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94.54 KB
- 文档页数:2
4针刺运动疗法结合中药热敷应用于急性腰扭伤的治疗研究陈文杰 刘海永通讯作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这使许多人逐渐意识到过度忙碌导致腰椎病的患病率上升。
其中急性腰扭伤就是人们常见的急性腰痛病症,如治疗及时,疗法得当,则预后良好,否则扭伤加重而转变为慢性腰痛。
为治疗这一病症,本课题对具有创新性的针刺运动疗法结合中药热敷疗法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针对急性腰扭伤疾病,采取的针刺运动疗法疗程短、奏效快。
中药热敷是通过加热使药物有效成分得到释放,透皮吸收,作用于患处能够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活络止痛。
因此,治疗急性腰扭伤时,在针刺运动疗法基础上加上中药热敷能够快速地缓解病症。
一、急性腰扭伤的病情分析(一)急性腰扭伤的定义急性腰扭伤大多是软组织突然遭受外力大力地牵拉而引发的急性疾病,尤其在费体力工作、剧烈运动时容易出现。
急性腰扭伤轻则影响腰部活动,重则会拉伤韧带。
(二)急性腰扭伤的临床表现患者在患病后腰部会马上感到疼痛,而且连续不间断,第二天痛感更加剧烈。
也有时只感觉到腰部被轻轻扭到,发生时并没有较大的疼痛感,但在第二天会感到腰部剧烈疼痛、感到腰部活动受到影响,这时轻微的动作都可使疼痛加剧。
(三)类型鉴别1. 腰肌损伤:腰部出现伴随酸胀感的疼痛等症状,影响身体坐姿,疲劳时会增大疼痛感。
2. 棘上韧带损伤:胸背痛或下腰痛,身体前屈时疼痛感加重,后仰时疼痛感减轻。
3. 棘间韧带损伤:在腰部伸展过程中因挤压引起疼痛,弯腰、劳累时疼痛感明显,长期不愈。
4. 腰椎小关节紊乱:腰痛且腰椎运动受限,腰无法伸直。
患者年龄多在40岁左右,且女性患者较多。
5. 腰骶关节损伤:分为急性损伤与慢性损伤。
这两种损伤都伴随着腰部疼痛且腰部活动受限,慢性损伤多见于急性损伤。
二、研究分析(一)研究方法我们在河北省三河市医院针灸科和三河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及病房,选取了120名患有急性腰损伤的患者做的研究,遵循随机、对照、单盲的原则,将120名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部分,其中每组60名患者。
针刺郑氏经验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针刺郑氏伤科经验穴(髂腰穴、十椎旁)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课题运用随机、对照、单盲设计方法,将确诊患者分为三组:治疗组:58例,对照组:58例,每例病例治疗三次,药物组治疗三天,并进行疗效评定,评价患者的ADL、VAS、疼痛程度评定、腰部主动活动能力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
结论:郑氏经验穴治疗急性腰扭伤与常规选穴、口服药物的临床治疗结果均有显著性改善,在VAS第二天评分结果、关节活动度侧屈及JOA腰痛评分三者有显著性差异。
急性腰扭伤(acute lumbar sprain)是指腰部肌肉、筋膜、韧带、椎间小关节、腰骶关节的急性扭伤,是针灸科门诊常见病之一,俗称“闪腰、岔气”。
《金匮翼》曰:“血腰痛者,闪挫及强力举重得之。
”在日常生活中,多因活动时姿势不当、用力不当、外力撞击或过度负重引起腰部软组织(肌肉、韧带、筋膜)的急性损伤,导致经脉受损,气机不畅,血运受阻,气滞血瘀则疼痛,离经之血溢于皮下则肿胀。
一、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诊断标准来筛选急性腰扭伤患者。
(1)有腰部扭伤史,多见于青壮年。
(2)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不能伸直,仰俯转侧均感困难,常以双手撑住腰部,防止因活动而发生剧痛。
严重者不能坐立和行走。
(3)腰肌和臀肌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块,损伤部位和棘突旁、骶棘肌等部位有明显压痛点,脊柱生理弧度改变。
二、治疗方案1、治疗组取双侧髂腰、十椎旁、肾俞、大肠俞、委中。
髂腰穴:髂后上棘后上缘,平第五腰椎棘突处。
十椎旁:第十胸椎棘突旁开一横指。
常规消毒后,取华佗牌2.5~3寸毫针,针尖垂直于皮肤方向迅速进针,予强提插捻转泻法,待局部产生明显明显酸、胀、重、麻等针感,间隔10min行针1次,留针30min。
取针后,嘱患者逐渐活动腰部,适应后可后仰及左右旋转,最大限度地活动腰部10min。
每天一次。
共治疗三次,每次治疗完进行测评。
针灸疗法在急性腰扭伤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9-01T14:13:04.06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7期作者:邬海刚[导读] 对于急性腰扭伤是临床常见疾病,患者主要体现为腰部疼痛,邬海刚内蒙古包头市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 014010【摘要】目的:对于急性腰扭伤是临床常见疾病,患者主要体现为腰部疼痛,行为受限以及损伤部位压痛等,临床多以药物配合按摩治疗为主,但整体治疗效果不佳。
此次研究就以此为出发点,为探究针灸疗法在急性腰扭伤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自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腰扭伤患者,以其中40例作为此次实验标本,患者入选时间段为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
根据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过程当中采取治疗方法的差异,将这4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20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保证患者绝对休息,配合消炎止痛药物、推拿按摩治疗),剩余20例患者归入观察组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实施针灸疗法。
对比在不同治疗方法实施下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来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
疼痛评分参照V AS疼痛评分进行判定。
结果:两组数据对比显示,从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角度分析,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明显更佳,临床疗效显著,组间数据相比较,P<0.05。
结论:在对急性腰扭伤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在患者保持绝对休息,应用消炎止痛药物,配合推拿按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之间的差异实施针灸疗法,可有助于患者疼痛得到显著的降低,提升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借鉴。
【关键词】针灸疗法;急性腰扭伤;疼痛评分;治疗有效率;应用价值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急性腰扭伤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针灸疗法,可促使患者病情更好的恢复[1]。
因此,本文由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对比,内容如下。
1、一般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腰扭伤患者,选取其中的40例,对照组20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剩余20例患者归入观察组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实施针灸疗法。
针刺后溪、养老穴结合腰部被动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观察敖虹;刘渝波;毛翔;路瑜;周熙【摘要】目的采用针刺后溪穴、养老穴结合腰部的被动活动的方式治疗急性腰扭伤,观察该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腰扭伤患者178例,运用针刺后溪穴、养老穴治疗结合腰部适度被动活动,观察期为7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治疗效果,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结束,第7天结束时间点进行评估,采用专业统计软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第3天结束时,针刺后溪、养老穴结合腰部运动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总有效率为93.26%,显效率为47.19%,均优于第7天结束时对应评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JP<0.05);第3天结束后,视觉模拟评分值平均下降3.016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后溪、养老穴配合腰部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效果显著,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且具有疗程短,见效快的特点.【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6(025)011【总页数】3页(P2161-2163)【关键词】后溪;养老;腰部运动;腰扭伤【作者】敖虹;刘渝波;毛翔;路瑜;周熙【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急性腰扭伤常因为负重过度,急促扭曲,起居失宜,运动过猛,跌仆损伤致腰部肌肉快速强烈收缩,从而引起肌肉、肌束膜、韧带、脊柱关节等部位的局部损伤,病发急骤,疼痛剧烈,常常无法动弹。
大约90%发病部位在腰椎、腰骶椎和骶髂关节处[1]。
此处为人体肌肉支撑系统的薄弱点,强烈的拉伸运动使肌束作离心伸展,超出了其承受的极限而致韧带、筋膜损伤。
故中医学认为此病为腰痛,属筋伤范畴。
笔者采用经络理论不通则痛以及“动则筋活”的筋伤理论,并基于循经远取的治则,取用针刺后溪、养老等上肢穴位结合腰部运动的方法治疗急性腰扭伤。
运动扭腰不要怕,中医骨伤有奇效很多人都喜欢运动,但对于不懂得如何正确锻炼的人,在运动时常会发生扭伤腰的问题,即使是专业的运动员,在体育运动中、比赛中或者训练过程中,也会因各种因素扭伤腰,比如运动时分心,没有做好运动前的热身,身体太疲劳,技术掌握不准确,运动场地不合适或者运动方式不当等,都会造成腰部扭伤。
腰扭伤该怎么办呢?中医骨伤有奇效,下面我们了解下。
一、腰部扭伤是运动中最多发的运动损伤无论是专业体育人员锻炼中,还是日常体育活动中,所有的运动项目几乎都离不开腰部运动,很多运动项目也需要腰部运动来带动,比如简单的扭腰或者摆腰等。
所以在运动训练和健身过程中,腰部受伤几率非常高,比如在器械上锻炼时腰部需要突然用力,或者在健身运动过程中突然扭转腰部等,都会造成扭腰引起腰部疼痛。
腰部扭伤是高发的一种运动损伤。
急性腰扭伤我们常称为扭腰或闪腰,主要表现是腰部肿胀不适,无法顺利的自由活动腰部,可能是单侧也可能是双侧。
扭伤腰比较严重时即使不活动腰部也持续性的疼痛,腰椎活动受限甚至难以自主翻身,在咳嗽时会加重腰部疼痛,自己难以下蹲或站起。
急性腰扭伤多发生在青壮年人群,扭伤部位多是腰骶、骶髂、两侧骶棘肌以及韧带和部分关节。
二、中医治疗腰部扭伤1、药物疗法:腰部扭伤后,会造成筋脉损伤,血脉淤滞,气血不能顺畅运行,则引起疼痛。
药方可选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该方剂可和血养阴,能够有效止痛,对于内科急症引起的疼痛和筋伤疼痛都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药方组成:生白芍30g,当归与甘草各15g,党参12g,乳香与没药各6g,水煎取药汁,三剂药,分三次服用,每天服用一剂。
同时也可配合针刺疗法,主要采取泻法针刺双手第二掌骨腰痛穴即可,可提高治疗效果。
芍药甘草汤可以解除骨骼肌与平滑肌的痉挛,还可以镇痛,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中药外敷:取伸筋草与透骨草各30g,苏木与威灵仙各20g,姜黄与大黄各15g,乳香、红花、没药和桃仁各10g;所有药材用白酒浸润后装入布袋中,放入锅里蒸20分钟,取出放温后敷在患处,可缓解不适感。
急性腰扭伤 --针灸疗法老张今年46岁,平日工作需要重体力劳动,最近几天总是感觉腰部疼痛,尤其活动后疼痛加重。
后来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急性腰扭伤,需要住院治疗。
什么是急性腰扭伤?应该如何治疗?针灸疗法的效果怎么样呢?下面对此进行简单论述。
1.什么是急性腰扭伤?急性腰扭伤,是腰部在外力突然牵拉时引起的损伤,损伤集中在肌肉、韧带、筋膜、关节囊等软组织上,多见于剧烈运动、抬重物时。
流行病学显示,40-60岁是急性腰扭伤的高发年龄段,男性参加体力活动或运动的人数多于女性,因此发病率也比女性要高。
患者发病后,主要症状是腰部持续疼痛,而且疼痛部位是固定的,按压后疼痛加剧,休息后可以缓解;严重者不能挺直腰部,因活动受限导致行走困难,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人们在生活中,如果怀疑腰部扭伤,应停止活动、保持静卧;若休息后疼痛不能缓解,甚至有加重的倾向,就要尽快去医院纠正,避免耽误病情。
2.急性腰扭伤的发生原因腰部是由腰椎骨和软组织构成,软组织就是骨骼之间的连接介质,两者形成稳定的结构,才能完成不同姿势、开展不同活动。
急性腰扭伤,是因为突然改变姿势,或腰部突然受到外力所致,总结发生原因包括:①腰部肌肉痉挛,肌肉过度牵拉或强力收缩引起的;②软组织撕裂,外力过大超过了肌肉、韧带、筋膜的承受力,就会发生撕裂甚至断裂;③软组织嵌顿,腰部长时间向一个方向活动,可能导致软组织卡在骨与骨之间;④关节错位或紊乱,长时间处于一个姿势然后突然改变,可导致腰椎关节错位或紊乱。
除此之外,气候变化、姿势不良、体力欠佳、肥胖、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等,均是急性腰扭伤的诱发因素,提示人们在生活中注意并预防。
3.急性腰扭伤的针灸治疗方法出现急性腰扭伤后,一般治疗方法有冷敷、热敷、卧床休息、手法治疗等。
需使用药物时,主要分为三类:1)非甾体抗炎药:例如布洛芬,具有消炎镇痛的功效;2)对乙酰氨基酚;主要起到止痛效果;2)肌松药:可促使肌肉放松,加快肌肉损伤恢复。
急性腰扭伤患者接受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的效果观察发布时间:2022-01-18T08:24:13.324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12期作者:韦延召[导读] 目的:分析急性腰扭伤患者接受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效果。
韦延召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体育医院骨科运动医学科广东广州 510105【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腰扭伤患者接受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于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体育医院诊治的82例急性腰扭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1)与实验组(n=41)。
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联合推拿进行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V AS、ROM评分情况以及治疗效果。
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 AS评分及ROM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实验组下降幅度更显著;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均P<0.05。
结论: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腰部疼痛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腰扭伤;针灸;推拿急性腰扭伤患者多由腰部组织受到外力过度牵拉、扭转所致,中医理论认为,外力过度作用与腰部组织,可导致血运不畅,经络损伤等症,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部剧烈疼痛以及活动受限等症[1-2]。
本研究通过比较针灸与联合推拿的不同疗法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急性腰扭伤提供参考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体育医院诊治的82例急性腰扭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1)与实验组(n=41)。
对照组纳入患者男女比例为28∶13;患者年龄介于20~64岁之间,均值为(32.81±10.36)岁;病程介于1~60h之间,均值为(26.51±10.33)h。
实验组纳入患者男女比例为30∶11;患者年龄介于18~66岁之间,均值为(33.09±11.52)岁;病程介于1~61h之间,均值为(26.34±10.53)h。
运动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8-11-28T11:14:43.6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21期作者:王飞
[导读] 探究运动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以及探讨此种治疗方式的原理。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宜宾 644000
摘要:目的:探究运动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以及探讨此种治疗方式的原理。
方法:依据中国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急性腰扭伤的临床诊断标准,收集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急性腰扭伤患者20例,运用运动针灸治疗,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进而得出疗效,然后查阅资料分析原理。
结果:运动针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颇有成效,可快速缓解患者疼痛及脊柱活动受限。
结论:运动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效果显著,原理清晰,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运动针灸;急性腰扭伤;临床疗效
前言
急性腰扭伤带来的疼痛以及身体活动时所受的限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目前临床上有十几种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方法,也都颇有成效,现在记录一下笔者在临床关于急性腰扭伤的一种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宜宾市第四人民医院2018年6-9月门诊急性腰扭伤患者20例,所有患者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关于急性腰扭伤的中医诊断标准(1.有明确的腰部扭伤史,2.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活动受到限制,严重者无法站立、翻身或行走,通过维持一种或数种强迫体位来减少疼痛。
3.腰部肌肉、臀部肌肉痉挛,筋膜僵硬,或可触及明显硬物或条索状物样,损伤部位压痛明显,脊柱生理弯曲度发生变化,如侧弯或腰曲的改变:消失或减少。
4.X线片检查可见腰椎生理弧度改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男13例,女7例,年龄35-50岁,病程1-7天。
1.2治疗方法
针具选用苏州市华伦医药用品有限公司出产的顺和牌一次性不锈钢毫针,朗索复合碘消毒棉签消毒,干燥干净棉签。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疼痛评分及腰部活动受限水平;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及腰部活动受限水平;具体操作方法: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取坐位及平躺位,朗索复合碘消毒棉签消毒,分别针刺左手外劳宫(第2、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1寸一次性毫针进针0.5寸,强刺激)、后溪(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尺侧近端赤白肉际中,1寸一次性毫针直刺0.8寸,强刺激)、手三里(肘横纹下2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2寸一次性毫针直刺1.5寸,强刺激),右手合谷透后溪(在手背,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1寸一次性毫针向后溪方向刺0.8寸)、曲池(在肘区,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处,1寸一次性毫针直刺1寸)、外关(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1寸一次性毫针0.5到1寸),人中(在面部,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界处,0,5寸一次性毫针斜向鼻尖刺0.3-0.5寸),直至穴位局部产生酸麻胀沉重感,然后留针30min-40min,每隔8min捻转、穿插行针1次,且产生明显的酸麻胀感,同时嘱患者留针活动腰部,幅度逐渐增大,频率适宜,以自己能接受为适宜,做腰部左右侧弯曲,缓慢下蹲,旋转腰,高抬腿等一系列活动,以及最简单的前屈、后伸。
平躺患者可自己或在医生帮助下做屈髋屈膝动作,医师辅助患者做摇晃腰部等活动动作。
2.观察指标
2.1 客观评价
按照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监制的视觉模拟尺来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1](即刻度尺法),取一把长度为10cm的标尺,分别用标尺的两端10cm和0cm代表最痛和不痛,每1cm代表1分,分别在治疗前后让患者面对标尺无刻度一面,让患者指出当时最能表示自己疼痛程度的部位,医生在有刻度的一面观察疼痛程度,得出对应分数并记录数据。
治疗效果(疗效指数)计算公式:n=(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x100%,疗效判定:治愈:n=100%,好转:n》=30%,无效n<30%。
有效=好转+痊愈,有效率=有效/患者总人数X100%。
2.2主观评价
治愈:腰部疼痛完全消失,无肿胀,患者腰部可以活动自如。
好转:腰部疼痛较治疗前明显减轻,脊柱活动基本恢复正常。
未愈:所有症状同治疗前,没有任何改善。
3.统计学方法
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分数,评价结果,建立Excel数据库,并录入数据,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X2检验,两组计量数据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腰痛综合疗效
4.1客观评价
治疗20例中痊愈0例,好转19 例(占95%),无效1 例(占5%),治疗前疼痛评分平均值8.225,治疗后疼痛评分平均值3.65,t检验结果显示治疗前腰痛平均分与治疗后腰痛平均分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后急性腰扭伤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注:治疗前后两组采用卡方检验,X2=1.427,P=0.0163<0.05,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2 主观评价
疗效标准:其中痊愈17例,占总人数85%;好转2例,占总人数10%;无效1例,占总人数5%。
结论:运动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临床推广。
5.讨论
针刺与腰部活动可通过一定的方法施于受伤局部,从而达到疏通经络、理气活血、祛瘀痛经,正所谓通而不痛,故可以起到“伛者立伸,偻者起”的良好效果[2]。
《灵枢·经脉》记载:“经脉者……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说明经络对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防治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
经络具有链接人体体表内部,给气血运行通道的作用,还有抵御病邪的作用[3]。
运动针灸疗法疏通经络、解痉止痛的效果显而易彰,非常明显,运动针灸疗法与针麻下活动取得的解痉止痛有同工异曲之妙,针刺止痛是针刺引发的机体抵御外界疾病的一种短暂生理历程。
患者是在清醒状态下进行运动针灸,这样能够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即使发生意外情况也能够积极处理,因此运动针灸不仅治疗效果很高,而且是一种安全指数很高的治疗方式。
运动针法,能够结合针刺与运动两种方法,针刺有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作用,而腰部运动可以汇聚精、气、神达患者腰部,两者结合,动静辅助,升降相因,,气血之通道畅通无阻,“通则不痛”。
[4]。
参考文献:
[1].邹勇,邱中,彭徳熹,马丽.针刺曲池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237例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2,11(10):1729
[2].刘弛,袁秀丽.以痛为俞按摩治疗急性腰扭伤[J].《按摩与导引》,2000,17(2):51
[3].朱丹.运动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237
[4].徐涛.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