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官堡红土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 格式:pdf
- 大小:239.33 KB
- 文档页数:3
某矿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某矿区处于某县某地区金矿区的北侧,位于昆仑山的主脊部位,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北西西-南东东向,贯穿了整个调查区域。
本文结合该矿区的特点,从地层划分、构造、变质岩、岩浆岩分析了其地质特征,再结合其特征情况,明确了该矿区的具体找矿标志,旨在充分了解该矿区的特点,并能够实现快速有效的找矿,同时还可为同类型矿区提供参考。
标签: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某矿区金矿地位于中高纬度海拔山区,属于较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通过调查显示,该矿区的气候类型表现为非常明显的半干早、干旱特点,矿区范围内的降水非常少,具有较大的温度跨度,平均气温在0℃以下,最高气温能够达到25℃,最低气温能够达到-30℃,并且冬季时间相对较长,平均每年都会出现较多的风沙天气,其气候也相对较为恶劣。
1.金矿地质特征1.1 地层划分经由地质填图处理,初步完成了对该矿区的地层格架,并厘定出了五个段级填图单位以及两个正式的岩石组班填图单位;采用成因-地貌双重填图法将第四系划分为五种不同的成因类型,分别为全新世湖积(Qh1)、冲积(Qhal)、风积(Qheol)、人工堆积(Qs)以及晚更新世洪冲积(Qp3pal),这使得测区地质得到了很天程度上的充分掌握。
其具体的岩性组合分别为:(1)Qh1:主要是又湖积淤泥、粉砂以及细砾共同组成;(2)Qhal:主要是由冲洪积的沙砾、砾石、亚砂土等组成;(3)Qheol:主要是由风组成亚砂土;(4)Qs:主要是由呈现为松散状的砂、砂石以及淤泥等组成,石英是其砂最主要的矿物质成分;(5)QP3pal:主要是通过冲洪积沙砾、砾石以及淤泥亚砂土等共同组成[1]。
1.2 构造经由地质调查对矿区的情况进行了解,并基于此完成了对测区构造格架的构建,基本上明确了矿区内褶皱构造、断裂构造、挤压劈理构造空间的变形特征以及展布特征等相关情况,同时也掌握了成矿的控制特征以及相互叠加进行改造的具体特征;厘定出了兩条具有明显韧脆性特点的变形构造带,同时总结分析了其运动学特征、几何学特征、矿化蚀变特征以及动力学特征,为该矿区成矿控矿特征、区域构造特征、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等相关内容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该矿区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提供了客观的参考依据。
鄂南地区八字门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李政文;王书民;廖建【摘要】介绍八字门金矿床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床属风化残积成因的红土型金矿类型,金为微细粒状,肉眼甚至一般光学显微镜中均不可见。
从总结鄂南地区的金矿床分布、赋存规律入手,初步探讨了金矿床地质特征、成因及找矿标志。
【期刊名称】《资源环境与工程》【年(卷),期】2011(025)003【总页数】6页(P188-193)【关键词】八字门;金矿床;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作者】李政文;王书民;廖建【作者单位】湖北省第四地质大队,湖北咸宁437100;湖北省第四地质大队,湖北咸宁437100;湖北省第四地质大队,湖北咸宁437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湖北省嘉鱼县蛇屋山—虎山一带是鄂南地区红土型金矿化区。
区内矿产主要为金,已发现有蛇屋山、八字门、铜山、尹家畈、楠竹林等金矿床(点),均属风化残积成因的红土型金矿类型,具易采、易选特点,目前八字门已探明金金属量2 163 kg,其中蛇屋山、铜山(虎山)金矿已全面开发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随着该区蛇屋山、铜山(虎山)金矿的开采和利用,在其外围寻找新的有利用价值的矿床(点)是目前工作的重点,其中八字门金矿床又是寻找蛇屋山金矿外围矿床(点)的重中之重。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坪大冶台褶带梁子湖凹陷[1,2],所属地貌为鄂南丘陵山地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
区内第四系覆盖广泛,出露基岩地层主要有志留系下统—中统、石炭系上统、二叠系下统、三叠系下统、三叠系上统—侏罗系下统,在蛇屋山矿区和本矿区钻孔中,采坑内见有寒武—奥陶系。
区域主体构造为嘉鱼—赤壁弧形构造带(图1),该构造带长30 km,宽16 km,由一系列轴面南倾的紧密倒转褶皱组成。
褶皱轴迹走向北东—东西,总体呈向南弯凸的弧形,与之相伴的断裂构造以近东西向为主,多发育在褶皱两翼,断面倾向南,规模一般较大,表现为逆冲滑脱并具多期活动特点,与成矿关系密切。
分析风化壳红土型金矿的找寻方向【摘要】许多的红土型金矿都存在着矿床大,矿体分层且产状平缓的情况。
矿石松散不一,主要富集位置为活水区域。
成矿条件在稳定的地质区及地台区, 存在含金矿源体,从前大多数是热带雨林区域,地貌可以是准平原或低山丘陵地貌,金矿源体是否存在则是找矿的基础,在红土发育区所产生的“硅帽”和红土化剖面中的铁质带是十分关键的找矿表现,呈现纹理状红土所在的高岭土层可以说是标志层面, 砂金的存在与否可以作为其上游红土发育区是否存在红土型金矿的特征表现之一。
关键词:红土型金矿, 地质特征, 成矿条件, 找矿标志【abstract 】many on clay type gold deposit and there are big, layered ore bodies and form in the gentle. Ore loose differ, the main enrichment position for the living water area.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in the stable geological area and land area, containing gold mine existence source body, in most tropical rain forest area is, and can be ZhunPingYuan or low hills of landforms, gold source if there is body prospecting and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zone in clay produced by the “silicon cap” and the profile with the iron in the clay is a very crucial prospecting performance, present the texture of the clay kaolin layer can say is where mark level, ShaJ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can be used as its upstream clay whether there are clay development area of the type of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Keywords: clay type gold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prospecting marks1寻找条件首先需要确定的是含金的矿源体可将其分成以下两类:一是在存在于金丰度高的岩石中,如寒武系变质岩、中基性火山岩、花岗闪长岩、煌斑和长英岩脉等;二是存在于多种基岩中的金矿化体,如含金硅化破碎带、含金硫化物石英脉矿化及矿体、含金铁锰矿化、花岗闪长斑岩或花岗斑岩接触带的金银多金属矿化及矿体。
许官堡红土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潘金权;游桂芝;刘勇
【期刊名称】《西部探矿工程》
【年(卷),期】2012(024)004
【摘要】简述了安顺市许官堡金矿的矿区地层、构造、矿体特征、次生晕异常成果等矿床地质特征,并对控矿因素、矿床成因作了简要分析,总结了找矿标志,以期为区内及同类矿床找矿提供帮助.
【总页数】3页(P126-128)
【作者】潘金权;游桂芝;刘勇
【作者单位】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五总队,贵州安顺561000;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二总队,贵州六盘水553004;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二总队,贵州六盘水553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贵州许官堡金矿地质特征及勘查方法探讨
2.黔西南炼山坡红土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3.广西三江县老堡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4.贵州省兴仁地区灰家堡金矿田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探讨
5.广西昭平县黄官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杨矿飞1 陆泽帅2发布时间:2021-09-25T11:48:05.155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5期作者:杨矿飞1 陆泽帅2 [导读] 我国金矿类型众多,分布复杂多变,每一类金矿分布都有其独特的地质规律1.洛宁县俊德虹宇矿业有限公司河南洛阳 471700;2.洛阳陆地地质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洛阳 471000摘要:我国金矿类型众多,分布复杂多变,每一类金矿分布都有其独特的地质规律,给勘探工作带来困难。
针对不同类型金矿床各有差异的情况,应总结特定区域内相对规律性的分布条件,强调加强矿田和找矿研究的必要性,并根据不同的成矿地质背景,结合不同的成矿地质条件,划分出5个成矿区带和19个集中成矿带,对每个特定的成矿带进行有针对性的地质勘查工作。
从成矿地质条件和矿产分布规律来看,只要能找到矿产分布的基本区域和特征,就能为找矿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创新探讨引言我国金矿资源十分丰富,自然类型多样,黔西南、黔东南、盘县等地金矿较为富集,全省金矿集中分布于多个地区。
把握金矿床资源的分布规律,可以根据金矿床特殊的地质条件和不同的矿化集中区地质条件,总结出成矿地质条件的成矿规律,探讨各成矿集中区的产量及分布要素,对各成矿集中区进行矿田集的研究,建立成矿模型。
金矿石产量与分布矿床类型、控矿地质条件与矿床特征具有相似性,在勘查技术上,应综合多种手段,选择具有相近性的集中区进行深入研究。
1、金矿资源的分布规律金矿资源富集,主要金矿集中分布在赖子山背斜带、灰家堡背斜带、戈塘背斜带、普安红岩背斜带、板其金金矿化带、板其金地金矿化带、册亨百地金矿化带、普安红岩背斜带等地区,已知的中型以上矿床约有7处,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安龙县戈塘金矿、普安县泥堡金矿等,其中已探明的小型矿床和矿点有多处,一般都分布在周边矿化区带内。
各矿化集中带具有独特的成矿地质条件,与周围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因而是金矿体的主要矿体。
红土型金矿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2016-05-18 13:20来源:内江洛伯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者:研发部亚洲最大的红土型露天金矿——湖北省嘉鱼蛇屋山金矿红土型金矿是新的金矿工业类型,它是一类埋藏浅(一般仅数米至数十米)、易采、易选的低品位金矿床。
其矿石即为红土,红土是在热带、亚热带炎热而干湿交替的气候区,铝硅酸盐矿物分解成为铝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含铁矿物则转变为褐铁矿或赤铁矿,致使风化产物呈红、赭和褐色的土。
80年代,在澳大利亚发现并开发了博丁顿大型红土型金矿,之后在巴西、东南亚也有一些红土型金矿的发现。
红土型金矿金品位一般较低,但矿石氧化程度高,金呈游离态存在,矿石不需要氧化(或氯化)焙烧即可直接堆浸,工艺简单,回收率高,选冶成本低,经济效益好,这些优点是其它类型岩易采、易选、见效快等技术经济特征引起我国金矿勘查者的关注。
近年,相继在贵州、广西、云南、湖南、江西、辽宁等省区发现了红土型金矿。
关于红土型金矿的成因目前没有绝对权威的结论,但其成矿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金化合物向金单质的转化红土化作用,可以人为地分为成土作用和红化作用两个步骤,这两个步骤对金成矿作用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别。
成土作用,就是母岩通过物理或化学的风化作用,逐渐形成粘土的过程(Carr, 1980)。
在形成粘土的阶段,若只有物理风化作用而没有化学风化作用,则金不会富集。
物理风化作用使矿物暴露于富氧的大气中,便于化学风化作用的进行。
原以还原性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金(如金的硫化物及相关络合物),在氧化过程中,逐渐转化为单质金。
构成地壳的岩石主要是硅酸盐岩。
而构成硅酸盐岩的主要金属离子,是钾、钠、钙、镁等碱性较强的物质。
硅酸盐是弱酸强碱盐,在成土作用的早期,化学风化刚开始时,总体来说,pH值较高。
所以,低pH值下形成的金的氯化物,随着环境的pH值升高,也将逐渐释放出单质金来。
因为岩石中金的矿物,主要是以卤化物和硫化物或与硫有关的络合物这两大类形式存在的,所以,随着金的卤化物和与硫有关的金的化合物逐渐转化成单质金,成土化合物中的绝大部分金都转化成了单质金。
金矿矿床特征分析与找矿标志探究作者:李泓明王明郭俊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第5期李泓明王明郭俊(内蒙古有色地质勘查局108队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要:内蒙古虎拉林是金矿含量较多的地区,本文主要通过对该矿区的综合分析,分析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同时对找矿标志进行了系统的探究,为今后我国的采矿事业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金矿矿区分析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金矿矿床特点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TD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b)-0151-01所谓金矿,是指具有足够含量黄金并可工业利用的矿物集合体,即金矿石,也指通过用采矿作业获得黄金的场所,即金矿山,还指通过成矿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可工业利用的金矿石堆积,即金矿床。
本文以内蒙古的虎拉林为例,对金矿矿床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对其的形成原因和找矿标志进行探讨。
虎拉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额尔古纳市,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多个岩金矿床,我国的黄金支队一直对虎拉林地区进行调查,根据当地的矿产地质对虎拉林金矿有了新的认识。
1 虎拉林金矿区地质特点中侏罗统22站组是矿区内德主要地层,矿区的东南部和西北部分部比较广泛。
有研究表明区内的主要侵入岩为石英斑岩和,然后是花岗岩。
其中石英斑岩主要在矿区的中南部,形状为椭圆状,花岗斑岩主要在矿区的西南部分部分布,形状为条带状,花岗岩主要在矿区的西南部和中部分布,形状为小岩株状。
有研究表明花岗斑岩与金矿化之间有密切关系,但是从矿区中采集到了岩石标本的鉴定表明,赋矿岩浆岩是花岗岩的演化产物。
矿区内的最主要控矿构造就是角砾岩筒构造,其次是角砾岩筒构造。
研究表明,在虎拉林矿区有一个角砾岩带,方向为南北方向,能够在每个钻孔中都存在各种各样的角砾岩,在这些控矿构造中,最小的环形构造的直径大约为240m。
从钻孔的数据资料分析可知,角砾岩筒构造的垂深大于290m,南北方向的宽度大于590m,而东西方向的宽度大于390m。
文章编号:100820244(2001)022*******中国红色粘土型金矿成矿特征饶文波 高振敏 杨竹森 罗泰义 李红阳(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贵阳,550002)摘 要 中国的红色粘土型金矿是90年代初发现并开始研究的,基本上产于南方特别是西南地区。
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条件和气候、地貌条件,该类型金矿与国外的红土型金矿存在明显的差异:红色粘土型金矿剖面发育差,红土化程度低;对源岩依存度高;铁铝含量低、硅含量高;矿石处在富粘土矿物阶段,少见三水铝石,一般为伊利石和高岭石共存。
金在红色粘土中以微细粒分散形式存在,且在红色粘土剖面中由于表生淋滤作用而发生活化、迁移和再沉淀。
关键词 红色粘土型金矿 红土型金矿 成矿特征 中国中图分类号:P588.24+1;P618.51文献标识码:A 红土型金矿是八十年代国际上新发现的金矿类型,1980年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型红土型金矿西澳大利亚的Boddington 金矿床,之后相继在巴西、泰国、印度、斐济、越南、几内亚、尼日利亚、新喀里多尼亚、马里、加蓬、加纳、喀麦隆和美国等地区也陆续有发现红土型金矿的报道[1]。
该类型金矿具有品位低、规模较大、易采、易选冶、见效快及效益高等特点。
类似的风化成因金矿床自80年代末期以来在我国南方也发现不少。
首先发现了湖北嘉鱼县蛇屋山金矿[2~6],之后在湖南郴州大坊、龙形寨、洪水塘[7~10],云南北衙①、上芒岗[11~14]、金平铜厂[15~18],广西横县陶吁、龙塘、板利[19],贵州晴隆老万场、紫木凼[12,17~19]、砂厂、水淹塘,江西王家坊-水北、龙鞭山等[20]也发现了类似的金矿类型金矿点或矿化点。
另外在江苏[21,22]等地也陆续有报道。
由于这类金矿床是原生金矿(或矿源岩)经过(原地或迁移)不彻底的氧化作用和风化淋滤作用之后堆积形成的,因此涂光炽教授将这种风化成因金矿定义为“红色粘土型”金矿。
浅析博故图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张世亮【摘要】伊犁亚板块伊什基里克裂谷带为新疆西天山地区的一重要金多金属成矿区带,该矿的大地构造就位于该裂谷带中,该带为石炭-二叠纪火山-沉积盆地,是基于早古生代褶皱基底不断演化形成.区内矿产资源主要包括铅锌矿以及铜矿和金矿等.矿体受东西向基底断裂和北西向次级张扭性断裂带控制,对围岩没有选择性.文中主要对该矿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其矿床成因与找矿标志,旨在为该区找矿工作提供有益参考.【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8(000)002【总页数】2页(P118,120)【关键词】博故图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作者】张世亮【作者单位】新疆天高地质勘探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博故图金矿西天山伊什基里克裂谷带,区内矿产资源丰富,分布着大量的铅锌矿以及铜矿和金银矿等。
博故图金矿位于西天山石炭纪-二叠纪裂谷带中,阿克沙克组以及大哈拉军山组等下石炭统地层是该矿的主要产出部位,后者主要发育一套火山-沉积岩系[1]。
加速博故图金矿的地质找矿工作,对地方矿业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此,文中笔者对博古图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进行探讨,以期为指导该区找矿提供参考[2]。
1 区域地质特征伊犁亚板块伊什基里克裂谷带为一狭长的带状,区内分布着大量的矿产资源,博古图金矿就位于该裂谷带中。
铅锌矿以及铜矿和金矿等是其主要的矿产类型。
阿克沙组以及大哈拉军山组等下石炭统地层是该矿的主要产出部位,后者主要发育一套火山-沉积岩系,是区内铜矿以及金矿成矿的重要矿源层。
该组地层与区内成矿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区内金矿大都产于该地层中,是区内金矿的主要矿源层。
2 矿区地质特征(1)矿区地层∶阿克沙克组以及大哈拉军山组地层在区内广泛出露,砂砾石及沙土和黄土等第四系地层在区内少量覆盖。
在该矿矿区范围的偏南部方向内主要分布着上亚组地层,凝灰质砂岩(薄层)以及英安斑岩和安山岩等是该地层主要岩性特征。
刘和甫,李晓清,刘立群,等/地学前缘(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05,12(4) 479 [11] YAN G J unjie.Tectonic Evol ution and Oil and Gas Reser2voi rs Dist ribution in Ordos B asin[M].Beijing:PetroleumIndustry Publishing Press,2002:12228(in Chinese). [12] WAN G Zecheng,ZHAO Wenzhi,ZHAN G Lin,et al.Tect2ost rati grap hy and Gas Ex ploration of S ichuan B asin[M].Beijing: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2002:12287(in Chi2nese).[13] PERRODON A.Petroleum systems:Models and applications[J].J ournal of Petroleum G eology,1992,15(3):3192326.[14] ZHAO Wenzhi,H E Dengfa.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ationst rategy of composite petroleum system in China[J].A ctaPet rolei S inica,2001,22(4):7212(in Chinese).[15] VAIL P R,MITCHUM R M J r,T HOMPSON S.Seismicst ratigraphy and global changes of sea level[J].S eismicS t rati g ra2phy,A A PG Mem,1977,26:83297.[16] DEN G Hongwen,WAN G Hongliang,ZHU Y ongjun,et al.Hi gh Resol utions Sequence S t rati grap hy[M].Beijing Geo2logical Publishing House,2002:12253(in Chinese). [17] MAILL A D.Pri nci ples of Sedi mentary B asin A nal ysis[M].New Y ork:Springer2Verlag,1990:4142615.[18] ALL EN P A,ALL EN J R.B asin A nal yses[M].London:Black2well Sci Publ,1990:12451.[19] WAN G Hongzhen,SHI Xiaoying,WAN G Xunlian,et al.Research on t he S equence S t rati g rap hy of China[M].Guan2gzhou:Guangdong Science&Technology Press,2000:12457(in Chinese).[20] LOWELL J D.S t ruct ural S t y les in Pet roleum Ex ploration[M].Tulsa:O GCI,1987:12477.参考文献:[1] 刘和甫.沉积盆地地球动力学分类及构造样式分析[J].地球科学,1993,18(6):6992724.[2] 刘和甫.盆地2山岭耦合体系与地球动力学机制[J].地球科学,2001,26(6):5812596.[4] 刘和甫,李晓清,刘立群,等.伸展构造与裂谷盆地成藏区带分析[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待刊).[6] 刘和甫,李晓清,刘立群,等.盆山耦合与前陆盆地成藏区带分析[J].现代地质,2004,18(4):3892403.[8] 刘和甫,李晓清,刘立群,等.走滑构造体系盆山耦合与区带分析[J].现代地质,2004,18(2):1392150.[9] 李晓清,汪泽成,程有义,等.拉分盆地分析与含油气性———以潍北盆地为例[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3:12235.[10] 汤良杰.塔里木盆地演化和构造样式[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41273.[11] 杨俊杰.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规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12228.[12] 汪泽成,赵文智,张林,等.四川盆地构造层序与天然气勘探[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12287.[14] 赵文智,何登发.中国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与勘探对策[J].石油学报,2002,23(6):1211.[16] 邓宏文,王红亮,祝永军,等.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12253.[19] 王鸿祯,史晓颖,王训练,等.中国层序地层研究[J].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12457.粤东地区红土型金矿成矿条件、特征及找矿方向胡胜雄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九三一地质队,广东汕头515041 红土型金矿是含金较高的地质体在红土化作用下,岩石和土壤中所含的金发生活化、迁移、沉淀、富集所形成的,它是产于红土风化壳剖面一定位置的表生矿床。
查干础鲁矿区金矿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牛飞;孟凡厚;韩福旺【摘要】通过对矿区地质填图、槽井探工程揭露以及深部钻探工进行分析,发现查干础鲁金矿为受构造控制的蚀变岩型金矿床,研究区内Au-Ⅰ矿体严格受EW向次级断裂控制,产出于燕山早期次火山岩岩体中,金矿体呈不规则团块状或羽裂状分布.在对Au-Ⅰ矿体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讨论该矿区的找矿标志,为找矿工作提供指导.【期刊名称】《现代矿业》【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2页(P87-88)【关键词】矿体地质特征;找矿标志;蚀变岩型金矿床【作者】牛飞;孟凡厚;韩福旺【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研究生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研究生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研究生学院【正文语种】中文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北部大陆边缘宝音图—锡林浩特火山被动陆缘,主控断裂为横穿矿区的近EW向展布的阿德乌兰哈达一瑙滚塔拉深大断裂。
查干础鲁金矿处于乌力吉—欧布拉格铜金成矿带,该成矿带位于华北陆块北缘晚古生代陆缘增生带的西段,分布于因格井—乌力吉—银根—巴格毛德一带,成矿带内Fe、Cu、Au矿点众多。
通过对区内Au-I矿体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区内找矿标志进行讨论,以进一步指导该区域的找矿工作。
矿区地层属阿拉善地层区北阿拉善地层分区,区域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古生界上石炭统阿木山组(C2a),中生界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K1b)、苏红图组(K1S),上白垩统乌兰苏海组(K2w)及第四系全新统(Qh)。
区内金矿主要产于上石炭统阿木山组[1],为浅海相碎屑岩-火山岩-碳酸盐岩建造。
在区域大地构造划分上,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北部大陆边缘宝音图—锡林浩特火山被动陆缘[2],主体构造为近EW向展布的沙拉扎山褶皱隆起带,北部为苏红图断陷盆地、南部为库口头喇嘛庙—乌力吉坳陷。
沙拉扎山褶皱隆起带由近EW向展布的背向斜组成,褶皱均较紧闭,形态复杂多变,并伴有近EW向展布的挤压断层或挤压破碎带,与近EW向的主控断裂相伴产生有NE向、NW向的共轭扭性断裂,规模相对较小,其中断裂破碎带、2组断裂的交汇处为后期的岩浆热液成矿提供了通道及富集空间[3]。
金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研究分析饶兴会【摘要】黄金作为一种贵重金属,在工业、经济、文化、历史等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篇论文参考金矿主要地质特征分析金矿成因,明确了成矿标志及找矿规律.【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2页(P22-23)【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成因;找矿;标志【作者】饶兴会【作者单位】云南环复地质矿业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金矿石是金矿的别称,作为一种矿物集合体,金矿石的金含量较高。
金矿产业的工作重点是采矿作业,矿山通过挖掘可获取大量黄金[1]。
金矿床的特征为规模和存储能力相对较大。
本文针对金矿的主要地质特征,分析了金矿的成因,明确了成矿标志及找矿规律,做出具体研究和分析如下。
矿体呈脉管状平行排列,位于近东西向韧性-脆性剪切带,和矿体之间的水平距离最大约70m,最低约20~30m。
由侧装式剖面矿脉显示,在垂直距离约210m时,呈340m的最大扩展的趋势。
金矿体平均品位(2.4~18.68)×10-6,平均厚度为0.80~7.03m。
金矿的地层与金矿矿脉为反向。
金矿向斜切二云石英片岩的位置有所倾斜。
其中金矿的共晶矿体组成包括蚀变糜棱岩等等,它的特点是受构造控制,并且倾向于波浪形状,但比较平直。
矿体形状相对简单,连续性较好。
1.1 金矿矿石结构构造和类型特征金矿矿石可划分为五种类型,如自形晶粒状与碎裂结构等等。
分类的依据为黄铁矿粒度、黄铁矿与金矿间的嵌布形式。
其中金矿矿体的构造有多种,具体包括条带状、细脉浸染状、以及块状构造等等。
根据金矿矿石的结构构造与蚀变类型可将金矿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为片岩型矿石,此种矿石具有蚀变和矿化的主要作用,与斜长角闪片岩的特征基本相同,该矿石属于中低品等级。
第二种类型为蚀变糜棱岩型矿石,此种矿石具有极强的蚀变和矿化的作用。
第三种类型为蚀变岩型的块状化矿石材料,其蚀变矿化的作用极为强烈,但不具备原岩特点,黄铁绢英岩完全占据了原本形成的岩石。
发财机会来了!各种矿床的经典找矿标志一、金矿3、第三要注意铁帽、褐红色、褐黄色残坡积物及碳酸盐的溶沟溶槽堆积物的含金性查定。
它们不但本身可成为铁帽型、红土型金矿,而且可以指示原生金矿的寻找。
4、第四要注意在锑矿、汞矿、砷矿(特别是雄黄矿、雌黄矿)区,以及部分铅锌矿的外围、铜矿床的下部、铜镍硫化物矿床蚀变带5、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除硅化外,还有铁白云石化、铁方解石化铬白云母化、黄铁绢英岩化、冰长石化、细粒黄铁矿化、砷、锑、汞、铋、铊矿化等低温蚀变组合。
6、关注基性岩、超基性岩、煌斑岩、碱性岩、偏碱性花岗质岩石、碳硅泥质岩、不纯碳酸盐岩内的断裂破碎带及其构造蚀变带。
二、银矿1、低温蚀变及矿化带,如次生石英岩化、黄铁绢英岩化、重晶石化、冰长石化、蒙脱石化、硅化、铁碳酸盐化、铁锰粘土岩化、构造蚀变岩化等;2、砷锑铋汞硫化物及硫盐矿物带;3、铁锰氧化带;4、铜、铅、锌、锡、钨、锰矿区及外围;5、黑色岩系区;6、银化探异常区。
三、铜矿1、氧化铜矿物。
由于原生铜矿物、含铜高的蚀变岩石、古炼铜渣易于氧化,形成格外醒目的翠绿色孔雀石(俗称铜绿)、天蓝色的蓝铜矿(俗称石青)、赤红的赤铜矿、烟灰状的辉铜矿、靓蓝色的斑铜矿等,它们是很好的找铜矿标志。
2、特征植物。
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牙刷草和云南开紫花具紫红茎的葡匐草,是很好的找铜矿植物。
3、蚀变组合。
如青盘岩化-黄铁绢英岩化-泥化-钾化-硅化、红层(火山红层或砂页岩红层)中的退色化等都是很好的找铜标志。
4、火山机构、细碧-角斑质火山凝灰岩、喷流沉积岩(铁锰硅质岩、铁碧玉岩、层纹状硅质岩)、红层中的浅色砂(砾)岩、矽卡岩、超基性岩、中-中酸性斑岩、迭层石硅质细腻白云岩、含炭的火山凝灰岩层等都是找铜的最好对象。
5、对于斑岩铜矿,一般它是大吨位低品位的矿床,一直是人们寻找的主要对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寻找斑岩铜矿一要看其是否具备露采条件,二要关注其是否具有次生富集带,三要看其是否伴生有较高的金、银、钼元素。
红土型金矿红土型金矿是金矿体或含金岩石(矿源体)出露地表后,分散于矿源体中的金在表生红土化作用的水-岩反应过程中,发生活化迁移、沉淀富集重组而形成,并以红土风化壳为寄主体的表生金矿床。
红土型金矿具有矿床规模较大、矿体埋藏浅、产状平缓稳定、矿物组分简单、易开采及选冶、投资回报率高等优特点。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红土型金矿床的研究与找矿工作。
1989年,发现了第一个大型红土型金矿——湖北嘉鱼县蛇屋山金矿。
一、典型红土型金矿的地质和构造控矿特征湖北蛇屋山金矿(黄金总储量26.96吨):位于湖北嘉鱼县境内,金矿体主要赋存于风化壳的中下部,矿体为似层状,矿化连续性及稳定性较好,矿体一般厚1.00-44.30m,平均厚度13.20m。
矿体赋存标高的变化主要受风化壳下部断裂构造的控制,在断层发育部位或断裂带附近,红土风化壳及矿体的厚度增大,矿石品位增高。
云南北衙金矿(已探明黄金储量151.28吨):位于云南省大理自治州鹤庆县北衙乡, 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板块与三江板块的接合部位的新构造活动区,产在NW—SE 向的藏东—滇西金金属成矿带中。
矿区为多级夷平面上一个四周高中部低、相对平缓低洼及封闭汇水盆地。
红土型金矿体呈面状分布,主要赋存在第四系红土风化壳中。
红土型金矿及风化壳主要产于中三叠统北衙组蚀变矿化碳酸盐岩之上,次为第三系及北衙组与正长斑岩的接触带之上。
红土风化壳的厚度0-101.50m,变化较大,平均厚度21.56m,风化壳的厚度变化与断裂构造的关系密切,在断裂破碎带或构造交汇部位,风化壳的厚度明显增大。
湖南龙形寨金矿:地处湖南省郴州—桂阳成矿带的东部,位于湘南海拔500-700没的低山-丘陵区,矿床产在区域性的NE向永兴—临武深断裂、NEE 向的桂阳—江永深断裂、NW 向的大义山――凡口深断裂及近SN 向耒阳—临武断裂等多组深大断裂交汇的部位。
第四系红土风化壳发育、分布范围广。
红土型金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及鸡窝状产于粉砂岩和泥砂质白云岩红土化作用所形成的残积风化壳中,并主要赋存在风化壳中下部的红褐色粉质粘土、黑色粉质粘土和杂色粘土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