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管固溶处理退火处理的作用
- 格式:docx
- 大小:28.62 KB
- 文档页数:4
1cr18ni9ti棒材稳定化处理替代固溶处理的工艺研究
1Cr18Ni9Ti是一种不锈钢材料,经过固溶处理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腐蚀性能。
固溶处理是将材料加热至高温,使合金元素均匀溶解在基体中,然后迅速冷却固化。
然而,固溶处理后的不锈钢材料会存在一定的热应力和变形问题,影响材料的稳定性和性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采用替代固溶处理的工艺。
替代固溶处理的工艺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材料的淬火退火工艺:通过调整材料的淬火退火工艺,可以达到类似于固溶处理的效果。
淬火退火工艺可以使材料的晶粒细化,减小材料的组织应力,提高材料的硬度和抗腐蚀性能。
2. 低温热处理工艺: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可以使合金元素在低温下均匀溶解在基体中。
这样可以降低热应力和变形问题,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和性能。
3. 化学改性工艺:可考虑对材料进行化学改性,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例如,通过合金添加剂、表面处理等方法,改变材料的晶粒大小、相分布和化学成分,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和性能。
4. 其他替代固溶处理方法:还可以考虑采用其他替代固溶处理的方法,例如快速加热、激光处理、电子束处理等。
这些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材料加热到高温,使合金元素均匀溶解在基
体中,然后迅速冷却固化。
综上所述,针对1Cr18Ni9Ti不锈钢材料的固溶处理,可以进行替代固溶处理的工艺研究,寻找合适的工艺方法来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和性能。
nitronic50的热处理工艺Nitronic 50是一种高强度不锈钢合金,具有优异的抗腐蚀性能和耐磨性。
热处理是Nitronic 50合金的重要工艺之一,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
Nitronic 50合金的热处理工艺主要包括退火和固溶处理两个步骤。
退火是Nitronic 50合金热处理的首要步骤。
通过在高温下加热合金,然后缓慢冷却,可以消除合金中的应力和晶粒内部的缺陷。
退火过程中,合金的晶粒会重新排列,晶界会得到修复,从而提高合金的强度和韧性。
此外,退火还可以消除合金的冷变形硬化效应,提高其可加工性。
固溶处理是Nitronic 50合金的第二个热处理步骤。
在高温下加热合金,使合金中的固溶体溶解,然后迅速冷却,可以形成均匀的固溶体结构。
固溶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合金的强度和抗腐蚀性能,同时保持合金的可加工性。
在固溶处理过程中,合金中的某些元素会溶解在基体中,形成固溶体溶解度增加,晶粒尺寸变小,从而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强度。
除了退火和固溶处理外,还可以对Nitronic 50合金进行时效处理。
时效处理是在固溶处理后,通过在相应的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使合金中的析出相形成和长大。
通过时效处理,可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同时维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Nitronic 50合金的热处理工艺需要控制好热处理参数,包括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等。
不同的热处理参数会对合金的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过高的加热温度和过长的保温时间可能导致合金的粗晶化和晶间腐蚀倾向增加,从而降低合金的性能。
而过快的冷却速度可能导致合金的应力增大和晶粒尺寸变大,从而影响合金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
总的来说,Nitronic 50合金的热处理工艺是通过退火和固溶处理来改善合金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合理控制热处理参数,可以获得高强度、高耐腐蚀性的Nitronic 50合金材料。
这种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海洋工程等领域,对于提高设备的寿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不锈钢的热处理304是奥氏体型不锈钢,想通过热处理来改变切削加工性能是不现实的。
其他钢种可以通过退火或正火来改变组织,从而改变切削加工性能,是因为其他钢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发生组织转变,因为组织决定了性能,因此改变了切削加工性能,而奥氏体不锈钢,室温是奥氏体,加热到高温也是奥氏体,不发生组织转变,所以热处理不能够改变其切削加工性能的,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处理通常只有固溶处理、再结晶退火和去应力退火之类的,固溶处理是改变耐蚀性的,再结晶退火是消除加工硬化恢复塑性的,去应力退火是消除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的,所以,期望通过热处理改变奥氏体不锈钢的切削加工性是不现实的。
每种材料有各自的特点,热处理工艺也不一定通用,玉米面包饺子肯定不行,虽然也是面粉。
奥氏体不锈钢的切削加工,只能够通过改变刀具、切削加工工艺参数来解决。
铸钢件铸造成型后,通常都是要进行热处理的。
因为热处理前铸件晶粒较粗大、组织方向性明显、力学性能较低,根据铸件的不同要求制定热处理工艺。
普通要求铸钢件,采用退火处理,软化易于加工;要求强度的要正火处理,要求硬度的要淬火处理;固溶处理,提高耐腐蚀性能。
铸造不锈钢一般为奥氏体.在加热时无相变,因此不能通过热处理强化。
只能以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进行热处理:固溶处理:其目的是使碳化物充分溶解并在常温下保留在奥氏体中,从而在常温下获单相奥氏体组织,使钢具有最高的耐腐蚀性能。
固溶处理的加热温度一般均较高,在1050-1100℃之间,并按含碳量的高低作适当调整。
由于18-8不锈钢导热性很差,不仅要通过预热后再进行淬火加热,而且在固溶处理(淬火加热)时的保温时间要长。
固溶处理时,要特别注意防止增碳。
因为增碳将会增加18-8钢的晶间腐蚀倾向。
冷却介质,一般采用清水。
固溶处理后的组织一般是单相奥氏体,但对含有钛、铌、钼的不锈钢,尤其当是铸件时,还含有少量的铁素体。
固溶处理后的硬度一般在135HBS左右回火又称配火。
金属热处理工艺的一种。
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处理工艺依据化学成分、热处理目的的不同,奥氏体不锈钢常采用的热处理方式有固溶化处理、稳定化退火处理、消除应力处理以及敏化处理等。
1 固溶化处理奥氏体不锈钢固溶化处理就是将钢加热到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的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之后快速冷却的工艺方法。
奥氏体不锈钢固溶化热处理的目的是要把在以前各加工工序中产生或析出的合金碳化物,如(FeCr)23C6等以及σ相重新溶解到奥氏体中,获取单一的奥氏体组织(有的可能存在少量的δ铁素体),以保证材料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充分地消除应力和冷作硬化现象。
固溶化处理适合任何成分和牌号的奥氏体不锈钢。
2 稳定化退火稳定化退火是对含稳定化元素钛或铌的奥氏体不锈钢采用的热处理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利用钛、铌与碳的强结合特性,稳定碳,使其尽量不与铬结合,最终达到稳定铬的目的,提高铬在奥氏体中的稳定性,避免从晶界析出,确保材料的耐腐蚀性。
奥氏体不锈钢稳定化处理的冷却方式和冷却速度对稳定化效果没有多大影响,所以,为了防止形状复杂工件的变形或为保证工件的应力最小,可采用较小的冷却速度,如空冷或炉冷。
3 消除应力处理确定奥氏体不锈钢消除应力处理工艺方法,应根据材质类型、使用环境、消除应力目的及工件形状尺寸等情况,注意掌握一些原则。
去除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或去除加工后的残留应力。
可采用固溶化处理加热温度并快冷,I类、II类奥氏体不锈钢可采用较缓慢的冷却入式。
为保证工件最终尺寸的稳定性。
可采用低的加热温度和缓慢的冷却速度。
为消除很大的残留应力。
消除在工作环境中可能产生新应力的工件的残余应力或为消除大截面焊接件的焊接应力,应采用因溶化加热温度,III类奥氏体不锈钢必须快冷。
这种情况最好选用I类或II类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后缓慢冷却,消除应力的效果更好。
为消除只能采用局部加热方式工件的残留应力。
应采取低温度加热并缓慢冷却的方式。
4 敏化处理敏化处理实际上不属于奥氏体不锈钢或其制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应该采用的热处理方法。
不锈钢管固溶处理退火处理的作用奥氏体不锈钢通过固溶处理来软化,一般将不锈钢管加热到 950~1150℃左右,保温一段时间,使碳化物和各种合金元素充分均匀地溶解于奥氏体中,然后快速淬水冷却,碳及其它合金元素来不及析出,获得纯奥氏体组织,称之为固溶处理;固溶处理的作用有3 点;⑴使钢管组织和成分均匀一致,这对原料尤其重要,因为热轧线材各段的轧制温度和冷却速度不一样,造成组织结构不一致;在高温下原子活动加剧,σ 相溶解,化学成分趋于均匀,快速冷却后就获得均匀的单相组织;⑵消除加工硬化,以利于继续冷加工;通过固溶处理,歪扭的晶格恢复,伸长和破碎的晶粒重新结晶,内应力消除,钢管抗拉强度下降,伸长率上升;⑶恢复不锈钢固有的耐蚀性能;由于冷加工造成碳化物析出,晶格缺陷,使不锈钢耐蚀性能下降;固溶处理后钢管耐蚀性能恢复到最佳状态;对于不锈钢而言,固溶处理的3 个要素是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固溶温度主要根据化学成分确定;一般说来,合金元素种类多、含量高的牌号,固溶温度要相应提高;特别是锰、钼、镍、硅含量高的钢,只有提高固溶温度,使其充分溶解,才能达到软化效果;但稳定化钢,如1Cr18Ni9Ti,固溶温度高时稳定化元素的碳化物充分溶解于奥氏体中,在随后的冷却中会以Cr23C6 的形态在晶界析出,造成晶间腐蚀;为使稳定化元素的碳化物TiC 和NbC不分解、不固溶,一般采用下限固溶温度;不锈钢俗话说就是不容易生锈的钢,实际上有一部分的不锈钢,既含有不锈性,又含有耐酸性耐蚀性;不锈钢的不锈性和耐蚀性是因为它表面上富铬氧化膜钝化膜的形成;其中不锈性和耐蚀性是相对的;实验证明,钢在大气、水等弱介质中和硝酸等氧化性介质中,其耐蚀性就会随钢中铬含水量的增加而提高,则是成正比例的.当铬含量达到一定的百分比时,钢的耐蚀性就发生突变,即从易生锈到不易生锈,从不耐蚀到耐腐蚀;不锈钢的分类方法也有很多;如按主要化学成分分类,基本上可分为铬不锈钢和铬镍不锈钢两大系统按室温下的组织结构进行分类,有马氏体型、奥氏体型、铁素体和双相不锈钢;按耐蚀类型分可分为耐点蚀不锈钢、耐应力腐蚀不锈钢、耐晶间腐蚀不锈钢等按其用途划分则有耐硝酸不锈钢、耐硫酸不锈钢、耐海水不锈钢等等,;按功能特点分类又可分为无磁不锈钢、易切削不锈钢、低温不锈钢、高强度不锈钢等等;不锈钢材具有优异的耐蚀性、成型性、相容性以及在很宽温度范围内的强韧性等系列特点,在重工业、轻工业、生活用品行业以及建筑装饰等行业中获取得广泛的应用.用不锈钢制成的产品也丰富百样.就如不锈钢无缝管.不锈钢无缝管产品有以下的特性:1 、对材质的化学成份进行化学分析化学成份符合标准规定;2 、压 .水压试验对耐压用管逐支进么水压试验在规定压力值不保持不小于5 秒气不泄露常规供货水压压力试验为.气压压力试验为;3 、腐蚀试验:所供工业耐腐蚀钢管均按标准规定或双方协议的腐蚀方法进行钢管的耐腐蚀性能检验不得有晶间腐蚀倾向;4 、工艺性能检验:压扁试验.拉伸试验.冲击试验.扩口试验.硬度试验.金相试验.弯曲试验.无损探伤包括涡流探伤.X 光探伤和超声波探伤;不锈钢无缝管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冶炼、食品、电业、造纸、水利、化工、化纤、医药、航天建筑、交通、制酒等行业;一般退火:是指在没有保护气体的作用下进行的退火,比如明火加热的连退炉,这类退火后的带钢,还需要经过酸洗,去除表面上在退火过程中生成的氧化铁皮,由于受到酸的腐蚀,表面粗糙度下降,所以光泽性较差,看上去表面发白,不亮;光亮退火:分两种 ,一种是用全氢保护状态下的退火,此氢气来源于电解或第三方供应、纯度高、露点低;另一种是用氨分解,分解后的气体经过干燥后进入炉内作为保护气体,相对来说纯度和露点都要差一些;但是,两种方法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用氢气来作为保护气体,炉体结构特殊,内部有一根叫“弗”的东西,火焰先加热“马弗”,再通热传导的方法将热量传导给带钢,这样子避免了带钢的氧化,因而经过光亮退火后的带钢不需要再酸洗,带钢“基本”保持原来的粗糙度,所以光亮退火的带钢比一般退火的带钢亮;而且,为了获得亮的表面,光亮退火之前应该对带钢进行“脱脂”和清洗,去除带钢表面的油污等;。
304不锈钢管是如何进行热处理的304不锈钢是一种具有优良耐腐蚀性能的不锈钢材料,常用于制作管道、配件和设备,特别是在化工、石油和食品加工等行业。
为了提高304不锈钢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通常需要进行热处理。
热处理可以分为固溶处理、退火和淬火处理。
1.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是指将304不锈钢加热到固溶化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以使合金元素均匀溶解于基体中。
固溶处理温度通常为1010-1150°C,保温时间取决于材料的厚度和尺寸,一般为30分钟至4小时。
固溶处理可以消除304不锈钢材料中的焊接热影响区,提高晶粒尺寸和晶格缺陷的稳定性,还可以减小应力和增加硬度。
固溶处理后,还需要进行快速冷却(水冷或风冷)来避免残余奥氏体的形成。
2.退火处理退火是将固溶处理后的材料加热到较低的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将其缓慢冷却。
退火处理有两种类型:全退火和部分退火。
全退火是将材料加热到800-900°C,然后保温2-4小时,然后缓慢冷却。
全退火可以消除固溶处理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和硬度,恢复材料的韧性和良好的耐蚀性。
部分退火是将材料加热到500-700°C,保温1-2小时,然后缓慢冷却。
部分退火可以使304不锈钢材料保持一定的硬度和强度,同时具有良好的韧性和耐蚀性。
3.淬火处理淬火是将304不锈钢加热到固溶温度,然后迅速冷却,以使材料形成马氏体组织结构。
淬火温度通常为950-1050°C,冷却介质可以是水、矿泉水或风冷。
淬火处理可以显著提高304不锈钢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但会降低材料的韧性和耐蚀性。
因此,在淬火处理后,通常需要进行回火处理来恢复材料的韧性和耐蚀性。
回火温度和时间的选择取决于所需的最终性能。
总之,304不锈钢管的热处理过程涉及固溶处理、退火处理和淬火处理。
这些处理方法有助于提高不锈钢材料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并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方法。
敏化处理:18-8钢系列的奥氏体不锈钢在450℃~850℃〔此区间常称为敏化温度〕短时间加热,使其具有晶间腐蚀倾向。
这是因为碳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很大影响。
奥氏体不锈钢在经400℃~850℃的温度X围内〔敏化温度区域〕时,会有高铬碳化物〔Cr23C6〕析出,当铬含量降至耐腐蚀性界限之下,此时存在晶界贫铬,会产生晶间腐蚀,严重时材料能变成粉末。
该方法一般只在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时采用。
〔2〕固溶热处理:将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1100℃左右,使碳化物相全部或根本溶解,碳固溶于奥氏体中,然后快速冷却至室温,使碳到达过饱和状态〔碳已经稳定了,没有能力和时机与铬形成高铬碳化物〕。
不同的不锈钢固溶化的温度烧有不同,304,316等奥氏体不锈钢一般是1050℃,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要高一点,可到1150℃.固溶热处理:将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1100℃左右,使碳化物相全部或根本溶解,碳固溶于奥氏体中,然后快速冷却至室温,使碳到达过饱和状态〔碳已经稳定了,没有能力和时机与铬形成高铬碳化物〕。
这种热处理方法为固溶热处理。
固溶热处理中的快速冷却似乎象普通钢的淬火,但此时的‘淬火’与普通钢的淬火是不同的,前者是软化处理,后者是淬硬〔形成马氏体〕。
后者为获得不同的硬度所采取的加热温度也不一样,但没到1100℃。
我是搞火电的,答复可能不太全面,谁知道的可以继续补充。
在电厂中,奥氏体不锈钢管进展冷弯加工,容易产生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很拗口,其实就是产生了马氏体〕,容易引起耐蚀性的下降。
ASME标准规定,当加工量超过一定量时就必须进展固溶处理〔3〕稳定化处理:为防止碳与铬形成高铬碳化物,在奥氏体钢中参加稳定化元素〔如Ti和Nb〕,在加热到875℃以上温度时,能形成稳定的碳化物。
这是因为Ti〔或Nb〕能优先与碳结合,形成TiC〔或NbC〕,从而大大降低了奥氏体中固溶碳的浓度〔含量〕,起到了牺牲Ti〔或Nb〕保护Cr的目的。
不锈钢管固溶处理退火处理的作用不锈钢管的固溶处理和退火处理是两种常见的热处理方式,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请注意,以下所述的内容是笼统的处理方法,具体的处理参数会根据不锈钢的牌号、规格以及应用要求而有所不同。
1.固溶处理的作用:(1)优化不锈钢的组织结构:不锈钢中的合金元素在快速冷却下可能会形成冷变硬的、不利于性能发挥的组织结构,固溶处理可以使不锈钢中的合金元素均匀溶解,从而得到均匀的组织结构,提高材料的塑性、韧性和强度。
(2)消除工艺缺陷:包括异物、气孔、夹杂物等,这些缺陷会降低不锈钢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
(3)提高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通过固溶处理,可以使不锈钢中的合金元素均匀分布,从而提高不锈钢的抗腐蚀能力。
(4)提高不锈钢的热稳定性:固溶处理可以降低不锈钢的晶界能量,减少碳、硫等元素对晶界的贡献,从而提高不锈钢的热稳定性,延缓晶界腐蚀和晶粒长大。
(5)改善不锈钢的加工性能:经过固溶处理的不锈钢,其塑性和韧性一般会有所提高,从而提高材料的加工性能,便于进行冷加工、热加工等工艺。
2.退火处理的作用:(1)消除应力:经过冷加工(如拉伸、弯曲)后,不锈钢可能会出现残余应力,这些应力可能导致材料失稳、变形和裂纹等问题。
退火处理可以消除材料中的残余应力,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恢复材料的机械性能:经过冷加工,不锈钢中的晶体结构会发生变化,退火处理可以让晶体结构恢复到初始状态,恢复材料的机械性能。
(3)调整晶粒大小和组织结构:通过退火处理,可以调整不锈钢的晶粒大小和组织结构,从而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能、抗腐蚀性能等。
总之,固溶处理和退火处理是不锈钢管热处理的常见方法,通过调整不锈钢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可以提高不锈钢的塑性、韧性、强度、抗腐蚀性能和热稳定性,优化材料的加工性能和应用性能。
敏化处理:18-8钢系列的奥氏体不锈钢在450℃~850℃(此区间常称为敏化温度)短时间加热,使其具有晶间腐蚀倾向。
这是因为碳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很大影响。
奥氏体不锈钢在经400℃~850℃的温度范围内(敏化温度区域)时,会有高铬碳化物(Cr23C6)析出,当铬含量降至耐腐蚀性界限之下,此时存在晶界贫铬,会产生晶间腐蚀,严重时材料能变成粉末。
该方法一般只在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时采用。
(2)固溶热处理:将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1100℃左右,使碳化物相全部或基本溶解,碳固溶于奥氏体中,然后快速冷却至室温,使碳达到过饱和状态(碳已经稳定了,没有能力和机会与铬形成高铬碳化物)。
不同的不锈钢固溶化的温度烧有不同, 304,316等奥氏体不锈钢一般是1050℃,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要高一点,可到1150℃.固溶热处理:将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1100℃左右,使碳化物相全部或基本溶解,碳固溶于奥氏体中,然后快速冷却至室温,使碳达到过饱和状态(碳已经稳定了,没有能力和机会与铬形成高铬碳化物)。
这种热处理方法为固溶热处理。
固溶热处理中的快速冷却似乎象普通钢的淬火,但此时的‘淬火’与普通钢的淬火是不同的,前者是软化处理,后者是淬硬(形成马氏体)。
后者为获得不同的硬度所采取的加热温度也不一样,但没到1100℃。
我是搞火电的,回答可能不太全面,谁知道的可以继续补充。
在电厂中,奥氏体不锈钢管进行冷弯加工,容易产生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很拗口,其实就是产生了马氏体),容易引起耐蚀性的下降。
ASME标准规定,当加工量超过一定量时就必须进行固溶处理(3)稳定化处理:为避免碳与铬形成高铬碳化物,在奥氏体钢中加入稳定化元素(如Ti和Nb),在加热到875℃以上温度时,能形成稳定的碳化物。
这是因为Ti(或Nb)能优先与碳结合,形成TiC(或NbC),从而大大降低了奥氏体中固溶碳的浓度(含量),起到了牺牲Ti(或Nb)保护Cr的目的。
Ti、Nb奥氏体不锈钢不需要去应力退火的原因分析
一般的规范对不锈钢管道焊后热处理都没有要求,因为不锈钢焊后热处理的话,有一个敏化温度区,会降低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
只有在工厂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对不锈钢设备进行固溶处理或者稳定化处理,消除应力,提高他的耐腐蚀性能。
A不锈钢和双相不锈钢焊后一般进行与其固溶工艺相同的焊后热处理,其目的是提高耐腐蚀性能;M不锈钢因淬透性好,空冷都能形成马氏体,所以焊后一般进行回火处理,其目的是提高焊接接头的韧性,降低硬度,消除应力。
不锈钢只能固溶处理,本身就做不了热处理,所以不锈钢在加工后一般都不需要消除应力热处理。
最好自己查相关资料,网上得来总是假,碰到不懂装懂的,随便应答的,根本就是假的或骗人的就直接误导你,甚至害惨你。
不锈钢的固溶热处理固溶热处理:将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1100℃左右,使碳化物相全部或基本溶解,碳固溶于奥氏体中,然后快速冷却至室温,使碳达到过饱和状态(碳已经稳定了,没有能力和机会与铬形成高铬碳化物),强化固溶体,并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消除应力与软化,以便继续加工或成型这种热处理方法为固溶热处理。
固溶热处理中的快速冷却似乎象普通钢的淬火,但此时的‘淬火’与普通钢的淬火是不同的,前者是软化处理,后者是淬硬(形成马氏体)。
后者为获得不同的硬度所采取的加热温度也不一样,但没到1100℃。
稳定化处理,一般是在固溶处理后进行,常用于含Ti、Nb的18-8钢,固处理后,将钢加热到850~880℃保温后空冷,此时Cr的碳化物完全溶解,脱而钛的碳化物不完全溶解,且在冷却过程中充分析出,使碳不可能再形成铬的碳化物,因而有效地消除了晶间腐蚀。
1Cr18Ni9Ti棒材稳定化处理替代固溶处理的工艺研究原遵智,陈汉辉通过对1Cr18Ni9Ti热轧不锈钢棒材稳定化处理和固溶处理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两种工艺处理后的机械性能和耐晶间腐蚀性能基本相同,而且稳定化处理对提高其耐晶间腐蚀性能是有利的,因此确认1Cr18Ni9Ti不锈钢可以用稳定化处理工艺替代通常采用的固溶处理工艺。
这里面没有介绍硬度的变化,但分析一下不难发现,固溶处理是通常是1100℃左右水冷,而随后的稳定化退火是采用的850~880℃保温后空冷,硬度从理论上讲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稳定化退火后晶粒度不会变粗,韧性不但不会下降,而且会有所上升!20G与20g有什么区别?20g——读作20锅,板材,GB150-1998中已找不到其许用应力,可代替Q235-C;20G——读作20高,管材,符合GB6479-2000《高压化肥设备用无缝钢管》的规定,GB150-1998中给出了其许用应力。
二者一个是板材,一个是管材,按道理不可比较,但为说明问题,看一下二者的主要特性:1.磷、硫含量20g:P含量≤0.035%,S含量≤0.035%20G:P含量≤0.030%,S含量≤0.030%当然,其它化学元素的含量也有区别。
不锈钢板冲压后热处理的工艺流程第一阶段:退火退火是指通过加热不锈钢板材到一定温度,然后在空气中或者其他介质中冷却的过程。
退火能够消除冷变形应力,恢复材料的塑性和形变能力,并且改善材料的内部晶粒结构。
退火的具体工艺步骤如下:1.检查钢板在退火之前,需要对钢板进行检查,包括检查表面质量、尺寸和硬度等指标,确保钢板符合要求。
2.加热将钢板放入加热炉中,升温到退火温度。
具体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根据材料的组织结构和要求来确定。
3.保温保持钢板在退火温度下一定的时间,以保证材料内部的晶粒得到充分的再生长和松弛。
4.冷却冷却方式分为自然冷却和强制冷却两种。
自然冷却是将加热后的钢板平放在空气中放凉,强制冷却则是利用水或其他冷却介质进行冷却。
第二阶段: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是指将不锈钢材料加热到固溶温度,使合金元素彻底溶解在基体中。
固溶处理能够提高钢材的耐腐蚀性能和机械性能。
固溶处理的具体工艺步骤如下:1.加热将钢板放入加热炉中,升温到固溶温度。
具体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根据材料的组织结构和要求来确定。
2.保温保持钢板在固溶温度下一定的时间,以保证合金元素充分溶解在基体中。
3.冷却冷却方式与退火阶段相似,可以选择自然冷却或者强制冷却。
第三阶段:析出硬化在固溶处理后,不锈钢板的合金元素会重新分布并形成细小的析出物,从而增加钢材的硬度和强度。
析出硬化的具体工艺步骤如下:1.加热将固溶处理后的钢板再次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以促使析出物的形成。
具体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根据材料的组织结构和要求来确定。
2.保温保持钢板在析出硬化温度下一定的时间,以保证析出物的形成和分布。
3.冷却最后,将钢板冷却到室温。
以上就是不锈钢板冲压后的热处理工艺流程的详细介绍。
不同的不锈钢材料和具体要求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具体的工艺参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确定。
不锈钢管件加工工艺
不锈钢管件是一种重要的管道连接件,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食品医药、造船航空等领域。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管道连接件,需要通过精细的加工工艺来确保产品的质量。
下面按照加工流程、工艺要求、质量控制三个方面介绍不锈钢管件加工工艺。
一、加工流程
1、热处理:将焊接之后的管材进行退火和固溶处理,以提高管件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2、加工成型:通过数控机床等设备将不锈钢管材进行切割、磨削、铣削等工艺,形成符合设计要求的管件形状;
3、表面处理:通过抛光、喷砂等工艺对不锈钢管件的外观进行加工,提高产品的美观度和表面光泽度;
4、检验:对加工好的不锈钢管件进行外观、尺寸等方面的检验,确保产品的质量。
二、工艺要求
1、焊接质量:焊缝的质量对于不锈钢管件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需要确保焊缝的强度、密封性符合规范要求;
2、加工精度:管件所采用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要符合设计要求,确保管路的正常运行和外观美观;
3、表面的耐腐性:要求加工后的管件表面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不易生锈,并且具有一定的防污能力。
三、质量控制
1、热处理过程中要控制退火和固溶的温度、时间,达到合适的合金结构和性能;
2、加工成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加工,保证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
3、表面处理中要严格按照抛光、喷砂等工艺要求进行,确保表面光滑度和耐腐蚀性;
4、检验后对不合格品要及时处理,不合格率必须控制在极低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不锈钢管件加工工艺需要精细的加工流程、严格的工艺要求和有效的质量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16固溶处理的目的
在金属材料的加工过程中,固溶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热处理工艺,其中316不锈钢的固溶处理尤为常见。
其目的主要是促使合金元素均匀地溶解在基体中,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对于316不锈钢而言,固溶处理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固溶处理能够使不锈钢中的合金元素如铬、镍等均匀地分布在晶粒中。
316不锈钢通常含有一定比例的铬和镍,这些合金元素能够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通过固溶处理,这些合金元素能够更好地溶解在晶粒中,增强材料的耐腐蚀性,使得材料在恶劣环境下更加稳定。
其次,固溶处理还能改善316不锈钢的力学性能。
通过固溶处理,合金元素的溶解度增加,从而可以改变晶格结构、晶粒尺寸和析出物的形态,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和塑性,使其具有更好的工程性能。
此外,固溶处理还可以消除316不锈钢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
在不锈钢的加工过程中,由于形变、切削等因素可能会导致材料产生残余应力,影响材料的稳定性和性能。
固溶处理能够使材料再次处于热平衡状态,减少残余应力的存在,提高材料的稳定性。
最后,固溶处理还可以改善316不锈钢的加工性能。
固溶处理后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使得其更易于进行后续的成型加工,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316不锈钢固溶处理的目的主要包括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能、改善力学性能、消除残余应力和改善加工性能。
这些优点使得固溶处理成为不锈钢加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艺之一,有助于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和应用范围。
1。
敏化处理:18-8钢系列的奥氏体不锈钢在450℃~850℃(此区间常称为敏化温度)短时间加热,使其具有晶间腐蚀倾向。
这是因为碳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很大影响。
奥氏体不锈钢在经400℃~850℃的温度范围内(敏化温度区域)时,会有高铬碳化物(Cr23C6)析出,当铬含量降至耐腐蚀性界限之下,此时存在晶界贫铬,会产生晶间腐蚀,严重时材料能变成粉末。
该方法一般只在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时采用。
(2)固溶热处理:将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1100℃左右,使碳化物相全部或基本溶解,碳固溶于奥氏体中,然后快速冷却至室温,使碳达到过饱和状态(碳已经稳定了,没有能力和机会与铬形成高铬碳化物)。
不同的不锈钢固溶化的温度烧有不同, 304,316等奥氏体不锈钢一般是1050℃,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要高一点,可到1150℃.固溶热处理:将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1100℃左右,使碳化物相全部或基本溶解,碳固溶于奥氏体中,然后快速冷却至室温,使碳达到过饱和状态(碳已经稳定了,没有能力和机会与铬形成高铬碳化物)。
这种热处理方法为固溶热处理。
固溶热处理中的快速冷却似乎象普通钢的淬火,但此时的‘淬火’与普通钢的淬火是不同的,前者是软化处理,后者是淬硬(形成马氏体)。
后者为获得不同的硬度所采取的加热温度也不一样,但没到1100℃。
我是搞火电的,回答可能不太全面,谁知道的可以继续补充。
在电厂中,奥氏体不锈钢管进行冷弯加工,容易产生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很拗口,其实就是产生了马氏体),容易引起耐蚀性的下降。
ASME标准规定,当加工量超过一定量时就必须进行固溶处理(3)稳定化处理:为避免碳与铬形成高铬碳化物,在奥氏体钢中加入稳定化元素(如Ti和Nb),在加热到875℃以上温度时,能形成稳定的碳化物。
这是因为Ti(或Nb)能优先与碳结合,形成TiC(或NbC),从而大大降低了奥氏体中固溶碳的浓度(含量),起到了牺牲Ti(或Nb)保护Cr的目的。
不锈钢管固溶处理退火
处理的作用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不锈钢管固溶处理退火处理的作用奥氏体不锈钢通过固溶处理来软化,一般将不锈钢管加热到950~1150℃左右,保温一段时间,使碳化物和各种合金元素充分均匀地溶解于奥氏体中,然后快速淬水冷却,碳及其它合金元素来不及析出,获得纯奥氏体组织,称之为固溶处理。
固溶处理的作用有3点。
⑴使钢管组织和成分均匀一致,这对原料尤其重要,因为热轧线材各段的轧制温度和冷却速度不一样,造成组织结构不一致。
在高温下原子活动加剧,σ相溶解,化学成分趋于均匀,快速冷却后就获得均匀的单相组织。
⑵消除加工硬化,以利于继续冷加工。
通过固溶处理,歪扭的晶格恢复,伸长和破碎的晶粒重新结晶,内应力消除,钢管抗拉强度下降,伸长率上升。
⑶恢复不锈钢固有的耐蚀性能。
由于冷加工造成碳化物析出,晶格缺陷,使不锈钢耐蚀性能下降。
固溶处理后钢管耐蚀性能恢复到最佳状态。
对于不锈钢而言,固溶处理的3个要素是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
固溶温度主要根据化学成分确定。
一般说来,合金元素种类多、含量高的牌号,固溶温度要相应提高。
特别是锰、钼、镍、硅含量高的钢,只有提高固溶温度,使其充分溶解,才能达到软化效果。
但稳定化钢,如1Cr18Ni9Ti,固溶温度高时稳定化元素的碳化物充分溶解于奥氏体中,在随后的冷却中会以Cr23C6的形态在晶界析出,造成晶间腐蚀。
为使稳定化元素的碳化物(TiC和NbC)不分解、不固溶,一般采用下限固溶温度。
不锈钢俗话说就是不容易生锈的钢,实际上有一部分的不锈钢,既含有不锈性,又含有耐酸性(耐蚀性)。
不锈钢的不锈性和耐蚀性是因为它表面上富铬氧化膜(钝化膜)的形成。
其中不锈性和耐蚀性是相对的。
实验证明,钢在大气、水等弱介质中和硝酸等氧化性介质中,其耐蚀性就会随钢中铬含水量的增加而提高,则是成正比例的.当铬含量达到一定的百分比时,钢的耐蚀性就发生突变,即从易生锈到不易生锈,从不耐蚀到耐腐蚀。
不锈钢的分类方法也有很多。
如按主要化学成分分类,基本上可分为铬
不锈钢和铬镍不锈钢两大系统按室温下的组织结构进行分类,有马氏体型、奥氏体型、铁素体和双相不锈钢;按耐蚀类型分可分为耐点蚀不锈钢、耐应力腐蚀不锈钢、耐晶间腐蚀不锈钢等按其用途划分则有耐硝酸不锈钢、耐硫酸不锈钢、耐海水不锈钢等等,;按功能特点分类又可分为无磁不锈钢、易切削不锈钢、低温不锈钢、高强度不锈钢等等。
不锈钢材具有优异的耐蚀性、成型性、相容性以及在很宽温度范围内的强韧性等系列特点,在重工业、轻工业、生活用品行业以及建筑装饰等行业中获取得广泛的应用.用不锈钢制成的产品也丰富百样.就如不锈钢无缝管.不锈钢无缝管产品有以下的特性:
1、对材质的化学成份进行化学分析化学成份符合标准规定。
2、压.水压试验对耐压用管逐支进么水压试验在规定压力值不保持不小于5秒气不泄露常规供货水压压力试验为2.45MPa.气压压力试验为P0.5MPAa。
3、腐蚀试验:所供工业耐腐蚀钢管均按标准规定或双方协议的腐蚀方法进行钢管的耐腐蚀性能检验不得有晶间腐蚀倾向。
4、工艺性能检验:压扁试验.拉伸试验.冲击试验.扩口试验.硬度试验.金相试验.弯曲试验.无损探伤包括涡流探伤.X光探伤和超声波探伤。
不锈钢无缝管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冶炼、食品、电业、造纸、水利、化工、化纤、医药、航天建筑、交通、制酒等行业。
一般退火:
是指在没有保护气体的作用下进行的退火,比如明火加热的连退炉,这类退火后的带钢,还需要经过酸洗,去除表面上在退火过程中生成的氧化铁皮,由于受到酸的腐蚀,表面粗糙度下降,所以光泽性较差,看上去表面发白,不亮。
光亮退火:
分两种,
一种是用全氢保护状态下的退火,此氢气来源于电解或第三方供应、纯度高、露点低;
另一种是用氨分解,分解后的气体经过干燥后进入炉内作为保护气体,相对来说纯度和露点都要差一些。
但是,两种方法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用氢气来作为保护气体,炉体结构特殊,内部有一根叫“弗”的东西,火焰先加热“马弗”,再通热传导的方法将热量传导给带钢,这样子避免了带钢的氧化,因而经过光亮退火后的带钢不需要再酸洗,带钢“基本”保持原来的粗糙度,所以光亮退火的带钢比一般退火的带钢亮。
而且,为了获得亮的表面,光亮退火之前应该对带钢进行“脱脂”和清洗,去除带钢表面的油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