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定律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3
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2)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3)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2、适用范围: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能用来解释物理变化.3、实验验证: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必须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如:有气体生成的实验没密闭,天平会不平衡(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如:有气体参加的实验没密闭,天平会不平衡(没有称量参加反应的气体)4、理解:六不变: 宏观:物质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元素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量不变;原子质量不变;两个一定变:物质的种类;分子种类;两个可能变:分子数目;元素化合价;5、质量守恒的根本原因(即本质):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6、微观示意图:做题思路,将图转化成成化学式,能写化学方程式的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最后分析做题.题型一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应用【经典例题】【2019黑龙江龙东】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尾气污染,其反应原理之一是2NO+2CO N2+2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化学式为CO2B.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C.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汽油的不充分燃烧【答案】C【解析】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中有2个碳原子、2个氮原子、4个氧原子,生成物质中有2个氮原子,所以X是CO2,故A正确;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B正确;C、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2,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0,所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C错误;D、含碳化合物中的碳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故D正确.故选:C。
《质量守恒定律》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实验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3. 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本质的理解,提高其化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表述。
2.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
3.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4. 质量守恒定律的例外情况。
5.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摩尔质量等概念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实验现象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例外情况及其解释。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回顾和思考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问题。
2. 通过实验视频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现象。
3.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化学问题。
4. 开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深入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质量守恒现象,引发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思考。
2. 回顾质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包括定义、表述、实验验证等。
3. 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化学问题,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4. 探讨质量守恒定律的例外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质量守恒定律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不适用的情况,如水的三态变化等。
5. 总结与复习: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体系,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复习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解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其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掌握情况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视频:收集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视频,用于课堂演示和分析。
高青二中导学案班级:组别:姓名:课题:(5.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课型:复习主备:时间:审核:一、学习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2.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及宏观表现二、问题导学:依案扣本专心自学考点1.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2)适用范围:只有_________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3)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_________的过程,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不变、_______不变、_________也不变。
、要点解析:质量守恒定律可总结为哪六个不变,哪两个肯定变,哪两个可能变?三、达标拓展:基础达标能力提升例1.下列各项:①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②原子的种类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原子的质量⑥分子的数目,其中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例2一定量的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固体的质量__ _镁条的质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为什么?例3、请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能否点石成金?例4.某化合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可能含有例5、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A蜡烛时燃烧慢慢变短 B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质量不变C铁钉生锈后质量增加 D水结冰质量不变考点2.质量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与化学方程式有关)例6、推断物质的化学式我国新一代气象卫星“风云三号”于今年5月27日成功发射,运载火箭的燃料是偏二甲肼(用R表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R+2N2O4=3N2+4H2O+2CO2,则偏二甲肼的化学式是[ ] A.C2H8N2 B.N2H4 C.CH4 D.C6H7N例7.推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在化学方程式中aC2H5OH+bO2点燃mCO2+nH2O中,各化学计量数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m+n B.a=2m C.a+2b=2m+n D.n=2b例8.根据化学方程式推断某一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3X+4Y=2Z,已知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例9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试推断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B.反应后X的质量为55克C.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84克D.生成X的质量为55克例10.为研究化学反应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三位同学分别做了如下三个实验:实验一:称量镁条,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再称量;实验二:将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锌粒接触,充分反应后再称量;实验三:将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称量,然后设法使两种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称量。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二、利用原子、分子知识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1)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2)质量守恒的原因①宏观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元素的质量也不变,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②微观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本身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
⎧⎧⎪⎪⎨⎪⎪⎪⎪⎩⎨⎧⎪⎪⎪⎨⎪⎪⎪⎩⎩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宏观元素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六个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微观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两个一定变微观: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一定变⎧⎨⎩分子的总数可能变两个可能变元素化合价可能变三、适用范围(1)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3)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加和。
(4)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典例1 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10 g 水与10 g 酒精混合后质量为20 gB .1 L 氢气和8 L 氧气反应,能生成9 L 水C .5 g 硫和5 g 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的质量为10 gD .只有固体、液体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解析】A 、10 g 水与10 g 酒精混合后,不正确;B 、质量守恒定律只表明化学反应定生成9 L 水,故不正确;C 、根据硫和氧以5g 硫和5g 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质量故选C 。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__________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 物质的___________。
2、适用范围: __________练习: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B .50mL 水和50 mL 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C .在100g 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 过氧化氢和70g 水D .1.2g 碳与3.2g 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 二氧化碳3、微观本质: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__没有改变、______ _没有增减,___________没有改变。
练习:1、在化学反应2X 2 +3Y 2 = 2R 中,若用X 、Y 表示R 的化学式,其中正确的是( )(A )X 3Y 2 (B )X 2Y 3 (C )X 3Y 4 (D )XY 3 2.右图是用比例模型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分别表示两种元 素的原子,能用该图示表示的化学反应的是( )。
A .2CO+O 2点燃2CO 2 B .N 2 +3H 2 催化剂△2NH 3C .C + O 2点燃CO 2 D .H 2+Cl 2点燃2HCl4、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守恒例1、在化学反应A +B = C 中,10克A 物质恰好与8克B 物质完全反应,则生成C 物质的质量为 ( )A 、 8克B 、18克C 、10克D 、无法确定例2、将27.5克高锰酸钾粉末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7.9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A 、9.6克B 、12.6克C 、6.6克D 、14.9克 讨论:在一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1、反应后D 的质量X 为 g 。
+2、参加反应的物质是 ,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是 。
练习: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 .反应后Z 物质的质量为86.4g(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守恒例3 :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简单表示为H 2O + CO 2 → 淀粉 + O 2 由此判断:淀粉中一定含有 ____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质量守恒定律》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2. 复习和巩固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掌握,提高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含义2.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3. 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反应的关系5. 质量守恒定律的局限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实验验证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局限性及其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过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质量守恒定律的局限性及其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守恒现象。
2. 回顾: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 讲解:详细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实验验证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演示:进行一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5. 练习: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答。
6.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质量守恒定律的局限性及其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8.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规范,是否能正确理解实验现象。
3. 练习解答: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其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深度。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砝码、化学试剂等。
2. 教学课件:用于展示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点和实验过程。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而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基本原则。
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本文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说明、应用以及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例子进行总结,以加深对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1.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无论反应涉及多少种原料,产生多少种产物,总质量始终保持恒定。
2. 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建立在原子理论的基础上。
根据原子理论,所有物质都由不可再分的微粒组成,即原子。
在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导致了物质的变化,但原子并不凭空消失或增加。
这意味着反应前的原子总量必须等于反应后的原子总量,从而保证反应过程中质量守恒。
3.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可以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确定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总质量。
在实验前后称量反应物和产物,如果总质量相等,则说明实验结果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此外,质量守恒定律还可以帮助确定反应的摩尔比例,以便计算化学方程式的系数。
4. 质量守恒定律与现实生活的相关例子质量守恒定律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许多实际应用。
例如,当我们烧木材时,木材被氧气燃烧产生热和灰烬。
在燃烧过程中,木材的质量减少,而产生的热和灰烬的质量增加,但总质量保持不变。
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则。
另一个例子是在生活中煮饭。
当我们煮米饭时,水和米粒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熟米饭。
尽管米粒吸收了水并增加了体积,但总质量仍然保持不变。
这也是质量守恒定律在烹饪过程中的体现。
5. 结论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
它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在学习和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化学反应的理解,而且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知识清单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简单来说,就是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例如,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水的质量。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从微观角度来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会发生改变。
只是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而形成了新的分子,进而生成新的物质。
例如,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中,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
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1、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在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
反应前红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会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反应前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和铜的质量总和。
实验现象: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颜色变化。
四、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解释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比如,铁与硫酸铜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是因为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小于生成的铜的质量。
2、确定某物质的组成元素通过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以确定某未知物质中所含的元素。
3、推断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以推断出未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进行化学计算例如,已知某化学反应中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计算出其他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五、质量守恒定律的常见误区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定律复习一、配平下列方程式
(1) FeS2 + O2高温
Fe2O3 + SO2
(2) Cu2(OH)2CO3∆
CuO + H2O + CO2
(3) WO3 + H2∆
W + H2O
(4) CH4 + O2点燃
H2O+ CO2
(5) C2H5OH+ O2点燃
CO2 + H2O
二、根据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练习:
(1)发射卫星的火箭用联氨(N2H4)作燃料,以四氧化二氮(N2O4)作氧化剂,燃烧尾气由氮气和水蒸气组成。
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工业上常用接触法制硫酸(H2SO4),所使用的原料是硫铁矿(主要含FeS)。
在高温下,将硫铁矿的粉末与氧气充分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和二氧化硫,再经过一系列转化可生成硫酸。
试写出硫铁矿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这个反应中铁由+2价升到+3价,硫元素的化合价由。
三、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化学反应后发生改变的是()。
A.元素种类B.原子的数目 C.分子种类 D.质量总和
2.下列叙述中,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3g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5g氧化镁
B.10g高锰酸钾分解后生成了10g氧气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铁丝的大
D.10g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氧气的质量小于10g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a g氢气在b g氧气中燃烧一定生成(a+b)g水
C.还原8gCuO共用掉2gH2,所以生成的Cu和水的质量共10g
D.酒精燃烧后只产生了光和热,再没其他物质生成了
4. 在4NH3+5O2=4X+6H2O反应中,X的化学式是 ( )
A.NO D.NO2 C.N2O4 D.N2
5. 10 g甲与足量的乙反应,生成8g丙和15g丁,则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是()。
A.13g B.23g C.18g D.25g
6.在反应X+2Y=R+2M中,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且反应生成R和M的质量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
A.23:9
B.16:9
C.32:9
D.46:9
7.a g白磷在b g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A.一定是(a+b)g B.一定不足(a+b)
C.大于(a+b)g D.小于或等于(a+b)g
8.电解水:2H2O通电2H2↑+O2↑该反应中,水、氢气、氧气的质量比为 ( ) A.2:2:1 B.18:2:36 C.9:1:8 D.18:4:16
9. 2g氢气和2g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充分反应,能生成水 ( )
A.18 g B.4.5 g C.2.25 g D.36 g
10.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23
B.46
C.48
D.92
11.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C.该物质是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 D.该物质一定不含氧元素
12.3.2g化合物R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只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中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B.R中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C.R中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R中可能含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某两种
四、计算题
1、电解54g水,计算可得到氢气多少克?同时生成氧气多少克?
2、6克氢气在8克氧气中燃烧,可生成多少的水?
3、将25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到不再放出气体时,可得15.4克固体混合物:求:(1)生成多少克氧气?
(2)有多少克氯酸钾分解?
(3)15.4克物质中含有哪些物质各多少克?
参考答案:
一、略
二、(1)2N2H4+N2O4===3N2↑+4H2O↑
(2)4FeS+7O2===2Fe2O3+4SO2;-2价升到+4价
三、1、C 2、B 3、A 4、A 5、A 6、B
7、D 8、C 9、C 10、B 11、B 12、C
四、1、氢气6g,氧气48g。
2、9g
3、(1)9.6g
(2)24.5g
(3)0.5gMnO2;14.9gK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