。
(2)预防措施:①加强幼儿安全教育,教育幼儿不在阳台、窗户附近玩耍。
②定期检查家中及幼儿园的设施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
③在幼儿玩耍时,家长或老师应密切关注,避免幼儿发生坠落。
2. 烧伤、烫伤(1)原因:幼儿好奇心强,容易触摸到高温物品,如热水壶、电饭煲等。
(2)预防措施:①教育幼儿不要触摸高温物品,不玩火。
②将高温物品放置在幼儿够不到的地方。
③教育幼儿在洗澡、洗手时注意水温,避免烫伤。
3. 食物中毒(1)原因:幼儿饮食不规律,摄入不洁食物,容易引发食物中毒。
(2)预防措施:①教育幼儿不捡食地上的食物,不随意吃陌生人的食物。
②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
③家长和幼儿园要保证食物的卫生安全,不给孩子吃过期、变质的食物。
4. 溺水(1)原因:幼儿在水域附近玩耍,缺乏安全意识,容易发生溺水事故。
(2)预防措施:①教育幼儿不私自下水游泳,不在无成人陪同的情况下游泳。
②加强水域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
③在游泳时,家长或监护人要时刻关注幼儿,避免发生溺水。
5. 交通伤害(1)原因:幼儿在马路边玩耍,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2)预防措施:①教育幼儿遵守交通规则,不在马路边玩耍。
②家长和幼儿园要加强对幼儿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交通安全意识。
③在接送幼儿时,家长要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幼儿的人身安全。
三、意外伤害安全教育方法1. 游戏化教育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2.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幼儿亲身体验意外伤害,提高应对能力。
幼儿常见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置方法1、跌磕伤:孩子难免会发生跌磕伤,一旦发生时,不要用手揉患处,可用干净的毛巾浸透冷水或用毛巾包裹冰块敷在受伤的部位,经冷敷后再用湿热的毛巾敷于患处并轻轻按摩,以帮助消肿。
孩子还会经常摔伤头部,如果摔伤后几小时或几天后,孩子疼痛不减、哭闹、呕吐或昏迷不醒,就需要送医院救治。
X光能够检查出头骨挫伤,大脑受伤的信息只能通过CT扫描获得。
2、擦伤:幼儿主要发生的擦伤部位是膝盖和肘部。
对于轻微的擦伤,可用水清洗伤口,再用消毒棉球蘸低温的肥皂水或生理盐水擦洗伤口周围并清理异物,然后涂抹红药水,要时刻预防伤口感染,很小的创伤也要注意。
对较为严重的伤口在经过消毒处理后可用纱布包扎,特别严重者要及时送医院治疗。
3、割伤:若创伤较小的伤口内又无异物时,用创口贴即可;若是金属、玻璃等异物,则需将异物清理干净后对伤口做消毒处理。
割伤严重流血过多要及时对伤口进行包扎,可在伤口靠近心脏的方向用绳带等物系紧,并立即将患儿送往医院治疗。
小而深的伤口忌马虎包扎:若被锐器刺伤后马虎包扎,会使伤口缺氧,导致破伤风杆菌等厌氧菌生长,应清创消毒后再包扎,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若幼儿的手指被利器割断,要保护好断指,将断指放入容器中连同幼儿一起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腹部受伤内脏脱出后忌立即复位:脱出的内脏须经医生彻底消毒处理后再复位。
防止感染造成严重后果。
4、刺伤:用消毒水清洗伤口,然后用镊子顺着刺物刺入的方向将刺夹住拔出。
若刺物太短或已全部刺入幼儿的肌肉中,可采取挤压挑拔法将刺清除,最后用酒精或碘酒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5、儿童踝关节扭伤:儿童户外活动时,没有做准备活动而突然跑步或踢球会造成踝关节扭伤。
急救方法:轻微的扭伤可用冷水浸湿的毛巾或冰块敷于伤处,也可用红花油吐沫于扭伤处。
若扭伤严重出现肿胀或淤血时,不可让幼儿走动,要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治疗,对四肢某个部位的严重扭伤,可先用绷带等在扭伤的上下部位做固定包扎处理。
如何预防和处理儿童意外伤害保护孩子安全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社会的未来。
然而,由于他们年龄小、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很容易遭受意外伤害。
这些意外伤害不仅会给孩子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未来发展。
因此,预防和处理儿童意外伤害至关重要。
一、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类型1、跌倒和坠落孩子们活泼好动,喜欢爬上爬下,容易从高处跌落,如楼梯、窗台、家具等。
此外,在户外玩耍时,也可能因地面不平或滑倒而跌倒受伤。
2、交通事故随着交通的日益繁忙,孩子们在道路上的安全风险也在增加。
他们可能在过马路时不注意观察交通状况,或者在马路上玩耍,导致被车辆撞伤。
3、烧伤和烫伤孩子可能会不小心接触到热水、热汤、火源等,造成烧伤或烫伤。
特别是在厨房和浴室等地方,危险系数更高。
4、中毒孩子们可能会误食药物、化学品、有毒植物等,导致中毒。
此外,吸入有害气体也可能引起中毒。
5、溺水在夏季,孩子们喜欢游泳和玩水,但如果没有成人的监护,很容易发生溺水事故。
6、异物窒息孩子可能会将小玩具、食物等放入口中,导致异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二、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措施1、创造安全的家居环境确保家具稳固,避免孩子攀爬时倾倒。
安装防护窗,防止孩子从窗户坠落。
将热水瓶、刀具等危险物品放置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保持地面干燥清洁,防止滑倒。
2、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教导孩子遵守交通规则,如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看红绿灯。
提醒孩子在马路上不要追逐打闹。
给孩子配备适合的安全座椅或头盔。
3、注意饮食安全将药品、化学品等妥善存放,并加上儿童防护锁。
教育孩子不要随意品尝不明食物或物品。
4、提高防火意识向孩子普及火灾的危险和预防知识。
教导孩子不要玩火。
5、做好溺水预防孩子游泳时要有成人陪同。
教导孩子不要独自到河边、池塘等危险水域玩耍。
6、小心异物吸入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玩具,避免过小的零件。
教育孩子在吃东西时要细嚼慢咽。
三、儿童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方法1、跌倒和坠落受伤检查孩子的身体,看是否有明显的伤口、骨折或头部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