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磁学》课程标准

《电磁学》课程标准

《电磁学》课程标准
《电磁学》课程标准

“电磁学”课程标准建设

杜丽萍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电磁学是物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电磁场,它不仅是经典物理的重要部分,而且与近代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成为理、工、农、医及师范院校不可缺少的必修课程之一。(二)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如下目的:

1、系统深入地掌握电磁学的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2.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能力,为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了解电磁学发展史上某些重大发现和发明过程中的物理思想和实验方法,了解电磁学的发展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等。

3、培养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能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物理思想和进行逻辑推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数学表述与论证,运用积分方法对连续分布的场强、电势和电流的磁场实行分解求和的分析,以及对推理得到的数学结果进行物理理解等。

4、培养科学思维能力,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依据对现象及已知结果,通过类比、猜测、假设提出新的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本课程培养规格

1、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物质电磁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使学生了解电磁学发展史上某些重大发现和发明的物理思想和实验方法;了解电磁学的发展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努力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和研究与电磁学相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

二.质量标准

1、知识方面:

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物质电磁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深刻认识电磁现象的基本性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使学生了解电磁学发展史上某些重大发现和发明的物理思想和实验方法;了解电磁学的发展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努力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科学素养。

2、能力方面:

运用现代教育观点和现代教育方法选择并组织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以及物理情境解决电磁学问题的能力,培养严密的思维能力,并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电磁学课程的建设,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生创建一个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自主学习体系。

三.课程现状

本课程现有专职教师1人,学历为物理专业研究生。

1.教学方面

本课程的教学时数为128学时,用两学年的时间完成所有内容。

教学过程中已建立的教学档案有:(1)电磁学教学大纲;(2)电磁学教学计划;(3)电磁学考试大纲。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认真执行教学计划,在完成一轮教学任务后,任课教师对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考试试卷和学生成绩的分布都作出了分析和总结,并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交流。

本课程任课教师为青年教师,在业务上,采取以老带新,听评课的方式,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经常开展教科研活动,提高青年教师专业科研能力。

2.科研方面

分析表:(1)教学备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情况统计表;(2)本课程教学方法及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情况统计表。由任课教师负责整理交教研室归档,以促进教学过程规范化和科学化。

3.教材方面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电磁学(普通物理学教程)》梁灿彬,秦光戎,梁竹健编著,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四.课程建设规划

1.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教学改革推动电磁学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习创新能力。

2.编写符合新课程体系的高质量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提高专业书籍的可读性,通俗性,为学生自学提供必要条件。

3.努力开发电磁学课程的网络资源并尽快上网,拓展学生的自学空间和同行的教学研究交流的空间。

4.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从实际出发考虑问题的习惯,提高在物理情境中处理电磁学问题及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5.改革教学方式,每章都列出主要内容和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根据已经列出的重点进行教学。

6.配备各章的练习题目并引导学生认真进行练习实践,以检查学生是否通过各个目标模块。

7.优化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建立一支师德高尚,团结协作,结构合理,稳定的课程建设队伍。

8.要学习其他院校有关电磁学课程的宝贵经验,认真听取专家的建议,不断完善电磁学课程的教学。

五.教学资料建设规划

1.教材,教学参考书

教材:《电磁学(普通物理学教程)》梁灿彬,秦光戎,梁竹健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1]贾起民,郑永令,陈暨耀编《电磁学》, 2003(重印)

[2] 赵凯华,陈熙谋编《电磁学》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3]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物理系编《物理学》电磁学,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

[4]陈鹏万编《电磁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5]郑庆生主编《电磁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赵凯华主编《电磁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7] 梁灿彬主编《电磁学习题分析与解答》,高等教育出版社。

2.试卷库或试题库建设

为了实行考教分离,逐步实施从试卷库到试题库的建设,任课教师对现有的试卷进行修改,通过试用试卷,力争在近几年内完成符合考试大纲要求的试题库建设。

3.自编教学参考资料和撰写科研,教研论文

积极开展科研和教学研究工作,组织听课,评课和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研水平,争取在近三年内编写与教学大纲及教材密切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和习题解答

六.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计划

加大改革力度,解放思想,克服困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有计划地组织任课教师学习新时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从而指导本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

2.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兄弟院校教学改革的信息和动向,学习兄弟院校教育改革的先进经验和新成果。

3.逐步实行现代化教学手段,重视多媒体教学。电磁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的课程,使用CAI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提高本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

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英文版

New English Curriculum for Chinese Primary Schools and Junior/Senior Middle Schools Experimental Version drafted by the Education Ministry of the PRC Part 1: Introduction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the global economy, English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English is the dominant carrier of information and the most widely spoken language in the world. Many countries have made English a cornerstone of quality education when developing strategies for basic education. Since China’s ref orm and opening, the scale of its English education has continually grown, attended by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However, English education in its current form is failing to meet the needs of contemporary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urrent round of reforms to the English curriculum aim to end the following practices: Over-emphasizing the transmission and explanation of knowledge about grammar and vocabulary Neglecting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to use langu age for real In their place, the reforms aim to establish a curriculum that: Develops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anguage competence Motivates students, is relevant to their life experiences and cognitive level Promotes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s Involves students in experiential, practical, participatory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Develops students’ positive attitudes, thinking skills, practical abilities, cultural awareness and autonomy through the language learning process 1.The Nature of the New Curriculum The new English curriculum strives to accomplish far more than just help students learn English. At one level learning English should involve helping students to: Develop a certain level of comprehensive language competence and the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for real communication Master certain basic language knowledge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指导手册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 实验指导 (供医学检验专业五年制本科使用)

遵义医学院医学检验系组编 2005年12月 第一章血细胞形态(示教) 概念:是指血细胞经瑞氏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 第一节血细胞多媒体示教2学时 了解:初步认识各种血细胞外形及核的形态、胞浆着色情况、核染色质结构的不同点。 第二节正常血细胞形态(显微镜下示教)4学时 了解:初步认识粒细胞系、红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单核细胞系、浆细胞系、巨核细胞系的各阶段细胞形态学特征,并画出每一台显微镜下的细胞图像。 (一)粒细胞系统 1.原始粒细胞(myeloblast):10~18μm,胞体圆或类圆形,核占细胞的2/3以上,居中或略偏位,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排列均匀,核仁2~5个、较小、清楚;胞浆量少,染天蓝色,有透明感,无颗粒。 2. 早幼粒细胞(promyelocyte):12~20μm,较原粒细胞大,核染色质较原粒细胞粗糙,染色质颗粒开始有聚集,核仁可见或消失;胞浆染淡蓝色、蓝色或深蓝色,含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紫红色颗粒(即非特异性颗粒)。 3.中幼粒细胞(myelocyte) ①中性中幼粒(neutrophilic myelocyte):10~18μm,胞核椭圆形或一侧开始扁平,可有凹陷,其凹陷处约占细胞的2/3~1/2,核染色质聚集呈索块状,核仁隐约可见或消失;胞浆量多,染淡红或少数区域略偏蓝,含大小一致的红色颗粒、即特异性颗粒(致少有一个区域)。 ②嗜酸性中幼粒(eosinophilic):15~20μm:核与中性中幼粒相似;胞浆内充满粗大而均匀、排列紧密的橘红色特异性嗜酸性颗粒。 ③嗜碱性中幼粒(basphilic):10~15μm,核圆形或椭圆形、但常常轮廓不清,核染色质较模糊;胞浆内及核上含有排列零乱、大小不等数量不多的紫黑色嗜碱性颗粒。 4、晚幼粒细胞(metamyelocyte)

2018年自考《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试题及答案 01.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是( ) A.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B.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C.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D.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E.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02.对G6PD缺乏症的实验室检查哪项是不正确的( ) A.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还原率下降 B.红细胞组织化学洗脱试验空影细胞大于30% C.自溶试验轻度增加,并能被葡萄糖纠正 D.氰化物-抗坏血酸试验阳性 E.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03.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可见( ) A.幼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 B.血清铁减低 C.血清铁蛋白减低 D.血清铁饱和度降低 E.血和尿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 04.鉴别血管性血友病和血友病A,下列哪项最重要( ) A.遗传方式和临床表现 B.APTT和因子Ⅷ:C测定 C.出血时间和血小板粘附试验 D.vWF:Ag和vWF多聚体分析 E.PT和血小板计数 05.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遗传性疾病( ) A.G6PD缺陷症 B.PK酶缺陷症 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D.PNH E.血友病 0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下列哪项是Ph染色体的典型易位( ) A.t(9;22)(q34;q11) B.t(22;9)(q11;q34) C.t(11;14)(q13;q32) D.t(14;19)(q32;q13) E.t(2;22)(q34;q11)

07.vWF的主要作用是( ) A.介导血小板的粘附作用 B.介导血小板的聚集作用 C.介导血小板的收缩作用 D.介导血小板的释放作用 E.下调FⅧ的合成 08.应用凝固法测定血浆凝血因子Ⅱ(Ⅱ:C.)、V(V:C)、X(X:C)、Ⅶ(Ⅶ:C.)的促凝活性,需下列哪一试验作为基础方法( ) A.凝血酶时间 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C.血清凝血酶原时间 D.蝰蛇毒时间 E.蝰蛇毒复钙时间 09.下列哪项符合凝血检查的临床意义( ) A.过敏性紫癜时AFIT延长 B.血友病A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C.原发性纤溶亢进症时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 D.VitK缺乏症时出血时间延长 E.IPT凝血酶原消耗试验异常 10.成人T细胞白血病的外周血和骨髓中出现的典型细胞是( ) A.花细胞 B.镜影细胞 C.多毛细胞 D.异形淋巴细胞 E.淋巴瘤细胞 11.使纤维蛋白(原)降解的物质是( ) A.纤溶酶原激活物 B.纤溶酶 C.凝血酶 D.凝血活酶 E.PK 12.确诊白血病的最重要的手段是( ) A.血常规检查 B.浆膜腔穿刺检查 C.骨髓细胞检查 D.腰椎穿刺 E.造血细胞培养 13.骨髓增生程度极度活跃,原始细胞占30%,这些原始细胞的化学染色结果分别是:POX(+),ALP积分5分,PAS部分细胞呈颗粒状阳性,α-NBE(-)。据此,下述最可能的选择是( )

中小学英语课标说明

《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说明 (社会版) 上海市中小学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已经全面推进。外语学科的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发展。外语课程的性质、地位、功能,外语教育和教学的理念、目标、内容、要求、模式、手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师训、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倍受关注。现就外语界和社会上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共同切磋。 1.一期课改的英语教材已基本熟悉,为什么要进行二期课改? 从1988年开始启动、历时十年的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第一期工程,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英语教学改变了培养听不懂、不会讲的“聋哑外语学生”为最终结果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知识和能力并重”的教学理念。 然而在实践中发现,实际上我们原先心目中的“能”,还是局限在课堂和学校范围以内的、用于应付书面考试为主的技能,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在学以致用上得到充分体现。 因此,我们必须从上海的城市定位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对英语的需求这样的高度来重新思考上海的外语教育。这就是从“一期课改”进入“二期课改”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通过进入“二期课改”多年多来的研究、探索和思考,我们至少明确了外语课程是集知识性、工具性、交际性和文化性于一体的基础课程,当前要特别突出外语课程的应用性,真正把外语作为交际的工具来教和学,提倡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现在有许多学生利用假期到国外学习、探亲或旅游的机会越来越大越多,按学生自己的体会,他们觉得课堂所学的东西在实践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因为课本中不但学了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而且也教了怎样填写登记表等生活常识,学生们不但能够独立交流,而且可以充当父母的翻译。

2.英语新教材有什么明显特点?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工具课程,是学生获取信息的载体,处理信息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因此,《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在规定了各学段语言知识的同时,强调学习素材和其呈现形式的优化。英语教材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同样加强了主题、素材、活动的设计。如以城市与国家、生活环境,、运动、社会交际、自然世界、交通运输、个人信息、假日与节日、兴趣和爱好、职业、疾病、饮食等学习主题为主线,通过对话、游戏、信件、语篇、歌曲、故事、调查等活动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 3.如何看待外语课程的重要性? 语言(包括母语和外语)是人类社会交际不可或缺的一种特殊工具,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产劳动工具。可能有人会问,在信息社会的今天,难道电脑只不过是一般性的工具吗?(问得好)电脑本名叫计算机,当初科学界的先驱发明计算机是为了代替人类对大量繁琐复杂的数字或算式进行快速高效精确的计算。后来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改进,其功能也逐渐发生了微妙的异化:人们更多地用计算机进行语言文字(即信息)的处理,而不仅是数值的计算。“信息高速公路”、“网络语言”等新名字也应运而生。换句话说,计算机的语言功能已远远超越了计算功能。与其叫它计算机,倒不如称呼它为“语言学习/交流机”、“信息传递机”更为妥帖。计算机功能这一有趣的变化,足以作为语言重要性的有力佐证。 上海的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决定了其外语教育必须达到世界一流的先进水平。英语已是上海的第一外语,近年来上海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以一流外语的标准来衡量,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然而又不能慢慢地走,必须急起直追。重视外语、强化外语,不仅是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我国进入世贸组织前后,准备工作千头万绪,其中最迫切、最重要的不是别的,恰恰是外语的准备。2008年奥运会、2010世博会等重大国际项目将在中国举行,现在的中小学生将是数年后的志愿者、工作者中不可缺少的主力军。从这个角度上看,我们可以说,外语的重要性、加强外语的迫切性再强调也不为过。

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_全面__、_持续_、_和谐__ 地发展。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_动手实践__、自主探索__与__合作交流_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___与_合作者__。 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_知识与技能_、数学思考、解决问题___和_情感态度_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5、《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6、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二、选择题(1-5为单选,6-10为多选)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3 )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2 )。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 1)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 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3 )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6、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B,C )的过程。 A. 生动活泼的 B.主动的 C.富于个性 D.被动的

7、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 )之上。 A. 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A,B,C)。 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9、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B)。 A.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B.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0、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 A.数感B符号感C空间观念 D统计观念 E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三、案例分析: 《找规律》片断描述: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个忙,你们愿意吗?大家看,学校板报的花边被淘气的小朋友擦掉了一些,你能把他补充完整吗?它们按什么规律来排列?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设计一条更漂亮的花边?用你们的图形学具摆一摆吧。[学生动手摆花边,摆完后全班同学离开座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去参观其他组同学的作品,然后交流汇报:你最喜欢谁摆的,为什么?]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学生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生1:○○□□□○○□□□,我是按2个圆形3个正方形这样的规律摆的。生2:我是这样摆的,○□○□○□ 。。。。。。 结合本案例,请你谈谈对于数学课的“情境创设、动手实践”的看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3)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临床血液学与检验 英文名称:clinical hematology and inspection 课程类型: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122 学分:6.5 理论课学时:58 实验课学时:64 适用对象: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临床血液学检验是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性学科,随着分子生物学、物理学、电子学等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检验技术促进了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不断前进。临床血液学检验是应用血细胞生理学、血液生化学、血液免疫学、遗传血液学、血液流变学、实验血液学等学科的科学方法,检查造血微环境、造血细胞、骨髓细胞及血栓与止血的各种凝血因子等。因此,临床血液学与检验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工作对象,创造了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是医学科学中不可缺少的应用学科,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之一。 通过临床血液学检验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理论上弄清实验原理,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各类造血细胞的生理、病理形态与各类常见血液病的临床基础及检验技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临床培养有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及具有初步科研工作能力的医学检验医师。 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教学中重点讲授造血检验、细胞形态学、细胞组织化学染色、各类贫血、白血病、出凝血疾病等疾病的检查原理、操作方法、评价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等。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血液学检验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其中课堂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及细胞形态的图示以启发式方法教学。实验是教师在实验室里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标本、挂图、图谱等,并结合电化教学、多媒体实验教学、要求学生细胞绘图等手段,强化记忆,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早到医学检验室轮流进行实习,更好地配合理论教学。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绪论

电磁理论

电磁理论 自人们发现电现象、磁现象、电磁感应现象以来,对电、磁和电磁感应现象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发现了电磁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形成了完整、系统的电磁理论。电磁理论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力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电磁理论认为:变化着的电场伴随变化着的磁场,变化着的磁场也伴随变化着的电场。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基础的电学和磁学的经验定律包括:静电学的库仑定律,涉及磁性的高斯定理,关于电流的磁性的安培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把这四个定律予以综合,导出麦克斯韦方程,该方程预言:变化的电磁场以波的形式向空间传播.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变化的磁场可以激发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可以激发涡旋磁场;电场和磁场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激发组成一个统一的电磁场。麦克斯韦进一步将电场和磁场的所有规律综合起来,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体系。这个电磁场理论体系的核心就是麦克斯韦方程组。 麦克斯韦方程组是由四个微分方程构成,: (1)描述了电场的性质。在一般情况下,电场可以是库仑电场也可以是变化磁场激发的感应电场,而感应电场是涡旋场,它的电位移线是闭合的,对封闭曲面的通量无贡献。 (2)描述了磁场的性质。磁场可以由传导电流激发,也可以由变化电场的位移电流所激发,它们的磁场都是涡旋场,磁感应线都是闭合线,对封闭曲面的通量无贡献。 (3)描述了变化的磁场激发电场的规律。 (4)描述了变化的电场激发磁场的规律。 麦克斯韦方程都是用微积分表述的,涉及到的方程包括: 1. 安培环路定理,就是磁场强度沿任意回路的环量等于环路所包围电流的代数和。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即电磁场互相转化,电场强度的弦度等于磁感应强度对时间的负偏导。 3.磁通连续性定理,即磁力线永远是闭合的,磁场没有标量的源,麦克斯韦表述是:对磁感应强度求散度为零。 4.高斯定理,穿过任意闭合面的电位移通量,等于该闭合面内部的总电荷量。麦克斯韦:电位移的散度等于电荷密度。 高斯定理 高斯定理1 矢量分析的重要定理之一。 穿过一封闭曲面的电通量与封闭曲面所包围的电荷量成正比。 换一种说法:电场强度在一封闭曲面上的面积分与封闭曲面所包围的电荷量成正比 由于磁力线总是闭合曲线,因此任何一条进入一个闭合曲面的磁力线必定会从曲面内部出来,否则这条磁力

最新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一.英语课程分级目标结构 7-9年级分别完成三,四,五级目标 二.目标总体描述级别 目标内容 三级 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和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如学校,家庭生活)交换信息。能读懂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单的书面材料。能参照范例或借助图片写出简单的句子。能参与简单的角色扮演等活动。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文化差异。 四级 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目标,对英语学习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能在所社曰常交际情景中听懂对话和小故事。能就熟悉的生活话题交流信息和简单的意见。能读懂短片故事。能写便条和简单的书信。能尝试使用不同的教育资源,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扩展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并描述结果。能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克服困难。能合理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和曰常交际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差异。 三.语言技能分级描述 级别 技能 目标描述 三级 听 1.能识别不同句式的语调,如陈述句,疑问句和指令等。 2.能根据语调变化,判断句子意义的变化。 3.能辨认歌谣中的韵律。 4.能识别语段中句子间的联系。 5.能听懂学习活动中连续的指令和问题,并做出适当反应。 6.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 7.能借助提示听懂教师讲述的故事。 说 1.能在课堂活动中用简短的英语进行交际。 2.能就熟悉的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简单的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 4.能利用所给提示(图片,幻灯片,实物,文字等)简单描述一件事情。5.能提供有关个人情况和个人经历的信息。 6.能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7.能背诵一定数量的英语小诗或歌谣,能唱一些英语歌曲。 8.能在上述口语活动中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读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理解简短的书面指令,并根据要求进行学习活动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征求意见稿) 一、导言 (一)课程定位 数学是以现实世界中的数与形为研究对象,在抽象、推理、应用的往复循环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数学自身的发展,特别是在与计算机的结合过程中,数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在人类文明史上,数学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它是其他科学的基础,也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数学不仅对科学技术的进步仍然发挥着基础理论和基础应用的作用,而且已成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数学又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经广泛渗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的进步。数学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必需的工具,数学素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 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对学生的整体发展、长远发展以及当前学习其他课程具有奠基意义,对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等具有独特作用。本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致力于使每个学生获得必需的、与个性发展相适应的数学,同时得到基本素质的培育和提高。 (二)课程理念 1.正确处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 数学课程应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正确处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主要强调: ——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而且要关注数学学习对促进学生基本素质提高的作用,从而为学生走向社会 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还要充分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的数学学 习与其在个性方向上的发展相适应。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批判意识、综合意识和合作意识,注重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经历将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抽象、 建模求解和解释的过程,学会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获 得终身受用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 2.充分关注数学课程中的学习过程 课程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数学课程的设计不仅要重视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更要充分关注课程中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主要强调:——将课程与学习融为一体。要精选学生必需的数学知识,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组织合理的知识结构;要展现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工程光学习题参考答案第十章 光的电磁理论基础

第十章 光的电磁理论基础 解:(1)平面电磁波cos[2()]E A t c πν?=-+ 对应有14 62,10,,3102 A Hz m π ν?λ-=== =?。 (2)波传播方向沿z 轴,电矢量振动方向为y 轴。 (3)B E → → 与垂直,传播方向相同,∴0 By Bz == 814610[210()] z Bx CEy t π π===??-+ 解:(1)215 cos[2()]10cos[10()]0.65E A t t c c πν?π=-+=- ∴15 14 210510v Hz πνπν=?=? 72/2/0.65 3.910n k c m λππ-===? (2)8 714310 1.543.910510 n c c n v λν-?====??? 3.在与一平行光束垂直的方向上插入一片透明薄片,薄片的厚度0.01h mm =,折射率n=1.5, 若光波的波长为500nm λ=,试计算透明薄片插入前后所引起的光程和相位的变化。 解:光程变化为 (1)0.005n h mm ?= -= 相位变化为)(202500 10005.026 rad πππλδ=??= ? = 4. 地球表面每平方米接收到来自太阳光的功率为 1.33kw,试计算投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光 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假设太阳光发出波长为600nm λ=的单色光。 解:∵2201 2 I cA ε= = ∴1 320 2()10/I A v m c ε= 5. 写出平面波8 100exp{[(234)1610]}E i x y z t =++-?的传播方向上的单位矢量0k 。

解:∵ exp[()]E A i k r t ω=- x y z k r k x k y k z ?=?+?+? 0000000000 2,3,4234x y z x y z k k k k k x k y k z x y z k x y z ===∴=?+?+?=++=+ 6. 一束线偏振光以45度角从空气入射到玻璃的界面,线偏振光的电矢量垂直于入射面,试 求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设玻璃折射率为1.5。 解:由折射定律 1 2211221122111122sin sin cos 1.5cos cos 0.3034cos cos 22cos 0.6966cos cos s s n n n r n n n t n n θθθθθθθθθθ= =∴=--∴==-+===+ 7. 太阳光(自然光)以60度角入射到窗玻璃(n=1.5)上,试求太阳光的透射比。 解: 22 2221 2 1112222221 22 111212sin sin 212111.54cos 4sin cos 30.8231cos sin () 2 cos 4sin cos 0.998cos sin ()cos ()() 0.91 2 s p s p n n ocs n n n n θθθθθθτθθθθθθτθθθθθτττ==∴=??= ?==+=?=+-+∴= = 8. 光波以入射角1θ从折射率为1n 介质入射到折射率为2n 的介质,在两介质的表面上发生反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16年修改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跨文化意识,促进创新思维,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一)注重素质教育,充分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首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职业选择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英语课程有利于学生体验中外文化差异,丰富思维方式,增进国际理解,提高人文素养。英语教育应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既能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能够学会如何学习,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合作意识,学习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形成创新意识,发展科学精神,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二)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 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课程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个性化的活动,学习者由于年龄、性格、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的基础上,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到灵活多样,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益。 (三)整体设计目标,体现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英语学习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和持续性等特点。语言学习持续时间长,而

最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完整解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一、总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知识技能 1.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考

1.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2.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3.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4.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

电磁学赵凯华答案第6章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1 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都是半径为的圆导体片,在充电时,其中电场强度的变化率为: 。试求:(1)两极板间的位移电流;(2)极板边缘的磁感应强度。 解: (1)如图所示,根据电容器极板带电情况,可知电场强度的方向水平向右(电位移矢量 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同)。因电容器中为真空,故。忽略边缘效应,电场只分布在两板之间的空间内,且为匀强电场。 已知圆板的面积,故穿过该面积的的通量为 由位移电流的定义式,得电容器两板间位移电流为 因,所以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同,即位移电流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同。 (2)由于忽略边缘效应,则可认为两极板间的电场变化率是相同的,则极板间的位移电流是轴对称分布的,因此由它所产生的磁场对于两板中心线也具有轴对称性。 在平行板电容器中沿极板边缘作以半径为的圆,其上的大小相等,选积分方向与方向一致,

则由安培环路定理可得(全电流) 因在电容器内传导电流,位移电流为,则全电流为 所以极板边缘的磁感应强度为 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电容器边缘处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如图所示。 2 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为圆形金属板,面积均为,接于一交流电源时,板上的电荷随时间变化,即。试求:(1)电容器中的位移电流密度的大小;(2)设为由圆板中心到该点的距离,两板之间的磁感应强度分布。 解: (1)由题意可知,,对于平行板电容器电位移矢量的大小为 所以,位移电流密度的大小为 (2)由于电容器内无传导电流,故。又由于位移电流具有轴对称性,故可用安培环路求解磁感应强度。 设为圆板中心到场点的距离,并以为半径做圆周路径。 根据全电流安培环路定理可知通过所围面积的位移电流为

所以.最后可得 3. 如图(a)所示,用二面积为的大圆盘组成一间距为的平行板电容器,用两根长导线垂直地接在二圆盘的中心。今用可调电源使此电容器以恒定的电流充电,试求:(1)此电容器中位移电流密度;(2)如图(b)所示,电容器中点的磁感应强度;(3)证明在此电容器中从半径为﹑厚度为的圆柱体表面流进的电磁能与圆柱体内增加的电磁能相等。 解:(1)由全电流概念可知,全电流是连续的。 电容器中位移电流密度的方向应如图(c)所示,其大小为 通过电源给电容器充电时,使电容器极板上电荷随时间变化,从而使极板间电场发生变化。 因此,也可以这样来求: 因为由于,因此所以

血液学检验知识点整理

【血液学检验】知识点整理 (一)粒细胞系统 1. 原始粒细胞(myeloblast):10~18μm,胞体圆或类圆形,核占细胞的2/3以上,居中或略偏位,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排列均匀,核仁2~5个、较小、清楚;胞浆量少,染天蓝色,有透明感,无颗粒。 2. 早幼粒细胞(promyelocyte):12~20μm,较原粒细胞大,核染色质较原粒细胞粗糙,染色质颗粒开始有聚集,核仁可见或消失;胞浆染淡蓝色、蓝色或深蓝色,含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紫红色颗粒(即非特异性颗粒)。 3.中幼粒细胞(myelocyte) ①中性中幼粒(neutrophilic myelocyte):10~18μm,胞核椭圆形或一侧开始扁平,可有凹陷,其凹陷处约占细胞的2/3~1/2,核染色质聚集呈索块状,核仁隐约可见或消失;胞浆量多,染淡红或少数区域略偏蓝,含大小一致的红色颗粒、即特异性颗粒(致少有一个区域)。 ②嗜酸性中幼粒(eosinophilic):15~20μm:核与中性中幼粒相似;胞浆内充满粗大而均匀、排列紧密的橘红色特异性嗜酸性颗粒。 ③嗜碱性中幼粒(basphilic):10~15μm,核圆形或椭圆形、但常常轮廓不清,核染色质较模糊;胞浆内及核上含有排列零乱、大小不等数量不多的紫黑色嗜碱性颗粒。 4、晚幼粒细胞(metamyelocyte) ①中性晚幼粒(neutropilic metamyelocyte):10~16μm,核明显凹陷呈肾形,马蹄形,半月形,但其核凹陷程度不超过假设直径的一半,核染色质粗糙,排列更紧密,无核仁;胞浆量多,浅红色,充满中性特异性颗粒。 ②嗜酸性晚幼粒(eosinophilic metamyelocyte):10~16μm,核形及结构与中性晚幼粒相似;胞浆内充满橘红色的、大小一致的嗜酸性特异性颗粒。 ③嗜碱性晚幼粒(basophilic metamyelocyte):10~14μm,核固缩呈肾形,轮廓模糊;胞浆内及核上分布有少量嗜碱性非特异颗粒。 5. 杆状核粒细胞(stab granulocyte) ①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eutrophilic stab granulocyte):10~15μm,核凹陷程度超过假设直径的一半,核径最窄处大于最宽处1/3以上,呈带状弯曲,核染色质粗糙呈块状;胞浆充满中性颗粒。 ②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eosinophilic stab granulocyte):11~16μm,核与中性杆状相似;浆内充满嗜酸性颗粒。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小学英语课程 八里小学 小学英语课程 一、总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共同构成的课程总目标,既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也体现了其人文性;既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课程目标结构如图2所示。 图2:课程目标结构 二、分级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各个级别的目标是指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应达到的综合行为表现。表1是对一级至二级小学课程总目标的分级描述。 表1:一级至二级分级目标描述

三、分级标准 按照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要求,本标准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级别要求。其中,小学阶段对语言技能中的听、说、读、写等技能提出两个级别的不同目标要求,对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提出了二级的目标要求。 (一)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它们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因此,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语言技能目标以学生在某个级别“能做什么”为主要内容,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表2是小学阶段语言技能的分级标准。

2011年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具体变化如下: 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 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 2011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 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1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基本理念的变化 “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 2001年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11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6条”改“5条”: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2001

年版的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2001年版: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 2011年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四、课程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 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启发式;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评价中的几个关系;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五、“双基”变“四基” 2001年版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011年版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六、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 2001年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2011年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七、课程内容的变化 更加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如在数与代数领域的第一学段:增加了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要求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

电磁场基本理论

电磁场基本理论 安培环路定理在恒定电流的磁场中,磁感强度沿任何闭合路径的线积分等于此路径所环绕的电流的代数和的μ0倍。这是非常基本的定律 安培载流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的作用力。 毕奥-萨伐尔定律实验指出,一个电流元Idl产生的磁场为 场强叠加原理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等于各个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叠加(矢量和)。主要是积分表达式 磁场叠加原理空间某一点的磁场(以磁感强度示)是各个磁场源(电流或运动电荷)各自在该点产生的磁场的叠加(矢量和)。 磁场能量密度单位磁场体积的能量。 磁场强度是讨论有磁介质时的磁场问题引入的辅助物理量,其定义是 磁场强度的环路定理沿磁场中任一闭合路径的磁场强度的环量(线积分)等于此闭合路径所环绕的传导电流的代数和。 磁畴铁磁质中存在的自发磁化的小区域。一个磁畴中的所有原子的磁矩(铁磁质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电子的自旋磁矩)可以不靠外磁场而通过一种量子力学效应(交换耦合作用)取得一致方向。 磁化在外磁场作用下磁介质出现磁性或磁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磁化电流(束缚电流) 磁介质磁化后,在磁介质体内和表面上出现的电流,它们分别称作体磁化电流和面磁化电流。 磁化强度单位体积内分子磁矩的矢量和。 磁链穿过一个线圈的各匝线圈的磁通量之和称作穿过整个线圈的磁链,又称"全磁通"。 磁屏蔽闭合的铁磁质壳体可有效地减弱外界磁场对壳内空间的影响的作用称作磁屏蔽。 磁通连续原理(磁场的高斯定理) 在任何磁场中,通过任意封闭曲面的磁通量总为零。 磁通量通过某一面积的磁通量的概念由下式定义 磁滞伸缩铁磁质中磁化方向的改变会引起介质晶格间距的改变,从而使得铁磁质的长度和体积发生改变的现象。 磁滞损耗铁磁质在交变磁场作用下反复磁化时的发热损耗。它是磁畴反复变向时,由磁畴壁的摩擦引起的。 磁滞现象铁磁质工作在反复磁化时,B 的变化落后于H的变化的现象。 D的高斯定理通过任意闭合曲面的电位移通量等于该闭合面所包围的自由电荷的代数和。其表示式是带电体在外电场中的电势能即该带电体和产生外电场的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能。 电场能量密度电场中单位体积的能量 电场强度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 ( 简称场强)的大小等于位于该点的单位正电荷(检验电荷)所受的电场力的大小,方向为该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 电场线数密度通过垂直于电场强度的单位面积的电场线的条数。返回页首 电磁波的动量密度单位体积的电磁波具有的动量,表示式为: 电磁波的能量密度电磁波的单位体积的能量,其大小为 电磁波的能流密度(坡印廷矢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与电磁波传播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的电磁波的能量,其表示式为, 电磁场方程组麦克斯韦综合了电磁场的所有规律提出表述电磁场普遍规律的方程组。其积分形式是, (1)电场的高斯定理 (2)磁场的高斯定理 (3)电场的环路定理 (4)磁场的环路定理即全电流定律 电磁单位制的有理化在库仑定律的表示式中引入"4p"因子的作法,称作单位制的有理化。这样作可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