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与大血管
- 格式:doc
- 大小:108.00 KB
- 文档页数:5
心脏大血管外科学科特点一、专业性超强。
心脏和大血管那可是人体的关键部位,心脏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发动机”,大血管则是运输血液的“高速公路”。
心脏大血管外科专门研究这两个重要部位的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这就要求咱们得掌握超多专业知识。
比如说,得清楚心脏的各种解剖结构,像心房、心室、瓣膜这些部位的特点和功能,一个小细节没掌握好,那在实际操作中可就容易出问题啦。
而且,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也得烂熟于心,像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不同的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这专业性可不是一般的强哟。
二、手术难度极大。
心脏大血管外科的手术那可不像普通手术那么简单。
心脏一直在跳动,就好比你要在一个不停运转的精密机器上进行维修,难度可想而知。
手术过程中,医生得时刻关注心脏的跳动情况,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而且大血管的直径大小、血管壁的厚度等都不一样,在进行血管吻合等操作时,得有超高的技术水平,就像在缝一件超级精细的艺术品,容不得半点马虎。
另外,手术时间也往往比较长,医生得长时间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这对体力和精神都是极大的考验呢。
三、风险系数超高。
由于心脏和大血管的重要性,这个学科的手术风险那是相当高的。
一旦手术出现意外,患者可能会面临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大出血、心律失常等,这些情况都可能危及生命。
所以,在手术前,医生得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制定最适合的手术方案。
手术中,每一个操作步骤都得小心翼翼,术后的护理和观察也不能有丝毫懈怠,得时刻盯着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生怕出现一点问题。
这就好比走在钢丝上,得全神贯注,不能有一点闪失呀。
四、团队协作要求高。
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可不是一个人就能搞定的事儿,这需要一个强大的团队。
外科医生是“主力军”,负责在手术台上进行关键操作;麻醉医生也很重要,得准确控制患者的麻醉状态,让患者在手术中既能保持安静,又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影响;还有护士团队,要负责准备各种手术器械、协助医生操作、观察患者的情况等。
第四章心脏与大血管第一节超声检查的操作程序与注意事项【检查内容及适应症】1.判定心脏位置以及内脏的位置关系。
2.检出心脏结构异常。
判定心脏各房室腔大小,室间隔和室壁厚度,室壁整体运动和节段性运动,瓣膜功能,间隔缺损的部位和大小、流出道、大动脉、体(肺)静脉,心肌病变、心内异常结构如肿瘤、赘生物和血栓以及周围血管病变等。
3.检出心脏结构关系的异常。
判定心房排列关系、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的连接关系、体静脉回流、肺静脉回流以及冠状动脉发育和起源异常。
4.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
多普勒常规测量各瓣膜口流速和压差,判定心血管内异常血流部位和起源,定量或半定量分流、流出道狭窄、瓣膜狭窄和反流等异常血流的流速、压差及流量等。
5.检出心包疾患。
定位和半定量评价心包积液,知道心包穿刺,评价药物疗效。
判定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和心包肿瘤等。
6.评价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后心脏结构恢复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的转归。
7.评价心脏功能。
常规应用二维和(或)M型超声测定心脏收缩功能,也可用多普勒超声评价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检查程序】1.检查室应安静、整洁、安全,并配有暗色窗帘。
行介入检查时室内应配备急救药物和抢救措施。
2.启动仪器,调节一起的分辨率,以保持显像清晰。
在仪器基本具备M型、二维和(或)脉冲和连续波多普勒及彩色血流显像功能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成人或儿童的探头。
经食管超声、血管内超声和周围血管超声应配备经食管探头、导管探头和高频探头,血管内超声检查还需要在心室造影或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条件下完成。
3.经胸心脏超声检查需暴露患者前胸和腹部检查部位,左侧卧位和(或)平卧位,周围血管超声检查需暴露相应部位。
婴幼儿不合作者可用镇静剂口服或灌肠,介入性检查如经食管超声需用适量的局部麻醉剂和镇静剂,声学造影检查需注射造影剂,负荷超声需病人配合适量运动或注射相应药物。
术中经食管超声在病人麻醉和气管插管后完成。
4.操作者应具有至少两年心血管超声工作经验并已取得医师执照。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影像诊断学x线检查方法正常心脏大血管影象表现异常心脏大血管影象表现后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心病与冠心病心肌病与心肌炎心包疾病: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先天性心脏病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法鲁氏四联症循环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1、普通X线检查。
2、特殊X线检查。
3、造影检查和DSA。
4、CT检查。
5、MRI检查。
6、USG检查。
X线检查方法常规摄片:清晰地显示胸部结构,且能保存资料透视:多方向观察心脏和大血管的位置、形态、大小、各个部分的轮廓和弧度;心脏的搏动方向、幅度、速度和节律;同时可见到肺门及肺纹理的情况。
X线摄影位置后前位:靶片距为2m.为基本位置。
右前斜位:自后前位左旋45~60o,服钡。
可观察左心房,肺动脉段,右心室漏斗部。
左前斜位:自后前位右旋60o,可观察各个房室和主动脉弓的全貌。
左侧位:可观察左心房和左心室。
X线诊断的价值发现超声难以发现的异常:主动脉瘤、狭窄、夹层、血管旁肿块。
肺血管纹理的异常、增多、减少。
肺源性心脏病肺内病变的情况。
胸部其他异常:心包、胸膜、纵隔、食管、骨骼、血管壁及瓣膜的钙化。
X线造影检查造影剂:60%泛影葡胺,1ml/kg、碘海醇。
1.右心造影2.左心造影3.主动脉造影4.冠状动脉造影循环系统正常解剖表现正常心脏大血管的解剖表现。
正常肺血管的解剖表现。
正常影像学表现1、后前位;左右两个缘右缘:上段主动脉与上腔静脉;下段右房构成,膈位置低时,最下部可能为右室构成。
左缘:上段主动脉结、肺动脉段、左室。
后两者之间1CM 的一小段为左房耳。
与左室不能区分。
2、右前斜位:自上而下心前缘:主动脉弓及升主动脉、肺动脉、右室前壁和左室下端。
(心前缘与胸壁间有三角形透明区称心前间隙)心后缘:上段左房下段右房(两者无清楚分界)3、左前斜位心室大致分左、右两半心前缘:上段右房下段右室心后缘:上段左房下段左室。
4、左侧位心前缘:下段右室前壁。
上段右室漏斗部、肺动脉主干和升主动脉。
心后缘:上中段由左房构成下段左室。
影响心脏大血管外形的生理因素(1)年龄(2)体型(3)膈肌(4)体位(5)胸廓形态(6)呼吸三、心脏大血管的搏动左心室波动主动脉波动心房波动复习思考题叙述X线检查对循环系统的作用和限制.心脏大血管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哪些?简述正常心脏大血管的X线表现.心脏大血管异常X线表现心脏及大血管测量心横径及心胸比率心表面积测量主动脉径线测量肺动脉径线测量心胸比率测量方法测量心胸比率是确定心脏有无增大最简单方法。
心胸比率:是心影最大横径与胸廓最大横径之比。
心影最大横径:是心影左右缘最突出一点至胸廓中线垂直距离之和。
胸廓最大横径:是在右膈顶平面两侧胸廓肋骨内缘间连线的长度。
心脏各房室增大X线表现左心室增大右心室增大左心房增大右心房增大心脏普遍增大左心室增大X线表现心影呈主动脉型。
后前位:左室段延长,心尖部下移,相反搏动点上移。
左前斜位:心后缘下段向后下膨凸、延长,室间沟前移,心后缘与脊柱重叠。
右前斜位:心前下间隙狭窄闭塞左侧位:心后缘下段向后膨凸,食管吞钡见大范围的压迫移位左心房增大X线表现后前位:左心耳部的膨凸及长度增加,心底部双房阴影和右心缘双重边缘,气管隆突角度增大?右前斜位:食管吞钡左房段受压,变窄及移位。
?左前斜位:心后缘上段左房弧度隆凸,左主支气管向上后方移位变窄?左侧位:吞钡食管左房段向后受压、移位。
右心室增大X线表现心影呈二尖瓣型。
后前位:心尖上翘、圆隆,肺动脉段凸出或凹陷右前斜位:心前间隙狭窄或闭塞左前斜位:心前缘下段向前膨凸,相反搏动点上移,室间沟向后上方移位,心室膈面段延长左侧位:心前缘前凸,与胸骨接触面增大,二尖瓣狭窄心脏明显向两侧扩大,呈梨形心脏。
左心缘圆隆并向左下移位,右心缘凸出并见双房影。
肺动脉段突出。
两肺上野静脉纹理扩张,两肺中下野纹理纤细,紊乱、模糊。
右心房增大X线表现后前位: 右心缘右房段向右向上膨凸,部分可见上下腔静脉扩张左前斜位:心前缘上段向上膨凸延长,或与下段构成“成角”现象右前斜位:心后缘下段可见一圆弧状膨凸,心后食管前间隙狭窄或闭塞心脏普遍增大的X线表现后前位:上可见其两侧向外扩展,心脏横径显著增大。
斜位或侧位:心前和心后间隙普遍性变窄,食管普遍受压向后方移位。
三、主动脉延长迂曲扩张钙化1、形态改变2、密度改变肺循环异常X线表现肺淤血肺多血肺少血肺动脉高压肺水肿肺栓塞五.肺循环的血管改变:肺循环的血管改变对心脏、大血管疾病的诊断十分重要。
(一)肺血流减少:为肺循环血流量减少。
X线表现:双侧肺门血管阴影缩小,肺纹理纤细、稀疏,肺野清晰。
(二)肺血流增多(肺充血):肺动脉血流量增多。
X线表现:肺动脉及其分支增粗,肺纹理显示增强、增粗,以增粗为主,边缘清晰。
肺动脉段凸,肺门动脉可见搏动(肺门舞)。
(三)肺淤血:为肺静脉回流不畅,而肺静脉高压大于10mmHg。
X线表现:肺纹理增粗,增多,以增多为主。
纹理边缘模糊,可出现粗乱网格状及小斑点状阴影,境界不清晰。
肺野透亮度降低,肺门影扩大模糊。
(四)肺循环高压:1. 肺静脉高压表现上述改变更严重,重时出现上肺静脉扩张,下肺静脉变细,可见间隔线。
此外可见胸腔或叶间积液。
2. 肺动脉高压:X线表现:a.肺动脉段凸.b.肺动脉及分支扩张.右下肺动脉横径超过1.5cm.c.右下肺动脉扩张、增宽,肺门动脉搏动增强,外围肺血管突然变细,稀少,残根状改变。
所谓“肺门截断征”。
d.右心室增大.(五)肺水肿:1.间质性肺水肿:慢性过程。
2.肺泡性肺水肿:常与间质性肺水肿并存,表现为片状、蝶状、小片、球状、来去从容。
(六)肺梗塞(死):肺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
楔形影,尖端指向肺门。
片状、块状,同侧胸腔积液。
五、心脏形态改变二尖瓣型心主动脉型心二尖瓣、主动脉型心普大型心怪异型心六、心血管造影异常X线分析不充盈提前充盈延迟充盈反流充盈充盈缺损起始异常形态异常位置异常复习思考题叙述心脏各房室增大的X线表现。
左右心室增大在不同体位照片上怎样区别?肺循环异常对分析心脏病有何意义?肺淤血、肺多血有哪些表现?怎样区别?心脏疾病后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疾病心包疾病获得性心脏疾病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高血压性心脏病--high pressure heart disease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心肌病--cardiomyopathy一、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心脏病,常见于青状年,主要为瓣膜损伤,多瓣膜受累情况以二尖瓣损害最多见。
其次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与三尖瓣受累机会多。
多与其它瓣膜损害并存。
二尖瓣损害常为单纯的二尖瓣狭窄或闭锁不全与狭窄并存。
1.二尖瓣狭窄:(1)病理生理:由于二尖瓣狭窄、左心房血液每次均不能排空,导致左心房压力升高,逐渐加重,而出现左心房扩大,肺静脉压力及微血管压力出会肺淤血。
末期肺静脉压升高→肺动脉压升高,右心室相继也增大。
二尖瓣狭窄到左心室及主动脉的血液减少,因此左心室和主动脉萎缩。
儿童发育期发病则此压更确切,成人发病到不确切。
(2)临床表现:劳累后心悸、气短、头昏、咳嗽、咯血、疲乏无力。
二尖瓣听诊区有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3)X线表现:①?心影中度增大,心型呈二尖瓣型、梨形。
②?左心房增大。
压迫食管;右房区双心房影;或心底部双重阴影,③?右心室增大。
肺动脉段膨出;右房可增大。
④?左心室、主动脉萎缩。
左室缩小,正位示室间沟位置向左移、左前斜示室间沟位置向后上移。
⑤肺淤血→肺静脉高压、肺动脉高压、肺水肿、肺含铁血黄素沉着。
⑥造影可见左房大,造影剂在左房内排空延迟。
二尖瓣口变小、僵硬。
二尖瓣病变的肺部表现肺淤血肺血重新分配肺动脉或混合性高压间质性肺水肿2.二尖瓣关闭不全:常与二尖瓣狭窄并存。
(1)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二尖瓣关闭不全为左心室收缩时一部分血液返流回左心房而加重其负担,至左心房增大。
左心室不仅要将足够的血液送到全动脉。
并且舒张期要接受左心房的大量血液而过度充盈,左心室由于负担加重而增大。
(2)临床表现:心悸、气短、二尖瓣听诊区可听到收缩期粗糙杂音,泛围广,如伴有二尖瓣狭窄可同时听到舒张期杂音。
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X线表现轻度者心脏改变不明显,仅可见左房室轻度增大。
左心耳膨出也不明显。
中至重度:心脏增大较显著,以左房、室为主,食管受压移位,双心房影及左心耳突出等征象。
主要X线表现:①? 心脏呈主动脉——二尖瓣型、中度以上增大。
②? 左心房大,收缩期扩张波。
肺淤血。
③? 左心室大。
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病理:血液动力学改变有三种。
一种以二尖瓣狭窄为主,关闭不全轻微,病理类似单纯二狭;第二种关闭不全为主,狭窄轻微;第三种狭窄及关闭不全损坏程度均较严重。
临床:除有二狭及二闭症状外。
可闻及明显的双期杂音。
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X线表现关闭不全程度轻而以狭窄为主的心脏形态变化都和单纯二尖瓣狭窄相仿,可见不同程度的左心房增大。
若关闭不全较严重,除二狭征象外,左室增大;在左侧位上食管吞钡检查可见左心房、心室段食管普遍受压移位,食管前间隙消失。
左心房多数较一般关闭不全为大,可呈巨大型左心房。
主动脉瓣狭窄病理:风湿性疾病引起的炎性改变,使主动脉的三个瓣叶发生粘连而形成主动脉狭窄。
狭窄严重者可导致左心衰。
临床:劳动后气急。
听诊在右第二肋间胸骨旁区可听到收缩期杂音,传到颈部,可伴有震颤。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ortic insufficiency)主动脉并关闭不全,常与二尖瓣损害并存。
(1)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由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当左心室舒张时,主动脉部分血液返流回左心室。
因此左心室在舒张期要接受左心房的血液外还要接受主动脉返流的部分血液,即使左心室过度充盈,收缩期左心室要加强收缩,把血液送到主动脉,左心室负担加重而增大,主动脉也扩张并且搏动增强。
(2)临床表现:心悸、气短、乏力,主动脉瓣听诊区可听到舒张期吹风样杂音,血压脉压差大。
(3)X线表现:①? 心型:主动脉型,心脏中度以上增大。
②? 左心室靴形增大。
③? 主动脉增宽。
陷落脉。
联合瓣膜病二尖瓣加主动脉瓣损害二尖瓣加三尖瓣损害二尖瓣加主动脉瓣加三尖瓣损害二、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长期体动脉血压过高引起。
由于长期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左心室排血阻力加大,必须加强收缩导致负担加重,而使左心室肥厚、扩张,主动脉腔因压力高也扩张。
X线表现:1.早期:表现不明显,主动脉结轻凸,左心室段圆隆,收缩有力。
2.病变发展:左心室增大,心脏呈主动脉型,主动脉增宽延长。
左心室高度增大可致食管受压移位。
左心功能不全时可有肺淤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病理:动脉内膜有胆固醇沉积引起内膜结缔组织增生,肿胀和纤维化,管壁增厚,凸起形成粥样硬化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