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传承与超越-现实主义文艺思潮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9
现实主义:美国民族文学的真正开端——论美国19世纪现实
主义文学的特征
潘淑娟;高雪
【期刊名称】《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35)003
【摘要】19世纪现实主义掀起了美国文学的第一次浪潮.这一时期,产生了豪威尔斯、马克·吐温、亨利·詹姆斯等享有国际盛名的作家.他们摒弃了浪漫主义创作原则,突破了美国文学的"欧洲化"局限,使美国文学跃上了一座高峰.同时,美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呈现了多元化景观况,产生了乡土文学、心理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流派.这些流派以美国式的表达和美国式的主题构建了美国民族文学,成为民族文学的真正开端.
【总页数】4页(P72-75)
【作者】潘淑娟;高雪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四平,136000;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美国少数族裔之黑人文学中的现实主义-理查德·赖特的《土生子》中的现实主义手法 [J], 孙曼;
2.19世纪中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中的追求平等主题以——《贵妇人的肖像》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为例 [J], 彭家海;肖文珊
3.现实主义:美国文学的渊源与传统——美国现实主义再审视 [J], 丛郁
4.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文学建构与民族文化身份认同——魔幻现实主义与寻根文学比较研究 [J], 邓楠
5.谈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与特征 [J], 曲喻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文学重点整理美国文学题型:1.60分三篇小说,三个诗歌,作者,出处,作品分析2.20分名词解释3.20分论述1. 20世纪美国文学发展的经济背景关键词:Urbanization(new farm machines, rising productivity, rising leisure time)Industrialization(electric lights, camera, telephone, radio, type writer) CommercializationGlobalization.Philosophy: Schopenhauer叔本华Nietzsche 尼采Jean PaulFreud补充:Fitzgerald:tender is the night, all the sad young man, the rich boy,2. What is Lost Generation?①It is a term to describe a group of American intellectuals, poets, artists and writers who fled to France in the post WWI years to reject the values of American materialism and to seek the bohemian lifestyle in Paris.②It is full of youthful idealism, seeking the meaning of life, drank excessively, have love affairs,creating some of the finest American literature to date.③American poet Gertrude Stein coined this expression, speaking to Hemingway, she said, you are all a lost generation.the term stuck the mystique surrounding these individuals continues to fancy us.④Main representatives: F. Scott.Fitzgerald, Ernest Hemingway, John Dos Passos3. What is modernism? Main features.A cultural movement that generally includes the progressive art and architecture, design, literature, music, dance,painting and other visual arts which emerged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20century, particularly in the years following WWI. It was a movement of artists and designers who rebelled against late 19th century academic and historic tradition, and embraced the new economic ,social and political aspects of the emerging modern world.The avant-garde movements that followed including impressionism, post-impressionism, cubism(立体主义), futurism, expressionism, contructivism(构成主义)are generally defined as modernism.Why is Gatsby great? Why did he die?His flaws in characteristics: Naive,innocent, ideal正是因为美国社会缺乏盖茨比精神,社会不重视精神世界的充实,人们经历spiritual emptiness, 所以盖茨比伟大。
西⽅当代⽂学中的新现实主义倾向⾸先出现在欧洲。
第⼆次世界⼤战后,法国作家萨特和阿尔贝·加缪⼀起“将⼩说引向了存在主义的现实主义⽅向”,特别是遭受了战争蹂躏的德国和意⼤利的作家对战时的政治扭曲做了实事求是的描述,他们的创作形成“⼀种新的现实主义”风格。
战后的美国⼩说要⽐欧洲⼩说“异化”得多,即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艺思潮风靡⼀时,实验⼩说之风甚盛,五彩缤纷,⽆奇不有。
威拉德·莫特利的《随便敲哪扇门》,诺曼·梅勒的《*者和死者》、詹姆斯·琼斯的《从这⾥到永恒》等作品,以及⼀些犹太⼩说、⿊⼈⼩说中都展现了美国⽣活中隐藏着的忧虑和危机感,有⼀种“荒谬的虚⽆主义意识”,是“⼀种新型的现实主义”风格。
到70、80年代,美国政治局势相对稳定,作家政治热情降低,开始反思,以更为冷静的⽬光观察世界,以较为朴实的笔触写现实题材,更多地运⽤了现实主义⼿法,⼜有受实验⽂学写作风格影响的痕迹,新现实主义倾向更加明显了,对当代美国⽂学的发展产⽣了较⼤影响。
⾸先,美国当代作品的写作重⼼有转移,即创作主题有了变化。
从70年代中期,不少作家开始写家庭“回归”主题,即写⼤团圆主题跟早些时候“垮掉的⼀代”作家写流浪题材、写离家出⾛主题形成了⼗分鲜明的对⽐。
⿊⼈⼩说家艾丽斯·沃克(1944—)的⼒作《紫⾊》(1982)是⿊⼈⽂学中的⼀朵奇葩,荣膺1983年普利策⼩说奖,此书写“⼤团圆”主题,⼥主⼈公西莉亚是⼀位出⾝贫苦的⿊⼈姑娘,在⾖蔻年华之际先遭继⽗*污,后⼜受丈夫百般虐待,最后意识到⾃由的珍贵,毅然冲出了家庭牢笼。
作者颇具匠⼼地设计了⼀个皆⼤欢喜的结局,让⼤男⼦主义极为严重的丈夫“屈尊”来到她的缝⾐铺承认错误,得到谅解和宽恕,从此⾔归于好。
⼥⼩说家艾莉森·卢⾥(1926—)早期的⼩说《泰特家的风波》(1974)就是写⼀个美国教授家庭危机(由破裂到重修旧好)的“⼈间喜剧”故事。
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兴起和特点20世纪是现代文学的黄金年代,美国文学在这个时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成就。
它不仅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对文化和社会等诸多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此,我们将从美国文学的兴起和特点两个方面来探讨20世纪美国文学的发展历程。
一、兴起20世纪早期,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美国开始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这种新兴的文化在20世纪20年代迅速崛起,被誉为“垃圾文化”或“废话文化”,因为它不仅引领了一代人的文化趋势,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文化。
这种新兴的文化强调思想和艺术的自由和个性化,与传统的道德观和文化价值观反其道而行之。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文学走向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美国文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
首先,它走出了神话和传奇的阴影,首次开始探索现实生活的悲苦和意义。
其次,它呈现了当时年轻世代的观点和思想。
这些作品不是为满足社会的规范和传统而创作的,而是为了表达第一手的情感体验而生。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有新的风格和形式,而且涉及到了存在主义、心理学、新哲学等领域,这使得美国文学的质量和深度大大提高。
二、特点20世纪美国文学主要有如下几个显著特点:1.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是20世纪美国文学最明显的流派特点。
它们描绘的世界都是真实的、自然的和诗意的,而且非常注重表现现实社会的生活和人物。
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文学家,如狄金森、福克纳、海明威等,都倡导通过小说来展现人性的缺陷和深刻的社会问题。
2.个性化和多样化美国文学多元化是美国文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在这个时期,美国多元文化蓬勃发展,反映出美国多样化、自由和包容的社会特点。
美国的文学家们越来越注重表达个人独特的想法和个性特征,他们不再愿意被简单地归入某个特定社会阶层,这使得美国文学更加多元化。
3.意识流和内心探索在20世纪的美国文学中,一种新的创作方法——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开始出现并迅速流行起来。
国内专家学者对19世纪外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看法19世纪后半期美国文坛出现的现实主义之风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极端浪漫主义的一种反对。
它加速了美国文学民族性的文明进程。
美国现实主义反映了1860年以后爱国精神与科学思考的胜利。
“作为社会和时代镜子的文学,它的表现形式势必随着社会的重大变迁而变迁。
战前那种缅怀过去,耽f理想的浪漫主义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作家们应该正视的是社会、人类和生活。
于是现实主义就从这里开始逐步取代了浪漫主义。
”此时美国出现了--批优秀的作家,以理智的态度批判地看待美国社会,真实地反映社会状况,严厉地揭露社会现实,掀起了一股现实主义的文学潮流。
其中最著名代表作家有布莱特。
哈特、豪威尔斯,亨利詹姆斯、马克吐温等。
“美国现实主文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尽管流派繁多,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现实主义作家都主张文学作品要‘写真实",他们一反过去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力求只反映‘真人真景真事’,井描述'自已所生活的环境'。
他们主张既不夸张。
也不。
隐讳地描写生活,毫不留情地揭去蒙在生活中的面纱,表现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与祸患。
”他们主张用科学的方法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
并注重对历史文本的研究。
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挑战浪漫主义的艺术成规,抵制浪漫主义的思想,本源地含有反对幻想和伪饰,崇尚真实的意义。
因此当现实主义成为欧洲、美洲占主导地位的文艺思潮时,它也加速了美国文学民族性的文明进程,成为美国文学的主潮。
“乡土文学”的盛行成为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最为独特的一-面。
各地区风格独特的乡土文学成为美国现实主文的先声,促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与繁荣。
“乡土文学”的作家着重描写本地区人民的生活与劳动。
往往带有地方色彩及方言。
有时带有幽默笔调。
这种文学描绘本乡本土的传说与现实生活。
地方色彩浓厚,基调是乐观的、抒情的。
布菜特哈特是美国早期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他的作品《扑克摊的流浪汉》被誉为乡土小说的主要代表作,莎拉。
文学理论和流派概述发布时间:2008-05-23现代主义 Modernism20世纪初以后西方各个反传统的文学流派、思潮的统称。
现代主义文学深受康德、尼采、威廉·詹姆斯、弗洛伊德、柏格森、荣格等人的哲学、心理学理论的影响。
现代主义在思想内容方面的最大特征,是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包括大自然、人性和物质世界)和人与自我4种关系上表现出来的尖锐矛盾和畸形脱节,以及由之产生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无主义的思想。
现代主义强调表现内心的生活、心理的真实或现实;认为艺术是表现,是创造,不是再现,更不是模仿;主张内容即是形式,形式即是内容,离开了形式无所谓内容。
现代主义的重要创作手法之一是自由联想。
在艺术风格上,广泛运用意象比喻、不同文体、标点符号甚至拼写方法和排列形式来暗示人物在某一瞬间的感觉、印象和精神状态;作品结构变化突兀、层次繁多;故事情节似有若无,怪诞荒谬;人物形象扑朔迷离,违背常情常理。
许多西方学者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后,现代主义已经逐渐被后现代主义所取代。
现代主义主要包括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存在主义、法国新小说派等文学流派。
意识流小说fiction of stream of consciousness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在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类作品。
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
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的,而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
同时又认为人的意识是由理性的自觉的意识和无逻辑、非理性的潜意识所构成;还认为人的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这就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强调并发展了这种时间感,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念。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肯定了潜意识的存在,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
美国20世纪文学的历史特点与流派分析20世纪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涌现出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品和流派。
本文将对20世纪美国文学的历史特点和流派进行分析。
20世纪美国文学的历史特点:1.现代主义的兴起:20世纪初,美国文学受到欧洲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出现了一批具有创新风格的作家。
他们试图打破传统文学的边界,以流畅的叙述风格和非线性的结构来探索人类内心世界。
代表作家包括厄内斯特·海明威、T·S·艾略特和威廉·福克纳等。
2.后现代主义的兴起:20世纪后半叶,后现代主义成为美国文学的主导思潮。
作家们开始质疑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和客观真理,并转向对语言和叙述的自觉性反思。
他们以多样的故事结构、碎片化的叙述和幽默讽刺的方式,揭示现代社会的虚无和混乱。
若明·鲍威尔、托马斯·品钦和唐纳德·巴斯等作家都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3.多元文化文学的兴起:20世纪末,随着移民潮的出现和美国社会的多元化,多元文化文学开始崭露头角。
作家们关注少数族裔和移民的生活经历,展现他们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冲突。
契诃夫、玛雅·安吉罗和朱迪思·巴特勒等作家都在多元文化文学的发展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4.女性文学的崛起:20世纪,女性作家逐渐走出阴影,开始发表自己的作品。
女性文学呈现出多样的主题和风格,关注女性的权利、性别身份和社会地位。
弗吉尼亚·伍尔夫、吉娜·博尔斯和爱丽丝·沃克等作家都是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
5.战争文学的兴起:20世纪的两场世界大战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激发了大量的战争文学创作。
这些作品以战争为背景,揭示战争对个体心灵和社会生活的摧毁以及人性的善恶。
约瑟夫·海勒和库尔特·冯内古特等作家通过他们笔下的战争故事,带领读者反思和思考。
20世纪美国文学的流派分析:1.自然主义文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自然主义文学在美国迅速兴起。
欧美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思潮分析现实主义被视为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思潮,它强调文字应当描绘现实中存在的事物,以着重于现实内容和形式而非真正主要的想象或创造。
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当时它在欧美文学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欧美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思潮,并从中来分析其重要性和影响。
欧美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思潮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
在当时,人们追求自由独立,对政治、宗教等社会问题关注非常高。
因此,在文学中出现了许多描述现实生活的作品,包括工业革命、城市化、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关系等。
这些作品的作者视现实主义为一种创新方法,用于告诉人们自己的真实生活。
在欧美文学中,现实主义的艺术形式非常多样化,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
同时,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思潮,它占据了整个19世纪的文学。
19世纪早期,法国著名的文学家斯塔伏斯基亚克·斯塔夫森(Stendhal)就是现实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在他的小说《红与黑》中,完美地展示出了现实主义的美感和思想。
在英国和美国,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和塞缪尔·兰金(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即馬克·吐溫),在他们的小说中尝试明确完整地描绘现实生活,他们创造了大量真实和具体的人物以及生动而真实的场景。
在小说《世人尚孩子》(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中,馬克·吐溫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刻画了“淘气”主人公托姆·索耶的生活,在整个小说中,他通过揭示人物的人性及其它方面的细微变化,表现出试图描绘真实生活的现实主义风格。
然而,在欧美文学中,现实主义并不是一种纯粹的表现形式。
许多作家试图将现实主义与其它文学思潮相结合,以更好地表现他们的创作理念。
例如,法国作家欧仁·庞特黎丹写下了《天堂之路》(Les Chemins du paradis),书中的用意在于探讨现实主义的局限性和缺陷。
美国文学的传承与超越:现实主义的文艺思潮摘要新现实主义产生于20 世纪70年代,是美国文学发展史中十分重要的文学潮流,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产生过很大的世界影响。
系统梳理新现实主义在美国文学中的产生、发展以及其特点,可以看出新现实主义在文学主题上是向现实主义的回归,而在艺术手法上则批判性地传承了后现代主义的创作特点。
论文借此体会了新现实主义文学对传统文学形式既传承又超越的独特风格,并得以窥见美国文学丰富的发展内涵。
关键词:传承超越现实主义文艺思潮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新现实主义是上个世纪以来的学术界热点话题之一。
新现实主义不只局限于文学领域,而且出现在国际政治、金融、音乐、影视制作等许多领域,是社会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之后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
在当代美国文学中,新现实主义视域下的创作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美小说,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它将现实主义的内容和后现代的手法合为一体,形成了所谓的“新现实主义”风格,引起了文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新现实主义产生的思想基础及历史背景1945年,随着日本签署投降书,二战正式结束,人类历史从此掀开了重要的一页。
同时,这也标志着20世纪美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时代的终结。
美国及华尔街以及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精英们,在二战之后,于1945年崭露头角且逐渐形成趋势。
其创作流派有表现主义、荒诞派和黑色幽默等,因此,也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美国50年代开始的现代主义的衰落。
后现代小说充分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广大人民心神不宁、精神紧张、空虚的状态,甚至有些人感到无安全感的内心精神世界。
残酷的战争和无情的杀戮,使得二战后的美国社会哀鸿遍野、满目疮痍,历经战争涂炭的人们惊恐地发现他们生活在一个混乱不堪、荒唐可笑的世界里,人的存在、人的价值及人的尊严已然消失殆尽,这一切引发了美国小说家对传统价值观的质疑和对历史的反思。
进入20世纪70年代,在克服了诸多困难之后,当代美国小说迎来了新的转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美国民众逐渐走出二战所带来的悲痛记忆和心理阴影,开始用理智来思考问题,重新看待这段战争,整个美国社会也进入了相对的平稳时期。
文化上,文化的多样化使得各种思潮异彩纷呈,不断出现分化与融合,本土文化和走出格托的亚文化处于一种既相互冲突又相互融合的关系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大众传媒的革命性发展,当时的社会生活也一改虚无和沉闷,变得丰富而活跃。
这一切反映在文学上,便是人们对虚无的语言游戏的厌倦以及对现实的重新关注。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是表现社会历史生活的语言艺术,它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两极化倾向:“一方面,它朝向现实主义与社会记录,与历史事件和运动发生相互联系;另一方面,它朝向形式、虚构和自身反映。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盛极一时的实验派文学发展到晚期后现代主义文学阶段,经历了创作的瓶颈,开始偃旗息鼓。
曾经风靡一时的后现代实验小说因本身内在的局限性,未能保持发展的活力,很快暴露出苍白、软弱的一面。
1976年,美国小说家索尔·贝娄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在颁奖仪式的演讲中,他说:“小说应该提供关于我们人是什么、我们是谁、生活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问题。
一个更为宽广、更为灵活、更为充实、更为一致、更为全面的记述,占据中心的是人类以集体的力量争取自由的斗争,是个人反抗非人化掌握自己灵魂的斗争。
”在贝娄看来,小说的任务应该是表现社会生活。
1978年,约翰·加德纳发表《论道德小说》一文,对实验小说提出严厉批评。
在他看来,各种理论竞相宣传“艺术是游戏”,小说家专注于语言形式,“为语言而语言”,构建供人观赏的“文学雕塑”,这种放弃文学的“道德责任”、回避文学的道德价值和道德影响力的做法,不值得提倡。
加德纳极力反对作家是为自己而写,“想象没有人能够欣赏,能够理解的天才作家可以存在是荒谬之极”。
虽然加德纳的观点不乏偏激之处,对某些作家的评论也有失公允,但是7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的失势却是不争的事实。
其实,美国小说历来的现实主义传统使得现实主义从未走下历史的舞台。
后现代主义小说,特别是晚期后现代小说,虽然以其超前性、独创性和实验性的特点暂时激起了一些读者的好奇,但是由于其不符合大多数读者的审美习惯,超出了大众的心理期待值,因此注定不会拥有广大的读者群,也注定会遭到市场的冷遇。
而厄普代克、欧茨等一大批优秀作家,即使在实验小说盛极一时的岁月里,却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贡献出很多优秀的现实主义力作,“小说的主流在某种方式上从来就没有远离现实主义”。
因此,继实验小说之后,美国文学向现实主义的回归并非偶然,而是一种时代和历史的选择。
二新现实主义视域下的小说创作取向把新现实主义看作是后现代主义向传统现实主义的转向和回归,在学术界是存在争议的。
但是应该指出的是,思潮出现与发展是对传统现实主义的回归,特别是对现实主义传统的研究和改革一直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
综观美国文坛,菲利普·罗斯、e·l·多克特罗、唐·德里罗等一批新现实主义小说家的崛起,是当代美国小说向现实主义回归的一个重要标志。
值得注意的是,新现实主义视域下的小说家的创作不是简单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而是给传统的现实主义注入了现代的精神和气质。
进入21世纪后工业时代,科学技术一日千里的迅猛发展,使人们对当今世界变得越来越陌生。
新现实主义作家们敏锐地感受到了人们生活方式、思想方式以及文化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他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时代的变迁:1 注重对社会环境的描述当今时代物质文明的高度膨胀反而使人类失掉了主体性,终日在高速度、高频率中疲于奔命。
随着异化程度的逐步加深,人类最终失却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因此,社会变革导致人类“异化”的现象成为新现实主义作家们所关注的重大问题。
如诺曼·梅勒的小说《月球上的火焰》(of a fire on the moon,1969)通过描写阿波罗11号载着这3名美国宇航员第一次成功登月,充分反映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给公众心理带来的巨大影响。
而唐·德里罗的长篇小说《白色噪音》(white noise,1985)中的各种广告铺天盖地,刺激着人们的神经,主人公杰克的女儿斯菲特甚至在梦中还在重复电视中广告的声音。
德里罗在小说中通过对当代美国社会种种现实问题的描写,深刻揭示了美国社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困惑,以及人们在面对未知的将来时易于陷入迷惑、失落、焦虑的情绪。
2 注重现实生活的融入面对战后社会现实的强大压力和挑战,新现实主义作家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宏大叙事融入日常生活中,反映了当代美国乃至当今世界在政治、经济和科技等领域的重大历史事件给人们造成的影响。
一些作家甚至直接汲取现实中的真实素材,将一些新闻事件进行加工创作后写入作品中。
如e·l·多克特罗的小说就大都取材于美国重大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
他的小说《潜鸟湖》(loon lake,1980)即是以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为背景。
而发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罗森堡夫妇间谍案则为他的小说《但以理书》(the book of daniel,1971)提供了素材。
作为新现实主义的另一代表作家,菲利普·罗斯选取二战后的半个世纪也就是美国历史最为动荡的一段时期作为其小说的背景。
以他的美国三部曲为例:《我嫁了个共产党人》(i marry a communist,1998)选取了麦卡锡白色恐怖时期为创作背景,小说的情节发展从上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而越南战争则是《美国牧歌》(american pastoral,1997)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小说的情节发展跨越了60年代到90年代整整三十年;“那时公共舞台上似乎正在上演一部浓缩版的文学名著《红字》”,显然1998年的美国白宫丑闻,即克林顿与莱温斯基一案正是《人性污秽》的时代背景。
三新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特征1 坚持“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的创作原则新现实主义作家坚持“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这一鲜明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如《美国牧歌》中功成名就的企业家利沃夫、《我嫁了个共产党人》中一夜成名的广播明星艾拉、《人性的污秽》中才华横溢的古典文学系主任科尔曼、《垂死的肉身》(the dying animal,2001)中风流倜傥的大学教授凯普什,以及《反美阴谋》(the plot against america,2004)里中规中矩的小罗斯一家。
而且罗斯笔下的主人公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是当时典型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利沃夫是“美国梦”的不懈追求者,艾拉最终成了麦卡锡主义的替罪羊,科尔曼是种族问题的牺牲品,凯普什则是性解放运动的弄潮儿,而小罗斯一家则成为战争的受害者。
小说人物的困惑和挣扎、追梦与幻灭、爱与恨、希望和绝望,共同构筑了一个个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美国现代人普遍的生存境况。
2 写实原则始终是新现实主义小说的根本文学正确地把握生活,真实地反映生活,并使被创造出来的文学作品不失现实生活的真实性,注意保持作品情节的完整性、叙述的连贯性和故事的可读性——这是现实主义的基本要求之一。
如多克特罗在其长篇小说《拉格泰姆时代》(ragtime,1975)中借用20世纪初摩根、福特和弗洛伊德的真人真事,虚构了三个毫无联系的家庭戏剧性的融合过程,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社会平静表象下政治经济领域的重重矛盾。
多克特罗说:“一切所谓客观史实之说,都不过是天真的想法”,因为“历史跟其他事物一样,只是错觉罢了”。
所以,他才导演了这真真假假的一幕。
罗斯的创作中也不乏这一类艺术手法的运用。
在美国三部曲等一系列小说中,罗斯塑造了内森·祖克曼这一人物形象为其小说的叙述者和他的代言人。
罗斯通过内森将小说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串联起来,并通过内森和小说人物的交往、对话以及其主观的回忆和臆想构建出完整的故事情节。
3 对后现代主义的借鉴和融合成为新现实主义小说的重要特征新现实主义作家们在作品中还成功借鉴了后现代实验小说的创作技巧。
他们娴熟运用反讽、黑色幽默等手法,在表现当代世界的荒诞性,促使人们以一种新的尺度观察现实世界的同时,对突出作品主题意蕴、塑造人物形象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深化作用。
罗斯近期的新现实主义小说就是最好的佐证。
《人性的污秽》中的主人公科尔曼,一个肤色极浅的黑人教授,因为在课堂点名时无意中的一句话,而被别有用心的人诬陷为一个歧视黑人学生的种族主义者,最终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总之,新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实践丰富了现实主义的内涵,使现实主义得以螺旋式地向前发展。
四结语自上世纪70年代发轫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壮大,时至今日,新现实主义已然成为美国文学发展中不容忽视的文学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