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
- 格式:ppt
- 大小:300.50 KB
- 文档页数:30
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包括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简称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态反应性鼻炎(简称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即花粉症,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之一。
此病常与哮喘、荨麻疹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并存。
主诉患者多有清涕、阵发性喷嚏、鼻塞、鼻痒、嗅觉减退等症状。
诊断1.临床表现(1)鼻痒、打喷嚏:鼻痒多为每次发作的首发症状,可有眼、腭、咽部发痒,继而连续打喷嚏。
可能由组胺刺激神经反射所致。
(2)流涕:急性发作时常有大量水样清涕流出,缓解时涕少而稠。
流涕可能为浆液腺和黏液腺对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活性介质所引起的反应。
(3)鼻塞:程度不一,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
为鼻黏膜静脉淤滞和黏膜水肿所致。
2.辅助检查(1)鼻内镜检查:鼻部检查常无特征性,发作期鼻黏膜苍白水肿,也可呈浅蓝色,以下鼻甲改变明显;非发作期黏膜可为暗红色充血。
鼻腔内可有多量稀薄水样或黏性分泌物。
局部应用1%麻黄碱生理盐水后,可使肿胀的鼻甲明显缩小。
严重者可有息肉形成。
(2)鼻腔分泌物细胞学检查:变应性鼻炎时,分泌物中可出现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杯状细胞。
鼻黏膜表面刮取物中可查到较多肥大细胞。
治疗要点1.基本治疗对已经明确的变应原,应尽量避免与之接触。
如对花粉过敏者,在花粉播散季节减少外出,对动物皮屑、羽毛过敏者避免接触动物、禽鸟等。
2.药物治疗及用药选择(1)抗组胺药:给药方式包括鼻腔局部应用和口服,其作用机制主要是竞争性拮抗组胺受体,部分还有免疫调节作用,能有效缓解鼻痒、喷嚏、流涕等临床症状。
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异丙嗪等因有中枢抑制作用目前已少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克服了这一缺点,但部分抗组胺药如特非那定和阿司咪唑可能发生少见的、严重的心脏毒性,并且不能与酮康唑、伊曲康唑和红霉素同时使用。
(2)糖皮质激素: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细胞的存活和活化,抑制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生成,从而通过多种途径在多个层面抑制炎症过程。
疾病名:变应性鼻炎英文名:allergic rhinitis缩写:别名:变态反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hyperesthetic rhinitis疾病代码:ICD:J30.4概述: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是变态反应性鼻炎的简称,一般又称过敏性鼻炎。
鼻炎是指鼻腔黏膜出现炎症,表现为充血或者水肿,患者经常会出现鼻塞,流清水涕,鼻痒,喉部不适,咳嗽等症状。
过敏性鼻炎是鼻炎的一种,由于机体对某种物质过敏而引起的鼻炎称做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并可以引起一系列过敏性症状出现。
流行病学:近年来变应性鼻炎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主要由于环境因素所致。
来自不同国家的调查提示,近年来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在 1.3%~52%之间,年长儿组患病率在26%~29%之间。
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20%。
本病常见于儿童和中、青年人,临床分为常年发作型和季节发作型,青少年以常年发作型变态反应性鼻炎多见。
据调查报告,过敏性鼻炎的初发年龄约9~10 岁,男女发病率无差异。
病因:1 岁以内最常见的变应原是来自室内的尘螨,温血动物的皮屑、毛发、唾液和尿,禽类的羽毛和食物。
屋尘中的螨及其粪床上最多,具有抗原性的尸体碎片和粪最后落入尘土。
屋内的死角、地毯等处也是尘螨最好的藏身之处。
小儿匍匐爬行于地毯上吸入大量变应原从而诱发或加重疾病。
在冬季婴儿经常感冒很可能是尘螨所致的变应性鼻炎。
在幼儿,食物可引起变应性鼻炎,以鸡蛋和牛奶最常见。
但进食过敏食物,一般伴其他器官系统症状,如荨麻疹、哮喘等。
偶尔,吸入食物气味可引起鼻症状。
由于花粉引起的症状至少需要几个花粉季节,通常在4、5 岁以后才逐渐增多。
但如婴儿居住地接近某种风媒花花粉的来源处,在生后最初2 年大量暴露于这些花粉,则可能较早出现症状。
真菌孢子的直径较小很容易逃过鼻的监视进入下呼吸道,因此,只有当真菌变应原过多时才会滞留少许于鼻黏膜引起本病。
2024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常用药物和选用方法一■什么是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是指过敏体质的人接触过敏原后出现的慢性炎性疾病,与细菌或者病毒等感染无关,而是因为过敏引起的。
二.变应性鼻炎有哪些临床症状?变应性鼻炎的典型症状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鼻痒和鼻塞;可伴有眼部症状,包括眼痒、流泪、眼红和灼热感等。
40%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可合并支气管哮喘,在有鼻部症状的同时,还可伴喘鸣、咳嗽、气急、胸闷等肺部症状。
三.哪些药物可以治疗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常用治疗药物分为一线用药和二线用药。
其中一线治疗药物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第二代口服和鼻用抗组胺药、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表变应性鼻炎常用治疗药物糖皮质激素鼻用一线用药推荐使用口服二线用药酌情第二代抗组股为口服一线用药推荐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口服一线用药推荐使用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口服二线用药酌情鼻用二线用药酌情减充血剂鼻用二线用药酌情抗胆碱能药鼻用二线用药酌情来源: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修订版)四、如何选择治疗药物?轻度和中-重度间歇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使用一线药物单一治疗通常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推荐在首选鼻用激素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和/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1 .鼻用激素第一代:布地奈德、曲安奈德、丙酸倍氯米松;第二代:糠酸莫米松、丙酸氟替卡松、糠酸氟替卡松、倍他米松。
(1)医院常用药物: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等。
(2)用法用量:糖皮质激素强力的抗炎特性直接影响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炎症的发展过程。
在使用时按推荐剂量每天喷鼻1~2次,对于轻度和中-重度间歇性变应性鼻炎,疗程不少于2周;对于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疗程4周以上。
持续治疗对病情的长期控制效果明显优于间断治疗。
鼻用激素除了能显著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鼻部症状外,对眼部症状如眼痒、流泪和眼红等也有缓解作用。
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在使用鼻用激素后,也可改善喘憋等症状。