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想象
- 格式:ppt
- 大小:318.50 KB
- 文档页数:9
学前心理学想象名词解释
想象呢,在学前心理学里可有意思啦。
它就像是小朋友脑袋里的魔法世界。
小朋友们会通过想象,把自己身边的东西变得超级有趣。
比如说,一根小木棍,在他们的想象里可能就变成了魔法棒,可以变出好多好多好玩的东西呢。
想象是小朋友创造力的小翅膀。
他们会想象自己是超级英雄,能拯救世界,或者想象自己住在一个全是糖果的房子里,周围的墙是饼干做的,床是棉花糖做的。
这种想象可不仅仅是瞎想哦,它是小朋友在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呢。
在学前这个阶段,想象还能帮助小朋友理解那些他们不太明白的东西。
就像他们可能不太理解为什么白天会有太阳晚上会有月亮,但是他们可以想象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在轮流值班,这样就好理解多啦。
而且呀,想象也是小朋友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途径。
如果一个小朋友想念自己的爸爸妈妈,他可能会想象爸爸妈妈就在身边陪着他,这样他心里就会感觉暖暖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呢,想象也是小朋友的一个小秘密花园。
在这个花园里,他们可以尽情地发挥,没有什么规则的束缚。
他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小仙子,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或者想象自己是一个勇敢的探险家,在神秘的森林里冒险。
想象在学前心理学里就像是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照亮了小朋友们的小世界。
它是小朋友们特有的一种能力,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让小朋友们在这个充满想象的世界里自由地玩耍、成长,是一件超级幸福的事情呢。
联想、想象联想(association):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是现实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
巴甫洛夫认为联想是神经中已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
联想可以分为简单联想和复杂联想。
简单联想是把具有类似特征的现象,或时空上接近的事物,或相对立的现象联系在一起,包括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
复杂联想又称“关系联想”或“意义联想”,它是指由见到某种事物而联想到它的意义及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等。
复杂联想包括因果联想、种属关系联想、部分与整体关系联想以及作用与效应关系联想等。
接近联想((association by contiguity):联想的一种。
其特点是由一种事物的经验联想到另一种在空间或时间上与它相接近的事物。
例如,遇到老同学,就可能联想起母校的许多情景。
相似联想((association by similarity):亦称“类似联想”。
联想的一种。
其特点是由一种事物想到性质上或形式上与之相似的另一种事物。
性质或形式上相似的事物间容易形成联想,如“雨”、“雪”、“霜”、“露”四个字在偏旁形式和字义性质方面均有相似之处,极易形成联想。
对比联想(association by contrast):亦称“相反联想”。
联想的一种。
其特点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性质上或形式上与之相反或相排斥的事物。
如由小联想到大,由白天联想到黑夜。
可提高识记效果,丰富想象力,增强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与灵活性。
常用于环境建筑设计。
因果联想(causal association):联想的一种。
其特点是由一种事物想到与它有因果关系的另一种事物。
即由因联想到果,或由果联想到因。
如由感冒联想到发烧,由高产想到良种等。
直接联想(immediate association)亦译“即时联想”。
与“间接联想”相对。
不借助中介物,直接由一个事物的观念引起另一个事物观念的联想。
此类联想通常由特别牢固和深刻记忆引发,且自动化成分多,思维成分少。
幼儿心理学想象力试题及答案幼儿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其中想象力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套幼儿心理学想象力方面的试题及答案,供参考使用。
一、选择题1. 幼儿想象力发展的关键期通常在哪个年龄段?A. 0-1岁B. 1-3岁C. 3-6岁D. 6岁以上答案:C2. 幼儿想象力的特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丰富性B. 创造性C. 现实性D. 多样性答案:C3. 以下哪种活动最能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A. 重复性记忆训练B. 绘画和手工制作C. 长时间看电视D. 单一的数学计算答案:B二、判断题1. 幼儿的想象力是天生的,不需要后天培养。
(错误)2. 幼儿想象力的发展与他们的创造力密切相关。
(正确)3. 幼儿的想象力只存在于他们的幻想游戏中。
(错误)三、简答题1. 简述如何通过日常活动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答案: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游戏材料,鼓励幼儿参与角色扮演、绘画、手工等创造性活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幼儿自由探索的空间,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2. 描述家长和教师如何识别幼儿想象力发展的不同阶段。
答案: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不同活动中的表现来识别其想象力的发展阶段。
例如,幼儿在初期可能只能进行简单的模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创造自己的角色和故事,表现出更高层次的想象力。
四、论述题请论述幼儿想象力在他们整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幼儿想象力是他们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社会环境。
想象力丰富的幼儿通常更具有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幼儿心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想象力作为其中的关键要素,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本试题的学习和练习,希望能够加深对幼儿想象力重要性的理解,并在实际教育中加以应用,促进每个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六章学前儿童的想象一、想象概述1、想象的概念: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2、想象的种类:(1)想象按其功能分为:认知性想象和情感性想象(2)根据想象有没有目的,划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3)根据想象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的差异,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3、想象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想象与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①想象依靠原有的表象。
②想象和记忆密不可分。
③想象和思维关系密切。
(2)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①想象往往能引发情绪。
②情绪影响想象。
(3)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想象在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果没有想象,也不可能进行任何游戏活动。
(4)想象与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想象是学前儿童学习活动必不可少的。
没有想象,就没有理解,而没有理解,就无法学习,掌握新知识。
(5)想象的发展是幼儿创造思维发展的核心。
创造思维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直觉、灵感和想象。
换言之,想象是创造思维的一个主要方面。
二、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和发展1、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1)想象发生的年龄:1岁半-2岁儿童出现想象的萌芽。
(2)想象发生的原因:1大脑皮质的成熟儿童语言的发生生活经验的积累(3)想象萌芽的表现和特点:儿童最初的想象可以说是记忆材料的简单迁移。
表现为下列特点:①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
②简单的相似联想。
③没有情节的组合。
2、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的一般趋势(1)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2)从想象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3)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3、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1)无意想象的特点:①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例如:看见小碗小勺,就想喂洋娃娃。
看见小汽车,就想要玩开汽车。
看见书包,又想去当小学生。
②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例如:在游戏中,幼儿正在当医生,忽然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包糖果,她就跑去当工人,和小朋友们一起包糖果。
心理学想象的概念心理学想象是指人的思维过程中通过内心虚拟的能力来创造、再现或变换客观事物和经验的心理现象。
想象是一种非感知性思维过程,借助于个体的知觉和思维能力,对事物进行重新构造、转换和摆布。
想象具有独立于感知和记忆的特点,它能帮助人们进行创新、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想象是人们进行思考、创造和创新的基础。
心理学想象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心理学实验和研究,如由心理学家Hermann Ebbinghaus提出的通过想象回忆过去事件的实验。
他认为,人们可以通过想象来重建和再现过去的事件,从而对其进行回忆和认知。
这一概念在后来的心理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心理学想象的研究表明,想象是一种能够影响人们思维和行为的重要心理过程。
它可以帮助人们在没有直接知觉的情况下对事物进行思考和掌握,扩展和延伸人们对世界的理解。
想象可以用于模拟和预测事物的可能性,提供个体在解决问题和面对困境时的替代方案。
想象还可以激发和启发个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艺术、科学和创新思维的产生与发展。
想象包括了多个方面,如感知想象、运动想象、情绪想象、概念想象等。
感知想象是指通过内心虚拟重建和再现客观世界的感官经验,如人们可以通过想象来欣赏和感受音乐、颜色和味道等。
运动想象是指人们通过想象过程来模拟和实践某种具体的动作或行为,如运动员在内心中进行比赛前的预演和心理训练。
情绪想象是指通过想象来重新体验和表达情感的过程,如人们可以通过想象来感受到恐惧、快乐、爱和悲伤等不同的情绪状态。
概念想象是指人们通过想象来创造和运用概念,使其具有不同的含义、关系和用途。
心理学想象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影响。
想象不是脱离现实的虚幻和幻想,而是建立在个体对现实的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
人们可以通过想象来模拟和预测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并对其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现实世界的经验和信息也是想象的来源和素材,它们为人们的想象提供了实质和内容。
表象和想象一、名词解释1、想象: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幻想:幻想是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的,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二、填空1、想象的基本材料是已有表象2、根据想象的目的性可分为有意表象和无意表象。
根据创造性程度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可分为理想和空想两种。
3、看小说时产生的想象活动是再造想象,作者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活动是创造想象。
4、科学发明,技术创造,文艺创作等都是通过创造想象实现的。
三选择题1、下面有关想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B、根据想象的创造性程度,想象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C、想象的内容不可以超前于现实D、想象的内容可以解释超前于现实2、( B )是完全现实生活发展规律,并且毫无实现可能的想象。
A、幻想B、空想C、理想D、再造想象3、根据言语的描述和图样的示意,在人脑海中产生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叫( C )A、想象B、表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E幻想4、独立地在脑中形成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叫( D )A、想象B、表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E、幻想5、在正确的世界观指导下,按照客观发展规律发展,并且可能实现的幻想叫( C )A、创造想象B、幻想C、理想D、空想6、无意想象的一种极端形式是( B )A幻想B、梦C、表象D空想四、辨别现实正误1、幻想是对未来的设想,往往使人想入非非,因此应避免学生产生任何幻想。
( × )2、梦是在睡眠时产生的,不是一种心理现象。
( × )五、简答题1、创造想象产生和发展依赖哪些条件?2、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⑴丰富表象和提高言语水平⑵掌握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⑶对想象力进行训练⑷正确引导和控制幻想。
引言概述:想象是人类独特的心理能力之一,通过想象,我们能够在脑海中创造出虚拟的图像、情景和体验。
想象的过程不仅能带给人们愉悦的心理感受,还对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中有关想象的基础知识,并探讨其与人类心理活动的关系。
正文内容:一、想象的定义和特征1.想象的定义:想象是人们在脑海中通过对感觉印象的再现和重组而创造出的虚拟的心理体验。
2.想象的特征:想象具有客观性、选择性、自由性、可变性和生动性等特征。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自由地操控想象的内容和形式。
二、感知与想象的关系1.感知和想象的区别:感知是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感官数据的处理和解释来获取信息,而想象是在脑海中创造虚拟的信息。
2.感知和想象的相互作用:感知和想象相互影响,感知为想象提供了原材料,而想象又能够对感知进行再加工和扩展。
三、想象与认知的关系1.想象与认知的相互作用:想象在认知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构建和维护认知结构,促进思维和创新。
2.想象与问题解决:想象可以帮助人们通过模拟虚拟情境来解决问题,激发创造性思维和灵感。
四、想象与情感的关系1.想象与情感的互动:想象和情感密切相关,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情感可以影响想象的内容和形式,而想象也可以引起情感的激发和表达。
2.想象对情感的调节作用:想象可以提供情感调节的方式,通过想象积极的情境和体验,人们可以改善自己的情绪状态,增强自信和幸福感。
五、想象的应用与发展1.想象在教育中的应用:想象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促进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发展。
2.想象的发展与训练:想象是一种可塑性心理能力,经过训练和发展,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想象力水平,并应用于各个领域。
总结:想象作为一种能力和心理现象,对人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感知与想象的互动,人们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心理体验和认知结构。
想象也与情感紧密相连,通过想象积极的体验,人们能够提升自己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
想象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想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想象力及其在心理过程中作用的学科。
以下是一份关于想象心理学的测试题及答案,旨在评估对想象心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想象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哪项?A. 记忆力B. 想象力C. 注意力D. 情绪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想象力的类型?A. 创造性想象B. 再现性想象C. 抽象性想象D. 具体性想象答案:C3. 想象心理学认为,想象力在以下哪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A. 问题解决B. 情绪调节C. 记忆恢复D. 所有以上答案:D4. 以下哪项不是想象力的培养方法?A. 阅读文学作品B. 参与艺术创作C. 持续进行数学计算D. 进行思维导图练习答案:C5. 想象心理学认为,以下哪项不是想象力的益处?A. 增强创造力B. 提高学习能力C. 减少社交能力D. 促进心理健康答案:C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6. 想象力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后天培养。
(错误)7. 想象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正确)8. 想象力与记忆力是相互独立的,没有联系。
(错误)9. 想象力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不如成人。
(错误)10. 想象力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
(正确)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想象心理学中的“创造性想象”。
答案:创造性想象是个体在心理活动中,对现实世界以外的事物或情境进行构建和构思的能力。
它涉及新概念、新想法的产生,是创新和艺术创作的重要基础。
12. 如何通过日常活动提高个人的想象力?答案:提高个人想象力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阅读、写作、绘画、音乐创作、参与角色扮演游戏等,这些活动都能激发和锻炼个体的想象力。
13. 想象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有哪些?答案:想象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包括:设计富有想象力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使用故事讲述和情境模拟来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以及通过艺术和文学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心理学中想象的名词解释
在心理学中,想象被定义为一种能够创造和生成新的概念、想法和观念的心理过程。
它不仅是一种感知和思维的过程,还是一种具有情感和意义的心理活动。
想象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起到对机体的调节作用,还能起到预见未来的作用。
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基础,即以记忆表象(储存在脑中的已有的表象)为原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的。
表象是真实物体的类似物,是真实物的抽象化再现,人将视觉和言语信息转化为表象存储在记忆中,表象是信息编码的基本形式,人可以对表象进行操作。
想象能预见未来,也可以在个体需要推动下被激发出来,而且个体的动机、态度、经验和知识等都可以影响想象的内容。
想象和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都属于高级的认知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的情景,由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心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