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氮氧化物和硫化物污染现状和治理政策
- 格式:docx
- 大小:131.03 KB
- 文档页数:6
氮氧化合物的排放现状及标准我国氮氧化物排放量逐年增加,且以火电厂排放为主,主要城市大气氮氧化物浓度偏高,酸雨正向复合型转变,部分城市灰霾天数逐年增加,氮氧化物排放造成的环境效应日益明显。
因此,进一步严格我国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标准势在必行,火电厂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迫切需要尽快修订。
要使修订的排放标准科学合理,就不仅需要研究我国的环境状况、技术水平和经济水平,而且需要研究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排放标准,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
火电厂氮氧化合物的排放现状据《中国火电厂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控制技术方案》统计,2009年的排放总量已达到860万t,比2003年的597.3万t增加43.9%,占全国排放量的35%~40%。
到2020年,我国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将达到1234万t以上,由此可见,火电大气污染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越来越严重。
我国火电厂NOX排放标准制定概况我国1991年颁布了《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 -1991),之后历经1996年和2003年两次修订,1996年修订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新建1000t/h以上的锅炉(对应300MW机组)规定了NOX的排放浓度要求,对于其他锅炉的NOX排放没有要求。
2003年修订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 -2003),则按时段和燃料特性分别规定了燃煤、燃油锅炉的NOX排放限值。
无论是1996版还是2003版的标准,对火电厂氮氧化物的控制原则都是基于低氮燃烧技术能达到的排放水平来制订的。
除国家标准之外,个别省级政府还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颁布了更为严格的地方性排放标准。
除北京、上海要求新、扩、改建火电厂同步建设烟气脱硝装置外,其他省份还是基于低氮燃烧技术的原则,北京还要求已有电厂也安装烟气脱硝装置。
中美欧火电厂NOX排放标准比较美国从1997年7月9日以后火电厂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值就以绩效标准(Ib/MWh)和单位输入热量的排放(Ib/MBtu)同时给出,2005年2月28日以后新建电厂的排放标准则只有绩效标准,淡化了标准限值与燃煤种类、机组效率之间的关系;而欧洲火电厂的氮氧化物排放标准则是无论是现有电厂还是新建电厂,标准限值也均与燃煤挥发分无关,仅在法国的海外部分地区、葡萄牙的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西班牙的加纳利群岛等个别区域氮氧化物排放限值与燃煤挥发分有关;我国现行火电厂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值与煤质挥发分密切相关。
2024年氮氧化物治理市场分析现状引言氮氧化物(NOx)是大气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其排放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为了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各国纷纷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本文将对氮氧化物治理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全面了解该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氮氧化物治理技术概述氮氧化物治理技术主要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非选择性催化还原(SNCR)、氧化催化(CO)等方法。
SCR技术采用催化剂将氨气与氮氧化物反应,使其转化为氮气和水蒸气,从而实现氮氧化物的脱除。
SNCR技术通过向燃烧设备喷射尿素或氨水等还原剂,使其与氮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最终转化为无害物质。
CO 技术则通过将燃烧设备排放的废气中的氮氧化物氧化为二氧化氮,再通过催化剂将其转化为氮气和水蒸气。
氮氧化物治理市场现状分析市场规模目前,全球氮氧化物治理市场规模逐年扩大,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氮氧化物治理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X亿美元。
市场驱动因素氮氧化物治理市场的发展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推动: 1. 政策法规的支持:各国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环保政策和法规,要求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从而促进了氮氧化物治理市场的发展。
2. 环境意识的提高: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大气污染物的治理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氮氧化物治理市场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3. 技术进步和创新:氮氧化物治理技术不断改良和创新,使得治理设备更加高效和节能,这也促进了氮氧化物治理市场的发展。
市场竞争格局氮氧化物治理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由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这些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可以提供全面的治理方案和设备。
此外,一些新兴企业也加入到市场竞争中,通过技术创新和差异化服务来争取市场份额。
市场前景与挑战氮氧化物治理市场的前景广阔,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府政策的推动,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我国VOCs污染治理政策及现状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VOCs(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VOCs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影响,应对VOCs污染成为环境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介绍我国VOCs污染治理政策及现状。
我国对VOCs污染的治理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法规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了VOCs排放的管理要求和措施,要求减少VOCs污染。
此外,还有许多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如《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源自动监测管理办法》等,对VOCs污染进行相关管理。
2.标准要求我国的VOCs排放标准颁布了系列的标准。
其中,除了一些行业和领域已经实施的排放标准,还有一些正在更新措施的标准,如汽车、油漆、印染等行业的相关标准。
3.技术支持技术的支持对VOCs的治理至关重要。
在VOCs治理技术上,我国的相关技术已经日渐成熟,包括燃烧、吸附、解吸、催化氧化等技术。
在污染治理方面,技术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4.行业监管在污染治理方面,行业监管也十分重要。
我国的VOCs污染治理政策中,除了已经颁布的标准和法律法规,还有行业标准和规范。
这些标准和规范制定了VOCs排放和减排的管理和要求。
目前,我国针对VOCs污染的治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加强治理。
1.技术进步技术的进步对VOCs污染的治理十分重要,但是要想推广和应用一些新技术面临许多困难。
如拦截和恢复VOCs等技术,需要提高技术水平,减少成本,这仍然需要我们的努力。
2.排放量大VOCs的排放量大,主要是由于我国化工、印染、油漆等工业污染排放所致。
在这些行业中,需要加强减排措施,限制污染物的排放和转化。
3.监管不够对行业内的VOCs污染治理和管理需要更加明确、强化的规范和管理。
在政府和相关行业方面的合作方面,也需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和合作。
综上,我国的VOCs污染治理面临的问题还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
我们需要加强政策、技术和行业监管方面的相关工作,同时需要减少VOCs的排放量,加强环保意识,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氮氧化物对环境的危害及污染操纵技术摘要:氮氧化物气体是危害最大、最难处置的大气污染物之一。
随着经济的迅猛进展,有效操纵氮氧化物造成的大气污染已迫在眉睫。
本文对氮氧化物的来源、危害及操纵技术进行了概述,这关于“十二五”期间氮氧化物的减排有了更进一步的熟悉。
关键词:氮氧化物来源危害低氮燃烧技术烟气脱硝技术我国是以燃煤为主的进展中国家,其能源组成以煤炭为主,消耗量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76 %左右。
随着经济的快速进展,煤耗的增加,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日趋严峻,而氮氧化物(NOx) 是其中的要紧污染物之一。
最近几年来,由于机动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尾气排放氮氧化物(NOX)也是一个不容轻忽的问题。
因此,国家“十二五”期间把氮氧化物(NOX)做为减排指标考核,操纵氮氧化物(NOX)排放量已势在必行,。
氮氧化物的来源及危害大气中氮氧化物有N2O.NO.NO2.N2O3.N2O4和N2O5,总起来用NOx表示。
其中污染大气的主若是NO和NO2。
NO毒性不太大,但进入大气后可被缓慢地氧化成NO2,当大气中有O3等强氧化剂存在时,或在催化剂作用下,其氧化速度会加速。
大气中的NOx来源要紧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自然界中的固氮菌.雷电等自然进程所产生,每一年全世界约产生5亿吨,另一方面是由人类活动所产生,每一年全世界产生量超过5000万吨。
在人类活动产生的NOx中,由各类炉窑.机动车和柴油机等燃料高温燃烧产生的约占90%以上,第二是硝酸生产.硝化进程.火药生产及金属表面的硝酸处置等进程。
从燃烧系统中排出的NOx95%以上是NO,其余要紧为NO2。
由于在环境中NO最终将转化为NO2,因此,估算的NOx排放量都按NO2计。
NO2的毒性约为NO的5倍。
当NO2参与大气中的光化学反映,形成光化学烟雾后,其毒性更强。
大气中的NOx对人和动植物都有必然的危害。
NO还会致使中枢神经受损,引发痉挛和麻痹。
高浓度NO中毒时,迅速致使肺部充血和水肿,乃至窒息死亡。
氮氧化物(NO X)的危害及治理方法氮氧化物(NO X)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造成NO X的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两个方面:自然发生源和人为发生源。
自然发生源除了因雷电和臭氧的作用外,还有细菌的作用。
自然界形成的NO X由于自然选择能达到生态平衡,故对大气没有多大的污染。
然而人为发生源主要是由于燃料燃烧及化学工业生产所产生的.例如:火力发电厂、炼铁厂、化工厂等有燃料燃烧的固定发生源和汽车等移动发生源以及工业流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排放NO X的量占到人为排放总量的90%以上。
据统计全球每年排入到大气的NO X总量达5000万t,而且还在持续增长.研究与治理NO X成已经成为国际环保领域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十二五”期间需要降低排放量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一、主要危害:通常所说的氮氧化物(NOx)主要包括NO、NO2、N2O、N2O3、N2O4、N2O5等几种。
这些氮氧化物的危害主要包括: ①NO X对人体及动物的致毒作用; ②对植物的损害作用;③NO X是形成酸雨、酸雾的主要原因之一;④NO X与碳氢化合物形成光化学烟雾;⑤NO X亦参与臭氧层的破坏。
1.1、对动物和人体的危害N0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非常强,是氧的数十万倍.一旦NO进入血液中,就从氧化血红蛋白中将氧驱赶出来,与血红蛋白牢固地结合在一起。
长时间暴露在1~1.5mg/l 的NO.环境中较易引起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病变.这些毒害作用还会促使早衰、支气管上皮细胞发生淋巴组织增生,甚至是肺癌等症状的产生。
1.2 形成光化学烟雾N0排放到大气后有助于形成O3.,导致光化学烟雾的形成N0+HC+02+阳光 NO2+O3(光化学烟雾)这是一系列反应的总反应。
其中HC为碳氢化合物,一般指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VOC 的作用则使从NO转变为NO2时不利用03,从而使03富集。
光化学烟雾对生物有严重的危害,如1952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致使大批居民发生眼睛红肿、咳嗽、喉痛、皮肤潮红等症状,严重者心肺衰竭,有几百名老人因此死亡。
第一章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控制政策和法规标准我国的s02和NO。
的排放量高居世界各国前列,由此带来的大气污染和酸雨问题十分严重,经济损失巨大,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控制S02和NO。
污染已势在必行。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SOz和NO。
的污染问题,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控制政策、法规及标准。
本章主要从我国SO?和NO。
的排放特征人手,阐述了我国控制802和NO.的政策、法规及标准。
第一节我国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特征一、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特征和危害(一)二氧化硫的特征和危害S02是目前大气污染物中含量较大、影响面较广的一种气态污染物。
大气中s02的来源很广,几乎所有的工业企业都可能产生。
它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过程,以及硫化物矿石的焙烧、冶炼等过程,火力发屯厂、有色金属冶炼厂、硫酸厂、炼油厂以及燃煤燃油的工业锅炉、炉窑等都排放SOz烟气。
在排放sO:的各种过程中,约90%来自燃料燃烧过程,具中火电厂排放量最大。
sO2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气味气体,对人体呼吸器官有很强的毒害作用,还可通过皮肤经毛孔侵入人体或通过食物和饮水经消化道进人人体而造成危害。
空气中S02的浓度只有lXlo”时,人就会感到胸部有一种被压迫的不适感;当浓度达到8X10—’时,人就会感到呼吸困难;当浓度达到10XlO6时,咽喉纤毛就会排出黏液。
人体主要经呼吸道吸收大气中的sO:,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道及眼黏膜的刺激症状。
急性中毒者表现出眼结膜和呼吸道黏膜强烈刺激症状,如流泪,畏光,鼻、咽、喉烧灼感及疼痛,咳嗽,胸闷,胸骨后疼痛,心悸,气短,恶心,呕吐等。
长期接触低浓度SO:可引起慢性损害,以慢性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间质纤维化等病理改变为常见。
轻度中毒者可有眼灼痛、畏光、流泪、流涕、咳嗽,常为阵发性干咳,鼻、咽、喉部有烧灼样痛,声音嘶哑,甚至有呼吸短促、胸痛、胸闷。
有时还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上腹痛和消化不良,以及全身症状如头痛、头昏、失眠、全身无力等。
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炼焦化学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工业部门之一,但其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于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包括对硫化物、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限值。
硫化物是炼焦化学工业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其排放会导致酸雨的生成,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对硫化物的排放限值应严格控制,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氮氧化物是另一个重要的排放物,其排放会导致大气中臭氧和酸雨的生成,对人体健康和植被生长造成危害。
因此,对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值也应得到严格控制。
此外,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也需要受到限制,以减少对大气和环境的污染。
其次,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还应包括对排放源的监测和治理要求。
监测排放源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排放异常,保证排放达标。
而治理排放源的技术要求,则可以促使企业采用先进的污染治理设备,减少污染物排放。
这对于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促进炼焦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执行和监督也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企业排放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排放标准的企业进行惩罚,确保排放达标。
同时,还应加强对排放治理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情况的监督,确保排放治理设备的有效运行,减少污染物排放。
总之,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限值、监测和治理排放源,以及加强执行和监督,可以有效减少炼焦化学工业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大气污染现状大气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存在的有害物质超过了环境可接受的范围,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目前,大气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以下是对大气污染现状及治理的简要回答,接下来将进一步展开讨论和分析。
大气污染的现状:1. 颗粒物污染:工业和交通排放的颗粒物是大气中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
颗粒物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如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2.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污染:燃烧化石燃料和工业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 臭氧污染:光化学反应产生的臭氧属于一种有害物质,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尤其是在夏季和高温天气更加严重。
大气污染的治理:1. 政策法规:加强控制大气污染源的排放,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环保法律和政策,对违法排放者进行处罚,提高企业和个人的环保意识。
2. 技术改进:投资于研发和使用洁净能源技术,如太阳能和风能,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同时,推广和使用环保技术和设备,如烟气脱硫和脱氮装置。
3. 污染物监测:建立和维护监测系统,定期监测污染物的浓度和来源,及时采取调整和治理措施。
4. 源头控制:加强工业和交通排放的治理,通过加强排放标准和监管,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5. 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环保组织之间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
进一步讨论和分析:大气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威胁。
有效治理大气污染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在政府层面,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监测系统,加强对污染源的管理和监管。
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强环境管理,推广绿色生产方式。
个人应增强环保意识,减少用车次数,采取节能减排的行动。
举个例子来说,中国是全球面临严重大气污染问题的国家之一。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大气污染,如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关闭高污染企业等。
大气污染物排放与治理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大量的污染物排放给空气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也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危害。
因此,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治理技术也成为了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介绍近年来关于大气污染物排放与治理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一、大气污染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排放主要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等。
其中,颗粒物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嫌疑物质,而氮氧化物则是臭氧污染的关键物质。
同时,这些污染物还会对人类健康、能源消耗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据统计,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在全球范围内居首位。
其中,烟煤、燃油、天然气等能源的燃烧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此外,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也是排放大气污染的重要行业。
因此,限制化石燃料的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加强工业和交通运输的污染控制等都是应对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
二、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治理大气污染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
其中,化学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效果最为显著的方法。
1.氮氧化物的治理目前,氮氧化物的主要治理技术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等。
SCR是利用催化剂将氨和NOx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从而达到氮氧化物治理的目的。
SNCR则是利用非催化剂将还原剂与NOx反应,减少其浓度。
此外,还有一种治理氮氧化物的方法称为低氧燃烧技术,其通过控制氧气浓度来限制氮氧化物的生成。
2.颗粒物的治理颗粒物治理的主要方法包括重力沉降法、静电过滤法、湿式过滤法、干式过滤法、电除尘法等。
其中,湿式过滤法和电除尘法是目前最受关注和应用的方法。
湿式过滤法可以使颗粒物与水接触形成沉淀物,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电除尘法则是利用高压电场使颗粒物带电后被导向极板收集。
3.硫化物的治理硫化物治理的主要方法包括烟气脱硫、吸附剂脱硫、膜分离脱硫、生物脱硫等。
我国氮氧化物治理技术的现状和研究进展氮氧化物是指一类由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包括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和氮氧化物(N2O)等。
这些化合物在大气中的存在,会对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我国近年来加强了氮氧化物的治理工作,推动了氮氧化物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我国氮氧化物治理技术的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燃烧技术:燃烧技术是目前治理氮氧化物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在燃烧过程中,通过优化燃烧条件,使氮氧化物的生成量尽可能降低。
同时,采用氮氧化物减排装置,如SCR脱硝设备和SNCR脱硝设备等,可以有效地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
(2) 催化转化技术:催化转化技术是一种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技术。
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将NOx转化为氮气和水蒸气等无害物质。
该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已经被广泛用于汽车尾气净化和工业废气治理等领域。
(3) 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法降解氮氧化物的技术。
该技术主要分为生物吸附和生物降解两种方式。
生物吸附是指利用生物质和微生物吸附氮氧化物,达到减排的目的;生物降解是指利用微生物代谢作用将氮氧化物降解为无害物质。
该技术具有经济、高效、环保等优势,已经成为氮氧化物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4) 光催化技术:光催化技术是一种利用光催化剂将氮氧化物分解为无害物质的技术。
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光催化剂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将NOx光催化分解为氮气和水蒸气等无害物质。
该技术具有高效、无二次污染、不需要添加化学试剂等优点,已经被广泛用于大气净化和水处理领域。
总之,我国氮氧化物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高,相信氮氧化物治理技术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保护人类和自然环境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氮氧化物减排对策氮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氮氧化物排放国之一,急需采取有效的减排对策。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我国氮氧化物减排对策。
一、加强工业源氮氧化物减排工业生产是氮氧化物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
为了减少工业源氮氧化物的排放,我国可以推行以下几项措施:1. 强化环保监管: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排污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对超标排放的企业进行处罚,确保企业正常运行的同时,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2. 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如低氮燃烧技术、脱硝技术等,降低氮氧化物排放。
3. 推广节能减排:鼓励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废气的产生,从根本上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二、加强交通运输领域氮氧化物减排交通运输是我国氮氧化物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
为了减少交通运输领域的氮氧化物排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优化交通组织:改善交通拥堵状况,减少车辆的怠速行驶时间,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
2. 推广公共交通工具: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降低交通运输领域的氮氧化物排放。
3. 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减少传统燃油车的使用,从源头上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三、加强农业源氮氧化物减排农业是氮氧化物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
为了减少农业源的氮氧化物排放,可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施肥:科学施肥,避免过量使用化肥,减少氮肥的氮氧化物挥发和淋溶损失。
2. 推广农田水利设施: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减少农田氮肥的流失,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
3. 发展有机农业:鼓励农民发展有机农业,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
四、加强生活源氮氧化物减排生活源是氮氧化物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
为了减少生活源的氮氧化物排放,可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废气治理:加强对燃煤、燃油锅炉的治理,推广清洁能源取暖方式,减少家庭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
氮氧化物治理措施1. 引言氮氧化物是一类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的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氮氧化物(NOx)和一氧化二氮(NO2)。
它们来自于燃烧过程中的高温燃烧反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和发电厂的排放等。
由于其对大气的恶劣影响,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治理措施来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本文将从技术、政策和管理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当前常见的氮氧化物治理措施。
2. 技术措施2.1 燃烧优化技术燃烧优化技术是通过改变燃料供给、调整空燃比等方式来优化燃烧过程,减少NOx的生成。
这种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燃煤、天然气和油料等能源的火电站、工业锅炉以及汽车发动机等。
具体措施包括:•使用低NOx燃料:选择低含硫和低氮的燃料,如低硫煤、天然气等。
•燃烧过程控制:通过调整供气量、供氧浓度、燃料喷射角度等参数,控制燃料的燃烧过程,减少NOx的生成。
•燃料预处理:对高氮含量的燃料进行预处理,如脱硫、脱氮等,降低NOx排放。
2.2 SCR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氮氧化物治理技术。
该技术通过在排放口设置SCR催化剂,在高温下将NOx转化为无害的氮和水。
SCR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厂、工业锅炉和柴油车尾气处理中。
SCR技术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和优化运行参数。
常见的催化剂有钒钛催化剂、铜铁催化剂等。
此外,还需要保证催化剂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运行,通常需要在200°C以上才能达到良好效果。
2.3 SNCR技术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 SNCR)技术是另一种常用的氮氧化物治理技术。
与SCR技术不同,SNCR技术在高温下通过添加还原剂(如尿素、氨水等)直接与NOx进行反应,将其还原为氮和水。
SNCR技术的优势在于设备简单、投资成本低。
然而,由于其对温度和氨浓度要求较高,需要严格控制运行参数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钢铁行业中主要污染物分析及防治对策钢铁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材料产业,但由于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钢铁行业中主要的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和废水等,这些污染物对空气和水质造成严重影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
钢铁行业的环保工作十分紧迫,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以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一、主要污染物分析1. 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钢铁行业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
其主要来源包括焦炉、高炉和炼钢炉等工艺装置的排放,以及其它辅助设备的排放。
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对人体呼吸道和皮肤有害,同时也会对植物和水生生物造成伤害,导致大气酸化和酸雨的形成。
2. 氮氧化物氮氧化物是钢铁行业排放的另一种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氮氧化物的排放源主要包括高炉、烧结机、煤气净化装置等,其排放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造成呼吸系统疾病和臭氧层破坏,并参与大气化学反应,产生二次污染。
3. 粉尘钢铁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污染,主要来自原料破碎、输送、料堆和装卸等环节。
粉尘不仅会造成能见度下降和雾霾天气,还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产生危害,导致呼吸道疾病和肺功能下降。
粉尘也会对环境造成机械覆盖和土壤污染。
4. 废水钢铁行业排放的废水主要包括冷却水、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等。
生产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悬浮物和油脂等有害物质,对水体造成污染,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影响生态平衡和水质安全。
二、防治对策为了减少钢铁行业排放的污染物,改善环境质量,钢铁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和技术改造。
具体的防治对策如下:1. 技术改造钢铁企业应加强技术改造,优化生产工艺,推广高效节能的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采用先进的脱硫、脱硝、除尘等烟气处理技术,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改进炼铁工艺,提高燃料利用率和炉渣利用率,减少粉尘的排放。
2. 设备更新钢铁企业应更新老化设备,安装高效节能的生产设备和污染治理设施,提高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处理效率。
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其对策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城市化进程迅猛,也带来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
本文将就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
1.现状分析中国城市大气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工业污染由于经济发展快速,工业活动频繁。
但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许多企业没有良好的环境管理措施,导致废气排放超标。
例如,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在工业区域普遍超标。
这些污染物通过大气传输,对周边城市造成了严重影响。
1.2.交通尾气交通工具的增加导致了交通尾气的排放量大幅增加。
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是主要污染物。
尤其是在交通拥堵严重的城市,例如北京和上海,交通尾气对大气污染贡献较大。
1.3.能源消耗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城市通常会产生较多的大气污染物。
燃煤电厂和家庭使用煤炭燃料是主要的污染源。
燃煤排放物中的硫化物和氮化物对空气质量产生了明显影响。
2.对策建议为解决中国城市大气污染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对策,以下提出几个主要建议:2.1.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并提高对法律的执行力度。
同时,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对违法排放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以强制促使企业和个人履行环境责任。
2.2.鼓励清洁能源的使用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采用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和风能。
此外,建设更多核电站也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2.3.优化工业结构提升企业环保意识,鼓励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政府可以支持技术创新,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
2.4.改善交通状况改善公共交通系统,减少私家车使用,提倡绿色出行方式,例如鼓励步行、骑行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政府还可以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减少交通尾气排放量。
2.5.提高环境意识和教育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2024年污染物削减工作计划一、背景和目标近年来,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污染物排放已经成为了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我国政府将继续加大污染物减排工作的力度,制定2024年污染物削减工作计划。
本计划的目标是,在2024年实现一系列污染物的削减和减排任务,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二、氮氧化物(NOx)削减工作计划1. 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推进大气污染物减排- 完善行业排放标准,提高对于新建项目的限制要求;- 加大对于老旧工业企业的改造力度,引导其更新设备,减少氮氧化物排放;- 继续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
2. 加强监管和执法,确保排放标准的落实- 加大对于重点行业企业的监管和检查力度,对于不符合排放标准的企业予以处罚;- 完善排放监测体系,严格控制和限制排放超标的企业。
3.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加强对于大气污染和氮氧化物排放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于环保的认识和理解;- 开展环保科普活动,提高人民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
三、二氧化硫(SO2)削减工作计划1. 优化能源结构,减少高硫煤的使用- 加大对于高硫煤的淘汰力度,替代为低硫煤和清洁能源;- 对于高硫煤的燃烧企业,采取减排措施,如安装脱硫设施等。
2. 推进工业企业的脱硫改造- 鼓励工业企业安装脱硫设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继续加大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整治力度,推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 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企业减排措施的落实- 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督和检查,监测企业的二氧化硫排放情况;- 对于违反减排要求的企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罚,确保减排措施的有效落实。
四、挥发性有机物(VOCs)削减工作计划1. 收紧排放标准,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管理- 完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提高对新建工业项目的限制要求;- 对高排放的工业企业进行监管,要求其设置 VOCs 处理设备,并加强监测。
我国VOCs污染治理政策及现状分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我国大气环境质量逐渐恶化,污染物排放情况十分严峻。
以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为代表的有机物污染物,是大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治理VOCs污染,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政策措施。
1.《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是我国环保法律制度中,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和防治范围、目标、标准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制约了各个行业对大气污染的排放和污染物的治理。
其中,对VOCs生产、储运、使用等方面也进行了具体的监管规定。
例如,要求相关企业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或减少VOCs的超标排放,实行排放标准和控制措施,惩罚超标行为等。
2.《VOCs排放标准》为了明确限制VOCs的排放标准和控制要求,中国环境保护部于2018年发布了《VOCs排放标准》。
该标准是我国大气环境质量保护的重要法规之一,规定了VOCs排放限制,为VOCs治理提供了依据。
根据该标准,VOCs排放限制值从5mg/m3逐渐提高到20mg/m3,不同行业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控制。
3.《VOCs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6年12月,环保部发布了《VOCs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6-2020年)》,明确了针对VOCs污染的治理优先方向、目标和措施,提出了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主要来源行业的VOCs排放总量比2015年下降10%,达到保护环境、促进经济、惠及民生的综合效益。
该行动计划通过进一步加强VOCs的排放标准和控制,促进VOCs治理技术的进步和推广,利用市场化手段引导企业实施VOCs治理,提高整体VOCs治理水平等多种方法,最终实现VOCs污染防治的有效控制。
1.排放总量不降反增我国VOCs污染治理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导致VOCs排放总量仍出现不降反增的现象。
数据显示,2017年VOCs排放总量为2500万吨,较2013年的2020万吨增加了24%,其中涂料、油漆、印染等行业的VOCs排放量占比较大。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一、问题背景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炉窑的数量也大幅增加。
然而,工业炉窑的燃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大气污染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还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对气候变化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有必要制定综合的治理方案来减少工业炉窑大气污染。
二、污染问题分析1. 氮氧化物(NOx)排放:工业炉窑的燃烧过程中会生成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
这些氮氧化物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都有害。
2. 硫化物(SOx)排放:一些工业炉窑燃料中含有硫元素,燃烧后会生成二氧化硫(SO2)。
这些硫化物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还会造成酸雨和气候变化。
3. 颗粒物(PM)排放:工业炉窑排放的颗粒物主要由燃料燃烧产生的灰尘、烟雾和粉尘组成。
这些颗粒物对人体呼吸系统和环境造成直接危害。
三、治理方案针对工业炉窑大气污染问题,需要综合采取以下治理方案:1. 升级改造工业炉窑:通过使用更先进的燃烧技术和设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例如,使用低氮燃烧器可以降低氮氧化物(NOx)的排放。
此外,安装脱硫装置可以减少硫化物(SOx)的排放。
2. 强化排放监控和管理:加强对工业炉窑排放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排放达标。
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定期对工业炉窑的排放情况进行检测和评估。
对于超标排放的工业炉窑,依法进行处罚和整改。
3. 推广清洁能源:鼓励工业炉窑使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燃料,如天然气、生物质能等。
清洁能源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更少,对环境影响较小。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财政支持和奖励,鼓励企业使用清洁能源。
4.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在治理工业炉窑大气污染过程中,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广泛宣传大气污染的危害和治理措施,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度。
激发企业责任感和社会共识,形成共同治理的氛围。
5. 加强国际合作:大气污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合作来共同解决。
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研究和推动工业炉窑大气污染治理。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大气污染一直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环境问题,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密集地区。
大气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也对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近年来,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大气污染,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关注和解决。
一、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在中国,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生活垃圾焚烧等。
这些排放物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都造成严重影响。
根据环境保护部的数据显示,中国的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普遍不达标,大气污染治理面临严峻的形势。
为了改善大气污染,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
首先是加大了环保投入和政策支持,对高污染行业进行限制和整治。
其次是加强了监测和考核,对违规排放的企业进行处罚和问责。
还有在推动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总体上看,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了大气污染治理的紧迫性,积极采取了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尽管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大气污染,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大气污染治理的成效还不够明显,尤其是一些重点地区的空气质量仍然无法达到国家标准。
其次是一些企业仍然存在违规排放的现象,监管和惩罚不够有力。
还有就是清洁能源的推广和使用还不够普及,传统能源的使用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大气污染治理还存在一些系统性和综合性的问题。
首先是监测和考核手段不够完善,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漏洞和不足。
其次是环保部门的执法能力和人员素质还需要提高,对于一些不法企业的打击力度不够。
还有就是社会公众对大气污染治理的认识和参与度还不够高,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三、建议需要加强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大气污染治理中来。
政府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和行为自觉。
也需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和交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支持。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虽然严峻,但是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紧迫性,积极采取了措施来治理。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就大气污染治理形势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和建议。
一、大气污染治理形势目前,全球大多数地区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污染排放国之一,其大气环境质量仍然严峻。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主要污染物浓度高:包括PM2.5、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2. 区域性污染问题突出:由于地理和气候条件,一些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比其他地区更加严重,如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等。
3. 污染防治压力大:大气污染防治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需要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
二、存在的问题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治理措施不够有力:一些地区存在应对大气污染的措施不够有力,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格,导致一些污染企业逃避治理而继续排放污染物。
2. 跨区域协调不足:大气污染跨区域传输特点明显,但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合作不够稳固,导致污染问题在区域间传递,难以有效解决。
3. 环境监测和评估不全面:部分地区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建设滞后,监测设备不足,数据不准确,难以全面了解大气污染问题的实际情况。
三、解决方案及建议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大气污染治理形势:1. 加强执法力度:建立监控体系,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和处罚力度,鼓励举报行为,提高污染者的违法成本和法律风险,确保治理措施的有效执行。
2. 加强跨区域协调合作:建立大气污染防治的协调机制,加强区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共同制定治理方案,推动跨区域协同治理。
3. 完善环境监测评估体系:加大投入,提高环境监测设备建设水平,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加强对大气污染源的监测和评估,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中国废气污染物排放量及废气污染物防治措施分析一、二氧化硫排放二氧化硫是最常见、最简单、有刺激性的硫氧化物,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
2019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457.3万吨;2020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318.2万吨。
其中,工业源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53.2万吨,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79.6%;生活源二氧化硫排放量为64.8万吨,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20.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0.3万吨,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0.1%。
202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排名前五的地区依次为内蒙古、辽宁、山东、贵州和云南,排放量合计为102.7万吨,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32.3%。
工业源二氧化硫排放量最大的地区是内蒙古,生活源二氧化硫排放量最大的地区是辽宁。
202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排名前三的工业行业依次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三个行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合计为173.0万吨,占全国工业源二氧化硫排放量的68.3%。
2020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80.5万吨,占全国工业源二氧化硫排放量的31.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50.9万吨,占全国工业源二氧化硫排放量的20.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41.5万吨,占全国工业源二氧化硫排放量的16.4%。
二、氮氧化物排放氮氧化物指的是只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氮氧化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
2019年,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233.9万吨;2020年,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019.7万吨。
其中,工业源氮氧化物排放量为417.5万吨,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40.9%;生活源氮氧化物排放量为33.4万吨,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3.3%;移动源氮氧化物排放量为566.9万吨,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55.6%;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9万吨,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0.2%。
我国大气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污染现状及
治理对策
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非常严重,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城市。
但我国中小城镇和农村空气质量也有逐年变差的趋势。
据有关文献报道,我国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碳(CO2)、氮氧化物(NO X)和粉尘颗粒的排放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我国的140多个城市的空气质量都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属于严重污染性城市。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燃煤大国,形成了主要以SO2、NO X粉尘为代表的煤烟型大气污染。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多,汽车尾气排放污染趋势加重,造成大量NO X的排放。
同时政府相关环境部门执法不严也是造成大气污染物偷排超排的主要原因。
1、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造成的环境问题
大气氮氧化物和硫化物的排放会造成多种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
5个方面:
第一,NO X与城市臭氧浓度和光化学污染紧密相关。
光化学污染发生是因为碳氢化合物(HC)和NO X等一次污染物在紫外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产生的混合物生成的有害浅蓝色烟雾。
我国很多交通干道尤其在夏季易发生光化学污染,对人呼吸道以及眼睛瞪都会造成很严重的危害。
同样,在日照充足的高温天气条件下,NO2分子经过阳光照射,释放出氧原子,这些氧原子又去攻击氧分子,
从而形成臭氧。
一氧化氮能够与臭氧结合重新生成二氧化氮,此循环过程不断重复。
第二,NO X和SO2也是造成酸雨污染的主要物质。
SO2、NO X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气后,造成局部地区中的SO2、NO X富集,在水凝过程中溶解于水形成H2SO3、HNO2和HNO3,然后进一步经某些污染物的催化作用及氧化剂的氧化作用生成H2SO4和HNO3,并随雨水降下形成酸雨。
由于SO2、NO X在空气中的氧化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可以一起发生远距离输送,从而加速了区域酸雨的恶化。
目前,SO2对酸雨的贡献较大,但随着汽车尾气排放量的增多,空气中NO X进一步增多,一些地方的酸雨污染性质已开始由单一的硫酸型向硝酸根离子不断增加的复合型转化。
第三,SO2、NO X还是城市细粒子污染的主要来源,成为我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别是区域细粒子污染和灰霾的重要根源。
排放到空气中的尘粒、盐粒或烟粒等气溶胶的集合体称之为霾,雾霾的主要成分包括粉尘、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等,其中由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氨盐和挥发性有机物通过化学反应形成二次颗粒物占很大比例。
第四,SO2、NO X随雨雪降落在土壤或水体表面,污染地表水源,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二次污染。
第五,SO2、NO X对人身体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
NO 与血液蛋白亲和力较强从而使血液输氧能力下降,人体急性中毒后出现缺氧症状,NO2可引起肺损害甚至造成肺水肿,慢性中毒可导致气管及肺部发生
病变,SO2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
2、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污染原因
第一,我国能源结构不合理。
我国是全世界第一燃煤大国,除了取暖燃烧等燃煤之外,大部分燃煤用于发电。
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6.6%,石油占18.8%,天然气占5.2%,水电、核电、风电占9.4%。
依据国家环保总局历年的环境公报,在SO2和NO X的排放源中火力发电厂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其排放量超过了我国相关污染物总排放量的 50%。
并且,预计在将来的 20-40 年,我国电力工业中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格局不会改变。
第二,近年来各大中型城市包括小型城市,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大大超过道路建设速度,导致各个城市交通拥堵现象频繁发生,加大了机动车尾气污染程度。
2009年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7 619万辆,而到了2011年末中国数字就达到了10 578万辆,增长速
度和幅度极其惊人,汽车尾气排放成为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汽车排放的尾气中有CO、未燃烧的烃类(HC)、NOx、H2O、CO2、SO2等,还有少量的Pb。
部分汽车由于使用年限较长,尾气转化催化剂已经不能有效的将尾气催化转化,进一步加重机动车尾气污染。
第三,一些地方政府变相对环保执法部门执法进行干预,一些建设期短经济效益好,但是资源能源消耗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获得了批准建设。
没有执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和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盲目建设了许多布局不合理、超标排放污染物的项目。
还有一些地方的执法机构、人员不全或者执法经费不足,环境执法机构没有很好的开展对污染点源污染物的检测及排污单位的监理,这样就削弱了环保部门对排污单位和排污源的正常监督管理,结果就是没有污染治理设施的单位长期没有污染治理设施或者有污染治理设施的单位污染物处理设施运行率低,污染物超标排放。
3、控制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的技术措施
对于SO2、NO X排放量较多的燃煤火电厂,尾气要进行脱硫脱硝处理才能排放。
常见的脱硫工艺主要有九种:湿法烟气脱硫、烟气循环流化床一悬浮吸收法、烟气喷氨吸收法、喷雾干燥法、炉内喷钙+尾部烟气增湿法、海水脱硫、活性炭吸收、电子束脱硫技术等。
其中,湿法脱硫中的石灰石一石膏法是目前所有烟气脱硫技术中最为成熟而且应用最广的。
常见的脱氮工艺有低氮燃烧,包括低NO 燃烧器技术、烟气再循环技术、燃料分级燃烧技术、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和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还有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和非选择性催化还原
(SNCR)。
其中SCR是将氨、烃类等还原剂喷人烟道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烟气中的NO 转化为无毒无害的N2和H2O,脱硝效果良好,而占我国全部脱硝工艺的93.31%。
汽车的尾气处理装置为三元催化转化器,能将尾气中的CO、HC 和NO X同时处理净化。
三元催化转换原理是利用排气自身组份的化学特点来促成反应。
在三种有害气体中,HC和CO的还原性比较强.而NO X有一定的氧化性,在催化剂(铂,钯,铑)的作用下,这三者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HC和CO氧化为H2O和CO2,使NO X还原为N2。
但是三元催化转化器催化效率易受温度、发动机运行工况和与发动机匹配度等因素的影响。
4、结论
由于能源结构不合理,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部分环保部门管理和执法不严等原因,我国大气污染日益严重, SO2、NO X等大气污染物排放位居世界前列,不仅引起光化学烟雾、酸雨、雾霾等环境污染问题,对人民健康和生活都造成严重的威胁。
通过对燃煤火电厂尾气实施脱硫脱硝工艺,以及对汽车尾气进行三元催化,将SO2、NO X等大气污染物吸收或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从而净化空气。
但是,由于当然技术发展和实际操作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我国SO2、NO X处理还不太理想。
因此,在宏观管理手段上,要进一步对煤炭等化石能源使用进行总量控制,对燃煤燃油设施进行改造和排放总量严格控制,促进节能减排,化石燃料的清洁使用,同时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核电能等清洁能。
在实际应用技术路线上,在燃煤火电厂尾气处理过程中,使
脱硫过程使副产物最大资源化,解决脱氮过程催化剂再生的问题,寻找更加高效的汽车尾气催化剂等。
从而实现SO2、NO X等大气污染物的控制。
参考文献
1.李俊海,大气环境中氮氧化物的监测与处理方法[J]。
节能环保与生态建设,2015,13:
22-24
2.桑绮,乐园园徐晗。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现状及减排技术[J]。
浙江电力,2011,
12: 42-46
3.高婕,王禹,张蓓。
我国大气氮氧化物污染控制对策[J]。
环境保护科学,2004,30:1—
3
4.周浪。
我国大气氮氧化物污染控制对策[J]。
环境与生活,2014,77:142-144
5. 马东磊,赵童。
浅谈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分析及其治理建议[J]。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4,02: 53-54.
6. 仇雅莉。
三元催化转换理论在汽车尾气治理中的应用[J]。
交通标准化,2013,10: 122-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