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美术活动初探
- 格式:doc
- 大小:225.50 KB
- 文档页数:6
第1篇一、引言绘本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材之一,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故事情节,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绘本美术教学作为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创造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对幼儿园绘本美术教学教研进行探讨,以期为幼儿园美术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绘本美术教学的意义1.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绘本中的图画色彩鲜艳、造型独特,有助于激发幼儿对美的感知和欣赏。
通过绘本美术教学,幼儿可以学会辨别美丑,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绘本美术教学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作品。
在绘画过程中,幼儿可以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培养创新思维。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绘本美术教学要求幼儿亲自动手,通过绘画、手工等活动,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提高动手能力。
4. 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绘本美术教学鼓励幼儿用图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绘本美术教学教研策略1. 教师培训(1)提高教师对绘本美术教学的认识,明确教学目标。
(2)组织教师学习绘本美术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3)开展教师观摩、研讨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2. 教材编写与选用(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选择合适的绘本教材。
(2)编写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绘本美术教案。
(3)丰富教材内容,提高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3. 教学方法创新(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注重互动教学,鼓励幼儿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习兴趣。
4. 教学评价(1)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关注幼儿在绘本美术教学中的进步。
(2)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
(3)定期开展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四、绘本美术教学案例1. 案例背景某幼儿园大班开展绘本《彩虹鱼》美术教学活动。
2. 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彩虹鱼的特征,激发幼儿对色彩的感知。
第1篇一、活动背景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儿童读物,以其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绘本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审美能力。
美术活动则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将绘本与美术活动相结合,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
本活动旨在通过绘本美术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知识,提升艺术修养。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绘本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三、活动对象幼儿园大班、小学低年级学生四、活动时间1课时五、活动地点幼儿园活动室或小学美术教室六、活动准备1. 绘本:《彩虹色的花》2. 美术材料: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画笔、彩色铅笔等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七、活动流程(一)导入环节(5分钟)1. 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入绘本《彩虹色的花》。
2. 学生跟随故事情节,感受绘本中的美好画面。
(二)绘本欣赏环节(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绘本中的画面,分析画面色彩、构图、人物表情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绘本的理解和感受。
(三)美术创作环节(30分钟)1. 教师介绍本次美术活动的主题:“用彩色卡纸创作一幅自己的彩虹画”。
2. 学生根据绘本中的画面,发挥想象力,设计自己的彩虹画。
3. 学生动手制作彩虹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与评价环节(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活动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绘本与美术相结合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九、活动反思1. 教师反思活动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活动提供借鉴。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找出自己的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十、预期效果通过本次绘本美术活动,学生们能够:1. 增强对绘本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以“绘本”为载体的美术课程初探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艺术教育要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要寓教育于游戏和生活之中。
我国的幼儿美术教育现状为:3-4岁以添画和简单的描画为主;5-6岁以简笔画和油画棒填色为主。
简笔画原本是成人对客观事物的概括表现,将它作为范画和教材是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也达不到丰富幼儿审美体验的效果,更加让孩子们失去了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前教育的许多领域都在结合游戏进行教育活动,但美术教学活动却少有新意。
为了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过,我进行了以“绘本”为载体的创意美术课程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美术教育;绘本价值;美术技法;视觉语言一、绘本阅读与美术教育的契合点(一)绘本的价值1、绘本提供了全面学习阅读的情境绘本充分综合了插画、文字两种表现形式的魅力,为孩子营造一个个完整的、有意义的、自然的阅读学习环境。
孩子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口语经验,而且可以形成与书对话的经验,养成用口头语言经验来独立思考书面阅读内容的习惯,使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2、绘本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绘本蕴含了多样的社会生活内容,渗透了丰富的人类情感经验。
幼儿在阅读中可以自然而然地增长知识,涵养性情,拓展思考的空间,学习表达与交往。
阅读绘本并参加相关的活动,不仅能发展幼儿语言智能,同时也为发展幼儿的空间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个人内在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等提供了操作运用的机会。
3、绘本培养幼儿创造性学习的能力绘本身就是想像和创造的结果,阅读图画故事可使幼儿的创造力受到激发,让他们的想象驰骋飞奔,突破现实时空的限制,构造出一个个有趣的想象世界。
(二)绘本与美术教育的关系1、绘本中的多种艺术表现形式随着人们对绘本阅读重视程度的提高,绘本中图画部分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更加丰富,不同的材料所绘制出来的图画风格和特点有很大的差别,塑造画面的气氛和情感也有不同。
利用绘本故事开展小班美术活动的探究绘本故事是幼儿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资源之一,它不仅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还能引导孩子了解世界,培养他们的情感和思维能力。
而结合绘本故事开展小班美术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欣赏故事的同时进行创作,还能加强他们对绘本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本文将探讨利用绘本故事开展小班美术活动的意义、方法和效果,并分享一些实践经验。
1.丰富教学内容绘本故事是丰富多彩的,它可以涵盖各种各样的主题和情节,包括动物、自然、生活、人物等。
通过绘本故事开展美术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在创作中接触到不同的素材和题材,开拓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美术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2.促进综合素养的培养美术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观察、想象、表现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参与美术活动,孩子们还能培养细致耐心、观察细致等综合素养。
3.增强故事的体验和理解绘本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往往非常生动有趣,通过美术活动可以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体验和理解故事,加强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和把握。
4.促进孩子们的情感发展美术活动是一种审美体验和情感抒发的方式,通过绘本故事中富含情感的情节和主题开展美术活动,可以促进孩子们情感的表达和发展,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1.选择适合的绘本故事首先要选择适合小班美术活动的绘本故事。
要考虑到故事的主题和情节是否适合进行美术创作,是否涵盖了丰富的素材和题材,是否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创作兴趣。
2.激发孩子的创作兴趣在选择绘本故事后,可以通过故事情节和主题进行导入,激发孩子们的课程兴趣。
可以通过提问、谈论等方式引导孩子们对故事中的人物、场景、色彩等进行思考和想象,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3.设计具体的美术活动内容在孩子们兴趣被激发后,可以设计具体的美术活动内容。
可以结合故事中的人物、场景、情节等元素,设计相应的美术作品,如绘画、手工、剪纸等,让孩子们在创作中展现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利用绘本故事开展小班美术活动的探究绘本故事是小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能够引导小朋友走向阅读,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绘本故事也是一种极好的美术教育资源。
绘本故事不仅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启发孩子们的艺术思维,还可以将绘本中的图画作为创作素材,通过美术活动的方式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体验美术。
在小班教育中,通过开展绘本故事相关的美术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对于美术知识的掌握和美术技能的提高。
下面我将探究如何利用绘本故事开展小班美术活动。
一、绘本故事讲解与美术作品的欣赏绘本故事是小班美术教育的重要资源,每一本绘本都蕴含了艺术家的心血与灵感。
在开展美术活动之前,老师可以先讲读绘本,让孩子们了解绘本故事的情节、人物、背景等,同时指导他们欣赏绘本中的插图,并逐步引导孩子们认识和学习美术知识,如色彩、线条、形状、空间等。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发孩子们的思考,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绘本中的插图以及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通过绘本故事的讲解和美术作品的欣赏,孩子们可以逐渐认识到艺术的魅力,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开拓自己的艺术视野。
二、利用绘本故事展开创意绘画在熟悉了绘本故事内容之后,可以通过创意绘画的方式,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
教师不需要强求孩子们在绘画时完全还原绘本中的图画,而是要鼓励他们在绘画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例如,在故事《绿野仙踪》中,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出自己的黄砖路、狮子、稻草人和锡木人,以及奇幻之旅的场景布置。
通过创意绘画,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三、笔、刀、剪增添美丽绘本故事中的图画不仅可以作为孩子们的创作素材,还可以通过手工制作和剪纸等方式增添绘本故事中的美丽。
教师可以将绘本中的角色、物品和场景等通过复制或剪纸等方式呈现出来,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涂鸦、剪贴和拼图等手工活动。
例如,在故事《三个和尚》中,可以让孩子们进行手工制作,用彩纸和剪刀将和尚的形状、衣服和手中的器物剪粘拼贴,制作成自己的和尚形象。
利用绘本故事开展小班美术活动的探究绘本是儿童教育中常用的工具之一,它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开拓视野、培养阅读兴趣,还可以通过其中的内容启发孩子们的创造力。
而结合绘本故事进行美术活动,更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探究利用绘本故事开展小班美术活动的方式和意义。
一、绘本故事在小班美术活动中的意义1.1 启发想象力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和图画往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绘本故事,孩子们可以进入到一个丰富多彩、充满想象的世界中,从中获取灵感,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
1.2 培养审美能力绘本中的图画塑造了一个个生动形象的角色和场景,孩子们在阅读绘本故事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欣赏到绘本的绘画艺术,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对美的事物产生情感共鸣。
1.3 培养绘画兴趣绘本故事中的美术元素常常能够激发孩子们对绘画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美术创作。
而通过美术活动,又能够增强孩子们对绘本故事的理解和记忆,构建起对故事的更深入的认识和体验。
2.1 利用绘本中的角色进行创作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是孩子们喜爱的对象,可以利用这些形象进行绘画创作。
通过故事中的角色进行人物造型、剪纸、彩绘等创作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去感受和表达故事中的情节和内涵。
2.2 借助绘本中的场景进行绘画故事情节发生的场景也是美术创作的灵感来源之一。
利用故事中的场景进行绘画创作,可以让孩子们在想象中再现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并通过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所想所感呈现出来。
绘本中的绘画技法和风格也是孩子们学习的对象。
可以通过故事中的绘画技法进行绘画示范和操作,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掌握绘画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绘画基础。
3.1 《小熊种树》以《小熊种树》为例,通过故事中小熊种树的情节,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手工制作,制作树木和小动物等手工作品。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孩子们通过绘画的方式将故事情节再现出来,例如绘制小熊在树下种植树苗的场景。
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探索发布时间:2021-06-03T01:40:36.607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6期作者:陈慧[导读]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标是“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温州市第一幼儿园浙江省温州市 32500摘要: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标是“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我园一直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
随着对绘本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以绘本中蕴含的美术教育元素为切入口,进行了绘本美术教学方面的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欣赏;体验;创造;美术教学正文美术教育是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艺术(包含美术、音乐)教育的目标是“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从上述的目标中,可以概括地把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任务理解为:运用各种途径引导幼儿“欣赏美”、“体验美”、“表现美”。
很久以来,我园一直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
伴着绘本的出现和引入,随着对绘本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开始尝试在绘本教学中开拓美术教学的新途径。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我们紧紧抓住了绘本中蕴含的丰富的美术教育元素,进行了绘本美术教学方面的尝试和探索,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绘本中的美术元素及其价值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读物,其引人入胜之处不仅仅在于内容的精良,更重要的是绘画创作手法上的独具一格。
正如儿童文学家彭懿在他的新作《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中指出,“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
在绘本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在这里,作者把绘本中的“画”称为是绘本的生命线,一点不为过,绘本中的画不是插图,它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创作,它的内涵甚至比文字讲述的更丰富。
利用绘本故事开展小班美术活动的探究绘本故事是儿童学习和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和精美的插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够激发孩子对美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小班美术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
在小班美术活动中,利用绘本故事开展相应活动,既能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能培养孩子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下面结合绘本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情节和故事主题,探究如何开展小班美术活动。
一、了解故事主题和情节在开展小班美术活动时,要先了解故事的主题和情节。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主题是“亲情”,讲述了一只小蝌蚪在寻找自己的妈妈时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最终得到了妈妈的救助,实现了亲情的美好愿望。
二、制作绘本场景模型在班级中制作绘本故事场景的模型,让孩子们了解故事的场景和主要人物,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可以利用班级中的废弃装置和材料,如纸盒、彩纸、布料、橡皮泥等,让孩子们动手制作场景模型,体验故事中的情节和生动的场景。
制作步骤如下:1. 学生选取故事场景的代表性 element,比如河流、水草、小船、树木、太阳、云彩等进行制作。
2. 利用废弃的纸盒、彩纸等材料,将代表性element进行绘制,不同孩子可以进行不同风格、不同形状的制作。
3. 利用橡皮泥或彩泥,制作如草地、沙滩等素材,进行场景的组合。
4. 将小船、小蝌蚪等人物进行卡通式的简笔画组合,摆放在场景中。
三、绘制绘本故事主题画在制作好的环境下,老师可以请孩子们,以素描的形式,绘制属于自己的故事主题画,让孩子们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将“亲情”这个主题通过自己的形式展现在画布上。
1. 老师根据时间安排,让孩子们先对着场景模型画一些素描,了解形状和线条。
2. 学生自己在白纸上画出画图主题,并用圆珠笔进行绘制。
3. 可以使用水彩笔、彩笔等材料对画图进行上色制作,也可以使用其他工具,比如指甲油或者色胶导致电线笔进行绘制。
第1篇一、活动背景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丰富的画面、生动的文字、独特的叙事方式深受幼儿喜爱。
绘本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为了提高幼儿园绘本美术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特开展绘本美术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绘本美术教学的认识,明确绘本美术教学的意义。
2. 培养教师运用绘本进行美术教学的能力,提高绘本美术教学质量。
3. 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绘本美术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绘本美术教学理论探讨(1)绘本美术教学的基本概念(2)绘本美术教学的特点(3)绘本美术教学的方法与策略2. 绘本美术教学案例分析(1)经典绘本美术教学案例分享(2)教师自选绘本美术教学案例展示3. 绘本美术教学实践活动(1)教师分组进行绘本美术教学设计(2)教师进行绘本美术教学实践,并进行反思4. 绘本美术教学经验交流(1)教师分享绘本美术教学心得(2)共同探讨绘本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四、活动安排1. 活动时间: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2. 活动地点:幼儿园多功能厅3. 活动形式:讲座、案例分享、教学实践、经验交流五、活动实施1. 邀请专家进行绘本美术教学理论讲座,帮助教师掌握绘本美术教学的基本概念、特点、方法与策略。
2. 组织教师进行经典绘本美术教学案例分享,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教师自选绘本进行美术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实践,以检验教学效果。
4. 教师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共同探讨绘本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 定期对绘本美术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活动评价1. 教师对绘本美术教学的认识程度2. 绘本美术教学活动的质量3. 幼儿在绘本美术活动中的参与度及表现4.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情况通过本次绘本美术教研活动,我们相信教师们能够更好地运用绘本进行美术教学,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第1篇作为一名绘本美术活动的教研员,我有幸参与并组织了多次绘本美术活动,通过与教师、学生及家长的互动,我对绘本美术活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以下是我对绘本美术活动教研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绘本美术活动的意义绘本美术活动是一种以绘本为载体,结合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活动。
通过绘本美术活动,学生可以在欣赏绘本故事的同时,学习绘画技巧,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以下是绘本美术活动的几个意义: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绘本内容丰富,画面精美,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绘本美术活动需要学生动手操作,从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绘本美术活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绘本美术活动要求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绘本美术活动的组织与实施1. 选择合适的绘本:选择绘本时应考虑绘本的内容、画面风格、适合年龄段等因素。
同时,要确保绘本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2. 制定教学目标:根据绘本内容,制定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目标,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等。
3. 设计教学活动:结合绘本内容,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如绘画、手工、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绘本的魅力。
4.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学习。
5. 注重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6. 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绘本美术活动的意义,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三、绘本美术活动的评价1. 评价方式多样化:采用观察、作品展示、学生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表现。
2. 关注学生的进步: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最终作品,还要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以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美术活动初探作者:翁巧萍来源:《早期教育(美术版)》2017年第07期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在众多的载体中,绘本以其图像简约直观、趣味性强深受幼儿喜欢。
从美术角度来说,绘本中的图画具有美术表现语言丰富多变,艺术表现形式不拘一格,色彩运用大胆协调等特点。
其中蕴含点的舞蹈、线的律动、面的张力、色彩的渲染,能给正处于读图阶段的幼儿带来极大的审美享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
”绘本就在幼儿的身边,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儿童读物。
我们认为可以借用和挖掘绘本中的优秀美术教育资源,拓展绘本的艺术育人价值,将绘本运用到美术教学中,开辟幼儿园美术教学新途径。
下面就以大班绘本美术活动“花格子大象艾玛”为例,分享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几点思考。
一、多元解读绘本,寻找最佳美术切入点绘本中蕴藏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可利用的美术元素很多,实践中需要立足幼儿的实际水平,引导幼儿多元解读,感受色彩、线条、构图等艺术语言运用的精彩。
当绘本中既有完美的构图、漂亮的色彩,又有个性的创作手法时,我们需以幼儿的主动发展为根本,削枝强干,有取有舍,从中寻找最佳美术切入点。
“你见过大象吗?他们是灰色的吗?有一只花格子大象,叫艾玛,可是有一天,艾玛开了个不得了的玩笑,他把自己的花格子变没了……”艾玛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艾玛踩高跷、艾玛捉迷藏、艾玛打雪仗、艾玛化装节…… 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甚是打动人心,风趣幽默的故事情节、艾玛滑稽可爱的百变造型,都深深吸引着孩子。
从美术视角分析,该绘本具有较高的美术教育价值。
1. 赏读艾玛的与众不同,感受色彩的对比。
一群青灰色的大象中间站着一只布满各种颜色的亮丽花格子大象,形成素艳的强烈对比,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大象的灰与艳并置,让艳者更艳,灰者更灰,更突显了艾玛的亮丽。
故事中艾玛的百变造型、画面图案丰富多变,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幼儿欣赏大象身上不同的花纹,体验色彩与图案的精彩组合。
2. 赏读有趣的故事情节,打开幼儿想象的翅膀。
绘本生动讲述了花格子大象艾玛和黑白格子大象韦伯,以及它们和同伴间发生的许多有趣故事:艾玛与蝴蝶、艾玛踩高跷、艾玛化装节等引人入胜的故事,深受幼儿喜爱。
还会有什么好玩的故事发生呢?以此为切入点,让幼儿创造专属于自己的艾玛故事。
二、交流审美感受,讨论创作想法一群青灰色的大象中间,有一只布满各种颜色的亮丽花格子大象。
(见图1)根据活动目标的设定,我们选择其中的色彩作为活动切入点,借助有效提问,把画面的色彩作为讨论交流的重点来赏读,用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如画面中色彩的冷暖、素艳的对比及不同色彩给人的感受等。
幼儿在这个环节把自己对画面的理解、感受以及一些创作的想法分享给同伴和老师。
活动通过对话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建立初步感知,拓展幼儿思维,建立从赏读到创作的支架。
活动实录:师:你看见了什么?幼(齐):大象。
师:是怎样的大象?幼:有彩色的,有灰色的。
师:你喜欢哪一头?幼1:我喜欢彩色的那头,它跟别的大象不一样。
幼2:我也喜欢彩色的这头,它是五颜六色的,我喜欢。
幼3:我也喜欢彩色的这头,它身上的颜色是一块红一块黄一块绿的,很漂亮。
师:你们见了这些漂亮的颜色,有什么感觉?幼4:很开心。
幼5:很舒服。
幼6:像彩虹一样,很漂亮。
师:对,这头大象身上有这么多一块块不同的颜色,看起来像格子,其实他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花格子大象,就像小朋友说的,它跟别的大象不一样。
……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去表达,不会担心和害怕。
尊重幼儿不同寻常的想法是给幼儿大胆表达的最大鼓励,也是创意表现的基础。
引导幼儿交流时,可以用“看到了什么”“怎么样”“为什么”“你觉得还可以怎样”等开放性的语言,提示幼儿寻找感觉,帮助幼儿开阔思维,把心中所想挖掘出来与他人分享。
三、操作材料创意提供,引导幼儿多样表达孩子爱好艺术活动首先是对材料感兴趣,材料的提供直接关系到幼儿参与活动的原始动力,更关系到幼儿作品的表现效果。
绘本《花格子大象艾玛》中,故事主角花格子大象艾玛和黑白格子大象韦伯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和同伴间发生的许多有趣故事深受幼儿喜爱。
于是我们选取其中的故事情节“艾玛举办化装节”,将其放大延伸后以纵向推进的方式深入研究。
引导孩子们多元解读、多元感知,设计了以艾玛举办化装舞会的游戏情节贯穿始终的多种形式的创意美术活动:版画、宫灯制作、布艺画、浮雕画、纸箱水粉画等。
让幼儿在读完绘本后动起手来,尝试用多种不同的作画方式把对艾玛和韦伯的喜爱融入自己的创作中,欣然地走进艾玛的世界,满足幼儿大胆表达的愿望。
活动一:布艺画绘本《花格子大象艾玛》中,大象艾玛的百变造型是幼儿关注的焦点,我们通过引导幼儿赏读艾玛身上色彩与图案的精彩组合,“我为艾玛做花衣”活动应运而生。
活动目标为:设计一款与众不同的外套。
针对目标,引导幼儿欣赏绘本中大象身上丰富多彩的花纹、图案,说出自己的感受,提高幼儿对色彩、图案等美术元素的感知,然后引导幼儿运用经验迁移、个性创作等方式,尝试在立体的布艺大象上作画,为艾玛设计参加化装舞会的服装,画出个性花纹。
《花朵·布艺艾玛》(见图2)是卢柯羽小朋友的作品,蓝色底纹的大象身上画了温暖的红色系花朵,形成了冷暖对比,简单又富于色彩变化的花朵着实给人清新亮丽的感觉。
不一样的材料,不一样的心情,活动中孩子们体验了在布上作画的不一样的感受,更有自主设计玩具的满足感。
活动二:吹塑纸手工制作幼儿带着为艾玛化装舞会装饰会场的任务——“制作艾玛花灯”进入创作活动。
每位幼儿在吹塑纸上刻画与众不同的艾玛,之后把六位小朋友的作品组合在一起,做成一盏花灯,装扮化装舞会会场。
活动通过制作与众不同的花灯,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同制作立体美术作品的乐趣。
艾玛花灯(见图3)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一盏花灯凝结了六位小朋友的创意,每只大象身上的花纹都展现了孩子们对花灯的憧憬。
这个活动让幼儿的美术创作从平面走向立体,从独立表现走向与他人合作。
活动三:泡沫板浮雕有趣而又不常用的材料往往能吸引幼儿的眼球,带给幼儿神秘感,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
在绘本美术活动“艾玛浮雕像”中,选用泡沫板作为操作材料,引起了幼儿很大的兴趣。
孩子们在泡沫板上刻画艾玛像,用黑白与彩色的色彩组合装饰浮雕,不仅尝试了新的创作手法——浮雕制作,感受不同的创作乐趣,更有对色彩渐变、冷暖色调、黑白与彩色的对比感知及色彩运用的练习。
图4是叶浩煜小朋友的作品,他用比较粗犷的线条、色块装饰大象,虽然略显粗糙,却也别具风格,是自身个性的真实体现。
活动四:纸箱画《艾玛的故事》一个纸箱就是一台电视机,今天,你的电视机里会播放怎样的艾玛故事呢?这个活动由绘本中丰富有趣的故事情节为切入口,在游戏情境的引导下,幼儿把纸箱当作电视机用水粉画的形式画出了色彩斑斓、多姿多彩的艾玛世界。
幼儿在作品中呈现了许多有关艾玛的趣事。
图5是王梓毓小朋友的作品:画面内容丰富,情节生动,笔触细腻,画面上的大象不仅有不同色彩的运用,还有不同动态造型的塑造,纸箱侧面的画面上表现了三只灰象奋力营救快要掉下悬崖的艾玛的情景,生动形象。
幼儿美术教育不仅是一种审美教育、情感教育,更是一种创造教育。
在艾玛系列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策划的场景准备多种材料,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材料把对艾玛和韦伯的喜爱融入自己的创作中,不同的表现手法以及多变的活动形式带给幼儿更多的新鲜感。
同时引导幼儿尝试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在尝试的过程中与幼儿共同讨论不同材料所需的不同技法及注意事项等。
四、作品组合呈现,再现故事情境一个完整的美术活动,作品呈现环节不容小觑。
因为美术作品的创作是幼儿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每个幼儿都希望通过作品展示自我,增强自信。
选择恰当的形式呈现幼儿作品能为作品增色添彩,成为活动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满足幼儿被肯定的愿望,享受不同作品带来的艺术魅力。
教学实践中,我们选择与幼儿一起布置艾玛化装节的场景,将幼儿亲手创作的艾玛系列活动中的作品:《布艺艾玛》《花灯艾玛》《浮雕艾玛》《艾玛的故事》等组合在一起艺术地陈列出来。
一个个活生生故事中的主角形象艾玛、韦伯出现在幼儿园大厅里,激起幼儿、老师、家长的强烈兴趣,带领大家走入艾玛的世界。
除此之外,将艾玛和韦伯的形象制作成合影墙(见图6、图7、图8)设在幼儿园大厅,孩子们每天都能与艾玛见面,打招呼,合影留念,也可站在其身后,钻出脑袋,变成艾玛或是韦伯,让书本中的人物走进幼儿生活,并与绘本主人公游戏、玩耍,更给人以震撼的视觉冲突,让更多的人关注幼儿的作品。
作品是幼儿的劳动成果,成人经过反复欣赏和仔细聆听孩子说“画”,可以读懂幼儿的内心,选择恰当的方式艺术地呈现作品,让幼儿在相互欣赏中不断获得成功感与满足感,同时获得美的感受与体验。
当美术遇上绘本,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幼儿的想象插上飞翔的翅膀。
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幼儿园美术活动,将绘本中的美术教育资源运用到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在拓展绘本丰富的艺术育人价值的同时,为幼儿园美术教学开辟了新途径,给孩子们开创了一个崭新的艺术殿堂,引领幼儿走向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的艺术之路。
参考文献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