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纺纱学思考题

纺纱学思考题

纺纱学思考题
纺纱学思考题

纺纱学思考题

1、何谓纱线?何谓纺纱?

2、纺纱的四大基本原理是什么?

3、写出精梳棉纱、普梳棉纱生产工艺流程,写出各工序作用?

4、棉纺生产的特点(与毛纺生产比)?

5、皮辊棉、锯齿棉的特点?

6、唛头中各字符代表的含义?

7、含糖棉的处理方式有哪几种?

8、何谓“三丝”?

9、原料选配的目的?

10、分析原料性质对纱线主要质量(强力、结杂、条干)的影响?

11、何谓分类排队法?

12、化纤选配时考虑的因素有哪几方面?

13、混纺纱线时,原料混合的方式有哪几种?

14、自由开松与握持开松的特点?

15、影响开松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16、图示三角尘棒的安装角及尘棒间隔距,并说明安装角对开松除杂的影响。

17、打手与尘棒间的排杂,有哪几种情况?

18、图示并说明气流喷口除杂的机理。

19、什么是除杂效率、落杂率、落物率和落物含杂率?

20、简述多仓混棉机的作用原理。

21、横铺直取混合原理?

22、简述开清机器排列组合原则,写出纯棉、化纤开清棉和清梳联选用的流程。

23、梳理机有哪些种类?

24、两针面间的作用的分类及作用?

25、针布的分类?

26、何谓同向剥取、反向剥取?刺辊与锡林间的速比主要决定什么?

27、什么是针面负荷?分析盖板梳理机上锡林各部位的针面负荷组成。

28、什么是道夫转移率?

29、画出梳棉机工艺简图,标明主要机件的针向与转向,说明各主要机件(相关机件)对纤维的作用?

30、加工涤纶与棉的梳棉主要工艺有何不同?为什么?

31、生条质量控制项目?

32、何谓清梳联?

33、何谓精梳?

34、棉精梳前准备工序有哪些?

35、何谓喂给长度、喂给系数和拔取隔距、梳理隔距、梳理死区、重复梳理次数?

36、分析落棉隔距、给进长度、梳理隔距对精梳质量的因素?

37、棉给棉方式有哪两种?特点?

38、了解圆梳、顶梳对纤维的梳理方式?

39、什么是分离须丛长度、接合长度和有效输出长度?

40、了解精梳条主要质量检查项目?

41、什么是牵伸?实施罗拉牵伸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42、何谓变速点、移距偏差?为什么牵伸后纱条的不匀会增加?

43、何谓摩擦力界?说明及其在牵伸区中的布置要求?牵伸区中的中间控制机构起什么作用?

44、何谓引导力、控制力、牵伸力和握持力?

45、影响牵伸力的因素有哪些?

46、牵伸中纤维前后弯钩的伸直效果有何不同?牵伸倍数对弯钩的伸直效果怎样影响的?

47、并合的作用有哪些?

48、什么是自调匀整?

49、何谓顺牵伸、倒牵伸,各有何特点?

50、简述纯棉纺、精梳涤棉混纺的并条工艺道数。

51、掌握压力棒并条机牵伸机构形式?了解牵伸工艺参数项目?

52、加捻的实质与目的是什么?

53、衡量加捻程度的指标有哪些?

54、什么是阻捻、捻陷、和假捻?举例说明它们在纺纱加工中的应用。

55、会用稳定捻度定理求出各段纱条的捻度。

56、棉纺粗纱机常用的牵伸机构形式是什么?

57、列出粗纱机的主要牵伸工艺参数。

58、粗纱捻系数的确定原则如何?

59、粗纱卷装形式?

60、粗纱张力是如何形成的,一般以什么来衡量?

耕作学作业题及答案

耕作学作业题及答案 耕作学作业题(一) 一、解释名词 1、耕作学:亦称农作学,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亦称农作制度)的理论及其技术体系的学科。 2、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某个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结构及其在空间(地域或地块)对时间(季节、年代)上的安排。 3、单作:在一块地上一年或一季只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清种,华北称平作。 4、间作在同一块地上成行或带状(若干行)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通常为两种)生育季节相近(亦有不相近者)的作物。 二、简述题 1、简述农业生产的严格地域性。 答:农业生产,是通过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和环境资源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中实现的。因此,环境是向植物提供所需生活因素的质和量是形成产量的客观条件。环境的异质性,不仅存在于大自然区域之间,甚至在小范围内,由于小气候和土壤变化的相互作用常常引起环境生产潜力的巨大差异,要求完全不同的管理技术和利用途径。因而农业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2、简述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四阶段。 答:1949-1958年为第一阶段,粮食产量达2亿吨; 1959-1978年为第二阶段,粮食产量跃上了3亿吨; 1979-1984年为第三阶段,粮食产量达4亿吨; 1985-1996年为第四阶段,粮食产量跃上5亿吨。 3、简述农业生产应用连作的原因。 答:第一,在某些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比较适宜某种作物的种植。第二,专业化程度高,生产者掌握其高产栽培技术,累积了丰富的高产稳定经验。第三,在一些生产单位,适合于某一作物种植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种植作物种类少,相应的机械设备投资就少,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在商品生产较高的地区,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不可避免地出现商品性作物的连作。第四,农田基本建设的改善和某些新技术的应用,克服了连作中产生的问题。第五,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不同,这是连作大量存在的原因。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垄作耕法中扣种的作业方法,以及垄作耕法的优缺点。 答:(1)扣种是一种垄耕作业,其方法有很多种,主要用于大粒种子作物,如玉米、大豆等。典型的扣种作业的第一步是破茬,将根茬和原垄台上部的表土翻入垄沟,在上年垄沟的松土上播种,然后在破茬处在趟一犁,将松土覆于种子之上,最后用磙子镇压。 (2)优点: 1、垄作耕法适应东北地区的降雨形式。 2、垄作耕法白天温度高、夜间温度低,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生长。

纺纱学2思考题-终极

1、棉纱(普梳、精梳)生产工艺流程及各工序作用? 普梳纺纱:原料-开清棉-梳棉-并条(2-3道)-粗纱-细纱-后加工 精梳纺纱:原料-开清棉-梳棉-并条(2-3道)-粗纱-细纱-后加工 ↓↑ 精梳前准备-精梳 (预并条、条卷);(条卷、并卷);(预并条、条并卷) 2、棉纺粗纱机常用的牵伸机构形式?列出粗纱机的主要牵伸工艺参数。 牵伸机构形式:三罗拉/四罗拉双短皮圈牵伸 参数:定量、总牵伸倍数、后区牵伸倍数、罗拉握持距、罗拉加压、钳口隔距 3、粗纱捻系数确定的原则。 一般纤维长度长、整齐度好、细度细、粗纱定量重、加工化纤、冬季干燥时,粗纱捻系数偏小掌握;当细纱机采用较大后区牵伸和较大后区隔距时,粗纱捻系数偏小掌握。 4、粗纱张力是如何形成的,一般以什么来衡量? 粗纱在卷绕过程要克服锭翼顶端、空心臂和压掌等处的摩擦阻力而形成粗纱张力。 一般以粗纱伸长率来间接衡量粗纱张力。粗纱伸长率(%)=(实际长度-理论长度)/理论长度*100% 1、细纱工序的作用。 牵伸:将粗纱均匀地抽长拉细到所需要的线密度。 加捻:给牵伸后的须条加上适当的捻度,赋予成纱以一定的强度、弹性和光泽等物理机械性能。 卷绕:将细纱按一定要求卷绕成形,便于运输、贮存和后道加工。 ★2、画出环锭细纱牵伸、加捻工艺简图,并标出牵伸、加捻工艺参数。何谓细纱后区两大一小? 工艺参数: (1)总牵伸倍数: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应尽可能多负担E,以减 轻前道工序负担 (2)前牵伸区工艺:采用紧隔距,小钳口,强控制,重加压原则。 ①浮游区长度:在机器不出硬头下,以小为好,该参数一般不 调。②皮圈钳口隔距:隔距小,对纤维控制强,但牵伸力大,易 牵不开。一般根据纺纱特数高。 (3)后区牵伸工艺:前区牵伸控制强,后区牵伸倍数设置可大。 (4)罗拉加压 两大一小:粗纱捻系数大,细纱后区隔距大,细纱后区牵伸倍数 小 3、紧密纺纱的原理及纱线特点? 在紧密纺纱过程中,由于在牵伸部位和纱线形成部位之间加了一个中间区(即凝聚装置),通过利用气流等对牵伸过的须条进行横向凝聚,这种凝聚工艺的作用使纺纱三角区的纤维结构变成非常狭窄。在紧密纺纱过程中,纤维的喂入宽度和纺纱三角区宽度相等时,即消除了纺纱三角区,使从前罗拉引出的须条立即受到凝聚气流及相应机构的控制,使纺出的成纱毛羽减少,纱体光滑紧密坚固。 ★4、V型牵伸的原理?画出其摩擦力界分布。 V型牵伸是将后罗拉中心抬高到前牵伸区平面,后皮辊后倾,使其中 心和后罗拉中心连线和罗拉倾斜面呈25 角。喂入须条从后罗拉钳口起有 一段包围弧,使须条紧贴在罗拉表面,形成从后罗拉钳口向前逐渐减弱的 附加摩擦力界,以有效地控制纤维运动,须条受引导力的作用压成扁平带 状而不易翻滚和捻度传递,但当脱离CD弧后,由于捻回的重分布,捻度 迅速向B处传递集中,从而使牵伸纱条不仅不扩散,反而向中罗拉钳口处 逐渐收缩,形成狭长的V字形。使须条结构紧密,伸直均匀地喂入前区, 发挥前区的牵伸能力。 V型牵伸的特点:增强并扩展了后钳口处摩擦力界(CD),大大加强了对 纱条的握持和对浮游纤维运动的控制;在较小的罗拉隔距条件下,具有较 长的罗拉钳口握持距(AD),以及较短的非控制浮游区长度(BC),从而 大大减少了后区牵伸中浮游纤维数量及其浮游动程;使牵伸纱条向中罗拉钳口处逐渐收缩,形成狭长的V字形,从而

矿物岩石学思考题标准答案

矿物岩石学思考题答案 1、什么是晶体?晶体和非晶体有何区别? 晶体: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或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区别:在内部结构上:晶体具有格子状构造,质点的排列既有短程有序性,又具有长程有序性;非晶质体则不具有格子状构造,质点的排列只具有短程有序性,不具有长程有序性。 在外形上: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多面体形状,非晶质体多为无定形体。在物性上:非晶质体不具有确定的熔点,晶体具有固定熔点。 在分布上:由于晶体比非晶体稳定,所以晶体的分布更广泛,自然界的固体物质绝大多数是晶体。 2、什么是空间格子,包括哪些要素? 在晶体结构中找出相当点,再将相当点按照一定的规律连接起来就形成了空间格子。相当点在三维空间作格子状排列,我们称为空间格子。要素:结点、行列、结点间距 3、什么是面网,面网密度与面网间距之间的关系。 结点在平面上的分布即构成面网。面网密度与面网间距成正比. 4、什么是面角,如何理解面角恒等定律? 面角:相邻晶面法线的夹角。 由于晶体的对称性及规则性,所有相对应晶面的面网及面网夹角是固定不变的相等的角。 5、形成晶体有哪些方式?

①液相转变为晶体;②固相转变为晶体;③气相转变为晶体; 6、在晶体的形成方式中,固相与固相之间有哪些转变方式? 1同质多像转变;2原矿物晶粒逐渐变大;3固溶体分解;4变质反应;5由固态非晶质体结晶 7、层生长理论和螺旋生长理论区别与联系是什么,现实中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这两个生长模型? 联系:都是层层外推生长;区别:生长新的一层的成核机理不同。有什么现象可证明这两个生长模型? 现象:环状构造、砂钟构造、晶面的层状阶梯、螺旋纹。 8、晶体的生长的实验方法有哪些?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水热法、提拉法。 区别:水热法,将高温的饱和溶液带至低温的结晶区形成过饱和析出溶质使籽晶生长;提拉法,熔体-晶体面上面晶体的温度低于相变点,下面熔体的温度高于相变点,使晶体生长(相变)恰好在熔体-晶体界面处进行。 9、对称的概念;晶体的对称和其它物质的对称有何本质区别? 对称:是指物体相同部分作有规律的重复。 区别:首先,由于晶体内部都具有格子构造,通过平移,可使相同质点重复,因此,所有的晶体结构都是对称的; 其次:晶体的对称受格子构造规律的限制,因此,晶体的对称是有限的,它遵循“晶体对称规律” 最后,晶体的对称不仅表现在外形上,还表现在物理、化学性质上。

四川农业大学《耕作学(本科)》18年12月作业考核参考答案

《耕作学(本科)》18年12月作业考核 7.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是作物布局的() A.前提; B.保障; C.基础; D.目的。 标准答案:C ()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A.作物布局; B.复种; C.种植制度; D.间套作。 标准答案:A 在基本生活因素中,()为宇宙因素,大范围不能调控,只能安排作物适应。 A.水; B.光; C.肥; D.气。 标准答案:B 我国光资源的特点之一是() A.纬度北高南低; B.纬度北低南高; C.经度东高西低; D.海拔低高高低。 标准答案:A 19.在下列土壤耕作措施中,作用土层最深的是()。 A.深松耕; B.耙地; C.中耕; D.翻耕。 标准答案:A 下列作物中属于小春作物(秋冬播)的是()。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甘薯。 标准答案:B 农业生产的中心任务是()。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提高资金生产率; C.提高肥料利用率; D.提高光能利用率。 标准答案:D 10.合理套作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A.充分利用时间; B.充分利用土地; C.充分利用水分; D.充分利用养分。 标准答案:A 15.在下列作物中,属于养地作物的是( )。 A.禾谷类; B.油菜; C.薯类; D.豆类。 标准答案:D 下列表达式中属于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是()。 A.YL=f1(Q); B.YLT=f1(Q)?f2(T); C.YLTW=f1(Q)?f2(T)?f3(W); D.YLTS=f1(Q)?f2(T)?f3(W)?f4(S)。 标准答案:C 我国热量资源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纬度北高南低; B.纬度北低南高; C.季节夏低冬高; D.海拔低低高高。 标准答案:B 在进行作物布局时,应尽可能将每一种作物均安排种植在其()。 A.生态最适宜区; B.生态次适宜区; C.生态经济最适宜区; D.生态经济次适宜区。 标准答案:C 1.()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科学技术条件下所形成的一整套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综合技术体系。 A.种植制度; B.耕作制度; C.土壤耕作制度; D.养地制度。 标准答案:B 13.复种可以增加全年作物产量,提高光能利用率,最主要的是()。 A.提高光合效率; B.增加光合面积; C.延长光合时间; D.增加光合强度。 标准答案:C 20.翻耕的主要工具是()。 A.有壁犁;

纺纱学思考题.

纺纱学思考题 1、何谓纱线?何谓纺纱? 2、纺纱的四大基本原理是什么? 3、写出精梳棉纱、普梳棉纱生产工艺流程,写出各工序作用? 4、棉纺生产的特点(与毛纺生产比)? 5、皮辊棉、锯齿棉的特点? 6、唛头中各字符代表的含义? 7、含糖棉的处理方式有哪几种? 8、何谓“三丝”? 9、原料选配的目的? 10、分析原料性质对纱线主要质量(强力、结杂、条干)的影响? 11、何谓分类排队法? 12、化纤选配时考虑的因素有哪几方面? 13、混纺纱线时,原料混合的方式有哪几种? 14、自由开松与握持开松的特点? 15、影响开松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16、图示三角尘棒的安装角及尘棒间隔距,并说明安装角对开松除杂的影响。 17、打手与尘棒间的排杂,有哪几种情况? 18、图示并说明气流喷口除杂的机理。 19、什么是除杂效率、落杂率、落物率和落物含杂率? 20、简述多仓混棉机的作用原理。

21、横铺直取混合原理? 22、简述开清机器排列组合原则,写出纯棉、化纤开清棉和清梳联选用的流程。 23、梳理机有哪些种类? 24、两针面间的作用的分类及作用? 25、针布的分类? 26、何谓同向剥取、反向剥取?刺辊与锡林间的速比主要决定什么? 27、什么是针面负荷?分析盖板梳理机上锡林各部位的针面负荷组成。 28、什么是道夫转移率? 29、画出梳棉机工艺简图,标明主要机件的针向与转向,说明各主要机件(相关机件)对纤维的作用? 30、加工涤纶与棉的梳棉主要工艺有何不同?为什么? 31、生条质量控制项目? 32、何谓清梳联? 33、何谓精梳? 34、棉精梳前准备工序有哪些? 35、何谓喂给长度、喂给系数和拔取隔距、梳理隔距、梳理死区、重复梳理次数? 36、分析落棉隔距、给进长度、梳理隔距对精梳质量的因素? 37、棉给棉方式有哪两种?特点? 38、了解圆梳、顶梳对纤维的梳理方式?

岩石学2思考题

岩石学2思考题 1.试从成因角度阐述沉积岩的定义 2.与岩浆岩相比,沉积岩有哪些显著特征(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分布等方 面)? 3.试评述国内外在沉积岩基本岩石类型的划分方案。 4.试述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因素? 5.说明造岩矿物在风化带中的稳定性顺序,怎样解释这个顺序? 6.试述长石类矿物的风化稳定性和一般风化过程。 7.以花岗质岩浆岩为例说明矿物在风化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产物。 8.试述母岩风化过程中元素迁移的顺序及影响元素迁移能力的主要因素。 9.试述母岩在风化过程的阶段性和分带性? 10.试述母岩风化产物的主要类型。 11.风化壳的定义及其地质意义? 12.试述影响碎屑物质在流水中搬运和沉积作用的主要因素。 13.雷诺数(Re)的含义及其水力学解释在地质中的应用。 14.佛罗德数(Fr)的含义及其水力学解释在地质中的应用。 15.碎屑物质在流水中搬运方式有哪几种?试说明跳跃搬运机理和悬浮搬运、沉积的机理。 16.试以龙尔斯特龙图解为例,说明碎屑颗粒的搬运、沉积与流速的关系。 17.试述斯托克沉速公式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 18.碎屑物质在流水搬运过程中将发生哪些变化? 19.何谓沉积分异?机械沉积分异的规律和模式如何? 20.试述碎屑物质在沉积的水盆地(海盆)中搬运、沉积作用的特点。 21.与流水搬运、沉积作用相比,风和冰川的搬运、沉积作用各有哪些显著特点? 22.何谓牵引流、重力流?二者在搬运和沉积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23.什么是胶体溶液?它的搬运和沉积作用的方式和控制因素是什么? 24.试述真溶液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25.溶度积、PH值、Eh值对溶解物质的搬运、沉积有何影响?请举例说明。 26.试以碳酸盐矿物的溶解、沉积为例,说明水体中CO2溶解度对其的影响。 27.何谓化学分异作用?试述它的影响因素及其模式。 28.试述机械沉积分异和化学沉积分异的关系及其在地质中的意义。 29.试述沉积后作用的概念及其研究的意义。 30.沉积后作用可分哪几个阶段?试述各阶段的概念及其在时间上、空间上(深度)的变化范 围。 31.试述成岩作用的物化环境(T、P、PH、Eh)特点,及各类沉积物在此阶段的变化情况。有 何典型自生矿物生成?它有何环境意义? 32.试述后生作用阶段的物化环境、沉积物变化情况及新生矿物特点。 33.试述表层成岩作用特点及其与风化作用的区别。 34.试从原始物质、搬运方式、沉积作用及成岩后生作用等方面说明碎屑岩、粘土岩、化学 岩和生物化学岩的形成作用。 35.试述压实作用、压溶作用的含义及识别标志。 36.何谓溶解作用?它们在岩石薄片中如何识别? 37.试述砂岩中氧化硅胶结物的类型、特征及形成环境以及氧化硅胶结物的可能来源。 38.试述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的类型、形成条件及物质来源。 39.试述碎屑岩中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的含义,发生的时期,交代作用的证据,有哪些常见

耕作学复习试题和答案

《耕作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种植方式的综合。 2、耕作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作物的种植制度及相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3、养地制度: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4、作物布局: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5、作物结构:作物的种类与品种、面积与比例。 6、复种:在同一田块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7、复种指数: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全年作物播种或收获的总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反应复种程度的高低。 8、熟制:一年内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作物的季数。 9、净作:又叫单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在一个完整的生长期内只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10、间作:在同一田块上,于同一生长期内,成行或成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夹作、间种。 11、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收获前)于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套种、串种。 12、混作:在同一块田地上、在同一生长期(季节)内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为混种。 13、多熟种植:在一年内,于同一田地上种、收多种或多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14、边际效应: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的好或差的现象,包括边行优势和边行劣势。 15、单一群体:由同种(品种)植物不同植株构成的植物群体。

16、复合群体:由多种(品种)植物的不同植株构成的植物群体。 17、边行优势: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好的现象; 18、边行劣势: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差的现象; 19、连作:在同一块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相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20、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21、土壤耕作: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创造适宜土壤环境的技术措施。 22、免耕:又你零耕作(zero tillage),是指直接在前茬地上播种,作物播种前和播种后的整个生长期间不采用传统土壤耕作措施进行作物生产的一种耕种方式。 23、少耕: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措施、次数和面积的耕作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热量资源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B 】 A. 纬度北高南低; B. 纬度北低南高; C. 经度低高西高; D. 海拔低高高低。 2、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是【 B 】。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提高土地利用率; C.提高肥料利用率; D.提高资金生产率。 3、在进行作物布局时,应尽可能将每一种作物均安排种植在【 C 】。 A.生态最适宜区; B.生态次适宜区; C.生态经济最适宜区; D.生态经济次适宜区。 4、复种可以增加全年作物产量,提高光能利用率,最主要的是【 C 】。 A.提高光合效率; B.增加光合面积; C.延长光合时间; D.增加光合强度。

纺纱学(2)思考题答案2011

棉纺部分 第八章细纱 1、细纱工序的作用。 牵伸:将粗纱均匀地抽长拉细到所需要的线密度。 加捻:给牵伸后的须条加上适当的捻度,赋予成纱以一定的强度、弹性和光泽等物理机械性能。 卷绕:将细纱按一定要求卷绕成形,便于运输、贮存和后道加工。 ★2、画出环锭细纱牵伸、加捻工艺简图,并标出牵伸、加捻工艺参数。何谓细纱后区两大一小? 后隔距 工艺参数: (1)总牵伸倍数 (2)前牵伸区工艺:①浮游区长度②皮圈钳口隔距 (3)后区牵伸工艺 (4)罗拉加压 两大一小:粗纱捻系数大,细纱后区隔距大,细纱后区牵伸倍数小 3、紧密纺纱的原理及纱线特点? 在紧密纺纱过程中,由于在牵伸部位和纱线形成部位之间加了一个中间区(即凝聚装置),通过利用气流等对牵伸过的须条进行横向凝聚,这种凝聚工艺的作用使纺纱三角区的纤维结构变成非常狭窄。在紧密纺纱过程中,纤维的喂入宽度和纺纱三角区宽度相等时,即消除了纺纱三角区,使从前罗拉引出的须条立即受到凝聚气流及相应机构的控制,使纺出的成纱毛羽减少,纱体光滑紧密坚固。 4、V型牵伸的原理?画出其摩擦力界分 喂入须条从后罗拉钳口起有一段包 围弧,使须条紧贴在罗拉表面,形成从后 罗拉钳口向前逐渐减弱的附加摩擦力界, 以有效地控制纤维运动,须条受引导力的 作用压成扁平带状而不易翻滚和捻度传 递,但当脱离CD弧后,由于捻回的重分

布,捻度迅速向B处传递集中,从而使牵伸纱条不仅不扩散,反而向中罗拉钳口处逐渐收缩,形成狭长的V字形。使须条结构紧密,伸直均匀地喂入前区,发挥前区的牵伸能力。即使较高的牵伸倍数,成纱质量仍较好。V型牵伸在较小的罗拉中心距条件下具有较大钳口握持距和较短浮游区长度,以提高后区牵伸倍数来增加总牵伸。 5、画出环锭细纱加捻模拟图。用捻度稳定定理计算各段捻度。 根据捻度稳定定理: BC段:气圈段:n t-T BC V Rλ2=0 T BC=n t/V Rλ2 AB段:纺纱段:T AB=n tη2/V Rλ2 CD段:卷绕段:T BC V Rλ2-T CD V R=0 T CD=n t/V R 6、细纱断头的原因? 在纺纱过程中,当纱线某断面处瞬时强力小于作用在该处的张力时,就发生断头,因此断头的根本原因是强力与张力的矛盾。 ★7、细纱国标质量检验项目有哪些及定义? 国标有六项指标:1)、单纱断裂强度,单纱断裂强度变异系数2)、重量不匀率3)、重量偏差4)、条干均匀度5)、一克纱内棉结杂质数6)、10万米纱疵8、何谓乌斯特公报? 乌斯特公报是全世界纱样的质量指标的统计值。 目前大多用乌斯特统计值:有条干CV%,粗节,细节,棉结,强力及CV%,伸长率,各项指标有相应水平指标。另外,毛羽指标也是重要考核指标。 9、提高纱线强力的措施? ①合理配棉 ②开松梳理工序:提高纤维平行顺直度,防止纤维损伤。 ③并条、粗纱工序:应提高纤维平行,提高半制品条干均匀度。 ④细纱工序:提高条干均匀度; 合理选择细纱捻系数,降低捻度不匀; 加强车间温湿度管理。 10、细纱工序如何提高纱线条干? 条干不匀重要指短片段不匀,因此细纱上加强控制就更显重要、直接、有效。设计合理牵伸工艺参数减少牵伸波,保证设备良好减少机械波。 1)采用先进的牵伸型式:四种现代牵伸装置 2)喂入纱条特数与成纱条干的关系: α 1 =α0E+X(E-1),牵伸倍数↑附加不匀越大。如纺出细纱特数不变,喂入纱条特数越大,所需牵伸倍数越大、则附加不匀越大。 3)细纱特数与成纱条干的关系 细纱特数小,纱线截面纤维根数少,成纱条干不匀大。

沉积岩石学复习题 及答案

沉积岩石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沉积岩、杂基、胶结物、层系、纹层、牵引流、沉积物重力流、层流、紊流、槽痕、陆表海、陆缘海、相序递变规律、基底胶结、孔隙胶结、杂基支撑、颗粒支撑、内碎屑、颗粒石灰岩、三角洲、扇三角洲、冲积扇、槽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剥离线理构造、沉积相、沉积体系、φ值、海相自生矿物、岩屑、结构成熟度、成分成熟度、胶结作用、交代作用、颗粒、晶粒、重结晶作用、蒸发岩、冲积扇、冲刷-充填构造、曲流河、二元结构 沉积岩: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杂基:碎屑岩中的细小的机械成因组分, 其粒级以泥级为主, 可包括一些细粉砂 胶结物:碎屑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 层系:由许多在成分、结构、厚度和产状上近似的同类型纹层组合而成。 纹层:(细层)组成层理的最基本的最小的单位,纹层之内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层。亦称细层。 牵引流:符合牛顿流体定律的流体。其搬运机制是流体动能拖曳牵引沉积物一起运动,如河流、风流和波浪流等。 沉积物重力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流体。 层流:一种缓慢流动的流体,流体质点作有条不紊的平行线状运动,彼此不相掺混。 紊流:充满了漩涡的多湍流的流体,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其流速大小和流动方向随时间而变化,彼此相互掺混。 槽痕:水流在泥质沉积物表面冲刷而形成的不连续的长形小凹坑。 陆表海:位于大陆内部或陆棚内部的、低坡度的、范围广阔的、很浅的浅海 陆缘海:亦称大陆边缘海,指位于大陆边缘或陆棚边缘的、坡度较大的、范围较小的、深度较大的浅海 相序递变规律: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的规律 基底胶结:碎屑颗粒漂浮在杂基中互不接触,基质对颗粒起粘接作用的胶结类型 孔隙胶结:碎屑颗粒互相接触,构成孔隙,胶结物冲天于孔隙中的胶结类型 杂基支撑:杂基含量高,颗粒在杂基中呈漂浮状的支撑结构 颗粒支撑:颗粒含量高,颗粒相互接触构成孔隙使杂基充填其中的支撑结构 内碎屑:沉积不久处于固结半固结状态的岩层,经侵蚀、破碎和再沉积而成的颗粒 颗粒石灰岩:颗粒含量大于50%,灰泥含量小于50%的石灰岩 三角洲:海(湖)陆交互地带的近河口处,河流携带沉积物倾泻入海(湖)形成的三角形沉积体 扇三角洲:邻近山地的冲积扇推进到湖中滨-浅湖地区形成的扇状砂体 冲积扇:发育在山谷出口处,由暂时性洪水冲刷形成、范围局限、形状近似圆锥状的山麓粗碎屑堆积物 槽状交错层理:底界为槽形冲刷面,纹层在顶部被切割形成的槽状层系 楔状交错层理:层系间的界面为平面但不互相平行,层系厚度变化明显呈楔形。层系间常彼此切割,纹层的倾向及倾角变化不定。板状交错层理:层系之间的界面为平面而且彼此平行层理构造(河流沉积常见) 剥离线理构造:沿层面剥开体现原生流水线理的平行层理薄层 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沉积体系:成因上相关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的组合,即受同一物源和同一水动力系统控制的、成因上有内在联系的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 φ值:是一种粒度标准,粒级划分转化为φ值,φ=-log2D 海相自生矿物:指一般形成于弱碱性、弱还原、盐度正常浅海海底海底沉积物中的矿物(如海绿石、鲕绿泥石、自生磷灰石)岩屑:是母岩岩石的碎块,是保持着母岩结构的矿物集合体 结构成熟度:指碎屑岩沉积物在风化、搬运、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终极结构的特征程度(颗粒圆度、球度、分选性程度) 成分成熟度:指碎屑物质成分上被改造趋向于最终产物的程度,亦称“化学成熟度”或“矿物成熟度” 胶结作用: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的矿物质,将松散的沉积物固结起来的作用 交代作用:指一种矿物通过化学作用代替另一种矿物的作用 颗粒:泛指沉积盆地内由化学、生物化学成因的碳酸盐沉积物,在波浪、潮汐等动力作用下就地或经短距离搬运而形成的一系列

本学期纺纱学思考题 期末复习资料

纺纱学2思考题 棉纺 1、细纱工序的作用。 (1)牵伸:将粗纱均匀地抽长拉细到所需要的线密度; (2)加捻:给牵伸后的须条加上适当的捻度,赋予成纱一定的强度、弹性和光泽等物理机械性能; (3)卷绕成形:将细纱按一定要求卷绕成形,便于运输储存和后加工。 2、画出环锭细纱牵伸工艺简图,并标出牵伸工艺参数。何谓细纱后区两大一小? 后隔距 两大一小:两大:粗纱捻系数、细纱后区中心距;一小:细纱后区牵 伸倍数。(粗纱牵伸倍数小) 3、紧密纺纱的原理及纱线特点? 在紧密纺纱过程中,由于在牵伸部位和纱线形成部位之间加了一个中间区(即凝聚装置),通过利用气流等对牵伸过的须条进行横向凝聚,这种凝聚工艺的作用使纺纱三角区的纤维结构变得非常狭窄。在紧密纺纱过程中,纤维的喂入宽度和纺纱三角区宽度相等时,即消除了纺纱三角区,使从前罗拉引出的须条立即受到凝聚气流以及相应机构的控制,使纺出的成纱毛羽减少,纱体光滑紧密坚固。 4、V 型牵伸的原理? V 型牵伸是将后罗拉中心抬高到前牵伸区平面,后皮辊后倾,使其中心和后罗拉中 心连线和罗拉倾斜面成25°角,喂入须条从后罗拉钳口起有一段包围弧,使须条紧 贴在罗拉表面,形成从后罗拉钳口向前逐渐减弱的附加摩擦力界,以有效地控制纤 维的运动,使得后区原来的直线牵伸变为曲线牵伸,这样使得后部摩擦力界得到拓 宽和加强,使得纤维变速点得到前移和集中,牵伸附加不匀因而减少,后牵伸倍数 可以增大。但当脱离CD 弧线后,由于捻回的重分布捻度向中罗拉钳口传递,须条不 仅不扩散,反而向中罗拉钳口处逐渐收缩,形成狭长的V 字形,使须条结构紧密,伸 直均匀地喂入前区,改善了前区牵伸条件。提高了条干均匀度还可增大牵伸倍数。 5、细纱国标质量检验项目有哪些及定义? 国标有六项指标:1)、单纱断裂强度,单纱断裂强度变异系数2)、重量不匀率 3)、重量偏差4)、条干均匀度5)、一克纱内棉结杂质数6)、10万米纱疵 4、何谓乌斯特公报? 【乌斯特公报也称乌斯特统计值,其起源可追溯至1949年,瑞士蔡尔维格乌斯特公司对从世界各 地几十个主要纺纱厂按集的棉、毛、化纤纯纺及混纺纱样品,在标准试验室内,用乌斯特先进的测试仪器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得出某种纱线百分比所对应的质量水平。】→乌斯特公报是全世界纱样的质量指标的统计值。目前大多用乌斯特统计值:有条干CV %,粗节,细节,棉结,强力及CV%,伸长率,各项指标有相应水平指标;毛羽指标也是重要考核指标。 5、提高纱线强力的措施? (1)合理配棉;(2)合理设置工艺,充分开松,减少短纤维与结杂;(3)提高粗纱均匀度; (4)提高细纱条干均匀度,改善须条结构;( 5 )合理选择细纱捻系数,降低捻度不匀;(6)加强车间温湿度管理。 6、细纱工序如何提高纱线条干? 1)加强对原料的管理及性能的试验分析工作。2)合理进行工艺设计,充分发挥各牵伸机件对纤维运动的控制能力,使纤维在牵伸过程中有规律的运动,以减小“牵伸波”。3)提高半成品的质量,严防半成品中的周期波及潜在不匀 工艺参数:(1)总牵伸倍数: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应尽可能多负担E ,以减轻前道工序负 担。一般中特纱20-30倍,细特纱30-35倍。特细纱可45倍以上。 (2)前牵伸区工艺:采用紧隔距,小钳口,强控制,重加压原则。 ① 浮游区长度(前区罗拉中心距)在机器不出硬头下,以小为好,该参数一般不调。②皮 圈钳口隔距:隔距小,对纤维控制强,但牵伸力大,易牵不开。一般根据纺纱特数高。 (3)后区牵伸工艺:总牵伸倍数=前区牵伸倍数?后区牵伸倍数。前区牵伸控制强,牵伸 倍数设置可大。后区牵伸的主要作用是为前区作准备,以充分发挥皮圈控制纤维运动的作 用,达到既能提高前区牵伸,又能保证成纱质量的目的。提高细纱机的总牵伸倍数,有两 类工艺路线选择。第一类工艺路线是保持后区较小的牵伸倍数,主要是提高前区牵伸倍数。 第二类工艺路线是增大后区牵伸倍数。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第一类牵伸工艺路线。 (4)罗拉加压:握持力略大于牵伸力,一般前、中、后加压比2:1:1.4

岩石学试题库

岩石学试题库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岩石学试题库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岛状硅酸盐矿物的是() A石榴石 B辉石 C橄榄石 D石英 2、常见暗色矿物有() A橄榄石 B辉石 C普通角闪石 D黑云母 3、下列哪类岩石的斜长石含量最多() A.超基性岩 B.基性岩 C.中性岩 D.酸性岩 4、火山碎屑岩常见的结构() A.集块结构 B.火山角砾结构 C.凝灰结构 D.煌斑结构 5、碎屑物质被搬运后的沉积分异取决于() A.碎屑物自身的密度、体积和形态 B. 流体的流速和动能大小 C. 流体的化学性质 D.碎屑物的化学性质 6、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到细而逐渐变化的结构称为()。 A交错层理 B单斜层理 C递变层理 D粒序层理 7、岩石中成分、颜色或粒度不同的矿物分别集中,形成平行相间的条带,称为()A片状构造 B斑状构造 C眼球状构造 D条带状构造 8、变质岩主要分布在()。 A大陆前寒武纪的基底 B造山带 C大陆裂谷 D大洋中脊 9、以下物质属于岩石的是() A.大理石 B. 石油 C. 混凝土 D. 汞 10、下面属于斜方晶系的有() A.十字石 B.石膏 C.正长石 D.钠长石 11、下列哪种表述是正确的() A.花岗岩是中性侵入岩 B.玄武岩是基性喷出岩 C.辉长岩是中性喷出岩 D.橄榄岩是超基性侵入岩 12、火成岩中常见的暗色造岩矿物有() A.辉石 B.角闪石 C.黑云母 D.橄榄石 13、以下的反应形式为化学风化的有() A.水化和水解 B. 去硅和硅化 C. 酸的作用 D.阳离子交换 . 14、接触热变质作用是指在火成侵入体侵入到围岩时由于岩浆的高温对围岩烘烤的影响而使岩石发生的()作用。 A变形 B破碎 C重结晶和变质结晶 D熔融 15、交错层理的特征是纹层向不同方向倾斜呈交错状,指示的沉积环境意义是()A静水 B微弱水流 C水介质波状运动 D水流介质的流动方向在不断变化 16、岩石中含大量片、柱状矿物且均呈平行排列是以下哪种构造的特点()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条带状构造

岩石学课后思考题全解

答案不全,望请大家用红色补充答案 思考题 第一章: 1、什么叫矿物?什么叫造岩矿物? 矿物:就是岩石的基本组成单元,它是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的无机固体物质, 造岩矿物: 2、地壳中的造岩元素通常是指哪8种元素?含量最高的是元素是什么元素? O、Si、Al、Fe、Ca、Mg、Na、K。含量最高的:O 3、常见主要造岩矿物有那些?肉眼如何鉴别? 石英:柱状晶型;高硬度;无解理;断口具有油脂光泽等 钾长石:常见肉红色;卡式双晶;两组完全解理夹角90度;硬度高等 斜长石:常见白色或灰白色;常具有聚片双晶;两组完全解理不正交;硬度高等 普通角闪石:常见浅、深绿色或黑色;长柱状;两组解理夹角近56度;断口近菱形等 普通辉石:常见黑绿色或黑色;短柱状或粒状;两组解理夹角近90度,硬度高等 橄榄石:常见橄榄绿色;粒状;常见贝壳状断口;硬度高等 黑云母:常见黑色、褐黑色、绿黑色;片状;极完全解理;薄片具弹性等 白云母:常见无色;片状;极完全解理;薄片具弹性等 方解石:常见白色;菱形体解理;硬度3;遇冷稀盐酸剧烈起泡等 白云石:常见白色或灰白色;菱形解理;晶面常完全呈马鞍形;块体遇冷稀盐酸不起泡,但其粉末遇冷稀盐酸起泡等 4、什么叫岩石?什么叫岩石学? 岩石是由矿物或类似矿物的物质组成的固体集合体

岩石学是地质学领域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是研究地壳、地幔及其他星体产出的岩石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成因及演化等方面的科学。 5、野外如何区分三大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6、如何理解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间互相转化关系?(比较多,挑自己喜欢的背哈)

耕作学复习题及答案

耕作学复习题及答案

《耕作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种植方式的综合。 2.耕作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作物的种植制度及相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3.养地制度: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4.作物布局匕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5.作物结构:作物的种类与品种、面积与比例。 6.复种:在同一田块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7.复种指数: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全年作物播种或收获的总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反应复种程度的高低。 8.熟制;一年内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作物的季数。 9.净作:又叫单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在一个完整的生长期内只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10.间作:在同一田块上,于同一生长期内,成行或成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夹作、间种# 11.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收获前〉于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套种、串种. 12*混作:在同一块田地上、在同一生长期(季节)内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为混种。 13.多熟种植:在一年内*于同一田地上种、收多种或多季作物的种植方 14.边际效应乂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的好或差的现象,包括边行优势和边行劣势°

15.单一群体:由同种(品种)植物不同植株构成的植物群体。

16、复合群体:由多种(品种)植物的不同植株构成的植物群体。 17、边行优势: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好的现象; 18、边行劣势: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差的现象; 19、连作:在同一块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相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20、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21、土壤耕作: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创造适宜土壤环境的技术措施。 22、免耕:又你零耕作(zero tillage),是指直接在前茬地上播种,作物播种前和播种后的整个生长期间不采用传统土壤耕作措施进行作物生产的一种耕种方式。 23、少耕: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措施、次数和面积的耕作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热量资源的主要特点之一是【B】 A.纬度北高南低; B.纬度北低南高; C.经度低咼西咼; D.海拔低咼咼低。 2、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是【B】。 A ?提高劳动生产率; B ?提高土地利用率; C ?提高肥料利用率; D ?提高资金生产率。 3、在进行作物布局时,应尽可能将每一种作物均安排种植在【 C 】 A .生态最适宜区;B.生态次适宜区; C .生态经济最适宜区; D .生态经济次适宜区。 4、复种可以增加全年作物产量,提高光能利用率,最主要的是【C 】 A .提高光合效率;B.增加光合面积; C .延长光合时间; D .增加光合强度。

纺纱学 习题

《纺纱学》作业 第一章原料选配 1、何为配棉?其目的要求是什么?选配原棉时一般注意哪些原则? 2、配棉中的分类排队是什么意思?达到什么目的? 3、什么叫回花、再用棉和下脚?各自的用途是什么? 4、原料的混合(选配)的目的是什么?主要应考虑哪些因素?其综合性能是如何表示的? 5、什么是混纺比?什么是投料比?两者间有何关系? 6、确定化纤混纺比时应考虑哪些因素?为什么涤/棉混纺比选为65/35是适宜的? 7、今将1.5D×38mm的涤纶(公定回潮率0.4%)与6000Nm×31mm的棉(公定回潮率8.5%) 混纺(混纺比T65/C35),问混合原料的平均细度、长度和公定回潮率各为多少?如当时棉的实际回潮率为12%,则投料比(均按湿重计)应为多少? 8、涤/粘混纺时的设计干重混比为65/35,若涤纶和粘纤的实际回潮率分别为0.4%和13%, 求涤/粘混纺时的湿重混比? 9、简述目前计算机配棉常用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开清棉 10、开松与除杂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通常如何完成? 11、各种纺纱系统的开松与除杂有什么异同? 12、开松机件的形式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13、自由开松和握持开松各有何特点?两者在开松加工的相对位置如何?为什么 14、影响开清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5、以FA106豪猪开棉机为例,说明开松机的开松、除杂过程及气流的分布规律和作用。 16、开松工序中的均匀混合是如何完成的? 17、什么是除杂效率、落杂率、落纤率和落物含杂率? 第三章梳棉 18、梳理工序的目的与任务是什么?梳理机有哪些种类?各有何特点? 19、针面间的作用分为哪几类?各起什么作用? 20、什么是梳棉机的分梳工艺长度?如何确定分梳工艺长度? 21、什么是分梳度?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22、针布的形式和主要规格有哪些?对不同原料梳理时的针布规格主要应考虑哪些? 23、刺辊与锡林间的速比与什么有关? 24、刺辊对分梳的影响是什么?什么是附面层气流? 25、纤维在梳理机上是如何被分梳的、转移的?什么是纤维在针面上的“自制”?有何作用? 26、分析梳理机上各主要机件对纤维的作用。 27、什么是固定盖板?什么是盖板反转?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28、什么是针面负荷?对梳理有什么影响?分析梳理机锡林上各部位的针面负荷。 29、梳理机是如何对纤维进行均匀混合的? 30、梳理条中纤维的弯钩形态有哪些规律? 31、什么是道夫转移率?什么是罗拉梳理机的分配系数?它们对梳理和混和有什么影响? 32、道夫是如何将纤维从锡林上转移出去的? 第四章精梳 33、什么是精梳,其实质是什么?目的意义是什么? 答:精梳:对纤维进行精细的梳理。一般是在粗梳后的再次梳理,是一端积极握持,另一端接受梳理的方式。

岩石学复习思考题2013.12(2)

岩石学复习思考题 岩浆岩部分 1.岩浆的概念、岩浆的成分(主要成分,挥发份),挥发份存在的意义(降低岩浆粘度和矿物的熔点),不同 成分岩浆的温度范围(基性、中性、酸性),影响岩浆粘度的因素(氧化物,挥发份,温度) 2.岩浆岩中矿物按含量划分(主要矿物/决定大类划分、次要矿物/决定钟属、副矿物),按成分和颜色划分(硅 铝/铁镁矿物或浅色/暗色矿物),色率的定义 3.二氧化硅饱和度分类及其对应的岩石和矿物组合。 4.岩浆岩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的岩石类型变化中,SiO2的范围、硅铝矿物、铁镁矿物、颜色、色率、 酸性程度和基性程度是如何变化的? 5.岩浆岩中最主要的7种造岩矿物(橄,辉,角、黑,斜,钾,石英) 6.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的概念 7.岩浆岩的结构按结晶程度、矿物颗粒绝对大小、相对大小、矿物自形程度分别分成几种类型 8.岩浆岩的构造的主要类型(块状、斑杂、带状、气孔和杏仁,流纹、枕状等) 9.岩浆岩的产状概念,侵入岩的6种产状,喷出岩的3种产状 10.岩浆岩的相的概念,侵入岩在深度上和平面上的相划分,火山岩的相划分 11.岩浆岩分类简表(见表1) 表1 岩浆岩分类简表 12.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的定义,区别(基质,时间,岩石类型);玢岩定义,与斑岩的区别(斑晶,斑岩为 碱性长石和石英,玢岩为斜长石和暗色矿物) 13.超基性岩的代表性岩石及其特殊特征(代表岩石见上边表格,金伯利岩是金刚石母岩,科马提岩具有典型 的鬣刺结构) 14.基性岩类的代表性岩石及其特征(代表岩石见上边表格),特征包括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掌握

辉长结构、辉绿结构的定义,洋岛玄武岩 15.在超基性-基性岩石中常见堆晶结构,请介绍堆晶结构的定义、分类,及其对于揭示岩石成因的指示意义。 16.中性岩类闪长岩—安山岩类代表性岩石(代表岩石见表1) 17.中性岩类正长岩—粗面岩类代表性岩石(代表岩石见表1) 18.酸性岩类代表性岩石(代表岩石见表1) 19.花岗岩的一般特征及其有关矿产(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 构造, 有关矿产), 20.请绘制花岗岩的QAP分类三角图,并全面介绍花岗岩类QAP分类结果及各类岩石的主要特征。 21.碱性岩类的代表性岩石 22.理论上,地壳内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岩浆的3个条件:(1) 升高温度,(2) 减小压力,(3) 液相线下移 23.原生岩浆和次生岩浆的定义 24.导致岩浆演化的作用过程(分异作用,同化混染作用,岩浆混合作用) 25.简述岩浆混合作用的概念及其判别标志是什么? 26.火山碎屑岩的主要特征 27.请简述脉岩的定义、特征和主要类型。 28.请综合论述蛇绿岩套的主要岩石组合及其重要的地质意义。 沉积岩部分 《沉积岩石学》复习参考题(一) 1沉积物、沉积岩和沉积岩石学的概念;沉积岩研究的重要性。 2简述沉积岩的形成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3风化作用的概念、类型,各类型发生的条件及最终产物。 4风化作用的阶段性及分带性。 5试述主要造岩矿物在风化作用中的稳定性。 6风化作用的最终产物及其在沉积岩形成中的贡献。 7风化产物的搬运方式有哪几种?搬运营力是什么? 8雷诺数(Re)和福劳得数(Fr)的概念及其水力学意义。 9尤尔斯特龙图解说明什么问题? 10在搬运和沉积作用过程中碎屑颗粒如何变化? 11冰川的搬运和沉积作用特点。 12什么是胶体物质?胶体沉淀的原因是什么? 13什么是真溶液?呈真溶液搬运的物质如何搬运和沉积? 14在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形成的铁质矿物分别是什么? 15什么是沉积分异作用?什么是机械分异作用的化学分异作用? 16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可分成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征? 17区分同生作用、准同生作用、成岩作用、后生作用、表生成岩作用(或表生作用)等概念 18沉积岩在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等方面有何特征? 19什么是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 20什么是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区分细层、层系、层系组等概念。 21简述下列各概念:水平层理、交错层理(板状、槽状、楔状、羽状)、韵律层理、粒序层理、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波痕、槽模、重荷模、缝合线、生物扰动构造。 22沉积岩的颜色与形成环境条件有何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