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评估-周爱国
- 格式:ppt
- 大小:720.50 KB
- 文档页数:83
江苏省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报告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二○○一年三月江苏省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报告1996年5月—2001年3月编写单位: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环境地质研究所项目负责:徐玉琳报告编制:徐玉琳伍洲云蔡则健陶云主要参加人员:陆美兰黄敬军赵祥周爱国王文庆单卫华王孝汉营兆端皇莆啊富顾雪良王茂亭张兵张小平张于薛宁菊陈福春季国兴钱夏中张舜葆郑丽春高梅审查: 朱锦旗顾阿明余勤总工程师:袁晓军所长:顾阿明院长:袁晓军朱锦旗(副)报告提交单位: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报告提交日期:2001年3月目录绪言 (1)第一章自然经济地理 (8)第一节自然地理 (8)第二节经济地理 (10)第二章地质环境背景 (18)第一节地形、地貌 (18)第二节地层 (19)第三节地质构造及地震烈度 (22)第四节工程地质特征 (24)第五节水文地质特征 (27)第三章环境地质问题及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 (32)第一节水土污染 (32)第二节区域地下水位下降与地下水资源衰减 (41)第三节地面沉降 (45)第四节地裂缝 (54)第五节地面塌陷 (59)第六节滑坡、崩塌、危岩 (66)第七节水土流失 (76)第八节涝渍 (78)第九节江海岸侵蚀、淤积 (79)第十节海平面上升 (86)第十一节地方病 (88)第十二节地震 (89)第十三节矿坑突水、瓦斯爆炸 (90)第十四节特殊不良岩土体的分布 (91)第四章环境地质分区评价预测 (93)第一节环境地质分区及评价原则 (93)第二节地质灾害专项评价 (97)第三节环境地质分区评价预测 (108)第五章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117)第一节地质灾害防治方向 (117)第二节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18)第六章结论及建议 (121)第一节结论 (121)第二节建议 (124)附图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1 3201 江苏省环境地质图1:50万2 3202 江苏省地质灾害分布图1:50万3 3203 江苏省地质灾害发育强度分区评价图1:50万4 3204 江苏省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区预测图1:50万5 3205 江苏省环境水文地质评价预测图1:50万绪言江苏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交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都市人口密集,国民经济建设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龙头,人民生活水平如日中天。
第23卷第4期2008年4月地球科学进展ADVANCES I N EARTH SC I E NCEV o.l23N o.4A pr.,2008文章编号:1001-8166(2008)04-0342-08氯代挥发性有机物(VOCs)氯同位素测试技术及其在地下水污染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周爱国,李小倩,刘存富,周建伟,蔡鹤生,余婷婷(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在有机氯污染的研究中,氯同位素(37C l)的应用能够在原子水平上识别污染源并研究污染机理,为更加有效地研究地下水的有机污染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综述了8种氯代VOCs氯同位素的测试方法与技术,论述了氯代VOCs氯同位素在识别地下水污染源、监测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过程、检验防治措施的修复效果、鉴别氯代VOCs的生产厂商、示踪氯代VOC s在土壤和水体中的迁移和混合过程等方面的应用,认为应尽快在国内研制先进的测试流程,开展有机氯同位素分馏机理的研究,加强应用C和C l同位素技术对氯代VOC s污染和检测修复效果的研究。
关键词:氯代挥发性有机物(VOC s);地下水污染;氯同位素;分析技术中图分类号:P595;P641.3文献标志码:A1引言卤代有机化合物(尤其是氯代烃类)广泛应用于不同行业的金属脱油(如仪器制造、曝光、电子、印刷等行业)、干洗、油漆工业、有机合成工业等领域中,从而成为大气、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重要污染物[1,2]。
自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环境保护局首次在水中发现氯的衍生物以来,水中有机物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由于氯代有机化合物的毒性和持久性,使其成为美国环境保护局指定的重点研究对象,并成为当今环境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发达国家的地下水污染研究重点已从无机污染转向有机污染。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调查研究和地下水污染研究。
郭永海等[3]研究了河北平原地下水有机物污染及其与防污性能的关系;吴玉成等[4]对地下水中苯的污染进行了研究;王焰新等[5]对武汉地下水污染的敏感性作了分析;陈余道等[6]对山东淄博地下水苯污染进行了研究。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国土资源部对娄底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调研2 月18 日至19 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主任文冬光,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处处长李明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周爱国等在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专程到涟源市和娄星区就矿山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情况进行视察调研。
18 日下午2 时,文冬光一行径直驱车来到涟源市桥头河镇原桥头河煤矿矿区,深入到杉木村察看村民严重受损房屋、安全警示牌、地表凹陷等,并询问村民详细了解情况。
随后,文冬光来到涟源市龙塘镇金鸡村,步行崎岖山路300 米登上半山腰,实地察看岸坎上岩体大裂缝,据说该裂缝200 多米长,裂口宽度每年在增加,险情重重。
文冬光望着山下民宅,叮嘱身边的涟源市委书记曾益民等,要切实加强监测防治,时刻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下午5 时,文冬光一行听取了涟源市市长谢学龙的专题汇报。
目前,涟源共查明各类地质灾害183 处,受隐患直接威胁人口12 万元,受直接威胁财产2.4 亿元。
矿山地质灾害形势严峻,影响范围达1019.5 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近500 万元。
周爱国教授就如何做好国家防治项目申报工作、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给予了专业指导。
文冬光指出,涟源要抓住被列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这一良好机遇,认真学好用好国家有关政策,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
他还对涟源湄江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工作进行了指导。
文冬光对娄底市矿区为国家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对卓有成效的地质环境监管、防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他强调,娄底属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带,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地质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和重要性;要放眼长远,组织精干力量,保障专项经费,形成相应工作机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紧编制地质资料,详细掌握本地情况;。
金属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研究进展张溪;周爱国;甘义群;陈正华;王旭【期刊名称】《环境科学与技术》【年(卷),期】2010(33)3【摘要】金属矿区及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重金属污染使土壤质量下降,生态系统退化,同时污染农作物,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目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很多,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
其中生物修复法近年来得到了特别的重视,并取得了显著进展。
文章全面介绍了目前各种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以及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包括修复原理、进展、优缺点等。
矿山固体废物和酸性废水导致矿区土壤中富集大量重金属,结合目前生物修复技术及其应用,对金属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整体修复提出设想,并进一步指出发展方向:将基因工程引入植物的重金属修复;构建菌根-植物-微生物修复体系,促进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
【总页数】7页(P106-112)【关键词】金属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作者】张溪;周爱国;甘义群;陈正华;王旭【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3【相关文献】1.生物修复和微生物矿化在重金属污染土壤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J], 贺旭红2.浅论生物修复金属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J], 高燕;於孝牛3.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J], 金建勇;孙玉焕4.抗性微生物强化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研究进展 [J], 张文兴;岳晓岚;邓强;陈文祥;张周位;黄苑龄;谭微;何海5.生物炭修复与改良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J], 罗唯叶;朱靖宜;陈涛;龚正君;李承鸿;王东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矿山地质环境评估技术要点周爱国(中国地质大学)第一章矿山地质环境评估的概念1.矿山地质环境的内涵矿山地质环境是指曾经开采、正在开采或准备开采的矿床及其邻近地区,矿业活动所影响到的岩石、土壤、地下水、地质作用和现象及其与大气、水、生物圈之间相互作用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环境系统。
这一系统是以岩石圈为依托,矿产资源开发为主导,不断改变着地球表面和岩石圈自然平衡状态的地质环境,也是一个环境地质问题较多、地质灾害较突出的环境。
2.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是指矿业活动与矿区的地质体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而产生的地质环境变化、破坏。
如水、土、岩石环境污染和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采、选矿过程中产生的有素、有害气体、矿渣,废水,粉尘等,不仅直接影响作业环境和工作条件,而且给矿区周围的大气、水质、土壤造成危害;(2)废石堆、尾矿库挤占大量土地、农田;(3)污水和烟尘的排放,污染水源、江河和大气,也破环了景观和植被;(4)露天矿边坡崩落,井下采空区造成地面塌陷;(5)矿井突水、矿山疏干排水引起邻近地区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疏干涸干或形成海水入侵;(6)采矿剥土等造成水土资源平衡失调,易诱发和引起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以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所有上述这些环境地质问题,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而且预防和治理的难度很大。
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和做好矿山地质环境的监督管理。
3.矿山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灾害是指因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而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
4.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是指以搜集资料、现场调查、综合分析等方法,对矿山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对地质环境造成和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地质环境对矿山建设及生产产生和可能产生的影响的评估工作;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包含矿山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全部内容。
废弃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蒋良江;蒙毅
【期刊名称】《云南地质》
【年(卷),期】2024(43)1
【摘要】基于贵州福泉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技术研究。
评价了废弃矿山地主要特征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构建了ISM的关联性分析模型,分析各个因素相互影响关系,将其分为表层、中层和深层因素,确定废弃矿山修复治理效果影响程度。
通过因素关联性分析,确认影响废弃矿山修复治理关键节点。
通过计算权重系数确定等级隶属度,采用ANP模型对影响评价分析。
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目标。
【总页数】6页(P134-139)
【作者】蒋良江;蒙毅
【作者单位】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一总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71.4
【相关文献】
1.废弃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与生态修复
2.废弃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与生态修复
3.废弃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与生态修复的对策阐述
4.浅谈废弃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与生态修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襄阳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保护建议曾 洋1,刘 徽2(1.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湖北 武汉430043;2.湖北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湖北 大冶 435100)摘 要:襄阳市矿产资源丰富,由此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阐述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及危害,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分区评价,并依据分区结果提出了防治保护建议。
关键词:襄阳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建议中图分类号:X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08-0225-2Problems of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Xiangyang CityZENG Yang1,LIU Hui2(1.Hubei Geological Environment General Station, Wuhan 430043,China;2.The first geological brigade of Hubei Geological Bureau,Daye 435100,China)Abstract: Xiangyang City is rich in mineral resources, and the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used by thi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ypes and hazards of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carries out the regional assessment of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roposes 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zoning.Keywords: Xiangyang city;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uggestion1 研究区概况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地理坐标:东经110°45′—113°43′,北纬31°14′—32°37′。
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若干问题补建伟;孙自永;周爱国;徐友宁;魏文浩;刘梦【期刊名称】《金属矿山》【年(卷),期】2015(000)006【摘要】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是近年来诞生的概念,主要以评价手段来反映研究成果。
目前国内尚无成熟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工作程序,现有的理论和方法并不统一和完善,开展地质环境评价工作前有必要对一些基础性问题进行探讨和界定。
首先论述了承载力的概念、内涵、起源、发展和演化的历程,剖析了矿山地质环境系统及其特点;然后总结归纳了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的类型;最后分析讨论了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前提和假设,进而明确了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对象、范围、性质、前提和目的等基本属性。
通过上述讨论,可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以及为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矿产资源开发与规划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158-163)【作者】补建伟;孙自永;周爱国;徐友宁;魏文浩;刘梦【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71005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167;X24【相关文献】1.五龙沟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空间统计分析法 [J], 刘锦秀;陈丽娟;黄青华2.油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中若干问题 [J], 钱开铸;林叶;谭浩;常铁森;孟宪明;3.油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中若干问题 [J], 钱开铸;林叶;谭浩;常铁森;孟宪明4.宝日希勒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J], 麻茹;赵龙波;王明君5.邯郸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 [J], 关英斌;许道军;郭婵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宜昌市炉子坪磷矿区土地破坏现状及恢复治理王芮琼;李鑫;补建伟;周爱国【摘要】炉子坪磷矿是宜昌市典型的磷矿开采区.通过对炉子坪磷矿的实地勘察,查明了该矿区土地资源的破坏现状与危害,提出回填塌陷坑、矿渣回收利用、平整土地、覆土绿化等有针对性的土地综合治理措施,将土地复垦为林地或耕地.该研究成果将为同类矿区土地综合治理工作提供思路与方法.【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41)009【总页数】3页(P4137-4139)【关键词】磷矿开采;土地破坏;土地复垦;生态恢复【作者】王芮琼;李鑫;补建伟;周爱国【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1.3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石,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我国土地资源严重不足,人均耕地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随着我国矿业的飞速发展,因采矿造成的土地破坏,尤其是耕地破坏现象逐年加重。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采矿造成的耕地破坏面积已达3.3万hm2[1],矿业与农业的“土地之争”日益凸显。
湖北省宜昌市磷矿资源丰富,现有磷矿保有储量9.5亿t,是我国第三大磷矿区。
然而宜昌磷矿开采过小过滥,缺乏整体长期性规划[2],部分采矿企业只注重眼前经济利益,采矿时不注意地质环境的保护,引发多种地质环境问题,占用了宝贵的耕土资源,制约了当地农业与经济的发展。
笔者以宜昌炉子坪磷矿区为例,在调查该矿区土地破坏现状的基础上,探究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土地治理对策,缓解人地矛盾,以期为同类矿区的土地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1 炉子坪磷矿区概况1.1 自然条件炉子坪矿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东部,总面积70 hm2。
炉子坪地区属构造侵蚀中山区,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山体陡峻,地形坡度大于30°,耕地资源十分稀缺。
基于GIS的大同煤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摘要:本文选取自然地理、基础地质、矿业活动、地质灾害等作为环境影响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值,根据矿山环境综合指数评价模型的原理,运用GIS的栅格运算功能对各指标因子进行栅格计算、空间分析,最终将大同矿区矿山地质环境划归为好、较好、较差与差4个空间等级,为大同市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以及恢复整治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并为矿山地质环境定量评价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GIS空间分析AHP法综合评价模型大同煤田炭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以产优质动力煤而享誉海内外。
在过去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开采过程中,矿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水体污染、草场退化、地面变形、地质灾害、采矿废石占地效应等愈来愈严重,采矿引起的一系列矿山环境问题不仅威胁到人们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矛盾[1]。
1 研究区域概况大同煤田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市西南约20km处,大致为一长方盆地形构造,总体走向为NE,东南翼陡峭,西北翼平缓。
煤田的东北边界为青磁窑断层,东南部和南部以口泉山、煤系露头为界,西部和北部则以马道头、左云县城、云西堡、小破堡,西村等连线为界[3]。
地层由老到新出露有O、C、P、T、J、K、N、Q,边缘为∈或更老地层,区域倾向盆地,向北东倾伏。
东部和东南部构造复杂,断层多,西北部和北部构造简单[4]。
研究区以地下开采为主,包含新建、正在开采和即将闭坑等开采阶段的单体矿山,其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土地资源的占用与破坏、表层生态环境的损伤、地质灾害、水资源污染等。
据实地勘察,矿区最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是煤矿开采引起的地面塌陷、地裂缝。
2 矿山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2.1 评价指标的选择在全面性、科学性、简要性、可操作性等原则下确定参与矿山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的地质环境要素及指标,结合区域地质环境背景特点及调查情况,遵循差异性、主导性、综合性的原则,拚弃相关性大的因子[5-6],本文最终归纳出影响、制约矿产资源开发和矿山地质环境的要素进行评价,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
黑河源多金属矿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刘梦;周爱国;补建伟;魏文浩;孙自永【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8(027)009【摘要】黑河源多金属矿区地处祁连山腹地,矿产资源丰富,但地质环境敏感脆弱,矿产资源开发前急需开展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选取7个重要环境约束因子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加权平均综合指数模型,对该区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7.13%的区域地质环境承载力较弱,主要分布在高海拔的冰川和高山区,尤其是分水岭和河流附近;64.91%的区域地质环境承载力较强,分布于海拔相对较低、坡度较缓的中低山区、丘陵区、河谷以及平原地区;剩余的区域承载力适中.年均降水量和植被覆盖度是影响承载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可为黑河源区矿产资源的合理规划与开发、地质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等提供依据,还可为类似矿区的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提供方法和借鉴.【总页数】7页(P114-120)【作者】刘梦;周爱国;补建伟;魏文浩;孙自永【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167;X82【相关文献】1.山东省黄河北煤炭矿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 [J], 隋建红;郝启勇2.宝日希勒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J], 麻茹;赵龙波;王明君3.关于矿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的思考 [J], 王明君;乔文光;杨丽娜4.多金属矿区地质环境承载力的评价研究 [J], 杜金亮;徐志强5.邯郸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 [J], 关英斌;许道军;郭婵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 成果科类:工学类申报等次:二等奖成果名称:地学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与实践 完成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周爱国 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855 成果的论证、组织、特色课程群建设周建伟 副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935 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和实习实践平台建设柴 波 副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715 课程体系研究、实验室建设和实习路线拓展曾 斌 讲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685 培养方案、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甘义群 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680 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及实习基地建设郭会荣 副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585 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论证和实验室建设庞 岚 研究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15 成果的论证和培养方案修订李小倩 副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50 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实践平台建设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1)地学特色创新建立了一套真正具有地学特色的环境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使学生能够具备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的综合能力,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2)培养模式创新建立了“企业+学校”、“校外导师+校内导师”、“学分评定+实践评定”、“申请+考核”等培养和教学模式,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实践中拓展完善,培养国家急需的工程技术型人才。
(3)课程体系创新针对具有地学特色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创新性地提出了环境地质课程群建设,形成了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监测、模拟、保护和治理等课程组成的系统教学内容体系。
(4)实践教学创新搭建了三位一体的实践实训平台,极大提升了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学与科研融合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模式自然形成。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1)形成了独具地学背景的环境工程卓越工程师特色专业该专业前三年通过在环境工程普通班选拔15名学生试点;之后采用直接招生,每班30名学生,学生第一志愿录取率达到100%,在国内已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酸性矿山废水对合山地下水污染的硫氧同位素示踪李小倩;张彬;周爱国;刘运德【期刊名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年(卷),期】2014(041)006【摘要】以广西合山煤矿为例,应用硫酸盐硫、氧同位素示踪并量化酸性矿山废水对矿区地下水的污染.合山矿井水表现出高浓度SO42-和低pH值的酸性矿山废水特征,其硫酸盐硫、氧同位素组成显著富集轻同位素,表明煤矸石中黄铁矿的氧化是其产生的主要机制,反应途径为微生物作用下Fe3+对FeS2的氧化.利用硫酸盐硫、氧同位素组成并应用三元混合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矿区地下水基本都受到酸性矿山废水的入渗影响,其对地下水硫酸盐的贡献比例为16%~52%.硫酸盐硫、氧同位素能够示踪酸性矿山废水对地下水的影响,是示踪与评价矿山开采活动对地下水污染的有效手段.【总页数】7页(P103-109)【作者】李小倩;张彬;周爱国;刘运德【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31【相关文献】1.硫氧同位素示踪污染物来源在济南岩溶水中的应用 [J], 张海林;王重;逄伟;滕跃;齐欢2.硫氧同位素示踪污染物来源在济南岩溶水中的应用 [J], 张海林;王重;逄伟;滕跃;齐欢;3.天津浅层地下水海水入侵的水化学特征及氧同位素示踪研究 [J], 赵卫; 梁昊; 宫少军; 乔吉果; 彭鑫; 李稳4.滹沱河源头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氮氧同位素示踪 [J], 赵鹏宇;翟召怀;步秀芹;刘晓东;王翠萍5.硫和氧同位素示踪黄河及支流河水硫酸盐来源 [J], 张东;黄兴宇;李成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