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果树种质资源圃的建设要点

果树种质资源圃的建设要点

果树种质资源圃的建设要点
果树种质资源圃的建设要点

果树种质资源圃的建设要点

托普云农果树种质资源圃具有利用价值的果树遗传物质的总体。携带有果树种质的材料,主要是种子和各种无性繁殖用的器官、组织等。具体包括:①对果树育种工作有特殊价值的种、变种、、和杂种;②具有特定用途如用作果树砧木、中间砧、病毒病害指示植物的野生种和栽培品种;③能直接用于生产的品种和品系,包括需要作为一个独立实体的突变体等;④具有潜在用途但目前还不了解的野生种和变种。种质资源是育种工作的基础,但迄今已为人类利用的果树种质资源还极有限。因而做好搜集和保存种质资源的工作,对于不断提高果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果树的种类和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果树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以果树中占重要地位的蔷薇科苹果属(Malus)、梨属(Pyrus)、李属 (Prunus)等温带果树而言,中国可称世界首富。很多柑橘类果树的栽培起源中心在中国。原产中国的果树有白梨、花红、海棠果、中国樱桃、猕猴桃、等。此外还有不少尚待驯化的栽培果树的近缘种、野生种和砧木资源。中国从世界各地引种果树的工作也早已开始。如和的栽培种引入中国已有2000年以上历史。引入的种类通过长期的栽培选择,形成了许多适应中国自然条件的生态类型和地方品种。仅梨的栽培品种估计就有1000个以上。中国的果树种质资源也为世界果树品种改良作出了贡献。如桃和甜橙在世界各地、温州蜜柑在日本已普遍栽培;板栗、沙梨、杜梨、秋子梨和山荆子等分别为美国和欧洲的栗、梨和苹果的抗性育种提供了有价值的种质。中国丰富的野生果树资源,如山葡萄、越橘和许多果树砧木资源的开发利用,正在为进一步发展世界果品生产提供更加宽广的领域。

一、种质资源的保存

随着现代果树生产的发展,果树优良品种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大量原始品种和地方品种被陆续淘汰。这一方面改良了果树品种;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果树种质的贫乏。特别是19世纪营养繁殖技术广泛推广以后,改良了的新品种的单一无性系在全世界范围内繁衍,使大量原始异质自然体被同质的“标准”品种所取代,品种与品种间亲缘关系过多地接近,对生产构成了危险。如19世纪香蕉主产区热带美洲的品种已只有少数几个三倍体的无性系,它们虽有适合大规模经营和耐远距离运输的优点,但对真菌病害却非常敏感。因此,搜集和保存各种野生、半野生和品质上虽有缺陷但具备某些特色的地方品种,已成为培育优质、抗逆新品种的物质基础。

由于果树主要靠无性繁殖,保存种质资源的方法除在适当地区建立野生果树自然保护区外,托普云农果树种质资源圃主要是搜集有关种质资源建立果树种质保存(也称原始材料)。内对栽培果树的品种、品系概用无性繁殖,并利用矮化砧以增加保存的数量和便于管理。收集的果树种质材料都需经过严格的检疫、编号、登记,并作出初步评价。种质保存同时进行果树形态、生理、生化和遗传等多方面的观察研究,必要时对种质进行复壮更新,并随时对育种工作者或生产者提供果树种质材料和有关资料。此外,托普云农果树种质资源圃利用低温、干燥、真空等条件长期地保存果树、和营养器官和组织的方法也在研究试验中。随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超低温贮藏,对保存某些独特种质提供了一个简单、稳定和经济的方法,并已在、葡萄等的种质保存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

二、托普云农果树种质资源圃的意义:

为了发掘和收集各种农作物品种种子,科学地加以贮藏,使种质在十几年甚至数十年之后仍具有原有的遗传特性和很高的发芽力,对于品种改良,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并为生物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丰富的种质和研究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贮藏环境(主要指温度和湿度)对种子的寿命影响很大。根据库内温、湿度环境的不同,种子贮藏建筑可分为3类:

①长期贮藏库,温度-10℃以下,相对湿度30~40%%左右,贮藏期为30年以上;

②中期贮藏库,温度0~5℃,相对湿度40~60%,贮藏期为5-15年左右;

③短期贮藏库,温度10~15℃,相对湿度50~60%,贮藏期为3-5年;

三、托普云农果树种质资源圃制冷部分:

1.冷冻机组采用全自动控制方式,压缩机选用美国艾默生谷轮涡旋式高性能压缩机,机组机组采用低噪音风机以及风机压力控制系统。

2.内机低噪音冷风机2套,外机低噪音箱式机组2套的双压缩机模式:

A据故障状态轮值。当一台机组有故障出现,则备用机组立即启动,最大限度保护种子

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的规划

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规划 (2010-2015年) 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热带作物产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为加强我国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增强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实施的科学性,促进种质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利用,特制定本规划。 一、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 我国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湖南省(区)南部及四川、贵州省南端的河谷地带,覆盖的省区面积约4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是指对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栽培植物的人工培育品种资源及其野生种、野生近缘种的调查、收集、整理、保存、鉴定评价及新品种培育。 (一)初步建立主要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据初步统计,我国目前共收集热带作物种质资源约4.7万份(部分重复),其中热带特有资源3.6万份,资源类型有野生种、野生近缘种、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品系、遗传材料等。本项目从2008年启动以来,重点维护了橡胶树、木薯、香蕉、荔枝、龙眼、咖啡等种质资源圃,开展了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评价等工作,并对农业部海南儋州橡胶树种质资源圃等9个资源圃进行了挂牌保护,为种质资源的妥善安全保存及创新利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及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取得一定进展。目前,已制订了320个相关的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描述规范、质量控制规范和资源保存、繁殖技术规程,基本规范了热带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鉴定评价及利用工作;跨部门、跨领域整理整合了包括海南、云南、广东、广西、贵州、福建6省的24家科教单位的3.35万份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完成了2.6万份资源的基本性状和1.65万份资源特性性状的数据化表达;初步建成了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和网络信息平台(https://www.doczj.com/doc/8910216234.html,),拥有3万份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包括共性数据库、特性数据库和图像数据库,通过互联网实现了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数据资源共享,为科研、教学、政府管理等部门提供服务;筛选出橡胶、木薯、腰果、

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圃管理办法试行

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圃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提高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圃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强对热带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促进我国热带作物产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和《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我国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支持的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圃。 第三条农业部有计划地在热区建立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圃(以下简称“种质圃”),对不宜或不能用种子形式保持种性的多年生或无性繁殖热带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保存和利用。 第四条本办法所指多年生或无性繁殖热带作物主要包括:橡胶树、木薯、剑麻、香蕉、荔枝、龙眼、芒果、菠萝、番木瓜、咖啡、澳洲坚果、椰子、胡椒、南药等。 第五条种质圃主要负责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种质创新,并提供共享利用。 第六条种质圃重点收集保存:

(一)优异、稀有、古老或具有地方特色的热带作物种质资源; (二)热带作物近缘种或野生种; (三)具有重要经济价值或科学研究价值的热带作物种质资源。 第七条种质圃依法收集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并建立原始档案(见附表一)。 第八条境外引种须按规定办理检疫手续,引进种质须经隔离试种或脱毒处理,确认不带检疫性有害生物后,方可入圃保存。 第九条国内收集的热带作物种质资源,经观测性状、核实名称,确无重复,方可入圃保存。 第十条对入圃保存的种质资源应进行信息采录(见附表二)。 第十一条入圃保存的种质资源,原则上乔木每份种质保存3-5株,灌木、藤本、大型草本每份保存5-10株,一般草本每份保存20-25株,重要种质保存数量可以适当增加。 第十二条种质圃应绘制田间种质分布示意图,标明每份种质在圃内的具体位置。 第十三条种质圃应制定本圃保存种质资源的性状描述规范

果树资源与利用

果树资源与利用 一、基本概念 1.种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2.核心种质:以最少数量的遗传资源最大限度地保存整个资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同时代表了整个群体的地理分布。 3.果树种质资源学:是研究果树植物分类、起源与演化、种质考察与搜集、种质保存、种质评价与鉴定及种质利用的科学。 4.果树种质资源保存的方式:迁地保存,就地保存,离体保存。 5.就地保存:是指在果树种质资源原来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中采取措施来加以保护和保存果树资源。 6.迁地保存:是指把果树种质资源从其原产地或次生地整株迁离,移栽到种质资源圃、品种圃或原始材料圃等圃地来加以保护和保存。 7.离体保存:是指在适宜的条件下,利用种子、花粉、分生组织、根和茎等组织器官来保存种质资源。 8.种质资源保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保存方法的研究,这是一个十分广阔的技术领域,如组织培养保存方法,低温保存方法,基因文库保存方法等,其宗旨是安全可靠,经济方便。 9.超低温保存:在-80℃以下超低温中保存种质的技术,通常称为液氮保存或LN(-196℃)保存,可长期稳定保存。 10.适应性选择:通过选择使果树获得了对某一地区气候环境特性的适应能力 11.非适应性选择:在适应选择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与栽培有关的农艺特性,如品质,产量,生产管理等特性,对这些非适应环境特性的选择称之为非适应性选择。 12.气候相似论:1906年德国著名林学家迈伊尔指出能否引种成功,要看原产地气候条件与新引种地区的气候条件是否相似,瓦维洛夫认为植物在与自己的原产地气候相似的地带适应性较强,这一学说对于指导人们在引种过程中的适应性选择具有明显的作用。 13.潜在适应性:在地质变化以前所具有的适应性,一旦将植物从现代分布区引入古代分布区后,即可表现为较强的适应能力。 14.渐进适应性:植物在某地逐渐选择形成的适应性,逐渐适应性往往在现今分布地中发挥作用。 15.早实核桃:种子在播种2-3年生,嫁接后1-2年生,能开始结实类型,树体较小,有二次生长及结果,发枝力强,侧生果枝率高。 16.晚实核桃:种子播种后6-10年生,嫁接后3-5年能开始结实的类型,树体高大,无二次开花现象,发枝力弱,侧生果枝率低。 17.完全甜柿:不论有无种子均能自然脱涩,有少量褐斑。 18.不完全甜柿:种子多时有褐斑可脱涩,无籽果实不能脱涩。 19.完全涩柿:无论果实有无种子均不能自然脱涩,无褐斑。 20.不完全涩柿:有种子时少量褐斑,但不能使果实完全脱涩。 二主要果树种类,学名,科,属 蔷薇科苹果属苹果山定子沙果海棠果 蔷薇科梨属:砂梨秋子梨白梨西洋梨杜梨豆梨 蔷薇科桃属普通桃扁桃蔷薇科扁桃亚属沙棘胡颓子科沙棘属 普通杏蔷薇科杏属中国李蔷薇科李属 葡萄科葡萄属欧洲葡萄山葡萄美洲葡萄 中华猕猴桃:猕猴桃科猕猴桃属 枣:鼠李科枣属柿科柿属柿君迁子

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规范

1 总论 1-1 农作物种质资源基本描述规范和术语 1-2 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技术规程 1-3 农作物种质资源整理技术规程 1-4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程 2 粮食作物 2-1 水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 野生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3 小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4 小麦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5 玉米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6 大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7 大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8 高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9 谷子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0 黍稷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1 燕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2 荞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3 甘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4 马铃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5 籽粒苋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6 小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7 豌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8 豇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9 绿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0 普通菜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1 蚕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2 饭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3 木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4 小扁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5 鹰嘴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6 羽扇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7 山黧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8黑吉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 经济作物 3-1 棉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2 亚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3 苎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4 红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5 黄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6 大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7 青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种质资源圃对葡萄种质资源的保存和研究范文

种质资源圃对葡萄种质资源的保存和研究 保存是葡萄种质资源研究的前提。早在20世纪50~60年代,我国部分科研单位即在收集的基础上,着手建立葡萄原始材料圃,开始对引进的品种和采集到的野生材料进行异生境地田间种植保存。随着国家对种质资源的重视,从70年代初~80年代末,我国相继建成16个国家级果树种质资源圃。其中,有两个国家级葡萄种质资源圃(河南郑州、山西太谷),另外还有3个果树种质资源圃保存有葡萄种质资源。90年代,又增建了山葡萄的国家级果树种质资源圃(吉林左家)。原西北农业大学建立了野生葡萄种质资源圃。同期,我国部分省(市、区)的果树、葡萄研究及教学单位也相应建立了葡萄种质资源圃或葡萄品种资源圃。全国各类圃地共保存葡萄种质资源 1 500?份左右。在异生境地田间种植保存的同时,我国葡萄科技工作者还进行了试管保存、种子保存、花粉保存的研究和利用,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 异生境地田间种植保存是葡萄种质材料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保存方式。早在20世纪50~60年代,我国部分科研单位即相继着手建立葡萄原始材料圃。1951年,原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始调查、搜集并引种山葡萄优良类型,并用于选种和杂交育种。1952年,原东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兴城园艺试验场在原有基础上建立了原始材料圃,至1965年,保存品种200多个,同时进行了与东北山葡萄的杂交育种工作。1954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建立葡萄品种圃,同时开始收集保存葡萄野生资源材料。1960年,原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郑州分所建立的葡萄原始材料圃保存有300余个品种,至1966年,保存葡萄品种近600个。196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结合山葡萄研究,建立了山葡萄品种资源圃。其他一些省、市、自治区的果树和葡萄科研单位也搜集保存了部分葡萄野生种种质材料。1978年,原西北农业大学开始系统搜集、研究中国野生葡萄资源,建立了收集保存中国野生葡萄种类最多的野生葡萄种质资源圃,保存我国野生葡萄20余个种和变种的100余个株系。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80年代末,我国相继建成16个国家级果树种质资源圃。其中,有2个圃专门搜集保存葡萄种质材料,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桃圃”中葡萄圃保存葡萄属植物20个种和变种、916份材料,其中含野生葡萄14个种计45份种质材料。山西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国家果树种质太谷枣、葡萄圃”中葡萄圃保存葡萄属植物5个种、361份材料。此外,吉林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国家级果树种质寒地果树圃”搜集保存部分山葡萄种质资源材料。

果树林木嫁接技术全集(全)

果树林木嫁接技术全集(全) 嫁接技术 __作者千年之狐嫁接的定义: 果树嫁接是果树无性繁殖的方法之一,即采取优良品种植株上的枝或芽接到另一植株的适当部位,使两者结合而生成新的植株。在嫁接时,接穗是枝条的称为“枝接”;接穗是芽片的称为“芽接”。 果树为什么要嫁接 (一) 嫁接是一个强强联合,能较好的表现出接穗的品性,保持和发展优良种性。 (二)实现早期丰产。 (三)促进果树矮化。 (四)更新品种改劣换优。 (五)提高果树的适应性。 (六)挽救垂危的果树。 嫁接成活的原理为了掌握果树嫁接技术,必须了解果树嫁接成活的原理。这样才能灵活掌握各种嫁接技术。达到省工.省料,嫁接成活率高和保存率高,而且嫁接树能良好的生长和结果的目的。形成愈伤组织是嫁接成活的关键,愈伤组织很少,或不形成愈伤组织,其嫁接成活率就低,甚至不能成活。

一.形成层的部位与特性? 形成层是树皮与木质部之间的一层很薄的细胞组织,这层细胞组织具有很高的生活能力,也是植物生长最活跃的部分。 ? 形成层细胞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引起果树的加粗生长。 二.愈伤组织的形成? 在果树生长季节进行嫁接,接穗和砧木形成层细胞仍然在不断地分裂,而且在伤口处能产生创伤激素,刺激形成层及附近的薄壁细胞加速分裂,生长出愈伤组织。 ? 另外,在创伤激素的影响下,刺激生长素的转移,特别是在黑暗的情况下,使伤口生长素的浓度增加,促进细胞分裂,形成更多的愈伤组织。 三.愈伤组织的特性? 由伤口表面细胞分裂而形成的一团没有分化的细胞。由于它对伤口起保护和愈合作用,故又叫愈伤组织。 茎的初生构造茎的次生构造? 愈伤组织主要来源于形成层。 ? 此外,韧皮部薄壁细胞.髓射线薄壁细胞.木质部靠近形成层处的一些生活细胞,也都可以产生愈伤组织,但数量较少 四.愈伤组织的愈合作用? 观察嫁接伤口的变化,可以看到开始2-3天,由于切削表面的细胞被破坏或死亡,因而形成一层薄薄的浅褐色隔膜,有些丹宁含量高的植物,褐色隔离膜更为明显。嫁接后4-5天褐色层才逐渐消失。7天后就能产生少量的愈伤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标准及相关规定

吉林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 调查项目技术标准及相关规定 1 编制说明 根据吉林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法要求,为满足普查野外调查和内业统计需要,规范项目调查标准,提高调查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参照《吉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细则》,结合普查涉及的调查项目制定。 2 技术标准 2.1 地理信息因子 2.1.1坐标系统 采用北京54平面坐标系,普查用的GPS统一转换为该坐标系。吉林省WGS84坐标系转北京54平面坐标系参数为:a=-108、f=0.0000005、x=1.0、y=-129.4、z=-48.2;中央子午线:21带选123,22带选129。 2.1.2 地形图 采用五万分之一比例尺地形图为普查用标准地形图。可根据野外作业需要放大至1﹕25000。调查时填写五万分之一地形图图幅号,填写形式为“11-52-6-甲”。 2.1.3地理坐标 按五万分之一地形图表示方法,记载现地采集的GPS坐标值。纵坐标填写7位数,横坐标填写8位数,均记载到1m。如:纵距4832625,横距22468532。 2.1.4海拔高 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记载现地量测值,以米为单位,记载到1m。 2.2 地形因子 2.2.1 地貌 地貌划分为4级,见下表。 地貌类别及代码表 2.2.2 坡向 指小班或标准地的地面朝向,分为9个坡向。划分标准及代码见下表。 坡向划分标准及代码表

2.2.3 坡位 分脊、上、中、下、谷、平地、全坡7个坡位。划分标准和代码见下表。 坡位划分标准及代码表 2.2.4 坡度 坡度分为Ⅵ级,划分标准和代码见下表。 坡度划分标准及代码表 2.3 土壤因子 2.3.1土壤名称 根据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确定,记载调查点的土类。 土类名称代码表

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家系个性描述规范

中国人类遗传资源 家 系 个 性 描 述 规 范 文件标识 当前版本0.2.0 作者谢小冬 完成时间2006-4-19 文档审批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 二〇〇六年四月十七日

版本变更历史 时间版本描述作者 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家系个性描述规范谢小冬2006-3-8 0.1.0 人类遗传资源家系个性描述规范的框架修改曹宗富2006-4-19 0.2.0

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电话:86- 邮件: 主题:人类遗传资源共享平台 名称: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家系个性描述规范编号:

目录 前言 (4) 1 范围 (1) 2 定义 (2) 2.1 家系 (2) 2.2 特异性状 (2)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4 原则 (4) 5 编写方法 (5) 6 家系遗传资源描述表 (6) 7 家系遗传资源描述规范字段说明简表 (9) 8 人类遗传资源家系遗传资源个性描述规范 (12) 8.1特异性状信息 (12) 8.2 家系遗传资源采集地信息 (12) 8.3 家系遗传资源家系信息 (14) 8.4 家系中的个体信息 (14) 8.5 医学指标 (16) 8.6 其它字段 (17) 9 附录1:近亲等级表 (18) 10 参考文献 (19) 11 附录2: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家系个性描述规范示例 (20)

前言 为了确保中国家系遗传资源能有序、准确而有效地进入数据库保存,特制定《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平台家系遗传资源个性描述规范》,以便于中国家系遗传资源的长期保存与共享。 中国家系遗传资源不同于一般遗传资源,本规范对中国家系资源的定义、分类、采集地信息、共性和个体信息、环境因素、行为因素、医学指标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使得资源的收录有所依照。 本标准为第一次制定。 本标准由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平台管理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小冬

海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圃(库)管理办法(试行)

海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圃(库)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规范种质资源圃(库)建设和管理,根据《种子法》《海南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圃(库)的确定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农作物种质资源,是指选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农作物的栽培种、野生种和濒危稀有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遗传材料,该遗传材料包括果实、籽粒、苗、根、茎、叶、芽、花、组织、细胞和基因组等有生命的物质材料。 第四条省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圃(库)的确定和管理工作,省种子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实施。 第五条市(县、自治县)农业农村局负责本行政区内农作物种质资源圃(库)的申请受理、监管工作。配合省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做好辖区内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圃(库)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圃(库)负责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评价、保存、创新利用等工作。 第二章确定条件和程序 第七条申请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圃(库)的,应当符合国家和海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要求,并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管理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二)具有长期、固定、安全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及完善的资源鉴定评价场地、设施和设备; (三)种质资源圃保存作物种质资源数量500份以上或单一作物种质资源数量100份以上;种质资源库保存的作物种质资源数量2000份以上或单一作物种质资源数量100份以上。 入圃保存的种质资源,应保证乔木、灌木每份种质保存3-5株,藤本每份保存5-10株,草本每份保存15-20株。入库保存的种质资源,应该保证以种子保存的每份资源5000粒(小粒,千粒重<100g)、1000粒(中粒,100g<千粒重<500g)、500粒(大粒,千粒重>500g),保存条件根据种子特性,包括超低温(-196℃)、低温低湿(-20℃,含水量<15%)、常低温(4℃,含水量50%左右)。以试管苗保存的每份资源20管以上,每管1个外植体,或每份10瓶以上,每瓶3-5个外植体,或每份5袋

《作物种质资源》项目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 一、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评价 1、对南疆种植的作物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摸底,查明南疆作物种质资源分布规律和富集程度,开展新疆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工作,重点收集地方品种和农家品种(主要为农作物:包括谷类作物: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稻、玉米、甜高粱等;油料作物:向日葵、红花、油菜、胡麻、蓖麻等;豆类作物:鹰嘴豆、蚕豆、豌豆等;工业原料作物:甜菜、加工番茄、棉花、打瓜、啤酒花、大麻、蒲公英等;新疆特色药物作物:甘草、小茴香、肉苁蓉、薰衣草、红花、枸杞、红景天、骆驼蓬碱、野西瓜等),有潜在利用价值的野生种、野生近缘种、变种(罗布麻、甜叶菊、苦豆子、黄芪、曼陀罗、秋葵等),以及有特殊价值的种、变种、品种、品系等,并对种质圃(库)保存资源整理编目。 2、进行种质资源主要种质的重要农艺、品质、抗逆等形状进行鉴定评价,对作物种质资源相关共性和特殊性状进行准确数据化描述表达,研究种质资源品质、抗逆性和抗病虫性鉴定方法,并评选出优异种质。 3、对新疆特色作物(胡麻、海岛棉、加工番茄、鹰嘴豆、甘草等)进行通过分子标记和等位性测验,鉴定与发现种质优异抗逆基因。 二、作物种质资源保护技术体系建设 1、研究制订主要作物种质资源考察收集、整理、入圃保存技术规程、规范,促进资源考察、收集、保存工作规范化; 2、研究制订作物种质资源圃(库)管理规范和各作物管理细则,加强种质资源圃(库)管理; 3、制订新疆特色作物种子入库保存规范; 4、开展濒危物种资源离体保存和快放技术研究,为收集资源的快速繁殖入圃保存和更新提供技术手段; 5、研发和完善作物种质资源描述和质量控制规范,重点加强作物种质资源的病虫可逆境抗性鉴定等规程的制定; 6、研究新疆特用作物繁育特性,制定繁殖技术规程。 三、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构建新疆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网络数据库,包括作物种质资源共性数据库、特性数据库和图像数据库。 技术路线图

嫁接实验报告

果树嫁接实验 学号:20100217 姓名:陈雅班级:2010级园艺一班 一、实验目的 了解果树嫁接成活的原理 掌握果树嫁接的技术要点 二、实验材料及工具 梨树、剪枝剪、劈接刀、塑料膜 三、实验原理及技术要点 嫁接成活原理:当接穗嫁接到砧木上后,在接穗和砧木的伤口表面,受伤细胞的残留物形成一层褐色的薄膜覆盖着伤口。随后在愈伤激素的刺激下,伤口周围细胞形成层细胞旺盛分裂,并使褐色的薄膜破裂,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不断增加,接穗和砧木间的空隙被填满后,接穗和砧木愈伤组织的薄壁细胞就互相连接,将两者的形成层连接起来。愈伤组织不断分化,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向外形成新的韧皮部,进而使导管和筛管也互相沟通,这样接穗和砧木结合为砧穗复合体,形成一个新的植株。 果树嫁接技术要点:1 选择最佳的嫁接时间,一般果树选择早春嫁接改良,更有利于幼枝生长和树冠的形成,还要注意嫁接果树的伤流期。2接穗的采集要注意芽的质量及枝条年龄。 嫁接方法:劈接法接穗插接部位削成的“楔头”长 2——3厘米,要求平直光滑,两斜面等长或略有差别。插接时要求接穗一侧的皮层要与砧橛皮层对齐;接穗插入深度以一个削面刀口与砧橛剪口对齐为准,接穗留芽2——3个。接插后塑料膜绑缚要严紧。 实验结果 四、 果树修剪实验 学号:20100217 姓名:陈雅班级:2010级园艺一班 一、实验目的 了解果树修剪的作用 掌握果树修剪的技术要点 二、实验材料及工具 梨树、剪枝剪 三、实验原理及技术要点 整形修剪的作用(调节作用) (一)调节果树与环境的关系 (二)调节树体各局部的均衡关系 (三)调节树体的营养状况 果树整形修剪的原则 (一)根据果树的生长结果特性 (二)根据自然条件及栽培措施 (三)根据经济要求 修剪的技术要点:梨的枝条分为营养枝和结果枝,也可分为短果枝5cm以下、中果枝5~15cm、长果枝15cm以上和短果枝群。梨的萌芽力强,成枝力弱,顶端优势强。所以修剪时要先定干,进行拉枝,确定基本格局,使树形充分开张,保证良好的通风条件和光照条件。定干以后剪掉长果枝即徒长枝,留下结果枝,以便更多挂果。篇二:实验一实习植物的嫁接学案

热带经济作物种质资源描述规范(正文)

原则与方法、形态与结构学术语 1 原则与方法 1.1 原则 1.1.1 参考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植物种质资源共性描述规范(试行)。 1.1.2 结合当前需要,以满足热带经济作物描述、评价、鉴定和果树育种需求为主, 兼顾生产需要。 1.1.3 优先考虑我国现有的研究基础,兼顾到与国际交流和发展的需要。 1.1.4 参考国际植物遗传资源研究所(IPGRI)和国内发布的有关热带、亚热带果树描 述符。 1.2 方法与要求 1.2.1 描述符类别分为6类。 1 基本信息 2 植物学性状 3 农艺性状 4 品质性状 5 抗逆性状 6 抗病虫性状 7 分子标记 8 细胞学特征 1.2.2 描述符代号 描述简表中描述符代号由描述符类别加上两位顺序号组成,如“101”、“202”、“301”。 1.2.3 本规范采用国际单位 。 1.2.4 本规范文本中,数量性状描述符所采用的单位在其后的[ ]里,质量性状有评价 标准和等级划分,其后有相关解释。 1.2.5 本规范文本中,描述符的代码是有序的,如对持续变化的数量性状的描述,采 用从细到粗、从低到高、从少到多的顺序进行描述。如颜色时从淡到浓,抗 性性状的描述则从弱到强等。 1.2.6 “0”作为描述符时,表示没有该项或者该项未获得。 例如:如果一种种质不能形成花,下面花颜色的描述符将记录为 0 1 白 2 黄 3 红 4 紫 1.2.7 特征缺失或具备记录如下: 0 缺失 1 具备 1.2.8 植物学形态描述符有模式图。 1.2.9 日期表示为YYYYMMDD格式。 YYYY-----代表年 MM-------表示月 DD-------表示日 1.2.10 经度格式为DDDFF,纬度格式为DDFF,其中D为度,F为分,后面标明北纬(N)、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的建立和应用

生物多样性 2010, 18 (5): 454–460 Biodiversity Science http: //https://www.doczj.com/doc/8910216234.html, —————————————————— 收稿日期: 2010-05-21; 接受日期: 2010-07-27 基金项目: 农作物种质资源标准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2004DKA30380) *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caoys@https://www.doczj.com/doc/8910216234.html,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的建立和应用 曹永生* 方 沩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1) 摘要: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作物育种和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 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标准不统一、资源保存相对分散、信息网络设施薄弱, 制约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共享利用。本文提出了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的概念和架构, 它是一个虚拟式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机构, 由国家长期种质库、国家复份种质库、国家中期种质库、国家种质圃和国家种质信息中心组成。阐述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规范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方法, 建立了由110种作物的描述规范、数据规范和数据质量控制规范组成的技术规范体系。提出了以信息共享带动实物共享的思路、方法和途径, 建成了拥有39万份种质信息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和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网(https://www.doczj.com/doc/8910216234.html,/)。创建了日常性服务、展示性服务、针对性服务、需求性服务和引导性服务等5种农作物种质资源服务模式, 有效解决了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利用的难题。 关键词: 农作物, 种质资源, 数据库, 信息共享, 生物多样性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ational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Infrastructure in China Yongsheng Cao*, Wei Fang 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Abstract: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are a key component of biodiversity, and can serve as a material basis for crop breeding and agroproduction. For a long time, ununified standards, widely-scattered germplasm storage, and weak information network infrastructure have restricted the sharing and utilization of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in China.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se problems, the concept and architecture of a pro-gram called the National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Infrastructure (NCGRI) were proposed. The NCGRI is a virtual organization which brings together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from the national long-term genebank, the national duplicate genebank, the national medium-term genebank, the national field genebank, and the national germplasm information center.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for establishing a 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 were elaborated. Complete with descriptor lists, a data dictionary, and data quality control standards, the group established a 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 for 110 crops. A protocol for sample sharing that is driven by information sharing was put forward. The national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database with 390,000 acces-sions and the Chinese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Information Network (https://www.doczj.com/doc/8910216234.html,/) were estab-lished as repositories. Finally five service-modes including routine service, field display services, targeted services, demand for services, and guide services were created. Key words: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database, information sharing, biodiversity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个国家最有价值、最具战略意义的资源。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建设是实现食物安全、生态安 全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 美国是较早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的国家之一, 早在1990年美国国会就立法批准实施国家遗

种质资源库建设方案

***国家级中草药种质资源库配套设施建设 工作方案 ***国家级中草药种质资源保护和研究基地建设项目,于2014年开工建设,2016年建成。项目总共投资约8655万元。"***国家级中草药种质资源库"主要包括种子库、植物离体种质库、信息中心。位于***,正式启用后将使*** 乃至西北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得以保存。 ***中草药种质资源库从概念形成到竣工历时3年,建筑面积约560㎡。如运行后具体目标是在第一个5年内达到300种3000份(株),15年内达到1600种1.6万份(株)野生中草药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库因资金等原因缺少配套设备并未投入运行,只在田间进行中草药种质资源的繁殖工作,为保存现有的种质资源特制定此工作方案。 1、总体科学目标 其总体科学目标是:建成一个依托***、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一流的野生中草药种质资源保护设施和科学体系,实现自动化管理的中药材种质资源库。使中国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安全得到可靠的保障,将对抢救、保存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促进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和中药材规范化栽培,填补生物资源种质保存系统的缺陷等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保存中药材遗传资源,为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建立背景 ***是全国中草药主要产区之一,中药材产业在全国具 有发展潜力和比较优势。全省14个市州的70多个县区均有 中药材生产,中草药种类多,产量大,品质好,有特色,全 省中草药品种9500多种,位居全国第二,是名副其实的中 药材资源宝库。主要的中草药资源有1600多种,野生植物 类1270种,其中动物类214种,矿物类43种,目前人工种 植中草药350余种,分布较大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200余种。随着物种消失的速度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植物种子 保护的重要性,而中药材种质资源是其中重要的一类。种质 资源库作为***中草药种质资源保护领域的一个重点建设工程。将进一步促进校地科技合作,对***乃至西北的生物多 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的中医药产业科 学发展和教育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种质资源库是具有重要影响的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 保藏设施,保藏能力将达到西北领先水平,并具有不可替 代性。目前在临时仓库已收集保存约100种300份野生植 物种子。 ***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非常适宜多种中药材 生长,中药材野生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黄芪、党参、当 归等道地药材的栽培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素有“千年药乡” 和“西北药都”之美称;早在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所著《本 草经集注》中就有“黄芪第一出***,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的记载;北宋《太平御览》所引的南北朝《秦州记》

国家种质资源重庆柑橘圃建设项目

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技术措施和施工流程 三、工程质量、安全、文明管理体系及生产措施 四、环境保护体系措施 五、主要资源配置计划 六、劳动力需用计划 七、施工进度计划 八、建议与要求 附件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述 对中国农业科学院北碚歇马柑橘研究所内396亩柑桔资源圃进行改扩建,包括扩建田间资源圃67亩,其中:地块一中60亩,地块三中7亩。改造温室212 m2,网室2125 m2;新建温室793.1 m2,网室1075.6 m2,田间工具房429.4 m2,供水泵站111 m2,完善田间工程。 详施工图。 (二)工期要求 总工期120天。 二、施工方案 (一)施工部署 1、管理目标: (1)质量目标:满足设计与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确保市政优良工程。(2)安全目标:严格按建设部颁发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进行管理,组织施工,杜绝一切大小安全事故。 (3)工期目标:采用流水作业,网络优化组合,确保在按业主要求工期竣工。 (4)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目标:按《施工现场综合考评试行办法》管理,争创文明施工现场。 2、施工总体思路及工作面安排:

(1)整体施工安排 施工顺序安排:测量放线→土地整理→田间灌溉系统→排水支干沟→温室系统→蓄水系统→供电设施→田间道路系统→田间水泵站→围网系统→竣工验收 3、施工准备: 本工程位于园区,针对这一工程的重要性,一旦中标我公司将从施工人员、机械设施、物资资源及施工技术等多方面组织筹划,在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1)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队伍的准备 项目管理班子:我公司将组建一套精干、技术资质高和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班子; 项目经理:拥有国家相关专业项目经理资质; 其他成员:其他主要的项目管理人员如项目工程师、项目经济师等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及具有丰富的施工项目管理经验; 持证情况:保证班子的所有人员均拥有岗位证书。 劳务队伍选择:挑选施工经验丰富吃苦耐劳的优秀专业施工队伍,特别是选定参加过大型类似工程建设的施工队伍参加本工程施工; (2)施工机械准备 根据本工程总体施工部署并结合各分布分项工程施工顺序,拟定施工机械进出场计划,按计划要求安排精良的机械设备进场,进行保养和调试。

果树种质资源概论_在线作业_3

果树种质资源概论_在线作业_3 交卷时间:2017-03-15 16:53:58 一、多选题 1. (5分) 果树种质资源考察的内容主要包括()。 ? A. 植被考察 ? B. 果树种类和品种考察 ? C. 环境与生态条件的考察 ? D. 果树概况考察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2.3 果树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和保存 收起解析 C,A,D,B 2. (5分) 果实品质特性包括()。 ? A. 果心大小

? B. 果皮厚度 ? C. 异味 ? D. 果肉颜色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2.1 概述 收起解析 B,A,D,C 3. (5分) 有着三千年以上栽培历史的果树有()。 ? A. 石榴 ? B. 无花果 ? C. 苹果 ? D. 欧洲草莓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1.2 果树种质资源概说 收起解析 C,A,B

4. (5分) 农艺文明进程与种质资源的关系可以归纳为()。 ? A. 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 B. 后者服务于前者 ? C. 前者的疏忽可造成种质的流失 ? D. 前者开发和利用后者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1.2 果树种质资源概说 收起解析 D,B,C 5. (5分) 德坎多尔提出的植物三大起源中心论中起源中心包括()。 ? A. 中国 ? B. 地中海周边 ? C. 西南亚 ? D. 热带美洲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1.2 果树种质资源概说 收起解析 C,A,D 6. (5分) 现阶段我国水果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 树种和品种结构不合理 ? B. 果品采后商业化处理水平低 ? C. 缺乏国际市场竞争意识 ? D. 果品安全问题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1.2 果树种质资源概说 收起解析 D,A,B,C 7. (5分) 果树种质资源收集的对象()。

种质资源圃对种质的开发利用

种质资源圃对种质的开发利用 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生产和育种的物质基础,种质资源的研究水平不仅关系到资源的利用效率、作物育种和生产发展的水平,而且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全球“基因大战”中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部,居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交汇处,地跨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等气候带,气候类型差异较大,自然条件复杂,孕育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圃,托普云农种质资源圃的建设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托普云农种质资源圃的高效、低能耗保存技术、遗传多样性鉴定、核心种质特性鉴定评价、种质资源数据库建立和网络信息共享等方面取得了进展,托普云农制定了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繁殖更新和保存技术规程;托普云农建成了甘肃省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和共享平台,初步实现了种质资源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管理;开展了作物种质资源鉴定和研究,一批创新种质和优异基因,在育种上得到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有效支撑了全省农业生产发展,推动了农业科技创新与进步。 托普云农通过种质资源圃对甘肃省种质资源圃的研究,查明了种质资源现状,并对主要种质资源圃进行了收集、整理、保存和评价鉴定,发掘了一批优异种质资源,育成了一批农作物新品种,建立了农作物信息数据库系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今后应加强农作物野生资源、稀特资源和国外资源的考察、收集,进一步拓宽现有基因库;创制优异性状突出或优异性状聚合的、可利用的中间种质或优异种质;加强种质资源的规范化整理和鉴定评价,提高种质资源及其相关信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建立完善的种质资源圃信息和实物共享体系,促进资源的交换利用。

果树种质资源圃的建设要点

果树种质资源圃的建设要点 托普云农果树种质资源圃具有利用价值的果树遗传物质的总体。携带有果树种质的材料,主要是种子和各种无性繁殖用的器官、组织等。具体包括:①对果树育种工作有特殊价值的种、变种、、和杂种;②具有特定用途如用作果树砧木、中间砧、病毒病害指示植物的野生种和栽培品种;③能直接用于生产的品种和品系,包括需要作为一个独立实体的突变体等;④具有潜在用途但目前还不了解的野生种和变种。种质资源是育种工作的基础,但迄今已为人类利用的果树种质资源还极有限。因而做好搜集和保存种质资源的工作,对于不断提高果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果树的种类和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果树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以果树中占重要地位的蔷薇科苹果属(Malus)、梨属(Pyrus)、李属 (Prunus)等温带果树而言,中国可称世界首富。很多柑橘类果树的栽培起源中心在中国。原产中国的果树有白梨、花红、海棠果、中国樱桃、猕猴桃、等。此外还有不少尚待驯化的栽培果树的近缘种、野生种和砧木资源。中国从世界各地引种果树的工作也早已开始。如和的栽培种引入中国已有2000年以上历史。引入的种类通过长期的栽培选择,形成了许多适应中国自然条件的生态类型和地方品种。仅梨的栽培品种估计就有1000个以上。中国的果树种质资源也为世界果树品种改良作出了贡献。如桃和甜橙在世界各地、温州蜜柑在日本已普遍栽培;板栗、沙梨、杜梨、秋子梨和山荆子等分别为美国和欧洲的栗、梨和苹果的抗性育种提供了有价值的种质。中国丰富的野生果树资源,如山葡萄、越橘和许多果树砧木资源的开发利用,正在为进一步发展世界果品生产提供更加宽广的领域。 一、种质资源的保存 随着现代果树生产的发展,果树优良品种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大量原始品种和地方品种被陆续淘汰。这一方面改良了果树品种;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果树种质的贫乏。特别是19世纪营养繁殖技术广泛推广以后,改良了的新品种的单一无性系在全世界范围内繁衍,使大量原始异质自然体被同质的“标准”品种所取代,品种与品种间亲缘关系过多地接近,对生产构成了危险。如19世纪香蕉主产区热带美洲的品种已只有少数几个三倍体的无性系,它们虽有适合大规模经营和耐远距离运输的优点,但对真菌病害却非常敏感。因此,搜集和保存各种野生、半野生和品质上虽有缺陷但具备某些特色的地方品种,已成为培育优质、抗逆新品种的物质基础。

一黄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制定的原则和方法

一黄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制定的原则和方法 1 黄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制定的原则和方法 1.1 原则 1.1.1优先采用现有数据库中的描述符和描述标准。 1.1.2以种质资源研究和育种需求为主,兼顾生产与市场需要。 1.1.3 立足中国现有基础,考虑将来发展,尽量与国际接轨。 1.2 方法和要求 1.2.1描述符类别分为6类。 1 基本信息 2 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3 品质特性 4 抗逆性 5 抗病虫性 6 其他特征特性 1.2.2 描述符代号由描述符类别加两位顺序号组成,如“110”、“208”、“501”等。 1.2.3 描述符性质分为3类。 M 必选描述符(所有种质必须鉴定评价的描述符) O 可选描述符(可选择鉴定评价的描述符) C 条件描述符(只对特定种质进行鉴定评价的描述符) 1.2.4 描述符的代码应是有序的,如数量性状从细到粗、从低到高、从小到大、从少到多排列,颜色从浅到深,抗性从强到弱等。 1.2.5 每个描述符应有一个基本的定义或说明,数量性状应标明单位,质量性状应有评价标准和等级划分。 1.2.6 植物学形态描述符应附模式图。 1.2.7 重要数量性状应以数值表示。

2 黄瓜种质资源数据标准制定的原则和方法 2.1 原则 2.1.1 数据标准中的描述符应与描述规范相一致。 2.1.2 数据标准应优先考虑现有数据库中的数据标准。 2.2方法和要求 2.2.1 数据标准中的代号应与描述规范中的代号一致。 2.2.2 字段名最长12位。 2.2.3字段类型分字符型(C)、数值型(N)和日期型(D)。日期型的格式为YYYYMMDD。 2.2.4 经度的类型为N,格式为DDDFF;纬度的类型为N,格式为DDFF,其中D为度,F为分;东经以正数表示,西经以负数表示;北纬以正数表示,南纬以负数表示如“12136”,“3921”。 3 黄瓜种质资源数据质量控制规范制定的原则和方法 3.1 采集的数据应具有系统性、可比性和可靠性。 3.2 数据质量控制以过程控制为主,兼顾结果控制。 3.3 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应具有可操作性。 3.4 鉴定评价方法以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首选依据;如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则以国际标准或国内比较公认的先进方法为依据。 3.5 每个描述符的质量控制应包括田间设计,样本数或群体大小,时间或时期,取样数和取样方法,计量单位、精度和允许误差,采用的鉴定评价规范和标准,采用的仪器设备,性状的观测和等级划分方法,数据校验和数据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