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小重山》赏析
- 格式:ppt
- 大小:607.00 KB
- 文档页数:9
诗词赏析:《小重山》宋代: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译文及注释译文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鸣,梦回故乡,千里燃战火,被惊醒,已三更。
站起身,独绕台阶踽踽行。
四周静悄悄,帘外,一轮淡月正朦胧。
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满头霜星星。
家山松竹苍然老,无奈议和声起、阻断了归程。
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
可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弦弹断,又有谁来听?注释、小重山:词牌名。
一名《小冲山》、《柳色新》、《小重山令》。
唐人常用此调写宫女幽怨。
《词谱》以薛昭蕴词为正体。
五十八字。
上下片各四句,四平韵。
换头句较上片起句少二字,其余各句上下片均同。
另有五十七字、六十字两体,是变格。
2、寒蛩(qióng):秋天的蟋蟀。
3、千里梦:指赴千里外杀敌报国的梦。
4、三更: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
5、月胧明:月光不明。
胧,朦胧。
6、功名:此指为驱逐金兵的入侵,收复失地而建功立业。
7、旧山:家乡的山。
8、付:付与。
9、瑶(yáo)琴:饰以美玉的琴。
0、知音:《列子·汤问》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
伯牙琴音志在高山,子期说“峩峩兮若泰山”;琴音意在流水,子期说“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
后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三国·曹丕《与吴质书》:“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伯牙绝弦於钟期,仲尼覆醢於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唐·杜甫《哭李常侍峄》诗:“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
”明·唐顺之《谢病赠别高参政》诗:“逝将归旧林,复此别知音。
”浩然《艳阳天》第六九章:“(弯弯绕)可见到‘知音’了,哪还肯白白地放过去呢?”创作背景这首《小重山》是元帅帐内夜深人静时岳飞诉说自己内心的苦闷——他反对妥协投降,他相信抗金事业能成功,他已以取得了多少重大战役的胜利,这时宋高宗和秦桧力主召开和议,和金国谈判议和。
岳飞《小重山》的详细解析与赏析1. 原文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2. 译文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鸣,梦回故乡,千里燃战火,被惊醒,已三更。
站起身,独绕台阶踽踽行。
四周静悄悄,帘外,一轮淡月正朦胧。
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满头霜星星。
家山松竹苍然老,无奈议和声起、阻断了归程。
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
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弦弹断,又有谁来听?3. 注释●小重山:词牌名。
●寒蛩(qióng):秋天的蟋蟀。
●千里梦:指赴千里外杀敌报国的梦。
●月胧明:月光不明。
胧,朦胧。
●功名:此指为驱逐金兵的入侵,收复失地而建功立业。
●旧山:故乡的山。
●瑶琴:用美玉装饰的琴。
4. 作者介绍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宋朝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祖籍东昌(今山东聊城)。
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他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爱国情怀,一生都在为抗击金兵、收复失地而奋斗,最终却不幸被奸臣秦桧所害。
岳飞精忠报国的事迹广为流传,被后世尊称为“岳武穆”,是中华民族的楷模。
5. 背景故事《小重山》一词创作于绍兴四年(1134年),此时岳飞正率军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
在这首词中,岳飞表达了内心的极度郁闷和对投降派的愤慨。
当时,宋高宗赵构和秦桧等人主张与金国议和,而岳飞等主战派则坚持抗金,收复失地。
然而,由于朝廷内部奸臣当道,岳飞等主战派受到排挤和打压,使得他们的抗金事业步履维艰。
在这样的背景下,岳飞创作了这首《小重山》,以抒发内心的苦闷和忧愤。
6. 古诗讲解《小重山》一词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岳飞在深夜难眠、思绪万千的情景。
上片着重写景,通过寒蛩的鸣叫、三更的钟声、独自绕阶行走等细节,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
岳飞《⼩重⼭》原⽂及翻译赏析岳飞《⼩重⼭》原⽂及翻译赏析 欲将⼼事付瑶琴。
知⾳少,弦断有谁听? [译⽂] 我想将满腔⼼事都寄于琴声,⽆奈知⾳太少,琴弦⼜断,更有谁来倾听? [出⾃] 岳飞《⼩重⼭》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梦,已三更。
起来独⾃绕阶⾏。
⼈悄悄,帘外⽉胧明。
⽩⾸为功名。
旧⼭松⽵⽼,阻归程。
欲将⼼事付瑶琴。
知⾳少,弦断有谁听? 注释: (1)寒蛩:深秋的蟋蟀,蛩⾳穷。
(2)千⾥梦:指梦回中原。
(3)旧⼭:故乡。
(4)松⽵⽼:喻北⽅⼈民充满焦急的渴盼与等待。
(5)归程:喻指收复失地 (6)⼼事:抗⾦的主张。
(7)三更(geng) (8)应该是:欲将⼼事付瑶琴;知⾳少,弦断有谁听? 翻译: 昨⽇寒夜的蟋蟀不断地鸣唱,忽然惊醒我千⾥厮杀的梦。
已经三更了,独⾃⼀⼈起来绕着台阶⾏⾛,⼈声寂寂,帘外⾯的⽉亮朦胧微明。
为了追求光复故⼟,头发已经⽩了,故⼟的松⽵也应等待得苍⽼了,可是我回到故⼟的⽇程却仍然遥遥⽆期。
想要将⼼事寄托在瑶琴上,但是知⾳难觅,即使琴弦弹断了⼜有谁听呢? 赏析: 《⼩重⼭·昨夜寒蛩不住鸣》,作者岳飞,这⾸《⼩重⼭》词,⽤艺术⼿法表达了他抗⾦报国的壮志雄怀。
岳飞抗⾦的伟业,不但受到赵构、秦桧君⾂的迫害,⽽同时其他的⼈,如⼤⾂张浚,诸将张俊、杨沂中、刘光世等,亦各不信任互相拆台,故岳飞有知⾳难遇之叹。
《⼩重⼭》词抒写了这种感慨。
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壮志不已,是脍灸⼈⼝的爱国佳作。
这⾸《⼩重⼭》词,改⽤艺术⼿法表达他抗⾦报国的壮志雄怀。
岳飞抗⾦的伟业,不但受到赵构、秦桧君⾂的迫害,⽽同时其他的将领如张俊、杨沂中、刘光世等,亦各不信任互相拆台,故岳飞有知⾳难遇之叹。
《⼩重⼭》词抒写了这种感慨。
此词上半阕写出忧深思远之情,与阮籍《咏怀》诗第⼀⾸“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意境相似。
下半阕“⽩⾸”⼆句,表⾯低沉消极,但实际上正是壮志难酬的孤愤。
“欲将”三句,⽤⽐兴⼿法点出“知⾳”难遇的凄凉的情怀,甚为悲伤忧郁。
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宋词翻译赏析岳飞《小重山》赏析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注释:(1)寒蛩:深秋的蟋蟀,蛩音穷。
(2)千里梦:指梦回中原。
(3)旧山:故乡。
(4)松竹老:喻北方人民充满焦急的渴盼与等待。
(5)归程:喻指收复失地(6)心事:抗金的主张。
(7)三更(geng)(8)应该是: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翻译:昨日寒夜的蟋蟀不断地鸣唱,忽然惊醒我千里厮杀的梦。
已经三更了,独自一人起来绕着台阶行走,人声寂寂,帘外面的月亮朦胧微明。
为了追求光复故土,头发已经白了,故土的松竹也应等待得苍老了,可是我回到故土的日程却仍然遥遥无期。
想要将心事寄托在瑶琴上,但是知音难觅,即使琴弦弹断了又有谁听呢?背景:当年岳飞是抗金的主战派,当年他打到朱仙镇的时候,成功在望,却因为奸臣(老秦)的诬告,和皇帝畏惧收复失地后,前皇帝回来,自己地位难保,一天连下12道金牌命岳飞班师回朝.①千里梦:北伐抗金,保卫家国的理想白首为功名:《宋史·岳飞传》中,岳飞曾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古代诗词中什么三年、十年是约数,指多年的意思。
为了抗金,岳飞花了半生,英雄白首。
②瑶琴句:运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就是高山流水那个~),直抒胸臆,表明知音少,结合背景来说,应是指当年的朝廷上,投降派、主和派占了上风,就连当年提拔自己的人也被贬官隐居,主战派根本没地位可言,以至于当年的朝廷很屈辱地割地、赔贡求和,而岳飞身为主战派的主要成员,当然认为知音少!赏析:《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作者岳飞,这首《小重山》词,用艺术手法表达了他抗金报国的壮志雄怀。
岳飞抗金的伟业,不但受到赵构、秦桧君臣的迫害,而同时其他的人,如大臣张浚,诸将张俊、杨沂中、刘光世等,亦各不信任互相拆台,故岳飞有知音难遇之叹。
《小重山》译文及赏析小重山,是词牌名,又名“小重山令”“小冲山”“柳色新”等。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小重山》译文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重山》译文及赏析篇1《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参考译文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鸣,梦回故乡,千里燃战火,被惊醒,已三更。
站起身,独绕台阶踽踽行。
四周静悄悄,帘外,一轮淡月正朦胧。
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满头霜星星。
家山松竹苍然老,无奈议和声起、阻断了归程。
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
可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弦弹断,又有谁来听?赏析这首《小重山》是元帅帐内夜深人静时岳飞诉说自己内心的苦闷——他反对妥协投降,他相信抗金事业能成功,他已以取得了多少重大战役的胜利,这时宋高宗和秦桧力主召开和议,和金国谈判议和。
使他无法反抗的命令,这就是绍兴八年(1138)宋金“议和”而不准动兵的历史时期。
岳飞于北宋末宣和四年(1122)参军,至北宋灭亡前的四年里,他在抗金名将宗泽麾下英勇作战,升为秉义郎,自那时候,他就献身抗金战场。
绍兴六年(1136)至绍兴七年(1137),他连续指挥军队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国土,形成西起川陕,东到淮北的抗金战线,准备大举收复中原,北上灭金。
但就在这时,不想伤害宋金关系以不让钦宗返回南方危及自己皇位的宋高宗赵构,起用极力妥协主和汉奸的秦桧为相,停止抗金、迫害主战派,王庶、张戒、曾开、胡铨等均被罢免、除籍、编管甚至杀害,而对岳飞,此时秦桧还不敢动,但坚决制止岳飞再与金国作战。
大好的抗金复国形势,有付诸东流的危险。
《小重山》一词,正是在这种形势、气候下写的。
岳飞内心的极度郁闷,对投降派猖獗的极度愤慨,身为朝臣又极无可奈何的种种复杂心情,均写于词中。
这首《小重山》虽然没有《满江红》家喻户晓,但是通过不同的风格特点和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隐忧时事的爱国情怀。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岳飞赏析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岳飞赏析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岳飞赏析,是爱国将领岳飞的又一篇爱国佳作,表达的是作者报效国家的凌云壮志。
本文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岳飞赏析由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导读:历史英雄岳飞抗金伟业的一生,不断遭受奸臣的阻扰和迫害,这其中最著名的的属秦桧、赵构,还有如当朝大臣张浚,将领张俊、杨沂中、刘光世等人,因此,在那个阶段,岳飞的心中有一种强烈的知音难遇之感。
其原文如下:···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字词解释:蛩(qióng):蟋蟀。
千里梦:指光复中原之梦。
悄悄(qiǎo,仄声):寂静貌。
月胧明:月光明亮。
“白首”三句:旧山,指故乡。
三句意谓:夙愿为国建功立业,如今头已花白,故乡仍被金兵所占,难以回归。
心事:指恢复中原的愿望。
付:付与。
瑶琴:琴的美称。
瑶:美玉。
“知音”二句:用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典故,慨叹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且没有“知音”能够理解。
翻译:昨日寒夜的蟋蟀不断地鸣唱,忽然惊醒我千里厮杀的梦。
已经三更了,独自一人起来绕着台阶行走,人声寂寂,帘外面的月亮朦胧微明。
为了追求光复故土,头发已经白了,故土的松竹也应等待得苍老了,可是我回到故土的日程却仍然遥遥无期。
想要将心事寄托在瑶琴上,但是知音难觅,即使琴弦弹断了又有谁听呢?作品背景:1137年(南宋绍兴七年),正当抗金前线捷报频传,凯歌高奏,士气民心大振,收复中原失地胜利在望的时刻,宋高宗赵构不顾朝野上下的反对,再次起用汉奸秦桧为枢密使。
次年又拜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从此秦桧独揽大权,极力推行投降卖国政策。
广大军民抗金救国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摧残,主战派赵鼎、王庶、张戒、曾开、胡铨等人都因反对“议和”,触怒秦桧,相继被排斥出政府,遭到贬谪、流放和编管。
古诗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翻译赏析《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作者是宋朝文学家岳飞。
其古诗全文如下: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前言】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壮志不已,是脍炙人口的爱国佳作。
这首《小重山》词,改用艺术手法表达他抗金报国的壮志雄怀。
岳飞抗金的伟业,不但受到赵构、秦桧君臣的迫害,而同时其他的人,如大臣张浚,诸将张俊、杨沂中、刘光世等,亦各不信任互相拆台,故岳飞有知音难遇之叹。
《小重山》词抒写了这种感慨。
【注释】①小重山:词牌名。
又名《小冲山》、《小重山令》、《柳色新》等,见《钦定词谱》。
②蛩(qióng):蟋蟀。
③千里梦:指光复中原之梦。
④悄悄(qiǎo,仄声):寂静貌。
元稹《莺莺传》:“更深人悄悄,晨会雨濛濛。
”⑤月胧明:月光明亮。
薛绍蕴《小重山》:“玉阶华露滴,月胧明。
”⑥“白首”三句:旧山,指故乡。
三句意谓:夙愿为国建功立业,如今头已花白,故乡仍被金兵所占,难以回归。
⑦心事:指恢复中原的愿望。
付:付与。
瑶琴:琴的美称。
瑶:美玉。
《历代诗馀》卷一一七引陈郁《藏一话腴》载岳飞此词,作“欲将心事付瑶筝”。
⑧“知音”二句:用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典故,慨叹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且没有“知音”能够理解。
【翻译】昨日寒夜的蟋蟀不断地鸣唱,忽然惊醒我千里厮杀的梦。
已经三更了,独自一人起来绕着台阶行走,人声寂寂,帘外面的月亮朦胧微明。
为了追求光复故土,头发已经白了,故土的松竹也应等待得苍老了,可是我回到故土的日程却仍然遥遥无期。
想要将心事寄托在瑶琴上,但是知音难觅,即使琴弦弹断了又有谁听呢。
【赏析】上片寓情于景,写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的心情。
开头三句写秋夜梦回,意境含蓄而深沉。
那是一个深秋的夜晚,作者梦见自己正率部转战千里,向阔别的故土胜利挺进。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原文及赏析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宋代: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译文昨天秋夜的蟋蟀止不住的鸣叫声将我从遥远的梦境中惊醒,已是三更时分。
起来独自绕着台阶踽踽行。
四周静悄悄没有人声,帘外一轮淡月正朦胧。
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已白头。
家乡的山上松竹已长大变老,无奈议和声起、阻断了归程。
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
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琴弦弹断,又有谁来听?注释小重山:词牌名。
一名《小冲山》、《柳色新》、《小重山令》。
唐人常用此调写宫女幽怨。
《词谱》以薛昭蕴词为正体。
五十八字。
上下片各四句,四平韵。
换头句较上片起句少二字,其余各句上下片均同。
另有五十七字、六十字两体,是变格。
寒蛩(qióng):秋天的蟋蟀。
千里梦:指赴千里外杀敌报国的梦。
三更: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
月胧明:月光不明。
胧,朦胧。
功名:此指为驱逐金兵的入侵,收复失地而建功立业。
旧山:家乡的山。
付:付与。
瑶(yáo)琴:饰以美玉的琴。
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赏析这首《小重山》虽然没有《满江红》家喻户晓,但是通过不同的风格特点和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隐忧时事的爱国情怀。
上片着重写景。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昨天夜里蟋蟀一直鸣叫不停,使作者从金戈铁马对抗金兵的梦中惊醒了,而此时已经是深夜的三更天了。
“寒蛩”点明了季节是深秋。
山河飘摇,国家残破,作者夙夜忧患,而昨夜深秋的蟋蟀却小停地呜叫,催逼着词人心中的隐忧和悲愤,使克复中原的责任更加沉重,“惊”字充分表达了在秋夜蟋蟀的凄清呜叫中作者终夜难眠的情景。
“千里”暗示梦回到包括家乡在内的中原地区,说明了词人在睡梦之中也不忘收复中原的爱国之情。
这一句通过叙写被梦惊醒来表现作者日夜牵挂的都是国家的`战事和兴衰。
“起来独自绕阶行。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岳飞[宋代]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标签宋词精选、宋词三百首、壮志难酬、豪放译文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鸣,梦回故乡,千里燃战火,被惊醒,已三更。
站起身,独绕台阶踽踽行。
四周静悄悄,帘外,一轮淡月正朦胧。
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满头霜星星。
家山松竹苍然老,无奈议和声起、阻断了归程。
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
可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弦弹断,又有谁来听?注释寒蛩:秋天的蟋蟀。
千里梦:指赴千里外杀敌报国的梦。
三更: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
月胧明:月光不明。
胧,朦胧。
功名:此指为驱逐金兵的入侵,收复失地而建功立业。
旧山:家乡的山。
付:付与。
瑶琴:饰以美玉的琴。
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赏析这首《小重山》虽然没有《满江红》家喻户晓,但是通过不同的风格特点和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隐忧时事的爱国情怀。
上片着重写景。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昨天夜里蟋蟀一直鸣叫不停,使作者从金戈铁马对抗金兵的梦中惊醒了,而此时已经是深夜的三更天了。
“寒蛩”点明了季节是深秋。
山河飘摇,国家残破,作者夙夜忧患,而昨夜深秋的蟋蟀却小停地呜叫,催逼着词人心中的隐忧和悲愤,使克复中原的责任更加沉重,“惊”字充分表达了在秋夜蟋蟀的凄清呜叫中作者终夜难眠的情景。
“千里”暗示梦回到包括家乡在内的中原地区,说明了词人在睡梦之中也不忘收复中原的爱国之情。
这一句通过叙写被梦惊醒来表现作者日夜牵挂的都是国家的战事和兴衰。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被梦惊醒后,因梦见战场战事而忧国忧民再无睡意,独自在台阶前徘徊。
周围静悄悄的,人们都在熟睡,只有天上的明月散下淡淡的冷光。
深秋的月夜,凄清冷淡,表达了作者“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孤独与凄凉心境。
“独自”写出词人的孤独寂寞,心事无法向人诉说,可见苦闷之深。
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解读赏析小重山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一深秋的夜里蟋蟀叫个不停,半夜时分打断了我梦中的千里驰骋。
睡不着觉我起床绕着台阶缓步徐行,四下里不见一个人影,只有天上的月光朦朦胧胧。
头发都白了只为迎回二圣,故乡的苍松翠竹也在无情光阴中等待我抗击金兵。
想要将北伐中原的心事寄托在琴弦上,可这弦外之音又有谁会来倾听?二岳飞(1103—1142),字鹏举,河北正定府路相州汤阴(今河南安阳)人,著名的军事家、爱国英雄、民族英雄,宋、辽、金、西夏时期最杰出的军事统帅。
北宋崇宁二年(1103)二月十五日,出生于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
时有大鸟掠过,因起名飞。
岳飞生有神力,十五岁就能挽弓三百石,经常通宵攻读兵书。
二十岁从军,母亲在其背上刺字“精(尽)忠报国”。
从军后受到抗金名将宗泽的赏识与提拔。
宗泽临死前吟诵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连呼三声“渡河”,气绝而终。
岳飞二十三岁时,徽钦二帝被掠往金国,北宋灭亡,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靖康之耻”。
岳飞决心“迎二圣复还京师,取故地再上版图。
他时过此,勒功金石,岂不快哉!此心一发,天地知之,知我者知之”。
岳飞好像天生就是为战斗而来,治军极严,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好比当年商汤的军队去攻打夏桀,一点也不惊扰百姓,做生意的照常往来,种庄稼的照常下地。
岳飞的军事才能堪比李广和项羽,前者与匈奴激战七十余次,“得赏赐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卒共之。
”后者大小七十余战,除了垓下之役自刎,没有一次失败。
岳飞也是常胜将军。
绍兴十年(1140),金兵四路南下,要一举灭亡南宋。
高宗发三路兵,以岳飞为一路,赐札飞使为三路救应,战争之事全部委托给岳飞。
岳飞从驻地湖北起兵,连战皆胜,进驻郾城。
进军朱仙镇,距汴京四十五里。
北方义军百数十万,皆举旗以岳飞为号。
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昨夜寒蛩不住鸣。
①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②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③欲将心事付瑶琴。
④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⑤【注释】①蛩(qiong穷):蟋蟀。
②月胧明:月光微明。
唐元稹《嘉陵驿》诗“野花撩乱月胧明。
”③旧山:指故乡。
当时作者的故乡河南被金兵所占领,不能回归,故下文说“阻归程”。
④瑶琴:琴的美称。
⑤“知音”二句:用钟子期为伯牙知音典故,慨叹自己的壮怀无人理解。
《吕氏春秋·本味》载:春秋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从琴音里能听得出他心里所想的是高山,还是流水。
后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译文】昨夜蟋蟀不断地凄凉叫鸣,我梦中正在千里外的中原驰骋。
叫声惊醒了梦境,已是半夜三更。
披衣起来独自在阶前徘徊,四周一片寂静无人影,卧室外的月色惨淡微明。
我白发星星奋斗了半生,是为了成就事业建功名。
故乡的青松翠竹早已苍老,心盼归去,敌人的入侵挡断了归程。
想弹琴诉说满腹心事,但世间知音少,琴弦弹断又有谁来倾听?【集评】清·沈雄:“《话腴》曰:武穆收复河南罢兵表云:‘莫守金石之约,难充溪壑之求。
暂图安而解倒悬,犹之可也。
欲远虑而尊中国,岂其然乎。
’故作《小重山》云:‘欲将心事付琴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指主和议者。
又作《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可以明其心事”(《古今词话·词话》上卷)。
清·王奕清等:“岳侯,忠孝人也。
其《小重山》词,梦想旧山,悲凉悱恻之至。
”(《历代诗馀》卷一百十七《词话》)。
【总案】绍兴七年(1137),岳飞为湖北京西宣抚使,曾奏请提军进屯江淮,欲乘金人废伪齐刘豫之际,“捣其不备,长驱以取中原”,未获许可。
次年,王庶视师江淮,岳飞致书请战,说:“今岁若不举兵,当纳节请闲。
”逢朝廷与金议和,又未能出兵。
他的壮怀理想、军事战略,得不到理解,更得不到支持,内心十分苦闷,遂写下此词抒愤。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
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
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
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
弦断有谁听?
赏析: 岳飞的这首词与他的另一首词——《满江红》用了截然不同的艺术手法,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知音难觅的悲凉之感。
上阙“惊回千里梦”一句,道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做为一名职业军人,他非常厌倦战争,寒蛩惊醒了他回家的梦,下阙“阻归程”更明确的表达了这一愿望。
作为一名职业军人,回家的前提就是等到侵略者投降,他很想尽快停止这场战争,但没人支持,所有下阙才有了知音少之说。
岳飞《小重山》的意思及赏析小重山岳飞昨夜寒蛩1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2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1寒蛩(qióng):秋天的蟋蟀。
2旧山:故乡。
昨晚上,窗外的蟋蟀一直叫个不停,我从抗击金兵、浴血奋杀的梦中突然惊醒,这时候已是深夜三更天了。
披衣起一床一,独自绕着门前的台阶散步,四下一片寂静,抬头只能看到明月散下淡淡的光辉。
为了驱逐金人我愁白了头,也许故乡的松竹也已经变老了,可家乡却陷落在敌人手中,家是回不去了。
我多想用琴弦化解心事啊,可是没有知音,即便我把琴弦弹断又有谁能听懂呢?【忧国之美】岳飞为一代抗金名将,心中涌满一爱一国之情。
就在在一个深秋的夜晚,岳飞无法安睡,想到了还被金人占领下的半壁一江一山、想到自己有心报国却壮志难酬,不禁忧愁愤懑、万般思绪在心中纠结,矛盾中他写下了这首《小重山》。
虽然他没能完成抗金大业,但他忧国一爱一民的思想,被历代英雄儿女所诠释、弘扬。
【赏析】《小重山》一词,作者用含蓄的手法和低沉的格调,表达了壮志难酬的孤愤,也表明了自己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心,整体形成沉郁、含蓄的风格。
含蓄是中国历代文化的心理特点,广泛应用于诗词等篇幅比较一精一短的文体上。
有时,在我们的应用作文中,不必把你要表达的意思一下子说透,说到七八分也就好了,这样也就是一种“含蓄之美”。
【启示】岳飞在《小重山》一词里表达的是抗金护国的雄心壮志和不能如愿的满怀愁绪。
岳飞的一生淡泊名利,刻苦励志,把个人利益置之度外,就连自己的子女也是管教甚严,他要求他们每天完成学一习一内容后,还必须下地劳作。
岳飞对自己的父母也是非常孝顺,他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以后能做成什么事呢?一个人不仅要有远大的志向,更要有从身边小事做起的行动,先做人,才能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